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前就曾爆出产品展期风险的中融信托,缘何有些上市公司在2023年还要“铤而走险”地购买其理财产品呢?近日,火星人(300894.SZ)公告称,公司购买的5000万元中融-隆晟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下简称“隆晟1号”)到期后,“尚未收到上述信托产品本金及投资收益。”“每一笔支出的钱都会有风险,风险无处不在。”12月6日,火星人董秘毛伟平对时代周报记者如是说。“踩雷”信托的底层资产事情还要从2023年3月份说起。2023年3月2日,火星人购买了隆晟1号,购买资金为自有资金5000万元。产品到日期为2023年12月2日。12月5日,火星人发布公告表示,截至本公告披露日,上述信托产品已到期,公司尚未收到上述信托产品本金及投资收益。“鉴于上述信托产品投资款项的收回尚存在不确定性,并基于非保本理财产品的性质,存在本息不能全部兑付的风险,如本息无法全部兑付将对公司利润产生不利影响,影响程度具有不确定性。”不过,火星人表示,目前公司经营正常,财务状况稳健,该事项不影响公司持续运营及日常经营资金需求。需要注意的是,早在火星人2023年3月购买隆晟1号信托产品前,中融信托产品兑付危机信号已经发出,为何火星人依然选择买入该公司的相关理财资金呢?例如,2022年4月,两家上市公司连续发布公告称,其购买的信托产品将展期。其中,4月18日,塔牌集团(002233.SZ)表示,其于2021年4月1日以自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中融信托发行的“中融-融沛23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A类信托单位2000万份预计展期25个月;4月15日,同期认购了4000万元“中融-融沛23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微光股份(002801.SZ)也宣布产品将展期。“3月份的时候,财务部门也做了背景的搜索与查询。”12月6日,火星人董秘毛伟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关于公司是否了解到相关兑付危机,“这本身就是一个风险把控的过程,从结果来看,确实发生了未能及时兑付的风险。每一笔支出的钱都会有风险,风险无处不在。”在火星人的公告中,并没有披露其购买的隆晟1号信托产品的底层资产。时代周报记者发现,在同样踩雷中融信托的双成药业(002693.SZ)曾在2022年7月15日公告中提及,其同样购买了“中融-隆晟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而该信托资金投向是“矿产能源、民生工程等行业的优质企业及项目”。这所谓的“矿产能源、民生工程等行业的优质企业及项目”就是隆晟1号的底层资产,但究竟是什么?毛伟平始终没有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理财产品资金不超2亿元从财务数据上看,火星人在手现金充裕。截至2023年9月30日,火星人的货币资金17.89亿元,短期借款2.67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07亿元。流动资产合计为22.76亿元,流动负债合计为11.24,流动比率为2.02,速动比率为1.81。由此可见,火星人的现金流较充裕,短期偿债能力较强,这或许是该公司愿意进行现金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在2022年12月,火星人曾召开会议,同意公司使用不超过4.5亿元闲置募集资金和不超过15亿元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在此次“踩雷”隆晟1号之后,火星人还有没有购买中融信托的其他产品?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量究竟有多大?“买理财产品的(金额)很少,大概不超过2亿元。”毛伟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其中只有一笔(资金)是购买中融信托产品,剩下的都是银行的,安全性要高一点”。除去理财产品的收益之外,火星人的自身业绩目前尚有压力。截至2023年9月30日,火星人实现营收15.71亿元,同比下跌4.32%;实现净利润2.22亿元,同比上涨2.50%。净利润虽仍在上涨,但距离火星人的业绩目标仍有不小距离。在今年年初,火星人曾定下未来三年的股权激励的业绩考核目标,即2023年至2025年,分别实现营收不低于29亿元、35亿元、42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不低于4.5亿元、5.5亿元、6.8亿元。若要完成2023年业绩目标,火星人需要在2023年第四季度至少实现净利润2.28亿元。结合三季报信息,华西证券调整了火星人2023-2025年收入预测为22.15亿元、24.37亿元、26.80亿元(前值为2023-2024年29.3亿元、35.9亿元),同比分别-2.71%/+10.00%/+10.00%。对应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5亿元、3.77亿元、4.11亿元(前值为2023-2024年4.5亿元、5.7亿元),同比分别+3.32%/+15.96%/+9.14%。“维持‘增持’评级”。在二级市场表现上,火星人整体股价表现却是向下趋势。在火星人发布踩雷信托公告当天,即12月5日,火星人股价以下跌2.46%报收16.28元;12月6日,火星人盘中最低跌至16.22元,这一价格是该公司2020年12月上市以来的最低价。图片来源:通达信交易软件截图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市值持续下跌的原因可能与市场整体走势不佳;“投资者对火星人的投资策略和未来发展前景存在担忧;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公司购买逾期兑付的信托产品,导致市场对其风险管控能力产生质疑有关。”12月7日收盘,火星人的股价为16.57元,公司市值约为68亿元,较其2021年7月16日的322亿元最高市值蒸发约250亿元。...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商业代表团11月下旬访问重庆,期间获重庆副市长张国智接见(正中右)。正中左是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前会长黄山忠。(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提供)新加坡商界人士认为,重庆近年大幅提升互联互通,为下一阶段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但作为成渝经济圈重要组成部分的重庆西部(渝西),还须进一步明确产业分工和定位,更好形成错位发展,才能有效吸引更多外资在当地布局。与四川省接壤的渝西地区,今年以来被重庆领导层视为推动成渝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抓手。重庆与四川高层也宣布把渝西八区和四川八市组成的成渝中部地区,作为推动成渝经济圈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携手建设以陆海新通道为牵引的南向开放新枢纽。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今年7月访问新加坡时,曾表示希望新加坡商界将目光投向渝西。新加坡中华总商会11月下旬组织商业代表团到访重庆考察逾一周,期间也到访一些渝西区县。担任代表团团长的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前会长黄山忠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重庆近年斥巨资修桥铺路,包括渝西等不少主城周边的区县已贯通高铁,甚至轻轨,互联互通大幅提升,但重庆机场航空与外界联系还可进一步提升,“国际方面的航班还不够多”。黄山忠是起重机及重型设备供应商达丰集团董事经理兼首席执行官,达丰已在重庆开展业务至少六年。他认为,新渝企业在渝西能加强农产品贸易、数字化、新能源车等领域合作。他指出,渝西及中国西南部盛产农作和水果,价格比一些新加坡进口的高档水果便宜至少五倍。在这方面加强合作,不仅能进一步推动新加坡食品货源多元化,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价廉物美选择,新加坡贸易商还可将这些产品销往亚细安其他地方。他也指出,重庆地广人多,有庞大的数据基础,目前并加码推动数字化及人工智能建设。他认为,新加坡企业可考虑在重庆打造技术团队,通过中新项目旗下的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IDC)快速传输信息,更好推动在新加坡的数字化工作。2019年9月启动的IDC是中国首个对外单一国家、点对点建立的数据通道,疫情期间保障新渝交流不间断。中国新加坡商会重庆分会副会长陈泗棕受访时分析,重庆已形成以团结村站为主,小南垭站、鱼嘴货运站为辅的铁路集装箱场站格局,是重庆支撑陆海新通道互联互通的核心。陈泗棕认为,渝西必须进一步融入上述“一主二辅”的物流格局,进一步明确产业分工和定位,更好形成错位发展,才能在利用中新项目牌子招商的同时,更有效推动国际营销并吸引更多外资。...
