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债务危机的中国房企碧桂园,三名资深独立非执行董事集体辞任。碧桂园星期五(3月15日)在香港交易所发公告宣布,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黎明、石礼谦及唐汇栋均因“有意投放更多时间于其他职务”,提出辞任担任的独立非执行董事职务,从3月15日起生效。公告称,三人确认与公司董事会没有意见不合,也没有其他需要知会股东或联交所的事项。据了解,此次辞任的三位董事黎明、石礼谦和唐汇栋均是碧桂园董事会的资深成员,他们担任非执行董事的时间长达16年之久。黎明今年79岁,石礼谦78岁,唐汇栋73岁。黎明在1980年代曾是香港会计师公会会长,唐汇栋作为律师在香港执业超过40年;石礼谦是香港前立法议员,他也是14家上市公司的董事,号称香港上市公司“董事王”。同时,碧桂园委任韩秦春、王志健及脱脱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自3月15日起生效。碧桂园说,新任命的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背景。韩秦春在房地产、金融投资等领域拥有深厚的经验;王志健具备扎实的会计和财务管理背景;脱脱则在法律领域有着丰富的实践和理论知识。...
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将万科列入负面信用观察名单,认为楼市疲弱和融资环境的恶化,将冲击这家中国房地产巨头的流动性和竞争地位。综合香港《明报》《经济日报》和路透社报道,标普全球评级(S&P Global Ratings)星期五(3月15日)宣布将万科的BBB+评级从之前的“稳定展望”下调至“负面观察”。标普认为,中国楼市的疲弱和融资环境的恶化,可能会冲击万科的流动性、杠杆率和竞争地位;万科境内债券价格的大幅波动,也可能影响万科的再融资能力。标普说,今年第一季度,万科利用内部资源偿还约20亿元人民币的境内债券,但万科在前年和去年分别偿还到期境内债券约45亿元和56亿元。标普提到,虽然预计万科今年经营现金流的使用量,会因建设支出减少而下滑。但万科今年1月至2月的销售额介乎140亿元至190亿元,同比下跌43%,将令其经营现金流录得净流出。万科是中国仅有的几家拥有投资级信用评级的开发商之一。随着中国楼市低迷导致多家房企相继爆雷后,万科去年10月起也多次传出深陷债务危机。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上星期也将万科的投资评级从Baa3下调至Ba1,意味着万科目前属于“非投资级别”,即所谓的“垃圾债券”。穆迪预计,受合同销售下降、融资不确定性上升影响,万科的信用指标、财务灵活性和流动性缓冲将在未来12到18个月内减弱。...
多名消费者:存在中国黄金门店的金子丢了 金价猛涨,意味着金主的财富加速膨胀。但几十位把黄金存在中国黄金门店的金主想不到,自己的金子丢了。 近日,多名消费者告诉红星资本局,他们购买并托管的黄金制品,是在中国黄金(600916.SH)旗下门店进行的。面对黄金这样的贵金属,不少消费者冲着“中国黄金”的招牌去消费、存储,认为是种保障。 谁都没想到,突然有一天,有的门店关了,有的门店换老板不认账了。而自己存在门店的金子,丢了。 由于这些门店都是中国黄金的加盟店,对于上述情况,中国黄金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黄金无法直接承担赔偿,也未授权相关店开展黄金托管业务。 “中国黄金概念店”突关店 多位消费都预定托管黄金没能取回 “店要关了?我们的黄金怎么办?” 2023年12月底,一家中国黄金门店的存金客户,收到门店销售通知,店关了,员工也找不到老板了。这家店位于北京朝阳区双井富力广场,已经开了14年,开业时还因创纪录的规模被多家媒体报道。据光明日报2009年7月3日报道,这家中国黄金概念店号称中国黄金“京城单店面积之最”的“扛鼎之作”,两层共3000平方米。 店员姜哲告诉红星资本局,他是去年12月27日去上班的路上,接到的关店通知。他到店门口,发现大门关闭,货品清空,自己12月的工资也没处要。唯一能做的,只有通知自己的客户。 多位客户,在这家中国黄金门店,选择了预定投资金条的“无忧托管”。 一位消费者提供给红星资本局的业务传单显示,相比现款现货,这种预定托管模式在一次性交清货款后却不拿走金条,这样每克能节省最多24元的手续费。投资金条的购买金额往往在几十克到上百克,光是手续费就能节省数百元。如果预定托管周期为一年,还能额外赠送所购金条重量的2.5%纯金赠品。 