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所多年来持续推动农产品期货、期权工具创新,在推进农产品市场化进程、加强农业风险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大商所将进一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发展。” 6月29日,在大商所主办的“2017国际农业风险管理论坛”上,大商所副总经理朱丽红表示。 2016年,在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大商所扩大了“保险+期货”试点范围、数量和支持力度,联合12家期货公司和7家保险公司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等地共同开展了12个试点项目,累积支持资金达2000万元,为4000多户农民提供了价格保险服务,涉及大豆3.45万吨、玉米16.66万吨,有效保障了农民的基本收益。2017年,大商所已经有34个项目获批立项,支持资金近7000万元。 多年来,大商所一直关注农业政策和市场变化,坚持进行探索和实践,在推进农产品市场化进程、加强农业风险管理方面,发挥了期货市场的作用。2005年,大商所开展“千村万户”市场服务工程,将培训和信息服务送到东北的粮食主产区,同时开展“公司+农户”、“期货+订单”试点。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2014年大商所支持期货公司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尝试开展了大豆、玉米场外期权试点,帮助农民防范粮食价格下跌风险;2015年大商所在场外期权试点的基础上引入保险公司,首创“保险+期货”模式,中国人保财险公司以玉米、鸡蛋期货价格作为目标价格和理赔价格的基准,推出了第一单玉米、鸡蛋价格保险,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效果。这项工作在2016、2017年连续两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据了解,为全面了解国内外农业保险相关情况,为下一步试点提供借鉴和指导,大商所于2016年组团赴美国进行了调研,与美国农业部风险管理局、美国联邦作物保险公司、美国大型谷物商、农场主、期货公司等进行了一次近距离、全方位的调研和考察。通过调研认识到,农业风险管理是一项覆盖面广、环节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多渠道、多方式、多主体共同解决。农业保险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保险的作用主要在于保证农民的基础收入,保证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与此同时,期货、期权等市场化工具能够帮助农民在粮食销售过程中提前锁定利润、稳定收入,这些共同构成了美国农业风险管理的完整体系。 这次论坛上,来自美国农业生产、贸易、保险和衍生品领域的专家分享了美国农业风险管理的经验和模式。斯维交易公司总裁安德鲁·史斯勒指出,当农作物价格低于其生产成本时,利用期货及期权工具帮助农民以高于生产成本的价格销售农作物。当前,美国农民运用多种风险管理工具实现更好收益。美国农业部前总经济师乔·克劳伯介绍了美国联邦作物保险计划的实施情况。他介绍,美国联邦作物保险计划由政府负责整体监管,由保险公司负责实施、销售和维护保单,农民根据自身风险管理需求自愿参与,目前该保险计划已覆盖美国70%以上的农作物面积。 美国MBS家庭农场集团总裁凯里·迈尔曼介绍了美国农场主如何与期货、期权公司和保险公司合作,管理市场风险。该公司已形成全方位的农场风险管理方案,利用到货套保合约、基差合约等多种衍生品工具进行农业保险,取得了显著效果。上述嘉宾的经验总结、介绍,为我国农业风险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