安徽省医疗保障局12月2日通报,7月18日,该局接到杨某某信访举报件,反映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在其父因脑出血住院期间通过虚构、串换诊疗服务等方式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医疗保障局高度重视,在做好数据筛查分析基础上,于8月8日与芜湖市医保局组成20余人的省市联合检查组进驻该院,对举报人父亲住院期间医院收费和医保报销情况进行全面核查。通过病历核查、现场询问及数据比对等方式,核查出举报涉及的15个问题中有10个问题基本属实。经查,该院存在过度诊疗、过度检查、超量开药、重复收费、套用收费、超标准收费等问题,涉及违规医疗总费用21.82万元,其中违规使用医保基金18.70万元。为维护医保基金安全,保护患者合法权益,根据该院与芜湖市医保部门签订的定点医疗机构医保服务协议,芜湖市医保局先行按协议进行了处理:一是全额追回违规使用的医保基金,并按30%顶格扣罚违约金56074.41元;二是约谈医院有关负责人,责令其立即整改;三是分别移交公安、卫健部门进一步核查处理。目前,以上各项处理措施均已完成。同时,芜湖市医保局已按照《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启动行政处罚程序。在对举报问题开展核查的同时,省市联合检查组举一反三,对该院2022年4月1日—2023年5月31日医保基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延伸检查,目前正在进一步核实,后续将按程序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安徽省医疗保障局表示,9月25日,芜湖市医保局依据《安徽省医疗保障基金监督管理举报线索处理实施细则(试行)》,将核查和处理情况以监管告知书形式书面反馈给举报人。按照《安徽省违法违规使用医疗保障基金举报奖励办法》,给予举报人5364.04元举报奖励。我们欢迎社会各界对定点医药机构医保基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对于查实的问题,我们将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近日有媒体刊发报道《安徽一患者家属查出三甲医院超收10万医疗费 调查显示超收21万》。患者家属在举报信中,列举出医院多项涉嫌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的行为。比如,涉嫌虚构肠内营养灌注次数。医院发票记录显示,患者共接受1083次肠内营养灌注,日均灌注次数达10.31次。据《肠内营养临床药学共识(第二版)》,肠内营养灌注次数为每日4-6次。患者家属估算,仅此一项,医院超收费用达2.3万-3.1万元。公开资料显示,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又名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直属附属),是该市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医院,目前为三级甲等。近年来,医院挂牌皖南医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学院和硕士生培养点,南通大学芜湖临床学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协作医院等。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资料图 图源:医院官网今年6月,该院官网发布《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第二条为“严守诚信原则,不参与欺诈骗保”,依法依规合理使用医疗保障基金,遵守医保协议管理,向医保患者告知提供的医药服务是否在医保规定的支付范围内。在今年9月22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副司长顾荣介绍,2018年至今已累计追回医保基金835亿元。今年上半年,省级飞检已覆盖84个地市的488家定点医疗机构、30家医保经办机构,处理违法违规机构298家,追回医保相关资金2.1亿元。其中,全国智能审核和监控拒付、追回医保资金9.8亿元。随着飞检力度不断加大,各地医院医保违规等行为不断被揪出。其中不乏知名三甲医院。2022年3月,武汉同济医院因串换、虚记骨科高值医用耗材问题,被查出骗取医保基金支付2330多万元。截至今年6月11日,上海医保局官网显示,至少有12家三甲医院因违反医保规定受到行政处罚。受罚最少的一家被罚款98467.26元。处罚事由包括串换诊疗项目、重复收费、分解项目收费、超标准收费;通过向参保人员自定标准、收取费用进行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违反诊疗规范过度检查或者提供其他不必要的医药服务;违反基本医疗保险规定,使用有特殊限制的诊疗项目,进行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的等。据顾荣在前述会议上介绍,今年“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聚焦骨科、血透、心内、检查、检验、康复理疗等重点领域,聚焦医保结算费用排名靠前的重点药品耗材,聚焦虚假就医、医保药品倒卖等重点行为,力争做到查处一批重点案件、打击一批违法行为、规范若干专项领域。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继续加大医保基金监管力度,持续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医保基金监管体系,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
职业道德很差的医生,这类医生给患者造成的危害很大,不管什么级别、什么资历,都应该严查并处理(民事和刑事处罚),并永久禁止其在医疗行业从业。11月30日,经济观察网报道《安徽一患者家属查出三甲医院超收10万医疗费 调查显示超收21万》后,不少读者对医院收费项目有困惑,来信询问该患者家属核查医疗费用的方法。以下是这位患者家属的口述:我是一名科研工作者,法学博士,同时也接受过一点经济学训练。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芜湖二院”)住院治疗的是我爸爸。我爸爸生前是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需要定期透析的患者,于2022年3月19日因突发左侧肌体无力伴意识障碍,家属呼之不应,被紧急送往芜湖二院,被诊断为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后于2022年7月12日转入他院接受进一步治疗,最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0月14日凌晨去世,终年54岁。