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平台
华强北,告别“水货”天堂?
发布时间:2022-10-11 12:06 来源:每经头条

水货“背包客”刘浩(化名)把华强北附近的房子退掉了,搬到了近十五公里外的布吉,如今跑一趟华强北要转一次地铁、花费近1小时,但可以把房租由1.2万元压缩至几千元。

租金还不是最主要的,刘浩最近发现,和iPhone 14系列在华略显“冷清”的销量一样,“水货”在华强北也不再炙手可热。“有时候一个月也没去市场一次”,刘浩已经不想再为“华强北板块”这份租金溢价买单。

华强北飞扬时代大厦曾是水货手机的“天堂”,以往新款iPhone发布时,也是刘浩等水货商们最活跃的时刻。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如今这里不复昔日的人头攒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门可罗雀的档口,还有随处可见的转让电话。

从档主们的反馈来看,水货市场遇冷已久。其中,有国家对走私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的因素,也有水货、国行价格差距不断缩小的影响。另外,无论是手机厂商,还是境内的电商平台,都在加码对水货销售的监管。

如今的华强北水货档口,水货商们也在试图“游”出这个行业。要么“转移阵地”继续卖水货,要么做起了“二手靓机”;而背包客们这种“轻资产”运营模式想退出则更显轻松——例如,刘浩上一份工作是在泰国做房地产生意,他也正在考虑是不是要重操旧业了。

华强北飞扬时代大厦。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王晶 摄

一、华强北水货档口“关门大吉”

华强北水货档口最为集中的飞扬时代大厦共有四层,二手手机的交易主要在三、四层,这里也是水货客们的集中地。

水货手机并非次货、高仿,而是指从非正规渠道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未经授权销售的产品。以iPhone为例,苹果公司对销往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手机作出严格限定,由此区分出不同版本,包括国行、美版、日版、韩版等等。除国行以外,其他通过特殊渠道进入内地销售的手机版本,被统称为水货。

内地销售的水货手机中,以美版居多,这主要是欧美市场消费电子产品的销售呈现集中态势,因此二手设备供给相对充足,这些回收的设备先是流入主要的全球贸易中心,如迈阿密、中国香港和迪拜等,再进一步批发给地区分销商。

过去,由于境外iPhone定价比境内低,加上偷逃税款,水货手机价格往往远低于国行,并吸引了无数的消费者,让大大小小的二手倒卖商趋之若鹜,催生出华强北的“水货手机江湖”,也造就了华强北无数一米柜台诞生千万富翁的造富神话。

但这样的故事正在消散。9月下旬的一天下午,记者前往飞扬时代大厦了解水货市场的情况,但抵达后发现,整个大厦市场内只有零星几个档口有老板做生意,个人买主、背包客也屈指可数,水货身影难觅。不少档口甚至已清空并贴出“转租”字样。

“严厉打击”是水货交易减少的重要原因。四楼一个维修手机的档口仍在坚持营业,老板告诉记者,“这里已经买不到(水货)了,卖还是会卖,但是不在这里,他们在家只卖熟人,不熟的不卖,你找不到他们。”

实际上,门可罗雀的情况在iPhone 14系列发布前便是如此。一位华强北背包客在社交平台上称,今年7月起,华强北“外版机”(水货)便不能摆在明面上销售了。“现在查货比较严”,档口老板也如是说道。

据媒体报道,今年年中以来,深圳市对走私违法犯罪行为开展全方位、全链条严厉打击。本次行动加大了对无合法来源进口商品打击力度,严查进货渠道或快递物品来源,严厉查处销售无合法来源进口物品等行为。飞扬时代大厦成为重点打击对象之一。

这导致飞扬时代大厦的水货量断崖式下跌,相应的人流量也明显减少,就连以往“熟门熟路”的背包客也无奈地告诉记者,“目前这边的水货已经很少了,找不到。”

飞扬时代大厦内等待招租的柜台。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王晶 摄

几经周转,记者联系上了一位做全球水货批发生意的老板,他在电话中告诉记者,“现在内地市场没有什么客户在买货(水货)了,因为今年eSIM美版不能到境内使用、并且查得很严。我们的客户是全球的,现在主要卖给越南、柬埔寨、俄罗斯等地。”

传统电商平台的政策,也在加强对水货手机的监管。2020年,淘宝曾发布一系列新规,禁止售卖美版等非国行渠道手机,这也让水货iPhone失去了一个重要的销售渠道,但头脑灵活的背包客随即便开始转战抖音、小红书等平台。

此外,手机厂商对手机作出的升级,也是水货手机销售的一大障碍。与往年不同的是,苹果今年将美国本土推出的新机iPhone 14系列取消了实体卡槽,取而代之的是eSIM卡(Embedded-SIM,即嵌入式SIM卡),这也是苹果首次发布仅支持eSIM的iPhone。但在内地市场,手机端eSIM的相关服务还没有开通,美版iPhone 14系列将面临无法使用移动网络的问题。

