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威胁用户信息安全 90个恶意App被曝光并下架)记者14日从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天津分中心获悉,通过自主监测、商店送检、主动爬取、投诉举报等四大方式,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近日共检测为恶意的App90个,分别通知12个分中心协调27个应用商店、15个广告平台、4个个人网站、3个云平台等49个传播渠道下架这些恶意App。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天津分中心介绍说,自2014年起,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形成了基于全国31个分中心联动的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传播渠道监测体系,对各地已备案的应用商店、广告平台、云平台等各类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传播渠道流通的移动应用程序进行网络安全监测,提升已备案移动应用程序传播渠道的安全性。2017年,中国互联网协会反网络病毒联盟更是建立了移动App预置与分发渠道安全监测平台,面向手机制造企业、应用商店、网盘、广告平台等App预置与分发渠道提供App安全监测服务,并根据属地化管理要求,通过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各分中心对应用商店中出现的恶意程序进行通知下架处理。目前该平台接入应用商店的省份总数12个,已备案的应用商店的总数129个。记者了解到,此次被曝光并下架的这90个恶意App包括豌豆荚、应用宝、酷云、易积分、葫芦侠、跑跑车游戏网等。这些恶意程序对用户信息安全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天津分中心安全专家指出,目前,移动互联网App传播途径多样,包括应用商店、网盘、云盘和广告宣传等平台,且大量的未备案网站也在提供App下载服务。近年来,通过持续治理,恶意App在正规网站上传播的途径得到有效控制,但通过非正规应用商店途径传播恶意App的数量还在继续增长。安全专家表示,一定要通过已备案的网站下载App,并欢迎广大网民对提供App下载服务的境内接入的非备案网站进行举报。...
“最近一些调研发现,电商平台有不断拉长应付账款周期加剧小微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11月17日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举办的“2018全球金融科技(北京)峰会” 上表示,大技术公司涉足金融领域时相对客户的强势地位,有可能扭曲两者之间的合作关系。随着全球金融科技的发展,大技术公司在向金融领域渗透时,可以凭借自己的客户资源、资金实力、技术能力形成规模效应和较强的市场支配能力,通过与银行的合作,可以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但在大技术公司涉足金融领域时,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需要平衡好创新和风险防范问题。他举例指出,电商平台为自己的金融业务创造需求,有可能通过收费项目增加小微企业的经营成本,非正常的增加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在极端的情况之下,小微企业可能落入电商平台的金融陷阱。”除此之外,大技术公司利用技术创新优势,比如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的算法收集分析非财务性数据,固然可以提高风险评估以及信贷供给和定价的效率,提升用户体验。但是也可能由于计算模型和经营模式的相似性产生同质化的竞争,还可能带来顺周期的问题。今年年初,Facebook发生史上最大数据外泄事件引起全球关注,这显示了大技术公司过度采集客户数据,有可能侵犯客户的隐私的问题。他认为,一些技术公司利用技术优势抢占市场,将用户数据在不同产品条线混用,加大了隐私保护的难度。这种现象国内并非没有出现过,2016-2017年中国现金贷高速增长期间,出现了借款人信息买卖的情况。另外对于部分互联网企业将客户个人信息(比如性别、地域、职业等)用于信用评估,并根据这些指标进行放贷,也可能出现会涉及到对某些群体的歧视。在监管方面,大科技公司涉足金融领域,一方面与其在平台、技术、客户和数据方面的优势有关,另外也因为受到的监管比较宽松有关——比如在在支付、资产管理等领域,大技术公司能因为监管标准的不统一而享有不平等、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徐忠认为,为了避免风险从小到不值得关注演变到大而不能忽视,对大技术公司金融业务监管应实时介入。在演讲中,他特别关注了大技术公司在发展金融科技时对金融稳定性的风险以及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一方面,金融科技提高在对客户的便利性、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对现有的金融机构运行造成压力,会影响一些中小金融机构,比如依靠关系型的融资的传统中小银行,抢夺其客户,使这些金融机构面临风险,从而增加金融稳定的风险。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公司凭借网络效应优势,可能造成市场高度集中,如果运营失败或者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更可能引发系统性的风险。同时,如果金融机构高度依赖云计算等第三方数据服务,也会增加外部性的风险。“在云服务高度集中的情况下,一旦受到了网络攻击,也可能形成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对于促进金融科技健康发展,徐忠认为至少需要把握好四个方面关系:一是科技创新是重要的,但是科技创新代表不了制度。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完善相关法律监管方面的制度。二是要处理好创新与监管的关系。在当前金融科技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之下,金融监管需要考虑如何既促进创新又防范风险。三是在金融科技公司越来越多使用大数据的时候,处理好数据使用的效率与隐私保护的关系。四是针对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风险的形式发展变化,监管与时俱进。...
