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普通小贩能提供的个性化信息有限,且极易被复制。这些人的情感,也会被一定程度的模拟,甚至足以乱真。 2.为了更讨好客户,模拟小商贩的机器交互,也许会是个bot,但它说的将会是“改良版的”小商贩的话,如果你愿意的话,甚至可以跟你谈哲学谈人生——而你丝毫不会注意到这段对话体现出的知识积累,不可能是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摊贩能掌握的。 3.当摊贩们的信息被提炼复制出来,已经足够替代一些职业化的回复且不会出错时,人工智能客服就具备了可用性。 生活中有无数的小摊小贩,也许我们都有过跟小贩打交道,甚至感觉上了人生一课的经历。当小贩们逐渐消失,被机器替代的时候,这些经历也将会不再出现。然而,细细体会之后我略带惊恐的发现,我们失去的这些体验,也许是无关紧要的——机器替代他们,也许是一种没什么坏处的必然。 食品小摊变成自动售货机 提供鲜榨橙汁的机器现在已经遍地都是。使用4-5个橙子做出一杯橙汁,你可以在一个玻璃窗当中看到你挑到了哪几颗橙子,如何滚落下机器旋转去皮的过程。机器都支持用触摸屏点单,手机支付,往往杯底还会留下橙子的残渣。 随后,在国贸等北京地标当中出现了外卖饭盒的自动售货机。不同于友宝部分机器的早午餐仅限于面包、点心等包装食品,外卖售货机是销售类似全家,7-Eleven的便当,玻璃窗当中不同的便当盒在旋转,挑选不同的口味,就可以选择拿走冷的带回家加热,还是在机器当中加热即食。 其实推而广之,像是煎饼果子,烤冷面,手抓饼,肠粉,热干面,烤肠,玉米,这些所有的小摊小贩可以售卖的东西,其实也都是高度标准化的食物。它们是完全可以被装在机器当中大规模贩卖的。只要机器运输、配送和维护的成本已经降到了可以替代人工的程度,专业的组织就会出来接收这些小摊贩的市场。 售货机相比人工制作食品,至少有以下几个优点: 1.出货快——秒速出货; 2.能准确的知道你的要求,而不会因为方言等问题产生沟通障碍; 3.可以网上点餐预定;可以无人机或者外卖灵活取餐;可以放心的支付宝微信支付,不用担心扫二维码的风险;出问题也有客服,不用担心食品安全问题。 此后,看着地铁口,学校门口一个个一平方米的小摊,我就总会想起这些固定摊位变成一台台机器,那会是个什么样子。——至少城管会举双手赞成这一改变。 一台榨汁机的朋友圈 说到榨汁机,也有不同的品牌和背后不同的江湖。一个购物中心当中能引进的橙汁榨汁机数量是有限的,因此往往能看到不同品牌都派了一两个进驻大型的超市。这些品牌的专业化程度也各有不同,其中一些比较新的牌子,更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就碰到了一个这样的问题。 今年8月份,我在重庆一家购物中心买果汁的时候,机器卡住了,半天都没动弹,然后点击屏幕就没有任何反应了。自然,我的十块钱还在机器里面。拨打机身上所写的400客服电话,一个男声叫我先拔下机器插在墙壁上的插头,重新启动机器,然后用微信加他个人的账号,等他给我转账退款。 几分钟后我收到一条短信:“你好,我是榨汁机售后,我的微信号是xxx”。在收到他的退款,并且跟他客套一番之后,我没有马上删除他,而是点开了他的朋友圈。大多数内容是转发热门鸡汤,中间夹杂着对自己代理的榨汁机业务拓展到不同地区的自豪。就在上个月,他们似乎公司还组织了一次去美国旅游的团建活动。看起来他们确实发展的不错。 喏,这是一只榨汁机的朋友圈。现在我隔断时间就会翻出他的朋友圈看看。我对这个品牌的感情基本就建立在我能够看到他的朋友圈这一事实上,毕竟其他任何品牌的榨汁机,都是不会给我机会加好友的。 不过冷静下来,我也总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一个榨汁机或售货机,把公众号改成那种个人账号的形式,或者维护一个官方微博,找专人各种卖萌来运营,是否也会给人造成同样的感觉呢?现在都时兴把机器拟人化,天猫也为它的猫型吉祥物创建了一个个人微博 @我的头好重啊啊啊 ,所以接下来,只要给机器编造一个特定的ID,也就离完全的模拟不远了。 机器可以被模拟“商贩行为”? 我一开始认为,真人摊贩跟顾客之间的交流断绝,可能是机器替代人之后最令人遗憾的损失。但是,普通小贩能提供的个性化信息有限,且极易被复制。这些人的情感,也会被一定程度的模拟,甚至足以乱真。 我想起幼年的一个经历,当时我去一家做煎饼果子的摊位,我指着一叠油炸过的薄片问阿姨这是什么,老板娘略带无奈的说“薄脆啊。”小小的我感觉,那一叠东西平时并不加在煎饼里面,感觉像是一个神奇的产物,但听过她如此说完,就顿时丧失了神秘的光环。 一家店里能提供的东西数量和品种都是有限的,一家煎饼店只能提供加了薄脆或者加了香肠的煎饼,而不能提供包子或者汉堡。感觉这是这家店能给我的唯一的东西——“我所有的虽然不多,但却只有这些了”——这样的感觉,前所未有的涌上心头。 那一瞬间产生的孤寂的情感我至今还记得。我越发明白,一个从事单一活动的摊贩以及背后的家庭,他们的人生都可以简单到用寥寥数语浓缩出来,可以说的事情,自然也没有我们一厢情愿以为的那么多。 之后我在腾讯·大家看到,一位老师要她的采访课学生去采访他们遇到的最惨的人,不约而同都去采访了扫地大妈,就像我自己大学上采访课,全班不约而同都去采访马路中摆摊卖玉米的大妈。此后采访作业,问的问题和回答几乎都一模一样。这是可以做成规范化脚本的——就像“我膝盖中了一箭”。 好吧,你不得不承认,用一个游戏中的NPC来当小摊贩,你几乎感觉不到什么损失。所有小贩的口述历史,在我看来,也必将变得趋于一致——来自离当地很远的省份,为了生计背井离乡过来,云云。 所以,一个机器拥有人格以后说的话,可能不是我们一厢情愿的那种拟人童话——类似《玩具总动员》,玩具们在小主人离开家关上房门以后开派对,又在主人回来以前收拾好一切——而是我们听厌了的祥林嫂一般的描述,甚至是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话语冗余。 为了更讨好客户,模拟小商贩的机器交互,也许会是个bot,但它说的将会是“改良版的”小商贩的话,如果你愿意的话,甚至可以跟你谈哲学谈人生——而你丝毫不会注意到这段对话体现出的知识积累,不可能是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摊贩能掌握的。 当摊贩们的信息被提炼复制出来,已经足够替代一些职业化的回复且不会出错时,人工智能客服就具备了可用性;劣化的,有一定程度失真的模拟交互,只要仅仅能大致骗过人类的感知,就可以替代并消灭真人的产业,并不需要100%还原。只有“学有余力”的时候,人们才会去研究机器模拟如何更接近真人,像李安的120帧技术填补了24帧之间的空白——而那个时候,摊贩的真身也早就消亡了吧。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股权众筹平台,优质项目即将上线 网贷财经公众号 扫码关注 ...
