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有一段时间觉得在网上聊天或通电话摘要: 有一段时间觉得在网上聊天或通电话时,感觉“对象”特别懂自己,能够准确说出自己所面临的难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让自己特别有安全感。时,感觉“对象”特别懂自己,能够准确说出自己所面临的难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让自己特别有安全感。 在交友网站相识四年时间,却从未谋面;对方一个Low到极致的借口,却能够让她相信了200多次,每次汇款几十万到上百万元;如果不是这个“骗子”悄然消失,这笔钱或许还会一直汇下去……交友网站上这种看似老掉牙的骗术为何仍能频频得手? 上面的故事,就发生在一位香港地产行业的女商人身上。近日香港《文汇报》报道,这名女商人在某交友网站上认识了一位自称外籍工程师的男子之后,被对方以公司周转不畅等借口,四年间骗走了1.8亿港元,直到该男子8月份突然失去联络,女商人才怀疑自己可能受骗并报警。 “一骗就是四年,要么是这骗子智商太高,要么就是女商人被灌了迷魂汤,坚持汇款四年多却从没见过面,太玄了!”有网友对此感觉不可思议,甚至怀疑这别是杜撰出来的假新闻吧? 然而,家住广州的黎洁(化名)在网上看到这则新闻之后,却丝毫没有觉得荒唐,只有满腔的懊悔和怨念。因为就在今年5月份,她被网上结识的所谓“对象”,以更加“新奇”的手法,骗去了十多万元的积蓄。 “可惜我没有勇气报警,更不敢告诉子女,太难为情了。” 事后她自己分析,网恋诈骗、网络婚骗的手段,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么“低能”。如今交友网站上的诈骗分子想要蒙蔽对方的心智,也绝非简单的“我们交个朋友吧”、“要按时吃饭”、“天冷多穿衣”等嘘寒问暖,而是会先“读”懂你的心。 婚恋婚骗新伎俩,等你主动“送”钱 相关数据显示,婚恋诈骗分子会在认识后1个月内首次向对方借款的占42.4%,在3个月内首次借款的占33.3%。而在3个月内向“对象”借款的男性,有75.7%是骗子。 “大家的警惕性高了,骗子也都开始琢磨新招数了。” 黎洁表示,三年前丈夫车祸去世后,由于女儿工作繁忙也常常不在身边。去年,一位自称早年丧偶、时年62岁,来自成都的退休工程师,走进了她的生活。 虽然双方是通过网络交友平台认识的,但对方通过发短信、打电话等形式和她多次接触后,还是让黎洁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起初,她对这名男子多少有些戒备心理,但看到对方出手阔绰,常常购买礼物邮寄给她,也就渐渐放松了警惕。 “我长得胖,又不好看,只是个退休会计,人家图我啥。”考虑到对方仅比自己大4岁,又是退休工程师,有稳定的退休金,黎洁没过多久就答应了对方的交往请求。 因为经常上网,浏览新闻资讯,她多少对网恋、婚恋骗局有所耳闻,所以一开始她也提醒自己,如果对方一旦提到借钱,那十有八九就是遇上骗子了。 “但时间过去半年多了,他从没有提过钱的话题。”黎洁回忆,对方非但没有借过钱,反倒常常问她需不需要零花钱。嘘寒问暖的热情,也丝毫没有减退的迹象,这让她十分感动。 在渐渐开始涉及谈婚论嫁之后,这位“对象”甚至还主动介绍了“远在海外”的子女给黎洁认识,并在微信上拉了一个“家庭群”,彼此之间相处也十分和睦。“子女们”一声声阿姨叫着,让她心里美滋滋的,坚信对方是个正经人。 “突然有一天,就说他儿子犯了病了,还是肝癌之类的重病。”然而对方并没有任何向她求助的意思,只是表示以后可能会没有太多时间陪她。