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Starline效果逼真,让人感觉更像是在咖啡店或办公室里与人聊天,而不是远距离的线上沟通。新版本除了尺寸更小之外,还使用了“新的人工智能技术”,不再需要特殊的红外发射器阵列和摄像头。当地时间5月10日,在年度I/O大会上,谷歌展示了全息投影项目Starline的新版本,通过3D远程呈现技术实现拟真的面对面交谈,该设备已经被缩小至电视大小。根据谷歌的演示,新的Starline效果逼真,该设备可以使用户与全尺寸的3D影像面对面交谈,只需坐在桌子旁边。它提供的真实感让人感觉更像是在咖啡店或办公室里与人聊天,而不是远距离的线上沟通。谷歌在2021年的I/O大会上Starline,该项目起源于谷歌团队的一些成员在几年前构建的谷歌Daydream VR平台,起初设备大小接近电话亭。当时的设备通过摄像头和传感器捕捉使用者的样子,创建3D模型,以达到与真人交谈的效果。而新版本除了尺寸更小之外,不再需要特殊的红外发射器阵列和摄像头。根据Starline总经理安德鲁·纳特克(Andrew Nartker)的一篇博客文章,新的原型机使用了“新的人工智能技术”,仅依靠“几个标准摄像头”就可以完成任务。新版本的Starline,设备已经被缩小至电视大小。此前,谷歌已经在内部进行了Starline的使用测试,纳特克表示,谷歌已经与Salesforce、T-Mobile和WeWork等办公、通讯服务商分享了新的原型机,其目标是将体验缩小到更接近“更传统的视频会议系统”。但纳特克未曾提及Starline是否或何时被广泛使用,目前并不确定普通消费者是否可以接触到该设备。据业内人士表示,Starline的目标是创建一个舒适的三维视觉感观。现在头戴式VR(虚拟现实)设备太笨重,而全息投影可以真正实现面对面的眼神沟通,表情沟通,打手势等非语言沟通。谷歌并不是唯一一家致力于解决视频聊天问题的公司,罗技(Logitech)的Project Ghost计划于今年下半年推出。Project Ghost也有一个类似的远程呈现解决方案,不需要裸眼3D,可以使用更多现成的网络摄像头硬件,但该设备尺寸更大,主要提供2D体验。CNET认为,随着苹果、谷歌和三星等虚拟现实硬件制造商开始测试其他想法,全息协作办公的想法可能会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谷歌的Starline看起来可能是一个过渡形态,目的是找出一种不穿戴任何设备就能进行全息办公的方式。根据传言,Starline正式的市场发布可能会在 2024 年举行,与Project Iris混合现实头显一起。除了基础性的央行数字法币外,全球数字币未来与方向是能创造和提供正能量价值的真正价值币,不是那些乱七八糟的空气币!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价值型基础设施!价值型智能链!财经贝EHZ,八年老牌独角兽,权威财经门户/主流门户/价值平台!价值型综合体!财经贝EHZ,价值型驱动!数年时间持续性做出贡献,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价值型项目/应用等等的进步和发展,取得成果!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正能量,价值型驱动,符合全球绝大部分国家、社会与人民的价值观,也是他们所稀缺的;财经贝EHZ带去的都是对他们有利/有益的价值,是正面的促进作用,财经贝EHZ可以顺利扩展到全球绝大部分国家,市场非常广阔,财经贝EHZ未来的价值非常大!中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hz.pdfEHZ White Paper (Detailed Description):https://www.cjz.vip/uploads/enehz.pdf财经贝EHZ认购地址:https://h.cjz.vip财经贝EHZ客服:QQ:369997928 Telegram:@ehzvip邮箱:ehz@cjz.vip...
一直以来,上海豪宅市场领跑全国,如今大批量的豪宅被摆上货架,透露了怎样的信号呢?最近,上海豪宅中介陈波找回了一丝心理平衡。陈波在新天地板块从事豪宅中介工作已有7年,这份工作很重要的一项“业务能力”是把业主“捧上天”,想办法不丢房源。但年初以来,板块内豪宅挂牌量上升,他不再需要围绕一个业主去做工作,无论中介还是看房者,选择都多了起来。陈波感慨,去年和前年,看房人来看房时,业主都是“朝南坐”,抛给中介一个价格,行不行?不行就换下一个。而现在,陈波的态度是“你要卖就卖,不卖就不卖,你不卖,还有别人”。5月初,一张上海豪宅挂牌数量激增的截图在网上流传。一时间,豪宅抛售潮的猜测声不断。经济观察报记者走访新天地、外滩、徐汇滨江、北外滩等多家豪宅中介了解到,多个板块豪宅挂牌量较去年普遍明显抬升。一直以来,上海豪宅市场领跑全国,如今大批量的豪宅被摆上货架,透露了怎样的信号呢?“定海神针”动了黄浦区,作为几乎公认的上海第一市中心,其核心区的新天地板块,曾经引领了一波又一波大平层单价、总价新高。作为与汤臣一品齐名的豪宅,翠湖天地就坐落在新天地板块中。翠湖天地前有一片湖,叫“太平湖”,阳光灿烂时波光粼粼,因此也称“翠湖”,翠湖天地便由此得名。翠湖天地地处内环核心地段,北与淮海路商圈一路之隔,临近新天地南北里,被历史底蕴浓厚的石库门建筑环绕。从2003年第一期至今,翠湖天地经历了20年建造,一直是上海豪宅市场上炙手可热的项目,根据克而瑞统计,2020年至今,上海3000万元/套以上的二手顶豪成交中,翠湖天地成交量居于首位,被诸多沪上中介视为上海豪宅的“定海神针”。今年3月份,陈波明显感觉到,翠湖天地挂牌量开始增多。截至目前,1-5期总挂牌量约有130套,挂牌率达到了7%——这个数字让陈波感到有些吃惊,市场似乎进入了“不缺房子”的状态。最直观的变化是,陈波现在能推荐的产品明显变多,以前带看时,不是缺这个户型,就是少那个户型,而现在,看房人想看什么类型的户型,基本上都能满足。