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没注意到,你以为的国货,可能是洋品牌。 你吃的梦龙和可爱多、喝的立顿红茶、用的清扬洗发水和奥妙,甚至是中华牙膏……这些“国里国气”的品牌,背后有个共同的大佬—— 联合利华。 这个蛰伏中国30余年的品牌,和宝洁一起,几乎承包了中国人的洗护用品,一度被认为是“国货”。 相信你的感觉, 联合利华在中国站稳脚跟,靠的还真是换个马甲,“伪装”成国货。 但这个跨国巨头的日子也没那么舒坦了。 前两天,联合利华的CEO乔安路宣布,明年年底退休。 这位CEO被视为联合利华内部的“中国通”, 熟悉中国超过以往大多数CEO 。 在此之前,联合利华度过了4年的动荡期。 当马斯克血洗推特之时,联合利华就已经 裁员1500人,连高级总裁都没能逃脱。 甚至于贱卖了旗下曾秒杀7万中国茶企的立顿红茶,这场收购还被 彭博社称为“获得的一场急需的胜利”。 实际上,联合利华并不差钱, 今年上半年,就赚了近200亿。 最有“心机”的外资霸主,怎么就被逼到贱卖家产了? 靠“伪装”国货,民族品牌杀手赚翻了 你可能不认识联合利华,但一定用过它们的产品。 它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品牌,比宝洁还早两年, 10余个“国里国气”的品牌,几乎男女老少通吃,是不折不扣的日化霸主。 中华牙膏被认为老字号,位列牙膏界前三甲;力士和夏士莲征服了女性用户,在洗护用品中占有一席之地;立顿茶包曾让中国茶企抬不起头, 市占率80%; 梦龙和可 爱多更是年轻人心目中的白月光 。 这家做肥皂起家的跨国巨头为什么会让人误以为是国货? 联合利华必杀技就是, 疯狂买入后,“伪装”成国货。 北京奥运会期间,羽泉为其创作了《中华力量I believe》,羽毛球教练李永波那句“我相信中华的力量”,令人心潮澎湃,这一度让中华牙膏贴上了“民族品牌”的标签。 事实上,中华牙膏的经营权早就不属于中国了。 早在1994年,联合利华豪掷1800万美金,与上海牙膏厂合资建厂,取得了中华牙膏的经营权。与此同时,联合利华要向上海牙膏厂上交销售额2%的品牌使用费。 本地品牌与消费者有着天然的感情维系, 中华牙膏很争气,与高露洁、佳洁士三分天下,扛起了10亿销售额。 初尝甜头的联合利华,在“买品牌”的路上狂奔, 一口气收购了京华茶叶、蔓登琳冰淇淋、老蔡酱油、芳草洗衣粉等品牌,在当年这些品牌还都是家喻户晓 。 除了中华牙膏名气高,其他品牌要么自生自灭,要么销声匿迹, 这也让联合利华背上了“民族品牌杀手”的名声。 联合利华手上的“王者级品牌”不算少, 为了闯出名堂,烧起钱来毫不手软。 在营销界,它和宝洁是业内公认的黄埔军校。 当海飞丝在中国封神之际,清扬是 联合利华最有力的战 书。 这款去屑洗发水早在1972年推出,爆火于东南亚,销量一度把海飞丝甩在身后,不曾想中国消费者不买账。 为了撼动海飞丝的地位,联合利华请来胡歌等一众大咖, 硬生生拍了3部肥皂剧《无懈可击》, 以商战为主线,剧情就是宝洁和联合利华为原型的明争暗斗。 在中国日化市场上,联合利华和宝洁几乎心照不宣,无论是洗衣粉还是洗发水,价位基本趋同,联合利华奥妙和夏士莲,对标宝洁的汰渍和飘柔。 但是,一向以高端示人的联合利华,放下了身段,向中国市场低头了,他们找到了决胜中国的法门: 降价,把奢侈品降到了大众消费品。 比如奥妙的价格 几乎腰斩至3.5元;花10块钱就能买到一瓶200ml的夏士莲黑芝麻洗发露。 悄咪咪降价不说,力士香皂的“含量”还增加了40克, 打破了低 价天花板,逼得老对手宝洁恐慌起来。 谁也躲不过真相定律,奥妙在上海的市占率达到37%,抢到了宝洁洗衣粉第三的位置。 联合利华在中国的吸金能力越来越强。 据《投资导报》数据,2000年,联合利华在中国销售额超50亿,且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贱卖立顿,日化霸主断臂求生 联合利华的霸主地位,正在被宝洁取代。 为了“瘦身”,联合利华在人员上动刀,缩减了 全球1500个职位,其中15%是高管。 联合利华还把镰还砍向了更多“不够赚钱”的业务。 最有名的出售案是,以326亿元的价格卖掉立顿。 在中国,“七万家茶企不敌一个立顿”的神话并非空穴来风。 