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经济体均经历过金融和资产泡沫膨胀,也经历了杠杆去化的过程,再次从金融去杠杆的角度来回顾历史,或许会对当前国内的情况有所启示。 美国:金融迅速出清,最早走向复苏。金融迅猛扩张,资产泡沫膨胀。21世纪初,宽松货币政策叠加监管趋松,美国银行业开始激进扩张,非存款类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维持在 30%以上的高位,资产端大量配置房地产。为了规避监管,银行还将大量资产和负债转移至表外。同时,以货币基金、投资银行为主的影子银行体系爆发式增长,且风险偏好和杠杆操作都更激进。金融快速出清,经济缓慢复苏。次贷危机爆发后,金融机构的风险开始暴露,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最高达到 5.6%。美国政府在救助部分金融机构的同时,也任由一些机构破产,例如 08-14 年间有超过 500 家银行破产倒闭。经过救助、破产、重组、兼并等多重途径,美国金融业可谓大“换血”,但这一过程中金融业迅速出清,向实体融资的功能恢复,美国经济开始好转。 欧元区:杠杆先升后降,金融回归稳健。主动负债加杠杆,银行陷入危机。欧洲银行业在 08 年金融危机之前也激进扩张,总资产规模在 07 年时接近 30 万亿欧元,较 00 年翻一番。从负债端看,非存款负债占比超过 65%,表明也是主动负债在驱动。随着房地产泡沫破灭,银行资产质量恶化,不良率飙升。监管不断加强,金融回归稳健。面对危机,欧洲加强监管要求,促使商业银行去杠杆,非存款负债占比从 67%下降到 58%;11 年欧盟将大型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要求提高到 9%;欧元区还要求股东和债权人首先承担风险,政府不轻易救助。经历了监管整顿,大多数银行从依赖于资金杠杆的投行业务回归到传统商行模式,信贷回升,支撑了欧元区的经济复苏。 日本:拖延去杠杆,经济长期低迷。金融加杠杆,助推地产繁荣。伴随着宽松货币政策和利率市场化,日本银行业 80 年代杠杆显著上升,存款占比萎缩,而主动负债占比从 17%上升到 27%。银行加杠杆后投向地产、金融的比重持续增加,加剧了风险。杠杆去化缓慢,信贷难以改善。随着日本央行 89 年开始加息,地产泡沫破灭,银行不良率飙升,但与欧美不同的是,日本早期对银行业不良贷款的处理不够坚决、不够及时,银行经营者采取的是拖延、掩盖的方式。这就造成了日本银行业没有有效地出清,不能履行向实体的“输血”功能,是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重要原因。 经验教训:不破不立,破而后立!总结欧洲、美国、日本经验,在宽松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放松的情况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往往会提高风险偏好,主动加杠杆,将资金配置到高风险高收益的领域,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都同时增加,最终资产价格下跌引发危机。在处置金融机构风险方面,欧洲、尤其是美国的方式明显更为市场化,央行和政府都有所为,有所不为,使得市场迅速出清,恢复金融机构“输血”功能;但日本的做法则不够果断,市场无法迅速出清,经济难以复苏。反观中国当前的金融业去杠杆,前几年在货币宽松、利率市场化、金融监管趋松的背景下,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主动加杠杆,资金大量流向房地产,这一过程和欧美等发达国家极为类似。金融机构负债端一旦融资困难,流动性风险可能爆发,引发资产抛售甚至导致信用风险等连锁反应。根据国外经验,我们认为,本轮国内金融去杠杆的一个目标是抑制金融业的无序扩张,另一个目标是对于高风险的金融机构,切割政府信用背书,实现市场出清和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 前几年国内金融业和房地产“携手”繁荣,金融风险上升,资产泡沫膨胀。去年四季度以来,政策开始转向金融去杠杆,房地产调控收紧。事实上,上世纪 80-90 年代的日本和 21 世纪初的欧美,均经历过金融和资产泡沫膨胀,也经历了杠杆去化的过程,再次从金融去杠杆的角度来回顾这些历史,或许会对当前国内的情况有所启示。 1. 美国:金融迅速出清,最早走向复苏 1.1 金融迅猛扩张,资产泡沫膨胀 宽松货币政策“遇上”监管失灵,美国资产泡沫迅速膨胀。21 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灭、“911”事件对美国经济冲击较大,美联储不断降低目标利率,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此同时,上世纪 90 年代美国就放开了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而监管体系并没有跟上节奏。银行业开始了激进的扩张,02-07 年总资产平均增速将近 10%,最高时突破 13%,而这一时期美国GDP增速最高时也只有 3.8%。房地产行业成为银行资产配置的重点,即使不算银行对 MBS 的配置,02-07 年美国银行业投向房地产的贷款平均增速就高达12%,房地产贷款占银行总资产的比重从 27%上升至 35%。此外,向低资质的购房者提供按揭贷款是 07 年次贷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而银行也逐渐变成了按揭资产证券化的“通道”和“生产机器”。 商业银行表内杠杆率维持在高位,同时大量高风险资产被转移至表外。从 90 年代末以来,美国商业银行非存款类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就维持在 30%以上,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在 02-07 年的房地产繁荣时期,美国银行业更是用足杠杆。由于美国银行业的报表相对透明,为了规避监管,银行将大量资产和负债转移至表外。例如截至 2008 年末,美国前四大存款类公司表外资产规模达到 5.2 万亿美元。 此外,以货币基金、投资银行为主的影子银行体系爆发式增长。由于监管较松,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融资规模在 00 年以后超过了传统银行融资,而且在 05-08 年影子银行融资甚至远高于传统融资。美国的货币基金、投资银行通过吸收投资资金、商业票据、回购等负债融资,然后将资金投向 MBS 等长久期、高收益的资产。尤其是投资银行的高杠杆操作更为明显,例如 2007 年前五大投行负债达到 4.1 万亿美元,约占当年美国GDP 的 30%。 1.2 金融快速出清,经济缓慢复苏 从06-07 年开始,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随着通胀不断走高,经济出现过热的风险,美联储从 04 年开始加息。因为次级贷款中绝大部分是浮动利率的,例如 2006 年发行的次级贷款中浮动利率占比高达 90%,所以随着利率走高,次贷市场逐渐出现违约和抛售,房价开始下跌。配置了房地产相关资产的金融机构的风险也开始暴露,一方面资产端开始缩水,信用风险爆发;另一方面负债端融资困难,流动性风险集中出现;此外,资产端资金回笼困难加剧流动性风险,而负债端融资困难抛售资产加剧信用风险,构成恶性循环。美国房地产贷款违约率最高时曾达到 10%,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最高达到 5.6%。 美国政府在救助部分金融机构的同时,也任由部分金融机构破产。首先美联储通过贴现、TAF、PDCF、TSLF、AMLF 等多种工具,向各类型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同时下调基准利率降低市场融资成本。其次,美国财政部向 FDIC 提供无上限贷款,联合美联储向房地美、房利美、AIG 注资,还通过收购不良资产、股票等形式向受困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但是 08-14 年间依然有超过 500 家银行破产倒闭;美国前五大投资银行中,雷曼兄弟破产重整,贝尔斯登、美林分别被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收购,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经过救助、破产、重组、兼并等多重途径,美国金融业可谓是大“换血”,即使存活下来的金融机构股东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除了这些措施以外,美国还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例如 10 年推出了《多德-弗兰克法案》,扩大美联储及监管机构的权限,防范系统性风险;采用“沃尔克规则”,限制银行自营交易;监管衍生品市场,防止过度投机;要求资产证券化风险留存,使发行机构和投资者共担风险。 在风险不断暴露的同时,美国金融业也在迅速出清,向实体提供融资的功能恢复,美国经济才开始好转。07 年以后,美国商业银行向实体提供的融资增速大幅下滑,一度跌幅接近 6%,但随着市场的出清,从 10 年增速就开始反弹,15-16 年增速在 8%上下。金融体系的融资功能恢复,是美国经济复苏的重要保障。 2. 欧元区:杠杆先升后降,金融回归稳健 2.1 主动负债加杠杆,银行陷入危机 欧洲银行业在金融危机之前的较长时间里保持扩张。在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下,欧元区非央行的货币金融机构总资产增速从 02 年开始攀升,到 07 年底总资产增速达 14%,而总资产规模也接近 30 万亿欧元,较 00 年翻了一番。 欧洲银行业扩张,非存款类负债的驱动功不可没。银行业的主要负债来源可以分为存款和非存款负债,前者是由储户决定的被动负债,而后者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回购、发行债券等,属于主动负债。危机前,欧元区货币金融机构的银行间借款占总负债比重超过 20%,整个非存款类负债在总负债中占比超过 65%,且非存款负债扩张快于存款增速,这表明银行扩张更多是主动负债在驱动。 然而,接踵而至的危机,给大举扩张的银行业当头一棒。金融危机使得欧洲经济遭受重创,07-08 年爱尔兰、西班牙等国房地产泡沫破灭,紧接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银行资产质量严重恶化,坏账激增,希腊的银行不良率从金融危机前的 5%直奔35%,意大利、爱尔兰、西班牙的银行不良率也都从不到 1%的低位大幅飙升。 一些小银行在危机爆发后甚至濒临倒闭,最终不得不接受兼并重组。金融危机后,冰岛银行业首遭冲击,08 年底其三大银行最终都被监管机构接管。例如,危机前爱尔兰银行业激进扩张,房贷首付只需 5%,但地产泡沫破灭导致坏账率飙升;11 年房贷金融机构 EBS Building Society 和 Irish Nationwide 濒临倒闭,后均被大银行兼并。可以说,欧元区类似的案例在危机开始之后就不断上演。 2.2 监管不断加强,金融回归稳健 面对银行业危机,欧洲加强了监管要求,促使商业银行收规模、去杠杆。欧元区非央行的货币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从 09 年开始基本停止扩张,欧债危机后,总资产更是从 30 万亿收缩到 25 万亿。10 年欧盟就要求接受政府注资的银行都必须提交重组计划,推动银行去杠杆、收缩非核心业务。银行业主动负债比重明显下降,非存款负债占比从 09 年的 67%下降到当前的 58%,其中银行间存款占比从 21%降到 18%。 欧元区主要商业银行的杠杆率显著降低。例如,法国农信银行的短期借款与回购 08年时几乎增至其存款的两倍,但 09 年后迅速回落,存款则稳步上升。西班牙桑坦德银行虽拥有大量存款,但 03 年短期借款和长期债务的总规模也超过存款额,且长期债务大幅增加,但从 09 年至今,桑坦德的存款从 3000 亿欧元翻倍到 6000 多亿,而短期借款和长期债务却没有增长。 银行资本充足率也大幅提升。11 年欧盟将大型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要求提高到 9%,欧元区银行不得不减少和出售非核心资产、补充权益,来满足要求。