凭借激进的营销方式,网贷平台借贷宝成立一年多,给市场递上一份超过800亿元交易额的成绩单。其中,此前备受质疑的“赚利差”功能功不可没。不过,由于11月24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点名借贷宝超越监管红线,借贷宝次日火速下线了“赚利差”功能。分析人士表示,失去了助推交易额的“赚利差”功能后,借贷宝不得不重新思考未来发展之路,包括是否坚持“熟人借贷”模式。 11月24日,央视《焦点访谈》就部分P2P平台整改展开调查,点名借贷宝等平台存在违规现象。其中,借贷宝在借款额度上明显超越红线。借贷宝火速回应称,公司已于早前决定取消“赚利差”功能,并下调借贷额度(个人用户借入额度不超过20万元),以符合相关规定。目前取消“赚利差”的方案已经确定并正在进行技术开发。因开发尚需一定时间,在完成开发后,将尽快上线新版本,确保过渡期内整改完毕,同时也在研究临时关闭“赚利差”功能的技术方案。 11月25日,借贷宝方面直接下架了“赚利差”功能,目前官网以及App上均未能看到“赚利差”字样。借贷宝App“赚利差”功能页面显示该功能已关闭。借贷宝还下调了用户借入额度,点击“借钱”,页面显示当前可借款额度为20万元。 实际上,“赚利差”模式一直备受质疑。据悉,借贷宝的运营模式是“熟人借贷”模式,服务于熟人之间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即无论借款还是投资,都是在朋友之间,信用判断交给用户自己,而且平台本身不对借款担保。自去年8月以来,借贷宝砸下20亿元巨资启动营销推广活动,由于极具“诱惑性”的奖励条件让大量用户卖力做起了推广,这在前期确实为借贷宝积累了不少用户。根据借贷宝8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借贷宝成立一周年,平台注册用户1.28亿,累计交易额800亿元,单日交易峰值10亿元。 不过,在这种激进营销方式下,熟人借贷模式开始“变味”,滋生了众多靠利差挣钱的中介,并频频出现女大学生手持裸照拍摄,将照片作为借款抵押的事件。而靠利差挣钱的中介通过借入低成本资金然后在平台上放贷,因为放贷的资金收不回来,导致被动逾期,加上平台高额的管理费,欠款雪球越滚越大。据了解,现在有不少中介逾期金额高达百万元,但是平台与这些风险产生隔离。 虽然交易额超800亿元,但借贷宝至今并未实现盈利。借贷宝方面在回复记者采访提纲时表示,借贷宝是一家创业企业,目前还处于融资阶段,并未实现盈利。一位互金行业分析师表示,借贷宝用户数量很多,但是核心用户有限。 而对于借贷宝而言,借贷额度的下调,赚利差功能的下架势必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亏损中的借贷宝更是雪上加霜。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怡表示,“目前没有明确的法律禁止赚利差。借贷平台上存在的赚利差功能,使社会上产生了一批以赚利差为生的食利阶层。这种业务存在较大的社会风险。如果借款方有一方的资金不能及时归还,往往会引发连锁反应。借贷宝的赚利差功能在其业务中所占的比例我不清楚,但下架这个业务肯定对其成交额和业务收入有相当的影响”。 网贷财经微信 扫码关注 ...
被爆出入股的多家P2P平台产品逾期后,北京华信电子集团逆势再入股一家平台。 11月23日,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平台爱贷网宣布完成2亿元B轮融资,投资方为北京华信电子企业集团。 旗下平台罗斯金融逾期 北京华信电子集团因旗下罗斯金融项目逾期,投资人去关联公司展会维权而走入公众视野。 10月30日,P2P平台银豆网在参加第十二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时,遭遇投资人现场维权。随后银豆网发布声明,称被维权的对象是其股东北京华信电子企业集团旗下的另一家平台——罗斯金融,银豆网与其并无关系。 早在9月底,罗斯金融发布项目延期公告,称可能要延期兑付,决定关闭相关平台交易功能进行审计。10月4日,罗斯金融再次发布逾期标的先行垫付通知称,因合作企业不能按期履约,出现了部分项目逾期,现已经启动追偿程序,成立了应急预案小组,并承诺由集团母公司和相关资产处置企业共同出资对逾期标的进行全额本息垫付,垫付程序将于10月8日进入执行环节。记者拨打罗斯金融的400电话无人接听。 罗斯金融是华信瑞亚(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互联网金融信息中介平台,2015年由华信集团全资组建。而华信集团似乎并不想为这笔逾期买单。 11月3日,华信电子发布声明称于发生逾期的资产方同创万利以及同创普惠并无关系,因为同创万利的工商信息股东名单中并没有华信集团相关信息。同创万利与罗斯金融为合作关系,曾作为罗斯金融的线下平台,为罗斯金融提供客户。今年6月,华信集团曾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并购同创万利,双方签署了并购协议。 此前旗下已有9家平台 除了罗斯金融,华信集团旗下的一个全资二级子公司众筹平台名仕会被市场质疑存自融之嫌。名仕会是首家国有收益权众筹平台,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上线,隶属安徽省博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而安徽省博超控股集团系北京华信电子企业集团全资二级子公司。 在上线之初,名仕会立即推出了两个项目,分别为《女校威龙》和《奴隶游戏》。其中《女校威龙》目标金额188万元,预期年化40%;《奴隶游戏》目标金额208万元,预期年化40%,目前两个项目均已众筹成功。 需要注意的是,《奴隶游戏》以及《女校威龙》这两部网络电影的发起方为安徽省博超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安徽省博超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又是安徽省博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名仕会为存在关联关系的公司募集资金,有自融嫌疑。 值得一提的是,11月1日,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因将华信集团列入经营异常名单,原因为无法与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取得联系,但是已于11月22日移出了异常名单。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华信电子企业集团是由原电子工业部批准,由清华大学、中国惠通通讯电子中心、中国通广电子公司、中国瑞达系统装备公司等联合兴办的一家具有雄厚资金实力和丰富社会资源背景的中央企业。 据统计,在爱贷网之前,华信电子集团分别通过“北京银云”、“华信巨源”、“华信瑞亚”、“华信金服”、“浙江汉信”等多家公司控制9家网贷平台。如今,华信电子旗下平台数量变成了10家。 业内人士薛洪言此前对媒体分析称,按照持股比例不同,国有性质企业可分为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国有参股企业三类。 严格意义上,华信集团应该算是国有参股企业,但需要注意的是,国有资本只是普通参股者,受到公司法规范和保护,不会承担除出资额以外的额外责任。若企业在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过度宣传所谓的国资背景,或者暗示所谓的国有资本兜底,就会存在误导投资人之嫌。 网贷财经微信 扫码关注 ...