虽然成交量尚未出现大波动,但挂牌量上升带动了看房人不断“比价”,陈波介绍,现在翠湖天地二期的房子,同样的两房户型,去年好的时候能卖到3200万元-3300万元,而现在连3000万元都“站不上”,今年2月的成交普遍在2800万元-2900万元。“今年的成交价比去年挂牌价普遍降了10%左右。”陈波介绍,翠湖天地二期一套近300平方米的大户型,去年下半年挂牌8300万元,当时有看房人出到8100万元,业主不愿意卖,“我们现在给这套房的评估价大概在7800万元。”陈波称,今年如果想卖房,必须得降价,因为看房人少,诚意出价的也少,“今年翠湖天地1-3期的带看量,一个月平均少了40%”。“新”波冲击陈波介绍,相较于2020年才交付的翠湖天地五期,翠湖天地1-3期的房龄都在十多年,甚至二十年,业主挂牌较多。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虹口区内环北外滩板块。一位豪宅中介告诉经济观察报,板块内知名楼盘瑞虹新城的挂牌量总体比去年多了15%左右,主要集中在1-4期。她介绍,瑞虹新城一期房龄已经有20年,去年7月份单价在11万元/平方米左右,现在则跌破了10万元/平方米。而楼龄较新的瑞虹新城5-8期挂牌量增长不明显,且成交价格与去年比基本持平。在徐汇滨江板块做了10年豪宅中介的小徐发现,徐汇滨江板块的6个豪宅项目,挂牌量比去年最多时都有明显上升。一些房龄较老的楼盘中,不少业主委托小徐挂牌,希望能置换打新,“家里房票已经腾挪好了,就差资金到位了”。作为上海的豪宅“新贵”,徐汇滨江毗邻徐汇区黄浦江畔,汇聚了上海西岸金融城和上海国际传媒港,不同于传统市区核心地段,在艺术氛围的营造上,徐汇滨江沿江还分布着龙美术馆、西岸美术馆等20多个文化艺术场馆,尚海湾豪庭就坐落于徐汇滨江的核心地段。小徐告诉经济观察报,尚海湾豪庭目前总挂牌量近80套,一期单价在15万-16万元/平方米,均价比去年市场好的时候降了5000-10000元/平方米。“现在很多业主都愿意谈价格了,总价基本能谈下来100多万。”小徐所在门店4月份成交了一套尚海湾豪庭一期两房,总价在2000万元出头,单价16.5万元/平方米,此前同户型类似楼层单价在17万-18万元/平方米。虽然总价动辄3000万元以上,但豪宅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促使着许多业主希望能改善居住环境。小徐介绍,比如尚海湾一期在2007年建成,当时的设计理念与现在不同。入户大堂气派,但车位配比只有1:0.6,且不是人车分流。相比而言,去年交付的尚海湾二期次新房单价目前坚挺,单价维持在20万元以上。一位仁恒河滨城业主告诉经济观察报,小区建造时间已经有15年左右,最近一些邻居卖房与小区物业管理滑坡、业委会管理不规范有关。“不少业主因为维权不易,起了卖房念头”。更新的“冲击波”同样吸引着豪宅业主们将手里的“老宅”出手。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区住宅销售部主管、高级董事唐华告诉经济观察报,在新房购房者中,有一定比例的购买需求来源于想置换掉手中房龄十几年甚至二十年的豪宅。尤其经历疫情,豪宅客户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更清晰明确,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新上海人的不断增加,需求也在不断升级。房龄老的房子居住条件升级的空间较为有限,仅靠维修和保养很难真正升级生活体验。唐华介绍:“在一二月份新房上市供应并不太明朗的时候,大家换房需求尚不明显,但随着3月份逐步有新盘要上市,尤其今年市中心入市新盘较多,准备换房的人也明显增加了。”根据中原地产研究院数据,2023年4月,上海2500万元及以上高端房源供应共新增238套,主要来自徐汇滨江百汇园三期和三林前滩百合园项目,供应环比翻了5倍。谁在卖房过去几年里,上海豪宅经历了一轮持续性疯长,有些豪宅项目价格较两年前接近翻倍。唐华介绍,虽然不同板块、楼盘和楼层、品质、视野或特殊户型都可以导致相同板块楼盘不同单元价格差异较大,但从2022年上半年开始至今,豪宅整体成交价格上涨也超过10%,挂牌价的上涨更是远超10%。由于价格涨幅与市场的承受度存在一定差距,去年底出现了二手房交易停滞现象,随着今年新房逐渐入市,二手挂牌量也随之抬升,为了能尽快置换出手中的购房资格和名额,也出现了一些愿意打折的业主,二手房豪宅成交价格逐渐理性回归。多位豪宅中介向经济观察报表示,目前的业主挂牌有多种原因。除了“老换新”、“小换大”的改善置换需求,还有一部分打新业主在现有豪宅价格“滞涨”的情况下,准备卖房打新一手豪宅,这也是一种更高效的资金安置方式。不仅房龄较久的豪宅业主开始有所动作,一些交付仅两三年的豪宅挂牌量也出现上涨。外滩板块一名连锁豪宅中介告诉经济观察报,原本外滩“次新”豪宅业主十分惜售,但今年开始,外滩壹号院、海珀外滩的挂牌量从一两套攀升到了四五套,“这些豪宅的总价较买入新房时几乎翻倍,一些业主觉得最快的一波钱拿到了,准备离场”。一个较往年格外突出的现象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很多的业主不再愿意做低合同价,而宁愿花更多的税费,因为这些业主卖掉房子后,把现金带到国外去需要做结汇,小徐感慨,“这种现象往年也有,但今年碰到的特别多”。一位豪宅业内人士介绍,疫情常态化后,在今年年初,有部分早年间在国内置业的外籍人士选择回来处理房产。他介绍,当年购买世茂滨江花园、国际丽都等高端楼盘的海外人士占比较大。市场情绪传导下,虽然豪宅成交量尚未出现太大变化,但上述豪宅业内人士观察到,一些高端客户看到挂牌量上升,已经不敢轻易下手。“怕自己买后,价格往下跌”。他预测,今年市中心豪宅新盘供应量较大,新房入围分数逐渐下降,将进一步吸引部分二手客户转向新房市场,二手豪宅成交量可能会下行。不仅是豪宅,上海市二手房市场挂牌量也显著提升。一位机构人士透露,上海二手房市场挂牌量正处于高位震荡阶段,目前二手房新增挂牌量已经达到2015年—2016年的交易活跃时期。与此同时,上海二手房交易量已经出现下滑。据链家研究院监控数据显示,上海4月份二手房成交1.8万套,环比下降26%。(文中陈波为化名)...