08 年之前欧元区很多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都不足 8%,12 年大多数银行已达 11 %,而到 16 年部分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甚至提高到 13%以上。 此外,欧元区还对银行业启动了统一监管,并设立了银行业的清算规则,股东和债权人需要首先承担风险,而政府不会轻易救助。14 年欧元区启动银行业单一监管机制(SSM),由欧央行直接监管欧元区银行。16 年欧盟《银行复苏与清算指令》(BRRD)生效,要求危机银行的股东和债券持有人首先承担银行损失的风险、展开内部纾困,这给破产银行的处理提出了方案与清算规则,并使得政府不会轻易出手救助面临倒闭的银行,强化了银行业的出清机制而减少政府的信用背书。 经历了监管整顿,大多数银行从依赖于资金杠杆的投资银行业务转向了零售业务,回归到传统的商业银行模式。欧元区存款占货币金融机构负债的比重从 09 年的 31%上升到了如今的 41%,杠杆大为降低。大多数银行的零售业务收入份额也较危机前扩大,意大利裕信银行的零售收入占比从 33%提升到了 60%,法国兴业银行和德国商业银行的零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也提高了近 20%。银行业去杠杆,最终脱虚向实,信贷回升,支撑了欧元区的经济复苏。 3. 日本:拖延去杠杆,经济长期低迷 3.1 金融加杠杆,助推地产繁荣 伴随着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利率市场化,日本银行业 80 年代杠杆显著上升,存款占比萎缩,而主动负债增加。80 年代日本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基准利率从 80 年的 9% 一路下调至 87 年的 2.5%;而同时利率市场化也逐步完成,85 年日本大额存款利率市场化,并推出货币市场存单。这段时间,日本商业银行杠杆率显著上升,存款占总负债的比重从 80 年代初的 63%下降到 80 年代末的 53%,而主动负债占比在这段时间则从 17% 上升到 27%。 银行加杠杆后投向地产、金融的比重持续增加。加杠杆提高了日本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银行对地产行业的贷款占比从 85 年的 7.6%大幅增加到 90 年的 11.4%,对个人贷款(主要是按揭贷款)的占比也同样从 10.2%增至 15.9%,对金融、证券和保险的贷款比重从 6.9%增至 10.4%,其中相当一部分贷款最终也投向了房地产市场。而对制造业的贷款比重则从 85 年的 25.6%大幅萎缩到 90 年的 15.9%。 3.2 杠杆去化缓慢,信贷难以改善 随着日本央行 89 年开始加息,地产泡沫破灭,银行不良率飙升。91 年日本地价开始下跌,到 95 年城市土地价格已跌去 15%,其中住宅土地价格跌去 11%,而银行在加杠杆时期大量流向地产、金融的信贷则成了不良贷款,不良率从 92 年的 2%飙升至 95 年的 14%,90 年代大多数时间日本银行业的不良率都在 5%以上的较高水平。 但与欧美不同的是,日本对银行业不良贷款的处理不够坚决、不够及时,银行经营者采取的是拖延、掩盖的方式。虽然 90 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破灭,银行资产就已经开始恶化,不良率飙升。但在 90 年代早期,日本并没有及时下决心处置,而是放松监管,为金融机构提供各种便利;很多银行寄希望于经济回升,采取拖延、掩盖坏账的方式。所以 90 年代早期日本仅有少数金融机构倒闭,并且这些机构主要是向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金库、信用组合。直到 98 年日本才出台了《金融再生法》,规定了金融机构的破产处理原则,强化了银行股东的责任。 这带来的结果是,日本银行业没有迅速出清,去杠杆过程缓慢而漫长。城市银行和区域银行分别占日本银行业总体规模的 50%和 30%左右,城市银行 80 年代主动负债占比从 33%上升到 47%,90 年后尽管停止上升,但此后十年的大多数时间里该比重都还维持在 43%以上。区域银行虽然整体杠杆不高,主动负债比重从 90 年的 19%降到了11%,但这一过程也花了长达 10 年。三菱东京银行是日本最大的银行之一,其一级资本充足率整个 90 年代都没有提高,而其非存款负债的比重在 00 年之前甚至是上升的。所以,这就造成了日本银行业没有有效地出清,不能履行向实体的“输血”功能,是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重要原因。 更糟糕的是,日本人口结构失衡的问题却日益严重,消费需求和居民储蓄增长乏力,信贷回升更加疲软。日本 15-64 岁人口占比从高点时的 70%下降至当前的 60%,已经处于各主要经济体中的最低位,并且趋势仍在恶化,这意味着居民的消费需求和储蓄日趋疲软。因此日本银行业的信贷增速从 80 年代中后期开始下降后便至今一蹶不振,90年代以来已反复多次陷入信贷增速负增长的境地,即便是负利率、量化宽松政策持续加码,对于经济的刺激效果也并不明显。 4. 经验教训: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总结欧洲、美国、日本金融危机的经验,在宽松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放松的情况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往往会提高风险偏好,主动加杠杆,将资金配置到高风险高收益的领域,且往往推升资产价格的暴涨;与此同时,金融机构也喜欢期限错配,搏取利差的动机更为强烈,承担的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急剧飙升。在资产端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一切都看起来相安无事,而一旦资产价格停止上涨甚至下跌,金融机构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都同时增加。此外,信用风险传导使得资产端缩水,加剧流动性风险;而为处置流动性风险抛售资产又加剧信用风险,流行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相互传导,形成恶性循环。 而在处置金融机构风险方面,欧洲、尤其是美国的方式明显更为市场化,央行和政府都有所为,有所不为,使得市场迅速出清,恢复金融机构为经济“输血”的功能;但日本的做法则不够果断,拖延、甚至掩盖金融机构的问题,使得风险在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之间传染、蔓延,市场无法迅速出清,经济难以复苏。 反观中国当前的金融业去杠杆,前几年在货币宽松、利率市场化、金融监管趋松的背景下,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主动加杠杆,配置高风险、高收益资产,资金大量流向房地产,金融机构承担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同时上升,这一过程和欧美等发达国家极为类似。即使在房地产市场价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金融机构负债端一旦融资困难,流动性风险也可能爆发,引发资产抛售甚至导致信用风险等连锁反应。而同样如果任由金融、房地产泡沫进一步膨胀,一旦资产价格转向,后果会更加严重。所以去年以来政策基调转向金融去杠杆,也是为了防范于未然,提前化解风险。 根据国外经验,我们认为,本轮金融去杠杆的一个目标是抑制金融业的无序扩张,使其扩张速度与经济增长需要、与资本金增长保持一致,提高监管要求,扩大监管范围;另一个目标是对于高风险的金融机构,切割政府信用背书,实现市场出清和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迈入 “20万亿元时代” 之后,信托行业的资产规模继续高速增长。信托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同比大增32.48%。但也有分析指出,随着通道业务受限,未来信托资产规模高增长的现象或难持续。 值得关注的是,信托业资产规模大幅增长的背后,行业整体的经营业绩却出现环比下滑的迹象,同时信托不良规模出现回升。 而从信托资金投向来看,受到房企融资渠道受限因素影响,托底地产融资的信托渠道“一枝独秀”,一季度房地产领域的“吸金”功能非常强大。然而4月份以后,随着监管政策趋严,业内人士预计房地产信托新增规模或下行,未来流向房地产的信托资金增速将趋于平稳。 信托资产规模重返高增速 来自信托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21.97万亿元,同比增长32.48%,环比增长8.65%,距离22万亿元仅一步之遥。数据同时显示,信托资产规模的同比增速自2016年二季度触及历史低点后已开始回升,季度平均增幅约8个百分点。 此外,虽然信托资产规模高速增长,但信托业的经营业绩却出现了明显回落。从同比指标来看,2017年第一季度信托全行业实现经营收入216.80亿元,同比增加0.84%;实现利润总额155.37亿元,同比上升11.11%。从环比指标来看,信托行业经营收入环比下降43.75%,利润总额环比下降38.63%。 对此,国投泰康信托研究发展部总经理和晋予认为,一季度信托业经营数据出现环比下滑的现象,主要源自季节影响。“与去年四季度相比,一季度业绩由于信托报酬确认时间、节假日等多方面因素,往往在全年处于较低水平。这已成为近年来信托公司业绩季节波动规律特征。” 和晋予分析称,今年一季度信托业资产规模同比大增,与通道业务的回流相关,“去年下半年以来,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的通道业务回流信托渠道,这是导致信托业资产规模大增的主要原因。”但他认为伴随着监管政策趋严,今年二季度以来通道业务有收紧趋向,故而,未来新增信托规模或受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一季度末信托行业不良规模达到1227.02亿元,同比增长10.52%,但按全行业21.97万亿元的资产规模计算,不良率为0.56%,延续自2016年二季度以来不良率水平持续下降的趋势。 房地产信托持续“吸金”或难持续 从信托资金的投向来看,工商企业依然稳居信托投向的榜首,金融机构紧随其后,再后面依次是基础产业、证券投资、房地产。具体而言,2017年一季度信托资金的五大投向占比情况如下:工商企业占比25.28%,金融机构占比19.99%,基础产业占比15.91%,证券投资占比15.39%,房地产行业占比8.43%。 需要关注的是,2017年一季度信托资产投向房地产行业的规模为1.58万亿元,占比为8.43%,较上一季度略有上升。虽然在五大投向中仍居于末位,但房地产领域的“吸金”功能在今年第一季度却有所增强。 事实上,受到今年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收窄的影响,信托成为地产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信托资金投向地产领域的规模出现大幅增长,与2016年一季度的1.29万亿元相比,同比增长22.48%,与2016年四季度的1.43万亿元相比,环比增长10.49%。 但是这一增长势头是否会延续却值得怀疑。有业内人士认为,鉴于今年一季度房地产信托的增幅较大,在当前地产行业面临调控加强的背景下,部分信托公司或因为其激进的地产业务面临更严格的监管要求。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指出,目前监管政策对房地产融资一直呈高压态势,可以预计流向房地产的信托资金的增速将趋于平稳。 和晋予也告诉记者,今年4月份以来,房地产信托明显“降温”。“一方面是因为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导致优质项目减少、风险加大,另一方面是原来投向房地产信托的机构资金由于监管政策的影响已被限制。”他说,此前大量流入房地产信托领域的银行资金已经被严格监管,目前投向地产领域的资金大多来自于非银渠道和个人投资者。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此前部分民营资本也在对该类业务进行涉猎,但主要的业务范围标的是围绕其资本业务的上下游进行。 监管不断趋于严格的资管行业正在寻求新的转型方向。 据了解,部分资管机构在转型过程中,正在将上市公司信用贷作为其重要的业务开拓范围,其主要围绕上市公司主体提供信贷类融资服务,而资金来源既包括银行的单一委托,也有来自渠道层面的募集。 