这让她很感动也很难过,就想尽一己之力,帮帮未来的“家人”。 在黎洁的坚持下,对方终于收下了她三万元“心意”,还撂下话说,算是跟她借的,并打好了借条。但是随着对方不断表示孩子在国外治病花费巨大,她不由自主地又先后“硬塞”给了对方近十万元。 “想想是我自己犯贱。今年5月底,突然就没有任何消息了。我还特地跑了一趟成都,发现给我的地址也是假的。”犹豫不决的黎洁不敢报警,更不敢将这件事告诉孩子。 这段时间,她依旧经常上婚介网站去搜索相关的线索,希望能够看到这个人的信息,哪怕有机会能质问一下对方,心里也会舒服些。谁知道,找来找去进了几个维权群,认识了不少苦主,其中还不乏一些老一代知识分子。 通过交流黎洁了解到,如今一些精明骗子的借口,不再是生意周转不灵、倒闭欠债等,而是亲友病故、二度创业、投资金融等更打动人的说法。除了不主动“借钱”,骗子还会先在礼物、资金上“给予”,一副不差钱的姿态,再引出一些“突发事件”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受害者主动“送钱”,伎俩可谓是“与时俱进”。 而在诈骗的时间进度上,这些骗子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操之过急,而是放长线钓大鱼。当受害者彻底放下了戒备,就会开始施展阴谋。 婚骗专攻人性弱点,擅长场景营造 “不管借钱也好,骗取财物也罢,骗子利用的都是人性的弱点。” 曾对婚骗团伙深入了解,并卧底调查后写出多篇深度报道的记者老G告诉懂懂笔记,从他过去接触过的众多相关案例来看,遭遇婚骗、网恋诈骗的苦主,都有比较相近的经历和特点。 其中之一丧偶或离异的中老年群体。诈骗分子为何偏好找离异、丧偶的中老年下手,是因为这些曾经拥有过婚姻、家庭的人,在失去伴侣之后会有很大的落差。即便婚姻生活不幸福的人,也会在离异、丧偶之后,感到莫名的失落和寂寞。 “骗子的出现,都会抓住这类群体的心理特点,让对方感到内心充实和温暖。”老G表示,往往有不少苦主会在长期孤独后因为突如其来的呵护和关爱,放松了警惕性,从而透露太多个人情况,让骗子掌握更多的信息。 除此之外,骗子主要关注的对象是那些有一定经济基础,且与家人、亲友、儿女关系较为疏远,生活孤独,在现实中不喜欢与人交流。一旦在网络世界接触到“虚拟”的理想对象,反而容易打开心扉。 “有的人甚至还会毫无芥蒂地向骗子抱怨以前的配偶,以及亲友的不是,”老G分析,这种情绪的发泄更容易让骗子有针对性的投其所好,用感同身受、理解痛苦的方式,攻破其内心防线,之后的“借钱”自然也就轻而易举。 老G发现,多数上当受骗者在实际生活中的相亲会、联谊会上,反而很难被异性打动。 曾有被骗的受害者向他反映,有一段时间觉得在网上聊天或通电话时,感觉“对象”特别懂自己,能够准确说出自己所面临的难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让自己特别有安全感。 “这些难题,还不都是自己透露给骗子的,对方是有心为之,自然会更容易打动你。” 老G苦笑道,这些骗子对心理研究都很“在行”,会根据受害者的内心需求,通过朋友圈的照片、信息动态创造不同的社交场景。如果你渴望亲情,你会看到他的社交圈呈现出融洽的家庭关系,与子女的关系融洽;如果你渴望金钱,他的社交圈会创造一个低调的富豪身份,天天进出高档场所。 因此,有不少网友认为,大多数遭遇网络婚骗的人,是刚刚接触互联网和社交软件,且信息比较闭塞的中老年群体。 这个现象的确存在,但从老G最近一年多所经手的近百个网络婚骗案例来看,也有新的变化。一是女性受害者占比逐渐增大,已经超过七成;二是40岁至59岁的中老年群体比例近36%,但30岁至40岁的中年群体比例竟达到了40%,甚至案例中25~30岁的年轻人占比也达到8%。