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植企业集团办公楼。路透社/Florence Lo/档案照片财富管理公司中植企业集团告诉投资者,该公司已严重资不抵债,负债高达640亿美元,这可能会再次引发人们对中国房地产债务危机蔓延至更广泛的金融领域的担忧。该公司在中国房地产行业拥有相当大的敞口,在一封信中向投资者道歉,称其总负债约为人民币 4,200 亿元(约合 580 亿美元)至 4,600 亿元(约合 640 亿美元)。...
中国多地近期都报告各类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增高,疾控部门认为这与疫情期间发病率偏低有关。现在,世界卫生组织请求中方就近期疫情提供更多的流行病学和临床数据,并呼吁中国民众做好健康防护。就中国近期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升高、发生儿童聚集性肺炎疫情,世界卫生组织(WHO)11月22日正式请求中方提供更详细信息。一星期前,中国国家卫健委曾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呼吸道疾病已进入高发季节、多种呼吸道疾病交织叠加",其中包括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新冠病毒感染等。中国当局强调应加强医疗机构和社区环境中的疾病监测,并加强卫生系统管理病患的能力。还有媒体在21日报道指出,公共疾病监测系统ProMED记录到中国北方发生了儿童聚集性肺炎疫情,但暂不清楚这是否和卫建委此前通报的情形相关联。中国中央广播电台此前也援引北京儿童医院门诊部主任李豫川指出,医院内科目前平均每天接诊7000余名病人,远超医院承载能力。这名医生还表示,目前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已经取代支原体,成为了本轮呼吸道感染高峰的主要病原体。根据中国媒体《潮新闻》报道,今年9到10月,浙江衢州三家重点医院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是去年同期的17.8倍。世界卫生组织在22日请求中方就已知病原体传播趋势、医疗系统当前负荷提供进一步的流行病学、临床医学数据,并且透过《国际卫生条例》机制传送儿童聚集性肺炎的实验室检验结果。世卫组织表示,目前正与中国的临床医生以及科研人员保持联系。该组织指出,自10月中旬以来,中国北方地区通报的流感症状疾病比此前三年同期有所增加。WHO呼吁民众加强防护此前,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曾经在中国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解释说:"新冠疫情期间,由于大家采用严格的呼吸道防控措施,因此包括支原体、病毒、其他感染,这些急性呼吸道疾病的确比其他年份是有下降的。随著防控的常态化,今年这些疾病又回归到疫情前的表现,而且发病水准和疫情前比回归正常,所以也是正常表现。大家觉得和前三年比,今年的呼吸道疾病好像增加了。"世界卫生组织也向中国民众喊话,敦促采取措施降低呼吸道患病风险,包括接种疫苗、与患者保持距离、患病时居家避免外出、根据需要接受检查和治疗、适当佩戴口罩、保持通风、勤洗手。...
“千亿”母基金当然会失灵,也必然会失灵,因为所谓的母基金大部分以各种方式利益输送到了某些人(或代理人、利益相关人)的私人口袋。对捞取这些母基金以及捞取其他基金体系的相关人,应该追责、清算。“千亿”本是量词,而放在当下市场中,似乎多了些“形容词”色彩。引导基金的规模似乎被装上了放大器,宣布设立的速度也被按上了加速器,一触即发,“千亿”可谓是今年市场上的首榜热词。几乎每月一城,城城“千亿”。有些地区甚至省级、市级各自千亿。有机构开玩笑道:“上半年没有个千亿基金,都不好意思发新闻稿。”前两年引导基金拼规模还是在百亿时代,而今年,“千亿”引导基金成了地方招商的基础配置,各大媒体争抢信源,生怕错过各地的“千亿”热度。“千亿”之城拔地起“又一个千亿基金来了”、“2000亿,某市基金发力了”、“3000亿,某省诚邀合伙人”、“4000亿,这个区拼了”……今年以来,各地招商进入白热化阶段,“千亿基金”字眼在朋友圈持续刷屏,媒体报道标题基本已经形成了固有模式。年初,广东、安徽、浙江、陕西、江西等地轮番上演“GP扎堆儿”一幕。往往,引导基金成立大会也是地方的招商大会,被“千亿”吸引来的GP数不胜数。而规模也不仅限于1000亿、2000亿、3000亿……甚至有些区已经喊出了4000亿的规模。各地城市轮番上阵,GP也忙得不亦乐乎,辗转于各个城市之间。“一周下三城,一天跑两城都是普遍现象,目标城市多半是千亿母基金的成立大会。”某机构总结道。能不能接触到出资的核心层级、资金是否匹配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线索自然不能错过。尤记得开年不久,未出正月,半个投资圈的机构几乎同时涌现广州的热闹一幕——广州产业投资母基金成立大会上,红杉中国、高瓴、IDG资本、武岳峰资本、华登国际、中国国新、招商局资本、智路资本、摩根士丹利、高盛等海内外头部机构齐聚现场。朋友圈到处是现场图片,2000亿引导基金疯狂刷屏,几十家GP、企业、产业园区代表陆续签约,各路媒体争先报道,广州堪称开年第一“热城”。随后,杭州、苏州、西安、武汉等地陆续宣布设立千亿甚至超千亿引导基金,同时有多地城市举办基金成立大会,将地方热度迅速扩散开。开年的“千亿”火把,虽然是经济、产业成熟,LP阵容强大且活跃的广州掀起来的,但首家宣布“千亿基金”的地方却并非是广州。