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遭遇“黑色星期四”,并上演了年内第二次“千股跌停”。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主要股东纷纷紧急出手,掀起了一波回购潮。数据显示,当晚便有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回购预案。 尽管大多数回购的真实意图是为了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维护股价稳定,但不少上市公司股东发布回购预案实属“缓兵之计”,预案抛出后数月一分钱未掏,或者实际回购金额远低于预计回购规模,被投资者斥责为“假回购”。 类似的“假回购”行为被敲响了警钟。10月12日晚间,深交所表示,2017年以来,深市共有13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回购预案,但在实施过程中,有部分公司实际回购股份数量或资金总额与计划上限差异较大。就此,深交所以本次中报监管为契机,问询上市公司在回购中所面临的困难、实施进度不达预期的原因等,并将其中涉及恶意炒作的公司纳入信息披露审查重点名单。 今年以来,随着大盘的持续低迷,众多的回购预案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这当中哪些是真回购,哪些是“真忽悠”?界面新闻梳理了今年以来的回购情况。Wind提供的数据显示,年初至今,沪深两市共计756家上市公司推出了回购预案,其中,深市主板60家,中小板251家,创业板254家,沪市191家。 具体到实施情况来看,截至到10月12日,已有548家上市公司实施了回购行为,占比逾七成,累计回购金额达287.47亿元,其中,226家已完成回购计划。 已回购金额居前十的个股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公司曾发布巨额回购预案,引发市场关注,且在实际操作中亦掏出真金白银来履行回购承诺。 7月初抛出一份高达40亿元回购计划的美的集团(000333.SZ),目前已经累计回购4103.45万股,共耗资近18亿元,回购计划实施过半。除此之外,永辉集团(601933.SH)、均胜电子(600699.SH)、苏宁易购(002024.SZ)等公司已回购金额亦超过10亿元。 尚未实施回购但拟回购股份居前十的个股 然而,另有一些上市公司在发布回购预案之后,并无任何后续动作。以轨道交通为主营业务的华铁股份(000976.SZ)便是这类典型。该公司于今年6月发布公告称,将回购不低于人民币 4 亿元(含4亿元)且不超过人民币10亿元(含10亿元)的公司股份,回购股份资金来源于公司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 距离预案发布已过去三个多月,华铁股份数次发布回购股份进展公告,措辞均为“相关手续正在办理过程中,截至本公告日,公司尚未回购公司股份。” 从回购动机来看,此次回购计划似乎只是上市公司用以自救的武器。在此之前,华铁股份曾连续四个交易日跌停,对此,该公司打出了“高管增持+大笔回购+重组”的组合拳,预案发布次日,华铁股份终于打开跌停。 华铁股份究竟有没有钱进行回购呢?财务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该公司期末现金余额为1.45亿元,相比4亿元的回购下限颇为捉襟见肘。 另一个“坏榜样”是华业资本(600240.SH),这家公司同样于6月份发布公告称,基于对公司全面转型医疗及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股票价值的合理判断,认为目前公司估值显著低估,拟以不低于5亿元不超过10亿元回购公司股份。此后该公司股价一路上涨,至9月10日涨幅近三成,却不料遭遇“百亿元应收账款逾期”的黑天鹅事件,并导致股票持续暴跌、控股股东股份面临强平风险等连锁反应。 9月25日晚间,华业资本对外披露8.88亿元应收账款债权无法收回,并成立了债务追偿小组。三天后,公司再次表示,现有应收账款存量规模为101.89亿元,全部为从转让方恒韵医药受让取得,恒韵医药或涉嫌伪造印章,存在虚构与医院的应收账款债权交易的可能,上述应收账款将面临部分或全部无法收回的风险。 10月11日公司公告,由于公司股价持续下跌,控股股东华业发展质押给国元证券的股票可能依约将被强制卖出。目前,华业发展共持有华业资本3.3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3.44%;其中,累计质押股份总数约3亿股、开展融资融券业务3410万股,合计占其所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100%。若上述股份被处置,实控人可能发生变化。 截至目前,负面缠身的华业发展尚未回购公司股份,而其股价较9月高点已经跌去60%。 一般而言,巨额回购对于股价刺激效果明显,但投资者也须审慎看待回购规模这一指标,要综合上市公司基本面、股价走势以及账面资金是否足够充裕、回购实施情况等进行判断,谨防被“假回购”忽悠。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