而与以往的股权质押、土地抵押融资不同,上市公司信用贷通常并不包含抵质押等增信措施,因此资管机构以及资管计划背后的委托人也对该类业务的风控格外重视。 据了解,该类业务兴起的原因一方面与资管行业原有的通道业务、委外业务逐渐衰退有关;另一方面也受益于年内资金市场成本的再度提高;因而让有着较高风险利差的信用贷市场成为了新机会。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该类信用贷业务仍然是此前的类信托业务的表现之一,这与当前监管层所提出“回归主业”的呼吁仍然大相径庭;而随着当前信用市场问题的积聚,亦不排除部分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会向资管机构传递。 “信用贷” 生意 据了解,上市公司信用贷正在成为部分资管机构所开垦的业务新增长点。 据业内人士透露,当前这一业务被资管机构所重视的原因之一,与当前信用市场的马太效应有关。 “因为当前信用市场的状况正在变得复杂,二八分化的现象也比较明显,总体来说上市公司的信用质量都是不错的,在这个范围中优中选优,可能会有好的项目机会。”北京一家券商资管部负责人表示。 “准确地说,上市公司降低了信用贷这项业务的筛选成本,因为上市公司仍然是国内相对比较优秀的公司。”上述负责人强调,“另一个原因是上半年资金成本正在抬升,不少公司都选择放弃发债就是表现,而不占用资产抵质押的信用贷正是替代选择之一。” 由于该类项目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因此大部分资管机构在开展过程中也遵循着 “先找项目,再找资金” 的顺序操作。 “信用贷业务流程是先找到上市公司的融资需求,然后立项、尽职调查,再发起产品寻找资金对接。”上海一家中小券商资管部投资经理张凡(化名)表示,“通常寻找银行资金会多一些,但是有时候也会进行渠道的募集,只是后者的成本会更高。” 不过上述投资经理也坦言,银行对于上市公司信用贷的项目风险也有着不小的顾虑。 “过去银行资金需要配置,所以拿出来委托管理,所以有些银行是有这个需求的;而通过资管产品投向上市公司信用贷的另一个便利是节约了信贷额度。”张凡表示,“但银行有着自己的担心,主要是一些银行的不良率本身就比较高了,如果再出现坏账将很难交代。” 因此,多数资管机构也对这一业务有着严格的风控准入标准。 “我们是肯定不做ST类、亏损类的,而且产能过剩行业、利润出现异常下滑的情况,我们会谨慎考虑,另外还要结合现金流表进行分析,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资产流动性比较差,可能也不会考虑。”上述资管业务负责人表示,“我们内部也有一个标准,对于哪些公司不适合做信用贷业务进行了名单化管理。” 对于不同资源实力的券商来说,其寻找新项目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另一方面,在数千家上市公司中寻找合适的项目标的也并不简单。 “这项业务说起来容易,其实并不好做,因为许多项目都要一个一个谈,团队本身的资源是比较有限的。”张凡说,“对于大型券商的资管部门来说,营业部、其他部门间的协调效应可能会让其快速在这块业务上有所斩获;相比之下中小券商可能会更加吃力。” 风险仍需警惕 在业内人士看来,资管机构对上市公司信用贷业务的“挖掘”,仍然是资管业务受到强监管制约下的一种表现。 “通道业务管得越来越严了,资管都在强调主动管理。”张凡指出,“之前许多团队是做融资类项目的,所以这时候上市公司信用贷也成了一种转型趋势。” 然而亦有分析人士表示,资管机构对上市公司提供信用融资,仍然与当前监管层鼓励资管机构“回归主业”的敦促有所背离。 “按照回归主业的要求,资管机构应该更多地做配置、做交易。”上海一家券商非银分析师表示,“资管机构做信用贷这种业务,仍然做了银行的生意,属于对信用风险的经营,这里面有个风险权责、兑付的问题。” 事实上,以上市公司为范围提供信用贷融资,也并非近年来才有的业务。 此前部分民营资本也在对该类业务进行涉猎,但主要的业务范围标的是围绕其资本业务的上下游进行。 “公司从2014年以来一直有着一块业务,但主要的贷款客户也是自己做直投或者定增的公司。”总部位于北京的一家大型控股集团业务负责人表示,“当然如果公司的资质好也会考虑,开展这项业务的主要考虑是提升集团的资金效率,同时用好的融资服务来和上市公司更好地实现资源交互。”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以自有资金进行上市公司信用贷业务无可厚非,但若以资管产品为上市公司提供信用贷融资,一旦发生风险暴露将出现较大的纠纷问题。 “因为资管机构的资金都是募集资金,即便‘新八条底线’不让承诺预期收益了,但是依靠业绩基准等安排,信用贷业务难免存在利差问题。”上述非银分析师表示,“一旦底层资产出现问题,资管份额持有人的利益如何保障,资管机构是否会被要求刚性兑付,这些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也会给资管行业酿成新的问题。”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6月20日,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出席2017陆家嘴论坛时表示,按照目标要求,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我们将进一步加快金融的改革、创新,加强自贸试验区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发展。提升金融市场功能,促进资金在各市场之间的有序流动,增强配置金融资源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韩正指出,当今时代,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影响依然存在,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时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但各国寻求发展、谋求改革的愿望强烈,开放发展与合作共赢的趋势未变。 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定要把金融搞好。 他指出,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颇有影响力国际大都市之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市功能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提高。 韩正强调,我们将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合作,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金融合作,互联互通,打造面向“一带一路”、辐射全球的金融网络体系和支撑体系。我们将进一步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加快形成良好的金融法治环境,着力提升金融信息化水平,积极探索综合监管、功能监管,有效维护区域金融安全稳定,全力实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目标。 ...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20日在2017陆家嘴论坛上表示,总体来看,相对于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而言,我国的金融改革不是过快了,而是相对滞后。我国的金融创新不是过多、过度了,而是相对不足。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些金融乱象,一些金融风险,就动摇和停止所必须进行的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加强金融监管、治理金融乱象,防范金融风险与深化金融改革、推进金融创新并不是矛盾对立,而是辩证统一的。 王兆星表示,要真正实现金融稳、金融活,以金融稳定、安全发展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深化改革。要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完善体制机制,从而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激发金融创新与发展的新的动力与活力,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一是要通过深化改革使银行业金融机构真正构建起高效、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风险的管控体系、考核评级体系、激励约束体系,以及业务创新体系。真正建立起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金融战略和发展模式,真正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防范风险、创新服务支持经济发展的主体,通过深化改革使我们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金融资源配置的主体、金融创新的主体,以及防范风险维护安全稳定的主体。 二是通过深化改革,真正构建起科学有效、具有逆周期、动态调节功能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王兆星认为,通过这一体系可以实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监管政策的有机协调和联动,实现利率调控、信贷调控、拨备调控、资本调控以及市场流动性调控,以有效防止各种泡沫的形成,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以及给经济造成重创。 三是通过深化改革真正构建起一个完善高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包括金融监管政策和金融监管标准的统一协调体系。机构监管、功能监管、影子银行监管、市场监管以及金融消费者保护加以相互协调全覆盖的监管体系。要建立起金融数据、金融信息的集中与共享体系。 “各个监管部门应具有充分的监管资源和手段有效实施监管,要最大限度地防止监管真空和重叠,构建起一个能够促进公平竞争、有益于金融创新,既借鉴国际监管标准又符合中国实际的激励相融的监管体系。”王兆星指出。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6月20日,知情人士透露,上海和平影视董事长吴传平在4月份因假冒军方少将被拘传。近日,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军事纪实》将吴传平的这一违法行为做成了专辑《假军官现形记——军地联合打击假军人违法犯罪行动》并予以播出。受此影响,和平影视旗下至少4家P2P平台已经紧急与其断绝关系,其中佰亿猫已发公告 “劝退”,中科金服、人人爱家和金储宝更是紧急完成了股权变更,将和平影视逐出股东行列。 中央军委派人配合警方查处 据央视报道,重庆市经济侦查总队在办理一件特大经济案件时,追查到有笔200万的赃款打往了上海的一个企业账户,然而当重庆警方来到上海,却发现这个企业账户的户主吴某竟然身着军装,自称是部队少将,并以军人身份屡屡抗拒执法。 此事引起重庆警方怀疑,于是向中央军委政法委保卫局核实,结果发现吴某为假冒军人。 2017年4月7日,军警联合调查组来到上海,在吴某位于某五星级酒店的办公室套房内,当面对其身份进行核实,揭穿其假面目,并对其实施拘传。 视频中,军警调查组在进入酒店内部房间时,警察曾问了一句“吴传平是吧”,吴某回答“我是啊,什么事”。在视频另一处,警察展示嫌疑人房间内的假军服时,其中一件衣服上带有一块“吴传平”的牌子。另外,从视频中吴某照片来看,可以很容易做出判断,被拘传的人就是和平影视董事长吴传平。 颇有意思的一幕是,军警联合调查组刚进入吴传平的酒店办公室时,吴传平气势汹汹,声称调查组的人无权查处军人。然而,当中央军委政法委保卫局的工作人员出示证件后,并再次询问他是否是军人身份时,吴传平低下了头,一言不发。 被拘传2个月后已经平安无事? 在我国,冒充军人招摇撞骗有何后果呢?