随着监管政策的逐步完善,P2P行业进入洗牌期,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据网贷之家和盈灿咨询的数据显示, 2015年11月,前50家平台的交易规模占到整个行业的八成份额。 截至2015年11月底,P2P网贷行业的累计交易额已达到12314.73亿元,其中2015年实现交易额占比达到68.9%。此外,贷款余额中的74%的数据是今年新增。在整个网贷陷入“资产荒”、“跑路潮”的尴尬境地之时,大多数中小平台举步维艰,而支撑起这些爆发性的数据的是少数大平台。盈灿咨询的研究显示,在2015年11月,前50家平台的总贷款余额占到整个行业的86.43%,总成交额占到整个行业的77.23%,这两个数值比去年末分别大幅上升了25.94和19.16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行业的份额向大平台集中的同时,在区域上也呈现集中趋势,特别是进入2015年,更为明显。广东、北京、上海和浙江是目前网贷行业规模最大的四个省市区域。 网贷分析师认为,网贷行业的不断集中化将是未来趋势。对于大平台来说,通过并购、模式创新等手段,未来依然存在大幅扩张的空间。 ...
P2P行业从去年3月正式归口银监会监管后,对于监管细则的出台已经有过多次预期,但都未真正落实。近日又有消息称,监管细则将在年内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预计明年年中落地。 对此消息,央行支付清算协会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成员的合力贷CEO刘丰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征求意见稿随时可能下发,但真正政策出台还早。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则表示“目前还未有更确切的消息”。 原本预计在今年年底出台的P2P监管细则看来又要延期了。但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政策延期的背后更多是监管对于行业创新的呵护,但也使一些风险事件失去评判的依据。 细则内容迭代更新 早在今年3月,就有消息称,在银监会的一次闭门会议上,一份成文的P2P监管细则向参会的地方金融办及行业协会征求意见。 当时所流传的细节包括了3000万元注册资本的最低门槛及10倍杠杆限制;不能有物理的理财网点;不能有超过500万元的大额标的;不允许“拆标”,不能债权转让;不能有秒标等。 5月份,又传出几项对类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禁止性规定,如禁止“对相关项目进行资产证券化处理或发售理财产品”、“将融资项目的收益权益与基础资产相分离”等。 《财新周刊》在近期报道中又提出了“负面清单制”,包括P2P不得进行自融自保;不得直接或间接归集资金;不得承诺保本保息;不得向非实名用户推介项目;不得进行虚假宣传;不得发放贷款;不得将融资项目的期限进行拆分。 将前后的消息对比后不难发现,很多禁止性规定并未被列入负面清单中,负面清单的管理明显放松了许多。 对于此次披露的部分条款,刘丰认为,既然定位为信息中介,对注册资本和金融杠杆当然不应该有太多要求,负面清单管理也靠谱。“但是以后应该会对中介行为有更多要求和限制,包括信息透明、产品、经营情况定期披露、审计介入等。”他表示,细则不可能在今年出台,但此前也确实有说法称出台政策会有18个月过渡期。 翼龙贷董事长王思聪也认为细则在年底之前出台比较难。“对监管来讲,如何做到既相对宽松、有利于行业发展,又要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是一种智慧。需要的时间会更长。”他称,“2014年时我曾提出,监管期已经过去,再提监管意义不大了。当然不监管也不可能,最好就是底线监管,剩下的就是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金融工场董事长魏薇认为,实行负面清单制而非牌照制,相对较宽松,实际操作起来对行业影响也最小,是在行业还没有完全发展成熟的情况下最有效的做法。但未来的实际执行过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细节。 针对无注册资本门槛,她认为,“虽然网贷仅仅是作为信息中介,但对于金融信息准确性和风险性的识别能力还是需要相当成本和资质。”目前行业跑路诈骗频发,也是因为几乎没有门槛所致,“个人认为,门槛不宜过高,但也不宜完全放开。” 争议的焦点 监管细则缺失,令P2P屡屡爆发的风险事件缺少了判定的依据。 今年7月由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中对网络借贷虽已有相应描述,但还是以框架性规范为主,许多细节尚待进一步确认。 例如,《指导意见》中提到“从业机构应当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存管机构”,实现客户资金与从业机构资金自身资金分账管理。 消息既出,之前以第三方支付托管为主的模式向所谓“联合存管”迁移。在原有模式中引入合作银行后,由第三方支付提供账户系统、支付结算、数据运营等服务,由银行开立资金存管账户,对存管专户进行监管。 一城商行的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根据平台的背景、资质、用户量等的不同,该行提供直联及第三方联合存管两套方案。但是“接触得比较多,实质性对接比较少”。 从行业整体来看,采用所谓直联方案的平台也是屈指可数。究其原因,一是银行担忧P2P风险会传导到自身,资质审核较为严格;二是也有平台表示,希望在投入大量成本之前得到监管对于条款的解释,明确联合存管等方案是否符合监管要求。 上述城商行人士表示,由于《指导意见》并没有给出资质审核的参考标准,“我们只能是借助于以往的一些经验,主要考虑像注册资本、平台背景、高管经历等外在的可量化的指标来做审核。” 《指导意见》还提到了“从业机构应当对客户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但需要披露到什么程度并不清晰。这让一些试图提供评级的第三方机构处境尴尬。 今年年初,大公信用数据有限公司针对网贷平台不定期发布预警观察名单,引发行业争议。信息披露不规范几乎是进入预警名单和黑名单的企业的“通病”。针对没有明确要求信息披露到什么程度,大公的标准是否苛刻,大公方面曾向本报记者回应认为,“作为评级机构的主动评级,不需要考虑监管怎么定义”,只要某一环节存在风险,就有义务提示。 而眼下,另一家发布评级报告的公司融360被P2P平台短融网告上法庭。前者两次在报告中将后者评为C级和C-级,并给出“C-级平台整体实力最弱,风险较高,投资需特别谨慎”的意见。短融网认为融360的评级没有依据,对其品牌和信誉造成损失。这起案件即将于15日在知识产权法庭开庭,是国内首单网贷评级诉讼案件。 除上述两点外,又比如如何量化合格投资者制度,如何界定《指导意见》中所禁止的增信行为等细节,都有待明确。 无监管约束,P2P快速的发展同时积聚了风险 根据深圳警方11月27日的一次通报,今年以来深圳市公安局大力查处P2P网络借贷领域非法集资案件。截至今年10月,共查处P2P非法集资案件44宗,破案34宗,逮捕犯罪嫌疑人113人,移送审查起诉84人,初步统计涉及投资者约4.5万多人,涉及金额23.7亿多元。 网贷之家和盈灿咨询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底,P2P网贷行业累计交易额已经超过1.2万亿元,贷款余额中74%的数据是今年的新增量。而从11月来看,前50家平台的总贷款余额占到行业的86%以上,总成交额占到77%以上。 早在去年6月,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就曾表态认为,经历一年半的市场洗牌,P2P将形成10家以内的平台占据50%~60%的市场格局。 盈灿咨询分析师于百程认为,现在来看行业洗牌和集中的情况接近于计葵生的预计。但也还没有出现一家独大的现象。对于大平台来说,未来依然存在扩张的空间,小而美的平台也将凭借对某一细分领域的熟悉程度和资源,有不错的前景。 “在这个行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真实存在的。但对任何行业来说,监管都是落后的。任何创新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要做好承担代价的可能性。”王思聪表示,互联网金融有其自然的属性和发展轨迹,跟传统的互联网或传统的金融都不太一样,其会遵循市场的规律进行自我修复。 日前,有消息称,由银监会牵头制定的P2P管理办法已基本成型,将于年内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权威人士向新浪财经证实,多部委共同参与的P2P行业监管办法,目前已处于内审阶段。 ...