在经历了“金三”的成交量高位后,多城二手房市场在“银四”出现大幅回落。公开数据显示,4月份,上海二手住房成交17334套,环比下降26.71%;北京二手房住宅网签13997套,环比下跌37.3%;杭州二手住宅成交5883套,环比下降32.7%;南京二手房成交11318套,环比下跌13%;合肥二手房成交量2127套,环比暴跌40%……价格方面,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4月100个重点城市二手住宅市场均价为15662元/平方米,环比下降0.15%,较上月扩大0.05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4%,较上月扩大0.13个百分点。“一季度,前期积压需求集中释放叠加部分入学购房需求释放,热点城市二手房市场成交快速上升,成交量处在2019年以来同期高位。而4月份受挂牌量持续走高影响,二手房价格承压,多数城市价格环比下跌。”5月10日,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二手房市场的城市分化较为明显,4个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均上涨,表现相对稳健;二线城市和三四线代表城市的二手房价格环比分别下跌0.18%和0.22%,价格表现走弱。”陈文静指出,伴随着前期积压需求的快速释放后,4月份购房者入市动能不足,各城市二手房活跃度普遍回落。整体来看,4月二手房成交量的回落,一方面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积压需求带动的高基数下的正常回落。与此同时,购房者的热情在数据表现上同样直观。58安居客统计显示,4月全国40城二手房购房需求热度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看房需求热度指数为0.65,环比上月下跌了16.7%。“在持续保交楼、旧改房票只能购买新房等一系列利好新房市场的政策加持之下,二手房市场相对就冷清了不少。”58安居客研究院研究总监陆骑麟表示,二手房市场景气度指数在4月出现明显拐头向下走势,并且已跌至偏冷和冰封的临界值,主要也是需求不足导致。全国40城二手房看房需求热度走势 数据来源:安居客一、上海:成交量跌近3成,价格连涨14个月原本3月份就着急看房的宋女士,如今也有些“笃悠悠”了——每个周末看一两套房,如果楼层朝向不符合自己要求,也就不看了。“帮父母置换房子,既然市场比较稳定,那就慢慢选。”“小阳春”热情过后,成交量开始显出疲态。来自同策研究院的数据显示,4月份上海二手房成交1.72万套,环比下跌28%。价格方面,据诸葛找房统计,4月上海二手住宅市场均价为73998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45%,环比涨幅较上月扩大0.06个百分点。至此,上海二手住宅市场均价已连续平稳上涨14个月。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认为,“4月份二手房成交量虽然比3月下降了约7000套,但还是符合上海二手房交易稳健的基调。尽管没有达到2万套的水平,但还算是在合理的区间内运行。如果低于15000套,那就意味着整个市场真的比较‘冷’了。”工作在一线的房产中介们,对于上海二手房市场的感受更为直观。“门店成交量比2月、3月差一点,但也还可以,只比3月份减少了10%左右。带看比较多,很多客户该买还是在买。主要是刚需和置换改善等需求,投资客少。”21世纪不动产上海某门店的李小忆告诉记者。数据来源:同策研究院相比成交量,4月份上海二手房挂牌量继续高位盘整。据卢文曦介绍,上海每周新增的二手房挂牌量在1.3万套左右,从绝对值来看,依旧处于高位。“实际上,房东卖了都是要买的,挂牌量大只能说明置换需求大,不能说明供过于求或市场下滑。对于房东来说,挂牌价格都定得比较高,但如果挂了很久卖不出,看着同类房源挂牌多也会降价。目前市场,要楼层好、房型好、没有硬伤的房子,加上定价合理,才具备卖出去的可能。”李小忆告诉记者,“买房人心态很稳,因为价格稳定,一定要挑到自己喜欢的、满意的、性价比高的房子,才会下手。”卢文曦表示,“从整个二手房市场来看,上半年剩下的时间更多的是需要继续夯实底部,强化交易价格。我个人判断二手房价格还会有一定的回调空间。并不是说一下子会有比较大的折扣,更多的可能是有3%到5%的议价空间,比较稳定的运行。”二、北京:成交量跌超3成,短期仍存下降压力在3月二手房市场大规模释放下,4月北京二手房成交活跃度下降,同环比双双转降。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4月北京二手住宅成交13928套,环比下降34.65%,同比下降1.2%。不过,从月均成交水平来看,2023年前4月北京二手住宅平均成交14716套,较2022年同期上升15.46%。在链家购房平台上,海淀区新外大街的一套三居室挂牌价900万元,单价近11万元/平方米。“这套房刚刚登记第4天,大概有12组客人看过。”北京当地中介赵凌峰5月10日对记者说,“这是比较热门的房源,业主置换时已经预定了房子,所以交易周期给不了很长,价格还有空间。”5月11日,记者再次打开链家APP,发现上述房源价格已经下调至885万元。“北京现在80%~90%的人买卖房子,都是换房,手里拿着五六百万现金买房的客户群体特别少,所以现在市场上没有太大的价格波动余地,属于一个稳定期。”3月份,北京二手房成交量22192套,2月份也有15315套,4月成交量快速萎缩,但挂牌量却仍在上升。陈文静分析认为,购房者议价空间变大,二手房成交节奏出现一定放缓趋势,北京“一区一策”试点尚未真正落地,短期存在一定政策优化预期,或对二手房市场活跃度起到带动效果。另一方面,前4月北京新房市场热火朝天,新建商品住宅成交17931套,同比上涨39.8%。不过,供应却同比下跌33.6%,房山、顺义的多个高性价比刚需盘热销,也抢走了一部分刚需。“整体来看,短期内北京二手房成交规模存在下降压力,但随着政策优化预期的增强,二手房市场仍有望保持一定活跃度。”陈文静表示。三、南京:学区房降温,新增挂牌量降超4成据我爱我家研究院数据显示,4月南京全市二手房成交11318套(含高淳、溧水),环比下跌13%。不过,4月南京二手房新增挂牌量7514套,环比减少42.2%。我爱我家南京研究院认为,一方面是因为部分业主趁年初高峰期已将房源挂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市场遇冷,不少业主在观望楼市走势,谨慎挂牌。位于南京市主城区的云锦美地,目前挂牌量大约90套。“这算是比较正常的量,即使是2018年挂牌量最低谷的时候也有七八十套。南京2月份这波成交量上涨,主要是2022年年底想买又没买的客户,过完年正好交易,所以说2月份有一个小井喷。还有一个原因是很多需要学区房的人,在这个时间点必须要买了。”南京当地房产中介潘莉娜告诉记者。价格方面,4月南京二手房成交均价达30628元/平方米,相较3月份环比下跌1.9%。我爱我家南京研究院认为,由于3月份处于学区房交易高峰期,学区房价格通常情况下都会高于一般住宅价格,从而使二手房市场交易均价高于通常。4月份价格下降,与学区房交易高峰结束也有着很大关系。“4月新增挂牌房源均价为33637元/平方米,环比下滑5.3%,也是近一年来的绝对低谷值。”在潘莉娜看来,“正常情况下,房东都不愿意降价很多,除非有特殊需求急卖的情况下才可能大降,这也是有一种互相间的博弈吧。业主也会参考上半年和去年底的成交价格,比如云锦美地这个103平方米的户型,最高峰时可卖到520万元,后来曾有过480万元成交的情况,大部分业主都觉得太便宜不能接受。”从成交周期走势来看,4月南京二手房客户平均成交周期46.2天,环比减少8.9天;房源平均成交周期188.4天,环比也缩短7.6天。这也说明,当前市场环境下,南京二手房买卖双方的成交意向度都较高,整体成交节奏明显加快。四、杭州:“小阳春”熄火,成交量跌破万套杭州市场新房、二手房的分化,比其他城市更为明显。据杭州贝壳研究院数据,包含临安和自主成交数据,4月份杭州二手房成交量为7635套,环比3月份破万套的成交量下跌约30%,不过同比去年4月份增长量达82%。