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监管政策一周之内三连发,支持券商“深度参与市场交易”怎么理解?
发布时间:2019-08-13 07:5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红 刘艺文

证金公司整体下调转融资费率、沪深交易所修订《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大幅优化两融交易机制、证监会就修订《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下称《风控计算标准》)公开征求意见.....近一周内,防风险、稳市场、鼓军心的监管政策接连发布。

其中,《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修订打出了取消最低维持担保笔力不低于130%的硬性规定、扩大补充担保物范围、将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由950只扩编至1600只的“组合拳”;《风控计算标准》修订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于“适当放宽投资成份股、权益类指数基金、政策性金融债等产品的风控指标计算标准”,“支持证券公司遵循价值投资理念,深度参与市场交易”。

证监会官方发布的信息明确提出“支持遵循价值投资理念,深度参与市场交易”非常少见,对此市场应当怎么理解?

上证报记者就此对六家证券公司的行业分析人士进行了采访。

先来看看他们的核心观点:

□放松风控计算标准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进一步支持券商遵循价值投资理念,加大对权益类资产的长期配置力度。目前市场交易比较低迷,需要监管引导长期资金入市,来弥补短期资金流出的压力,实际上是在进行逆周期调节。

□适当放松风控指标的计算标准释放了积极信号,对资本市场和证券公司起到提振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市场信心。

□所谓支持“深度参与”主要是针对券商自营盘中权益类资产越来越低的状况提出的,支持券商参与也可以提升市场活跃度,何为“深度”没有办法精确量化,但这给资本市场的参与者传递了更为积极的信号。

□支持券商深度参与交易的前提不是放松风险管理,证券公司近年来非常重视防控风险,即使完全放开相关管控,证券公司也会量力而行,不会盲目做大业务规模。

一周之内监管政策“三连发”

过去一周中,资本市场监管政策接连发布,引起市场密切关注。

8月7日,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信息称,决定自8月8日起整体下调转融资费率80BP。调整后,182天期费率由4.3%下调至3.5%,91天期费率由4.6%下调至3.8%,28天期费率由4.7%下调至3.9%,14天期和7天期费率由4.8%下调至4%。

8月9日,证监会发布信息称,已指导沪深交易所对《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进行修订,大幅优化了两融交易机制。此次规则修订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取消了最低维持担保比例不得低于130%的统一限制,改由证券公司与客户自主约定;

二是明确除了现金、股票、债券外,客户可以证券公司认可的其他证券等资产作为补充担保物;

三是8月19日起,将融资融券标的股票数量由950只扩大至1600只,其中沪市新增275只、深市新增375只。标的扩容后,中小板、创业板股票市值占比大幅提升。

8月9日,证监会还宣布就修订过后的《风控计算标准》公开征求意见,其内容主要包括:

支持证券公司遵循价值投资理念,深度参与市场交易,适当放宽投资成份股、权益类指数基金、政策性金融债等产品的风控指标计算标准,券商投资成分股、权益类指数基金产品的市场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标准分别下调至10%、5%;

按照宽严相济、防范风险的原则,针对股票质押、私募资产管理等业务特点和各类金融产品风险特征,完善相应指标计算标准;

结合市场发展实践,明确新业务、新产品的风控指标计算标准,确保对各类业务风险全覆盖;

对连续三年分类评价为A类AA级及以上的证券公司,将风险资本准备调整系数设为0.5;明确对纳入并表监管的证券公司,相关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可由证监会另行规定。

怎么看“支持证券公司深度参与市场交易”?

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 陈雳

证监会两融标的扩容及细则修订,跟本次风控指标计算标准修订的指导意见有承接关系,主要是结合新的形势变化,通过对部分计算指标作出放宽调整,让证券公司能有更多的市场业务空间。

此次《风控计算标准》修订,主要是对券商自营、债券和两融业务放宽了相应的标准,这有望给市场带来增量资金。同时,对风控指标居前的券商,在准备金等指标上加以放宽,也能够增强券商入市经营能力。

另外,此次规则修订还明确了新业务、新产品的风控指标计算标准,完善了对各类业务风险的监管要求,表明政策调整是与时俱进的。

东兴证券研究所非银首席分析师 刘嘉玮

2018年市场遭遇内外部影响和冲击而整体持续下挫,股权质押等问题暴露,在此背景下,各家证券公司在风控方面已经做了工作,证券公司的风控体系相比以往更加成熟完善,现在进行风控指标计算标准的调整是比较好的时点。适当放松风控指标的计算标准,对于资本市场和证券公司起到提振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市场信心。