这种模式,一方面解决了消费者购买大额金条自己存储的风险,另一方面还能带来额外收益。消费者穆星(化名)说,客户选择在这里预定托管黄金,作为投资产品。每年托管到期后,他们往往也不会取出金条,而是再存一年新的托管,有时候还会再多买一份。有的客户就这样存了好几年甚至十多年,手里有一摞预定书和收据。 截至发稿,据穆先生所在维权群不完全统计,预定托管业务涉及六十多人,涉及黄金重量超过70公斤(以3月14日金价506.76元/克,折算为3546.9万元),其中至少3个人的单人金额超过500万元。 穆星称,他们先后和中国黄金方面集体沟通了至少8次。在2024年1月26日的沟通中,中国黄金督查法务部负责人吉林称,因为没有法律依据,中国黄金无法直接承担赔偿,正在协助警方调查,并与加盟店方面沟通赔偿。在2024年2月27日,吉林表示,中国黄金未授权这家双井的富力广场概念店开展黄金托管业务。 既然不允许托管,为什么这家店开展托管业务十余年都没被制止?面对消费者的询问,吉林未正面回复。 红星资本局联系中国黄金督查法务部负责人吉林,表明身份后被挂断电话。联系中国黄金公开的传真、座机及邮箱,截至发稿均未获任何回复。 门店关店后,多位消费者已经到附近的双井派出所报案。对于是否立案以及进展,双井派出所所属的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方面告诉红星资本局,关于此事无法答复。 这家中国黄金门店出事也不算完全没有预兆。3月13日,双井富力广场相关人士告诉红星资本局,相比2009年刚开业时的3000平方米,这家店关门时的租用面积已经很小。店员姜哲也表示,门店曾在商场内换铺,面积缩小,闭店时店面只有两三百平方米。 托管金手镯金项链 门店已换人经营,存金取不了 红星资本局了解到,在河南焦作的一家中国黄金门店,也有十多位消费者存储的黄金制品无法拿回。 这家中国黄金门店位于焦作市温县天宇城。据天宇城中国黄金维权群里的消费者介绍,和北京消费者投资的金条不同,他们是将自己手里的金手镯、金项链等黄金制品存在门店,可以换取其他同克重不同样式的黄金制品,存金以减免手续费和更换款式的费用。还有消费者选择托管一年,能额外获得小金豆,可以在托管当日就按金价折算成现金领取。 2024年2月20日,存了一年金手镯的林女士前往这家门店,虽然门头上中国黄金的招牌没有变化,但新的老板告诉她,现在这家店已经换人经营,存她金手镯的是前一个老板,存金与自己无关。林女士联系之前的销售,发现微信已被拉黑。 和林女士一样,在天宇城这家中国黄金门店存了黄金制品的超过十个人。他们存金的时间在2022年到2023年间,存金量在10克左右。其中两份存金收据都写着中国黄金的旧金存料单,但盖章落款为“温县嘉诚珠宝首饰店”。 目前,消费者已经向当地派出所报案,并向工商局投诉。天宇城前台告诉红星资本局,虽然目前商场内的中国黄金门店还在经营,但去年底已经换成了新老板,之前的存金要么联系前老板,要么自己去报案。 加盟比例超97%的中国黄金 如何管理加盟商 顶着中国黄金门头的金店,其实绝大部分都是加盟店。 据中国黄金2022年年报,全国已开业门店3642家,其中3537家门店为加盟店,只有105家直营店。也就是说,遍布全国的中国黄金门店,加盟比例超97%。 中国黄金如何管理这些加盟店? 据其2023年年报,加盟费用包括品牌使用费和管理服务费。前者在合同期限内允许加盟商从指定供应商处自行采购K金珠宝类产品,经公司及权威检测机构质量检验合格后,挂签使用“中国黄金”品牌上柜销售而收取的费用。后者在合同期限内向加盟商提供有关产品、经营等方面的培训及指导服务而收取的费用。这两笔费用都按照合同有效期分摊确认收入。 北京富力广场的中国黄金门店开业以来,就经历过多个经营主体。有消费者告诉红星资本局,这家店刚开业时和2013年后的发票主体不一样。多张2010年的财富金条发票上,交易主体为北京金一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ST金一,002721.SZ);2012年的信用卡账务明细,交易摘要为中国黄金。而2013年相同业务的交易摘要,则变为三鼎原商贸有限公司;一张2018年的发票章为北京三鼎原黄金珠宝有限公司。 北京金一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北京海淀科技金融资本控股集团成员,和中国黄金有相同的投资人;北京三鼎原黄金珠宝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6日,注册资本1千万元。也就是说,北京三鼎原黄金珠宝有限公司,晚于2009年中国黄金概念店开张。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穆星、姜哲、林女士为化名)...