爸爸一共在芜湖二院住院了117天,经历三次开颅手术,一直在医院ICU(重症医学科)治疗,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家人无法陪护,也无法看到。发现违规线索最初发现芜湖二院涉嫌违法违规线索的是我妈妈和姑妈。我妈每天晚上要去医院ICU大门外等护士来取给我爸爸用的干净毛巾,每一次,她都会问一句“我家爱人今天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在做透析?”我姑妈是一名老会计,负责每天往医院账上交费。她每次交完费用,会让ICU的护士打一个单子,看看上面的费用结余。累积了数十张单子之后,姑妈做了一个Excel表,根据国家医保目录和芜湖市医保支付的有关政策,推算出每天需要自费的大致比例。排除手术,在不需要透析时,我爸爸在ICU维持治疗每天需自费1000元;在需要血液透析/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情况下,每天需自费2000元。我们全家的收入除了日常开销外,几乎都用在了我爸爸的治疗上。这种推算在我爸爸住院前两个月是有效的,但自2022年6月14日开始,ICU时任护士长和护士轮番给我姑妈打电话,说账上钱不够,要交钱,否则影响治疗。有时早上打电话说欠钱,缴完后下午又打电话说欠钱。我姑妈感到很不合理,跑了市民服务中心医保窗口好几次,工作人员也表示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建议向芜湖二院医保办询问。图:自述人姑妈做的Excel表2022年7月1日,我妈告诉我,有其他ICU患者家属与医务人员争吵,说ICU多收了钱,最后退了几千块。听那位家属说在医院公众号看得到每天的消费明细,我才知道有这回事,首次在该院微信公众号上绑定了我爸爸的身份证号、住院号和手机号。2022年7月5日,我通过医院公众号“住院一日清”看到有血透监测的收费条目,我妈和我姑妈去取送衣物时询问主治医师我爸爸当天是否做血透,答复说没有。我们当时产生了一些疑惑。爸爸出院时,我发现《费用明细清单》上胰岛素的总用量竟然高达138支,平均下来每天要用1.18支胰岛素,这明显与常识不符。芜湖二院的胰岛素一支是400个单位,我爸爸平时在家一天最多用48个单位,特别是《护理记录》显示,我爸爸的胰岛素治疗是泵入的,即便按照一天1支的量,也超开了21支。这加深了我们的怀疑。此外,我爸爸罹患尿毒症多年,早已无尿,但是“住院一日清”上显示要插尿管并且留置尿管。于是,在2022年7月12日、7月13日,也就是我爸爸转院当日和次日,我们到芜湖二院复印并封存了全部病历资料,在与原件核对一致后,由院方加盖公章,符合《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十六条之规定,于是后面对费用的核查就有了相关依据。利用统计软件核查我先将纸质发票、明细单和“住院一日清”上的信息一一录入Excel中,在Excel里,我对每项治疗项目按照日期排序,做成了一个面板数据,先试着截取一段时间的治疗项目,利用统计软件来分析每个项目的变化趋势,重点关注上升快、波动大的时段和项目。通过趋势图,我可以迅速发现波动异常的治疗项目及关联项目,都不用做回归分析。其中,波动比较大的项目有血透、抗生素等。图:自述人起初使用Excel试绘的变化图定位到波动异常的治疗项目后,再仔细对比医嘱、护理记录、费用清单三项资料记载的数量,很快便发现了其中不合理之处。1.涉嫌虚构血透监测时间除了前面提及的7月5日的血透监测时间外,5月17日,血透监测时间比血液净化时间多了14小时。《费用明细清单》上显示血透监测的总时间是697.5小时,而连续性血液净化时间则为433小时,只有做血液净化时才需要做血透监测,但我爸爸的血透监测时间竟然是连续性血液净化时间的1.6倍之多,多出的费用为10580元。2.涉嫌虚构患者接受运动疗法我爸爸住院期间,《费用明细清单》显示他接受运动疗法231次,共11088元。换言之,我爸爸住院117天,平均每天接受2次运动疗法,即便是2022年3月19日、4月6日以及4月7日手术后围手术期——患者危重状态等属于绝对康复禁忌的也没有例外,明显与事实不符。而且《病程记录》《长期医嘱单》《临时医嘱单》《护理记录》等病历资料上从未记载甚至提及任何康复项目。运动疗法属于康复科执行的项目。事实上,应我们家属要求,主治医师直到2022年6月30日才发出会诊邀请,但康复医学科2022年7月1日会诊认为,彼时我爸爸“血凝常规异常,出血风险较大,存在康复禁忌”,建议积极纠正并复查血凝常规,再与康复科联系。至2022年7月12日转院,我爸爸在芜湖二院住院117天从未接受康复治疗。在我们提出异议时,ICU时任护士长称实施了运动疗法,却不能指认是谁实施了该项治疗。清查收费大的项目此外,我还根据全部病历资料核查了单价高、收费大的项目和药品。1.涉嫌虚构肠内营养灌注次数在ICU,我爸爸一直处于昏迷状态,需留置胃管进行肠内营养灌注,采用泵入方式。在住院的117天中,除去入院前3天未及肠内营养灌注、因消化道出血停用肠内营养灌注7天、出院1天,采用肠内营养灌注应有106天,发票记录显示我爸爸共接受1083次肠内营养灌注,平均每天灌注次数达到10.21次。相应的是,发票清单记载我爸爸住院期间共使用187瓶肠内营养混悬液(TPF、SP两种型号),《病程记录》《护理记录》记载每天肠内营养灌注都有不少弃液。在这种情况下,我爸爸每天接受肠内营养灌注次数达10次以上是极其不合理的。因为根据《肠内营养临床药学共识(第二版)》,肠内营养灌注次数为每日4-6次。由此看来,如果按每天最高灌注次数6次算,则芜湖二院该项收费超出23460元。如果按照每天灌注4次算,则芜湖二院该项收费超出31280元。2.涉嫌串换药品在我们家属不知情的情况下,我爸爸曾被使用价格昂贵的特殊使用级抗生素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1998元/支),共8支。该级抗生素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多粘(黏)菌素类药物引起的肾毒性报道较多,我爸爸本来就有尿毒症。同时,与使用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相近时段的一次检验报告单显示,名称与“多黏菌素”接近的“粘菌素”药敏试验为“中介”,而医院有的、我爸爸后来也反复用的且价格低廉的丁胺卡那(阿米卡星)药敏试验显示为“敏感”(注:敏感指该药对患者最有效,中介指一般敏感、治疗效果不肯定)。我后来曾就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来源向芜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请查证,该局调查表示该药系医院临时采购。