“千亿”基金萌芽期据FOFWEEKLY了解,2021年,武汉市曾宣布将建立健全引导基金+天使投资的模式,联合天使投资和社会资金设立总规模3000亿的产业投资基金。彼时,引导基金已经进入百花齐放阶段,但规模之争也仅是百亿。一时间,武汉引起不小的轰动。“千亿”基金起步期2022年上半年,各地招商内卷进入新阶段,中西部引导基金也彻底迎来大爆发。拼完奖励、拼返投,拼完返投拼规模……到处是“争夺头部VC/PE”,“政府引导基金开始抢投资人了”的声音。据FOFWEEKLY不完全统计,仅2022年上半年,各地有超70只母基金设立,其中规模百亿元以上的至少有40只。然而进入2022年下半年,画风突转,江西、安徽等中西部地区陆续宣布建立“千亿”基金群。“千亿”基金爆发期2023年,“千亿”基金进一步蔓延,西安、广州、湘江、杭州、苏州、绍兴等多地宣布设立千亿引导基金。“千亿”基金不仅仅是省级的标配,不少发达地区或发展潜力强劲的地市、甚至区县都宣布设立“千亿”基金。一座座“千亿之城”拔地而起,“千亿”基金浪潮逐渐燃烧旺盛,成为媒体、GP以及市场化母基金都关注的焦点。多渠道、多组合,撑起“千亿”规模不论是从媒体宣传角度还是城市招商热度来看,“千亿”规模引导基金的“魅力”都十分强劲,越来越多地方引导基金将“千亿”设为追逐的目标。某引导基金负责人表示:“引导基金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扶持更多产业发展”。作为市场中大钱的主要来源,引导基金承载了支持和引导地方产业发展的使命,投向战略新兴产业领域,为偏早、偏小的项目输入血液,培育发展壮大。尤其是在“强链、补链、固链”的大环境下,政府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提升。为实现招引效果,各地政府主动出击,外出招商,同时加大地方宣传力度,“千亿”引导基金也成为最佳的宣传视角。日前,江浙两省部分地市级引导基金管理人坦言:“论地理位置和地方产业基础,与苏锡常等地相差不大,然而地域热度、引导基金知名度上却要逊色许多,这对于地方招商效果也造成一定的压力。”从这个角度出发,宣布“千亿引导基金”的城市的确能够将城市热度扩散开来,同时,一定规模的引导基金,能为地方产业持续输入活跃,更好地支撑地方产业发展。然而在某机构募资负责人看来:“千亿引导基金带来的短暂热度能否持续,主要还是看出资能力、产业基础、地方政策等多方面因素,毕竟规模背后,可能是引导基金通过多渠道、多组合形式撑起的千亿规模。”事实上,从引导基金百亿时代开始,就有不少地方引导基金宣布设立规模和实际规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今进入千亿时代后,打造目标规模XX千亿“基金丛林”、“基金集群”、“基金矩阵”等策略的地区愈发常见。“千亿”本是量词,而放在当下市场中,似乎多了些“形容词”色彩。“千亿基金”越来越多,然而真正落地的却是少数。据了解:基金群的打造,需要GP共同参与,募资市场化资金,共同撑起千亿规模,然而募资困境下,市场化资金不到位,进一步影响实质落地。落地速度和规模不到位的情况比较普遍,但引导基金宣布遴选GP的公告通常比较迅速,为招引优质GP,引导基金管理人甚至主动去拓展、接触机构。今年以来,FOFWEEKLY 就收到多家LP主动接触GP的诉求,其中多数为地方引导基金。“千亿”引导基金失灵了不得不承认地方招商确实很卷。1.引导基金拼规模多地提出将多渠道、多组合地筹建目标/总规模高达千亿的产业引导基金,几乎每月一城的节奏。据FOFWEEKLY不完全统计,今年已宣布设立的引导基金规模已经直逼万亿。2.引导基金抢资产千亿级引导基金已经成为地方“招商”的有力抓手,这两年,在媒体的大力传播宣传下,“千亿”之城的影响力持续扩大,并被冠以“地方拼了,争抢GP”的名号。实际上,从地方诉求出发,也的确如此,然而一味的规模化和千篇一律的争抢存量资产,并不能真正为地方带来实质效果。从热度层面来看,最初“千亿”之城频频刷屏,媒体追逐热点报道后流量持续攀升,到如今,用户和市场对“千亿”似乎已经形成了免疫,而决定热度和流量的是“千亿基金”背后的地名。通常经济发达的区域,地方产业基础成熟、各类LP阵容强大、出资也相对活跃,这些区域的LP动态,更能牵动市场情绪。有人开玩笑道:“现在看到千亿的新闻,已经没有此前着急点击的冲动了”。千亿引导基金逐渐失灵了?实际上,地方引导基金理应稳扎稳打、稳步推进,而不是在数字层面下功夫,最终“虎头蛇尾”,基金规模一味的虚高并无意义,不如脚踏实地。引导基金一方面为GP带来募资机会,一方面也引领一部分社会资本参与到新兴领域的投资,引领投资方向。当引导基金回归理性,突出“引导”功能时,对地方招引和GP而言,才更有意义。结语近年来,引导基金发展迅猛,从省级、市级到区县级,从东南沿海城市到中西部地区,从百亿到千亿,从返投2倍、1.5倍到1倍,从要求基金注册低到返投认定宽松,从招头部GP到寻找CVC或小而美的细分垂类GP……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市场变化,引导基金的改革速度也不断加快,成为一级市场最重要的资金来源。然而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抓手,规模、返投、奖励等一味地用数字来衡量,却并不能真正为地方创投环境发展带来本质上的发展。引导基金不应该过度依赖表面上的“数字”,规模虚高无意义,不如脚踏实地。募多少,投多少,尽量通过市场化和精细化的方式来提高投资效率,同时通过对GP的理解,以更加开放的交流形式来吸引更多优质GP落地。...
知情人士上周五表示,中国央行本月要求部分银行对银行间债务工具利率设定上限,指的是银行债务和短期债券收益率上升。融资市场紧张。四位消息人士称,一些大型商业贷款机构被告知不要以极高的利率出售可转让存单(NCD)。NCD 是银行之间为满足融资需求而发行的一种流行的短期债务工具。...
