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上,生活着一种名叫袋獾的动物。 它们以性情暴躁著称,受到威胁、争夺配偶或抢占食物时极为凶猛。体型虽然只有小狗那么大,但巨大的头颅、锋利的牙齿、强壮的下颌让它们拥有哺乳动物中数一数二的咬合力,可以轻松咬碎对手或猎物的筋皮骨肉。而它们的咆哮声更是令人听了毛骨悚然,以至于最早见到袋獾的欧洲人心惊胆战地给它们起了一个英文名:Tasmanian devil(塔斯马尼亚恶魔)。 ▲黑乎乎的身体、呲牙咧嘴的面貌和可怕的咆哮声让袋獾得名“恶魔”(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二十多年前,人们发现有一种恶疾比恶魔更凶狠。这种疾病让袋獾在嘴角长出肿瘤,癌细胞还会扩散到整个面部和脖子,影响进食,病死率几乎达到100%。更可怕的是,科学家反复调查后发现,这是一种会传播的癌症。正是由于袋獾之间经常互相啃咬,癌细胞得以“口口相传”。特殊的传播方式还导致,越是强有力的个体,越是容易因为频繁的攻击行为而感染上这种致命疾病。 十年时间不到,数万头袋獾因为这种“恶魔面部肿瘤病”(简称DFTD)相继死去,它们进入了濒危物种的行列。照这个速度,可能用不了几年,袋獾就会在地球上消失。 ▲2006年,科学家们发现并证实,袋獾的面部肿瘤会“传染”,研究结果登上了顶尖学术期刊Nature(图片来源:参考资料) 然而神奇的是,为了拯救这一物种而长期追踪“恶魔”的科学家们注意到,就在近几年,一些幸运儿在感染上致命的DFTD后,面部肿瘤竟然在自行缩小,甚至完全消失了! 这一现象不单让保护袋獾的生物学家们称奇,更是吸引了研究人类癌症的科学家。如果可以找出肿瘤自行消退的特殊机制,不仅给这个濒危物种带来继续生存的希望,也将为人类提供与癌症作斗争的新见解,也许可以带来新的治疗方法。 经过数年研究,最近华盛顿州立大学(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和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合作的一支科研团队有了重要的发现。 ▲新研究近日发表于学术期刊Genetics(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科学家们根据过去做的标签,重新捕获了几只袋獾,收集它们的组织样本进行基因组测序分析,并将其中肿瘤缩小的个体与肿瘤没有缩小的个体进行比较。据研究人员的介绍,“恶魔们”虽然对同伴很凶,但对人还挺温和,也很配合研究人员的操作。 根据基因组比较的结果,研究人员找到了一个与肿瘤自行消退有关的变异基因RASL11A。进一步分析让他们意想不到地发现,在肿瘤自行缩小的袋獾体内,这个变异并没有改变基因本身的功能,但它会影响基因的表达,“开启”抑制肿瘤生长的基因功能。如果额外增加RASL116的表达,可以减缓肿瘤细胞生长,这个结果在体外细胞增殖实验中也得到了验证。 ▲同一只袋獾,时隔一年,面部的肿瘤明显变小;这些肿瘤自行缩小的袋獾,在RASL11A基因上几乎都有一个点突变(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更值得注意的是,科学家发现在一些人类癌症中,RASL11A有表达下降的现象。“这个基因与人类的前列腺癌和结肠癌有关。”这项研究的负责人之一Andrew Storfer教授解释说,这意味着,“尽管我们的发现与拯救袋獾的关系最为直接,但它有着促进人类健康的转化潜力。”研究人员认为,这一结果凸显了RASL11A具有肿瘤抑制的天然机制以及作为癌症治疗靶点的潜力。 接下来,这支研究团队还将继续为保护和拯救袋獾而努力,他们表示会观察有没有其他基因突变可以影响肿瘤。“我们希望从袋獾身上学到一些东西,用于理解和治疗人类癌症。”Storfer教授说。 ▲“我们希望从袋獾身上学到一些东西”(图片来源:Pixabay) “当前在治疗人类癌症时,通常是对肿瘤赶尽杀绝,会用到对人有毒性或使人衰弱的疗法。”该研究的另一位负责人、肿瘤学家David Hockenbery博士说,“如果可以在不使用细胞毒性药物或不动手术的情况下就让肿瘤自行消散,那将是一个重大进步。” 从拯救远在天边的“恶魔”,到造福人类,这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例子来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也展现了科学研究的奇妙之处。 参考资料 [1] Mark Margres et al., (2020) Spontaneous tumor regression in Tasmanian devils associated with RASL11A activation. Genetics. DOI: http://dx.doi.org/10.1534/genetics.120.303428 [2] Tasmanian devil research offers new insights for tackling cancer in humans. Retrieved Aug. 9, 2020, from https://news.wsu.edu/2020/08/06/tasmanian-devil-research-offers-new-insights-tackling-cancer-humans/ [3] A.-M Pearse et al., (2006) Transmission of devil facial-tumour disease. Nature DOI: https://doi.org/10.1038/439549a [4] Tasmanian devil. Retrieved Aug. 10, 2020, from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animals/mammals/t/tasmanian-devil/ 品牌升级/财经钻CZ,真正的价值型数字币,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等等的进步和发展,单价6600美元以上(或等值USDT)每颗,回归财经钻CZ真实价值。 财经钻简称CZ,全称CJZVIPE, 财经钻CZ官网:www.cjz.vip 官方客服QQ:318059325 微信:wdcjcne 邮箱:cjzviped@gmail.com kefu@cjz.vip 财经钻CZ 将2020年8月31日上线交易所,请咨询财经钻官方客服。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