目前,全国P2P网贷机构合规检查正加速推进,全国已有大连、上海、广州、杭州、北京、济南、深圳七地下发退出指引。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称,网络借贷平台退出是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的一项安排,是防范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的重要方式。“退出是必要的,过去几年P2P网贷平台野蛮生长,自融、非法集资等乱象大量存在,对投资者的权益保护很不充分。通过良性的退出能够降低网络借贷整体风险,通过市场出清让整个行业更加健康,行业集中会让规范的机构变得越来越强,既有利于行业长远发展,也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从长远来看是好事。”伴随清退工作的推进,正常运行的网贷平台家数也在下降。网贷平台如何良性退出是非常关键的问题。“退出不能成为网贷平台跑路的借口,发一个公告后老板就跑路了、找不到了,这是对投资者不负责任。”董希淼认为,监管部门必须从制度上规范清退流程,建立报备制度,需要明确退出流程、明确如何处置资产。在加强行业自律方面,董希淼认为,各地互联网金融协会需要加强行业自律,引导有序退出。董希淼称,在网贷平台退出过程中,要形成多方联动,监管部门、地方政府还要加强与公安、法院等司法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有序开展平台退出工作。此外,网贷平台清退尤其要做好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董希淼称,有的地方政府设立专用账户,将退出资产清偿、处置后的资金打入专用账户,再由专用账户按照金额退给投资者,这种做法比投资者自己申请提现更有保障。董希淼认为,在网贷平台退出过程中,投资者也应保持理性,P2P网贷平台投资本身属于高风险投资,投资者需要做好承担结果的心理准备。同时,监管部门应督促平台加强信息披露,将风险和收益情况真实地传递给投资人,让投资人及时作出准确判断,有助于降低风险隐患的发生。...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那些带来真正绝对性改变的东西,他们的生命周期才会不断延长。微软如此,苹果如此,其他的莫衷如是。然而,人类的天然惰性又决定了他们只会在自己的“舒适区”里游走,真正告别“舒适区”的人们总是少之又少。这种场景在家装领域持续不断地发生着,并且不断地拷问着人们,家装的变革到底是要将行业带入到一个无限光明的情境里,还是要将家装未来的道路封死?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们对于家装的变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投机心理作祟,他们试图通过一些细微的观念改变带来自身利益的增长,缺少真正改造行业的努力和壮士断腕的决心。家装行业与互联网行业的结合史就是一个家装从业者们不断蹭热点的过程,通过不断假借各种概念来拒绝真正改变,最终让家装行业的发展带入到了一个越改越乱的死循环。无论家装行业与外部行业的融合产生了多少的概念,无论家装行业与外部技术的融合推出了多少的所谓改变,只要用户的痛点尚未解决,我们基本上可以断定这种改革是失败的。每天都有很多的家装从业者们都试图通过新的概念来破解家装行业的痛点,每天都有很多看似眼光独到的创业者们试图通过新的技术来提升家装行业的运行效率,每天都有人说他们创新了家装行业的商业模式,但真正对家装行业带来真正改变的操作又有多少呢?不管是概念、技术,还是商业模式创新,或许到最后都被证明是一场无关痛痒的文字游戏。所谓的家装行业创新最后依然被无情的现实所打败。为什么?或许,家装行业并不需要一些虚假的概念、炫酷的技术、一本万利的商业模式,它需要的是一个真正能够改变家装行业根本痛点的执著的心。家装行业不需要眼花缭乱的概念,需要的是真实的改变从家装行业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它便开始了一个借助各种方式不断获取用户的狂奔之旅。无论用怎样的手段,无论用怎样的噱头,家装行业的从业者们都在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地去寻找吸引用户的方式和手段。但,这些营销方式和手段真正给家装行业带来了多少改变呢?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仅仅只是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才看到了家装行业有了一点的改变。这种改变就是让家装行业的产品和服务,从主动推介转变成为用户借助网络来主动搜索。当用户主动搜索到家装的产品和服务之后,家装行业后面的套路又回归了传统家装的套路里。这种换汤不换药,只讲概念不讲改变的逻辑最终让互联网家装最终沦为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落地成了最大的难题。那些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搜寻到家装产品和服务的人们,当选择一家非常具有“创新性”的家装公司之后,他们却发现自己获得的服务其实与传统家装并无太多区别。眼花缭乱的概念在落地的时候遭遇到了“试金石”,那些所谓的创新性的概念最后被证明只不过是一些宣传的噱头而已。家装行业并不需要眼花缭乱的概念,这些概念可能会把用户吸引过来,但却无法将用户留住。这正是当下诸多的互联网家装品牌之所以会遭遇困境的根本原因所在。作为一个产业链延伸很长的行业,家装行业需要的是能够将所有的产业链都串联起来,并且真正能够提升家装行业效率的改变,而不是一些概念、营销噱头的所谓的创新。如果不改变一味地获取用户的思维,将目光聚焦在家装行业本身,家装行业的发展势必会陷入到不断革新,不断受挫的死循环,如果这个死循环得不到改变的话,那么家装行业的发展势必会陷入停滞直到被整个市场淘汰。真实的改变远比不断变换名头的营销噱头来得直接和快速,互联网家装或许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被证明是一个伪命题,而或许正是从这一天开始,一场有关家装行业的真实改变之旅也将开启。互联网家装仅是过客,家装行业的终极面目绝非如此每一个事物的出现和存在都有它的情境,每一个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价值,每一个事物的生长也都有它的规律。家装行业同样如此。或许正是因为情境、价值和规律,最终决定了互联网家装的诞生是一个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市场情境里诞生了特殊的事物。而这也似乎决定了互联网家装仅仅只是一个过客,无法成为家装的终极状态。而正如上文提到的那样,正是它的疏于改变,才最终让它的生命周期非常短暂,过客成为它的标签。