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互联网金融观察
再传政策利好,一大波消费金融公司在路上?
发布时间:2018-10-12 08:46 来源:馨金融

如果说此前牌照发放收紧是为了整顿行业环境,那么这一次审批再掀高潮,则是为了给市场带来更多新的刺激。

刚刚,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方案要求促进居民消费的配套保障,尤其是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保持居民合理杠杆水平的前提下,加快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加大对重点消费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消费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在这一点上,倒是与最近多家消费金融公司接连获批筹建、开业的趋势相一致。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十一长假第一天,厦门市金融工作办公室发布消息称,首家两岸合资的消费金融公司金美信消费金融公司,在经历了五个月的筹备期后,获得厦门银监局开业批复,这也是国内第23家获批开业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而就在金美信获批开业半个月之前,9月14日当天也有两家新设消费金融公司的消息传出。

一是中信公司、中信信托及金蝶中国合资筹建的中信消费金融公司获得银保监会审批准筹建;二是光大银行发布公告称,与中青旅及王道银行拟共同出资设立北京阳光消费金融公司。

长假后,富邦金控旗下富邦华一银行将于国内互联网公司唯品会共同出资设立一家消费金融公司的消息也被证实。

接连传出的消息释放了一个很明显的信号:消费金融牌照在沉寂许久之后,又迎来了一个批设的小高潮。

据馨金融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新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在批准新设方面进入了一个相对缓慢的阶段,整个2017年,只有一家消费金融公司——珠海易生华通消费金融公司在年初获得地方监管部门批准筹建,但至今未开业。而几家在上半年获准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都获准筹建于2016年。

在这之后,尽管也有几则拟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消息传出,但一到审批环节便再无下文。而到今年,消费金融的设立和审批似乎又进入到一个相对活跃的新阶段。

1

回溯国内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历史,就牌照发放来说,经历了几个明显的阶段。

2009年银监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应该是消费金融公司的标志性起点。该文件指出,未经银监会批准,任何单位不得在机构名称中使用“消费金融”字样,并对消费金融公司的股东资质、业务范围等作出了要求。

随后,北京、天津、上海及成都四地启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2010年初,银监会相继批准了北银、中银、四川锦程和捷信四家消费金融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四家公司中有三家都是以银行为主导,而外资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马来西亚丰隆银行在锦程消费金融公司出资比例为49%、捷信100%的股权都属于母集团),这些都成为之后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第一阶段的试点期告一段落后,2013年11月,银监会发布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的修订稿,并宣布将试点城市范围扩大至沈阳、南京、杭州等10个城市。

在这个阶段,共有招联、兴业、海尔、苏宁、湖北、马上、中邮等七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准筹建,时间从2014年8月延续到2015年初。

因为修订稿鼓励消费金融公司的出资人多样化,因此除了原本银行主导的格局之外,海尔、苏宁、重庆百货等实业和零售巨头开始崭露头角,招联消费金融则引入招行旗下香港永隆银行作为主要股东之一。

2015年年中开始,消费金融公司正式进入全国推广期。从国务院常务会议到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消费金融公司被反复提及,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银行业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参与其中。

不过就像前面提到过的,消费金融公司获批的时间主要集中于2017年之前。其中,2015年下半年获批的有四家,包括杭银、华融、盛银及富滇消费金融公司(富滇已获得地方银监局批准,但尚未获得银保监会批准),而2016年全年则有7家新设消费金融公司拿到审批资格。

在这一波牌照下发的高峰期,银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依然毋庸置疑,但是各个产业的资本、互联网公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甚至一些新金融创业公司也开始参与其中。

比如,携程和神州优车分别入股了上海尚诚及河北幸福消费金融公司,而之前我们聊过的准上市公司萨摩耶金服也曾出现在包银消费金融的股东名单中。

2

如果回过头来看,2017年是国内消费金融行业很有转折意味的一年。一面是一批互金平台一路高歌猛进,凭借着快速增长的业绩和巨额利润冲击上市,与此同时,几家头部的消费金融公司也在这一年实现了规模化增长。

而另一面则是监管政策开始收紧,到了下半年,一连串监管文件的下发,现金贷等几个高利润业务被斩断生路。要知道在过去几年,这些暴利资产对接的资金相当大一部分来自各个消费金融公司。

此前有媒体报道,在去年底的整顿期,银监会非银部对各银监局下发函件,要求规范整顿辖内消费金融公司参与“现金贷”业务工作,消费金融公司不仅被禁止为无放贷业务资质的机构提供资金,也被禁止自行发放无指定用途贷款。

可以看到的结果是,在相对混乱的行业洗牌期里,消金公司牌照发放的脚步明显放缓。

事实上,一直到现在,整个新金融行业的洗牌、整顿也尚未结束,但是随着监管框架日益完善,加上消费金融的市场需求不断上升,牌照发放的闸门也有了重新放开的趋势。

不过,在这一轮获批的消费金融公司中,大部分发起公司都有着很鲜明的特点。比如,金美信消费金融公司顶着“首家两岸消费金融公司”的光环,第一大股东“中国信托商业银行”是台湾地区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之一。

此外,携手唯品会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的富邦金控也是台湾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金控集团之一。而申请牌照之路一波三折的光大银行在此前的股东退出之后,除了原本的合作伙伴中青旅,还选择了台湾的王道银行共同发起设立新公司。

如果再算上去年与江苏银行、二三四五、海澜之家共同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台湾凯基银行,台湾的银行业在国内消费金融公司中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事实上,台湾的消费金融行业经历过更长的发展周期,有过辉煌也经历过危机,甚至国内许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消费金融、信用卡等业务都是台湾团队一手建立的,下次找个机会我们可以详细聊聊。

此外,我注意到,中信消费金融公司的股东方也并非我们熟知的中信银行,而是中信公司和中信信托。尽管中信消费金融不是首家信托公司参与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中邮消费金融公司的股东方之一是渤海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但是通过信托而非银行参与发起设立,确实是一次新的尝试。

3

随着上一轮消费金融公司的半年报渐次出炉,持牌机构的业绩两极分化明显,头部公司无论是业务规模还是盈利情况都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但是也有另外一些公司迟迟难以找到方向和出路。

市场中的同类竞争者其实并不少,不只是消费金融公司,近两年同样放缓审批脚步的民营银行业面临着一样的问题,同质化的业务竞争对于公司和行业而言都难言进步。

从眼下的结果来看,消费金融公司已经在进行更多差异化的尝试,更多元的股东配置,或许可以带来新的刺激。当然,公司的经营策略、团队能力、资本市场的表现甚至宏观经济的走势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它们的命运。

有更多的参与者、更活跃的市场,至少对于一个行业的成长和成熟来说不会是坏事。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