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平台
楼市隐秘的角落:影子中介,与其背后的高返佣骗局
发布时间:2024-12-10 18:23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买一手房吗?不用中介费,我还给你佣金。

1733823864669127.png

(深圳一在售楼盘门口,中房君摄)

楼市火爆之下,却总有隐秘的角落。

11月,深圳一手住宅成交8076套,环比大涨94.5%,成为近4年的第二高点。与此同时,中房报记者从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了解到,在中介协会今年以来接到的信访投诉中,涉及“返佣纠纷”的案件,相比去年增加了85%。

“新房返佣”的逻辑是,带客成交后,中介将原本属于自己的佣金,分出一部分给予买家,这既是一种促销模式,也已是常见的行业潜规则。


然而,“事后回扣”的方式本身就属于台下交易的灰色地带,利益驱使下,最后中介以各种形式拖延兑现、甚至不兑现返佣的案例并不少见。

更确切地说,是从普通返佣,恶化至了“高额返佣骗局”。

近期,便有深圳购房者在购买龙华某新房时,遭遇此类返佣骗局后大闹售楼处,有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告诉中房报记者:“有中介承诺给那个购房者返高佣,成交后就把购房者拉黑了,找不到人了。”

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也表示,投诉到协会的仅仅是此类返佣纠纷的冰山一角,对这类非合规主体查处亟待行政甚至司法部门的介入,才能起到震慑作用。

深圳楼市没有新鲜事,人性不变,市场也不变,有火热行情下刚需跑步进场的“人气盘”、“网红盘”,也就同步有了售楼处门口拦车拦人、高返佣电话骚扰等乱象的愈演愈烈之势。

“买一手房吗?不用中介费,我还给你佣金”,这样的陷阱,总有人提醒,也总有人上当。

01

考验人性的返佣金额,谨慎又贪婪的购房心理

不管是中介“返佣”还是房贷“返点”,现实情况是,房子作为大宗消费品,买房人往往很难拒绝这些有所返利的选择。

中介老梁告诉中房报记者:“以深圳一套总价500万元的新房来算,开发商给第三方中介的佣金点数是4个点,也就是20万元,返佣一半就是十万元,打工人买房怎么可能不在意这笔钱?更不用说那些骗客户可以高返佣、全返佣的。”

购房者小亮是今年11月上车龙岗的刚需一族,出于首次置业的谨慎,小亮选择的带看中介是自己认识多年的朋友,也是因此,小亮表示,朋友给自己的返佣比例比普通客户高,为60%,总共7万元。

“我们没有签返佣协议,买房签认购书那天中介先转给了我们两万元,剩下的是等网签后开发商就可以结佣,到时再返给我们,预计两个月以内。”

小亮还告诉中房报记者:“如果开车去现场看房,一定要把车里的临时停车电话遮挡住,带我看房的中介朋友忘了遮挡,一天能接到十几个同行电话骚扰。”

10月份在龙华某楼盘完成置业的李先生表示,自己看房半年多,不仅接触过不同的中介,且每次都会在进售楼处前,会让中介和自己签好返佣协议。

“我们看了这个中介的身份证、营业执照,也保留好了聊天记录以及电话录音证据等等,而且我们是要求提前返佣的,虽然会比网签后返佣少,但毕竟算下来也是十几万元,还是非常考验人性的,谨慎点好。”

表面上看似多赢的返佣,背后实则暗流涌动,充满了不确定性以及风险,对此,龙岗中介人员小龙直指“是因为人性的贪婪”。其告诉中房报记者,10月份其曾带客户到访龙岗某楼盘看房,后续,该客户表示“有开发商内部销售人员愿意给我返佣25万”,但就在付完首付之后,该客户几天后便联系不上这名所谓的“开发商内部人员”。

“骗子开出的条件永远是最好的,后来这名客户带着全家人去售楼处大闹了一场,还报了警,开发商也很无奈,他们既没有那个销售人员,也没有给到第三方那么高的佣金,只能给这个客户退房了事。”

小龙说道:“其实很多高返佣的话术和骗术都不高明,但很多客户啥也不管,就看谁给的返佣多,在贪心的驱使下,连基本的常识都丧失了,而且直到最后发现被骗了,很多客户还不好意思承认。”

02

无孔不入的“影子中介”,被洗脑的购房客户

后续,中房报记者从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了解到,截至2024年11月25日,中介协会今年受理的此类投诉就有28宗,涉及返佣金额达163.87万元,实际向消费者兑现了仅24.4万元,“高返佣”承诺的背后,甚至是一分不返的欺诈行为。

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秘书长华洪表示,新房“返佣”行为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包括开发商、新房代理分销平台、中介机构及人员、消费者,彼此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又缺乏统一规范,其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返佣未兑现而产生纠纷和投诉,每一单投诉的背后都是一场消费者、经纪人利益与开发商的三输乱局。

