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很晚周黑鸭才发出业绩,已经过了10点,我看到业绩后,就知道凉了,赶紧关了灯,在床上躺好,眼泪顺着眼角流下来,湿了枕巾。今天早上本来准备去吃碗素面,路过街口的周黑鸭铺位的时候,忽然没了胃口,只好空着肚子坐到电脑面前码字。 世间凄凉事,并不只有关灯吃面。 1 / 周黑鸭扑街 根据周黑鸭公布的业绩,2018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5.97亿元,同比下滑了1.3%,这是周黑鸭最近几年首次业绩下滑。 而这还是周黑鸭门店增长了近三成的背景下取得的。根据公司的数据,截至到2018年6月30日,公司门店数量达到1196家,相比去年6月30日,增加了302家。 华中地区一直是周黑鸭的强势地区,以不到50%的门店贡献了超过60%的收入,但2018年上半年华中地区尽管增加了120家门店,销售额却下滑了1.04%。华北地区虽然增长显著,但增幅与华北地区的门店相比要逊色很多。 门店开出去不管有没有营收,费用是先产生了,如果没带来营收,费用就会增加的更加不和谐。看周黑鸭2018年上半年销售费用4.28亿,同比增加15.6%,相应的销售费用占营收比达到31%,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55个百分点;管理费用2018年上半年产生0.87亿元,同比增加22.4%,管理费用占营收的比例增加了1个百分点至5.45%。 两头挤压,利润就变得相当难看了:2018年上半年周黑鸭实现净利润3.32亿元,同比下降17.3%。 今天周黑鸭17个点起跳,股价创下新低。截至目前为止,今年周黑鸭跌去了47%,以今年2月份的最高价算,已经是腰斩了。 对比去年年初时的盛景,不胜唏嘘。 大陆的投资者对周黑鸭可谓是情有独钟。自去年三月港股通开通以来,南下韭菜一路加仓,今年三月一个暴跌后,加得更猛了,目前持仓比例达到了11.89%,我也是这这群南下韭菜里的一棵。2018年做投资不容易,总有一款雷适合你,而周黑鸭就是属于我的雷。 现在复盘回去,怎么看都有事后诸葛的意思,但聊胜于无吧。 2 / 当初的决策忽视了什么 当初会青睐周黑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它的产品我喜欢,味道比较独特。我在深圳,有家门店我去年去过几次,每次前面都有七八个人在排队。另一个原因更重要,就是它很简单。复杂的行业与业务对我来说比较难理解,所以我在选择公司上以简单为主。 根据周黑鸭的招股说明书,开一家门店的资本开支大概是12万元左右,面积不大,招2到3人即可,平均1到2个月就能实现收支平稳,2到6个月即可收回投资。周黑鸭的单店平均创收能力非常高,有300多万元的样子,相比之下,绝味要低很多。 当然,周黑鸭是直营,绝味是加盟,直接这样比是不妥的,但我们即使假设绝味的加盟商毛利率有80%,这样绝味的单店创收能力相当于在下面的数值上乘以5,可以看出,周黑鸭的单店创收能力仍然是高出许多的。但是2017年周黑鸭的单店平均创收能力下降了许多,我当时觉得店开多了,初期出现这种情况也是正常的。 青睐周黑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对直营模式的迷恋,现在算是被市场狠狠教训了。我固执地会认为某个模式一定比另一个模式好,而忽视了其实这些模式既然在世界上都存在,自然都有其合理之处。 唉,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加盟模式因为管理难度大可能会影响到营收和利润,但我没想到直营模式也会有这样的问题。 现在复盘,觉得有几点是被我忽视了。 第一就是上面说的,过分夸大了直营店的好处。人的直观感觉会觉得,在食品这种东西上,直营能提供更高的质量保证,因而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 然而这个直观感觉可能是错的,直营与加盟其实并无一定谁优谁劣的区分,放在全球市场上看,麦当劳以加盟为主,星巴克以直营为主,都做得很好。 本质上而言,决定直营还是加盟的,其实是公司业务的复制难易程度。麦当劳以产品为主,标准化高,复制比较容易,而星巴克卖的并不是产品,而是服务,服务相对产品来说,是与活生生的人打交道,人的可变因素是最多的,所以标准化上要比产品低很多,因而需要更强的控制来保证不走样。 