统计显示,以事件驱动为主投资策略的159只新三板私募基金中(含私募自主发行、券商资管、公募专户、期货资管、信托产品及有限合伙),有44只今年以来的收益为正,占比仅为27.7%,也就是说只有不足三成的新三板私募基金今年赚到了钱。对新三板私募基金而言,退出通道是否顺畅,以及能否找到业绩可持续的投资标的,是最为看重的因素。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5日,159只新三板私募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4.49%,其中收益率为正的只有44只。具体来看,今年以来收益率在20%以上的有7只,其中画龙点睛新三板定增、凯兴海子新三板、新鼎明湾啃哥新三板12号位居前三,今年以来收益率分别为214.6%、68.06%和44.73%。亏损幅度超过20%的有22只,其中亏损超过30%的有11只,亏损幅度最大超过50%。 很显然,上述159只是新三板私募基金的一个缩影,这些被统计基金多以事件驱动为主要投资策略,定向增发则作为子策略,其中不少为新三板定增专项基金,也有部分可参与新三板二级市场交易,以及投资其他新三板基金。如厦门卓诺投资旗下的画龙点睛新三板定增基金和北京新鼎荣盛资本旗下的新鼎明湾啃哥新三板12号,便是专项用于新三板企业的定向增发,而北京凯兴资产旗下的凯兴海子新三板基金,则主要投资新三板即将或已挂牌企业的定向增发、协议转让及竞价交易等、有限合伙及债权,投资标的包括但不限于春盛中药、恒润高科等公司的股权。 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上述统计并不全面,但也能说明一些问题。今年新三板基金收益普遍不高很正常,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新三板指数今年以来一直疲软,市场整体下行,逆周期赚钱的基金肯定只是少数,不过目前看市场已经见底;二是一般只有基金所投企业为做市转让,才能体现基金净值收益。其实,有一批新三板定增基金,由于参与定增价格较低,本身可能已经开始赚钱,但因为所投企业还没有开始做市,托管机构并未按照企业协议转让价格体现基金净值收益。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私募基金估计今年底要突破10万亿,私募基金发展如此快,跟新三板给股权投资尤其是私募股权投资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投资市场和退出通道有很大关系。 但实际上,无论是交易额还是融资额,都显示新三板正处于冰点状态。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新三板平均日交易额只有6亿-7亿元,每天有交易的股票只有900多只,仅占挂牌企业总数10%。“交易量特别大的企业,每次排名靠前的那些股票就是那几只,不到10只、20只。”某新三板基金负责人表示。此外,2016年平均月融资额只有92亿元,8、9月份只有57亿和73亿,10月已到47亿。 新鼎荣盛资本董事长兼总经理张驰认为,怎样退出是所有新三板基金最大的担心,包括新三板企业业绩能否持续也是未来能否退出的问题。 新三板市场是一个快速完善、快速形成的市场,对于投资人而言,往往也存在最大的机会。“新三板目前处于双折价区间,是企业被严重低估的低点,这也是新三板最大的投资机会窗口期,这个窗口期只剩两到三个月。” 上述人士也表示,对于投资机构而言,决定是否投资一个企业或项目,最主要的不是看业绩好不好,而是看投进去能否方便地退出。 网贷财经微信 扫码关注 ...
就在银行个人账户分类管理实施前夕,11月26日,市场有消息称,央行在25日深夜下发特急文件《关于落实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制度的通知》,重申关于银行个人账户分类管理的相关要求,并对分类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业内人士认为,央行在这个时点发布,意在为新政发起总动员。 紧急打补丁 据流传的通知显示,央行这份红头文件标注为“特急”,其中,对于银行个人账户分类管理进行的补充和细化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其一,此前通知仅对Ⅱ、Ⅲ类户规定了开设条件和管理,没有相应的变更和销户流程。根据央行最新通知,银行可以通过柜面或者电子渠道为个人办理Ⅱ、Ⅲ类户变更和销户业务。其中变更要求较为严格,通过电子渠道的变更应当按照新开户要求重新验证信息,并采取措施核实个人变更信息的真实意愿;如果绑定账户为他行账户的,应当要求个人先将Ⅱ类户所有投资理财等金融产品赎回、提前支取定期存款,将Ⅱ、Ⅲ类户资金全部转回绑定账户后再予以变更。 其二,在Ⅱ、Ⅲ类账户的验证方式上,按照之前的规定,只能通过同名Ⅰ类户开设,最新规定则增加了信用卡账户作为身份验证方式,但不能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账户进行身份验证。 其三,新通知进一步明确,开设一个Ⅱ类户,必须包含申请人姓名、居民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绑定账户账号(卡号)、绑定账户是否为Ⅰ类户或者信用卡账户等5个要素。开设一个Ⅲ类户,则至少需要上述前四个要素。 新政启动读秒 去年12月25日,央行发布了《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 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第一次提出对银行账户实施Ⅰ类、Ⅱ类、Ⅲ类账户分级管理机制,不同类别的账户有不同的功能与权限。 今年9月30日,为有效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进一步提升支付结算安全性,央行发布《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 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全面推进个人账户分类管理,从2016年12月1日起,同一个人在同一家银行只能开立一个Ⅰ类户,已开立Ⅰ类户,再新开户的,应当开立Ⅱ类户或Ⅲ类户。 对于每一位银行用户来说,开设个人银行账户看上去是一件日常小事,但实际上却是很重要很严肃的事情,这不仅是经济金融活动的基础,而且是打击违法犯罪的保障。一位银行人士表示,此前我国一人数折、一折一户现象十分普遍。同时,个人缴纳和支付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公用事业费用,往往开立多个银行账户,导致个人有大量闲置不用的账户。 更危险的是,不少银行的个人账户因为长期闲置,甚至持卡人本人都不记得自己有多少个账户,因此被非法分子挪用。上述银行人士表示,个人账户分类管理政策发布后,该行对倒卖过银行卡的用户统统拉进黑名单,且列入信用记录,未来行为将大大受限,例如不能再购买机票火车票等。 央行发起总动员 在银行个人账户分类管理政策即将正式实施之际,央行再次发布通知重申和补充规则,业内人士薛洪言认为,此举意在重申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制度,同时一些规定在细节上进行明确和修订完善,增强《通知》的可执行性,同时也彰显了监管机构坚决推动银行账户分类的决心。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进一步表示,央行此次一方面是为了强调12月1日开始实施,做好普及和动员工作,另一方面在技术上和操作层面,对一些具体的工作措施进行细化。 具体来看,央行在Ⅱ、Ⅲ类账户的验证方式上,从此前的仅能通过同名Ⅰ类户开设,增加了信用卡账户作为身份验证方式,但不能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账户进行身份验证。郭田勇分析认为,因为Ⅱ、Ⅲ类账户不用到银行柜台开立,通过网上来验证身份就可以,所以渠道越多越好,可以让用户更广泛地进行验证,只要能证明身份就可以。而央行拒绝了第三方支付机构账户作为身份验证的渠道,是因为借记卡和信用卡都属于银行自身的账户,信用级别相对更高。 第三方支付或受阻 但与此同时,有人士指出,央行将银行个人账户如此分类并加强管理后,实际上是对第三方支付的一次“围堵”。 