另一方面,为了缓解二手房去化压力,杭州4月起连续多个区域实行“一区一策”的楼市精准化调控政策。4月14日,钱塘区的下沙街道和河庄街道加入差异化限购的范围,即外地户籍只需1个月社保即可购买该区域内新房或二手房,本地户籍无需社保,购买二套房不受落户5年限制。至此,杭州钱塘区全域放松限购。4月23日,杭州临平区将临平街道加入临平区限购放宽区域,这意味着外地户籍只需1个月社保即可购买该区新房或二手房。同时,4月份杭州住房公积金优惠政策再次调整,多子女家庭购买首套普通自住住房且首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贷款额度可按家庭当期最高贷款限额上浮20%确定。从成交结构上看,杭州4月二手房市场热销楼盘仍以近郊刚需楼盘为主,成交均价多在30000元/平方米以内。这类楼盘普遍为次新房,周边配套较成熟,距离核心区较近且有小户型,总价可控制在300万元以内。而4月杭州新房成交套数TOP10项目,普遍为近郊板块,单价在25000元/平方米左右,套均面积为110平方米左右的刚改项目。“当前杭州二手房挂牌量处在历史高位,二手房价格下行压力加大,购房者持币观望情绪进一步加重,短期来看杭州二手房成交规模或继续走低。”陈文静指出,进入二季度,去年积压需求已基本释放结束,但居民收入及就业预期尚未扭转,市场仍面临下行压力。“未来,城市分化仍将是市场主要特征之一,热点城市在政策宽松和需求支撑下,市场有望持续平稳恢复,但多数城市的楼市调整压力仍然较大。”五、合肥:限购松绑满月,二手房反而难卖了与一线城市不同的是,合肥二手房交易更容易被市场情绪影响。贝壳数据显示,4月合肥二手房成交量仅2127套,与2月份的3532套相比,暴跌40%。回看近4个月合肥的二手房成交量可以发现,自从2月份成交量飙升之后,合肥的二手房成交量正在逐月下跌。近一年合肥二手房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安居客记者从贝壳APP上看到,合肥4月份二手房新增供应保持平稳,但新增带看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冲高回落。在2月份,新增带看猛升至33.4万次,到了3月份增速放缓,为36.7万次;而4月份直接降到27.8万次,降幅达24%。值得注意的是,4月初合肥已经调整了购房政策,对持有安徽省居住证(或电子居住证、安徽省居住证确认单)且居住地址在安徽省合肥市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可在合肥市限购区域购买1套住房。此外,有60岁及以上成员、或有未成年子女的二孩及以上多子女户籍居民家庭,可购买第3套住房。5月10日,在合肥从事中介行业12年的张晓龙告诉记者,“外地户籍办个居住证就能买房,现在只剩下限购两个字没拿掉了。”不过,在合肥频频加推新盘、一二手房价格倒挂的背景下,二手房对于刚需和改善型需求的吸引力进一步下降。据不完全统计,仅4月份,合肥就有5342套新房源入市。据张晓龙介绍,在合肥4月份为数不多的二手房成交中,约50%成交房源是学区房,30%是改善型住房,剩下的20%是刚需。“二手房里面成交主要还是学区房撑起来的。”“其实政策都已经到底,只是传导到市场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房东现在心态很稳,反正房价已经是跌无可跌了。”张晓龙表示,“当你关注了一个月的房子还在卖;关注了两个月、三个月,这套房子还没卖掉,你肯定觉得不能买,所以现在市场处于胶着状态。”据安居客统计,近半年合肥二手房价格走势平稳,4月份均价为16222元/平方米,较3月份的16158元/平方米略有上涨;而去年12月,合肥的二手房均价为16265元/平方米。...
媒体报道,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上星期五(5月12日)召集部分银行开会,传递明确监管从严信号,强调会对债券市场乱象进行全方位肃清。中国财联社星期六(13日)引述消息人士报道,交易商协会召集了部分国有大行、部分政策性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开会。知情人士称,协会在会议上谈到几个要点,一是近日通报所涉违规为包销项目,涉嫌发行前约定价格。二是协会现在每月对各行承销费低、费率十万分之几的项目逐笔问询,若不能覆盖服务成本则进入自律处分流程。财联社也报道,交易商协会今年加大对银行债券承销违规的查处力度。今年以来,交易商协会已对八家金融机构启动自律调查,远超去年同期。...
4-6月,北京多部门联合开展打击演出票务市场“黄牛”非法倒票的专项整治工作,为建设演艺之都和擦亮“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营造良好的演出市场环境。4月29日和5月13日,在韩红演唱会和任贤齐演唱会开始前夕,文旅、公安、文化执法等部门联合行动,核验演出资质和审批文件,抓捕非法倒票扰序人员共20人,有力震慑了不法分子。今年一季度,全市开展营业性演出8982场、观众人数187.6万人次、票房收入3.25亿元。与2022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8.3%、44.3%、52.2%,热点演出更是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与此同时,非法倒卖演出票现象也有所冒头,扰乱了营业性演出市场秩序,损害了观众的消费权益,有损首都演出市场良好形象。针对该乱象,4-6月,北京多部门联合开展打击演出票务市场“黄牛”非法倒票的专项整治工作。文化和旅游、网信、公安、文化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组成专班,联合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提出“开展票源管理,堵塞非法倒票源头”“规范售票环节管理”等8项治理措施,并明确了相应责任单位。对热点大型演出的现场开展重点监管,是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每场热点演出,公安部门均组织足够的执法力量,预置在演出现场,对流动“黄牛”非法倒票做到露头就打,有效遏制现场倒票乱象。文旅、公安、网信、文化执法等部门密切监测、限制和打击热点演出二手票在互联网交易平台上的非法高价转售倒卖。专项整治期间,文化执法总队立案查处一家“未经演出举办单位授权擅自出售演出门票”的互联网票务平台。此外,针对首都剧场等重点演出场所的热点剧目演出,重点打击扰乱演出现场秩序行为。如今,这些重点演出场所周边已基本没有“黄牛”聚集倒票情况。经回访,众多热爱舞台艺术的戏迷、剧迷、舞迷对此赞誉有加。专项整治工作已初见成效。专项整治将持续至6月底。未来,多部门将延续联合服务和监管模式,持续对热点演出非法倒卖演出票行为开展重点打击和联合整治。针对网上二手交易平台治理难点,多部门将加大对其违法违规销售活动的治理。市文旅局已制定演出票务市场“黄牛”非法倒票乱象治理意见,围绕强化票务市场监管、推动演出票务服务与技术规范落地、丰富精品演出供给、加强票务经营主体合规教育培训等,市区和有关部门共同发力遏制非法倒卖演出票现象。>> 打击演出票务市场“黄牛”非法倒票的专项整治8项措施●开展票源管理,堵塞非法倒票源头。压实门票结构比例,销售门票需公开销售●规范售票环节管理。推动售票实名制,设置每人单场次购票上限。执行公开明示制度和明码标价规定,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开展执法检查●重拳打击现场“黄牛”●打击互联网平台违法票务销售行为●开设举报渠道,设置举报专用信箱●开展行业自律,发挥相关行业协会作用,引导建立防火墙和黑名单●引导培育正确的文化消费观●由市文旅局印发相关工作治理意见,构建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巩固专项工作成效...