《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需要开展临床试验等存在一定危险性、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在患者处于昏迷等无法自主作出决定的状态或者病情不宜向患者说明等情形下,医务人员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六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尊重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诊断、治疗的知情权利。在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时,应当向患者作必要的解释。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应当将有关情况通知患者家属”。第八十八条第四款则明确规定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包括“收费可能对患者造成较大经济负担的检查和治疗”。我还发现,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当时不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中,属于全自费药品,只有名称相似的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在该目录中。但我爸爸的出院结算单上显示,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按照医保结算了15984元。主张权利的过程我对芜湖二院医疗费用的分析,花了两个多月时间。预估芜湖二院和医务人员骗取、违规使用医保基金95861.93-103681.93元。从2022年8月起,我们就费用问题与芜湖二院先后进行了三次交涉,医院表示组织了自查,在第二次医患沟通时表示部分药品数量与结算明细单上有出入,会进一步核实,但在第三次沟通时又加以否认。2023年7月,我向国家医保局举报。2023年8月,安徽省医保局与芜湖市医保局对芜湖二院开展了检查。2023年8月10日,安徽省医保局和芜湖市医保局执法检查组约见我和亲属,通报初步调查结果,对我举报的多项问题予以认可,但表示查处情况与我列举的明细有差异。我表示因为非医保专业人士,尊重工作组的调查,但对一些具体细节持保留意见。2023年9月25日,芜湖市医疗保障基金监管事务中心向我送达《芜湖市医疗保障局基金监管线索处理结果告知书》,明确“医保部门追回186914.7元医保基金”,同时要求芜湖二院退还31287.29元患者自付费用。目前芜湖市医保局处理是先按照《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暂行办法》对芜湖二院进行协议处理,该依据是部门规章。不过,他们也表示会“根据检查情况,依法依规处理”。国家法律《社会保险法》《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行政法规《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都规定了应对涉事医院和医务人员的违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在我爸爸治疗过程中,我亲身经历了国家医保政策对普通百姓带来的重大利好,所以才对违法违规套取医保基金、侵害老百姓“救命钱”的行为深恶痛绝。我认为,即便不涉及骗保,按照法律、法规高于部门规章、下位法服从上位法的原则,也要对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协议处理与行政处罚并非“二选一”的关系,在作出协议处理后,再作出行政处罚并不矛盾。我目前还在就此事与芜湖市医保局保持沟通。...
安永英国和爱尔兰保险管理合伙人凯斯•巴罗(Kath Barrow)表示,在首批被检查的10家公司中,新系统发现两家存在可疑活动。客户随后证实,这两起案件都是欺诈。会计师事务所安永称,其人工智能系统可快速发现可疑活动,但业界对于依赖这项新技术存在分歧。安永的系统在首批检查的10家公司中发现两家公司存在可疑活动,但怀疑论者表示,由于欺诈行为各不相同,人工智能可能发现不了某些蛛丝马迹。今年早些时候,“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安永(EY)试用了一种被训练用于识别欺诈的人工智能系统,审查了部分英国审计客户账户,结果令人震惊。安永英国和爱尔兰保险管理合伙人凯斯•巴罗(Kath Barrow)表示,在首批被检查的10家公司中,新系统发现两家存在可疑活动。客户随后证实,这两起案件都是欺诈。这一早期成功说明了为什么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人工智能在提高审计质量和减少工作量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他们希望,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系统吸收和分析大量数据的能力可以提供一个强大的新工具,提醒审计师注意不法行为和其他问题的迹象。然而,审计机构对于能在多大程度上依赖这项尚未得到广泛测试、而且往往不甚被理解的技术存在严重分歧。一些审计公司对人工智能系统能否获得足够高质量的信息来可靠地检测多种不同的潜在欺诈形式持怀疑态度。如果审计人员使用机密的客户信息来开发人工智能,那么也存在一些对数据隐私的担忧。这些问题意味着,英国大型审计公司之间的做法存在明显差异。尽管安永拒绝透露其软件的细节或所发现的欺诈行为的性质,但巴罗表示,调查结果表明,该技术在审计方面具有“用武之地”。“这感觉像是我们应该开发或探索的东西。”她说。然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德勤(Deloitte)英国业务审计和鉴证业务人工智能主管西蒙•斯蒂芬斯(Simon Stephens)指出,欺诈行为相对罕见,而且往往彼此不同。这就意味着人工智能系统不一定能识别出某些蛛丝马迹。“欺诈……每一种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种的实施方式都略有不同,”斯蒂芬斯说,“从本质上讲,欺诈是通过使用新技术的或用新弱点来规避保护措施,而人工智能目前在这方面应对不佳。”监管机构可能对如何部署这项技术拥有最终决定权。审计监督机构英国财务报告委员会(Financial Reporting Council)的鉴证技术主管杰森•布拉德利(Jason Bradley)表示,如果使用得当,人工智能提供了“支持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机会。但他警告说,公司需要专业知识来确保系统按照正确的标准运行。他说:“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增长,审计人员必须具备批评人工智能系统的技能,确保输出的使用是准确的,并能够以符合标准的方式部署工具。”虽然传统的审计软件必须被告知哪些数据模式表明欺诈或其他问题,但人工智能系统经过训练,可以使用机器学习和来自多个过去已知不当行为案例的数据来发现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经验的积累,他们应该会做得更好。