查询得知,根据《刑法》第三百七十二条规定, 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是指行为人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军人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损害武装部队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的行为。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网上搜索发现,因冒充军人行骗被判刑的案例很多。例如,南方都市报2014年曾经报道,广东电白一男子假冒军官行骗千万被判14年。 然而,6月9日,和平影视官网还发布新闻动态称,吴传平董事长莅临浙江中发利合企业管理中心调研指导工作。6月12日,吴传平在公司接待日本爱生命保险(筹备)公司总裁邝家恒先生洽谈合作事宜。 (吴传平董事长莅临浙江中发利合企业管理中心调研指导工作) 如果和平影视发布的消息属实,那说明吴传平被拘传2个月后已经平安无事了。一种可能的情况是,吴传平4月份被重庆警方拘传之后,要么是配合警方退回赃款,要么是因为某些特殊原因,很快被释放。 全民所有制身份是个谜 百科资料显示,上海亚洲电视艺术中心(和平影视下属中心)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为中央级实业单位下属二级企业,全面所有制企业,成立于1997年。也正是因为这个资料,和平影视国企身份被“坐实”。 然而,去年8月15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公告称, “本所在此郑重提醒社会各界,上海和平影视中心及下属企业与本所没有任何关联,其开展的任何行为或活动均与本所无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这一纸公告让和平影视的真正身份成了一个谜,没人说得清这家自称全民所有制的企业到底来自哪里。 对此,和平影视董事长吴传平向媒体表示,1992年8月,和平影视经上级批准以非公司企业法人(全民所有制性质),在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设立上海和平影视企业公司独立法人单位的企事业公司。1996年中央实行专业行政管理属地化,和平影视业务归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及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领导。 4家平台紧急脱离关系 16日,网贷平台佰亿猫发布公告称,“上海和平影视接连曝出与多家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负面消息,严重影响本公司的声誉,经公司股东及全体员工商议决定劝退和平影视子公司上海玉苑实业中心。” 进一步查询发现,和平影视旗下另外三家平台也在5、6月份悄悄进行了股权变更,将和平影视赶出了股东名册。其中,中科金服于2017年5月22日完成工商变更,人人爱家和金储宝分别在6月16日和6月7日完成变更。变更完成后,这三家平台彻底与和平影视脱离关系。如果加上公开劝退和平影视的佰亿猫,最近两个月已有4家平台与和平系断交。 对于此番几家平台集体发生股权变动,究竟是平台抛弃和平影视,还是和平影视主动退出呢,人人爱家的工作人员不愿正面回应,仅表示,“具体情况我们会在网站上公告说明”。 据此前报道,“和平系”最鼎盛的时候参控股或参股的P2P平台多达18家,目前在运营平台仅11家,其中100%控股的平台6家,绝对控股的有4家。 此次吴川平假冒军方少将被捕一事被央视曝光后,4家平台立即用脚投票,脱离和平系。剩下的7家平台会如何应对不得而知,但显然,这件丑闻对这些平台所宣传的和平系“国资背景”是沉重一击。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工作十年,越来越感觉到那些曾经在我看来枯燥、乏味、不落地的理论知识对一个人职业的专业格局有多重要,目前市面上有非常多的关于产品经理、项目管理秘籍、 宝典、圣经等相关的书籍,要么是就打着华为、百度、阿里、腾讯等大公司的旗子开坛宣讲。不得不说有时候读后确实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但还是我建议小伙伴们不要过度的迷恋技巧性、别人经验上的东西,毕竟这些都是外功,扎扎实实的修炼好内功才是提升的关键,什么是内功?就是扎实的技术、管理、产品等等相关的理论知识! 实际上不管是产品大咖还是明星公司的方法论、技巧都是源自一些基本的理论在加上自身的经验演变而来。这也是我为什么想和大家分享、传播那些看似很晦涩的产品管理相关理论的初衷。在这样一个快速多元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拥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专业的理论知识才是安身立命之本。对于产品经理来,不管在业务上还是管理上知其然已经满足不了互联网时代的要求,知其所以然或许能让你能在专业的道路上走的更深、更远。本文主要按照以下导图和大家一起分享下在你我眼中都曾经神秘的“战略”是什么? 关于战略的吐槽 一提到战略,可能有很多小伙伴都会在想和我有毛关系啊?那是boss考虑的事情,真不瞒你说,我也曾经这么考虑过,产品原型都没时间画,需求也没时间分析、设计,哪有时间去解战略是什么玩意。在我看来公司部门每年的战略宣讲完全是一个为应付而产生的产物。没有任何一个理由让我有兴趣去了解战略是什么,什么是战略…..多么低俗的视野!(允许我自我鄙视下) 今天和大家就来一起聊聊这个话题,记得有一句话说道“这是一个泛产品经理的时代”,什么叫”泛“,在我看来就是产品经理这个Title已经成为行业的、企业的基础职位了,多如牛毛,并且档次都不怎么高,随便找个会用Axure的都能告诉你我是产品经理,这是现状。如何在这样一个时代,在企业内部、行业内部脱颖而出?不仅要有专业技能的深度修炼,还要提高自身对待事物的格局大小。格局小、认知高度不够的产品经理只能在井里从事被泛化的工作。在企业内格局是什么、”认知高度“怎么才算高,首先就是你要了解你所在企业、组织的战略是什么,本质上你所做的所有的工作都是在为战略服务。 一、什么是战略 通俗点说战略就是一个PLAN,一份用于管理公司资源、优势的计划方案 。目的是为了在商业环境中突袭和超越竞争对手或者挖掘机会。它能够明确组织目标、业务优先级和业务聚焦点。 在互联网IT公司内,多数企业、BU的战略都是围绕着所拥有的人力、业务、技术、市场资源而定。大多数组织通过创新(这里的创新可以指产品的创新、合作方式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等等)实现生存和增长,基于公司战略的创新战略就是为整个组织指引了创新方向,提供了创新架构,每个部门都自定制自己的战略以此匹配BU战略、公司战略支持创新战略。 结合上述的定义,我们来看看马云对战略的解释,“做战略要先想明白:你有什么、你要什么、你能放弃什么。这是企业能够活的长久、健康、快乐的基础”。解析下,有什么=资源,优势 ;要什么=目的;放弃什么=业务聚焦。 战略能做什么: 1、决定组织从事哪个细分领域 2、决定了你的客户是谁以及组织要提供什么给客户 3、决定将如何实现目标 4、能识别出战略性资产和能力 5、创造出正确的组织环境 留个问题给大家,想想各自所在的公司、事业部、部门的战略是什么? 结合部门的战略,你是否也会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去匹配上层战略呢? 学着有的放矢会的去做事。。。 二、战略的层级: 首先战略是有层级关系的,在企业内部首先要明确组织的方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才能制定出一个优秀的战略。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聊聊这个看似很虚的东西(使命、愿景、价值观)。 关于使命:它是有关组织的纲领、思想、商业准则 和公司的信念的陈述,使得精力和资源得以集中。中国有句古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企业如果没有清楚的使命,员工只是在为老板打工,这个企业很容易死掉。马云说:“我最怕阿里人进来是为我打工,那是很累的。我希望和员工共同确定为什么要有这家公司,所有人围绕这个使命去工作,我自己也一样,我在公司五年、十五年,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我们共同的使命展开。” 我在一家优秀的IT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工作十年,经常听到一句话,没有某信公司做不了的项目,起初觉得太能吹牛逼了,后来逐渐感受到这句话背后含义,只要我们答应允诺给客户的,不管遇见多大的困难都会按时完成,这是使命在驱动着我们、是担当心在影响着每一个某信人。我老板经常和我们团队说一句话,我们在坐商,不是行商,深深影响着我。 关于愿景:一种基于洞察力和远见的想象,揭示了可能性和制约条件和描述最期望的状态。(卡恩,2013) 如何理解愿景,其实就是当企业有了使命之后,接下来员工关心的是,这个公司会发展成什么样?员工有什么好处?所以管理者要思考企业在未来要达成的阶段性目标是什么,这就是企业的愿景。愿景不是说企业明年要增长20%,愿景要有阶段性,要规划企业十年、二十年后会是什么样。 关于价值观:有了使命和愿景,公司就有了存在的意义和要实现的目标,比如做事是否讲究诚信、讲究客户第一、讲究拥抱变化。价值观就是企业在前进路上的操作方法。 大家不防观察下公司里的领导、同事,凡事企业里的中层以上管理者基本上全部了解这个企业的使命、愿景是什么,并且所持有的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一致,毫无例外。 使命、愿景、价值观,是支撑企业战略的根本,是系统性的整体,之所以每个公司的战略不一样,战略不可复制,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大家所持有的使命、愿景、价值不一样。 三、新产品开发/创新战略框架 什么是创新:说到创新战略框架,首先要说下“创新”,互联网时代,创新的本质是企业实现持续增长的必要工具。我尝试从不同角度给大家诠释下我眼中的创新。 1、创新=发明 +商业化 2、创新包含不仅仅是产品的创新,还包括商业模式、合作方式、开发方式等等创新。 3、对于互联网产品中所谓创新就绝对不是脑袋一拍想个IDEA,它是专注于传统的实体业务,精益分析线下行业的特点,做出一个能减少信息流和物流的产品。创新就是工具,它是用来解决我们生活中潜在存在的问题。 创新战略框架:说完了创新,我们一起看下创新战略框架,比较经典的有以下四种战略框架,但是没有哪个框架可以单独支撑创新战略的制定过程,仅仅提供了一些思考,至于说企业使用哪个战略要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而定。 1、波特战略 1.1成本领先战略 主要通过吸引价格敏感的客户提升公司的份额,通常适用于规模生产的日常用品的公司,但是目前在外包公司中也会时候使用,目的是通过低成本占据市场坑位,有些项目的报价即使不赚钱,也要去接单,目的是想通过后期的产品发展、运营等等进行盈利。很多项目,大家听到的0报价,就是基于公司的成本领先战略去做的。。。使用成本领先战略的公司通常不会在创新上进行过多的投入,基本上都是通过优化供应链、提供“无冗余”的产品降低整体的成本。 1.2细分战略 也称聚焦战略,它的基础是对某一个市场的深刻认识,挖掘深度需求。 优势:a、明确聚焦公司的营销和新产品开发工作(全文所讲的产品是广义上的产品,软件只是其中一个)b、能深入的理解客户,与客户建立深刻的关系,c、为提供利润率,可能也要在创新上进行投入。 举个例子说明下,当年柯达公司聚焦于胶片摄影市场,它明确了公司的优质胶片的开发工作,同时与使用者建立了良好的客户关系,柯达在胶片质量上也做了一些创新。使得当时柯达公司在胶片市场上占据了大部分份额。 不足:依赖单一的市场,可能导致风险。 举例说明下,同样的柯达公司,只专注于胶片市场,结果当数码技术出现的时候,遭受了重创。 额外的理解,对于软件公司来讲,以我所在的团队为例,在互联网时代,基本上所有电商平台(2B、2C、2B2B2C)均被阿里、京东、一号店等大的互联网公司所分割,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专注于细分市场业务(医药、家电、饮品、金融、跨境),专注于从线上到线下,从批发到零售,从订单接入到0库存提供个环节的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1.3差异化战略 通过交付优质的、独特的产品和客户建立忠诚的关系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但必须要持续的进行创新(合作创新、交付创新、产品创新)等等。 