很多公募基金实为定制的接盘基金,亏损是目的,利益输送,基金经理、相关高管则捞得盆满钵肥....相关阅读:伪市值管理:一场利益输送的隐秘牌局https://www.cjz.vip/295684341.html正文:近日,沪上某家新锐公募因产品业绩和宣传不一致引发热议。该公募某只基金发在新能源高点,以“看多新能源”吸引基民申购,结果却惨遭亏损,成立以来浮亏超20%。以至于市场对该公募的“信用”质疑,认为资产管理靠的是扎实搞投研,而不是浮夸的营销。市场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指出,基金观点以“看多”为主,但股市却经常出现“牛短熊长”。实际上,这背后潜藏着一个长期存在、却少有人深究的重要问题:基金投研预判为何会失效?投研观点该不该配合产品营销?有效的投研观点应该是怎样的?如何才能做到?业内人士直言,基金观点和产品营销挂钩是不公允独立的行为。基金公司揭示风险不能停留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句百搭提示上。投资者是有记忆的 ,如果每次预判在事后都被发现是错的,基金公司专业度和品牌价值必会大大受损。基金观点比较滞后,正确率不高与基金相关的场景,基本都能看到投研观点,如盘后解读、季报年报、策略会、发行营销、媒体采访、品牌投教活动等。市场千变万化,观点分析也是林林总总,但就内容而言基本是两大类:一是实证性观点,通过数据、图表、文字等描述客观事实;二是规范性观点,预测未来行情会如何变化。比如某公募近期发布的观点:三季度A股非金融企业利润增速由二季度的-11.6%增至5.2%。基本确立二季度是本轮盈利周期的底部,科技板块的底部更为明确,后续投资机会大概率集中在TMT板块,包括AI、数据要素、机器人等相关概念。实际上,从实证分析到规范预测是一个过程,有着一套标准化的经济学推演范式。但作为买方的基金观点,大多时候把中间过程去掉了,直接给出预判结论。由于过程信息十分有限,市场往往会对错误预判提出质疑。新能源和白酒就是典型的例子,在明星基金经理公开做多后,这些赛道均遭遇长时间回调。事后一看,之前听信基金经理预判买入时,正好是高点位置。有市场分析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算过一笔账:基金观点以“看多”为主基调,但股市却经常出现“牛短熊长”。而在配合产品销售和稳定投资者情绪方面,这些观点却起到了极大作用。“基金观点整体上比较平淡,也比较滞后,市场影响不如券商研报那么直接,主要用途应该是投资者陪伴。”独立第三方基金研究机构派克斯研究院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另外在允泰资本合伙创始人付立春看来,基金观点大多偏于定性分析,不容易直接产生效益,很难去评估其有效性。他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这些观点的影响难以定量分析,也缺乏一套完整评价机制。某种程度上,这些观点和投资者存在利益冲突,因为具有明显的“看多”倾向,但A股往往是“牛短熊长”。非投研部门也会生产市场观点不难发现,基金观点遭遇质疑并不在于其预判结果,而在于其预判动机。某中型公募投研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直言,基金公司投研部门和营销部门都会发布观点,很多时候两者是相互配合的。“这种行为我认为是不公允独立的,且出错概率较大。投资者是有记忆的,如果每次预判在事后都被发现是错的,基金公司专业度和品牌价值必会大大受损。”该公募投研人士所言,实际上还透露着一个少有人知的“秘密”——基金观点并非投研部门专属,非投研部门也会生产大量市场观点。公募基金前高管、“孙万龙基金频道”主理人孙万龙对券商中国记者说到,基金公司投研观点主要是为了展现专业能力、服务客户、品牌曝光等目的,通常是配合市场部门去服务客户(包括销售渠道)。但有些公司市场部门和投研部门协作效率不高,市场部门需要对外服务时,既会在投研给定素材基础上加工输出,也会依据自己对市场和客户的理解自行输出。更具体地,派克斯研究院指出,基金观点大体分为“对内和对外”两类,对内是归纳整理内部投研成果,形成统一意见或局部建议,用于指导投研体系建设和具体投资意向;对外则是按照不同分类及合规要求,将内部成果提供给渠道、媒体和客户。“对外输出观点不是基金公司的义务,但出于品牌和形象考虑很多基金公司会在必要时点这么做。基金公司内部运营结构有所分工,和市场行情密切相关的观点会源于投研部门,涉及基金投资方法、产品信息、购买赎回建议等相关内容,则可能由品牌、产品、市场、电商等部门生产。”“对基金公司来说,提供专业投资建议和销售服务非常重要。因为品牌形象和产品服务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客户认可你的专业度才会选择你的产品。但这些观点应能引起人们共鸣,如果只是简单告诉他们你的公司和产品有多好,而缺乏有价值的信息或情感连接,大概率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前述公募投研管理人士说。孙万龙也表示,千篇一律或过于专业的观点解读,投资者不一定能看明白。加之基金公司和渠道有销售产品倾向,投资者的接受度并不高。揭示风险不能总是“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那么,有效的投研观点应该是怎样的?孙万龙认为,没人能准确预测市场走势,但有效的观点预判应展现出分析体系和方法,以及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站在客户角度思考问题。派克斯研究院认为要做到两点:一要能解释(解读)市场现象,二要能做出前瞻预判。“基金解读观点大多比较准确,但出于某些原因,基金观点在预测方面相对保守。”派克斯研究院表示,偏空的预判历来都是稀缺品,当年杨东公开呼吁投资人赎回基金,至今还是一道屈指可数的“风景”。“基金公司揭示风险不能停留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一句百搭提示上,而要真正依托于投研团队,对市场风险和机会都要给出实实在在的提示。”派克斯研究院所言的“杨东”事件,是指2007年上证指数上到6000点时,基金经理杨东(兴全基金第一任总经理)劝投资者赎回,后来上证指数见顶下跌,一度跌到1664点。前述公募投研管理人士指出,投研观点有效性,首先要看假设前提是否成立、数据来源是否可靠、推理过程是否符合多数人认知过程。其次,要看研究结论能否经受历史考验,是否有宏观与政策判断逻辑,能否对投资的资产进行规范的趋势分析。“基金公司应尽可能秉持客观立场、基于科学方法去做研究,尽量减少与基金营销任务结合。‘路遥知马力’,真正能在市场中留下名声的专业人士,可能做过很多轰动的事,但说到底都是源于他的客观专业。”