如果能够减少审计员的工作量,该技术可能会特别有用。世界各地的公司都在努力培训和招聘员工。它还有助于提高标准:近年来,审计机构遗漏了严重的财务问题,导致了外包商Carillion、零售商BHS和咖啡馆连锁店Patisserie Valerie等企业的倒闭。根据巴罗的说法,安永的实验使用的机器学习工具经过了“大量欺诈计划”的培训——这些计划来自公开可用的信息和该公司过去参与的案件。安永表示,虽然现有的广泛使用的软件会查找可疑交易,但其人工智能辅助系统更为复杂。它经过训练,可以寻找通常用于掩盖欺诈的交易,以及可疑交易本身。该公司表示,在最初的10个试验客户中发现了这两种欺诈行为,因为培训数据中存在类似的模式。“它所做的事情就是在说:这是你应该进一步探索的东西,”巴罗将人工智能系统描述为审计人员的“副驾驶”。“它让我们集中精力去了解更多东西。”然而,其他公司怀疑人工智能系统是否足够聪明,能检测到复杂的欺诈行为。另一家“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英国(KPMG UK)附和了德勤的斯蒂芬斯的担忧。毕马威表示:“欺诈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因此使用已知的欺诈案例来训练机器学习模型具有挑战性。”斯蒂芬斯承认这项技术在审计中有其用途。但他认为它的作用要有限得多。他说:“人工智能可以自动化一些更平凡、可重复的任务,让我们的审计人员能够专注于风险最大的领域。”德勤目前将人工智能的使用限制在不太复杂的任务上,并就在公司账户中寻找何种异常提供了明确的指示。斯蒂芬斯说,其中一个问题是,一家公司可能会将其详细的财务数据视为专有信息。这将使得使用这些私人信息来训练一个随后审计另一家公司的系统变得困难。“任何开发人工智能的人都必须认识到这一点。”他说。巴罗承认存在挑战。她表示,对于审计人员来说,了解人工智能系统的编码工作方式、产生的结果的真正含义以及用于训练它的数据的性质至关重要。“我们需要补充.... 运用审计师的怀疑态度,这样我们就能清楚它是否符合目的。”她说。她还认识到使用公司专有信息来训练人工智能系统的问题。但她表示,有足够的公开信息来补充安永自己的案例,并为该公司自己的人工智能系统提供有意义的培训。巴罗说:“技术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识别。人工智能将日益成为我们可以使用的另一种工具。”除了基础性的央行数字法币外,全球数字币未来与方向是能创造和提供正能量价值的真正价值币,不是那些乱七八糟的空气币!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价值型基础设施!价值型智能链!财经贝EHZ,八年老牌独角兽,权威财经门户/主流门户/价值平台!价值型综合体!财经贝EHZ,价值型驱动!数年时间持续性做出贡献,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价值型项目/应用等等的进步和发展,取得成果!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正能量,价值型驱动,符合全球绝大部分国家、社会与人民的价值观,也是他们所稀缺的;财经贝EHZ带去的都是对他们有利/有益的价值,是正面的促进作用,财经贝EHZ可以顺利扩展到全球绝大部分国家,市场非常广阔,财经贝EHZ未来的价值非常大!中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hz.pdfEHZ White Paper (Detailed Description):https://www.cjz.vip/uploads/enehz.pdf财经贝EHZ客服:QQ:369997928 Telegram:@ehzvip邮箱:cjzvipze@gmail.com ehz@cjz.vip...
近期有中国大陆网民调侃香港快将沦为“国际金融中心遗址”,中国部分平台更出现“国际金融中心遗址”旅游打卡图文。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星期五(12月1日)强烈反驳称,有关说法站不住脚,但有商界人士说,的确存在往这个趋势发展的可能性。香港一直以国际金融中心和营商枢纽的地位著称,但几年前开始有跨国企业陆续撤离,疫情后该趋势仍持续。股市也出现国际资金外流的迹象。从今年八九月开始,中国的微博、小红书、微信平台上都出现了各种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遗址”说法,原因是港股每日成交额大幅下降,许多上市公司接近零交易。在平台上,网民除了到香港拍摄路牌打卡,近来也零星出现了另一种旅游方式。有网民说“国庆香港游,来参观亚洲金融中心遗址”,也有人专程到港交所所在的中环交易广场,拍下“无流动性的前世界金融中心遗址”。眼见“国际金融中心遗址”的话题越来越炽热,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星期五在网志撰文反驳,香港金融市场具备“国际性”“综合性”及“增长性”特点,而且根基稳固,韧性十足,即使面对环球经济前景不明朗等宏观因素,不少业务仍取得增长,相关说法“完全站不住脚”。许正宇指出,香港金融市场受地缘政治不稳定以及长时间维持高息的利率环境等宏观因素制约,影响了现货股票交易及IPO首发融资金额的短期表现,但部分市场如证券及期货、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及保险业务等仍有增长。他举例说,今年10月底证券市场总市值为30.8万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6.4万亿港元回升17%;交易所买卖基金今年首10个月的日均成交金额达116亿港元,同比增长25%;衍生产品市场同期日均成交合约张数总额超过135万张,同比增长7%。不过,香港财经专栏作家周显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目前香港金融行业的环境确实非常恶劣,表面上仍有大量资金,但大部分是中国大陆资金在支撑。他说,由于港股不断下跌,很多业内人士已转为炒卖美股,也有不少人失业或者转行。周显批评,港府在发展金融方面的工作言过于实,“比方说,现在欧美脱离,港府说要开拓中东市场,但香港人对当地基本上是零认识,香港的大学至今也没有教授中东和伊斯兰知识的学科。”香港商人、中原集团主席施永青星期五也在旗下媒体《am730》撰文说,现实的发展的确存在香港沦为“国际金融中心遗址”的可能性,若掉以轻心,不全力去设法挽回,可能会一语成谶。施永青指出,香港要当国际金融中心,非有资金捧场不成,惟人民币尚未自由流通,即使大陆渐渐有资金积累,这些资金也不容易在完全没有限制下全力配合香港。虽然香港人的平均投资能力与很多欧美国家不遑多让,但香港人口仅750万,难靠自身的力量去打造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他认为,必须争取到欧美资金重返香港,香港的金融业才有兴旺起来的可能。...
