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平台
中国地方债务市场违约金额创历史新高
发布时间:2024-10-29 19:19 来源:彭博社

中国地方债务市场不透明角落的违约率飙升至历史新高,令那些以为这些证券有国家隐性担保的投资者陷入困境。

去年,面对地方政府融资部门发行的大量坏账,中国中央政府采取了行动。中央政府允许地方政府发行约 2.2 万亿元人民币(合 3090 亿美元)的新债券,以帮助偿还债权人,并命令国有银行提供额外的再融资支持。

这些措施将借贷成本推至历史最低水平,投资者纷纷涌入市场,争相购买债券和贷款。但有一个环节并未得到解决。所谓的非标准产品(即未公开交易的固定收益投资)的失败率飙升至创纪录水平。

坏账增加

5.png

来源:Financial China Information & Technology Co. 注:1-9月数据

虽然没有官方统计该行业的规模,但分析师估计约6万亿元人民币数据提供商Financial China Information & Technology Co.数据显示,今年前 9 个月,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挂钩的非标准产品有 60 只违约或警告有偿付风险,较去年同期增长 20%。这一数字仍然相对较小,但正在增长,创下了 2019 年以来的数据记录。

事实证明,违约对于许多散户投资者来说代价高昂。

以Lulu Fang为例。这位 60 岁的小贸易公司老板表示,当她购买与中国西南部贵州省相关的所谓信托产品时,她损失了 1500 万元人民币的毕生积蓄。她原本指望能获得 8% 左右的稳定收益,远高于将资金存入银行的收益。然而,去年产品违约时,她的投资化为乌有。

由于无法偿还抵押贷款,她位于深圳的公寓可能断供,她与其他 100 多名投资者多次前往信托机构和政府办公室,恳求偿还贷款。

“我的生活现在一团糟,”她说。“我工作了一辈子,把退休后攒的所有钱都投入到这些产品中。有人告诉我这些产品是安全的。但那都是谎言。”

该国的城镇和省份都使用所谓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LGFV) 为道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然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助的项目不一定能赚钱。这使得它们依赖于政府的支持。

此类债务的发行人一般不披露总金额。今年中国数据提供商FCI&T统计的60起违约或警告偿付风险的非标产品中,有40起没有公布任何数字。其余20起产品总额约为45.5亿元人民币。

这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的公开交易债券形成了鲜明对比。地方政府优先考虑这些证券,因为它们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而且从未出现过违约。由于非标准产品通常以私募形式出售给投资者,地方政府帮助它们的动力较小。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加重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借款偿还成本较高

2.png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注:政府资金指政府引导基金和专项建设资金

标普全球评级董事总经理Laura Li表示:“尽管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问题,但这些政策需要确保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共债券的偿还,因为它们是资本市场的一部分。如果它们违约,将危及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

持有违约债务的投资者还有一线希望。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央政府正在考虑允许地方政府在 2027 年前发行高达 6 万亿元人民币的债券,为表外债务进行再融资。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就有可能扩大对非标准产品的支持。不过,这并非板上钉钉,一些分析师对此表示怀疑。

信用风险分析提供商co-founder of Belt & Road Origin (Beijing) Tech Co.联合创始人王晨表示:“如果新一轮削减隐性债务的承诺真的得以实现,地方政府在需要支持任何产品时,仍会优先考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券,而不是非标债券。新计划对非标债券市场的影响将取决于政策支持的实际规模,以及如何在不同地区和实体之间分配这些资源。”

很多违约事件都发生在信托行业。信托基金产品通常不上市,通过银行和证券公司等渠道销售给企业、金融机构和高净值个人,最低投资门槛为100万元人民币。它们通常每年或每半年定期支付固定金额,期限为六个月至五年。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向非标准产品,是因为中国经济放缓和土地销售大幅下降导致地方政府资金越来越紧张。监管机构加强了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券销售的限制,迫使它们寻求替代产品。它们通常为非标准产品支付 7-8% 的利息,而上市债券的利息为 3%。

标普的李先生表示:“尽管成本高昂,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肯定需要通过非标准渠道融资。但它们的政策优先级较低,因此违约率仍然很高。”

中国各省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

收入紧缩增加地方政府财政压力

3.png

数据来源:彭博根据中国财政部数据计算; 注:财政部仅提供年初至今的数据。没有 1 月份的单月数据。

这些违约事件让Fang这样的散户投资者迫切需要帮助,但一位散户投资者的经历表明,她收回资金的机会并不大。

五年前,Jason Lai 投资的 300 万元人民币购买了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担保的理财产品,但后来却失败了。赖先生(Jason Lai)是北京一家国有企业的员工,他已经四次前往安顺寻求还款。

“自 2019 年该产品首次违约以来,我只能收回约 10% 的本金,”赖先生说。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