一位银行人士介绍,按照央行最新通知中对账户变更的要求,如果用户使用了Ⅰ类账户绑定了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平台用于日常消费,为了保障账户资金安全,可以将账户类别下调为 Ⅱ、Ⅲ类账户,每日消费将有限额,这个过程仅需要用户经过基本的身份确认就可以,但Ⅱ、Ⅲ类账户要升级成为Ⅰ类账户,对客户的身份核实要求就更高一些。 不过,薛洪言认为,银行三类账户分类管理,可以做到Ⅰ类账户和Ⅱ、Ⅲ类虚拟账户的有效隔离,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通过银行账户办理互联网金融业务时产生的潜在风险问题。Ⅱ、Ⅲ类虚拟账户的出现,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客户的银行开户成本,使得银行账户摆脱了物理网点的束缚,利好中小银行客户数量的发展和业务的创新;另一方面也从账户层面实现了客户的银行账户与第三方支付账户风险的隔离,并通过对虚拟账户交易额的限制实现资金量的隔离,客观上会进一步强化第三方支付企业小额、普惠的机构定位。 薛洪言指出,第三方支付是整个互联网金融的账户体系,第三方支付的小额化也会反过来强化互联网金融的小额化定位,最终有助于形成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互补发展、错位竞争的局面。 链接: 同一银行重复开立I类账户将遭排查 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正式实施已进入倒计时。为加强借记卡安全管理,规避金融诈骗风险,12月1日起,央行下发的个人银行账户实行分类管理的新政正式实施。新规要求根据开户渠道风险评级程度的不同将银行账户分为I类、II类、III类。值得一提的是,由于I类账户是三类账户中功能最全、金额最大,也是对安全性要求最高的一类账户,未来个人在银行开立账户时,每人在同一家银行将只能开立一个I类账户。 一家银行只能开立一个I类账户 交通银行工作人员介绍,没分类前,用户办理的实体借记卡都默认为I类账户,新政实施后,客户只能指定其中一张作为I类账户。但记者发现,由于现在办理业务频繁,持有同一家银行储蓄卡数量超过一张的储户往往不在少数。那么银行账户分类后,持有多个I类账户的储户应该怎么办呢? “I类账户是只有一个,但是可以持有4张借记卡或储蓄卡卡片,对于剩余卡片是否可以开立II类、III类账户目前还在一个商榷阶段。”交通、建设等多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工商银行客服人员称,“对12月1日之前办理储蓄卡的个人来说暂时不会有强制注销账户的要求,在未来半年到一年期间会有相关措施调整,促进存量卡的清除”。 重复开户将被排查 随着实施期临近,多家银行通过官方微信等渠道对新政进行了提醒。如此前工商银行的官方微信就对新的政策进行了说明,“账户6个月内无交易记录的,会暂停非柜面业务,但是如果客户注册了电子银行、签订代缴费协议等,就不会因无交易记录而被暂停非柜面业务,对于以前有多张卡的存量客户,银行会逐步进行核查,确认是否保留账户、开户原因及合理用途,对于无法核实开户合理性的,会引导客户撤销、归并账户,或者采取降低账户类别等措施”。民生银行表示,对于多人使用同一联系电话号码开立和使用账户的情况,该行将进行排查清理;对无法证明其合理性的,将按照《通知》规定,暂停相关账户的非柜面业务。交通银行表示,对于客户在12月1日之前已经开立的交行I类账户,超过1个的只要能够提供合理的使用说明,可继续保留并正常使用,不常用的账户建议进行销户或者降级为II类、III类账户。 II、III类账户部分功能将受限 事实上,对于个人银行账户实施分类管理政策下发已经近一年时间了。 去年底,央行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对银行账户进行分类管理,且三类不同类别的账户有不同的功能和权限。其中,Ⅰ类账户必须到银行柜台当面办理。存款人可以办理存款、购买投资理财产品、支取现金、转账、消费及缴费支付等。目前大部分银行在营业网点为客户开立的具有实体介质的账户,例如借记卡、活期一本通等均为Ⅰ类户。 Ⅱ类、III类账户可以通过银行电子渠道非面对面为个人开立。其中,II类账户单日支付额度不能超过1万元,但购买理财产品的额度不限,且Ⅱ类户不能用于取现,也不能绑定账户转账,相当于“钱包”,用于日常开销。Ⅲ类账户仅能办理小额消费及缴费支付业务,且Ⅲ类账户余额不得超过1000元。Ⅲ类账户相当于“零钱包”,用于金额不大、频次较高的交易,如闪付、免密支付、二维码支付等。 网贷财经微信 扫码关注 ...
步步惊心,天使与魔鬼,在网贷行业,在催收行业,再一次演绎! 不良债权正集中爆发,委托催收公司处理成为必然选择。暴力、无底线、裸条,让催收这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行业蒙上了血腥与黑暗色彩。 催收江湖中,一位数据公司的老大,他们拥有国内几乎所有人的通话记录、短信记录,每天产生180G的内容。 似乎一夜之间,擅长存钱的勤劳中国人,在网络P2P平台和消费金融的“教育”下,开始热衷于借贷和透支消费。 就像被诱惑的夏娃,一旦偷吃了禁果,便难以回到过去,年轻人不再将钱存入银行,而是用资金博取高收益,并在不同平台借款消费。 改变年轻人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是几千家P2P网络借贷平台,无数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数据服务公司,以及上万家分布在全国的催收公司。 这是一个万亿的狂欢市场,吸引从海归博士,到大公司高管,一直到无业人员、诈骗犯参与其中,并在其中诞生了众多“独角兽”公司,动辄估值过百亿。 现在,这幕如火如荼的大剧,其中所暴露出来的巨大风险,不仅引发了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的集中整治,即便参与其中的人也深深感到震撼。 老李是一家催收公司的创始人,通过他的系统和手下员工为各大互联网金融平台“排忧艰难”,处理不良债权。 在公司开张的第一个月,老李就拿到了5个亿的债权,4个多月时间拿到的债权接近20个亿。 前段时间,他去北京见一位朋友,对方是做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产品火了好几个月,每个月放30万笔款。 但是,这家公司第一次逾期的比例高达30%,意味着每个月首次逾期的人高达9万,“你就知道这个需求有多大,9万个案子要处理。”老李说,大量的不良资产冲过来,无人接得住,他朋友就只能每个月招100多人,自己去解决。 老李选择在2016年成立催收公司,也是嗅到了其中散发出的巨大机会。这次创业之前,老李混迹互金圈多年,深知其中的门道和现状。 他说,在经济下行、互联网金融膨胀发展的大背景下,几年的放大之后,问题大量遗留下来。以学生贷款为例,一般做的期限是12个月、24个月,经过一年到两年的周期,大量坏账集中在2015年下半年爆发。 “众多知名互联网金融公司都是我的客户,整个市场不良债权起码是千亿级别,再加上银行坏账就更大,银行的不良率马上就要过2.5%,整个P2P行业在外面吹得很好,只有业内人才知道坏账会产生多高。”老李对记者说。 一边放火,一边灭火 无论P2P还是消费金融,风控都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为什么还会有如此多的逾期和坏账产生? 业内人士将其归结为三个原因:第一,国内整体信用缺失,尤其很多公司垂直切入的学生、蓝领等人群; 第二,最近两年,整个商业和经济往下走,传统制造业的日子越来越苦,无论企业和个人的还款能力都受到影响; 第三,许多90后年轻人,还未踏出校门就开始负债,他们很难控制住自己的购买欲望,导致多头负债产生。 “学生刚开始对这些东西不了解,没有风险意识,造成了这类的债权也特别多。”老李告诉记者,这源于很多学生和90后喜欢冲动消费,但很多时候并没有办法抵御风险。 另一位互金人士告诉记者,三四线城市的90后年轻人正从储蓄型,变为借贷型,这种趋势特别明显,他们成为喜欢“负债的一代”。 行业角度看,一二线城市由于竞争、监管等各方面原因,P2P业务不太好开展,但在三四线城市许多网贷公司业务发展相当迅速,渗透率很高。 互联网金融公司之间的混战,加剧了推广的力度,很多P2P的误导宣传、高息诱惑、社交传播不断将网络借贷推波助澜,激发了人性最深处的贪婪,而相应的,却没有规范的风控措施。 据了解,最早做P2P的一帮人都来自小贷公司,他们觉得这种事情很简单,就是把之前的业务丢到网上就完了,结果这几年,每周都有P2P平台倒下。 看上去,这是一边在大肆放火,但一边又在竭力灭火的行业。