支持券商深度参与交易是一个信号,希望证券公司能够更多参与市场,但其前提并不是放松风险管理。证券公司近年来非常重视风险管理,即使完全放开相关管控,证券公司也不可能很激进地把业务规模做起来。目前证券公司心态都比较保守,如何让券商放手去做业务反而才是更重要的问题。所谓“深度参与”没有办法精确量化,只是一个整体的定性分析,我认为其中给市场提振信心的意图是比较明显的。

所谓监管层支持券商参与的“交易”,我认为主要是针对券商自营业务投资于低风险的权益类投资产品,比如成分股、权益指数基金、宽基指数等。现在证券公司自营投资里权益投资占比较小,一般不超过10%,甚至不少公司不超过5%,其他基本上是固定收益投资。放松券商投资部分权益类投资品的风险资本计算标准,就是希望券商能够主动地增加权益类的仓位,这同时也是呵护市场的一个表现,能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

此次调整风控指标计算标准对整个行业的影响不是特别大,但对不同公司的影响差距比较大。对评级较高的券商来说,标准是更为放松的;对评级较低的券商,监管标准还是保持一贯严格甚至更加严格。未来监管可能进一步细化政策,头部、高评级的券商和小券商分化会更加明显。

东吴证券非银分析师 胡翔

此次修订风控计算标准,我认为是监管对于风险的认识在逐步调整和优化。比如股票质押业务,之前市场上认为风险很小,但是从这两年的情况而言,它是重资产业务且风险较大。此次调整风控指标计算标准,调高了质押业务的风险权重,这是监管对风险的公允认识,也是监管对该业务风险态度的一个转变。

与此同时,此次规则修订调低了券商投资成分股、权益类指数基金产品的风险资本计算标准,这一类产品本身流动性较高,风险也偏小。规则修订,也体现了监管对于现实中市场风险因素不断认识的过程。

北京某头部券商 非银行业分析师

在今年年初,监管就已着手对修订券商风控指标计算标准进行论证,目的是进一步支持券商遵循价值投资理念,加大对权益类资产的长期配置力度。目前市场交易比较低迷,换手率已经降到了2018年12月的水平,需要监管引导长期资金入市,来弥补短期资金流出的压力,实际上就是在进行逆周期的调节。

对于证监会提出的“深度”参与,我个人认为,这主要是针对券商自营盘中权益类资产越来越低的状况提出的。从2015年以来,券商自营盘中权益类持仓占比一直在走低,到2018年时有些已经不到15%,换言之,85%的持仓都是债券。这样一来,本应该作为市场上重要长线资金之一的券商自营资金,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贡献。所以,需要通过这样的政策,适当提升券商自营盘中权益类资金的持仓占比。

某深圳中型券商非银分析师

此前国内外风险事件频发影响到了市场情绪,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导致市场交易清淡且股市低迷。就此次修订风控计算标准,我认为监管的态度是提升市场交易活跃度、改善市场的悲观情绪,策略一方面是降低市场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包括降低两融担保比例和降低券商转融资费率;另一方面是鼓励券商深度参与提振市场活跃度,包括调整券商自营等业务的风险准备标准。

就“支持证券公司深度参与市场交易”来说,何为“深度”无法确切定义,但这给资本市场的参与者传递了更为积极的信号。

此次风险标准调整适当放宽了成份股和权益类指数基金、政策性金融债等投资的风险准备限制,意味着券商“深度参与”的方向既包括新落地的科创板市场和此前受风险事件影响的A股主板市场,也包括债券市场。

长远来看,活跃的资本市场是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推动直接融资占比提升、促进实体经济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监管部门意在积极保障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某中型券商研究院非银分析师

本次的风控指标调整是符合预期的。最核心影响的是券商自营业务,另外对两融和股票质押也有影响,包括衍生品交易。

支持券商“深度参与市场交易”意思很清楚,实际上就是鼓励参与、回到价值投资。目前市场估值较低,权益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稍显不够;二级市场成交额度也环比下滑。风险指标计算标准2016年调整时是收紧的,在这个时点放开也正当其时。同时,此次将一些权益类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标准下调,我认为反而是一种回归正常、回归合理区间的举动。

风控计算标准调整后,一方面会增加券商资金流动性,释放出更多用于投资交易的资金;另一方面,这也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券商参与的市场交易既包括一级市场的股权投资,也包括二级市场的股票投资,同时也包括衍生品市场。

这次调整对体量、规模领先的头部券商利好更多,规则调整的是比例,如果券商规模较大,释放出来的流动性也会更多。受政策带动,券商对权益投资的积极性可能会有所提高,但即使政策上给予了一些实惠,券商也不会盲目加大这部分的资产配置和投入,要视各机构的投资计划和风控能力而定。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