互联网技术对于人们生活影响的日益加深最终决定了家装行业必然来一场与互联网技术的邂逅,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在大背景下的必然而已,其实质并非家装行业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正是由于互联网家装的诞生大背景的理所当然,所以就导致了人们不愿意用互联网技术来改变家装痛点和难题,或许互联网技术也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来改造家装行业,最终互联网家装沦为一种营销噱头和获取流量的来源。过客的本质决定了互联网家装就是一阵风,风过之后,一些都将恢复正常,留下的仅仅只是人们翘首以盼的眼神,而实质却并未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更多改变。而互联网时代资本驱动的本质又决定了它的背后存在诸多泡沫,我们看到的很多的家装行业的创新仅仅只能在BP上展现,无法真正落地到具体的家装行业里。互联网家装就是一个过客,用户依然会在传统家装的陷阱里徘徊,所有的概念都将被证明只是一个概念。家装行业未来的再度进化成为必然,一个全新的世界即将打开,家装行业必然再度进化,才能真正成为将用户带来泥潭的入口。伤痕累累的用户需要新家装模式治愈创伤曾经对互联网家装抱有很大愿望的人们最终还是再一次受伤,曾经给他们描绘了无数美好蓝图的互联网家装的创业者们在资本大潮退却之后被发现都是裸泳者。所谓的改造家装行业痛点和难题的雄心壮志被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伤痕累累的用户需要一种新的家装模式来治愈疗伤,真正让他们告别家装的痛点和难题。家装行业需要真正落地到行业内部的技术,而非仅仅只是去中间化的操作。互联网家装提升家装行业效率的方式就是通过去中间化的方式来实现的,这种方式的确减少了对接的成本,让家装行业的效率得到了提升。但,互联网技术无法真正与家装行业内在的流程和环节进行融合,最终互联网家装仅仅只是一个概念。而这也决定了用户同样将会在家装行业的陷阱里不断艰难前行。未来的时代,家装行业真正需要的是落地到家装行业内部的技术,这些技术能够与家装行业的流程和环节产生深度融合,并且能够改变家装的原有流程和环节。家装行业的内部流程和环节得到了改变,用户最终获得的家装产品和服务才是改变的。深度赋能家装行业本身,改变家装行业的原有痛点和难题,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改变家装行业,家装行业的生命周期才能无限延长。家装行业需要给用户带来新的功能和作用,而非仅仅只是装修。无论家装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结合,还是与其他行业结合都没有改变家装的功能和作用。装修依然是家装行业的主要功能,这显然大大地困囿了家装行业的发展,被束缚了手脚的家装行业很难有大的发展,用互联网的标签来为家装获取流量找到出口或许是现在大部分互联网家装公司都在做的事情。这种仅仅以装修为家装行业的主要功能,无法再度发掘家装行业功能和作用的做法只会把家装行业的发展带入到一个死胡同里。随着精装交付、全屋定制时代的来临,以装修为主要功能的家装行业发展模式势必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那些依然想要用新的标签来标榜家装的参与者们或许将会面临再度沉沦的风险。可与预见的是,未来基于家装的新功能和作用的开发,将家装真正看作是一个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做法才是未来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市场背景的改变、用户消费升级的来临、行业从业者的呼唤都在让家装行业不得不寻找新的功能和作用。这样的家装才是真正的改变,这样的改变才能彻底,彻底改变后的家装才能具备很长的生命周期。家装内部流程的再度融合、梳理与融通才是从根本上提升家装行业效率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在传统家装时代,还是互联网家装时代,家装行业的效率低下始终都是那些标榜改变了家装的人拿出来大书特书的一个部分。然而,试问一下,真正从根本改变了家装行业效率的又有多少呢?可以说非常少。为什么?因为家装内部的流程和环节之间的壁垒并未得到根本破解,设计、施工、建材等很多环节之间都存在着很多的隔阂,用户在整个家装过程当中依然感受着环节之间彼此推诿扯皮的痛点。用户们期望通过那些被投机者们标榜过的所谓的新家装来彻底改变痛点,到最后却发现家装行业内部流程和环节之间的效率依然低下。未来想要真正从根本上破解家装行业痛点,真正让用户体验不一样,必然需要再度对家装行业的流程和环节进行融通、塑造和再生,只有这样,家装行业的效率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用户痛点才能根本消除。家装行业不需要那些花里胡哨的概念,真正需要的是工艺、流程和施工方面的改变,这样用户才能告别痛点。当互联网家装的噱头不再吸引人,以用户流量为终极追求的投机者们开始假借新概念忽悠用户。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改变,很难有一个很长的生命周期,轰轰烈烈的互联网家装或许该退场了!...
曾经挤满巨头和初创企业的无人货架行业,在短短两年内由盛转衰,今年以来陆续有玩家开始退场。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披露,10月30日深圳小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闪科技”)向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公司债权人须在12月20日前向小闪科技相关管理人员申报债权。公开资料显示,小闪科技成立于2016年7月,前身是同城快送平台“闪发车”,曾获得赛马资本10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CEO林孝毅曾在阿里支付宝任职,在货运版滴滴难以为继后,他决定将公司转型为无人货架。当时小闪科技的主要业务包括无人货架和即时配送构成。小闪科技披露的数据称,公司从去年7月18日上线无人货架业务后,已在深圳布局了近500个零食货架,预计2017年底的目标是覆盖全市2000多家企业。此外,小闪科技即时配送计划在2017年内进驻深圳市150个园区。去年11月初,小闪科技宣布获得2000万元投资,新一轮总额数千万元的融资亦接近完成,但投资方并未披露。发轫于2016年的无人货架曾被视作是新零售的一种业务,资本的疯狂涌入使得无人货架企业的数量大幅增加。据《2017年无人货架行业白皮书》统计,截至2017年底,数十家无人货架创业企业的累计融资额超过30亿元。但无人货架生意难做,除了供应链有缺陷,无人货架在写字楼、小区、电影院等人流量密集的场景中所需点位费用在抬升,此外无人货架的SKU太少,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进入2018年后,无人货架开始陷入一波倒闭潮中。先是今年年初成都的无人货架企业 “GOGO小超”被曝停运,猩便利、果小美、七只考拉等头部玩家也多次传出大规模裁员、融资失败、离城撤店的负面消息。目前无人货架行业的融资已基本停滞,最近一次融资的企业是今年6月猩便利宣布获得蚂蚁金服战略投资,其他老股东悉数跟投。...