“我们不会根据基金公司投研观点来决定我们的买卖,但基金公司的投研观点从长期看能够展现公司的整体投研实力,包括自上而下的宏观配置或单一行业研究的深入前瞻分析。一旦形成鲜明的标签,将是我们投资这家公司基金的重要依据。”派克斯研究院表示。前述公募投研人士补充说到,观点的确存在有效性,但不能以结论正确与否来评判,而应从更全面、更深入的角度去理解其中价值。“某种程度上,投资预判是不能完全保证结论正确性的,但规范的研究过程,却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问题,消除思维盲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记者观察:“打比赛”要想到“看比赛”的人做基金报道,基本上每天都在和基金观点打交道。从券商中国记者平时观察来看,很多时候基金公司和投资者在“各说各话”,基金公司认为观点很好,投资者却认为“说了一大堆,实际上啥都没说到。”券商中国记者在和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处接触时,多次听到这样的声音:“基金观点没有态度、流于形式、千篇一律,基民读来味同嚼蜡。这些我们都知道,也很想改变。但在各种约束下我们不知该如何做,目前的形式似乎已是一种‘合理存在’。”国内大部分基金经理以“自下而上”思路做投资,也是按照这个思路来写观点。他们会把“上”的部分(主要是宏观经济分析)当作默认的、不言而喻的,而主要在“下”的部分(主要是板块行业分析和个股研究方法论)着墨颇多。但别忘了,基金经理是“下场打比赛”的人,他们有过专业训练,且深谙比赛规则;但投资者却是“坐在场外看比赛”的人,他们可能只知道比赛的类型,对规则却是知之甚少。很多在基金经理看来是没必要的信息,对投资者却非常重要,是他们理解行情内在逻辑、做到心里“踏实”的关键所在。基金经理在写投资者观点、基金公司在发布观点时,如果能考虑到这点,会大大提升观点可读性和可接受度。这几年基金公司的投教活动,逐渐加大了投资知识的科普力度,尤其是“噪音交易者”“损失厌恶”等行为金融学知识。基金公司的出发点是“陪伴”“安抚”,向投资者传递“要拿得住”的信号,但并没有正面回答他们的问题:我为什么能拿得住?依据是什么?回答这些问题,一个重要的思路是“大类资产配置”,这是一切金融投资的“背景板”,也是每位科班出身基金经理专业训练的起点。基金盈亏这类“小问题”,要放到大类资产配置的“大背景”中去寻因,去解释。这个领域的知识同样是庞杂丰富的,但统领其中的几条基准线却很好理解。只不过,多数基金公司的投教和观点并没在这方面做系统性输出。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对此有着以下精彩阐述:资产配置是系统工程,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前者指的是金融工程师的精细计算,后者则泛指宏观策略师的主观判断,二者融合使资产配置呈现出模糊的正确,有三条基准线组成了其核心框架:一是经济增长率,通常用GDP增长率来表示。很多投资者对分析师把如此多的精力投入到GDP的预测中表示不很理解。他们认为认真调研上市公司,比盯着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宏观数据更有性价比。但实际上,经济增长率背后映射的是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无论多么高明的投资者,其投资能力的基准就是能否取得比社会平均利润率更高的收益率。资产配置理论和实践所追求的均值回归,就是以此为理论依据,这已成为全球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共识。美林投资时钟就是根据GDP增长率,辅之以通货膨胀率来进行刻画的。经过国内外长期实践,投资时钟的指标不断细化,但依然离不开这一基础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天下武功出少林、全球配置出美林”并不是夸张的说法。二是国债收益率,市场普遍使用的是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又称为无风险收益率。与GDP增长率相比,无风险收益率在资产配置的基准设计中更加精准。因为,从风险定价中获取超额收益是投资者的本能追求,权益投资者的工作更是如此。国债收益率不仅是资产配置的基准,它还对流动性的松紧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经济增长率决定盈利,流动性决定估值,2020-2023年这几年投资者把风险决策的第一要素放在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一开始还被认为是偏离了投资分析的主航道。“回头看谁把握住了这一基准,谁的资产配置效率就高,实际上这就是风险资产定价的压力线。”第三条线是上市公司盈利水平,一般用ROE来表示。这一点在熟悉资本资产定价原理的投资者眼中毋庸多言。...
WPS使用/共享/公开用户电脑里的文档资料(用户电脑里的word、excel、ppt、xls、pdf等文档),这些文档资料属于用户私人资料,你愿意把你电脑里的文档、文件让WPS软件作为基础材料使用,向社会、向其它人公开吗?里边包含了巨量用户的私秘文件、保密文件,WPS就这样作为基础材料使用、共享/公开用户电脑里的文件?这岂是一句脱敏处理、一句文字游戏就能让WPS肆意妄为?WPS犯了一个恶劣的原则性错误。中国办公软件WPS Office的隐私政策被网民质疑涉及用户隐私问题。金山办公发文道歉,并称已修改隐私政策中易引起误解的表述。WPS Office是金山办公旗下的产品。据中新经纬报道,WPS官方微博上星期四(11月16日)发文宣布,WPS AI正式开启公测,即日起面向全体用户陆续开放体验。不过,有网民在WPS Office的《WPS隐私政策》中,发现一句“我们将对您主动上传的文档材料,在採取脱敏处理后作为AI训练的基础材料使用”的内容,并且质疑金山办公在侵犯用户私隐,用来训练AI。(有业内人士称这样几乎等同于把用户的文档材料向社会、向其它人公开。)北京金山办公WPS官方微博星期六(11月18日)深夜发布声明致歉,并说明已修改上述易引起误解的表述。WPS称,《WPS隐私政策》中的一些表述,特别是关于美化功能及其对用户文档处理方式的描述,为用户造成了困扰,并强调“所有用户文档不会被用于任何AI训练目的,也不会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用于任何场景”。...
青岛市近日发布通知,规定在城镇租赁房屋居住并办理租赁合同备案和居住登记的人员,本人及其配偶在青岛无合法产权房屋的,在房屋租赁期间可以申请集体户落户。...