大量的网贷公司、小贷公司通过各种手段将数以百计、数以千计的人拉入互联网金融的大网之中,引导他们贷款消费。 对于信用不够的人群,许多民间小公司可以帮用户买口子(付费提高审核通过率),从而让信用不够的人也能借款消费。 如今,当不良债权集中爆发,委托催收公司处理又成为必然选择。暴力、无底线、裸条,让催收这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行业蒙上了血腥与黑暗色彩。 今年8月,银监会对校园网贷采取“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其中的参与者比如趣分期等也宣布退出校园借贷市场。 催收红与黑 做催收半年多,我问老李,你的感觉是什么? “很苦,不好干。”老李说。 他曾经自己当了一个多月催收员,每天打3000-4000个电话,一个月他仅仅追回了三四笔债权。 “你最想对放贷的公司说点什么?” “就是让他们放贷稍微稳着点儿,不要什么人都放,把垃圾全部扔给后面,我们特别不愿意后面全是垃圾。”老李说。 数百年来,催收是一个非常隐秘而灰色的行业。它从未与普通人如此近距离接触。现在,借贷宝人人催等平台的诞生,甚至让普通人可以几乎没有门槛的成为“催客”,从事催收获利的生意。 在创立自己的催收公司前,老李觉得这个行业阴暗,人员素质低,甚至带有黑社会性质。 但真正做起来,他发现,这里边并非都是见不得光的东西。 国内正规、有营业资格的催收公司两三千家,灰色的大概几万家,属地化非常强,而且非常分散。 正规的催收公司之前主要做银行及信用卡的催收,对合规性要求比较很高。比如长城、东方、信达等,比较规范,用的软件几十万一套; 另一部分是民间体系的,很多人不喜欢在银行体系内做的员工,就拉出一票人一起干,工具上相对落后。 “催收行业是一个挺有难度的事,每一笔案子都得跟人谈判,要很懂人的心理,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话术。”老李说,可能告诉对方要到法院起诉,到单位找,或者在家里堵,其中有技巧,很多人对催收的理解就是去纹个身,冲到别人家里,没有这样的。 催收从古到今都是刚需,而且利润高,一般来说佣金在6%到90%之间。主要有两种方式,电话短信催收和上门催收。 过去,催收的债权以大额为主,上门比较多。一笔就是10万、20万、30万,找一帮人上门,整天就在他家堵着,把它堵回来了就够了。 “但现在学生、蓝领的信贷,很多债权都是1万以下,导致上门催债玩不下去了。”老李说,上门是有成本的,每天成本至少600块,这就逼着催收公司由以前的上门变成电话催收。 电话催收门道就多了,手段上也开始鸟枪换炮。 首先给催收员提供一个10万人的电话清单,系统会自动把10万人标注,哪些是关机的,哪些是停机的,连打都不用打。 安装强大的“呼死你”软件,不停变号呼,而且对方无法拉黑,直到对方崩溃。 如果还找不到人,通过数据供应商和社交网络,就可以让有些债主从失联变有联。 不过,这其中有太多涉及隐私。老李前段时间见了一位数据公司的老大,他们拥有国内几乎所有人的通话记录、短信记录,每天产生180G的内容。 在手机中,许多APP嵌入了SDK,会读取用户的通讯录,把通讯录全部拿走,还会自动读取短信,以及定位地址。 “真的没有秘密,每个人都暴露在网络和大数据中。”老李告诉记者。 有了这些东西,只要能找到人,再传授催收员经验,怎么样去跟别人谈会方便,什么时间打,用什么话术,就会大大提高催收的效率。 不过,如果互联网金融公司放贷时风控没做好,可能大量信息是伪造的,这对催收的考验就非常大,也是整体上目前催收行业效果不好的原因。 最近几天,借贷宝旗下的人人催争议非常大,这种滴滴模式的就近抢单催收,尽管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但在专业性和成功率上都引发了质疑,甚至出现了之前的“裸条”催收。 一位人人催上的“催客”告诉记者,目前他只能根据一个电话和地址去找人,成功率不高。 人人催在全国有超过11万个“催客”,由于门槛低导致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且没有成熟的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口碑不高。 一边是洪水猛兽,一边是万丈深渊。 在“红与黑”的催收江湖,和高大上的互联网金融之间,只有当混战结束、格局稳定、标准形成之际,才能跨越被异化的形象。 这一天或许已经不远了。 网贷财经微信 扫码关注 ...
2016年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开启“实用化”的元年,金融机构开始向用户大规模投放智能识别应用。以美国四大银行为例,美国银行和大通银行从今年开始全面支持“指纹认证”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扫描指纹登录这两家银行的移动端应用。 与此同时,富国银行在美国大力推行“眼纹认证”,用户经手机核对过眼纹后,登录银行账户。为富国银行提供这项技术的供应商是前不久被蚂蚁金服收购的美国生物识别技术公司“EyeVerify”,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国已有30多家地方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相继采用了这种“眼纹认证”。 相比前三家银行,花旗银行则是将生物特征识别应用拓展到了国际市场,今年已经陆续在中国台湾、新加坡、澳大利亚推出了“语音认证”服务,用户通过电话与客服简单交流后,系统会快速核对客户身份。据悉,花旗银行的短期目标是在2017年完成对亚太地区12个零售银行市场的语音认证服务覆盖(参见下图)。 在金融领域,类似上述四家银行的举动可谓应接不暇,大大小小的金融机构都在跃跃欲试。除了美国银行巨头,巴克莱、渣打和汇丰银行在今年也不约而同地推出了各自的生物特征认证服务。 为了充分理解这个趋势背后所带来的影响,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为什么金融领域会在这一年进入一个智能识别应用的爆发年? 生物特征识别弥补了传统身份鉴定的缺陷 其实,生物特征识别在很早的时候就被人们所采用了,合约需要“签字画押”就是最原始的表现形式,但是这种方法靠的是肉眼比对真伪,效果和效率上都差强人意,所以“签字画押”更多成为了一种心理层面的约束。而计算机、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的出现,让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应用在效果和效率上大幅提升,现如今行业已经踏入了“智能识别时代”。 在“智能识别”出现以前,传统身份鉴定主要依靠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通过鉴定用户自己设置的密码内容,比如文字密码、数字密码、图形密码;第二种是通过鉴定含有用户身份信息的实体物件,比如智能身份证、银行U盾、智能门卡。这两种方式虽然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它们的缺点也很明显:密码容易遗忘,含有身份信息的设备容易被伪造或被盗,这个时候生物特征识别恰恰弥补了传统身份鉴定的缺陷。 生物特征识别具有不易遗忘和不易伪造的优点,它利用人体固有特征进行身份鉴定,这些“固有特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特征”,又称为“静态特征”,比如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指纹、脸纹、眼纹等等;第二种是“行为特征”,又称为“动态特征”,比如我们的笔迹、声音、步态等,虽然这些特征受后天影响较大,但是我们每个人的行为特征和其他人都不一样。 生物特征识别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这类型识别设备的成本过高,所以在早期主要为政府部门所用。比如,美国入境关口采集来访者的指纹,从而鉴定他们与签证申请者的身份是否吻合。商业领域的使用也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验证员工身份,医院鉴定患者身份等方面。而随着该技术准确度的提升,硬件成本的下降以及智能手机的大量普及,生物特征识别在大众市场推广已具备足够的条件。 大众市场发展的推力:准确度+低成本+智能手机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研发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了。