自去年以来,包括房产中介、电商、P2P(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小额借贷交易)以及支付平台都开始打造房地产互联网金融产品。记者了解到,今年三季度多家房产类P2P交易额都出现大幅增长。不过出于风险控制考虑,仍在谨慎试水阶段。 “e租宝”涉违法经营再度让公众的目光关注到互联网金融领域。这个看起来具有无限想象力的蓝海市场,也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断壮大。 自去年以来,包括房产中介、电商、P2P(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小额借贷交易)以及支付平台都开始打造房地产互联网金融产品。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今年三季度多家房产类P2P交易额都出现大幅增长。 不过,记者发现,目前涉足房产领域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其背后的公司出于风险控制考虑,仍在谨慎试水。 地产中介接入金融 对于地产金融这片看似具有无限想象空间的蓝海,地产玩家们的出发点却各自不同。 在如火如荼的互联网思维中,有一个异常火爆的词语叫做“生态闭环”。包括滴滴、乐视等,不管是哪个行业的互联网巨头,都在努力打造他们自己的生态闭环链。 比如,12月7日滴滴出行宣布将于12月12日起正式推出线上卖车业务,用户可以通过滴滴出行APP端的“滴滴试驾”频道买车,并能享受高额试驾返现。分析人士认为,这是滴滴出行想要做汽车生态闭环的信号。 最近,链家理财在其APP上挂出“链家理财一周岁啦!”广告语,并宣告平台累计投资金额达121.8936亿,已为用户赚取收益1.3587亿元。 “我把自己的一部分资金放到链家理财里,但经常是,我一登录就发现理财产品被抢光了。”链家地产一位中层管理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121.8936亿元规模在整个P2P领域已经排名前列。在外界看来,链家地产可能是想通过庞大的金融体系为市场讲述一个漂亮的资本故事。 然而,链家理财CEO魏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整个链家地产生态链中,链家理财仅仅是为促进二手房交易的衍生服务产品。链家理财的借款人基本是链家交易环节的客户,投资人则来自不同渠道,金融服务仅是二手房交易中的一个环节。 魏勇称,可以把链家的这种布局叫做“生态闭环”。 类似模式的还有搜房。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搜房开发了一款APP产品叫做“天下贷”。据搜房金融集团相关人士介绍,搜房天下贷目前的规模在20亿左右。借款人也基本上是搜房房产交易环节的客户,如新房贷款、二手房贷款、家装贷款、租房贷款等。不同的是,天下贷目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搜房的自有资金,其仅把部分安全度较高的P2P产品放到“天下贷”平台出售。 搜房该人士称,在搜房生态链条中,P2P不是最重要的业务,也仅是由交易环节衍生而来。 链家理财和天下贷是典型的地产衍生金融服务产品代表。该衍生服务产品是为中介们抢占交易环节份额而生。 单独打造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地产玩家也不在少数。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成立于2014年10月,由北京伟嘉安捷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投资发起的“我家贷”是二手房中介我爱我家集团旗下一款相对独立的产品。其借款人基本来自具有抵押物的企业和个人融资需求。目前与我爱我家二手房交易环节没有太大联系。目前也仅是内部试水。 类似于“我家贷”这样的独立互联网金融产品在房地产领域还有很多,而房地产相关链条的企业在其中仅是扮演投资人角色。 谨慎试水 做互联网金融时风险控制最为重要。 金融信息平台银率网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跑路的P2P平台共64家,环比上月激增433%,年底小于1个月的短期标的占比大幅增加,投资者需关注其中风险。 据悉,银监会牵头制定的P2P管理办法已成型,在本月开始向社会征求意见,并将于明年年中落地,同时设有18个月左右的过渡期。 对于地产金融试水者而言,他们在十分谨慎地探索。 魏勇表示,尽管在地产领域做互联网金融是个没有天花板的市场,未来链家理财的市场规模也许会继续扩张。但它会一直伴随着交易环节的业务发展而发展,不会脱离主营业务,也不大可能单独拆分上市。 魏勇称,链家可以通过自己熟悉的二手交易环节控制借款人风险,一旦脱离二手房业务,他们将无法控制。 搜房也有此顾虑。搜房相关人士称,金融产品与二手房业务配合紧密,风险把控更强。如果交易不在搜房手中,风险则不好把控。该人士称,搜房发生还不上贷款的比例很低。每年大概有10例左右。如果发生,搜房只能通过不断沟通、发律师函、打官司等方式解决。 搜狐旗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搜易贷属于独立开发的P2P产品。该产品中,房贷业务占总业务比重21%,主要是为开发商提供融资平台。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这类P2P产品利息普遍在6%-10%左右。对开发商的吸引力在于,除了带有一定的创新意义以外,P2P产品对应的是购房人的按揭,属于应收账款。不计入开发商财务报表的“负债”中。而财务报表好看,则方便企业去发债,或者去银行贷款。 搜易贷相关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对开发商而言仅相当于过桥借款,期限短,开发商的还款账户是被我们监管的,购房人的按揭贷款到帐后,会直接给搜易贷投资人偿还本息。这部分融资来源对开发商而言金额很少,算是一种创新,能增加资金的滚动速度。” 搜易贷对外宣称的规模是50亿,其采取的方式是小额分散。 我家贷则目前仅针对我爱我家内部人士购买的金融产品。借款方也是其传统的具有抵押物的借款方。我家贷相关负责人称,“平台实际收益并不高,但市场看起来很大,是一个重要的探索方向。” ...