“我在这干了十年。不会把我清走吧?”“不会。你走了,部门谁来顶事儿。”这样的对话发生在南方某地的县级机关单位里。提出问题的是接近40岁的领导,而回答的是26岁单位新人的徐奕。今年4月初,清退编外用工的消息在内部传开,流传的版本是将清退500名编外人员。大多数人并不意外——清退编外人员的举动,已在多地陆续进行。2023年3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中央和地方都要进行编制精简。此后,多地开始清理编外人员,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湖北省十堰市、云南省楚雄州、湖南省株洲市等地陆续出台清理编外人员的方案。不止是今年。绍兴、道县等多地在数年前对编外人员进行清理和规范。内部消息传开后的半个月,也就是4月底,徐奕和她的领导从具体消息里看到,多个部门要出台清退计划,比如医疗卫生系统、教育系统需各清退500人,在2023年年底到位。气氛变了。徐奕的领导紧张起来。她冲击编制十年未果,一直以编外的身份担任部门副主任,算是部门的顶梁柱。但她心里没底,合同将在明年初到期,是去是留,或许都身不由己。其实,徐奕自己也是。县里缺钱了在这个南方某省的县城,了解清退方案制定的人少之又少,这让不明就里的人开始无限猜想。实际上,清退编外人员的工作从今年3月开始。参与清退编外工作的刘涛说,清退的主因是当地的经济发展遇阻,计划清退的人员不是500人,而是1500人以上。年轻的徐奕对清退并不在意。她所在的部门,半数皆是编外。况且,作为一个未满30岁的年轻人,她还有不少可能性,回到县城是求个安稳。偶尔提早下班,徐奕可以在江边茶馆坐一下午。若是觉得孤单,她一个电话就能招呼来小时候的玩伴。县里节奏比不到50公里的省城惬意不少,即便她曾经想成就一番事业,但回来久了,她习惯了和大部分人一样,“不卷了”。徐奕有着戏谑的体验,表现在最近几年她和闺蜜的微信群名上:2021年,刚回县城的徐奕将一个5人小群命名为,“赚钱不积极,思想有问题”。2022年,“人间喜剧”。2023年,“吃饱就行”。徐奕所在的县城坐落于长江中游,区域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比深圳略大,但人口只有深圳的5%,至于财政收入,更是遥不可及。县城北面临江,南边串起了23个乡镇。县城方圆4公里的面积里,汇聚了医院、商圈,以及学校,再往远走,就进了国道,路边的景色由散落在山丘中的田野和低矮民居占领。在不少当地人眼里,县城缺乏支柱产业,“难发展”是代名词。但其实,这座县城一度想大兴基建。未完工的大桥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傅一波比如多年前,县里计划再盖一座跨江大桥,刚打完地基,工程就因财政问题而停工。直到2023年,才重启修建工作。当地人甚至记不起动工的时间,只是笑称,“一座未完工的大桥,成了遗址”。在县城里土生土长的出租车司机李艳的印象里,中心区域的商业街关了一批店铺,原本5000—6000元的租金减至4000元左右。饶是如此,每隔10几米就有临街店面贴着转租告示,即便租金低于2000元依旧无人问津。县城街景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傅一波李艳时常听到在企业上班的朋友抱怨工资低,工作忙,但换工作却没什么去处,只能“熬”生活。这也是徐奕成为编外人员的原因之一。相比于普通私企的员工,编外人员工作安定,薪资也能维持在4000—5000元的水平线上。个人在“熬”,县里苦于没有大型支柱产业,财政也是在“熬”。据当地财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县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为60亿元左右,这其中还包括上级补助性收入大约34亿元,也就是说当地自己的年预算收入只有26亿元左右。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地产生了巨额地方债务。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各地启动编外人员的清退除了响应“精兵简政”的号召之外,与地方财政困难有一定关系,“在财政遇到困难的时候,减人或者降薪都是方案之一”。刘涛也说,编外人员的离开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经济),但至少能在短时间内节约钱。如果按月薪4000元来算,以清退1500人计算,这一次至少能节约政府一年开支7200万元。走不出的小县城对34岁的张蔚来说,“铁饭碗”丢得猝不及防。五月初,他就被叫到行政办公室。5分钟的谈话,张蔚是模糊的,只记得一句:“主任觉得你不太合适。”合同条款里明晃晃写着:用工单位因体制改革按法定程序裁减人员的情况,可以解除合同(N+1或提前一个月通知)。张蔚没有任何可周旋的余地。他说自己怎么也没想到,清退会落到自己头上。他之前在市里一家国营单位上班,因为父母年老,便拖家带口回到县城老家图个安稳。他还记得当初面试,主任特意问了接下来的考编安排。结果被命运开了个玩笑。张蔚是徐奕的同事,他走了以后,徐奕总能听见不少传闻,某某部门、某某人被清走了。她回忆,机关单位的清退编外的工作大约在9月前后基本完成。不过,在卫生与教育系统内,清退编外造成的不确定仍在持续。25岁的陈佳在卫健系统熬了一年,2021年从实习生转入编外。她和编内护士做的工作大同小异,薪资差距在300—500元上下。唯一不同的是,编内护士交的是五险一金,而陈佳只有四险一金。她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年纪小,攒实操经验是当下最重要的事。一旦有机会能往更好的地方去,她说自己肯定毫不犹豫地离开。不过,今年9月份开始,陈佳感到莫名的惶恐。陈佳回忆,自己直到10月底都没收到5、6月份应发的奖金。除此之外,医院的部分科室遭遇合并,还需要应对新的考核制度。考核分为笔试和实操两部分。笔试还好应付,陈佳像是回到了高考,每到考前三天就拼命刷题。但实操部分是最无奈的。