回到周黑鸭上面,我们会认为直营好,但忽视了消费者去周黑鸭想体验的是产品,而不是它的服务。产品的标准化上,直营和加盟基本上能做到无差别,因为都是由总公司配送,遵循一定的流程规范。 所以,周黑鸭的直营并没有给它的产品体验带来更多的加分项。 在卤鸭上面,直营没有带来显著的加分项,但却有显著的减分项,那就是抑制规模优势的发挥。直营相比加盟,需要更多的资本开支,因而扩张速度要慢,规模效益短期比较难出来。 第二是忽视了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周黑鸭过去几年,毛利率显著提升,这主要的原因是公司由未包装产品向MAP包装产品转型带来的红利,这波红利在2016年已经吃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周黑鸭的提价能力并不会比它的竞争对手高许多。 过去一年包装材料涨价,2018年上半年禽类价格大幅上涨,周黑鸭的毛利率不断下降,其并不能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相比之下,绝味的毛利率要稳定得多。 第三个忽视的是周黑鸭的市场空间。 3 / 我们能支撑起多高的消费升级 当初吸引我的还有两点:一是周黑鸭的门店,远小于绝味,门店集中在华中(湖北、湖南、江西、河南),渗透率比较低,成长空间比较大,而门店数量少,意味着单个门店带来的增量效应比较大。 二是周黑鸭的客单价很高。就看昨晚的中期业绩公告,周黑鸭的客单价还在上升,由62.13上升到65.83元。我在这里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周黑鸭在这块定位比较高端,其消费群体对价格的敏感性要低些,这也是我认为周黑鸭的提价能力可能不错的原因之一。 现在复盘去看,其实这两点是相矛盾的。之前我对周黑鸭扩张的担心是周黑鸭的味道到底能不能铺下去,但实际可能是周黑鸭的客单价到底能不能铺下去。 2018年中期业绩看,在营收下滑的同时,客单价却在提升,其背后传递的信息是周黑鸭的消费者进一步向头部集中(即高客单价群体),而部分消费者或者是因为价格高,或者是因为其他原因,减少了对周黑鸭的消费。 周黑鸭的消费群体主要还是年轻人,35岁以下。这个群体中的消费者,大多数或者还没工作,或者工作起步不久,财富积累并不多,生活压力大,其对价格的敏感性是比较高的。 早期的时候,周黑鸭规模还不大,可以收割这个群体中收入处于头部的消费者。但当这个消费群体收割完后,它继续铺门店,剩下消费者的钱包却跟不上。这点尤其是它往三四线城市铺的时候更加明显,因为三四线的收入水平相对更低些。 我们看今年的食品饮料上市企业的业绩,榨菜卖得好,泡面卖得好,啤酒卖得好,有人说这是消费降级,其实仔细看一下,它们利润大幅增加的原因是因为提价。如果以价格来界定消费升级还是降级,其实榨菜、泡面、啤酒业绩提升的背后都是消费升级。 但因为它们本身单价较低,比如雪花啤酒,最便宜的也就2块多一瓶,价格提个一两毛消费者没有感觉,但在上市公司财报上则是哗啦啦的利润。 回到周黑鸭上,情形就变得不同起来,因为周黑鸭的产品单价本来就很高,平均来说都基本30元以上了,再提价的话已经到了消费者敏感的区间,而且不仅仅三四线城市敏感,一二线城市也一样敏感。 周黑鸭一度被称为是消费升级的代表,但比较周黑鸭的客单价以及其消费群体,在周黑鸭的扩张上,或许要问一下,我们究竟能支撑起多高的消费升级? 4 / 结语 最后还讲一件事。 去年下半年,我比较懒,在美团上叫外卖叫了好几次周黑鸭。我们知道周黑鸭的MAP包装产品一般保质期是7天,但我经常收到货时,发现离生产日期已经过去3天了。这其实是应该引起警觉的现象。一个保质期7天的产品,到消费者手上时已经过去3天了,这里面肯定是有不正常的东西,即使不是产品滞销,那至少也说明公司的供应链有问题。 当然,所有的这些思考都是站在今天周黑鸭大跌的背景下发生的。人吧,看公司跟看半瓶水一样,股价涨的时候,看到的是还有半瓶水,股价跌的时候,看到的是只有半瓶水,其实这个公司一直是半瓶水,优点缺点并没有太多变化,只是人选择性的忽视。 今天一个大跌后,周黑鸭的估值大概是12倍左右,估值算比较便宜吧,但是不是可以抄底呢?各位还是自行判断吧。 不聊了,我要赶紧去买一包涪陵榨菜去配今晚的面条……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