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点,许多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刻,姜哲和同伴们已经从松江河镇出发,驱车来到长白山山脚下,准备进山。他们不是游客,而是“靠山吃山”的跑山人。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山林里生长着无数珍奇的草药,跑山人徒步进山,为的是采撷大自然的馈赠。 山林寂静,四个人按方形列队,彼此相距二三十米,每隔一会儿,就“哦”地喊一声,以免与同伴失散。到了下午,他们各自背着六七十斤重的山货走出山区,回到小镇,卖出当日的收获。 松江河镇位于长白山西坡,距离山门仅30公里。镇上5万人口,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上山采过蘑菇,但只有不到200人是真正的职业跑山人。 在来自城市的游客看来,跑山犹如一场寻宝游戏,只有跑山人自己知道,这其中藏着多少辛苦与危险。他们是看天吃饭的人,进一次山,能采到多少好货、能否安全回归,全凭运气,而酒是唯一能让他们感到确定的东西。 一、水可以不背,酒是不可或缺的 90后姜哲可能是镇上最年轻的跑山人。和师傅带徒弟、从小训练的职业跑山人不同,他属于“半路出家”。2023年年初,姜哲离开工作多年的杭州,回到家乡。他原本打算创业,做自媒体,拍拍乡土风情,不料,却被山货市场给迷住了。 镇上每年6月开放山货市场。每天下午,跑山人背着背筐下山,到市场上就地摆摊,出售刚刚采摘的野生菌类、药材和果子。艳红的五味子、褐红的灵芝、指头大的蓝莓……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山珍,摊边挤满了采买山货的人。姜哲没事就和摊贩们聊天,也越发好奇跑山这件事。 “我也想跑山!”冒出这个念头之后,姜哲在市集上随机拉住了一位跑山大哥。大哥十分爽快,答应了他的拜师请求,第二天就带他一起上山了。 长白山跑山人的收获:个头硕大的猴头菇。(图/由被访者提供) 姜哲第一次跑山,就是跟着这位大哥的团队一起去采灵芝。“以前在城里爬过山、徒过步,但跑山完全不一样,深入原生态的野山林,山草都有半人高,路挺难走的。”目之所及,是没有尽头的树木,听不见喧嚣,反而更容易唤醒五感;走着走着,时不时发现可采摘的菌子,又充满了惊喜。 不过,作为新手,姜哲的体力赶不上师傅们。他们除了停下吃饭,几乎没有休息。到了下午,师傅们想多采一点山货再回,但姜哲实在走不动了。 姜哲沿着河边一直走,甚至没听到大哥放了“二踢脚”寻他的声音。他坐下来休息,突然听到草木哗啦哗啦地响,恐惧一度攫住了他的心。“我害怕会是熊之类的,后来他们说可能是狍子或者鹿。”好在,有惊无险,他又走回路上,终于与师傅们碰头了。 这次经历并没有让姜哲退却,在那之后,他时常跟随市场上认识的跑山人上山。作为山边长大的孩子,他从小就接触灵芝、人参、鹿茸等土特产,也见过亲友拿这些东西泡酒。如今,他跟着师傅们亲眼见识,学着寻找和辨别可采摘的山货——怎么完好地采摘、怎么保存,都是有讲究的。慢慢地,他也成了有经验的跑山人。 跑山首先是个体力活,用来装山货的背筐都有六七斤重,用来辅助爬树的“脚扎子”也有5斤重。有的跑山人会带一把刀、一根木棍,刀用来劈开挡路的枯木,棍子则充当登山杖;还有“二踢脚”,用来防止和同伴失散,也可以吓跑一些动物。 相比之下,跑山人吃的食物就显得糊弄了些。偶尔,大哥会带保温饭盒,里面装着家人做的饭菜。但大部分时候,他们的午饭只有早上打包的一些饼和包子,已经冷掉。水是很重的,所以跑山人几乎不带水,要喝水时,就喝山间的溪流泉水。这种粗犷的生活方式,让远离山林的人们惊奇,而姜哲总是向看他视频的网友们解释:“山上的水据说是从长白山天池流下来的,这里的跑山人喝了十几年,一点问题都没有。” 虽然不背水上山,但对一部分跑山人来说,酒是不可或缺的。大部分时候,跑山是当天来回,而在特定季节,为了找到鹿角、桦树茸等难得的珍品,要去更远的地方,许多跑山人会住在山上。进入深山,要走一整天;采摘花一整天,再走一整天回来。姜哲认识的两位跑山人,每到出远门时,都要背一大桶白酒上山,重达5斤。 对跑山人来说,喝酒并没有特殊到需要用语言描述意义,带酒上山,仅仅就是因为想喝。他们带的酒也不是什么名贵的好酒,而是当地酒厂酿造的散装白酒。