按照规范,止血带需要扎在静脉上方6厘米处,操作中都以目测为准,但一考试就严格按照规定,差一点都要扣分。她觉得这是在“找茬”,想用这样的方式来清退一部分人。医院里的老护士也觉得是如此。不过,老护士宽慰陈佳,医院是为了维持人员的更新换代,要走的肯定是年纪大的。按刘涛的说法,过去几年卫生系统人手紧缺,进了大批编外人员负责基层的医疗保障和行政工作,给当地财政带来负担。到了2023年,卫生系统也亟待清理编外人员。上海某三甲医院负责行政工作的主任说,医疗系统内的启用编外护士是个常见现象,尤其是急诊科。为保证工作效能,医院一般会在3-5年的周期内进行人员轮换,保证年轻护士在医院内的占比。30岁以上的编外人员是紧张的。他们到了人生关隘处,不像年轻人一般进退自如,只能提前准备。33岁的编外老师张紫娟就打算好要换工作,从公立学校转去工资待遇稍好的私立中学。10月,到了新学校的张紫娟看着到手的5000多元工资,觉得自己做了正确的决定。私下里,她还和朋友讨论着清退。今年4、5月份学校本来提到过可以提供转录窗口,让非编教师转进编制,结果没她的份。张紫娟觉得,自己就是没有编制命,不如早点放弃。“反正也不会出去(县城)了,总得有个地方待着。”更符合实际的做法这个小县城不是第一次遭遇清退编外人员,张紫娟对清退的印象是“翻烧饼”。她说最近三年大环境不好,清退在县里时有发生。张紫娟的说法在数据中表现得直接。比如2021年当地机关单位的工资福利支出为8.56亿元,到了2022年,这个数字变成了3.6亿元。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郑方辉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政府在应对一些突发事件,比如疫情防控需要的情况下,现有的人员不能满足需求,便会启用编外人员来组织应对。而在响应上级“精兵简政”的要求之时,相比于编内人员辞退的繁琐,先从编外人员着手更符合实际。但他也觉得,编外人员短时间内无法舍弃,就会导致清退行为只是能是以“运动式”、“常态化”方式来进行。回溯历史,不论是编内或是编外的清退之举都与机构改革相互伴随。此前八轮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有两次编制缩减:一次是1982年,当时中国国务院有100多个部门,人员超过5万,缩减后变为41个机构、人员3万多;另一次在1998年,也是缩减力度最大的一年,行政编制从3.23万锐减至1.67万。徐奕父亲对此深有体会,他原是国企的科长,因90年代的编制改革而下岗失业,就此走上了创业路。她记得小时候,父亲时常忙到深夜,每周都要折返于不同的城市,找货源谈价格。即便经历了下岗潮,徐奕父亲仍旧觉得机关单位是“铁饭碗”,踏进去的敲门砖,便是编制。有天吃饭的时候,徐奕向父亲提到张蔚。这让父亲想起了那段下岗创业的回忆,他害怕女儿跟自己一样,过上那些劳碌的生活。他开始翻旧账,埋怨她明明有机会签3年的合同,为什么只签一年。她没接话,忙顾着闷头吃饭。后来,她从母亲那边知道,当天晚上父亲根本没睡踏实,隔天一早翻出了老早的通讯本,找老同事问清退编外的情况。在绝大多数的小县城,熟人社会,或者说“脸熟”往往是立足的关键。几个月后,徐奕续约合同下来了。在编公务员与编外人数对比 图源:国元证券研究报告国元证券的报告《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招录会反弹吗?》中,根据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统计年鉴》给出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的事业单位与公务员总数为1637.8万人,编外人员的数量高达921.1万人。医院内,和陈佳同期以编外身份进入医院的护士约为30名左右,他们经历了2年的工作后分散在各个科室,成为生力军。小县喧嚣今年的清退工作已近尾声。张蔚的离开似乎没给部门带来大变化。徐奕说,领导把他的工作安排给了另一位编内的同事,部门运转如常。对当地政府而言,清退工作付出了不少善后代价。刘涛记得,清退编外人员首先会给予经济补偿,以当地最低工资标准1740元乘以工作年限发放。其次,针对大龄(35岁以上)的编外人员提供了一批公益性就业岗位。最后,就业培训和推荐就业相并行。清退编外的一个深层逻辑是地方财政欠佳,而地方财政又与大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在刘涛的这个县里,财政问题是引发清理编外人员的最大诱因。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暨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吴毅在其作品《小镇喧嚣》中曾提及一个可循环的公式:财政(投入)=名声(招商)=影响(持续)=市场(收入)=效益(税收)=政绩(升迁)吴毅认为,当在衡量一个乡镇治理能力之时,财政能力是首要的指标,也是实现其他能力的基础。而徐奕所在的县城,如果仅凭清退这一举措,显然无法走出财政困境。2023年10月上旬,清退编外的工作还没有结束,当地发布了2023年度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招聘公告,公开向社会招聘医师、护士共计251名。陈佳报了名,她觉得反正试试不吃亏。“如果能考上最好,不行就继续在编外干着。”2023年10月21日,当地人才市场的就业招聘会如期举行,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861个。已经退休的徐阿姨满心欢喜地来到现场帮孩子求职,那天上午,人才市场空空荡荡,总人数不足10人。人才市场内景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傅一波而大厅左侧一角,两个红色的编织袋塞满了简历,随手掏出一沓:XXX 本科 建筑行业 XXX学位认证证书……10个求职者和两袋编织袋的简历,徐阿姨不知道哪个才是真实的,11点半左右,她一无所获的离开了。(文中徐奕、李艳、陈佳、张紫娟、张蔚、刘涛均为化名)...