又一家企业被恒大坑了。近日,上市公司三棵树发布公告称,已经向恒大系的4家公司提交了诉讼申请,涉及金额为1.9亿元。三棵树和恒大之间的纠纷,最早可以追溯至3年前。根据三棵树的公告显示,当时三棵树的子公司持有的恒大系出具的商业承兑引票汇遭到了恒大的拒付。后来经过协商之后,恒大称可以拿出49套房去抵欠款,三棵树信了。在三棵树缴纳了购房定金以及差价之后,却一直没等到恒大的购房合同和房产网签备案手续。三棵树没想到的是,恒大玩起了心眼,直接将这49套房另行出售给了别人。结果,三棵树一怒之下就将恒大系的4家公司给告了。据悉,这4家公司分别是恒大地产集团(深圳)有限公司、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建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深圳市永恒置业有限公司。那49套房子,当时是深圳市永恒置业有限公司和恒大地产集团(深圳)有限公司出面和三棵树协商的,房子是前者位于深圳恒大都会广场项目里的49套房。值得一提的是,上面4家公司的关系是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是恒大地产集团(深圳)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而深圳市建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则是恒大地产集团(深圳)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深圳市永恒置业有限公司又是深圳市建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当时,三棵树和这2家公司商量好以房抵欠款之后,三棵树向这2家公司转账20万,这笔钱是支付工抵房意向保证金。签订房地产认购书之后,三棵树和恒大系约定5天内签订正式的买卖合同,而且三棵树也支付了288万的购买定金和78万的购房差价。钱没追回来,而且自己还向“骗子”又转账了,这种事情搁谁身上不会生气?此外,三棵树现在也是官司缠身,心情本来就差。据三棵树发布的公告显示,截止今年1月25日,三棵树和子公司连续12个月内一共发生了320起官司。3月12日,三棵树又发公告,称除了此前披露的320起官司,又披露了110起官司。这些官司涉及到的金额累计约为3.5亿元,占三棵树母公司股东净资产的15.56%。回头来看,其实被恒大坑的企业不只是三棵树,还有许多企业都只能是无奈的选择和恒大对簿公堂,尽管知道这样做恒大也拿不出钱来。时至今日,距离许家印被捕已经快半年。在这之前,许家印见证了中国恒大从起高楼到大楼坍塌的全部过程。许家印现在可以和窗外的鸟鸣声轻声忏悔,但是他一手创办的恒大却没办法那么平静。如今的恒大就是一地鸡毛,不仅仅是三棵树,现在所有和恒大有关联的业主、供应商、金融机构等等都只能是瑟瑟发抖。恒大的2.4万亿巨额债务,究竟偿还到哪种地步了?恒大最新披露的债务状况来看,恒大的窟窿仍旧很大,大得让人感到窒息。据恒大去年末发布的公告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11月末,恒大地产的标的金额为3000万元以上还未决诉讼案件一共有2053件,案件这些案件的标的金额高达4900.69亿元。恒大未清偿到期的债务为3163.91亿元,逾期商票累计金额为2055.37亿元。光是这些钱,简单相加一下就高达10119亿元!7年前,当时许家印首次以2813.5亿元的身价成为了中国首富.......
“@所有人,准备开工!北京王嘉尔。”随着这条消息出现,林杨的手机上紧跟着弹出许多条消息。她打开手机,所在抢票群里的黄牛“头子”正在转发许多人的身份信息。在“卧底”抢票群的这段时间里,她已对这样的场面习以为常。几个星期前,因为抢自己喜欢的明星演唱会票失败,林杨开始密切关注黄牛的票务信息。很快,她看见所添加的一位黄牛在朋友圈拉人进入抢手群,她想弄清究竟是谁在跟她抢票,于是让黄牛拉她进入群聊。进群以后她才发现,群里有两百多号人,名字都叫抢手x号。一有抢票需求,所需的身份信息就在群里满天飞。在群里的林杨被这饿虎扑食一般的景象点醒,“原来有这么多人在抢票,怪不得我抢不到……”抢手群消息及群公告 受访者提供一、什么人在做黄牛?小霖在线下见过一次黄牛。在《这就是街舞》第六季的录制棚外,黄牛们与现场的工作人员混在一起,称自己为“对接人”。