湖南涟源市有巡查组要去,结果领导亲自下场整理环境,在4个公租房小区里,排查出了766户公职人员。于是就出现了惊人的奇景,近日这4个小区大面积“搬家”人员络绎不绝。我倒不觉得“有趣”,反而感到过于荒诞。当地官方对此事回应,“绝不能与民争利”,然后让公职人员搬家。理是这么个理,一点也没错,可对于那些已经与民争利的人,搬家就完事了吗?这就好比一个小偷,偷了你的财物。现在小偷被公之于天下,结果有人企图让小偷把曾经偷盗的财物还回去,事情就算了... 有这个道理吗?此外,这些人是如何占用到的廉价“公租房”?新闻里一笔带过,只说“有人用领导批的条子换到了房子。”但事情哪能这么简单?说得难听点,找领导批个条子就能用公租房,那还不全都去找领导批条子了?批条子的条件是什么?公租房,是政府为底层群众、低收入群众准备的房子,价格很低,一般每平方米每个月只要10块钱左右,但满足条件才能去租用。所以谁能租到公租房,仅仅只需要某个领导批个条子就行,这是不是权力过大了点。换句话说,这会不会导致“批”与“不批”之间夹带私货?监督监管岂不是形同虚设?因此清退占用公租房的公职人员太潦草,不追究谁批的条子,更是离谱荒唐。这点道理,普通老百姓都懂,我就不信当官的反而能不懂。另外,这种“不计较”的操作,影响非常恶劣,尤其这般公然的、堂而皇之的报道出来,却又不计较。你陈诉了一个“错误”,你告诉大家“这么做是错的,是和普通人民在争夺利益”,结果转过头,对于那些做错事的人,一点惩罚都不给。那我只能理解这是在鼓励他们继续犯错,那这样的“肃清”,只会起到一种反效果。这是在促导一种以后“人们不为公职人员占用公租房而震惊,反而为还有人为这种事震惊而震惊”的场景,即公开的秘密。有人说,惩罚了呀,不是让他们搬家了吗?这很尴尬,若停止犯罪便是惩罚,那你让从未犯罪的人情何以堪,又让被犯罪的人去哪里要个公道?指出766户公职人员拿着领导批的条子,公然占用中下阶层群众的公租房,却又不对他们进行处罚,无异于指出某个贪官的罪行,然后不公诉却让他回家养老一样离谱,这是非常恶劣的表率。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些占用公租房的公职人员,就是缩小版的“贪污罪”,让他们补齐商品房的差价,或者开除公职一点也不过分,最好还要从源头找到方便他们占用公租房的罪魁祸首。这是在无数人眼中不置可否的“小事”,正是这样的小事,一点一点,一次一次的累积起来,改名为沉疴积弊。从人们最初的“无所谓”,到后来的“不再震惊”,当你意识到是“大事”的时候,想矫正便很难了。或许,这也是民生无小事的另一种解释。...
京东是真不知情?还是有京东高管默许或配合,出事后撇清关系不认账?12月4日,京东集团发布声明称,近日 ,“承兴案”引发媒体和公众广泛关注。京东作为毫不知情的受害者,被卷入历时四年的恶意诉讼中,公司的声誉和权益遭受重大损失。声明指出,在承兴系合同诈骗过程中,承兴系公司用假冒的京东公章、假冒的京东员工、假冒的京东系统和虚假的交易数据,轻易骗过号称“全球综合金融平台”的诺亚财富及旗下歌斐资产,获得歌斐巨额融资,直致爆雷。面对持续两年多的诈骗行为,歌斐资产尽调工作出现明显缺陷、投融资管理出现巨大漏洞,高管方建华接受承兴巨额贿赂(一审已被判刑),导致投资人受到重大损失,对投资人没有尽到相应责任和义务。京东表示,根据公开信息,诺亚财富近年来先后发生十余起类似事件,上百亿基金兑付面临问题,并多次对投资人隐瞒信息,屡次被监管部门警示和处罚,说明其长期存在严重的风控缺陷。目前“承兴案”相关刑事案件已一审宣判,承兴实际控制人罗静等诈骗嫌疑人均被判获刑。诺亚财富及歌斐资产仍罔顾投资人信任,拒不审视其内部管理问题,恶意对第三方京东发起匪夷所思的高额诉讼,企图混淆视听,继续误导投资人和广大公众,推卸和转嫁责任,为自己寻找“替罪羊”,我们相信法院会公正判决该案件。希望诺亚财富及歌斐资产正视自身问题,拿出诚意和整改措施,尤其是提升作为财富管理公司最基本的诚信和素养,真正维护广大投资人的权益。事件回顾:刻俩萝卜章,骗了300亿来源 | 史大郎&大猫真探社(ID:caimao_shuangquan)11月24日,诺亚和京东的一个官司在上海金融法院开庭了。诺亚是个帮有钱人做理财的上市公司,他们起诉京东和承兴,要让他们还35亿,但问题是之前京东完全不知道这事,刘强东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这背后是一个设计精巧的大骗局,绝对精彩,这是咋回事呢?1话说有个女老板叫罗静,是个香港人,手里有俩上市公司,人们称为承兴系。女老板叫罗静,是个香港人这人也是个能人,早年间签下了NBA国内独家品牌授权,后来还拿到了“变形金刚”、“功夫熊猫”、“兔斯基”等IP的国内授权,眼光还是可以的。但是她买上市公司的钱很多都是借的,而且一旦沉迷资本游戏就觉得实业挣钱太慢,罗静也一样,摊子铺的很大,她妹妹说还借了不少高利贷,时间一长,这资金链马上就撑不住了,咋办呢?她的承兴公司有一项业务是和京东、苏宁合作,他们先垫钱替京东苏宁把货买来,然后京东卖的差不多了再跟他们结账,就是中间商挣差价,模式不复杂。这个操作会导致罗静的公司出现很多应收账款,做企业的都知道啊,这个应收账款是可以拿来融资的,比如你把100万应收款转给银行,银行给你80万,然后银行再去要这100万。罗静心想,我把应收账款弄得多点,不就能拿到更多的钱吗?于是,好戏开始了。2她先是刻了两个假章,一个京东,一个苏宁,用假章做了很多假合同。然后呢,她得找个能做这业务的公司了,选来选去,她选择了诺亚。诺亚的老板汪静波跟她很熟悉,这也得益于她多年前的铺垫,早年间她成立了一个叫“木兰汇”的机构,男老板不是有泰山会吗,木兰汇就是女老板的圈子,格力的董明珠、国美的杜鹃、诺亚的汪静波都是这个组织里的。木兰汇就是女老板的圈子,格力的董明珠、诺亚的汪静波都是这个组织里的诺亚一看,京东的应收款,风险不大啊,立马开始走流程。先派人去京东苏宁看看吧。精彩的来了。去京东苏宁不得有人接待吗?来个真员工一聊不就穿帮了吗?罗静有高招,派了几个人用假工牌、访客证混到这俩公司里面,然后冒充公司的人去接待诺亚的调研,在过道里一顿忽悠。做尽调的肯定不能听你掰扯就相信啊,得看看系统里是不是真的有这些合同、款项。没关系,罗静都准备好了。京东的账款走的是网银在线(北京)有限公司,简称“网银北京”,罗静预先注册了一个网银在线广东公司,简称“网银广东”,是不是一看就觉得是一个公司的?而且他们还租了服务器,做好虚假数据库,制作了一个假的京东VC平台(供应商系统平台),这里面数据很详细,包括修改账期、结算单、红字通知单等等吧。