举例说明:差异化战略故名思意就是我要做到与众不同,举个例子,在国内给甲方做软件实施,如果别的公司做完了直接交付代码,而你的公司做完交付后,还提供免费的优质的使用说明,更长的维保服务。该团队的差异化战略会让团队获得更多的项目合同。 2.迈尔斯和斯诺战略 2.1探索者:敢用冒险,追寻新机会, 2.2防御者:在稳定的市场中维护已有的市场份额。 2.3分析者: 介于2.1、2.2之间,平衡两者的优先顺序,经常跟随探索性公司,开发出相仿的产品 2.4回应者:没有目标,对市场的变化没有感知,通常在小的初创、校园公司内发生。 不管你是团队的负责人还是企业高管亦或是技术leader,都可以在工作中尝试使用迈尔斯斯诺战略框架。 举例:如果你是一个技术团队的leader,当一项新的技术(Argular2、AI)出现的时候,可以作为探索者参与进来,那么在未来的市场中你的团队将积聚竞争力,获得更多的机会。 3.克里斯坦斯战略 (持续创新VS颠覆创新) 1997年,克里斯提出了颠覆式创新的概念。 持续创新指的的在已有的产品中持续改进功能。颠覆式创新指的是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行为和习惯的产品。最牛逼的颠覆式创新莫过于IPHONE 其他案例:嘀嘀打车(共享经济)、3D打印、直播等等。。。 4.皮萨诺战略 这个哥们牛逼之处在于他把创新战略在技术和商业上有效的进行了分配,提供了四种方式。 1、常规:很好理解,以现有的技术基础与现有的商业进行匹配,说白了有多大能力干多大活。 2、突破:技术上的突破,聚焦纯技术了,比如书AI、生物技术 3、颠覆式:上面讲了,多数都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4、架构式:技术上和商业模式都创新,最典型的莫过于数码摄影产品 四、支撑新产品开发/创新战略的的整体战略 战略不是单一独立的,需要其他战略进行有效的支撑,支撑创新战略的战略,有平台战略、技术、营销、能力等等。 关于平台战略案例: 1、索尼从1980-1990年发展出4个随身听的平台,在从这些平台发行将近160多个产品 2、互联网软件行业的平台战略:广义的,比如goole作出一款搜索引擎后,通过添加gmail、地图、等等已经打造出一个巨大的互联网平台;狭隘的,我们在做软件交付过程中的产品组件复用化,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平台战略。 五、BCG矩阵 BCG矩阵=波士顿矩阵(BCG Matrix), 又称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份额矩阵、波士顿咨询集团法、四象限分析法、产品系列结构管理法等。波士顿矩阵是由美国大型商业咨询公司——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首创的一种规划企业产品组合的方法。 过多的不阐述了,只是介绍给大家,具体可以自行GOOLE。 它主要应用于取得资源分配和撤资决定、开发周期、现金需求、已经产品商业状况。 逼逼叨叨完,希望大家能对战略有个宏观的认识,如何的运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防你也给自己发展定一个战略。确定一个职业愿景。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编者按:衰老和死亡是人类一生的终点,这一法则从未改变过。科幻电影中,总是有人试图获得永生,虽然只是艺术作品,但这也表现出了人类对于增加寿命的强烈渴求。其实,随着医疗条件和饮食条件的进步,现在人类的平均寿命已经比以往长了很多;可是人类似乎并不满足于此,总幻想着使用某种药物来更直接地延缓衰老。很多科研人员正在进行这一领域的研究。近日,Lindsay Wu 在 The Conversation上撰写了题为 “The search to extend lifespan is gaining ground, but can we truly reverse the biology of ageing? ” 的文章,分析了目前有希望实现延缓衰老的各种研究,是对这一领域科学进展的一个详细综述。 衰老研究 The search to extend lifespan is gaining ground, but can we truly reverse the biology of ageing? 寻求延长寿命的研究正在取得进展,但是我们是否能够真正扭转衰老的生物规律呢? It was once a fringe topic for scientists and a pseudo-religious dream for others. But research into the biology of ageing, and consequently extending the lifespan of humans and animals, has become a serious endeavour. 延长寿命曾经是科学家的一个边缘话题,也是其他一些人的伪宗教梦想。 但是,研究衰老生物学、进而进一步延长人类和动物的寿命,已经成为一个严肃的课题。 Ageing research is often promoted as the key to the “eternal fountain of youth”, or an “elixir of immortality”. But the true promise of ageing research is that rather than tackling individual diseases one at a time, a single drug would treat all the diseases that arise in old age, at once. 衰老研究经常被推广成 “永恒的青春之泉” 或 “不朽药剂” 之关键。 但是,该研究的真正承诺是,用一种药物,一次性就可以治疗所有衰老所带来的疾病,而并非处理某个单独疾病。 There would be cost savings from keeping elderly patients out of specialist appointments for each condition. And a single health-maintaining pill would avoid the problem of drug overuse and interactions common in older people who have to medicate each condition individually. 如果内一次性治疗所有衰老所带来的疾病,老年患者不需要针对各种疾病去跑专家门诊,这可以节省很多成本。 另一方面,只服用一种药物,可以避免老年人用药过度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当老年人为了治疗每种病症而需服用各种不同药物时,这种问题尤其普遍。 Antibiotics have increased life expectancy - can they be considered ‘anti-ageing’? from shutterstock.com 抗生素可以延长预期寿命——它们可以被认为是”抗衰老”的妙方吗? 图片选自shutterstock.com The idea of extending human life makes some uneasy, as preventing death seems unnatural. Certainly, were lifespan to be drastically increased, there would be challenges in funding the old age pension, among other issues. 延长寿命的想法让人不安,因为对抗死亡似乎不符合自然现象。 当然,寿命大大增加,老年养老金等资金问题也将面临挑战。 But this is already happening. Drugs and interventions developed over the past century that have almost doubled human lifespan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nti-ageing. Think of antibiotics, which have added anywhere between two and ten years to human life expectancy. There is no debate that they are an essential part of modern medicine. 但这种情况已经在发生了。 过去一个世纪以来,在新开发的药物和其他措施的帮助下,人类的寿命几乎被翻了一倍,这也可被视为抗衰老的手段之一。 想想抗生素吧,它增加了人类两到十年的预期寿命。 毫无悬念,他们已经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But when we talk about an anti-ageing pill, we mean one that targets the process of ageing itself. There is already a list of such drugs shown to extend the lives of lab animals. Many of these work through mimicking the effects of a near starvation diet. 但是当我们谈论抗衰老药物时,我们指的是指针对衰老进程本身的药物。 现在已经有了这样一份清单, 列出了可以延长实验室动物生命的药物。 Calorie restriction 限制卡路里摄入量 Calorie restriction has for over 80 years been the most well-studied intervention known to delay ageing. 限制卡路里摄入量是近80年来最为广为人知的抗衰老手段。 The willpower required to maintain a near starvation diet for an entire lifetime is beyond most. But regular, short term calorie restriction (such as the “5:2” diet of eating normally for five days and reducing calorie intake for two) has strong benefits for metabolic health, which helps control obesity and diabetes. 对大多数人来说,在一生中维持接近饥饿饮食的意志是渴望而不可及的。但通常上,短期内对卡路里摄入量的限制(比如“5:2”的轻断食法,一周内的5天正常进食,其余两天限制卡路里摄取量)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很大的益处,它有助于控制肥胖和糖尿病。 Animal studies show a reliable extension in lifespan during intermittent fasting. Other studies have shown genetically altering the body’s ability to respond to insulin, which is released when we eat a meal, doubles lifespan in worms. A similar experiment in mice revealed a less dramatic, but a still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lifespan of 18%. 通过对动物的研究显示,间歇性禁食有助于延长寿命。其他研究证明,从基因上改变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能力(当我们吃饭时会释放胰岛素),能使蠕虫的寿命延长一倍。虽然对小白鼠的类似实验没有得出如此戏剧性的结果,但该发现仍然意义重大。节食大约可以延长18%的寿命。 