暴鸡电竞在AppStore下架好几个月了,现在保证金也取不出来,他们不会跑路了吧?”最近几天,陪玩小七感到很慌张。在“暴鸡电竞”吧,首页充斥着“暴鸡电竞怎么下架了?”,“保证金怎么取?”的疑问。仔细观察,会发现不少都是年轻女性玩家,她们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叫“陪玩”。娱乐资本论的矩阵号预言家游报(id:yuyanjiayoubao)调查发现,许多陪玩除了线上陪伴玩“王者荣耀”、“LOL”等游戏外,还身陷色情陷阱之中,她们管陪玩的顾客叫“老板”,线下接色情服务单则被称为“特殊单”。或许是许多单走线下或微信的关系,或许是产品逻辑的问题,陪玩APP们的日子过得并不好。知情人士透露,数家陪玩平台正在计划大规模裁员。事实上,像暴鸡电竞在近期已经开始出现大批员工离职的情况。一位离职员工称,员工大量出走,大部分原因在于平台仍未找到合理的、可持续性的变现手段。“这样的现象不是个例,在陪玩平台很常见”。自2016年开始,已有两家主打游戏陪玩业务的平台融资额过亿。从产品逻辑上看,陪玩平台扮演连接者,提供将游戏陪玩与顾客连接的渠道,收取服务费。待用户成熟后,引导用户到平台社区进行社交,提高用户粘性,高粘性的用户具有极高的广告价值。遗憾的是,几年过去,这样的逻辑似乎并没有走通。一方面,陪玩的市场没有想象中的大,陪玩本身的属性也决定了这是一门上限不高的生意。另一方面,陪玩难以解决自身的色情隐患。2018年临近尾声,冬天的到来让陪玩平台们迫切盼望下一笔融资过冬,为了拿到融资,有些平台不惜在数据上造起假来。种种现象,让我们不得不寻根溯源,陪玩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陪玩的核心是陪玩、陪伴还是性?“我的老板(在陪玩的行话里指下单的用户)大部分都是已经工作,且薪资水平较好的人,他们不喜欢一个人玩游戏,素质也比较高。当然,也有在线下动手动脚,甚至问我要不要开房的人,这些是做线下没法避免的。好在我和老板一般约在网鱼网咖,没什么太大的危险性。三个月前,在北京上大学的琪琪在“比心APP”上开通了线下陪玩的资质。当天,头像颇有吸引力的她就接到了很多邀约。比心app冯贝贝也是一名LOL陪玩,她所在的城市位于沿海地区,自比心尚叫鱼泡泡时便使用这款App。对她而言,每天接到的单子中,有接近一半的用户会开门见山地询问自己是否接特殊单。所谓特殊单,即在正常游戏之外,提供额外的色情服务。“我卸载了一段时间,最近装回来发现举报骚扰信息的成功率很高,但这还是没法阻止我收到大量的垃圾信息。”贝贝告诉娱乐资本论的矩阵号预言家游报(id:yuyanjiayoubao)道。陪玩的核心到底是什么?这是诸多投资人面对这个商业模型时,首先会想到的问题。是上分的需求在驱动,还是都市青年的空虚感?亦或是单纯的性欲在驱动?在大部分PR文章中,娱乐资本论的矩阵号预言家游报(id:yuyanjiayoubao)看到资本看好陪玩行业的原因在于:“中国14亿人口中游戏玩家有5.8亿,其中游戏付费玩家约2亿。陪玩作为游戏行业的衍生品,是一种赚钱方式。陪玩目标用户均为消费型用户,在国内游戏市场一片火热的情况下,陪玩平台仍广阔有市场空间。”这样的说法是典型的偷换概念,陪玩目标用户=游戏付费用户?这个结论在任何一个陪玩平台,似乎都说不通。事实上,目前大部分陪玩平台在宣传时都以自家平台主要提供上分服务为卖点,将平台潜在用户定性为广泛意义上的游戏用户与游戏付费用户。但事实并不像他们宣传的那样。在观察了诸多“老板”的消费轨迹之后,我们发现,广义上的陪玩用户实际上是陪伴、社交与性在驱动。某些老板和陪玩通过其他社交软件完成色情交易在主打大神上分的陪玩平台,用户的社交需求较为薄弱,其核心诉求只有一个:上分。因此,游戏品类上可供选择的便只有强竞技属性的多人游戏。这类平台招募的“大神”多为男性,毕竟游戏技术好的女性陪玩占比远不如男性基数大。某头部陪玩平台员工R表示,这类用户在自家平台的占比不到30%。这就导致这类陪玩平台的潜在用户实际上是个很小的圈子,任凭陪玩平台做多少推广活动,请多大咖位的明星陪玩来,也不会吸引特别多的用户。这也是最近一年暴鸡电竞等平台不断改变思路,拓宽业务线的原因。即使请到虎牙头部主播“韦神”做代言,吸引来的也只是关注韦神,有上分或者想要和主播一起玩游戏的诉求的观众。在特定的小群体里画一个更小的圈,活动效果可想而知。与之相比,主打社交的陪玩平台想象空间大了很多。他们的目标用户诉求不一,既有渴求上分的小白玩家,也有内心孤独,寻求玩伴的孤独者,当然,把陪玩平台当约炮软件使用的用户也不在少数。随着少量陪玩平台开始提供线下陪玩、虚拟恋人等服务,不少泛二次元用户也涌入了陪玩平台。线下陪玩、虚拟恋人这类服务,一方面比较暧昧,另一方面为线下交易提供了便利,很难让人不与色情想到一起。琪琪就告诉娱乐资本论的矩阵号预言家游报(id:yuyanjiayoubao),现在比心平台仍然存在一些提供色情服务的女陪玩,她们一般会在主页上留下一些具有暗示性的介绍语,当然,也有大量陪玩在昵称和主页中加入“只接绿色”、“不污”等词语暗示用户,自己只接正常的陪玩单。琪琪的老板就不太一样:“我有几个长期的稳定老板,他们每次都会下几十单,在平台上每单的陪玩时间是一小时,老板一次下几十单,实际上我们一起玩游戏的时间只有四五个小时,甚至更短,他说他只是喜欢和我一起玩游戏的感觉。”事实上,陪玩市场上的女陪玩多数倾向于“娱乐型”,只要能让“老板”玩的开心,并在线下维系好和“老板”的关系,陪玩就可以短时间从“老板”身上获得可观的收益。在任何一家陪玩平台上,你都能看到月均接单几十万的陪玩。有一种说法是,十个接单多的陪玩中,至少有两个是接特殊单的。曾在某陪玩App做男陪玩的Soda称,几乎80%的男用户找女陪玩都是以性和社交作为驱动的。胆子大的会直接问能否提供特殊服务,胆子小、腼腆的可能只是想在陪玩身上找到女友的感觉,有钱一点的男生潜意识里会把陪玩当做小三培养。