两家中国大型国企因转让的土地在开发中被发现含超标有毒物质而对簿公堂。此案标的金额之巨不仅引发了社会关注,更让人们深思:土地出让方是否如实披露有关土壤检测的信息;而受让方是否做了充足的尽职调查,了解土壤存在的污染问题,并在施工前和施工中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环评机构在检测等环节是否切实履行了监督的责任。观察人士则关注此案在多大程度上官员贪腐造成?中国国企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陆家嘴”),及其控股子公司上海佳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佳湾公司”)和上海佳二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佳二公司”)日前以“土壤污染产生侵权纠纷”为由,一纸将江苏苏钢集团有限公司(第一被告)、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苏州市苏城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共同被告)告上法庭,请求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判令江苏苏钢集团有限公司承担赔偿人民币100亿4390余万元的侵权责任,其他被告承担连带责任。这起案件的原告和被告都是大型国企。陆家嘴背后有官方的上海浦东国资委撑腰;苏钢集团最终的实际控制方是中国平安保险-全球资产规模(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最大的保险集团。除了原告和被告的来头不小外,这起诉讼案的标的超过100亿元,数额之巨也前所未有,据信仅诉讼费就高达5026万元。在中国房地产行业近年一蹶不振,陷入一片哀鸣之际,两大国企对簿公堂,在已陷入四面楚歌的中国房地产行业,乃至疫后难以全面复苏的中国整个社会,都引发了巨大的震荡。“毒地”事件2018年11月,苏州伦华教育和英国雷丁学校合办的九年一贯制国际化学校“苏州雷丁学校”正式落户苏州高新区浒墅关(此案的2号地块)。2021年学校主体工程完工,准备招生进驻时,突如其来发生的一件事,不仅按下学校如期开学的暂停键,更破灭了联合办学的希望。中国媒体报道说,苏州雷丁学校6月在办理办学许可证过程中对2号地块的环境评测结果不达标,土壤存在严重污染问题,无法作为学校用途,家长和学生翘首的中英教育机构合作项目流产停办。这一发现引爆了苏州绿岸项目的“毒地”事件。有媒体报道说,雷丁学校的外籍负责人没有跟开发商事先沟通,便自行对土壤进行了检测。也有报道称,一些关心孩子健康,有主见的学生家长自发地对学校所在地的土壤进行检测。但无论哪种说法更为可靠,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招生前的土壤检测迫使学校停办,与此同时也歪打正着地避免了学生和老师们日后因土壤污染可能会罹患的恶性疾病。2022年4月,江苏省公布的《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我省移交的第六批信访事项办理情况》中提到,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结果显示,苏州绿岸项目多处地块土壤中苯并芘、萘严重超标,不符合用地标准,其中致癌物苯并芘超标50多倍。苯并芘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认定为一级致癌物质。它通过皮肤、呼吸或食物进入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可能导致基因突变和细胞异常生长,从而导致癌症的发生。苯并芘和萘不仅致癌,对于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都具有毒性。根据陆家嘴2022年4月发布的公告,截至当年4月12日,17幅地块已开发8块。但苏州绿岸意外发现已建设教育设施的2号、13号地块及尚未开发的3号、4号地块土壤和水均存在严重污染风险,有毒元素大幅超标。两大国企就标的超过百亿的诉讼案开打之际,正值中国房地产行业近年来日趋萎靡不振,恒大、碧桂园等领军房企纷纷暴雷的时候。“毒地”事件早在2021年就被曝光,但直到两年多后才在法庭上看到,其时机被认为同整体房地产行业不景气有直接关系。中国房地产专家、前青岛大学经济学教授易宪容从房地产行业宏观的角度分析说,此案折射出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引发了企业面临的巨大风险。国营企业领导人因此要找出一种方式,把自己承担的责任减轻。他说,陆家嘴把完工的房地产都销售完,财务上就不存在暴雷的风险了。然而,原本私底下可以协商解决的问题,双方一对簿公堂,矛盾激化,问题就越滚越大,一发不可收拾。中国经济问题专家、美国南卡大学艾肯商学院讲座教授谢田说,两个巨大、知名的国营企业开打,值得关注,因为这涉及的事情很大、很严重,不光是一块土地被污染的问题。他说,如果没有英国资本的雷丁学校,如果不是涉及到外国人的话,这个事情可能都不会捅出来,所以这增加了更多的色彩。他说,这么大一片、这么严重的污染,居然交易成功。毋庸置疑,一定有很多人拿到很多钱,才会昧着良心做这样的事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原告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11月4日在其发布的重大诉讼公告中称,2016年,佳湾公司和佳二公司组成的“联合体”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以85.25亿元联合竞得苏钢集团挂牌出让的子公司绿岸公司95%股权。绿岸公司名下的主要资产为位于苏州高新区苏通路北、苏钢路东的17块土地使用权。有关资料显示,这个开发项目地块使用权面积约65.95万平方米,土地性质包括住宅、商场、幼儿园、工业等,规划总建筑面积约为108.4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用地有6块,规划总建筑面积约66.4万平方米。公告称,2022年以来,公司及各方环境调查确定,绿岸公司名下14块土地存在污染,且污染面积和污染程度远超苏钢集团挂牌出让时所披露的污染情况。公告说,陆家嘴委托专业机构核查发现,“在案涉土地的调规变性及出让过程中,各被告存在一系列违法违规、弄虚作假、不依法履职的侵权行为,共同导致了原告方受让存在严重污染的案涉土地。”对于原告的指控,被告也不示弱,开庭前就在其网站上据理力争,加以反驳。江苏苏钢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11月10日在其官网上发布了有关此案的“情况说明”,指出该公司在2016年转让股权时,“已如实披露了第三方专业机构关于苏州绿岸名下土地存在部分污染的调查结果及报告全文”,并在资产评估报告中“明确提示了该范围中部分地块原为钢铁焦化生产区域,可能存在土壤污染风险”。这份情况说明还披露了“地块检测情况”,称“联合体”方与苏钢集团2022年一致同意委托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南京环科所对地块污染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结果表明:“已有居民入住的14、15号地块、已开发建设的8、9、12、13、16号地块和未开发建设的7、11、17号地块,属可安全利用地块;焦化区1、2、3、4、5、6号和非焦化区10号地块(其中仅2号地块已开发建设),经治理修复后可安全利用。”