因此,网络婚骗并非年长者专属。 “青壮年接触互联网交友、婚恋平台的机会比中老年高,而且有更多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需要倾诉、排解。”骗子讲究与时俱进,投“用户”所好,一些交友、婚恋平台上的中年群体自然就成为了重要目标。 老G同时强调,对于用户被诈骗的事件,一些平台大多是用先前就准备好的免责条款予以搪塞。即便提供了相关的信息,对于后续有关部门的介入调查也几乎帮助不大。 那么,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婚骗问题,部分交友、婚恋平台又为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 只看流量的婚恋平台,顾不上价值观 “骗子,他首先得先成为一名用户。” 曾浩(化名)曾是一家国内知名婚恋网站的业务主管。他告诉懂懂笔记,对于任何一个刚刚建立起来的互联网公司来说,流量、用户、日活等数据都是十分重要的,婚介网站也是如此。 然而,通过巨额红包补贴,能够吸引到的单身人士数量比较有限,即便注册之后,在平台上的活跃程度也并不高。因此,他们当初就曾经将数据转化寄托到了一帮“不正规”的特殊用户身上,其中可能就包括了骗子。 “他们每天都在平台上搜寻目标,而且尝试与很多平台注册用户接触。”曾浩表示,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后台便产生了不少活跃的数据。部分从未使用过平台的用户,也在这个过程中,让部分骗子给“撩”起来了。 对于一家互联网企业来说,用户数量、日活数据就是其获得融资的条件,这些数据越庞大,每一轮融资的数额就越可观。因此,运营团队并不会在乎发起互动的用户,到底是真用户还是骗子。 “骗财的、骗色的都有,但缺乏相应的自然用户与之匹配。”曾浩告诉懂懂笔记,为了让骗子有“目标”可互动,团队甚至曾向灰产机构购买过大量精准的单身用户数据,并逐一通过短信等方式,向其推荐自家的婚恋平台。 在他看来,平台发生诈骗事件,似乎是必然的,这也是高管一直强调的“发展中的阵痛”。只要有足够多的互动数据生成,能够让企业顺利拿到融资,其他的问题并不在自己关注的范畴以内。 “小婚恋平台要资本续命,大婚恋平台谋求衍生业务变现,但前提都需要大量的用户基数作支撑。”曾浩坦言,为了规避责任风险,早在用户注册时所确认的使用协议中,他们就加入了免责声明,专门提醒用户在交友、婚恋时要辨别对方所提供的的信息真伪,避免上当受骗。 以一个仅百万注册用户的婚恋平台为例,每天都在不断在搜索、交互、添加不同异性用户的“非正常用户”,就占了六成以上。这岂是普通用户仅凭图片和文字,就能够辨明真伪的? “说平台是骗子的帮凶有点过分,不过责任确实很难界定。”曾浩说,类似的诈骗事件,在不少社交平台上都时有发生,并非只是网络婚介行业独有的乱象。 在缺乏相应行业规范的情况下,一些网络婚恋平台以“红娘”自居,以提供有限的资讯信息服务,规避自身应该具备的监管责任后,在流量和利益的驱使下,放任大量用户违规行为不管,甚至纵容、鼓励不良用户在平台上“行骗”。在圈外看来,这是资本积累过程中的原罪;在圈内看来,“大家都这么干”成了掩耳盗铃的通行证。 更耐人寻味的是,互联网上众多给单身用户的“防骗攻略”,更成了婚恋骗子的“教科书”。以其之道反制其身,演变出了大量新颖独特、令人难以觉察的伎俩,这也让婚骗行为变得更加隐蔽和难以察觉。 “只要寂寞的人还在网上游荡,婚骗就不会消失。”曾浩无奈地耸了耸肩膀。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