或许就像Soda说的一样,色情与陪玩,一体双身,躲在影子里的色情就是陪玩的原罪。陪玩究竟是不是一门好生意?社交也好,上分也罢,陪玩平台总需要一个合理的包装来证明陪玩市场的广阔。抛开陪玩以什么驱动用户付费不谈,仅就陪玩变现讨论,如果它的变现模式足够健康,不存在较大风险,我们仍然可以称其为好生意,反之陪玩很可能只是一个伪命题。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陪玩平台80%的GMV(一定时间段内的成交总额)来自高端消费型用户和优质陪玩之间。平台的盈利模式对准高消费型用户,核心主要围绕订单消费、道具消费、附加服务消费展开。陪玩为有一定游戏水平,愿意付出时间的陪玩与愿意付出金钱购买陪玩服务的人,搭建了一个C2C平台。现阶段,陪玩平台的主要变现模式是抽取陪玩的服务费,这里的服务费包括陪玩在平台获取的订单收益、红包收益、礼物打赏收益。当然,部分陪玩平台建立的社区依靠画像清晰的用户,售卖广告也是变现模式之一,但与抽取的服务费相比,占比不大。从变现模式上看,陪玩像极了直播平台,礼物系统大同小异,只是直播中的打赏变成了陪玩中的陪玩费。不同的是,主播在直播时,播出的内容面向几十人乃至几百万人,陪玩在进行游戏时,一般只能一对一。从平台角度看,完全可以将陪玩平台视为小的直播平台:陪玩们出售自己的时间,换取收益,平台再从中进行抽成。一旦我们用这样的方法衡量陪玩行业,就能很轻松地发现一个问题:相比主播在直播时的一对多,陪玩在服务过程中只能进行一对一,即使有一两个金主可以为这个陪玩一掷千金,在正常情况下,陪玩产生的价值是存在天花板的。这种情况下,解决方法有三个,一是增加陪玩与用户数量,二是提高单个用户的付费率,三是增加新的变现模式。三个方法中,二最难实现,一实现的方法多以投放、广告的形式出现。至于三,大部分陪玩平台的解决方法是增设会员系统与虚拟礼物道具。会员系统与虚拟道具的好处颇多,一来这部分收入不需要与陪玩分成,100%归属陪玩平台,二来会员系统能够刺激用户付费意念,提高ARPU。问题也正是出在这里,由于大部分陪玩平台以App形式出现,在苹果的体系中,涉及充值就需要与苹果进行分成。分成之后,陪玩平台拿到的虚拟道具及会员收入就没那么乐观了。因此,几乎所有陪玩App都选择了跳开苹果支付,走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套路。这也是今年陪玩App在某段时间集体被苹果下架的主要原因。对以上分为驱动的陪玩平台来说,它们面临的竞争不止是同类陪玩App,还有来自淘宝代练以及代练工作室的压力。竞争之外,部分热门游戏官方对于代练行为的处罚与态度也是外部压力之一。总的来说,主打上分的陪玩平台,未来的发展前景一定是非常小的。这也是越来越多的陪玩平台转型社区、短视频、直播的原因所在。与游戏、直播等业务相比,陪玩行业低额低频,行业性质决定了ARPU不会像直播、游戏那样夸张。因此,提高用户粘性与付费意愿非常重要。往往在这个过程中,陪玩平台们迷失了,找不到合理的方向。数据注水,色情难控,变现困难,陪玩平台们的2018对陪玩平台们来说,2018年并不是那么美好。大部分陪玩App在这一年或调整了整体战略,或加入了新业务条线,在这些尝试之后,他们展现出的变现能力仍然无法匹配其动辄千万乃至上亿的总融资额。为了继续讲好自己的陪玩故事,某些平台不得不交出真假难辨的数据,进行一次次夸张的PR。7月11日,国内游戏陪玩平台暴鸡电竞宣布完成由启明创投领投的1500万美元A+轮融资,老股东红杉中国、真格基金、晨兴资本继续跟投加持。在完成此轮融资后,暴鸡电竞成为了继捞月狗之后,国内第二家融资额过亿的游戏陪玩平台。3月1日,捞月狗完成了2亿元的C轮融资,本轮投资由天图资本领投,SIG海纳亚洲继续跟投,青桐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在此之前,捞月狗在2017年5月获得SIG的4000万B轮融资。同样在今年, 比心 (原 “鱼泡泡”)也完成了由IDG资本领投的数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捞月狗app被资本青睐的同时,我们也看到陪玩平台在PR文章中勾勒出的“美丽世界”:伴随着热门游戏崛起的千亿级市场、潜力巨大的游戏陪玩需求以及用户画像极其明确,粘性极高的优质用户。从对外公布的数据来看,头部陪玩平台做的颇有成色:据公开数据显示,比心注册用户超过1000万,尽管2018年的流水数据并未公布,但其2017年对外公布的年流水已经超过5亿人民币;另一家主打陪玩业务的平台捞月狗,在年初曾透露,总注册用户已达7000万,日活用户达500万。但这些数据真的真实吗?娱乐资本论的矩阵号预言家游报(id:yuyanjiayoubao)通过陪玩平台员工、投资机构、数据公司等多方渠道,了解到某家陪玩平台对外公布的注册人数、DAU、流水数据造假严重。不止如此,由于陪玩天生带有强烈的社交属性,色情几乎成为陪玩平台们无法根除的问题。早在一两年前,比心App便因为色情问题被苹果下架,尽管重新上架后官方对色情问题进行了严打,但色情就像陪玩的影子,只要陪玩存在,色情便永远存在于他的阴暗面。冯贝贝更是告诉娱乐资本论的矩阵号预言家游报(id:yuyanjiayoubao),她的私信记录中,有一大半都有特殊目的。这样的用户注册陪玩账号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可能只是把比心当做约炮软件来用,成功就继续找下个目标,失败以后大概率就卸载了,他们根本没有找陪玩的需求。”去掉注水用户,再去掉这些以“性”为驱动的用户后,陪玩平台们的真实用户又剩下多少呢?2018年即将过去,陪玩平台的“陪玩”故事或许也要落下帷幕了。2019年,他们要讲的也许是“短视频”、“社区”与“直播平台”的故事,但这些就与陪玩本身无关了。...