近期基金界的一桩“乌龙”事件,牵扯出大V和投顾合作后的种种风波。曾经,一句“发车”口令,就能吸引数以万计的粉丝跟投,大V掌管的基金组合可谓风生水起。直到监管出台规定,许多大V集体拥抱了持牌投顾机构。一年多过去,有人分道扬镳,有人“带着镣铐跳舞”。“大V+投顾”,还好吗?号召力惊人一桩“乌龙”事件背后,基金大V的号召力一目了然。5月10日,因一位大V助理的“乌龙”操作,误在5月“发车计划”中,列出了某只基金的场内和场外代码,导致大量投资者涌入,该基金场内价格应声起飞。当晚,大V所在投顾平台官方微信号发布致歉信,推送20分钟后,这篇文章阅读量便突破5万,最新阅读突破10万。风波逐渐平息,但大V的号召力却着实令人惊叹。在这场“乌龙”事件中,4个数字为大V的影响力做了注脚:15分钟内百万资金进场,20分钟内点击5万+。号召力和影响力,俨然是大V的立身之本。2021年11月被视作大V投顾的分水岭。监管规定,持有基金投顾牌照的机构才能从事相关业务。重锤落下,投顾与大V迎来火热的“牵手潮”,不少大V直接将自己的组合移交出去,也有大V选择入职持牌机构。在市场看来,这是一桩双赢的好买卖:机构为大V提供了栖身之所,大V为机构带来了资金。“牵手潮”之后,大V和持牌机构有的耳鬓厮磨,有的则嫌隙渐生。许多大V习惯了自己做投资决策,在进入持牌机构后有诸多不适应。一位大V向记者吐槽:“很多公募投顾和FOF部门是共享基金池的,准入方面要求比较严格,调仓限制很多,流程非常复杂。”这令大V很头疼。在牵手机构的头部大V中,已有一位率先离职。今年2月,“基金教主”正式告别华安基金,转战第三方投顾平台,担任且慢投研总监。另一位入职基金公司一年多的大V,看着自己逐渐下降的管理规模,哀叹“心如死灰”。更令大V感到煎熬的是,擅长扮演意见领袖角色的大V,在入职后却失去了部分自主发言权。不少大V已将拥有几十万粉丝的社交媒体账号移交给公司。“你们最近看到的一些微博,实际上不是我发的,而是运营模仿我的风格来编辑的。我仍然保持着对行业密切观察,不过现在更多地在同行群聊里发表观点。”一位入职机构不久的大V称。合规是关键问题除了磨合期出现的诸多不适应之外,双方合作中更关键的合规问题浮出水面,这从一件小事中就可见端倪。据一位知情人士表示,2022年四季度,国内债券市场一度遭遇大幅调整,就在赎回潮发生的前一周,其关注的一位大V在微博上建议粉丝赎回债券和银行理财产品。然而,此举被所在公司定义为“不当言论”,受到了严厉处罚——要求其永久关停旗下自媒体账号。在业内人士看来,投顾理应帮助客户做资产配置,给出投资建议。这位投顾主理人本意是提示市场风险、降低客户损失,但此类提示性言论却与合规要求直接冲突。“基金公司对投顾业务的考核目标之一,仍然是规模保有量,投顾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帮客户挣钱,这两者天然存在矛盾。”一位基金投顾业内人士表示。另一位大V告诉记者,在投顾这一新业态下,不少合规空白尚待填补。比如,基金公司对于持有甚至是提及别家产品有比较大的限制,但是在投顾业务的实际操作中,在全市场选择基金是相对高效的做法。因此,入职后的大V往往会陷入两难境地。这位大V表示:“作为员工,与所处机构的关系会十分微妙,在配置比例上可能难以做到完全中立,但这与投资者的利益是相违背的。”对于机构而言,在现有的合作模式下,一些大V将持牌机构视为合法合规的策略输出方,背后的投顾机构实际上并没有客户黏性。据了解,许多公司对大V采取个人事业部制,大V日常并不需要坐班,拥有较大话语权。“基金投顾非常考验直销能力,这是不少公司的短板。所以,虽然存在一旦大V离职就可能带来客户快速流失的风险,但对于这种合作模式,投顾机构依然乐此不疲。”上述基金投顾业内人士表示。合规性问题受到投顾机构高度重视。某大型券商表示,大V带领团队入职后,公司按照团队成员不同职责进行了相应分工和任务安排。为了确保合规,公司将基金投顾业务融入到公司整体的合规风控管理体系,在各个环节,都制定了相应的合规风控管理制度。“投”的方面,公司建立了基金投顾投资决策委员会,基金投顾业务的基金池、投顾组合策略生成等,都需要经过投决会通过。“顾”的方面,公司基金投顾业务面向客户发布的内容,都需要经过合规部门审核,内容发布也有备案流程。在事前、事中、事后,都有合规部门参与。不论是在耳鬓厮磨,还是已经分道扬镳乃至因爱生恨,大V和机构的“恩仇录”还在续写。...