当然,也有华强北的水货商贩在想办法解决iPhone 14系列没有实体卡槽的问题,破解的办法是,给美版iPhone 14装上实体SIM卡槽,“从技术层面上来说,装SIM卡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具体成本算下来和国行、日版或韩版相比,没有多大差距。” 刘浩对记者说道。

10月7日,iPhone 14 Plus正式开售,不出意外的是,该机型开售后不久,便在第三方渠道遭遇价格破发 ——比苹果官网便宜400元左右,甚至被外界称为“最不保值机型”。更早之前发布的iPhone 14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9月18日,话题#黄牛诉苦苹果14倒贴100元出#一度冲上热搜。目前来看,iPhone 14与14 Plus的预购结果均不理想,天风国际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认为,这意味着Apple今年针对标准机型的产品区隔策略失败。

不及预期的iPhone标准机销量和更严厉的打击政策之下,华强北美版水货生存空间正在被压缩。

二、当水货没了价格优势

在水货倒卖链条中,批发商和部分档口主掌握着货源和渠道,处于最下游的则是“背包客”,他们主要帮个人及外地店铺在华强北挑货拿货,做的是低进高出的“代购”生意。程先生介绍,做背包客核心考验两个能力,一个是验机,另一个是渠道。

相比“一米柜台”造就千万富翁的档主故事,背包客们之间流传的更多是“年入百万”的“大神”事迹。由于门槛低、赚钱快,不少年轻人被吸引至此做起背包客,刘浩便是其中一员。

2020年初,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当时在泰国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刘浩回到国内待业,刚开始,他准备在短视频平台上销售二手车,但随后发现二手车品类较少,同时还存在地域局限性,这时他被短视频上“背包客年薪百万”的标题吸引,便和两个朋友一起来到华强北,成为了数万背包客中的一员。

令他兴奋和意外的是,来到华强北的第一天发布视频后,就有买家找他购机,当天净赚500元人民币,“(背包客)这个事情我们是从0开始的,我们从来没有做过任何一个行业是第一天就赚钱了。”

虽然“年薪百万”更多存在于众口相传中,但刘浩的生意也不赖,“那些做了很多年,或者有很好的渠道的,才可能年入百万。我们从500元到1000元、再到3000元,最高的时候,一天赚4000元。”

刘浩是赶上了做背包客的“黄金时代”,程先生也向记者确认,“这几年行情最好的时候,是2020年初,大家有货就能卖。”

“没有价格优势”是水货不香的直接原因。处于水货链最末端的背包客们,对水货手机“不香了”也最为敏感。前述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消息的背包客,就在和粉丝交流中提及“库存美版的跟国行相比,价格只相差150元。”

在闲逛了几圈后,前述记者在飞扬时代大厦里遇到的背包客仍一无所获,他一边通过微信和客户交流现场情况,一边告诉记者,水货不多不说,“有也是正常渠道进来的,价格跟行货(国行)没什么区别。”没有价格优势,客户自然不买账,这意味着他也许要白忙活一场了。

实际上,更多的背包客已经不来飞扬时代大厦了。

尽管iPhone 14系列发布十余天了,但刘浩还没有再次踏进飞扬时代大厦一步,面对市场行情,他似乎有点“躺平”,“以前隔几天就听(档口老板)说到了500、1000台机(水货),但现在可能只有个一两百台的这样子,大概是以前量的五分之一,虽然拿货肯定还能拿到,量却少了很多。”

刘浩甚至把在华强北租的房子退掉了,“在华强北的时候,我们每个月房租是12000元,但是这样贵的房租我们也没有自己的房间,只能睡地板。现在我搬到了布吉,房租便宜很多。” 刘浩向记者介绍,如今,他每天最多也就赚1000元,也很久没去市场拿货了,更多是通过电话、微信联系客户及上游水货商。

无人的档口。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王晶 摄

事实上,除美版受限外,港版由于疫情、监管严格等原因,在市场上也难觅踪迹。据刘浩介绍:“因为查得严,现在港版水货的带货费比原来贵了两倍。”

水涨船高,记者前往华强北曼哈市场一楼以购机为由询问关于港版iPhone 14系列的水货价格,一位柜台老板表示:“现在市场上的水货很少了,而且港版新机的价格比国行还贵。”另一位则表示,“你想便宜点就直接买国行,港版贵。”

不过,上述做批发水货生意的老板表示,市场会决定它的(水货)价格,港版价格现在炒得很高,是因为好多国家地区都抢着要,把价格炒起来了,汇率、带货费等还是其次。

三、水货江湖客转卖国行

随着国行与水货价格缩小、政策管控趋严等各方面的约束下,水货苹果越来越不好卖,档口和背包客们也正面临着转换营收思路的局面。毕竟,与其在水货上白忙活,不如在国行中赚点微利的“劳务费”。

上述时代飞扬大厦的背包客告诉记者,水货的带货成本在增加,同时销量也不稳定,因此自己开始将重心转移到销售国行“靓机”上,“现在(靓机)一个月销售几百台没有问题,但(只能)赚个100-200元(每台)”。