简介:证监会不再强制要求,交易双方披露标的资产预估值或拟定价。新规之下,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预案中,将不再强制要求披露标的资产的预估值或拟定价。交易双方可以针对资产定价,展开更充分地谈判博弈。同时,新规对披露内容做了较大简化。11月16日,证监会宣布,为进一步鼓励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服务实体经济,落实股票停复牌制度改革,减少简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预案披露要求,证监会于近日修订发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6号——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2018年修订)》(下称《准则》)。本次修订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首先,简化披露内容,更加聚焦主要的交易对方和交易标的核心要素的披露。其中,不再要求披露交易对方业务发展状况、主要财务指标和下属企业名目;对海外并购、招拍挂等交易允许简化或暂缓披露相关情况。其次,增加中介机构核查要求弹性。允许中介机构结合尽职调查的实际进展披露核查意见。第三,在已明确交易标的的前提下,不再强制要求披露标的预估值或拟定价,便于交易各方更充分地谈判博弈。第四,在充分披露相关风险的前提下,不再要求披露权属瑕疵、立项环保等报批事项,本次交易对公司同业竞争、关联交易的预计影响,相关主体买卖股票自查情况。近几年随着监管常态化,并购重组乱象也成为监管常态化打击的对象。与此同时,无论在日常监管还是专项执法当中,监管层对“穿透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市场趋于规范,可以看到监管层正在后退半步,让市场在交易中发挥更大作用。证监会曾在10月30日发布声明,其中第二条聚焦优化交易监管,并表示将“减少交易阻力,增强市场流动性。减少对交易环节的不必要干预,让市场对监管有明确预期,让投资者有公平交易的机会”。事实上,在“三点声明”之后,多个“优化交易监管”的政策就陆续推出。比如11月1日,证监会宣布试点定向可转债并购支持上市公司发展;11月6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完善上市公司股票停复牌制度的指导意见》规范上市公司股票停复牌行为,打击上市公司股票随意停牌、长期停牌、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另外,11月9日,证监会修订发布《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允许定增募资可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且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上市公司将时间间隔从18个月缩短至6个月;同日,证监会、财政部、国资委联合发布《关于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意见》,拓宽回购资金来源、适当简化实施程序、引导完善治理安排,鼓励各类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准则》的推出,将进一步优化证监会对并购重组交易的监管,为交易双方提供更高弹性。不过,对披露要求更加聚焦,不代表不需要披露。比如,《准则》对主要交易对方的基本情况,依然保留了较高的披露要求。主要交易对方为法人的,仍需披露其名称、注册地、法定代表人,与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控制关系结构图;主要交易对方为自然人的,仍需披露其姓名(包括曾用名)、性别、国籍、是否取得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居留权等。主要交易对方为其他主体的,也需要披露其名称、性质。如为合伙企业,需披露合伙企业及其相关的产权及控制关系、主要合伙人等情况。如果上市公司以公开招标、公开拍卖等方式购买或出售资产,如确实无法在重组预案中披露交易对方基本情况,需要说明无法披露的原因及影响。针对交易标的,《准则》规定需披露基本情况,包括报告期主营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盈利模式、核心竞争力等概要情况)、主要财务指标等。至于预估值及拟定价,有则披露。若不披露预估值及拟定价,则需要说明原因及影响。...
摘要:今年以来,券商裁员的消息一度不断传开,中证协统计整体减员近5000人,这个数据还是令业界吃了一惊。事实上,券商并非一味裁员,而是多元策略。比如,经纪业务方面业绩考核加剧而淘汰率高,但财富管理需求大,尤其金融科技IT人才的储备一直在加码,从几年前的挖角支付或第三方互联网企业,到现如今的大规模校园招聘。券商中国记者获悉,前不久深圳某券商营业部全员签订“生死状”,考核不达标直接淘汰。但整体来看并非只减不增,财富管理、信息技术的招人需求不断,平安证券、安信证券等信息技术部又分别在进行校招和社招。长江证券的举动很是吸引了业界眼球,由首席科技官韦洪波到各地高校开宣讲会,拟招聘规模近百人。此外,近两个月启动校招的券商还有中信、华泰、申万宏源、广发等。营业部签“生死状”,考核加剧淘汰率高今年以来,券商业绩惨淡,裁员消息不断传开。中证协数据显示,年初至今,证券行业整体减少4708人,其中证券经纪人减员5254人,一般证券从业者减少3000人。不过这种“裁员”并非完全只增不减,投资顾问反而还增加了3406人。实际操作上,券商牛市招聘、熊市裁员的手法颇为遭诟病,不过在市场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业绩考核加剧而淘汰率高却是事实,也是市场化的做法。券商中国记者获悉,前不久深圳某券商就启动了一场考核风暴,所有营业部员工都要签订“生死状”,业绩考核不达标直接淘汰,而考核指标并不比牛市时的标准低。据了解,这种高标准的业绩考核在市场不佳的环境中也相当于“裁员”,不少从业人员被迫离开,但同时财富管理的人员需求依然很大,作为目前券商转型的重要方向,投资顾问、财富管理团队等仍在增员。连续几年储备IT人才,从挖角到大规模校招一方面券商经纪业务条线淘汰率高企,但另一方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家券商几乎都在争夺金融科技人才,今年信息技术部的招聘仍持续不断。这种重视金融科技的趋势,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不过几年前,着急组建网络金融部或电子商务部的券商们,更倾向从雅虎、手机交易服务商等处挖来IT骨干,以及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人才。近两年,各大券商储备IT人才的方式都从挖角换成了大规模校招。一位券商分管互联网金融的高管表示,每年社招仍在继续,但招聘应届生更受重视,尤其是一些具备培养人才机制的大中型券商,更倾向于从应届生中筛选,进而培养储备人才。比如注重“内生增长”的长江证券,今年的“百人”校园招聘计划仍在进行。今年由首席金融科技官韦洪波亲自到各大高校宣讲,招聘规模近百人。再如平安证券,尽管经纪考核加剧淘汰率高,但提出金融科技战略的平安证券,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招聘依然继续进行。一则平安证券的招聘启事称,招聘2019年IT类应届生,岗位包括软件开发工程师,数据分析及AI工程师,系统测试工程师,配置管理工程师,运维开发工程师等。此外,申万宏源公布的校招计划中,有信息技术专场招聘;广发证券也启动了金融科技专场招聘;还有华泰证券的校招岗位,包括信息技术部网络工程师、信息安全等,还有网络金融部的数据挖掘、业务规划等,对金融科技方面的人才需求明显。券商校招三种方式今年,各大中型券商校招的力度仍没有减弱,尤其在财富管理、信息技术方面的需求旺盛,而且为了吸引优秀应届毕业生加盟,券商也是使尽了各种招数。包括以下最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方式:第一种:高管带队宣讲会近日,长江证券首席金融科技官韦洪波,带队到各地高校宣讲,启动应届生招聘规模近百人。长江证券十分重视校园招聘,希望打造拥有长江基因的人才队伍,近几年长江证券确实也选拔任用了大量内部培养成长起来的年轻管理干部。据长江证券透露,长江证券集团联合校园招聘已完成武汉、上海、北京等站点的宣讲,接下来还将赴深圳宣讲,目前已收到来自国内外高校近16000份简历。第二种:智能机器人+抖音说唱此前,银河证券动用了智能客服“银小河”,在招聘页面中与受众留言互动。据了解,招聘信息发布不到一天时间,银河证券关于招聘的阅读量就接近7万次,远远超过其他券商。而长江证券采用了比较受年轻人喜欢的说唱、抖音、吉祥物MG动画、土味情诗等多种元素,以”内生增长,无限未来”为主题,制作了一系列宣传素材,形式新颖、风格活泼有趣,吸引了大量转发。第三种:官网或第三方招聘网发布早在10月9日,银河证券和华泰证券同时启动了2019年校园招聘,银河证券包括财富管理、投资银行、投资交易、研究、国际业务、互联网金融等6个业务部门进行招聘;华泰证券的招聘岗位包括信息技术部、网络金融部的多个岗位、经纪及财富管理部的投顾业务岗、策略研究岗等多个岗位。更早之前,9月19日,中金公司就率先启动了2019年校园招聘,主要就投资银行、财富管理方面的职位进行招聘;申万宏源也默默启动了2019年校园招聘,并公布了详细的招聘计划,就总部业务岗、分支机构岗位及信息技术岗同时招聘;中信证券也开启了2019年校园招聘,包括投行业务、资管业务、固收部、金融科技部等在内的18个业务及支持服务部门都向应届毕业生伸出了橄榄枝。不过,不少券商也表示,校园招聘适合开展大规模培养计划,而社会招聘同样必不可少。而信息技术人才是目前券商招聘的重点领域,除了校招之外,安信证券等券商正面向社会招聘首席架构师、系统运维、数据挖掘工程师等。...
