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于2018年1月15日发布《关于同意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批复》提到,为促进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发展,结合特区建设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使命新任务,同意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 深圳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南山区政协委员邓志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政策(同意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对于深圳而言是好消息。 “二线关”已无存在意义 据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于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东起深圳盐田区梅沙背仔角,西至宝安区南头安乐,全长84.6公里,以铁丝网、关卡等不同的形式围起。这道线把深圳分为特区内和特区外,俗称关内和关外,这道关卡,也就成了人们常说的“二线关”。 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在建设之初,主要承担两项基本职能:一是对进出特区的货物进行检查,打击走私活动;二是对往来人员进行检查,防止偷渡行为。近30年来,特区管理线为维护深圳经济特区社会治安、减轻粤港边境一线管控压力发挥重要作用。 2010年,国务院批准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并明确“暂时保留现有的特区管理线,不再新设。今后视发展需要,由广东省有关部门提出特区管理线处理办法,按程序报批”。2013年,深圳市发改委宣布开始推动撤销“二线关”有关工作。 邓志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实际上,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因为在2010年时,深圳经济特区就已经正式扩容,范围从原来的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四区扩大到全市,‘二线关’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现在深圳一体化发展加速,且深圳作为粤港澳湾区的核心城市,它要更好地服务于整个湾区且往外辐射,取消‘二线关’具有重要意义。” 利于深圳区域功能设计和规划 《批复》指出,广东省和深圳市要认真做好经济特区管理线撤销相关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实施深圳全市域统一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有序提升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实现更高质量的城市化,为新时期超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积累经验、当好示范。 国务院要求,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撤销后,要进一步加强粤港边界一线管控,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粤港边界持续稳定。 《批复》明确,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支持广东省和深圳市做好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相关工作。 广东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其实一直都有提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原来深圳市比深圳特区大,但是到后来整个深圳都属于深圳特区了。对于深圳而言,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可以更好地做全区域的功能设计和规划,对于全市的土地资源合理化应用和土地价格的平稳,都有一定意义。” 此外,这也有利于深圳的整体规划,尤其是道路、产业等。深圳特区范围扩大后,客观上要求道路、给排水、污水处理、通讯线路、市政公园等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但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的存在,在城市中心地带造成人为分隔。 “可能释放出大量的土地,以前‘二线关’周边的很多区域被隔断了,空间也浪费了,取消了‘二线关’意味着周边的土地可以重新纳入规划建设之中,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邓志旺解释道。
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告诉记者,“第一,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可以大大加快原关内关外的一体化步伐;第二,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比较长,中间有几个关口,加上沿线部位其实有很大空间,特别是几个重大关口如梅林关口占用的空间很大。实际上,管理线沿线都在市区中央地带,不能合理开发,撤销后将有利于管理线沿线的空间发展,把土地有效地统一利用起来;第三,由于这条线撤销,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大框架下,将进一步强化了和香港的有效互动。”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