2023年以来,上市公司投资理财的热情逐渐降温。《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初至5月11日期间,与2022年同期相比,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的规模减少约40%。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反映出上市公司对于资金运用的方向:随着经济加速回暖,企业更愿意将资金投入生产。反观2022年,全球经济正面临通货膨胀、经济周期性波动等风险。因此,更多上市公司选择认购理财产品,旨在提高资金使用率,对冲宏观风险。但从上市公司2022年业绩报看,理财产品的投资并未给所有的上市公司带来盈利,理财投资收益下降反而成为部分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同比下降的原因之一。“锦上添花”不成反被“割韭菜”在日前公布的2022年上市公司业绩报中,多家公司提及通过理财获益。如旭彤电子(839482.OC)发布公告称,2022年该公司投资收益较2021年增长99.02%,主要是由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增加,持有理财产品的理财收益增加所致。Wind数据显示,2022年共有1411家上市公司购买了20139款理财产品,认购金额约为1.48万亿元;2021年,共有1427家上市公司购买了19740款理财产品,认购金额约为1.42万亿元。回顾2022年,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分析指出,彼时地缘政治局势、美联储加息等多重因素影响着大宗商品价格与国内金融市场波动,部分企业违约事件也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上市公司对未来投资风险的担忧,因此上市公司利用大量闲置资金购买银行存款、结构性存款等产品,主要源于投资信心与预期较弱及对未来风险的担忧。然而,大举投资并没有让所有上市公司获益。记者梳理发现,多家上市公司在2022年的投资中亏损。如冰川网络(300533.SZ)此前公告显示,该公司在2022年购买的1.5亿元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亏损40.98万元;购买的5000万元银行理财产品到期亏损30.49万元。翰联色纺(873151.OC)亦发布公告称,2022年报告期内公司投资收益较上期减少了2702.04%,原因是2022年购买理财产品亏损所致。针对2022年部分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出现亏损情况的原因,普益标准研究员崔盛悦认为,2022年3月及11月,权益市场和债券市场先后经历了较大幅度的调整,理财市场收益因此出现一定震荡,在多数银行理财客户风险厌恶水平较高的背景下进而引发了两轮较大面积的破净潮,但两轮破净潮的产生原因却有所不同。“其中,第一轮破净潮中大部分产品属于‘固收+’或混合类产品,此类产品会直接或间接参与权益资产投资,所以权益市场的大幅波动会对此类产品的收益造成较大的影响;第二轮破净潮中,在资金利率回升、防疫措施优化、多类政策密集出台等多种因素叠加下,债市经历了剧烈调整,而银行理财主要以配置债券类资产为主,所以净值也随之波动,引发了投资者的‘踩踏式’赎回,在此之下,‘债市下跌—理财产品净值回撤—客户赎回—产品被迫卖债—债市加速下跌—产品净值进一步回撤—客户继续赎回’负反馈效应形成,造成了理财产品的进一步亏损。”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年)》显示,2022年,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8800亿元;2022年各月度,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09%。《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披露称,2021年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近1万亿元,2021年各月度,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最高为3.97%、最低为2.29%。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指出,2022年是资管新规元年,理财产品全面进入净值化时代,但投资理财市场不景气,股市震荡导致理财产品遭遇“破净”潮,即使是稳健型的固收类产品也难以避免净值下跌,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亏损也是正常现象。普益标准研究员董丹浓提示道,上市公司使用闲置资金用于投资理财无可厚非,但不应偏离主业经营的基本原则,购买理财应是“锦上添花”,切忌通过使用理财产品投资来替代主业发展;上市公司投资理财尤其要控制好资金比例,注重安全性,不宜进行高风险的投机活动。2023年上市公司理财需求降温今年以来,不少A股上市公司相继发布委托理财公告,使用闲置资金用于理财产品的投资。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1日,年内共有633家上市公司合计持有4326个理财产品,认购持有规模约3223.54亿元。不过,记者对比2022年同期数据发现,今年上市公司对于理财产品的需求明显降温。Wind数据显示,2022年1月1日~5月11日,共有1040家上市公司合计持有7379个理财产品,认购持有规模约5325.12亿元。“去年同期,由于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等多方面原因阻断了部分企业生产投入,对供应链产业链、运输、销售等环节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今年,随着营商环境逐步回暖,企业信心也渐渐恢复,更多企业选择将资金投入到生产中,因此投资规模相对减少。”某股份制银行地方分行行长表示。此前,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升至89.3,比2022年四季度上升1.3点,升幅为2020年四季度以来最高;一季度,反映企业信心状况的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为99.0,比2022年四季度上升2.5点。从一季度金融数据表现亦可以看出企业对于资金需求的增加。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今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1.46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2月末低0.2个百分点,比2022年同期高3个百分点;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从企业部门看,企(事)业单位新增贷款8.99万亿元,同比多增1.91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6.68万亿元,占新增贷款比重达63%,同比大幅上升15.7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3月制造业PMI连续位于荣枯线以上,企业对经济预期稳步转暖,融资动力持续增强。企业贷款尤其是企业中长期贷款,仍为当前新增信贷的主要拉动力量,体现出企业信贷需求持续扩张。“票据融资大幅减少4687亿元,表明实体企业融资需求明显上升,银行信贷业务拓展难度有所下降。企业短期与中长期信贷分别同比多增2726亿元与7252亿元。”王运金表示。从上市公司具体投资方向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11日,上市公司购买各类存款产品的规模约为购买理财产品规模的4倍。“为了稳定产品净值、满足投资者对稳定收益的需求,去年年末理财公司给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降低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采用混合估值法等,今年年初以来,理财产品净值逐渐修复,不过产品净值波动仍然是常态,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需要综合考虑自身需求,主要是对风险和流动性的需求。”刘银萍表示。同时,根据Wind统计,2023年年初至5月11日,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的平均预计收益区间为1.93%~3.27%,2022年同期为2.16%~3.60%。崔盛悦提示道,上市公司一般会选择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以提高闲置资金使用率,增加投资收益,从而降低财务成本,但是需要谨慎选择理财产品,以免影响公司业绩。在选择理财产品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资金配置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尽量选择风险较低、流动性较好的理财产品。刘银平亦认为:“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首先要考虑流动性因素,除了现金管理类产品、日开式产品外,理财产品一般有一定封闭期,要确保在封闭期内在经营方面不会用到这笔资金;其次要考察风险因素,如果追求的是稳定收益,需要购买固收类、中低风险、历史净值波动较小的理财产品。”“在配置策略方面,通知存款、结构性存款安全性较高,部分高风险银行理财产品安全性则相对较低,如果上市公司投资趋于保守,则可优先购买存款类产品和低风险等级的银行理财产品;如果上市公司短期内有资金安排,可优先购买通知存款或现金管理类、全开定开式银行理财产品,如果资金短期内没有安排,则可以考虑购买收益更高的结构性存款或封闭式银行理财产品等。”董丹浓表示。...