所谓靓机,是指成色9.5成新的二手手机,从外观上看几乎看不到划痕或者有轻微划痕但不明显的手机。

该背包客还进一步解释道,“我们的收入要看客户,每个月都说不准,要看下面的渠道大客户下单,我的大客户都在江苏、浙江一带,有自己的门店。除了批发我们也零售,但是现在生意不好做,水货的费用(指带货成本)太高了,肯定要考虑转行。”

刘浩和朋友们开始从只卖水货转移到水货和国行一起销售。在背包客行业已摸爬滚打七八年的程先生更有经验,他在电话中颇为坚定地告诉记者,“现在只能卖国行。”

一位华强北档口胡老板则直接对记者表示,不考虑卖水货,“一直是国行机,其实价格就差几百块,但水货的售后比较麻烦。”他进一步续称:“与往年相比,今年确实没以前(生意)好。手机的利润很低,一个手机就挣几十块,现在做配件的话,20多块钱就能挣5块、2块,配件利润还高些。”

记者了解到,以往,线下二手商家呈现出“分散、大量、规模小”的特点,实行各自的质检、定价标准,信息及价格不透明,使得有些背包客卖一部手机的利润能达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但随着短视频兴起,越来越多的人被“年薪百万”的标题吸引来到华强北掘金,他们主要面向终端零售,门槛也比较低。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关于解密华强北的视频发布到网上,行业也愈发透明,目前背包客销售一部二手手机的利润空间普遍为100-300元。

“年薪百万都是忽悠人的,正常过日子而已。”上述程先生说道。“没有短视频的时候,华强北这边主要是以批发为主,当时卖给大的批发商,或者下游的那些手机店,那时候入门需要大量的资金去铺货,回款也慢。我们入行时间比较早,2015、2016年的时候,坏账率都很高,很多钱收不回来,单算利润但最后没有收到钱也没用。现在是自媒体时代,我们也会通过各个平台发(视频引流)。”

不过,刘浩表示,靠视频流量引流也无法长久,“以前发布关于华强北手机的视频,平台会扶持,现在没有倾斜流量了,整体(流量)下滑比较大,不像我们最开始的时候那么好做。”

刘浩已经在考虑重拾房产生意了,而对于转型,程先生也有认真思考过,但他坦承,个人而言,短期很难找到一个可替代的行业。

四、“靓机”真的是良机吗?

“转战”国行,刘浩等一众背包客看中的,是我国庞大的低线城市与低收入人群市场,对于有质量保障的中高端二手3C产品有旺盛需求。

手机维修商百邦科技(SZ300736,股价11.60元,市值15亿元)是苹果的授权售后服务商之一,该企业近年来在加大对二手机市场的投入,该企业介绍,我国年手机销量在4亿部左右,绝大部分购机者均为复购手机,这也就意味着,每年我国会产生4-5亿部二手机。

“虽然潜力大,但由于回收渠道覆盖不足、评估与定价的规范性、消费者对于信息安全的顾虑、以及数据转移等服务的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等原因,这个市场远未达到其应有的规模。”面对投资者“好像并没有多少人真会去卖手机或者买二手机”的质疑,百邦科技回复道,公司将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服务创新和渠道创新,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将为公司带来重大市场机遇。

百邦科技表示,二手手机是一个大市场,且疫情等因素带来的新机市场销量下降,会进一步有助于推动二手手机市场的发展,该企业2021年二手机、配附件订单22787单,而2020年度订单数则是14915单,2019年更是只有4228单,三年来增幅明显。2021年,二手机销售客户甚至进入年度前五大客户行列,正是来自深圳的数码公司。

此外,爱回收是大众较为熟知的二手3C品牌之一,其背后的公司万物新生集团在去年年中登陆纽交所,旗下业务线包括爱回收(二手3C产品C2B回收平台)、拍机堂(二手3C产品B2B交易平台)、拍拍(二手优品B2C零售平台)等。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朱万平 摄

根据万物新生招股书,2020年,我国二手手机交易量为1.52亿部,预计至2025年将以21.95%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10亿部。据此计算,假设一台二手手机按1000元计算,到2025年,二手手机交易额将突破4000亿元。

图片来源:万物新生招股书

政策方面,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其中提出规范发展二手商品市场,完善二手商品流通法规,建立完善车辆、家电、手机等二手商品鉴定、评估、分级等标准,规范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和交易行为。同时,鼓励“互联网+ 二手”模式发展,推动线下实体二手市场规范建设和运营。

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价值型基础设施!价值型智能链!价值型驱动!

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价值型项目/应用等等的进步和发展。

独角兽!权威财经门户/主流门户/价值平台!价值型综合体!

中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

https://www.cjz.vip/uploads/ehz.pdf

英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

https://www.cjz.vip/uploads/enehz.pdf

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开启,开盘即百倍!

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平台:https://h.cjz.vip

财经贝EHZ客服:

QQ:369997928  Telegram:@ehzvip  邮箱:ehz@cjz.vip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