1969年,美国联邦调查局开始推动指纹自动认证流程,随后的40多年,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研发从未间断过,每隔一段时间都有重大突破。根据2014年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对多项生物特征识别的技术测评,其中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的最优算法在百万级数据库中的准确率都超过了90%。各种生物特征识别算法的1比N鉴别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数百万人中查找一个人将不再是大海捞针。 生物特征识别准确度进步的步伐有多大呢? 举一个发生在15年前的例子: 2001年1月,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举办的“超级碗”橄榄球决赛上,警方首次采用了脸部识别技术,目的是为了分辨观众中有没有混入通缉犯。然而,最后的监测结果是一个真正的通缉犯都未抓到,反而把很多无辜观众误判成了违法分子。在当时,脸部识别技术远远达不到大众普及的要求。 2001年以后,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大数据计算和云技术给生物特征识别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手段和技巧,为科技大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15年的积累和尝试,才有了例如今年万事达(Mastercard)在欧洲12个国家推出的“刷脸支付”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脸部和指纹识别来简化网上购物流程。 而另一个重要推动力来自于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手机让生物特征识别进入家家户户,苹果公司在这方面功不可没。2013年苹果iPhone 5S手机首次推出了“Touch ID”指纹识别技术,2015年苹果iPhone 6推出了第二代“Touch ID”,用户体验进一步提升,识别速度更快,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结合Touch ID的产品有苹果支付、应用内付费等,三星和谷歌也相继效仿苹果的做法,把指纹识别功能植入到手机里,这就大大方便了美国银行和大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手机上推出指纹登录账户的服务功能。 在金融领域的应用:2大功能 + 3个场景 生物特征识别在运用过程中可以起到两大功能: 第一种功能是“身份认证(Verification)”,将用户和自己的生物特征一对一比对,从而认证用户是否是其本人; 第二种功能是“身份鉴定(Identification)”,将用户和数据库中所有生物特征比对,查询和鉴定用户的身份。 这两种功能在金融领域都有广泛运用空间,具体可以运用在三个场景: (1)银行支行机构; (2)ATM自动提款机; (3)网上银行业务。 在银行支行机构方面,今年美国金融服务技术供应商Fiserv和日本富士通(Fujitsu)合作推出了一款掌纹识别设备,银行客户进入支行办理业务的时候,可以在这款掌纹识别设备上验证和鉴定自己的身份。 在自动取款机方面,日本对生物特征识别的运用比其他国家普及更早,很多ATM机目前已经配备指纹识别功能,但仍需输入用户的密码和银行卡号。不过,从今年3月开始,日本永旺银行(Aeon Bank)的ATM机将仅凭指纹即可进行存款、取现和转账等交易。 在网上银行方面,今年汇丰银行和昔日语音识别公司的巨头Nuance合作,在汇丰旗下子银行First Direct引入语音识别服务,使用时客户将录入自己的声波纹,一旦完成注册,语音认证将取代密码或指纹认证。First Direct在成立之初是以电话银行定位的,年内它将为全部1500万个客户实现语音识别服务(参见下图)。 生物特征识别的隐患:安全 + 隐私 随着生物特征识别应用的不断普及,人们对安全与隐私问题的关注也会越来越高。因为生物特征的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个人敏感信息一旦被窃取,将会造成不可预估的严重后果,而这种危险主要存在于数据的传送和存储环节。 2015年6月,美国人事管理局(OPM)的数据遭遇了一次大洗劫,2150万人的敏感信息被泄露,560万个指纹记录被盗。信用卡的密码在被泄露后可以撤销或者重新设置,但是生物特征却不能被替换。针对这个缺陷,目前行业应对的一种信息保护方案是“特征变化+可撤销生物特征模板”,生物特征被录用后以“特征变化”的格式存储在系统里,即便被窃取后也无法还原最初形态(参见下图)。一旦发现泄露事件,系统可以直接撤销被盗模板,并对同一个生物特征重新发放新模板。 保护生物特征数据在传送中的安全,避免遭遇像“中间人攻击”等身份窃取行为,目前行业还采用了“生物特征加密系统”。传统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采用细节点作为识别特征。不过,由于传统系统不采用任何加密措施,如果中间遭到拦截,不法分子可以直接从指纹细节中恢复出原始生物特征图像,为了应对这个问题,“生物特征加密系统”诞生了。 生物特征加密系统的理论基础来自于现代互联网加密技术,生物特征加密技术是一个把密钥和生物特征安全地绑定在一起的过程,使得密钥和生物特征本身都不能从系统存储的模板中获取到,当且,仅当活体生物特征提交给系统时,密钥才会重新生成。 为了进一步保障安全性,行业中还经常采用的方式是增加生物特征的复杂度,比如“多特征采集”和“多因素考量”。日本富士通公司采用的就是“多特征采集”,它的智能识别设备同时录用指纹和掌纹两项特征;而美国西点军校的研究院正在研发一种“多因素考量”识别系统,系统会分析用户打字时的节奏、力度和错别字发生率等多个因素来核实用户的身份。 需要提醒的是,目前没有一种防护方式是万无一失的,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应用的场合和具体需求,搭配适当的安全保护措施。不过,信息保护措施越复杂,用户体验就会越差,所以应用开发者永远要在优化用户体验和最大化保护隐私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探究未来发展方向:多元化 + 规范化 现在大众市场推广的智能识别应用以指纹和声纹为主,这两项技术在过去30多年积累了足够多的“实战”经验,达到了大规模市场投放的要求,预计眼纹和脸部识别将会是下两个兴起的技术领域。 除了上述四个成熟技术,行业内还有各式各样的生物特征用于身份识别,比如人的心跳、鼻子形状、耳朵形状和走路步态等特征,这些技术有些已经拥有产品雏形,有些尚停留在研究院研发阶段,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更多成熟的技术将会投放到大众市场。 现在生物特征识别并不能替代传统身份鉴定,未来十年内也不可能取代所有业务场景,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方面还是需要传统方法(密码和智能身份证等)。智能识别的作用在于与上述两种传统模式配合使用,把“我们知道的(例如密码)”、“我们携带的(例如智能身份证)”和“我们拥有的(例如指纹)”相互结合,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推出最利于用户使用的应用,提升效率和体验(参见下图)。 在未来,生物特征识别行业还必须具备一个规范化的监管和运作环境,需要建立和明确责任制和第三方信任机构,这也是任何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生物特征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尤其是运用在金融这样的重要领域,任何国家都会对这个行业格外重视,有些可能会分外谨慎,这不是一件坏事。 智能识别技术将与智能理财机器人一起引领下一个“智能金融时代”,智能理财机器人将成为我们做决策时的金融助手,而智能识别技术会成为我们在支付和交易等多个环节的“金钥匙”。 网贷财经微信 扫码关注 ...