从2018年年初最高点377,到11月中旬的219,网易已经下跌超30%,11月14日盘后网易公布的超预期的财报,能否为其股价打一剂强心针呢?行情来源:老虎证券APP 对于游戏行业来说,在2018年算是提前进入寒冬了。 2018年3月29日,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游戏申报审批重要事项通知》,称由于机构改革,所有游戏版号的发放全面暂停,且并未通知暂停期限。 8月份,八部委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提到,新闻出版署要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探索符合国情的适龄提示制度,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 10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中提到,要推进网络游戏转型升级,规范网络游戏研发出版运营。 游戏版号是什么?是国家发给游戏的运营许可证,只有拿到了这个许可证,你的游戏才能正常上线运营,才能收费变现,否则将会是“非法运营”。 这条消息对游戏从业者而言绝对称得上是“噩耗“。在这个行业,没有版号的游戏,不允许上线运营收费。受到政策环境限制,中国整个游戏行业很多的新游戏都无法变现,比如前段时间一场火爆的吃鸡类游戏就迟迟不能变现。 尽管近期政策趋缓,但是何时开放游戏版号仍尚不可知,投资者对于游戏公司的股价仍持悲观态度。如果说以前游戏市场是块大蛋糕,目前来看却是个烫手的山芋。老虎证券投研团队数据显示,相较于腾讯这种业务多元化的公司,网易这种业务集中的公司受到的冲击更大。下面再来分析一下网易的游戏 正如上文提到的网易业务集中,为大家熟知的一直是出色的游戏业务,例如常青树西游系列,现象级的阴阳师,以及代理的多个暴雪旗下的爆款游戏。 尽管网易在端游和手游均有布局,但是随着手机智能化,网易的业绩增长多半来自于手游业务的成功,像是梦幻西游、大话西游的手游化,以及精品自研手游如倩女幽魂、阴阳师、逆水寒、荒野行动、楚留香、第五人格等都为网易贡献了大量的游戏收入,因此看网易游戏发展还是得看它的手游发展。 网易游戏近期推出了《流星蝴蝶剑》、《非人学园》、《潮人篮球》、《神都夜行录》《明日之后》等多款新游,这些手游在各自的细分领域表现出色,但市场却表现欠佳。在网易三季报中可以发现,网易的端游因为易水寒等新作发力,而网易手游出现了环比下降。 未来看点《暗黑破坏神:不朽》 近期在暴雪嘉年华会上,暴雪公布了《暗黑破坏神:不朽》-暴雪与网易联合开发的手游-预告片,目前这款游戏在上线前,就被认为是明年的重点项目,料将助力两家公司的手游收入。 不过该款游戏在曝光后,并没有得到意料的好评,反而得到了大量的差评,目前这个宣传片在youtube上的“踩”高达64万,好评仅为2.4万。 根据游戏研究社的文章,在网易游戏”的Logo打出的时候,所有对国产手游的负面情绪联觉一般涌现了出来。见到手游,就想到商城,就想到Pay to win,就想到挂机,想到无脑数值碾压,这是国内玩家数年来被国产手游锻炼出的应激反应。 (图片来源于YouTube播放量截图) 老虎证券投研团队数据显示,网易游戏目前的问题还是有“吃老本”的形象,新款游戏的生命周期较短,所谓游戏的生命周期实际上指的的一款游戏的市场寿命,也就是指一款游戏投放市场到最终退出市场的整个过程。一款游戏投放市场后,也要经历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几个阶段。对于不同的游戏,各个阶段的时长是不一样的,正是这种时长的差异,体现了不同游戏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 网易的西游系列、腾讯的王者荣耀就是属于生命周期很长的游戏,而网易近期推出的手游生命周期就没有之前的长,游戏后期的维护跟不上,玩家大量流失。聊完了网易游戏,下面再来看看网易第三季度的财报: 网易净收入为168..55亿元人民币,超过分析师预期的167.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35% 网易每股收益(EPS)为17.59 人民币,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7.13 人民币。 从营收与EPS数据来看,这两个数据超预期,不过更多的是得益于预期管理。 网易净收入为168..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35%,环比增加4%, 网易的净利润连续5个季度下滑,本季度净利为15.96亿元,同比下降了37%,环比下降24%。 从营收构成来说,游戏仍为网易收入占比最高的收入,游戏收入在网易营收中占比超60%,如上文提到的目前仍有政策的风险。 网易目前增速最快的电商收入为44.59亿,电商收入占网易总营收比例为26%。,同比增长 67%,环比仅增长2%。老虎证券投研团队数据显示,电商是网易较看重的业务,被认为是扩展业务构成,改变网易收入过于集中的关键、被公司寄予厚望,不过近些年网易电商增速也趋于放缓。 虽然从营收和EPS来看,网易超过了分析师预期,但如果分析一下网易所处的行业形势、业务发展等因素,目前来说,网易的路还有很远,强心针治标不治本。...