近期遭到证监会立案调查的个股数量出现明显增多。经北京商报记者统计,4月14日-5月14日间,已有18股遭到了证监会立案调查。而1月1日-4月14日3个半月间,被立案个股数量仅有16股。通过对这18股进行分析,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容易遭到证监会立案的个股特征包括年报未及时披露、年报被非标等。此外,风险警示股为立案“高发区”,也有易事特(300376)等个股已多次被立案。被立案个股数量激增经北京商报记者统计,近一个月以来,共有18股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已超过1月1日-4月14日近3个半月以来被立案的个股数量。据了解,上述18股被立案的原因主要为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以最新被立案的ST龙净、交大昂立为例,两只个股均于5月13日披露公告称,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其中交大昂立特别提到,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具体情节为未按时披露2022年年报。截至目前,交大昂立仍未披露公司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公司处于停牌状态。投融资专家许小恒表示,上市公司如在公司股票停牌两个月内仍未披露年报的,将会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如公司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2个月内,仍未能披露的,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针对公司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交大昂立董秘办公室进行采访,不过对方电话未有人接听。与交大昂立情况相同,*ST大通、天沃科技两股也未能按时披露2022年年报,其中*ST大通更因该情况直面退市风险。据了解,天沃科技、*ST大通分别于4月28日、5月11日披露公告称,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遭到了证监会立案调查。其中*ST大通因未能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2年年度报告,触及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修订)》第9.3.11条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6股年报被“非标”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期被立案的个股中,多股出现了2022年年报被“非标”的情况。经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18只近期被立案的个股中,除了交大昂立、*ST大通、天沃科技未披露2022年年报外,有6股2022年财务报表被年审会计师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占比高达40%。以*ST红相为例,针对公司2022年年报,公司年审会计师事务所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简称“容诚所”)对公司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据了解,因存在重要的前期会计差错,*ST红相对2019-2021年度财务报表进行了更正。对公司2019-2021年归属净利润的影响金额分别为-4947.53万元、-5786.97万元、2401.02万元,占当年更正前归属净利润的21.08%、24.98%、3.78%。针对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原因,容诚所表示,上述前期会计差错涉及多项重要财务报表项目,且影响金额较大,容诚所在对上述相关事项实施审计时所能获取的审计证据有限,且存在相互矛盾的信息难以进一步核实,因此容诚所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确定上述前期会计差错更正涉及的相关事项及其完整性对公司2022年度及以前年度财务报表可能产生的影响。上海海汇律师事务所证券索赔律师娄霄云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审计机构无法表示意见背后是上市公司存在重大错报的初步揭露。对于投资者来说,揭露日认定很重要。以*ST红相为例,鉴于公司已经对以前年度做出差错更正,监管层的立案调查也很难形成新的揭露日认定。除了*ST红相外,吉艾退、*ST必康、*ST未来、*ST辅仁、*ST慧辰这5只2022年年报被“非标”的个股,也均于近期遭到证监会立案。此外,与*ST红相类似,于5月8日公告遭证监会立案的西陇科学,同样于近期出现会计差错更正事项。西陇科学表示,经公司自查,本次立案的原因主要系公司自查发现前期存在部分不具有商业实质的贸易业务,从而导致多计前期财务报表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营业毛利。易事特等已被多次立案值得注意的是,近一个月间被立案的个股中,易事特、*ST大通、*ST未来多股已被证监会立案多次。易事特首次被立案发生在2017年,根据公司彼时公告,公司于2017年8月2日收到《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违反证券相关法律法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与公司同时被立案的还有公司时任董事长、时任实控人何思模。据了解,何思模已于2018年6月辞去易事特董事长一职,接棒何思模担任董事长的是何佳,系何思模之子。此外,随着易事特控股股东转让公司股权,2020年8月,易事特实控人由何思模变更为无实控人状态。2023年,易事特、何思模再度被立案。5月11日,易事特发布公告称,公司及第一大股东之控制人何思模近日分别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及何思模立案。*ST大通已是第三次被证监会立案。2019年、2021年,*ST大通分别因在证监会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未予配合、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遭到证监会立案。除了上述18股被证监会立案外,近一个月以来,上市公司董事长、实控人等相关人员被立案的情况也频频出现。诸如,5月11日,莱茵生物公告称,公司实控人董事长兼总经理秦本军,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被证监会立案。棒杰股份同时于5月11日公告称,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剑嵩,因涉嫌控制并使用他人证券账户进行内募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等。...
四块“石头”价值能高达11.06亿元?用其做租赁物,竟还能以售后回租方式从锦银金融租赁公司借来8亿元?近日,裁判文书网披露的一则刑事裁定书就将这起荒谬至极的案件公之于众。 据了解,上述案件被告为时任锦银金融租赁副总裁王力、项目部李晗,二人通过与多家公司人员暗箱操作,将承租人价值1120万元的四块灵璧石包装为11.06亿元的抵押物,并以售后回租的形式发放给承租人8亿元借款。随着事件逐步败露,二人也因违法发放贷款和受贿问题被法院终审裁定后量刑。 此外,锦银金融租赁曾在2021年9月被银保监会辽宁银保监局处以罚款140万元,时任锦银金融租赁董事长刘文忠也被处以警告。而上述案件的另一关键人物即锦州银行原董事长张伟,据报道,他已于2019年11月卸任该行董事长一职,同年12月因病离世。 资料显示,锦银金融租赁成立于2015年,大股东为锦州银行,占比达30.61%。但值得关注的是,锦州银行近年来发展十分坎坷,时至今日因重大财务重组问题还未发布2022年度业绩报告。 价值1120万的4块“石头”贷出8亿 据刑事裁定书披露,上述案件起因还要追溯到2017年。当年下半年,中青旅公司及旗下苏州静思园公司实控人赵某某找到时任锦州银行董事长张伟,请求帮助解决8亿元短期贷款。张伟随后安排时任锦银金融租赁董事长刘文忠办理,刘文忠指示时任副总裁王力以及李晗所在的项目一部具体负责。 2017年12月,锦银金融租赁接到联合承租人静思园公司及中青旅公司借款申请后,王力找到辽宁天力公司北京分公司负责人刘某,委托天力公司对承租人提供的租赁物4块灵壁石的价值进行评估。然而,在天力公司评估师徐某某明确表示无法准确认定4块灵璧石真实价值之下,王力授意刘某让天力公司评估人员以北京天通评估公司此前对4块灵璧石出具的预评估报告为据进行评估。 王力、李晗还对联合承租人提供的58处抵押房产及保证单位北京黄金交易中心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进行贷前调查,并安排项目一部的唐某出具贷前调查报告。