于是,诺亚的人就信了。实地走访完了,还有一个书面确认,就是诺亚发函给京东,问这些应收款真的存在吗?这一步也很重要,发到京东的财务那肯定就玩不下去了。罗静咋操作的呢?她派人去京东和苏宁,把这些EMS的快递都给拦截了,然后盖上假章,确认没问题。你看人家这生意,干的都是间谍的活。罗静还怕不保险,又向诺亚负责这个项目的总监行贿200多万。这么一来万事大吉,流程走完,诺亚就拿着这个项目去有钱的客户那一顿忽悠,前前后后,光京东的假应收款就融了100多亿,这钱都给罗静了。这一圈走通了,罗静觉得可找到门路了,如法炮制,找湘财证券、云南信托等等公司一顿骗,最后总计到手300多亿,厉害吧。3按她的计划,那这些钱干什么用呢?除了维持目前的公司,还要去收购上市公司,她想的是等公司业绩好了,卖点股票、抵押点股票就能把欠的钱都给还了,自己还能多一个上市公司,多好的事啊。要说她是天真了,这是A股啊。结果入股了这上市公司后,股价哐哐跌,不光挣不着钱,每年还亏十几个亿,那边还得还钱还利息,最后的结果就是,资金链快断了。罗静是实在还不起了,这时候还差诺亚35亿,她俩不是关系好吗,罗静就想找汪静波,希望继续再帮她融一笔钱。汪静波就是做这行的啊,有钱没钱她还是分得清的,觉得这里面问题很大,然后直接给报警了。最后一查,罗静骗了300亿,88亿还不上了,最后被判了个无期。罗静骗了300亿,最后被判了个无期4她这进去了,汪静波那可是一头包,案件细节披露的越多,那些买了他们私募的有钱人就越有气,心说这还专业机构,这调查是怎么调查的,在楼道里就被忽悠了,根本不尽职啊,纷纷要追究诺亚的责任。诺亚一不做二不休,把不知情的京东给告了这35亿对诺亚也不是个小数,几年的净利润加一起也不够,然后诺亚的神操作来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不知情的京东给告了,要京东还钱。你说这钱京东能还吗?哪个法院都不能支持啊。这案子案发已经四年了,这个钱就是没法解决,诺亚的投资人很愤怒,甚至说被骗这么多钱,离不开诺亚个别员工的配合。这事怎么了结,且打呢,就有可能是本金打个折各自退一步,不然一分钱也拿不回来啊,这两年泡沫破裂,才发现以前用各种专业名词包装的一堆堆高大上的公司、产品,里面也是一坨坨的垃圾,信仰碎一地啊。...
大银行希望说服公众,他们应该担心巴塞尔协议III的金融监管。最近几周,数十名企业家在美国国会大厦游行,举着“停止挤压小企业”的标语,并敲响了众议员和参议员的大门。他们坚称,正在考虑的法规将削减寄售店、披萨店、汽车车身店等的利润。新罕布什尔州一家婚纱精品店的老板迪娜·阿克尔 (Dina Akel)在 LinkedIn 上写道,这会让“小企业更难获得必要的资金来雇佣更多的工人,让农民更难获得贷款来种植明年的作物”。全球银行业的基本规则通常不会让纽约、伦敦和苏黎世董事会以外的人特别兴奋。但就在金融界就美国提出的与所谓的《巴塞尔协议III》(Basel III end游戏)有关的提议展开辩论之际,华尔街的游说者们正在加紧努力,试图把美国公众舆论也拉到他们的一边。《巴塞尔协议III》是十多年前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而发起的一项国际改革。这场辩论将在 12 月 6 日成为焦点,届时包括高盛集团、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在内的华尔街巨头的首席执行官将出席参议院有关银行业监管的听证会。他们将试图说服立法者相信新规则是不必要的,并且会损害经济。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 (Jamie Dimon)在 9 月份对投资者表示:“我很想知道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他们希望银行永不倒闭,那么这是行不通的。”如果获得美国监管机构的批准,这些规定将要求大型银行将其资本缓冲增加近 20%,以确保它们能够度过另一次危机。美联储和其他监管机构表示,这些变化有助于避免今年中型银行倒闭等动荡。银行家指出,根据近年来实施的各种规则,他们持有的准备金必须是金融危机前的两倍。据Bloomberg Intelligence称,他们现在坐拥 1,450 亿美元的过剩资本,而这些资本将被新规则抹去,甚至还会被抹掉一些。过剩资本面临新监管带来的风险来源:Bloomberg Intelligence一个团体在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FL)的比赛中做了广告,财经媒体上充斥着宣称这些提案将造成损害的广告,高盛(Goldman Sachs)一直在向其小企业项目的参与者发送电子邮件,敦促他们帮助反对这些规定。包括婚纱店老板阿克尔和其他最近几周涌入国会大厦的一些人都响应了这一呼吁。争论的核心是所谓的资本充足率:这个数字决定了银行必须持有多少资金作为缓冲,以吸收意外损失。人们普遍认为,更高的资本要求会降低银行放贷的利润,但监管机构表示,不确定他们是否会提高个人借款人的利率。有一点是明确的:华尔街正在关注减少对小企业和房主信贷的可能性,因为这比该提案最直接的初步影响——对贷方购买能力的有效限制——更有可能引起华盛顿决策者的兴趣。“如果他们希望银行永远不会倒闭,那么这是行不通的”这些银行的最终目标是扼杀或大幅修改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和美国货币监理署(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 7月份公布的1,087页提案。除此之外,他们还想推迟实施。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监管机构已将征求意见的截止日期从去年11月底延长至明年1月中旬,银行和行业团体已开始编制超过100页的反对文件。据其他人说,如果失败,他们正在考虑对监管机构采取法律行动。科文顿-柏灵律师事务所(Covington & Burling)合伙人兰迪•本詹克(Randy Benjenk)表示:“美国大型银行对审慎的监管机构表现出如此强硬的立场,这是相当罕见的。”“这个提议越过了他们的红线。”