从某种程度讲,立顿茶包 以超低价和“万年不变” 标准 口味, 培养了 国人饮用袋泡茶的习惯。 2019年,立顿总营收163.3 亿,比我国前十名的茶企销售总额还要高十几亿。 但联合利华把立顿在内的茶叶业务,打包卖给了CVC私募股权公司。 除了众所周知的立顿, 在短短5年内,联合利华砍掉了10余个品牌。 这些品牌易主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生意。 首先是消费者变得更挑剔了。 在中国,日化巨头正在失去原有的掌控力,外国货的光环消退。 以立顿为例,2019年,联合利华的茶叶业务就陷入颓势,与国外品牌相比,中国消费者更适应本土袋泡茶的口味。 小罐茶推出的茶小壶,主打0糖0卡0香精,更受年轻人的追捧;喜茶、奈雪,连蜜雪冰城都出了果味袋泡茶,茶里的三角茶包占据了袋泡茶市场20%以上的份额,而立顿更沉湎于舒适区,很难有新鲜事儿。 与此同时,中国本土品牌蚕食了外资品牌的份额。 凯度消费者指数显示,2016年中国本土品牌增长了8.4%,与之相比,外资品牌仅增长1.5%。在26个快消品品类中,包括联合利华、宝洁等外资品牌正在损失18个品类的市场份额,只有4个品类呈上升趋势。 其次是联合利华自己的“堕落”。 这两年,联合利华屡登黑榜,与国产品牌的差距越来越小。 早在2011年,立顿就因稀土含量超标、有陈茶等问题,被划入了黑名单,品牌影响力和销量都在下降。 除了茶饮,清扬和多芬曾因多次产品不合格而被有关部分通报。上个月,因涉致癌物苯,联合利华还召回美国销售19款干发喷雾。 去年8月,梦龙因用植物油脂替代牛奶,“中外双标”的声音甚嚣尘上。 令人遗憾的是,和老对手宝洁相比, 搞了这么多花活的联合利华,无论是股价还是营收上,身位都没什么变化。 讨好中国消费者,不能只靠伪装 作为一家跨国巨头,联合利华的核心玩法是,买品牌。 过去,联合利华擅长收购外来品牌,比如夏士莲原本是东南亚的品牌,最终被华包装成国际大牌。 现如今,联合利华押宝高端美妆。2017年至今,收购资金高达160亿欧元,将互联网原生护肤品牌 Paula’s Choice收入囊中,还投资了中药护肤品牌禾宝。 2021年,联合利华想以500亿英镑,收购葛兰素史克,最终被拒绝了。 一家国际化巨头,想靠并购壮大自己,这本无可厚非。 但联合利华根源是过于保守。 联合利华大股东 Fundsmith 的创始人,曾把葛兰素史克收购案,形容为“濒死体验”,他认为 真正花精力应该是优化自身业务,而不是用收购的手段,进入毫无经验的新领域。 这家巨头不合时宜的印记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立顿的竞争优势在线下,但对手早就转战线上了。 早在2010年,联 合利华中国区内部就有许多电商计划,但迟迟无法落地。 当许敏成为宝洁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本土CEO时, 联合利华的层级相对复杂,决策效率并不高。 在搞定下沉市场上,联合利华也慢了半拍。 2010年前后,宝洁破釜沉舟,下了个重大决定,中国100多个核心大经销商被要求在1年内覆盖3万个乡镇,圈内有人称之为“下沉十年”。 而联合利华显得尤为被动,大超市开到哪里,产品就卖到哪里, 就连品牌缩减计划,也比宝洁晚了至少5年。 为了更有竞争力,联合利华缺乏新的爆款和支柱型产品。 联合利华跟风推出了力士无硅油洗发水,中华茶清悦和清扬的樱花专供产品, 但大多数都是在老产品上“动刀”,治标不治本。 结语: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流行“以市场换技术”,这导致国产主力日化品牌被外资垄断。 现如今,国货正在崛起,蜂花、鸿星尔克被野性消费,云南白药以20%的市场份额,夺得牙膏界铁王座。 联合利华、宝洁等多家日化巨头接连涨价,以应对成本上涨。今年上半年,联合利华看上去销售额增长8.1%,但 主要是价格上涨的因素,实际销量在下滑。 只不过,能不能赚到钱,归根到底是消费者说了算,对他们而言: 与其疯狂卷价格、卷身份,不如卷产品。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