夜里,扎好帐篷坐下休息时,兄弟们就会开启一场粗糙的山野酒会。如果是非防火期,他们还会带一些生肉,在山中一边烧烤,一边喝酒聊天。姜哲回忆道:“他俩酒量贼好,体能也很好,一晚上每个人喝了1斤多,第二天还能走7小时山路。我酒量不行,也怕第二天头疼,那晚只喝了2两。” 二、真正的与世隔绝 从前,跑山人都住在山沟里,跟父辈学会了跑山。几十年后,传统的跑山人家族基本都搬到镇上了,还在跑山的不多了。这份活计实在辛苦,越靠近山,网络信号就越弱,走到山上,则是真正的与世隔绝。 但姜哲享受回归原始的感觉。“在山上不会想玩手机,习惯了和同伴聊天、找山货,已经很充实了。”在山上休息、喝酒的时候,万籁俱寂,只有来自身边的伙伴的声音,让他想起“举杯邀明月”的诗句,既孤独,也充满豪情。喝得半醉,他们聊了起来,姜哲很爱听那些跑山人的故事。 极少有跑山人独自行动,因为在山里,危险性难以预料。跑山人中流传着一个说法,“一猪二熊三老虎”,意即遇上野猪是最危险的。一头野公猪有几百斤重,獠牙长得吓人,它们不怕人,甚至可能会主动攻击人。好在,这里很少出现老虎。去年,二道白河镇发现了东北虎,距此地也有100多公里。 有个跑山人正在山上走着,听到树叶拂动的声响,一抬头,看到了一头熊,离他不到20米。他压低身子,屏住呼吸,慢慢地从熊的视线中离开。这位跑山人没见过几次熊,姜哲说,“给他吓得够呛”。 跑山人认为,绝大多数野生动物都怕人,除非是冬末春初缺少食物饿极了,否则它们不会轻易伤人。然而,姜哲也听说过有人被熊袭击,所以他每次上山都会带上防熊喷雾,“我也不知道有没有用”。其他跑山人则持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说:“既然是做这行的,就没必要怕。” 科技进步给跑山人带来了一定的便利,比如在山上可以查看提前下载好的离线地图,天气预报也能帮助他们确定明天是否适合上山。然而,山上的天气变幻莫测,偶尔会碰上天气预报不准确的时候。同姜哲一起喝酒的这伙人,就曾意外遇上大雪封山,雪很快积到齐腰深,难以行走。他们只带了3天的食物,却足足在山上被困了5天,夜里寒冷入骨,“必须喝点酒才睡得着,把自己给麻醉了”。 三、不念过去,不问将来 富饶的长白山上,除了惊吓,也有惊喜。爬到桦树顶端,采到生长多年的桦树茸,每斤可卖几百元。跑山人中,还流传着野生人参被禁止采挖之前的“财富传说”——只要挖到一根,就可以卖到两三万元。“我们说‘财找人容易,人找财难’,比如4个人上山,3个人走在前面,都没看到这根人参,偏偏就第四个人看到了,好像命中注定一样。”姜哲说。 跑山人懂得敬畏自然。冬天是不去跑山的,每年开春第一次进山、初冬封山之前,跑山人都会举行仪式,拜“老把头”。“老把头”是当地独特的信仰,被视为跑山人的保护神。跑山人上供酒肉,以求平安顺遂。若是挖到了非常值钱的“大货”,更要在卖出后第二天回到原地,再拜一拜“老把头”,以示感谢。 跑山人几乎不会想太久远的事情。山上有一种草药,名叫“肾精茶”,生长在老树皮上附着的苔藓上,人们相信它有补肾的功效。最近几年,肾精茶越来越火,但它只有野生的,不能种植,所以收购价格年年都在涨。姜哲曾劝伙伴们把采回来的草药晒干,明年再卖,可以赚更多。但他们说家里要用钱,直接把新鲜山货就地卖掉。“他们想的是‘能赚一天是一天’,没有余力思考未来。”姜哲说,一年到头,一个跑山人只能赚到五六万块钱。 大部分跑山人都不会去采还未长成的山货,但遗憾的是,一些跑山人的采摘方式,并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再生。许多珍稀的山货需要多年才能长成,它们的生长速度,跟不上人类采摘的速度。因此,如今越来越多的山货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植物。姜哲所能做的,就是每次上山都把垃圾带走。 回到镇里,姜哲会帮朋友们在网上卖山货,在名为“放山记事本”的账号上记录跑山人的生活。不跑山的日子,除了打包发货,他也会和新老朋友们聚会、喝酒。东北人爱喝酒,在杭州工作的时候,他在餐馆里从来见不到像东北这样每桌都摆了酒的情形。 跑山人依然日复一日地迎来长白山的日出,不念过去,不问将来。而对他们来说,酒是唯一属于当下的享受。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