Earl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restricting calories led scientists to hunt for genes that mediated these effects. In the late 1990s and early 2000s, scientists became interested in sirtuins – a class of enzymes that turn on defence mechanisms during starvation. 早些时候,限制卡路里摄入的显著效果使得科学家开始寻找调节这些效果的基因。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和二十世纪初期,科学家对去乙酰化酶颇感兴趣 ——这是一类在饥饿期间开启防御机制的酶。 Resveratrol is a compound found in red wine and considered a candidate for anti-ageing. from shutterstock.com 白藜芦醇是一种在红葡萄酒中发现的化合物,被认为是抗衰老的候选物。图片选自shutterstock.com Drugs such as the now infamous compound resveratrol, present in red wine, can activate one member of the sirtuins, called SIRT1, to extend lifespan in mice and slow markers of ageing. The SIRT1 enzyme requires a fuel for its activity, called NAD+, the levels of which decline with old age. 某些药物,譬如现在声明狼藉的、存在于红葡萄酒中的化合物白藜芦醇,可以激活去乙酰化酶中的一个元素,称为SIRT1,它可以延长老鼠的寿命并减缓衰老(生物)标记。 SIRT1酶需要一种被称为NAD +的活性燃料,其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Given the importance of NAD+ to SIRT1, the idea of raising NAD+ levels has attracted attention. But NAD+ is used by other cell processes that could be involved in ageing. For example, Dr. Jun Li recently showed NAD+ levels are essential to turning on DNA repair machinery, which wanes as we age. These findings could also be used to reduce DNA damage caused by radiation exposure – such as in childhood cancer survivors – and cosmic radiation encountered by astronauts in outer space. 鉴于NAD + SIRT1的重要性,提高NAD +水平的观念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但NAD +被其他可能参与老化的细胞过程所使用。 例如,Li Jun博士最近表明,NAD +水平对于开发DNA修复机制至关重要,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DNA修复机制逐渐消失。 这些发现也可用于减少暴露于辐射下所引起的DNA损伤,如儿童癌症幸存者以及宇宙航天员在外太空遇到的宇宙辐射等。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restricting calories on ageing in humans have yet to be fully characterised, and such a study in humans would be difficult to perform. 限制卡路里对人类衰老的长期影响尚未得到充分表征,而对人类的这种研究将难以执行。 Protein restriction 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 It may be that the anti-ageing effect of calorie restriction isn’t in overall calorie intake, but rather the intake of the protein component of diets. Researchers have measured health and lifespan in an array of diets with different ratios of protein to carbohydrate to fats. They discovered protein restriction, rather than overall calorie restriction, is more important to lifespan. 有一种可能是,限制卡路里的抗衰老效果不全是由通过限制卡路里总摄入量而实现的,它与饮食中的蛋白质成分提取量也有关。 研究人员测量了不同比例的蛋白质对碳水化合物,对脂肪的饮食序列,在健康和寿命之间的关系。 他们发现,限制蛋白质摄入量,而不是对总体热量进行限制,对于寿命来说更为重要。 Translated to human diets, this would be the exact opposite of the “paleo” diet, a high protein diet which emphasises meat and unprocessed vegetables over grains. The concept behind this diet is to mimic that of early paleolithic humans living a hunter-gatherer existence. It is worth noting, however, that paleolithic humans are thought to have had a lifespan of only 33 years. The one population with the lowest recorded levels of heart disease in the world are the Tsimane, a tribal group leading a gatherer-horticulturalist existence in the Bolivian Amazon. This group has a high carbohydrate and low protein diet. 反映到人类饮食上,这将与“古老”饮食原则完全相反——其特点是高蛋白饮食、肉类与未加工蔬菜的比例超过谷物成分。 该饮食背后的概念是模仿早期的古石器时代的人类,通过打猎而生存。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石器时代的人类寿命据我们所知,只有33年。 根据纪录,世界上心脏病发病率最低的一个种族是提斯曼原住民(Tsimane), 一个居住于玻利维亚亚马逊流域的采集园艺的部落。该部落食用含有高碳水化合物和低蛋白质的饮食。 Consistent with the idea that lowering protein intake extends lifespan, turning off the enzyme mTOR, which senses protein intake, with the drug rapamycin is the most powerful drug intervention we have so far to extend lifespan. 与降低蛋白质摄入量以延长寿命的观念相一致,雷帕霉素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药物,它通过切断mTOR酶对蛋白摄入量的感应来延长寿命。 Rapamycin is used in the clinic to suppress the immune system during organ transplants. It extends life in a number of animal species such as worms, fruit flies, and mice, even when delivered briefly in middle age, or late in life. The downside, of course, is that one must live with a suppressed immune system, which is a bit of a drag if you’re not living in a sterile lab environment. 雷帕霉素在临床中用于抑制器官移植期间的免疫系统。 即使是在中年或晚年才使用,它仍延长了许多动物物种的生命,如蠕虫、果蝇和小鼠。 当然,其缺点是,人们必须生活在受抑制的免疫系统中,如果你不生活在无菌的实验室环境中,这将是一个拖累。(编者注:也就是说,如果人们把雷帕霉素用来当做日常药物抗衰老,势必导致自己平日免疫力下降,无法承受有细菌和病毒的环境。) The Bolivian Tsimane have a high carbohydrate and low protein diet. Photo RNW.org/Flickr, CC BY 玻利维亚Tsimane人食用具有高碳水化合物和低蛋白质的饮食。照片 RNW.org/Flickr, CC BY In addition to simulating protein restriction, mTOR inhibition with rapamycin also promotes a process called autophagy. This is where the cell essentially “eats” itself, breaking down and destroying the old and damaged parts of the cell into its raw materials, which can be recycled into new structures. A compound called spermidine, discovered in semen and present in trace quantities in cheese, has been found to extend lifespan in mice by 10%. It’s thought this is due to spermidine’s ability to turn on autophagy. 除了模拟限制蛋白质摄入量以外,用雷帕霉素与mTOR抑制剂也会促成一种被称为自噬的进程。 即细胞自己“吃”自己,将细胞中旧的及损坏的部分破坏并转化为原材料,使其可以再循环到新的结构中。 一种被发现存在精液以及微量存在于奶酪中的,称之为精胺的复合物,已经将小鼠的寿命延长了10%。它被认为是精胺启动了自噬功能的结果。 Out with the old 除去老化部分 Another anti-ageing strategy is one called “senolysis”: that is, killing off old and damaged or “senescent” cells. These cells take up space, grow larger, and release substances that cause inflammation. When mice are genetically engineered so that it is possible to kill off senescent cells, health is drastically improved and animals live 20 to 30% longer. 另一种抗衰老策略是一种叫做“分解”的方法:就是杀死旧的损害的“衰老”细胞。这些细胞占据空间,并逐步增大,释放引起炎症的物质。当小鼠被基因编辑之后,衰老的细胞能够被毁掉,健康状况得到显着改善,动物的寿命可延长20至30%。 The hunt is now on for “senolytic” drugs, which can selectively kill off senescent cells. One company, Unity Biotech, recently raised US$116 million to achieve this. 