今年以来,以“定向委托投资”(下称委托定投)形式,对资管计划收益权份额进行拆分、销售的“互联网资管模式”,正在被陆金所、360你财富等多家互联网金融平台所大规模运用。 细究起来,看似名称带有一定专业色彩的“定向委托投资”模式,在交易结构上其实并不复杂——多数P2P平台名义上仍充当掮客角色(信息居间人),同时会引入一家关联企业担任受托管理人。 平台所引荐来的投资人资金,正是被这家关联公司,以受托管理人的身份,并通过“定向投资”的形式,投资于由基金子公司发行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专项资管计划(专项计划),其所投资的标的则常被定义为“资管计划份额收益权”。 事实上,专项计划属于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的私募产品,按证监会规定是严禁公开推介的,同时起投资金低于100万元且非高净值的人群也不得购买。 显而易见,陆金所等平台所图谋的算盘,正是利用其互联网平台优势,通过“定向委托投资”这一交易结构的安排,绕开专项计划对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限制,实现私募类产品的“准公募化发行”。而他们所做的,也正是将资管产品的收益权进行包装、拆分,并委托一家关联公司进行“定向对接”。 多模式或涉嫌违规 所谓“定向委托投资”的互联网资管模式,在多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违规嫌疑。 首先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些互联网平台涉嫌将私募产品(专项计划)以收益权份额拆分的方式在公开渠道(平台网站)上变相“销售”。 当然了,实际上的销售行为在平台方的语境中,变成了“居间服务”和“定向委托投资”的组合;而平台之所以引入另一家由其控股或实际控制关联公司,在机构中担任管理人,想必也有两个目的。 其一,是为避免平台成为募集主体而被监管部门察觉;其二,则是为了对冲政策风险——若监管层对该模式进行叫停或处罚,受到连累的也是承担有限责任的管理公司,因此就算一旦遭到查处,其违规成本也几乎为零。 但必须要强调的是,这一活动在违规情节上或已较为严重;如果监管层对该模式采用较为严苛的监管口径实施规范,那么该类平台的模式很可能涉嫌非法经营或非法集资。 一是在行为层面,平台及管理公司将基金子公司的专项资管计划份额,以公募化的形式进行变相发行,涉嫌在不具备公募基金牌照的情况下,变相开展公募业务,即涉嫌非法经营公募基金业务。 事实上,该现象与此前恒生电子(600570,股吧)、铭创软件多家软件公司、配资公司联合从事的场外配资活动,最终被认定为涉嫌非法经营证券经纪业务、融资交易等活动有异曲同工之处。 二是在现实层面,基金子公司的专项计划在操作中,极容易成为委托方的通道,而其信息披露较公募产品也存在许多不透明之处,而放任该类业务的大肆开展,最终很可能演化出平台方“自融”、“关联方融资”等道德风险事件。 也有人拿此类业务与阿里巴巴余额宝相比,但须注意,该模式与支付宝平台背后的“余额宝”的本质区别在于,后者本身即为公募基金,在支付宝取得销售资质后,余额宝即属于合规的代销业务。 就算是将其视为公募产品对比,余额宝有定期的资产配置明细、基金经理、发行方等信息披露,而前述“资管拆分类”产品连资管计划的发行机构信息都无从查证。 监管困局 P2P平台与资管机构的“结盟”,虽然涉嫌违规,但却也有合理之处。 如果仅观察该类产品的资金端,其呈现出“投资门槛低—起投资金常低于1000元”、“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空白化—注册即可投资”、“公开募集—在互联网平台网站推介”等特质,但在产品收益率上,却可以藐视许多公募产品。 以陆金所的零活宝为例,截至12月8日,其三只产品的7日历史收益均在4.5%以上,超过同类货币型基金。 这也正是此类产品吸引中小投资人的价值所在,既可以公募化的方式投资,又可享受私募产品的风险收益,既然投资人需求客观存在,那么“用户体验至上”的互联网思维,必然也将促使这些互联网金融平台走向合规的边界。 其实该现象的火热,所暴露的更深层次原因是——现行监管的制度约束下,定位于更高收益和风险偏好的公募产品存在严重的供给不足。 公募产品受到的制度约束是较为明显的,例如公募基金仅可对场内整体风险较低的证券进行投资,而定位于私募的资管计划则可配置利率水平更高的委托贷款、非标类资产。 这造就了固定收益市场投资端的两极,——即公募产品门槛虽低,但其风险收益也较为保守,而当一些不具备私募投资资质,但又试图在一定范围内提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来说,其可选的投资标的是十分匮乏的。 换而言之,正是当前金融产品根据公私募区分所呈现出的风险两极化分布,才给了互联网平台的施展空间;当一些投资者不愿接受公募品种的低收益,却也无力支付100万元起投的私募高门槛时,其必然会被前述资管拆分类产品招至麾下。 其实,类似案例并非今年才诞生,去年信托100网直接拆分、出售信托份额,也是该问题的表征之一,事后信托100网的拆分模式也被银监会认定为违规行为。 毫无疑问,监管层应当加快资产管理行业分层、公募业务创新、松绑的推进力度,否则风险偏好差异化需求无法满足之下,市场套利、违规活动的增多,必然会进一步抬高监管成本。 而对于现行的“互联网资管”等模式创新,其也应当依照现行法律法规,对其中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进行进一步治理和规范, 不过,前述“互联网资管”模式的监管目前也面临一定的难题,这是因为目前资产管理是一项银行、券商、基金、信托、保险都拥有的全牌照业务,而在分业监管下,该业务所夹带的监管套利和违规现象,极易滋生多监管部门“均无人管理”的公地悲剧现象。 2013年影子银行活动的泛滥,和今年场外配资活动的崛起,都同监管当局对泛资管行业治理的失控有关,而在现行分业监管体制的存续下,互联网+资管的模式也可能陷入“无人问管”的局面。 这或许也是“互联网资管”未被纳入《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范畴的深层次原因,即其在监管类型上同P2P、众筹存在差异——两者根据债权、股权性质被分别划分为银监会与证监会分管,但“互联网资管”却缺乏统一、专属的可划归监管部门。 ...