新金融机构“猎捕”银行人才 近日一业内朋友接到电话,说是要找之前在某大行工作过的xxx,她起初没有理会,总觉得会是个骗子。不久电话又来了,自称说是某地产集团下网络金融公司,找xxx确实是有事情,业内朋友软磨硬泡,套出电话者的真实身份,一个猎头…… 据这位猎头介绍,说他在帮助某公司物色集团副总裁。他们要找的这位高级人才,之前确实是在国有大行里待着,且职位不低,后来因种种原因,暂时离开了银行业。猎头们大概是看准个机会,开始到处“猎捕”银行人才。 其实,新兴的金融机构对银行高端人才的猎捕动作早就开始了。 去年年初,广东一家民营银行进入筹备期,开始招揽行长、副行长等高管。据媒体报道,有猎头公司遍挖国有大行深圳分行行长,无果;后又致电几家国有大行广东省分行行长,也被拒。最后是一家中型股份制银行总行一级部门的总经理去做了执行副行长,年薪300多万元。 今年5月底,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原总经理张旭阳加盟百度,负责百度理财和资管业务。而在较早时候,建设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黄浩离职出任蚂蚁金服副总裁;工商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侯本旗离职筹备民营银行中关村银行(后又转投别处);正在筹备中的民营银行福建华通银行,则是聘请了兴业银行原副行长陈德康出任董事长,兴业银行同业部原总经理(后跳槽至微众银行任副行长)郑新林出任行长。此外,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有9位银行高管加盟知名P2P。 而今年8月底,广发银行董事长董建岳,行长利明献提出辞职并获得董事会批准。而据可靠消息称,董建岳已经在某地产公司成立的金融科技公司任高管。 较早时候的交流记录 最新的交流记录 年薪300万起 目标锁定四大行和政策性银行 银行人士被强行挖角,原因来自多方面,而高薪待遇确实是一个十分诱人的因素。据电话里的猎头介绍说,招揽高级职位的这家公司是做地产的,成立的子公司在上海,资金实力雄厚。像四大行的电子银行部或网络金融部的带头人的年薪起步一般在300万左右,谈得顺利的,还会有股权期权等激励。猎头说,500以上的待遇的话,就需要细谈了。而行长副行长级别的,起薪一般就在500万。 在和这位猎头沟通的第二天,猎头表示,之前提到的那位大行电子银行部的前高管和雇主接触过,并未入职,继而向业内朋友索要某政策性银行的领导的联系方式。小编猛吸冷气,这家公司真是财大气粗,但一想这家公司的地产背景,倒也不觉得奇怪了。 人才流动有助于金融业整体“进步” 近年来,包括实体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在内的诸多行业都在被唱衰,金融行业也是如此,每年都有媒体亮出数据说银行大裁员。在小编看来,人才合理地自由流动,对行业发展是有益的。 就拿互联网金融行业来说,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落地,监管空白被补齐,网贷行业的发展日益规范化,行业发展暂时会遇到一些瓶颈,人才招揽也会相应地出现一些问题。 曾有银行人士表示,P2P行业都开出很高的薪水待遇,但考虑到行业风险,暂时不会考虑。不过,有行业分析人士表示,传统金融领域的人才进入互联网金融企业,其实对行业发展有帮助,一则是银行人士可以把专业的金融业务能力融入到互联网金融领域,促进行业走向专业化,正规化。对于银行而言,这些跳入互联网金融公司的银行人士如果在合适的时机被返聘到银行的金融科技部门,却也十分有利于银行业的新金融科技人才的储备。 春秋战国时期,七雄并立,然则周室虽有天子,却是扶不起来的。自苏秦见周天子时,王室已是危国小邦,无法留住人才。所以天下士子谋出路,不见周天子,而独识七大国。 所以,银行需要在做好人才流动的同时,努力提升自己未来的发展空间。利率市场已经在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了。金融科技这一步不能在走慢了。银行需要把金融科技的想象空间不断拓展和打开,不然,一些银行可能真的没有留住可靠人才的末路周室。 另外,这些金融科技公司对人才的考核要求比较高,一般情况下,一年时间干不出啥动静来,就得走人,因为这些公司赚快钱赚习惯了,在传统银行稳扎稳打的风格可能不大适应这些新成立的金融科技公司,所以行内人士跳槽还是得谨慎为之。 互联网金融是未来中大型企业标配之一,而“互联网金融”在欧美的对应词则是“FinTech”,即Financial Technology(“金融科技”)的缩写,在英国,也称之为替代性金融,即Alternative Finance。 网贷财经微信 扫码关注 ...
全球第一家P2P借贷公司Zopa不再甘心只做一家借贷公司,他们准备再加个身份:银行! deBanked获悉消息称,英国P2P借贷公司Zopa近日表示,他们对英国的金融监管环境很有信心,正在跟英国监管部门申请银行牌照,这样就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产品,也能给银行业带来一点“小创新”。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Jaidev Janardhan在最新新闻发布会上称:“Zopa的历史一直都重视在零售金融服务及带动消费者选择和增加透明度方面不断创新。我们回应积极的监管环境并依靠我们自身的经验给市场带去更多的选择。” Zopa是全球第一家P2P借贷平台,该公司全称为Zone of Possible Agreement,于2005年3月在伦敦成立,Zopa的成立使得英国成为P2P借贷的发源地。 在P2P借贷方面,Zopa早期曾采用由投资者确定利率的贷款拍卖模式,后来舍弃这一模式,由平台统一定价。Zopa先对申请者给出预期利率,申请人接受并提交申请后才进一步确定其实际借款利率。 在风险管理方面,Zopa除了对接主流信用评分机构,设置借款人的准入门槛外,还会对资金使用提供建议,并且签署专门的法律合同,在还款逾期后交由专业公司进行追偿。Zopa非常强调分散化投资:在默认模式下,Zopa会自动将投资者的资金按照10英镑的单位分成若干组,按组进行投资,如果投资金额超过2000英镑,资金至少会借给200人。 Zopa还设置Safeguard安全基金,进一步保障投资者的本息安全。安全基金类似于风险准备金,负责在贷款违约时替借款人偿还未支付给投资者的本金和利息。 媒体称,一旦Zopa的银行牌照申请下来,新的“Zopa Bank”将会成为一家商业零售银行(retail bank),在英国金融服务补偿计划(Financial Services Compensation Scheme)的规范下,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存取款服务,并且,Zopa Bank也可以作为Zopa网贷平台的资金端之一。此外,还可以在Zopa Bank上申请信用卡进行消费和透支。 申请银行牌照的消息引发质疑 但是Zopa的最新举动也引发了一定的争议,外界对于这种替代性金融的发展存在质疑。 英国《金融时报》在本月17日的报道中指出,P2P借贷平台通过个人对个人的形式——不经过任何第三方机构,如银行——直接放款,借贷双方参考市场行情确定的利息也比较高,这种形式的优势在于提高了交易效率。 但是Zopa决定创立银行的“开山之举”有可能影响到其他P2P平台的稳定运营,如果Zopa可以这么做,那么他们是不是也会加入到主流当中,是个问题。 P2P金融协会主席Christine Farnish对此表示放心,她认为,Zopa的做法不意味着其他P2P平台也会转型做银行。 “他们仍会在服务水平、产品定价及政策响应上提供替代性作用,”她说道,“这将会给银行带来真正的竞争。” “随着行业的成长和进一步发展,可以看出这会给该行业创造更多的弹性,”她补充说。 Zopa首席执行官Jaidev Janardhan表示,小额存款是资金的“粘性”形式(retail deposits are a "stickier" form of funding),长期看可以带来更多的稳定性。他强调称,此举并非是“受到资金缺乏的驱使”。在Zopa银行存进的钱款可以作为P2P平台上的放贷资金。 “我们已经放出了超过18亿英镑的贷款,也影响了全球市场1000亿英镑的放款数额,”他说,“我们想开一家新一代银行,为借款人、储户及投资者带去更多选择,不管是对我们的消费者还是经济来说都是好事。” Janardana称,Zopa会保证P2P借贷者与银行储户之间存在清晰的划分,这样客户就会知道他们的资金是否受到英国金融服务补偿计划(FSCS)保护。 如果Zopa能够成功申请到银行牌照的话,它将成为全球第一家P2P与银行混业经营公司,将同时受到英国金融行为市场监管局(FCA)及审慎监管局(PRA)监管。 网贷财经微信 扫码关注 ...