最近,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叫做“senolytic”的药物,它可以选择性地杀死衰老细胞。一家叫做Unity Biotech的公司最近筹集了1.16亿美元来实现这一目标。 DNA changes 改变DNA There is strong evidence that ageing is literally part of our DNA. So-called “jumping genes” are DNA parasites, caused by ancient viral infections in our evolutionary ancestors, and they make up almost half of our genetic material. These genes can actually “cut and paste” themselves so that they jump around to a different part of our DNA, and in doing so make our genomes less stable. 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衰老是我们DNA的一部分。所谓的“跳跃基因”是DNA的寄生虫,它们是由我们进化祖先的古代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其占我们遗传物质的近一半。这些基因实际上可以“剪切和粘贴”自身,以便它们跳转到DNA的不同部分,其结果是我们的基因变得不太稳定。 Telomeres, that cap the ends of our chromosomes, shorted as we age. from shutterstock.com 端粒,覆盖在我们染色体的末端,像我们年龄一样在缩短。来自shutterstock.com These genes are normally turned off by another sirtuin enzyme called SIRT6, and animals genetically engineered to have an extra copy of this gene live longer and in better health. 这些基因通常被称一种称为SIRT6的去乙酰化酶所“关闭”。被基因工程改造过的动物因具有该基因的附加拷贝而活得更长、更健康。 Our DNA changes as we get older. For example, structures that cap the ends of our chromosomes (which carry our genes) called telomeres shorten with old age or stress. Lengthening telomeres has been suggested as a way to restore youth. The trouble is the gene that does this, called telomerase, is normally only turned on in adults who have cancer. 我们的DNA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例如,覆盖在我们染色体(携带我们的基因)的末端的端粒,其结构随着年龄或压力而缩短。延长端粒被认为是恢复青春的一种方式。麻烦的是,这种名为称为端粒酶的基因通常只在患癌症的成年人身上开启。 Genetically engineered animals that over-produce telomerase from birth develop cancer. But to add confusion, using genetically engineered viruses to force old mice to make more telomerase results in a longer lifespan with improved late-life health, without an increased risk of cancer. 如果对动物进行基因编辑,使它们在出生时大量生产出端粒酶,它们很可能会得癌症。更令人困惑的是,使用基因工程病毒来强迫老鼠制造更多的端粒酶,结果老鼠的寿命得到了延长,并不会有增加癌症的风险。 Elizabeth Parrish, who is the CEO of Bioviva – a company working to develop anti-ageing treatments – recently travelled to Colombia to receive gene therapy to extend her telomeres. Bioviva的伊丽莎白·帕里什(Elizabeth Parrish),是一家致力于开发抗衰老治疗公司的CEO,她最近前往哥伦比亚接受基因治疗以延长她的端粒。 Another drastic way to reverse ageing might be to turn adult cells back into youthful stem cells, which is possible by turning on so-called “Yamanaka factors”. These work through turning certain genes “on” or “off”. The problem is that turning “Yamanaka factors” on too much again causes cancer. Instead, turning these genes on briefly appears to reverse ageing and extend lifespan in short-lived mice. This could be a powerful but risky strategy for reversing ageing. 逆转衰老的另一个激烈方式是将成年细胞转变成年轻的干细胞。它可能是通过开启所谓的“山中伸弥因子”即将某些基因“打开”或“关闭”来实现的。问题在于,打开过多的“山中伸弥因子”会导致癌症。相反,短暂地开启这些基因似乎能反转老化,并延长寿命短暂的老鼠的生命周期。这或许是逆转衰老的强有力但颇具风险的策略。 Is it already here? 它已经被实现了? In the end, the first ever anti-ageing drug likely to reach the market will be one we’re already familiar with: metformin. It’s used to treat diabetes, has been around since the 1950s and is used by tens of millions of people. 最后,有可能进入市场的抗衰老药物是我们已经熟悉的二甲双胍。自1950年代以来,它一直被用于治疗糖尿病,并已被数千万人使用。 In animals, metformin extends lifespan and maintains health, while population-wide studies show it reduces cancer risk. Metformin is thought to work by turning on an energy sensor in cells called “AMPK”, which senses situations of low energy and alters metabolism in response. 在动物中,二甲双胍可延长寿命并保持健康,而一项全民性的医学研究显示,它可以降低癌症的风险。据认为,在一种被称为“AMPK”的细胞中,二甲双胍可以通过打开其能量传感器来感测到低能量的情形,并改变新陈代谢以进行应对。 Metformin is likely to be the first ever anti-ageing drug to reach the market. from shutterstock.com 二甲双胍将有可能是第一个被投放到市场的抗衰老药物。来自shutterstock.com The effect of metformin on health and lifespan in older, non-diabetic individuals is currently the subject of the TAME trial in New York. If successful, this trial may lead to the first ever “gero-protective” or “anti-ageing” pill, which would be taken as a widely-used prophylactic by the older population. 目前,二甲双胍对老年非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与寿命的影响是纽约TAME试验的主题。如果成功,这次试验可能会是首个“保护老人”或“抗衰老”的药片,它被认为是老年人可广泛使用的预防性药物。 The TAME trial is being watched keenly by the drug industry. Ageing is not yet recognised as an actual disease by regulatory authorities, which makes potential therapies that treat ageing less commercially viable. 医药行业正在密切注视TAME试验。衰老尚未被监管当局认定为是疾病,这使得治疗老年化的潜在疗法不太可商业化。 Any such drug will instead be targeted towards specific diseases of ageing, for example, arthritis or type 2 diabetes. 这种药物可以取代因衰老而产生的特定疾病的治疗药物,例如关节炎或2型糖尿病。 Regardless of whether any of the drugs above are eventually shown to be safe and effective in humans, the current advice for maintaining health in old age is predictable but effective. Exercise, a varied and moderate diet, maintaining social contact, and avoiding stress have profound health benefits, beyond anything that will ever be available in a pill. 无论上述任何药物最终是否会对对人体安全有效,目前而言,对老年人保持健康的最可靠建议仍然是锻炼、保持多样及适度的饮食、保持社交和避免压力。这些抗衰老措施效果显著,超越了任何一种药物的疗效。 重点词汇 genetical engineer:基因工程 extend lifespan:延长寿命 aging:衰老 protein:蛋白质 Rapamycin:雷帕霉素 autophagy:(细胞的)自我吞噬(作用) metformin:二甲双胍 telomere:端粒(在染色体端位上的着丝点) ...