非法资金池、平台自融、项目造假;风险保障金真假难辨,逾期率与坏账率因缺乏统一计算标准而随意粉饰……一直以来,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真实数据成谜,给P2P平台投资人造成难以拂去的阴影。近两月,业内连曝多家平台引入外部审计,披露第三方审阅数据报告,这是平台自启“黑匣子”,还是一种做秀式增信行为? 引入审计成增信新风向 近日,沪上专业票据理财平台小狗钱钱宣布与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事务所将对平台2016年年报进行审计,定期披露审阅数据报告,所有报告投资人均可查阅,保证信息透明。 记者发现,继与银行建立第三方资金存管风潮后,与外部审计机构合作进行内部审计逐渐成为行业增信的另一风向标。据统计,目前有逾2000家网贷平台,但通过外部审计的平台仅10余家。 记者从毕马威等会计师事务所了解到,由于看好P2P平台,他们意愿与其合作,不过选择平台时会对运营管理、风控安全、发展愿景等综合考量。 上海财大客座教授、互联网金融专家陈旭卢说,与会计师事务所联姻的模式是可复制的,那些实力较强,风控可靠的平台下一步发展,便是逐级实现平台透明化,减少P2P平台各项风险,这是个好开端。 资产透明多玩数字游戏 财务数据不透明一直是P2P平台的弊病。坏账率多少?逾期率多少?借款方融资成本多少?很多网贷平台讳莫如深。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曾“自曝”其平台坏账率年化约5%—6%,行业平均数远高于此。 据小狗钱钱透露,各家平台对坏账的定义不同,有的将当期借款坏账称为坏账,有些平台将全部所有期限内的借贷本金计入坏账,但通常都会人为降低坏账率。目前少数P2P网贷平台会在运营数据月报或年报中披露坏账率等核心数据,对外宣称的坏账率一般都在3%以内,大部分更宣称坏账率为零。但实际上,一些综合排名前50名的P2P平台的坏账率已升至20%以上。 第三方审计是把双刃剑 由于缺乏相应监管政策,至今已有400多家平台出现问题,坏账、跑路、投资人利益受损,导致整个行业信任缺失。 有业者指出,就平台而言,与第三方审计机构合作,会大大增加运营成本。而且会计师事务所更多的是一种财务审计,无法完全替代风控工作。从这个角度来看,会计师事务所在P2P平台安全性上的作用有限。更公开的信息披露是发展方向,但这也是各网贷平台发展的双刃剑,优质平台通过信息透明增信获得长期发展动力,劣质平台则终将被淘汰。 ...
在千呼万唤之下,2015年底关于P2P的监管办法终于成型。据悉,银监会牵头制定的P2P管理办法已成型,在本月开始向社会征求意见,并将于明年年中落地,同时设有18个月左右的过渡期。业内专家表示,P2P监管办法成型有利于P2P行业的规范性发展,对那些合法、正规的P2P网贷平台来说,将会以此为契机成为整个行业内的标杆。 实行负面清单制 根悉,由银监会牵头制定的《关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总体思路实行负面清单制,在严禁十几项业务的同时,也对符合法律法规的创新业务给予了空间。 《办法》遵循“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由地方金融办负责风险防范与处置。对此,业内专家表示,此举行意味着今后P2P公司将不发牌照,而是采取类似小贷协会的管理方式,推动行业自查自纠,清理整顿等。 记者发现,《办法》列举的“负面清单”包括了P2P公司不得进行自融自保,不得直接或间接归集资金,不得承诺保本保息,不得向非实名用户推介项目,不得进行虚假宣传,不得发放贷款,不得将融资项目的期限进行拆分。同时还规定P2P公司不得销售理财、资管、基金、保险和信托产品,不得从事股权众筹等业务,更不得进行股票配资业务。不过《办法》并没有明确禁止债权转让、资产证券化业务,也没有禁止融资项目收益权和基础资产相分离等业务。 据悉,此前市场预期P2P公司将设置3000万元—5000万元的门槛,并有10倍杠杆限制。目前我国85%的P2P平台都没有达到5000万元的注册资本,如果以实缴注册资本5000万为准入门槛,将有90%平台都不达标。不过在《办法》中,没有对P2P公司设置注册金门槛,也无杠杆倍数限制,意味着《办法》的思路明显宽于早前市场预期。“《办法》较之前市场预期宽松,原于7月18日央行等十部委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已将P2P平台定义为信息中介机构。”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办法》对P2P平台实行负面清单制,并且对十几项业务进行了明确禁止,意味着那些曾经打法律擦边球开展混业经营的P2P公司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资金存管交银行 今年以来,随着一系列监管政策落地,P2P的身份得到合法认证,但是国内信用环境的不完善和早期的监管缺失,有关P2P平台资金存管的争议和讨论一直没有停息。尽管7月18日下发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在第十四条中明确提出了“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这一要求,但由于缺乏细化规则,P2P平台资金安全保障并未得到彻底解决。 实际上,为了给投资者树立信心,以前P2P公司在宣传时往往说其P2P平台选择了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实现资金分离。但需要注意的,目前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不负责也没有能力核实借贷项目的真实性、准确性,这就造成第三方支付机构无法制止P2P平台在借款项目上造假,所以这种由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的资金托管并不能真正保障资金安全。 然而,这次由银监会牵头制定的《办法》,则明确要求P2P平台必须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存管机构,同时P2P平台自身资金与项目也要做好隔离,进行分账管理。这意味着以前第三方支付机构托管模式将不再适用于P2P平台,今后P2P平台上的所有资金必须转移到平台在银行开立的账户上,而且银行还要对资金进行存管、划付、核算和监督。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银行作为资金存管机构,并不承担融资项目、借贷交易信息真实性的实质性审核责任。 记者发现,由于银行监管严,资金存管业务更为熟练,今年以来P2P平台已纷纷向银行发出了资金存管的需求,而随着P2P身份得到合法认证,银行也向P2P平台抛出了橄榄枝。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包括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广发银行、广东南粤银行等国内多家知名银行都与优质的P2P企业展开了关于资金存管的合作。而来自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目前有近30家P2P平台与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占行业总量1.2%。 ...