美联储负责监管的副主席迈克尔·巴尔(Michael Barr)最近几个月一直在辩称,鉴于金融危机造成的破坏:600万家庭失去了房屋止赎权,1000万人陷入贫困,银行实际上确实需要继续增强它们的资本状况。他补充说,尽管金融公司现在必须持有额外的资本,但它们仍然利润丰厚。他说的没错:过去10年,美国最大的6家银行累计盈利1万亿美元。当银行高管们试图为反对巴塞尔协议辩护时,他们把重点放在了拟议中的住宅抵押贷款要求改革上。这些规定将提高一些住房贷款的所谓风险权重,包括那些首付较少的贷款,这意味着银行将不得不为这些资产持有更多资金。但华尔街的巨头们很少发放这种会受到影响的低首付贷款。据行业刊物《抵押贷款金融内幕》(Inside Mortgage Finance)称,近年来,它们在很大程度上被挤出了美国住房贷款业务,没有一家银行持有超过3%的抵押贷款市场份额。它们已经被United Wholesale Mortgage LLC和Rocket Cos等非银行贷款机构取代。它们不像银行那样受到资本要求的约束。对于新规将如何影响其庞大的交易和投资银行业务,银行高管一直不那么直言不讳。根据监管机构的提议,他们可能会感受到更大的影响。还有富国银行(Wells Fargo & Co.)。直到不久前,该公司还是全球最大的住房贷款银行。但在这些提议提出之前,该公司就已经开始退出该业务,高管们对重返该领域几乎没有兴趣。因此,富国银行负责消费者贷款业务的首席执行长克莱伯•桑托斯(Kleber Santos)表示,规则的变化对该行的抵押贷款策略影响不大。桑托斯表示:“我不认为我们的监管机构做出的具体决定,即使真的做出来,也不会真正改变我们在住房贷款业务方面的做法。”除了基础性的央行数字法币外,全球数字币未来与方向是能创造和提供正能量价值的真正价值币,不是那些乱七八糟的空气币!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价值型基础设施!价值型智能链!财经贝EHZ,八年老牌独角兽,权威财经门户/主流门户/价值平台!价值型综合体!财经贝EHZ,价值型驱动!数年时间持续性做出贡献,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价值型项目/应用等等的进步和发展,取得成果!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正能量,价值型驱动,符合全球绝大部分国家、社会与人民的价值观,也是他们所稀缺的;财经贝EHZ带去的都是对他们有利/有益的价值,是正面的促进作用,财经贝EHZ可以顺利扩展到全球绝大部分国家,市场非常广阔,财经贝EHZ未来的价值非常大!中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hz.pdfEHZ White Paper (Detailed Description):https://www.cjz.vip/uploads/enehz.pdf财经贝EHZ客服:QQ:369997928 Telegram:@ehzvip邮箱:cjzvipze@gmail.com ehz@cjz.vip...
中国官方上周罕见点名贵州省和陕西省存在统计造假问题。受访学者分析,这反映出地方数据灌水已经对中央政策和资源调拨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出现资源错配的情况。中国国家统计局专项督察组星期四(11月30日)分别向陕西省和贵州省反馈专项统计督察意见,指出两省在统计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据督察组通报,两省的问题包括:对统计造假问题严重性认识不到位,存在干预统计报送、统计造假行为,专项治理行动成效不够明显等。督察组在描述陕西的问题时,更是用到两个“极端”,提到有领导干部尚未认识到统计造假的极端危害性,以及防治统计造假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于督察组指出的问题,两省均表示“诚恳接受、照单全收”。陕西省通报督查意见的会议,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到场主持,陕西省长赵刚作表态发言。中国统计造假问题由来已久,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去年召开统计造假纠治工作动员会时曾说:“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是统计领域最大的腐败,是对政府统计公信力最大的伤害。”尽管中国官方自2019年以来开展多次“回头看”和专项统计督察,统计数据造假的问题仍是屡禁不止。国家统计局2020年和2021年对河北省、河南省和贵州省进行统计执法检查后,发现多个单位和项目统计数据严重失实,并对三省126名厅局级以下责任人进行通报惩处。另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去年5月被“双开”的中共江苏省委原副书记张敬华,官方通报他“政绩观偏差,为谋求个人进步搞经济数据造假,违规干预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这样的表述在中共十八大后首次出现在省部级落马干部的通报中。学者:中央对数据真实性要求比以往更高新加坡管理大学李光前商学院副教授傅方剑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过去地方官员的政绩与经济指标挂钩,因此有更大的动力“美化”数据。傅方剑分析,在中央近年来强调高质量发展、淡化国内生产总值(GDP)挂帅的背景下,这次官方更严厉的口吻,反映出中央对数据真实性的要求比以往更高。台湾致理科技大学国际贸易系副教授张弘远则认为,中国官方在今年经济增长面临压力的情况下仍要挤出数据中的水分,说明数据造假已经超乎正负误差值,“灌水到离谱的状况了”。张弘远分析,由于中央今年的要求是稳预期,因此地方上报喜不报忧,以避免中央咎责。对于中央在这个时间点仍要进行数据打假,张弘远说,这说明虚假数据已经对中央的经济政策或资源调拨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已经出现资源错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