近期不少投友给我留言,说现在行业里边存在的大量网贷术语表示不太理解,其实大部分都是比较常规的词语,只是放到网贷相关的内容里面就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今天就特地为大家整理和搜集了一些网贷相关术语,并根据我自己的理解给予了备注和分类。 ---------------平台分析类 背景:目前主流平台的背景分类为国资系,上市系,风投系和民营系。国资系指的是拥有100%国企背景的平台;上市系指的是知名上市公司持股的平台;风投系指有第三方(非网贷平台方)职业投资机构大额注资;民营系指的是没什么太大背景,草根出身的平台。拥有国资系、上市系、风投系背景的平台一般会被投资人称为“高大上”(但也频繁出现假国资、假风投、假上市背景平台),对于民营系的平台,有时候老板资产,老板自有产业也会被算作背景。 资产端:也称为信贷端,简单点说就是平台资金的具体去向。 待收:指的是平台未来待还的金额,对于投资人来说是已投资的还未到期的本金和收益,对于平台来说是反应平台当前规模的一个数据。 业务:指的是P2P平台上发布借款标来源,平台的主要业务有抵押类和信用类,有些平台的业务是真实的,而有些不是真实的。 自融:无真实借贷业务,资金全挪用到了自己的项目上,属于自融行为,自融平台的收益较高,风险较大。 庞式:无具体的业务和融资项目,纯粹通过击鼓传花和接盘游戏来无限圈钱,一般会给出超高收益,庞式平台的结局不是倒闭就是跑路。 负面:一切对平台不利的信息都算负面,如老板有执行记录,平台发生逾期,平台信息造假等,负面一般都会比较突然的被曝光,并在第三方论坛发布,或直接在各个投资群内传播。 利好:指的是对于平台有利的信息,如实力股东加入,知名风投注资,平台施行符合政策方向的一系列措施(如上银行存管等),有时候平台成功的把一些负面信息化解和澄清了也算作是利好,利好更多的是会增加投资人对于平台的信心,促进投资的热情,并让已投资的人更加放心。 风险:指的平台未来可能发生的但还没有发生的问题,如运营风险,老板道德风险和政策风险等,判定一个平台是否有风险,有时候会拿一些历史案例来作参考,有时候纯粹是通过预判和分析。 第三方支付托管: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汇付、新浪支付、联动、易宝等,需要注册单独的账户,现在大部分平台的充值和提现走的此类账户。新政要求网贷平台资金必须银行存管,第三方支付托管方式不合规,将被淘汰。 银行存管:国家政策要求,网贷平台资金和银行对接,由银行进行资金管理和监督。 --------------------投资类 收益:一般指的是标面利息(等额本息,每月还息和到期一次性还息)和活动奖励(红包,返利和实物等),活动越多,投资周期越长,收益的算法就越复杂,算清收益才能提高投资的性价比,避免被坑。 羊毛:平台开展的新注册活动,一般要求新注册账号才能参与,而且是首次投资才有奖励。 返现:通过中间人或第三方或其他投资人的推荐链接注册投资后获得的奖励,返现比较多的会被称之为“高返”。 回款:在平台投资到期后的本金,可选择续投或提现。 抢标:某些平台投标人数过多,满标过快,需要抢先投标才能投上。 杠杆:借钱投资。 分仓:分散投资并提前计划好每个平台投入的具体比例。 重仓:单个平台仓位占比超过50%甚至更高。 -------------------负能量类 雷:指的是无法正常提现的平台,和雷有关的常用词汇很多,如自己投资的平台雷了称为踩雷,平台暂时提现困难但没有完全倒闭的称为活雷,平台跑路或是完全没有复盘希望的称为死雷,踩了同一个雷的投资人会被称为雷友,投资前分析平台排除有危险平台的行为称为排雷或避雷,已经无法正常提现但没有对外公布的称为暗雷,踩雷踩太多的投资人会被称为雷王。 老赖:到期不还钱的人,有的老赖是平台上发标的借款人,如拍拍贷;有的老赖就是平台本身,比如一些自融平台。 黑嘴:在平台没有发生问题时就到处散播平台负面信息并扬言平台会倒闭的人,同时正常分析平台问题并对外公布的人也会被对应平台的在投投资人视为黑嘴。 托:无脑鼓吹平台的人,有时候是平台官方人员伪装成的投资人,有时候是对于自己投资平台缺乏信心的真实投资人,有时候是一些和平台存在利益关联的人。 假标:借款资料造假,业务不真实,资金用途不明。 倒闭潮:短时间内大量平台连续倒闭的事件。 连锁:相关联的平台,其中一个出事之后,直接影响到其他平台。 --------------------调侃类 接盘侠:同一个平台别人投资后顺利提现出来了,自己投资后平台却倒闭了无法正常提现。 羊毛党:只撸羊毛不参与正常投资的人。 反撸:撸羊毛的人投资问题平台后被套牢或者被平台拖欠和克扣奖励。 画饼:平台给出具体的承诺后却无法按时实施,一般是平台无法正常提现后用来稳住投资人的一个伎俩,以达到拖延时间的效果,为转移资产和销毁证据争取时间。 傀儡:身为平台CEO,事实上却并非平台的实际控制人。 野鸡平台:实力一般收益一般且不太受人关注的小平台。 伪高大上:纯粹靠包装来作为宣传点的平台,表面光鲜却没什么硬实力。 维稳:在明知道平台出现问题的情况下为平台开脱的行为。 总结: 对于刚入门的新人来说,快读掌握基本网贷术语,才能跟上老投资人的节奏,不再被人视作“小白”,从而更顺畅的参与到各种网贷交流之中,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随着网贷行业的迅速发展,还会有更多新型术语诞生,这都是行业进步的体现,有时候一个简单的词汇,就能概括一个案例,一套策略和一种现象,让平日中的网贷交流更简洁更高效。 网贷财经微信 扫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