有消息称,P2P行业监管细则会实行负面清单制,同时还会取消注册门槛限制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特别是P2P行业已经到了不得不管的时刻。特别是近期P2P行业频现商标侵权、打击恐吓、黑客攻击、限制提现等负面事件,行业乱象丛生。据银率网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 “跑路”平台共64家,环比10月激增433%。 其实,对于P2P行业的监管方式,业界多聚焦于三种方案,备案制、牌照制以及负面清单制。在采访过程中,不少业内专家认为,采取负面清单的可能性很大。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直言,P2P行业不会采用发牌照的做法,基于“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发牌照就会涉及审批,而监管层不想承担如此大的责任。 民信董事长付东海表示,P2P平台实行负面清单制将是一种趋势。监管机构细化负面清单,明确处罚机制,并树立基础的行业规范(如信息披露机制、资金托管机制等),这样既保护P2P行业的健康发展,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同时避免给自己背上沉重的监管负担。 同时,网贷之家首席分析师马骏也持类似看法,业内普遍呼吁负面清单制的监管,这样会给P2P创新发展预留更多空间。“负面清单有一定的优势,监管层先不一棍子打死,依靠市场的自我淘汰和自我优化,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现有平台的冲击”, 和信贷COO周歆明认为。 然而,实行负面清单制真的能整治乱象丛生的P2P行业吗?对此,周歆明坦言,负面清单肯定无法杜绝行业乱象,即使实行“白名单”制,对于监管的要求很高,目前一共有2000多家平台,监管层无法完全做出判断。不过,黄震补充道,负面清单制不会单独实行,还会有一系列配套措施,也可能和备案制相结合。对此,马骏也表示赞成,监管机构可以通过采取备案的做法获取平台的一些数据,再结合负面清单的原则进行监管。 对于业界关注的另一监管核心——P2P资金存管问题,黄震表示,银行和第三方支付联合存管更加可行,银行的精力有限,短时间内接收如此多的平台存在困难。翼龙贷董事长王思聪也表示,银行独立存管的模式会存在客户体验差、对接困难等问题。马骏则提出了不同的意见,银行虽然目前在资金存管方面动力不足,但如果相应的监管细则下发,也会推动银行进一步拓展此类业务。 而对于取消注册资金的限制,王思聪有不同看法,鉴于近期网贷行业的各种乱象,监管政策会更加严格,应该设置较高的注册金门槛,而不会再实行之前的“底线监管”。黄震分析道,对注册资金将是动态调整,根据不同的业务模式和区域应该会有所不同,但是能保障持续经营的实缴注册资本还是需要的。 记者手记 P2P监管该来了 在年底集中爆发P2P“跑路”潮后,市场期盼的P2P监管细则传来了最新消息。昨日市场传闻称,由银监会牵头制定的P2P行业管理办法将于年内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也让市场深吸了一口气。其实,P2P监管早该来了。 借着“互联网+”的东风,P2P一度成为了互联网金融行业最火热的名词。在没有监管的时代,P2P行业得到飞速发展。在平台数量飞速发展的同时,P2P行业乱象横生,各种问题平台不断增多。特别在今年底,问题平台开始集中爆发。 在没有监管的时代,很多平台的运行很不规范。有P2P业内人士直言,在近3000家平台中,50%以上的平台运行不规范。很多平台成立只是为了高息揽存。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投资人的资金并没有投向实体经济,转而投向各种高收益投资渠道,最终平台卷钱跑路。 在监管未明确的情况下,平台一跑路,最遭殃的也是投资人。而监管细则的推出不仅能给行业指明方向,也能有效地保护投资人利益。总之,P2P平台虽然披上互联网的外衣,但本质还是金融,为了防控系统性的风险,就需要监管层进行有效的引导。对于相关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希望监管层能加大处罚力度,减少各类风险事故的发生,缩小风险出现后波及的市场范围,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出现。 ...