在此过程中,王力为防止监管机关认为该笔业务不符合放款条件,要求唐某在贷前调查报告中将关于企业融资风险调查部分予以删除。 王力、李晗在明知联合承租人、保证人经营财务状况不佳、融资租赁物4块灵璧石价值不明确,且抵押物未办理抵押登记,整个融资租赁业务存在巨大风险情况下,于2017年12月22日仍然同意以售后回租的形式发放期限为2个月的借款,经刘文忠同意,报锦州银行授信管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2017年12月26日,锦银金融租赁与静思园公司及中青旅公司签订了《融资租赁合同》《保证合同》《买卖合同》《抵押合同》。 2018年1月4日,在王力的授意下,徐某某以上述预评估报告为依据,出具了4块灵璧石价值11.06亿元的虚假评估报告。次日,锦银金融租赁向静思园公司及中青旅公司发放租赁借款8亿元。2018年4月,经锦州市价格认证中心估计鉴定,4块灵璧石价格合计为1120万元。 然而,静思园公司及中青旅公司贷款到期后,仅支付了少量利息,本金及大部分利息一直拖欠。2018年6月,锦银金融租赁向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先后查封静思园公司、中青旅公司多处房产、北京黄金交易公司及四家关联企业部分股权。 截至案发,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已经执行回款300余万元,余款8亿余元尚未追回。 违法发放贷款还受贿, 锦银金融租赁二人被量刑 眼见计划将要败露,王力等人又打起了瞒天过海的主意。 2018年6月25日,为掩盖静思园公司及中青旅公司贷款造成的不良资产,经刘文忠、王力两人商议,将锦银金融租赁逾期债权约8.39亿元(含本金、逾期利息、诉讼费等)转让宁夏顺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顺亿公司”),并签订了《债权资产转让合同》。同日,顺亿公司又以约8.46亿元价格将该笔债权转让给辽阳和祥投资有限公司,从中赚取通道费755万元。 在此期间,王力利用其负责该笔债权转让的职务便利,先后两次收受顺亿公司副总裁赵某某给予的好处费共计150万元,用于偿还个人银行借款及房产贷款等支出。此外,经查明,除上述受贿事实外,王力、李晗还存在其他受贿行为。 原审法院认为,被告人王力、李晗身为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被告人王力身为国家工作人员,为他人牟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构成受贿罪。被告人李晗身为其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金融业务活动中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公诉机关指控二人应数罪并罚。 随后,原审法院经公开开庭审理后作出判决:被告人王力犯违法发放贷款罪、受贿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四十五万元;被告人李晗犯违法发放贷款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四十万元。此外,依法没收被告人王力违法所得150万元、依法追缴被告人李晗违法所得318万元,并上缴国库。 案件宣判后,王力、李晗提出上诉。今年4月,二审法院作出终审裁定,驳回上诉并维持原判。 大股东锦州银行年报“难产”, 仍面临财务重组压力 上述案件相关责任人被量刑之余,监管部门也曾对锦银金融租赁给予处罚。 2021年9月,银保监会辽宁银保监局曾发布几则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剑指锦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和有关个人。罚单显示,锦银金融租赁因未经任职资格审查任命高级管理人员,非真实转让资产,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被合并处以罚款140万元;此外,薛晓强以及上述案件的关键人物刘文忠都因对部分行为负有责任,分别被处以警告。 另据其他媒体报道,2019年11月,上述案件的另一关键人张伟卸任锦州银行董事长一职,当年12月他因胃癌复发溘然离世。 天眼查显示,锦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5年,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一家以从事货币金融服务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490000万人民币,实缴资本490000万人民币。目前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徐州英。 从锦银金融租赁股权结构来看,排在一至三位的股东为锦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恒达伟业投资有限公司和辽宁程威塑料型材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30.61%、20.41%和20.41%。然而,作为锦银金融租赁的大股东,锦州银行近年发展也颇为坎坷,其2022年度完整财报至今都还未公布。 在近期的季度公告中,锦州银行表示,该行正在推进2022年度审计工作,但由于重大财务重组相关交易尚待确定,因此仍无法预估2022年度业绩完成所需的时间,也不能确定发布2022年度业绩的预期时间表。 今年2月2日,锦州银行曾发布公告称,中国境内主要股东拟对锦州银行实施一揽子财务重组交易。公告同时强调,相关交易尚存在不确定性,将适时公布上述相关交易的更新信息。与此同时,锦州银行H股已由1月20日上午9时起在香港联交所停止买卖,直至重大财务重组的细节均已落实。 锦州银行表示,此次交易将有利于该行优化资本结构,增强综合竞争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而对于具体的财务重组方案,该行在公告中并未提及。 据了解,2019年,锦州银行曾在监管支持和指导下实施改革重组,并先后引入工银投资、信达投资、长城资产、成方汇达和辽宁金控5家机构投资入主。 从该行2022年中期报告来看,成方汇达为该行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达37.69%,辽宁金控、工银投资、信达投资和长城资产分列二至五位,持股比例为6.65%、6.02%、3.61%和2.86%。 此外,截至去年中期,该行资产总额为8265.5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87%,拨备覆盖率为177.67%。可见,信贷资产质量如何改善仍是摆在锦州银行面前十分头疼的难题。...
当地时间5月10日,美国首次将一名受制裁俄罗斯商人的被扣押资产转移至乌克兰。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司法部长梅里克·加兰批准,将一名受制裁的俄罗斯商人康斯坦丁·马洛费耶夫的被扣押资产转移给乌克兰政府账户。他还称, “虽然这是美国第一次将被没收的俄罗斯资金用于重建乌克兰,但这不会是最后一次,”他在一份声明中说。康斯坦丁·马洛费耶夫加兰周三表示,这笔钱已转给美国国务院,并将“专门用于此目的”。据央视新闻此前报道,今年2月,加兰在华盛顿和乌克兰总检察长科斯廷会面时宣布,已表达过美方将制裁俄罗斯商人而没收的资金转交给乌克兰的意图。2022年4月,美国司法部宣布新的一轮对俄制裁,制裁对象中包括康斯坦丁·马洛费耶夫等。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此前援引俄副外长里亚布科夫的话报道称,美国计划将没收的俄罗斯资产转交给乌克兰是“盗窃行为”。俄罗斯驻美国大使馆今年2月称,类似行为“正在破坏美国的投资环境”,并“向外国商人发出了信号:他们的资产不受当地法律保护,随时可能被人以捏造的理由没收”。对此,马洛费耶夫说,“拜登的有组织犯罪集团”“欺骗”了他,并写信给俄罗斯总检察长办公室,要求他们对扣押背后的美国官员提出指控。”。目前还不清楚乌克兰将如何使用这些资产,或者基辅何时可以使用这些资产。自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和西方官员一直在争论如何利用没收的俄罗斯资产来帮助乌克兰。根据欧盟委员会、世界银行、联合国和乌克兰政府 3 月份的一份报告,乌克兰的重建和恢复成本目前为 3830 亿欧元。迄今为止,欧盟已冻结了超过 240 亿欧元的受制裁个人和公司的资产。值得注意的是,曾经的“永久中立国”瑞士正在对俄罗斯采取进一步的制裁行动。瑞士在周三(5月10日)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表示,瑞士持有俄罗斯央行价值74亿瑞士法郎(83.2亿美元)的储备和资产。同时,瑞士联邦政府经济事务秘书处(SECO)发言人马耶菲什(Fabian Mayenfisch)补充称,瑞士政府认为,使用在该国的俄罗斯央行的上述资产来重建乌克兰从法律上讲是可以的,但尚未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