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里理财公司的广告
大伯不会用银行卡,直接用购物袋装着现金来投资。
理财公司里摆满了按摩椅、电疗椅。
理财公司出事后,有大妈拄着拐杖来讨债。 人老了会去干什么呢?这几年,我一直在关注老年人这一群体,从60岁-80岁不等,就是想看看人年纪大了,都会去干些什么事——也供自己将来作个参考。 总结下来,这个年龄层次的老人大概有三类:在家帮子女带小孩、去跳广场舞、去买理财产品。 大概是两年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线上、线下一下子涌出许多P2P理财公司,其中线下的主要客群就是老年人。原本安安心心在跳舞的大妈,忽然有一天就卖掉了音箱,抛弃队友,搞起了风风火火的“资本”运作。 小伙子啊你别上班了你一天才赚几个钱 我所在的写字楼位于宁波市中心,公交、地铁都很方便,看起来还气派,是天生适合开理财公司的。 以前,这栋楼还是偏向商务办公的白领居多,但后来每天上下楼的六部电梯里常常挤满了大妈。 有半年时间,我上下楼都是跟大妈挤在一起的。楼层高,电梯里大家处了一段时间,也会闲聊几句。 也是从那时开始,我知道我所在的大楼入驻了多家理财公司,我一看大妈按的电梯楼层,就知道要去哪家。 楼里也多了很多业务员,看着一个个年纪比我还小,掏出名片来都是“经理”职位,最普通的一线员工,也叫理财顾问、理财经理。 一楼是各家公司的必争之地,除了抢地铁的人流,分发传单之外,大家也会相互争抢客源,台词通常是:“阿姨,凭这张单子,上楼看一眼就能领一个小礼品哦。” 因为来这个楼的老人,基本都是有钱的潜在客户,有的已经在投资理财产品了。而且,宁波大妈们精明得很,也看过新闻,都晓得理财产品其中的风险,不会把全部鸡蛋放在同个篮子里,讲究分散投资,这家放一点,那家放一点。 于是,原本上10楼的大妈,中途就会被12楼的业务员截道。电梯里,业务员尾随其后,会说,“阿姨,你去××公司啊,他们利息多少啦,我们公司也可以考虑看看哦,比他们高,比他们正规。” 以至于后来,大妈来大楼到期取钱,业务员们全部直接到一楼迎接,生怕一转身就被楼下的公司挖墙脚。有时,一部电梯里,挤着两个公司的业务员,我都担心他们会为了一个大妈打起来。 每天上上下下,电梯里总遇到她们,我也会忍不住开口问:“阿姨,是去××公司吧,这家利息多少啊?”我这一问,答案蛮吓人,高得离谱,其中一家公司开在我楼上,说是存5万元,半年后就能拿到7.5万元。有个阿姨还跟我说:“小伙子啊,你也别上班了!你一天才赚几个钱。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我拿着这个事情跟同事开玩笑,我说楼上大妈利息都赚得比我们一个月拿得多啊。我们以后也别去挤电梯了,不好意思啊,改坐货梯吧,给资本运作的大妈们留出空间。 大伯不会用银行卡 直接拎着现金来投资 就这样,我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大妈们上上下下。说来也怪,来买理财的大妈居多,偶尔也能看到个大伯。 有次电梯里遇到一个大伯,我忍不住提醒他,“大伯,你钱都溢出来咯,当心点。”他笑笑,大伯不会用银行卡,来投资是直接带现金的,购物袋里直接装着。 到了端午、中秋几个大节日,老人们真是浩浩荡荡而来,我恨不得直接爬楼梯上楼。据说是因为这些节日可以领到一些礼品,什么超市卡、水果、月饼……都有得拿。 我楼上这家公司,门面上写的是做东北大米的生意,公司名称里既没“理财”,也没“投资”字眼。法人介绍上说,老板打工四年,后来干过日用百货、农副产品,还从事过船舶销售维护,接着成立了大米收购销售公司,反正从业经验里跟金融没有半毛关系。员工一个个身材魁梧,光头、戴金项链,开的是兰博基尼,看着都吓人,但老人们一点不怕。 直到今年年初,我在电梯里再遇到大妈们,她们脸上的神色没了往日的轻松愉悦,有的愁眉苦脸,还会窃窃私语:你钱多少啦,拿回来多少啦? 一问,说是回款不及时了。 再三个月,又问她们,钱回来了吗?大妈说,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我说,那得早点报警啊,大妈说,老板要是被抓了,那钱就一点拿不到了,要给他时间,等大米收成的时候,他就有钱还了。 老板也发飙了为何一遇到困难就不能同舟共济? 今年5月,楼上的公司出现了第一次群体维权。 群情激愤的大伯大妈们攻占了总经理室,老板椅上换成了大妈,背景墙上挂的锦旗写着“品德高尚,乐善好施。” 块头再大的壮汉也拦不住大妈,我也跟着上去围观。 这家公司差不多租了整个半层大楼,有风控室、财务室、VIP室,大堂里摆满了按摩椅、电疗椅。有老人坐在上面,闭着眼睛,按啊按啊,看起来也不紧张,我脑子里想到一句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有员工在组织老人们登记,谁欠款多少一一排队记录。有的是拄着拐杖来的,大家一碰头才发现欠的钱金额还不小,上千万了。办公室一角米粒散落一地,再也没人去关心这些可以免费领的大米了。 老板打了欠条,表示一定还,“再给点时间,现在打死我也没用。”到了最后关头,老板也发飙了,他觉得自己没错,“你们这群老人拿利息时那么开心,为什么一遇到困难就不能同舟共济?” 尽管已4个月没拿到钱,但那天老人们还是被说服了,没人报警。 风光时楼上理财公司有十家 如今只剩下两家 直到今年9月,出事了。 长期拿不到钱的老人分为两派,有的主张再缓缓,有的认为该维权,甚至想用跳楼的招来逼一逼。这一来,我们楼的物业可就慌了,出人命还得了,于是最后是物业报的警。 很快,公司就被贴上了封条,物业在一楼挂出告示:受害人赶紧去经侦大队报案! 这下大伯大妈们怕了,出事的消息奔走相告,我们楼更热闹了,大妈们每天一茬茬往大楼涌。公司被查封,按摩椅是没得坐了,想来想去,就围坐在一楼大堂的沙发上开会,乌泱泱一片,一连开了好几天。那时,再无其他公司的业务员敢去挖墙脚。 后来,物业也嫌烦了,索性把大堂的沙发撤了,老人们没地方开会,终于不再来。 我偶尔还在电梯里遇到以前来投资的大妈,她自己印刷了厚厚一叠通知单,把楼道贴得满满当当,大致的意思是:公司被查封时期,暂不能开门,但不影响正常给客户打款,有什么事可以直接联系老板手机。 她仍然相信公司,觉得报案是错误的,现在老板被抓起来了,怎么筹钱,简直瞎胡闹,应该给老板时间、空间,这样才能把钱拿回来。 昨天,我试着拨打上面的号码,已经停机。
前两年风光时,楼上的理财公司少说也有十家,如今却只剩下两家,改成了放款型,只要一张身份证就能借5万块,广告上说:“不看征信,好批得不要不要的。” 网贷财经微信 扫码关注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