“同时,我们在投诉中发现,虽有业内人士参与,但相当一部分比例是一些黑中介及影子中介,因经营成本低,通过无底线返佣获取客户”,华洪表示。

所谓“影子中介”,是指游离于房地产行业监管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问题的各类相关机构、人员及其业务活动。在表现形式上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名为“顾问公司”、“投资公司”、“咨询服务”的机构,其核心在于刻意区别于一般房地产中介的作业模式,通过线上及各类APP后台、微信群等方式隐蔽作业,刻意绕开行政部门直接监管与行业组织自律规范。

11月中旬,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曾明确发出一份抵制返佣的倡议,倡议各新房分销平台、房地产中介机构及互联网涉房营销自媒体,应坚决抵制并采取有效举措禁止下辖人员、分销合作方以返佣、返还提成等不正当手段诱骗消费者。

值得关注的是,在中介协会的发文下面,许多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纷纷留言表示支持。经与业内人员交流采访,不少中介人员反馈,“骗子同行”的无孔不入,以及客户对返佣金额的不切实际,让真正的中介居间服务在楼市火热之时,显得寸步难行。

龙岗中介人员小陈告诉中房报记者,“带客户去看了几个项目,一圈下来,发现无论怎么遮挡或保密,客户的电话号码总会被一些不知道哪来的中介获取到,然后他们就会不停地换人给客户打电话,报高返佣佣金,再报低房源价格,不停给客户洗脑,轮番轰炸,这两个月我和同事都因为这样的事情‘死’了好几个客户了。”

事实证明,并非高返佣的骗局有多高明,往往只是人性不堪一击。

龙华的中介人员胡先生也谈到:“确实有遇到客户突然就狮子大开口,佣金总数15万元左右,就说有人给他返佣14万元,还质疑我怎么返得那么少。但客户不知道的是,我们是真给,而人家则是陷阱,那个客户最终一分钱返佣都没有拿到,只能自认倒霉。”

03

官方、开发商、行业组织、市场多方“苦返佣久矣”

今年6月,深圳官方也曾下场整治“违规交易”。

彼时,深圳市光明区住建局发布了一份《关于规范在售房地产项目经营活动的通知》。通知中提到,部分未备案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未备案未实名登记的自媒体“房产专家”、已登记的房地产从业人员以个人名义等,通过房地产分销平台承接房地产经纪业务收取费用,并且在产生纠纷后未能及时、妥善解决,甚至采用失联、“拉黑”等手段逃避责任,影响消费者依法维权。

同时,中房报记者在深圳市场走访中也了解到,实际上大多在售楼盘项目均会声明“禁止任何返佣返点等不正当市场行为”,甚至部分人气较高的楼盘,有开发商还会在售楼处外围,循环播放“项目有内场销售,切勿盲目相信项目附近‘打街霸’中介人员,谨防上当受骗”之类的广播提醒看房者。

龙岗区一在售项目的营销负责人向中房报记者坦言,“其实,开发商同样苦返佣久矣”。

“开发商一般都是禁止中介返佣的。一方面,各家中介人员通过返佣抢单,各中介平台已经形成恶性竞争,而且,中介可能还会通过返佣来截留开发商的自有客户,甚至会出现中介以高返佣,鼓动已购房客户退房重构的极端情况。”

另一方面,该负责人还指出,返佣很容易出现中介后期不兑现,客户拿着和中介签订的返佣协议,前往售楼处找开发商维权、也影响开发商正常销售的情况。

那么,所谓“返佣协议”,究竟是否具有法律效应?返佣被骗,这一纸协议又是否可以起诉?

广东瑞轩律师事务所律师范瑞琪表示,“一般而言,只要双方均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约定的内容是双方的真实意思,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通常被认为是合法有效的,具备法律效力,但如果购房返佣协议存在欺诈行为,如虚假陈述或隐瞒关键信息,可能会导致该协议可撤销。”

范瑞琪提醒,当中介人员反悔不兑现,购房人可以起诉对方支付,需准备的证据材料或包括返佣合同、购房合同及任何相关的书面承诺或协议,如果没有书面文件,微信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均可以作为依据。

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也认为,长期来看,返佣引发的行业乱象严重影响深圳市房地产中介行业生态,最终也会使消费者利益受损。包括所谓“提前返佣”,也只是中介吸引客户的手段,实质上是用购房者锁定新房房源的确定权而牟利,并非真正地履行返佣承诺,且其不兑现违规操作成本也很低。

即使购房者与中介签订“返佣协议”,由于主客观因素叠加,协议兑现存在不确定性。一旦开发商拖欠佣金极易导致代理平台倒闭、经纪人上访投诉,以及与购房者间的“返佣协议”无法兑现,便形成了“三角债”。

换句话说,在返佣金额落袋为安之前,实际上所有的“返佣”、“高返佣”,均只是美好的幻影。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