情况说明称,2016年,苏钢集团披露的报告中已明确指出,“要严格控制场地内及场地附近开展造成地下水扰动的施工”,“场地开挖前必须做好适当的防护措施,进行环境监理,避免污染物扩散,对周边环境及居住区产生影响”。苏钢集团强调,联合体方在开发建设苏州绿岸地块期间,“没有按照有关要求建设地下水阻隔墙及采取其他防护措施,存在扰动地下水、搬运土壤造成部分环境交叉污染的行为和施工作业不规范造成二次污染的行为。”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扯皮和相互指责下,一场势必会旷日持久的法庭大战从此拉开。有观察人士指出,此诉讼案的焦点,诚如原告在起诉书中所言,集中在土地出让时是否污染,污染范围和程度多么严重,污染信息是否隐瞒等问题上。在7年多前的土地竞拍中,经过200多轮竞价,击败30多家竞拍者最后胜出的陆家嘴,在获得竞拍土地产权时,对土壤污染有多大程度的了解,出让方在土壤信息披露方面是否完整,有否隐瞒甚至欺骗的信息,环评机构的检测结果是否真实全面反映了土壤的实际情况,此前这块土地使用范围的多次变更中,是否依法依规等等这些问题,本应该在获得土地使用权之前完整披露,画押认可,而不是在竞拍交易完成,建设工程部分完工,或项目正在施工中再做土壤环评,发现严重污染问题,而被迫停工,承担后续可能不得不推倒重来的投资损失。此外,观察人士说,“毒地”事件令人震惊,暴露出中国有关部门在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严重不足,唤醒了公众对土壤污染的重视。而作为保护企业、百姓利益和安危的环评机构,如何在检测、评估、监管和落实相关法律方面做到实处,奉公守法,不折不扣,更值得人们深思和监督。浒关苏钢原来的工业用地不但通过了环评,还从M1工业用地属性,规划变更为住宅、商业性质用地,这个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在调规变性及出让、环境评估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违规、弄虚作假、不依法履职的侵权行为,是人们关注的另外一个重点。中国房地产专家易宪容说,在中国,土地交易存在着巨大的问题,如果一块地从工业用地,变更为商业、住宅用地,这其中涉及巨大的利益和好处。易宪容说:“土地转变过程中,肯定存在巨大的利益关联,利益冲突。为什么环保部门也是被告,一定环保部门在环评中存在着欺骗的行为,不管是部分,还是全部,只要欺骗,就是违法。”“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当事人肯定都是巨大的利益相关者,不是其中某一个人获利。如果能从这里挖出大的问题,也是有可能的。国有企业领导层,这些政府官员,几乎没有几个不牵涉到其中巨大利益关系里头的,”易宪容教授说。中国经济问题专家谢田教授说,这个官司反映出,中国这些环评可不可行,这些真正涉及到土地利用的法律法规,或者那些对环保有影响的法律,是不是真正地在被执行?如果不被执行的话,涉及到诸多相关机构,这些方面都存在问题。“如果你明明知道真正有这个污染,并且非常严重,那你就是一种真正的欺诈。如果是真正欺诈话,为什么居然会通过,这些环评的报告也好,或者是那个产权的报告,这么大的一些土地项目,你怎么可能会一一通过?你是拿了多大的利益才会昧着良心去接受,去买下来,然后再去开发,然后再把它推向社会。”两大国企对簿公堂的诉讼案,江苏高等法院已经受理,何时开庭,法院如何裁决,是陆家嘴完胜,得到100亿元的赔偿,还是苏钢集团赢得官司,结果目前谁也不知道。易宪容说,这个案子公诸于众是个好事,它告诉民众、企业,那些工业用地转变成商业用地时就面临巨大的环境保护风险,其中可能涉及巨大的责任。“这件官司公布于众后,有可能把整个交易过程,一些利益关系,全部披露出来。披露的越多,对整个社会、公众就越有利。”他也指出,当事人双方也可能不情愿披露更详细具体的信息,以便在民众面前保持国有企业的名声。不过,他说,如果此案审理过程中能揭露出一些贪污官员,也可算得上这场官司的一个附产品。谢田教授指出,这个官司的最后结局,可能原告获胜,也可能被告获胜,或可能当事双方和解,或各打五十大板。他说,在各打五十大板以后,可能会彻查一些相关的当事人,当官的可能会因此去职,若问题严重,涉及违法,可能会锒铛入狱。不过,他强调,不管是上海浦东国资委,还是中国平安,涉事相关人都从中赚了钱,受了益。而最大的直接受害者就是购买有毒房地产的老百姓。“现在两个大国企一起打官司,最后可能会把所有那些相关的腐败、贪污,还有渎职全都会揭示出来....,所以这应该是个非常有标志性的一个案例。一旦判决以后,不管怎么判决,可能以后其他更多的这种涉及到土地污染的问题都会揭露出来。”...
消息人士称,官员们正在起草一份开发商白名单;银行获得开发商贷款发行目标。中国南京的万科开发项目。资料来源:彭博社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监管机构正在起草一份有资格获得一系列融资的 50 家开发商名单,这是中国为遏制房地产危机而采取的最新举措。知情人士称,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城集团有限公司和龙湖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等公司均被列入所谓的白名单草案中。这些人士要求不具名。上述知情人士称,这份名单包括私营和国有开发商,旨在指导金融机构权衡通过银行贷款、债务和股权融资对该行业的支持。目前尚无法确定草案名单中还包括其他哪些开发商。这份尚未最终确定的名单将扩大之前由银行创建的名单。这突显出,在创纪录的违约、大量未完工公寓以及房地产投资严重萎缩之后,当局对房地产行业的担忧日益加剧。报告发布后,一些中国建筑商的美元债券上涨。彭博社汇编的数据显示,万科 2029 年到期的 3.5%票据兑美元汇率上涨 3.9 美分,创下两周来最大涨幅。龙湖2032年到期的3.85%债券上涨3.2美分,而新城2024年到期的4.8%债券上涨2.2美分。中国政府的一份声明称,在上周五与最高金融监管机构举行的一次会议上,中国最大的银行、券商和不良资产管理公司被要求满足房地产公司所有“合理”的融资需求。这份声明没有提及白名单。在贷款方面,金融机构也被要求“对私有和国有开发商一视同仁”。知情人士说,在同一次会议上,监管机构要求银行确保向私人建筑商发放的贷款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同的速度增长。9月底,中国未偿还房地产贷款首次出现同比下降,突显出该行业面临的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新城和龙湖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万科拒绝置评。中国未偿还房地产贷款创历史首次下降一系列政策未能遏制房地产行业的低迷资料来源:彭博社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计算尽管工业生产等其他指标近几个月出现了一些改善,但中国的房地产危机仍严重拖累着经济。中国没有采取火箭筒,而是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解决房地产融资和销售挑战。其中包括放宽购房者抵押贷款、减少首付、所得税退税、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升级和保障性住房,以及确保项目交付的2000亿元专项贷款承诺。然而,这些措施未能扭转该行业的颓势。第三季度房地产业萎缩2.7%,为今年以来最大降幅。十月份房价出现八年来最大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