他们手里握着不等的入场名额,并把这些名额一级一级分配给代理们。从代理那里买了名额的观众就到现场联系对接人。与小霖自己在线上联络买票的那位年轻女性代理不同,这群黄牛无一例外,都是男性。年龄大概三十岁,也有一些看起来像四五十岁。自称是现场所有黄牛头子的张哥,戴着帽子,身材魁梧,皮肤黝黑,在人群里游走,处理客户的问题。面对客户身份信息被录掉等各种各样的情况,他一点都不急,还和周围的人闲聊说笑。小霖有点埋怨他们,她正是被录掉信息的那批人之一。因为黄牛的疏忽,她比一同买票的观众晚进场近八个小时。“他们一点都不着急,只说一定会有办法带我们进去。对于我们的焦急,他们后面干脆理都不理。”小霖说。录制完节目出来后,已是凌晨。一天下来几乎滴水未进的她,收到了黄牛团队一位叔叔给的面包。边上另一位叔叔对她说:“我的女儿跟你差不多大。”而对大多数人来说,对于黄牛的认知基本来自于线上。“他们会在朋友圈集中发票务信息,有时会被他们刷屏,一天要发十几二十条朋友圈。”林杨边查看她列表中黄牛的朋友圈边说。在她印象中,做得比较大的黄牛名字几乎不会变。而规模稍微小一点的黄牛,名字会根据最近有什么活动更改。在黄牛的朋友圈中,时常有订单交易的截图,每张截图上多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水印。“这似乎是一种绩效与能力的证明,会给人一种很专业的感觉。”林杨评价道,“我比较倾向于找那种经常晒订单截图的大黄牛买票。”萱萱曾做过一段时间黄牛,交了几百块代理费后她成了列表一位黄牛的下级代理。据她的上游代理说,有很多和她一样的大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赚外快。上游的人发放信息,她就负责加价转发信息赚取中间差价。因为并没有像专业黄牛一样区分自己的个人号与工作号,所以她的潜在客户多为自己的亲朋好友。“不好意思给他们加价太多,一单我也就赚个几十块,很快我就做不下去了。”萱萱说。二、黄牛的抢票之道在线上,黄牛和客户大多通过朋友圈和私信产生交集,他们的业务通常是开票前帮客户代抢、出售已经抢到的票和手里有的邀请函。代抢顾名思义就是代替客户抢票。黄牛将客户提供的身份信息发布到抢手群里,大量抢手帮一个客户抢票,成功率自然更高。而一些抢票平台设置了转赠机制,使购买的门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赠给其他人,黄牛们抢好的票可以直接转赠给需要票的客户。这就为票务交易留下了巨大的空间。邀请函则是更为复杂的存在,它是被主办方“扣下”、不参与售卖且不强实名的纸质票。主办方将这些“邀请函”给到一些公司或是特殊的人,其中也包括黄牛。黄牛把这些“邀请函”收到手中再卖给客户,也就避开了强实名的规定。开票前,黄牛会在朋友圈发布抢票时间和代抢信息,想方设法吸引客户来找他们代抢。“你确定不找个代拍多一份保障吗?错过就需要高价录入信息了。”“林俊杰代抢,保证有票!”这些都是黄牛的常用话术。黄牛朋友圈 受访者提供开票后,他们会在朋友圈发布活动与票面信息,通常会标榜自己“低价”“票齐”“一手”“正规”“靠谱”等。除此以外,他们还会晒出代抢成功、成功交易的例子,也会挂出别人找其他黄牛买票最后被骗或者票源不足的事件,通过贬低别家黄牛来凸显自己的可信。而关于他们服务的确切价格,黄牛们一般不会在朋友圈说明,通常只透露出位数或者最大位数。在私信中,他们才会把话说明白,要什么票档,需要加多少钱,统统告知客户。买定离手,价高不退差价,价低也不会让客户补差价。受访者与黄牛沟通 受访者提供朋友圈既是吸引本场客户的手段,也是潜在客户的诱饵。“不管这场演出看或不看,以后想买票,尽管来找我。”这便是黄牛通过朋友圈想传达的信息。除了在线上网罗客户,黄牛还会在线下现场出击。如果在演出开始前的剧院门口,你与陌生人擦身而过时,听见低低的一句“要票吗”,不必怀疑自己的耳朵,大概率是黄牛在现场碰运气。剧院门口通常不止有一个黄牛在演出开始前伺机而动。他们共享票源,来来去去就是那几张票,就看谁能把票卖出去。黄牛能拿到票,少不了剧院的帮助,而剧院和黄牛之间有什么暗箱操作,我们不得而知。遇上真想现场买票的客户,黄牛不会放过机会。菲菲就曾在上海大剧院门口见到一个人被十多个黄牛团团围住,他们七嘴八舌,推销自己的票。然而哪怕在激烈的同行竞争下,热门场次的票依旧会溢价。菲菲当晚想去看热门音乐剧演员阿云嘎主演的《剧院魅影》中文版音乐剧,原价680元的票,剧院门口的黄牛报价1400元。