6月19日,在IPO业务方面名列前茅,综合实力不逊于 “四大” 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大事了——被暂停承接新的证券业务!!! 立信有多牛,看看这组数据: 共有23家会计师事务所为2017年1-5月完成IPO的210家公司提供了审计服务。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以55单的高业务量稳坐榜首位置。第二名到第五名分别是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前五名的业务量总额为135单,包揽了64.29%的业务量。 突发:两部委联手重罚立信! 6月19日,财政部和证监会同时发布《关于责令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暂停承接新的证券业务并限期整改的通知》(财会便【2017】24号)。通知称,财政部、证监会决定: 一、责令你所自受到第二次行政处罚之日起(以行政处罚决定书发文日期为准,即2017年5月23日,下同)暂停承接新的证券业务。 二、自受到第二次行政处罚之日起,你所应根据向财政部、证监会提交的书面整改计划,于2个月内完成整改并提交整改报告。 三、财政部、证监会将对你所整改情况进行核查,根据核查情况做出是否允许你所恢复承接新的证券业务的决定。在整改和接受核查期间,你所首席合伙人、审计业务主管合伙人和质量控制主管合伙人不得离职、办理退伙或转所手续。 这是继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年初被证监会处罚后,在半年之内,行业内又一家知名事务所出事。 原因:多次因执行审计业务中未能勤勉尽责 据了解,立信被暂停承接新证券业务的消息最早来源于“白云山(600332.SH)”医药集团。该集团在发布公告时爆出立信在5月23日再次被证监会处罚,不仅被处以90万元的罚金,还被暂停了承接新证券业务。 6月7日晚间,白云山医药集团在发布一则取消股东大会的部分议案的公告时泄露了另一条重要消息。公告显示,白云山取消续聘立信为该公司2017年度审计师以及内控审计师两个议案,主要原因是立信分别于2016年7月20日、2017年5月23日受到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2016]89号、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2017]55号),按照财政部、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调整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申请条件的通知》(财会[2012]2号)的相关规定,立信已于2017年5月23日起开展全面整改工作,并自受到第二次行政处罚之日起两个月的整改期间暂停承接新的证券业务。 立信在不到一年时间内被证监会两次处罚,正是此次被重罚的重要原因。 2016年7月20日,因立信会计所在为大智慧开展2013年年报审计业务中未勤勉尽责,未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未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证监会决定责令立信所改正违法行为,没收其业务收入70万元,并处以210万元罚款;对直接负责的注册会计师姜维杰、葛勤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10万元罚款。 2017年5月30日,因在步森股份和康华农业重大资产重组审计过程中未勤勉尽责,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证监会下达对立信会计所及其签字注册会计师王云成、肖常和的处罚决定书。证监会决定没收立信所业务收入45万元,并处以45万元罚款;对王云成、肖常和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6万元罚款。 19日晚间,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相关人士称,“公司业务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只是5月23日-7月23日这两个月不再接新业务,已接手业务还继续做,7月23日以后就可以接新业务了。” 但是业内人士认为,根据财政部和证监会发布的公告来看,如果立信在2个月内完成整改的情况经过核查合格后,两个月后会被恢复承接新的证券业务;若核查不合格,则何时恢复承接就不好说了。 数十家公司IPO或受冲击 尽管立信是一家综合性的会计师事务所,但是资本市场业务一直以来就是一块“大蛋糕”,如今新的证券业务被暂停,会给立信乃至整个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带来多大的影响呢? 此前在瑞华受罚后,有业内人士表示,被暂停承接新的证券业务,并不是丧失证券资格,而且受处罚前已经承接和正在承做的证券业务均不受影响。但由于瑞华受罚时正处于新三板企业年报披露的关键时期,也是更换审计机构频率比较高的时段,还是有多家公司宣布与瑞华解约。统计数据显示,1月6日至2月26日,有近80家新三板公司宣布不再继续聘请瑞华。 而立信作为国内第二大会计师事务所,体系十分庞大,目前有30多个分所,每个分所下设多个业务部,总部就下设有40多个审计业务部;业务范围也包括了上市服务、法定审计、专项审计、外汇收支、工程造价咨询、税务咨询、管理咨询、培训、法律服务、资产评估等。 而证监会今年2月24日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公开征求意见时表示,当证券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因涉嫌违法违规被稽查立案后,暂不受理、审核与其有关联的行政许可项目,是目前证券监管的现行做法。 依照《证券法》赋予证监会对证券公司及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服务业务的监管职权,《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规定,一是当证券中介机构或其从业人员涉嫌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或者被司法机关侦查,尚未结案的,证监会将不予受理或中止审查其出具的同类业务的行政许可申请文件。二是建立中止审查的恢复审查机制。在审项目被中止审查的,证券中介机构应当指派与被调查事项无关的人员进行复核。经复核,申请事项符合行政许可的,证监会可以恢复审查;否则,终止审查。 目前来看,暂停承接新证券业务,对立信业务的不良影响已经开始显现,最先曝出立信受罚的上市公司白云山,已经决定不再续聘立信。而这两个月内,还有多少家公司与立信的合作将到期尚不得而知。choice数据显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目前服务966家新三板公司,其中拟IPO上市公司有80家。 信号:证监会严管中介机构,这“四宗罪”早被盯上 立信并不是业内首家被暂停承接新的证券业务的会计事务所:今年年初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同样受到证监会行政处罚,被暂停承接新的证券业务并限期整改,原因是瑞华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未能勤勉尽责,分别于2016年12月、2017年1月连续两年受到行政处罚。 更早的时间,去年3月11日,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因在执行审计业务中未能勤勉尽责,分别于2014年2月、2015年11月、2016年2月受到行政处罚(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2014〕21号、〔2015〕67号和〔2016〕20号),同样被财政部和证监会暂停承接新的证券业务并限期整改。 权威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7年5月,证监会做出了行政处罚决定中,18项为中介机构未勤勉尽责,涉及19家中介机构,43名从业人员。期间,对西南证券等5家证券公司、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等4家会计师事务所、开元等2家资产评估公司、中银律师事务所未勤勉尽责案予以处罚,相关案件的查处实现了对股票市场各类中介机构的全面覆盖。 2016年5月13日,证监会发布消息,立案稽查6家审计和评估机构。根据证监会日常监管部门及交易所对从事证券业务审计和资产评估机构专项检查,以及日常监管发现移交的涉嫌执业违法线索,证监会稽查部门近日决定对以下机构正式启动立案调查的行政执法程序。这6家机构是: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银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辽宁元正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中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这是证监会首次集中专门对审计、评估机构部署开展稽查执法行动,也是证监会突出强化中介机构“检查验证、专业把关”的职责定位的开始。 证监会表示,审计和评估机构在执业过程中不能勤勉尽责集中表现为: 目录 ⊙一是独立性缺失,审计、评估机构与委托方存在影响公正履职的利益关系; ⊙二是执行准则不到位,审计、评估程序流于形式,基本程序执行不到位,获取审计证据、评估资料不充分; ⊙三是职业怀疑不足,在计划和实施审计、评估工作中,不能保持必要的职业怀疑,对于异常情况甚至舞弊迹象不予有效识别或应对; ⊙四是职业判断不合理,形成的关于审计、评估事项处理意见背离会计处理和资产评估的基本原则。 2017年3月24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背景下,证监会始终高度重视对审计、评估机构的监管,通过规范监管行为、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不断强化审计、评估机构的主体责任,逐步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深化依法全面从严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提高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6月8日,证监会发布《2017年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随机抽查情况通报》称,日前,按照5%的抽查比例要求,通过抽签方式,证监会会计部随机抽取了北京永拓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等2家会计师事务所和北京经纬东元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厦门市大学资产评估土地房地产估价有限责任公司、正衡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资产评估机构作为今年的全面检查对象。 2017年6月9日,证监会强调,将会强化中介机构责任,严厉打击利润操纵、欺诈发行、包装上市、虚假披露等行为,从严监管。 下一步,证监会会计部及各派出机构将按照检查工作方案要求,依法从严开展检查,切实加强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的监管,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信息披露质量。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6月19日,全国股转系统发布了修订后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挂牌业务操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并于6月16日起实施。《指南》增加了股票挂牌前重大事项的核查环节,即在申请挂牌公司股票挂牌前,主办券商须对申请挂牌公司是否存在实际控制人或控股股东失联,是否存有未在区域性股权转让市场摘牌等重大事项进行核查,未完成核查的,不能挂牌。 修订后的《指南》,将满足电子化操作流程的要求,股票挂牌流程通过BPM系统实现电子化,申请挂牌公司和主办券商可以在线上自助操作。为此,本次修订将股票挂牌原来的线下操作调整为线上操作,同意挂牌函和缴费通知单由BPM系统向主办券商推送,主办券商登录后即可取得电子版文件,无需到现场领取。此外,实现了股票挂牌相关环节的自动化处理,证券代码由BPM系统按照当日获得同意挂牌函的公司的受理编号顺序自动生成,并对证券简称进行自动校验。 《指南》还完善了信息披露的通道,除挂牌前信息披露文件的更正公告和新增临时公告外,增加了补发公告和撤销公告。补发公告适用于挂牌前对首次信息披露和第二次信息披露的漏披文件的补充披露;撤销公告适用于对挂牌前已披露文件的撤销。自申请挂牌公司股票挂牌日起,已挂牌公司后续信息披露工作及对挂牌前信息披露文件的更正均通过持续信息披露通道完成。 《指南》还明确了暂停挂牌和终止挂牌的情形及操作手续。申请挂牌公司取得同意挂牌函后,在办理挂牌手续期间发生高管未通过全国股转公司的培训等情形时,对该公司股票做暂停挂牌处理;申请挂牌公司在挂牌前,可申请终止挂牌程序。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