在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做P2P平台是怎样一种体验? 步步联贷的联合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张郑芬的切身体验是,有成熟金融体系安全、透明的优势,也有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迟缓带来的尴尬。 与内地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去年底P2P平台已经超过2000家相比,香港现在只有三家P2P平台——WeLend、步步联贷和Bestlend,监管机构对于这一新生事物态度谨慎,而实际操作中也还没有针对P2P平台的法律规定。 “在香港发展的挑战比内地大很多,这里本身电子商务的发展就落后于内地,对投资者而言(P2P)也是很陌生的东西,我们这种平台创业者还需要做出很多努力。”张郑芬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但另一方面,这里成熟、完善的法制环境和征信体系,又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极佳的条件。 上个月,香港创新及科技局宣告成立,旨在推动香港的科技创新发展,对于张郑芬这样在香港的互联网创业者来说,政府的表态或许会令整个行业的发展更顺畅。 成熟市场的机会 在香港,房地产贷款已经是一个成熟市场,除了银行放贷,大量财务公司承接再次按揭的业务。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也带动财务公司的数量从2009年的约300间增加到约1200间。和过去这几年蓬勃发展起来的财务公司一样,步步联贷看中的也是围绕房子的抵押贷款市场,但角度更特别。 “香港虽然给人金融发达、贷款便利的印象,但其实银行对借款也有很多限制,尤其是对于抵押贷款,房屋抵押贷款银行平均能借的只有50%。”张郑芬介绍称,对于抵押房屋贷款,即便房产本身价值已经上升,但银行仍按最初购入价来估值,提供的贷款金额有限。 如果银行贷款无法满足需求,业主就只能通过财务公司贷款,但财务公司由于一般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资金来源有限,导致其提供的贷款利息极高。香港立法会今年的文件中提及,一般财务公司的按揭利息可以高达30-40%,张郑芬提供的数据则是,上市财务公司的按揭年化利息也要高达20-30%。 “美国的银行做这样的贷款利息只有5%,香港二按(再次按揭)的利息怎样都超过15%,类似的风险,在香港利息之所以这么高主要因为政策限制,金管局一方面要控制风险,另一方面也借此抑制房价过快增长。”张郑芬表示。 这一环境也给P2P平台带来细分市场,步步联贷是香港第二个P2P平台,也是首个有抵押的P2P平台。张郑芬说,希望以对接和匹配的模式,一方面满足一般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另一方面也降低借款人的成本。 第三方支付缺失的尴尬 与内地P2P平台的简单对接模式不同,香港的P2P平台在没有相关牌照的情况下,从投资者手中吸纳“存款”这个简单步骤就无法完成,而投资者没有放债人牌照,也不能合法向借款人放出贷款。 “我们本身不能吸纳存款,实际上是我们以放债人的身份先借出钱,产生债权后投资者才能投资。”张郑芬解释,步步联贷所做的是把债权的所有权、收益转让给投资者,再让投资者授权平台提供信托服务,处理投资中的问题,再将收益交到投资者手上。 尽管模式更复杂,风险则更低。张郑芬介绍指,香港完善的法律体系,对违约等行为的保障成熟,所有抵押贷款均经律师处理,消费者也有个人详细的征信纪录,借款人的资金流向同样能够轻松查到。贷款违约一旦发生,法律程序下3-6个月就可以收回本金。 从今年初正式开始线上撮合至今,步步联贷平台的交易规模已接近上亿港元,港元投资8%的年化回报率吸引了包括机构和个人在内的不同投资者,每笔投资规模在100万港元上下。 但在平台不断发展的同时,香港市场第三方支付平台缺席,也让步步联贷这样的P2P平台不得不在支付上回归“原始方式”。近两年,尽管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打入香港市场,但仍需与商户合作最终以人民币结算,港元结算通道尚未打通。 “这对用户体验的影响比较大,而这种基础设施的完善远不是一个创业公司可以去做的。”张郑芬说,在缺乏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持下,按月支付投资者的利息,现在只能以人工在ATM机存支票的方式操作,否则每月支付投资者数百港元的利息还要因银行转账额外增加数十港元的转账成本。 2013年,金管局提议为储值支付工具设立发牌制度,不过直到上个月,香港立法会才终于通过《支付系统及储值支付工具条例》这一新法例,确定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公司也需要向金管局申领牌照。新法例的生效,意味着第三方支付平台与互联网金融的结合正将到来。 ...
网贷行业火爆大势下,同质化竞争、创新乏力、平台微利或不盈利...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PMI为49.6%,环比10月下降0.2%,制造业低迷依旧;有网贷第三方数据显示,11月中国网贷行业交易量1331.24亿元,环比10月上升11.26%,双十一单日成交量达102.63亿元,网贷业火爆更甚。制造业与金融服务业发展状态,可谓冰火两重天。 网贷行业火爆大势下,同质化竞争、创新乏力、平台微利或不盈利、风控能力不足、成本飙升、坏账高企、第三方服务机构抢吃利润、大平台形成垄断等问题也逐渐出现,且短时间内难以根治或变化。 行业火爆背后掩藏着网贷人的群体焦虑:未来P2P会走向哪里,怎么在农村蓝海中突围,如何在烧钱战中实现盈利并平稳迈过年底提现大考,考验着网贷人的群体智慧。 寡头垄断格局难打破 2015年初曾有媒体预测P2P网贷很难出现垄断,原因包括P2P有很强的地域性局限、投资者风险偏好差异大、平台目标定位差异化和多元化,以及金融行业不具备垄断性。 但是,经过近一年的发展,这些理由已被打破。 首先,大的P2P平台已经突破地域局限,借助互联网将业务延伸至全国,例如起家深圳的红岭创投已开设了60家省级分公司,交易额突破1000亿,为投资者赚取23亿收益; 第二,投资者经过平台倒闭和跑路的风险教育,更信任存活时间久、资金流动性强、信息更透明、风控更优的大平台,这些平台综合收益率低且获得投资多,一些初创的小型的平台综合收益高但获得投资少,两极分化加剧; 第三,平台定位差异和多元也基本固化为两条路径,一是综合型金融服务“大而强”平台,二是垂直细分型专业服务的“小而美”平台,中间定位不明的平台就会在洗牌中被挤压和淘汰; 最后,金融行业很难独家垄断,但寡头格局很普遍,互联网金融也不例外。