你在公众场合与自己的Siri或者其它语音设备对话过吗?根据Creative Strategies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虽然98%的受访iPhone用户都表示用过Siri,但是,其中仅有3%的人在公共场合或其他人面前使用这款语音助手。由此可见,在公众场合跟设备交流这件事仍让人们感到不适。新技术在这时派上了用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团队开发了一款名为AlterEgo的智能设备,可以在你开口之前就知道你要说什么。其原理在于通过内置的电极,读取脸部神经肌肉中的电流信号,从而知道某个人想表达的内容而无需任何可见的外部操作。显然,AI的应用能帮助我们与设备“无声交流”,避免了人们在公众场合与设备对话的尴尬,还能加快人们写作、计划和沟通的进程,此外,如果将AI应用在其他人身上,我们还能直接读取别人的心理活动,促进互相的了解。看起来,AI不管是读自己的心还是读别人的心,都十分便利,但就目前而言,AI读心的现状还难以让人满意。无声交流是脑机交互的终极战场吗?虽然AI读心术在近几年才进入公众视野,但脑电信号检测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24年,德国的精神病学家贝格尔看到电鳗发出电气,认为人类身上必然有相同的现象,才真正地记录到了人脑的脑电波,从此诞生了人的脑电图。几十年来,人们能够检测到脑电波的不同形式,但一直缺少解释脑电波的能力,直到AI和机器学习的介入,我们才终于可以通过脑电波来了解人们内心的想法。但是,自这项技术面世以来,就面临着“侵犯隐私”等技术伦理问题。而就智能相对论(ID:aixdlun)来看,不管是技术本身还是技术的应用,AI读心术其实还存在着更多的问题。1. 心脑同一论,所见即所得?目前,AI读心设备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扫描大脑的,外部设备与大脑直接形成了通信通道,能够直接又快速地读取脑信号,包括将芯片植入脑中。马斯克就曾经创立了一家名为Neuralink的新公司,致力于研发“全脑接口”(whole brain interface),即一连串与大脑相连的微型电极,可让人们与世界进行无线交流。另一类则与文章开头提到的AlterEgo相似,通过检测与获知与大脑活动相关的外界信号来推知相应的心灵状态甚至具体内容,基本步骤有三步,一是汇总和整理个体外部表现出的各种数据资料,二是将个体外部表现与心智活动一一对应,三是根据已知的对应关系来解读人的心理活动。一个例子是美国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给被试者播放视频,使用人工智能来预测视觉皮层的大脑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只根据大脑活动便能够判断出这个人在看什么。但这里存在的问题是,检测脑电波只是对大脑物理状态的一种检测,然而,一方面是脑的活动及其复杂,这种复杂性导致人们在解读内容时很容易片面化,另一方面,心脑互译的可靠性还有待商榷,脑信号虽然能在一定程度表达心理活动,但并不是心灵本身。就好比我们说话能表达内心思想,就不一定能完全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所以,通过脑信号来确定心理状态甚至具体内容还是会存在一定的偏差。2. “无声读心”造成地位鸿沟利用AI读心,往往会产生两个主要对象,一个是“读心”的主体,一个是“被读取”的客体。在这个技术落地之前,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成为读心的主体而非客体(当然也存在一些想要充当客体的人),即便在刑侦领域,嫌疑人的人权也要得到保障。于是,问题产生了,客体要如何产生?在财富、权利、思维等差异性还较明显的现代社会,很可能会出现大部分人被少部分人读心的现象。长此以往,最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是,因互联网而产生的数字鸿沟还未填平,因人工智能而产生的地位鸿沟和隐私暴露又开始呈现。这不仅是一个国家内部不同人群对读心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和创新能力差异造成的社会分化问题,而且更为尖锐的是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因AI产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所造成的智能时代的南北问题,其本质是当今时代的社会公正问题。还有一个情况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读心”很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控心”,人们的认知体验会被直接控制。如何避免“AI读心术”“AI控心”被一部分人不正当使用,就成为新技术要面临的社会问题。那么,谁成为这个客体才最为合适?就智能相对论(ID:aixdlun)来看,动物显示是个更合理的客体。英国朴次茅斯大学科研人员的一项研究证实,狗会通过面部表情直接回应人的关注,因为它们希望与人沟通。例如当狗睁大眼睛时,它很可能是在向主人暗示它需要安慰或者出去溜达。利用AI读心,那些想要与动物沟通的爱心人士,显然就有了好的通信渠道。读心技术落地,人们的沟通能力被剥夺?读心,并非是一个玄幻的本领,而是人的一种本能,从婴幼儿开始,我们就不断在展示和磨练这一本能,就好比小孩子调皮捣蛋的时候,家长一个眼神就能让他们变得“安分”。无需语言就能迅速领会他人的意图,由此作出符合特定语境的反应和行为,已经成为一种在社会中生存的能力。在脑信号还不能被技术读取的时候,读心是通过较强的主体能力,包括观察力,领会力等,以及丰富的人生阅历实现的。可以想象,如果读心技术发达后,人们开始借助技术手段去了解别人的心理活动,久而久之,就会懒于通过自身去与他人实现心灵沟通,积累与人共情的能力。而人类思想的进化来自于交流融合,思想交流的载体就是“语言”。一旦习惯了利用技术去“无声读心”,人们就不具备或者被极大地弱化与他人沟通和互动的能力。就好比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国民体质中的机能和身体素质出现的不合格率呈一种逐年升高和上升趋势。通过AI来读取人们的心理活动本质上还是一种科学认知,而人的本能读心则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认知。分析这二者的关系,人的读心本能还是应该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由此形成自由的人类读心与受限制的读心技术之间的主次分明的结合。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另一层意义上去理解技术读心的必要性——当前或未来的人类,已经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在看待人这个个体时,应该把汽车、互联网、智能设备等看做人体的一部分。以技术进化论来讲,人们在以摩尔速度不断进化,而生理性的人类,部分功能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比如语言沟通、记忆储存和行走奔跑,比不上机器的部分将会被无情抛弃。但是,人类的沟通是构成人文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旦把人文社会也纳入技术淘汰的范畴中,下一步被取代的又会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