以美国Intuit个人财务公司的发展为例,Intuit旗下的产品Quicken(理财产品)推出以后迅速成为全美最受欢迎同类产品,占据个人财务市场70%的份额。 2612家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综合排名前20位的平台在创新发展中基本固定,寡头格局已经形成并很难打破。 移动理财APP市场,也呈现寡头格局。 iResearch11月27日发布报告显示,生活理财移动APP月均覆盖人数2036.7万人,近五成用户购买过理财产品,移动互联网成为重要的理财渠道。而随手记、挖财、卡牛信用卡管家、51信用卡管家四款核心APP月度覆盖人数占生活理财移动APP行业整体的94.8%。记账理财APP市场已趋向高度集中,格局稳固。不仅新进品牌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所突破,各P2P公司的垂直理财APP也很难分到蛋糕。 面对寡头垄断格局,中间地带的P2P平台要么快速转型,要么寻找靠山求并购,否则,风控口碑壁垒,获客成本飙高,资产发掘能力限制,业务创新艰难、托管担保问题等都会将平台送上末路。 拼抢三农新市场不容易 2015被称为农村互联网金融元年,P2P纷纷走向农村,希望在农村金融蓝海中抢一块蛋糕。 互联网金融走进三农市场天时地利:三农站在政策风口,中国有9亿多农民,用户基数庞大(农村网民占中国网民的三分之一,农村移动互联网用户有1.5亿),2014年底全国涉农贷款余额23.6万亿,农村金融机构农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天时地利,但“人不和”,除了P2P,电商、PPP项目都在跑马圈地。 第一,电商消费+互联网金融服务打造闭环,它们的渗透力和执行力很强。 以阿里、京东为例,依托电商(物流、集散)在农村的下沉网络延伸金融服务。其中,2014年阿里启动千县万村计划,预计3到5年内投资100亿,建设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渗透到村,2015年11月19日,阿里网商银行上线“旺农贷”为农村里的种养殖者、小微经营者提供无抵押、纯信用的小额贷款服务; 2014年12月,京东与松潘格莱珉小额贷款公司合作农村农村小额贷款业务,2015年8月,京东农村信贷“京农贷”上线,11月30日,京东金融宣布正式进入农村理财市场,依托13万推广员体系和涉农领域的合作伙伴,构建全产品链农村金融。 第二,政府主导+民营参与的PPP农村金融项目,探索出P2G模式。 2015年8月,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的策划和推动下,PPmoney、广州e贷、点筹金融、正勤金融等四家互联网金融企业以众筹方式解决农村农户贷款难,打通支农资金“最后一公里”的项目试点工作。数据显示,签约项目数仅占政府推出PPP项目数的1/6,PPP对民营资本的吸引力不够,上述PPP试点项目能否成功尚是个问题。 而成都金融街核心区的投促金融平稳运营1年,实现融资1亿多元,探索出一条P2G(P2G即private-to-government,嫁接民间资本与政信类项目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的发展模式,个人投资者参与政府项目合作模式未来或成主流。但能否通过P2G模式引入巨额资金到PPP项目仍待检验。 第三,走向农村的P2P。宜信的宜农贷、农商贷、农机融资租赁等农村金融项目要在五年内自建1000个基层金融服务网点,其中宜农贷2009年至今积累了15万投资人,累计的爱心出借达1.5亿元,帮助的农户10000多户;翼龙贷开创同城O2O加盟商模式覆蓋了1000个区县,工作人员同城做贷前、贷中、贷后服务;开鑫贷的苏鑫贷、惠农贷,采用与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合作方式拓展农村市场,三农贷款比例占总贷款比例一半以上。除了以上规模最大的三家,越来越多的P2P将业务延伸到三农领域。 开鑫贷总经理周治翰告诉记者,农村互联网金融最大的瓶颈就在于风控难度较高,农村的问题要彻底解决的话,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P2P抢占三农金融不容易,除了竞争对手争食,农民理财知识缺乏,金融教育代价高,农民征信建设比较难,三农借贷风控难度高,偏远地区人力成本高等问题也在制约P2P在农村的发展。 年关大考如履薄冰 网贷天眼近期发布报告中提到,临近年底,自融、拆标、资金池的平台由于资金面有所紧张,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平台出现问题。 报告显示,11月网贷行业问题平台数量为71家,相比10月增加了24家,出现明显抬头的情况。截至11月底,2015年问题平台涉及的投资人数约为15.7万人,涉及贷款余额为82.7亿元。11月跑路类型平台的数量占比环比10月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占比达到51.06%,数据表明平台在年底这个关口或因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而选择跑路。 资金端,投资人年底支出增加,理财金大额提现的可能性比较高,春节前或出现批量提现潮,考验P2P平台现金流和风险储备金存量;资产端,借款企业面临发放年终奖,银行、合作商、供应商等各项应付款项结算问题,导致平台催收出借款难度升高,回款压力大。两端的不平衡容易导致提现困难问题。 一些平台为了吸引新进投资维持资金链,会发布短期项目标的,缓解兑付压力,平台期限错配、资金错配、自融等违规动作出现的可能性极高,投资人须谨慎选择“高息短期“投资标的。 风险多大?评判指标之一是平台贷款余额(平台待收还款总额),网贷天眼数据显示11月P2P网贷行业贷款余额已增至4450亿元,环比10月上升13.92%,表示11月网贷发展快规模大,也意味着P2P网贷面临着4000亿的兑付压力。 更可怕的是投资者理性待估,个人投资者容易被年底出现的跑路、提现困难新闻影响而跟风提现,加速兑付危机爆发。曾有P2P从业者对媒体说,年底对P2P是一个坎。对网贷人来说,技术性应对流动性压力的同时,秉持如履薄冰的态度或是必须。 ...
巨头,一向是国内互联网行业难以抹去的一种力量,很多新兴领域一旦成为一种新的行业细分趋势,就会立马引发互联网巨头们的并购、风投和资本进入,一方面是通过外部商业并购来延伸巨头的业务触角,另一方面也是尽可能保持在诸多领域的“集成”领先优势。 互联网金融,作为2013年以来一个“草莽”与“巨头”都力拼的市场,加上产业与风投资本渠道匮乏 ,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淘金”也成为了近两年的持续热点。除了一些第三方、民间自发的平台以外,互联网金融目前已经成为了阿里、网易、百度、腾讯、京东这些互联网巨头们的“竞技场”。 巨头策略:各有杀手锏 对于巨头们而言,互联网金融是个全新的可以拓展业务场景和生态的细分方向,特别是对于阿里、京东这样的综合化电商平台而言,由电商的交易服务延伸出的信贷、支付、理财等平台金融服务是一种天然的补充,也成为了除传统金融以外,能够发挥互联网公司数据、技术和渠道优势的一种最好体现。所以,从电商化走向金融化,成为了很多平台的一种战略方向。 除了这些主流的电商为主的互联网巨头以外,像网易、百度、腾讯这些依托于自身业务产品类型的巨头们,也在拓展自己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当然,各自的“杀手锏”也有所不同,网易主要是依托于邮箱、门户以及一些财经资讯、数据处理以及前期开展电商、支付业务等积累的海量用户和数据,百度主要是依托于自身的业务流量和搜索匹配,腾讯则是通过社交关系链以及微信支付等带有金融化属性的产品来定向拓展。 对于2015年而言,除了屡次上演资本主导的“老对头”合并案例之外,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互联网巨头们再次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内进行了“厮杀”。有的忙着收购关联平台,有的忙着申请牌照,有的忙着拓展产业链,总之是忙得不亦乐乎。 排位战:你争我赶 老大哥阿里,蚂蚁金服生态进一步完善 如果说2014年阿里通过整体的品牌形象提升,将原有的阿里小微金服整体改名为蚂蚁金服,同时将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阿里小贷和筹建中的网商银行等一些主体进行了初步的整合之外,那么2015年则是其金融生态进一步完善的一年。成立股权众筹平台蚂蚁达客,网商银行正式开业,芝麻征信进一步场景化,推出蚂蚁聚宝,以及推出蚂蚁金融云等。这一年阿里可以说是将原先战略上的布局一步步落入实践。不过,由于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始终还没有明确,因此例如网商银行,个人征信等业务也一直没有大面积走向市场化。 迎头赶上的京东,产业链与阿里极类似 对于京东而言,虽然是以自营起家的电商平台,但是无论是影响力、交易量还是用户数,都已经稳居国内电商行业老二的地位,甚至今年以来多次直接“叫板”阿里。因为与阿里一样拥有基础的电商数据和海量交易基础,因此做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逻辑也和阿里是类似的。目前京东的金融化业务涉及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支付、财富管理、众筹、证券、保险等,另外在征信、大数据等技术平台上也在进行尝试,今年分别投资了美国的大数据技术公司Zestfinance以及国内做数据集成和分析的平台聚合数据。 开始不那么低调的网易,也在抓紧谋划 对于网易而言,或许外界的印象主要是“高现金牛”的游戏业务,以及海量用户的邮箱和门户业务。不过2015年网易开始大力进入很多新兴领域,包括自营的跨境电商平台“考拉海购”等。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内,网易于5月份成立网易金融事业部,整合旗下网易理财、网易宝、网易小贷这三个产品,网易金融目前正在通过这三个基础的覆盖“财富管理、贷款和支付”的产品来奠定用户群基础,然后通过未来更多样化的众筹以及各种生活化场景尝试来实现用户理财与优选生活的结合,并且强调自身是一个金融科技公司(Fintech)。 据透露,网易目前正在进行内部资源的优化调整,重新组合而成的网易金融事业部,也将成为后期网易重点布局金融业务的一个“桥头堡”。查询了解到,网易理财目前成交量已经接近250亿,网易宝每日交易笔数超过200万笔,年交易额超过400亿,网易小贷目前也已推出了“白领贷”产品。或许网易是在打这样的一个算盘,利用目前网易金融事业部已经成熟的前后台流程运作体系,整合商务、风控、技术与产品,提高前端运营与用户互动的频率,精选优质的理财产品与金融衍生服务,将理财、贷款、支付与生活化场景结合起来。 同时,网易也适当与外部合作方成立一些细分平台,这或许是网易整个金融格局稳妥的进军策略。2015年,网易还与光大证券、海航旅游合力推出了“立马理财”,与中信信托、顺丰一起推出了“中顺易”,以及投资了上海的一家互联网理财平台“富聪金融”。 以阿里对标的腾讯:狭路相逢 腾讯目前在金融业务上的布局,很多时候是与阿里直接对标的,比如网商银行与微众银行,芝麻征信与腾讯征信,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等。特别是当去年春节期间微信支付通过红包摇一摇来抄了支付宝的“后院”:除夕全天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0.1亿次,央视春晚微信摇一摇互动总量达110亿次,峰值达8.1亿次/次钟;祝福在185个国家传递了3万亿公里。 腾讯在2015年,一方面是进一步完善基础服务,这一点与阿里类似,其中微众银行开业,微信支付进一步线下场景化,理财通接入更多产品,此外腾讯、阿里、平安的“三马”合作的众安在线财险也推出了自己的首款互联网车险保险产品“保骉”保险。 不甘落后的百度:开启百信银行 百度在互联网巨头中以专研的技术和研发投入而闻名,在2015年百度除了继续力争保持搜索流量优势以外(正在大力推动移动业务转型,包括手机百度、百度地图、百度分发平台等),也在O2O和互联网金融领域下了血本。 相对而言,百度在金融业务上的基础基因是相对不足的,因为目前无论是百度支付、百度小贷还是百度金融,都还在业务模式的探索中,百度钱包也推出了常年返现计划,消费者通过百度钱包的每一笔消费,均可以立即得到 1% 起的现金返还,希望能够在移动支付端获得一席之地。目前,百度希望通过在大力推动O2O业务中嵌入百度金融服务,例如支付、消费信贷等,另外,最近百度和中信银行合作成立了“百信银行”,本质是一家直销银行,将成为未来百度开启互联网理财和产品销售的新平台。 2016值得期待,巨头征战继续 如果一定要给目前这些巨头们的排位来一个顺序,那么阿里将是毫无疑问的第一把交椅,京东、腾讯、网易将在第二梯队之间开展争夺,百度也紧随其后。当然,对于这些巨头而言,手上不缺乏互联网渠道和技术资源,用户基础也都很扎实,关键是如何进一步优化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布局和战略梯次的组合。 2015年对于整个互联网金融而言是关键的一年,除了上述提到的互联网巨头们争相进入,有关整个产业健康发展的外部规范和第三方的自律也开始逐步完善起来,特别是今年7月份颁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这基本上等于这个领域的“基本法”,这样也为稳定现有的互联网金融环境提供了基本的参考。相信在未来的一年,巨头们将在这个领域内进行贴身的“肉搏战”,风控、产品、技术、渠道、用户体验缺一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