哪怕还有十分钟演出就要开场,黄牛也死咬住报价不松口。直到演出开场后黄牛才松口,调价到1000元,但依旧超出原票价。三、在政策缝隙中牟利尽管如此,找黄牛买个保障还是成为不少歌迷们的选择,哪怕面对黄牛成倍溢价。“像知名的韩团,山顶票5000一张,内场10000起步已经不稀奇了,不找黄牛是很难抢到票的。”热衷韩娱的咏熹举例她所遇到的情况。第一轮放票后的黄牛票价 受访者提供黄牛们这样“狮子大开口”要价,究竟能赚多少钱呢?事实上,粉丝们接触到的黄牛一般只负责对接找到客户,类似零售商角色。这些黄牛们收到订单后上报给所属的工作室,他们自身的盈利方式是根据卖出的票数和每张价格获得相应提成。“要价再贵,说实在的进了我自己口袋的很少,我是很下面的抢手,卖出一张票分成可能就一百多吧。”做过票务的知雨回应,她通过熟人的介绍进入了一个工作室拉的群,和与她一样的下家们竞争上头发的票。不同等级的票务获取到的门票数量与类型不一样,她通常抢不到前几排的座次。抢票的同时,她还要先找到客户,如果给钱拿下了票却没有愿意买家要,就会有亏本的风险。“如果你要加入这个组织,你就得先交保证金,类似于押金,这还不便宜的。为了赚回这笔钱,必须得卖一定数量的票才能够回本。”咏熹作为经济学的学生,长期观察了当下的票务市场情况,“我们平时找的那些小黄牛基本是由做过票务的人带入行,他们要想赚钱,得努力进到好的工作室,因为获得票的多少和工作室所获得的资源有关。除此之外,黄牛非常依靠顾客的信任,所以人脉特别重要,没有人脉的黄牛干不下去,工作室也不会给他多少票去发展下家。”无论是有过担任黄牛经验的知雨还是研究票务市场的咏熹都认同,真正赚大钱的还是演唱会的主办公司。一场演唱会由主办公司负责场地、舞台以及联系票代公司(大麦、猫眼等几家平台),由于演唱会涉及多家合作方,则会预留内部票分配或卖给这些公司/工作室,或是能和主办对接的票务。“我未来就想去应聘主办公司,又有票拿又有钱赚。”咏熹戏谑道。2023年9月13日,文旅部和公安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规定明确要求5000人以上的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实行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制度,且演出举办单位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门票数量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85%。对其余15%的门票,应当在演出前24小时进行个人信息绑定,做到“实名绑定、实名入场”。但即便内部票减少,设置强实名,黄牛们还是能在政策的缝隙中继续牟利。由于工作室通过资源置换(与票代公司有合作等)得到的票少了,黄牛们获取票的价格将会上涨,其中再加价出给下家,黄牛们之间就经过了一层层的提价,环节链条也将会越来越长,从而最终引发客户花更高价格买黄牛票。另一方面,流向市场的票也没有被黄牛们放过,他们招募更多的抢手通过人海战术抢票,继而提供名额录入,哄抬票价,造成溢价持续翻倍。在知雨担任小黄牛的短短两个月里,她见过几百人的代抢群争抢门票仅寥寥几人获得,但代抢群人数还在持续增加。黄牛群体如同滚雪球一般,加入者越来越多,内部的层级也愈加复杂。无论黄牛个体获利多少,一场演唱会下来,黄牛实际吞掉的总金额令人惊诧:以林俊杰在南京的两场演唱会为例,每张票价均价约为975元,而黄牛票均价为2975元。假设政策允许的15%非流入市场门票全部落入黄牛手中,黄牛能净赚2400万,至少占据总票房(约7800万)的近30%。而以上还未涉及黄牛在剩下85%流入市场的票中占据的份额。且这些灰色收入无法纳入税收要求。除了粉丝不得不任“牛”宰割,经历忐忑豪赌,市场被扰乱带来的经济隐患更是触目惊心。“他们业务还很多元化和国际化呢,卖票、卖手机、卖茅台”,咏熹感慨,“甚至日本演唱会都能卖,这不仅强实名,还是抽选制,全场统一票价,坐到哪里全靠抽,从买票资格开始摇号,摇到哪里就坐哪里,但他们还是有信息找座位来倒卖。”黄牛们渗入更多领域,游走在管制的缝隙中,激情狂欢之下的这些博弈场面,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惨烈。注:应受访者要求,林杨、小霖、萱萱、菲菲、咏熹、知雨均为化名...
本次观察关键词:员工关系2024年3月11日晚上8点51分,脉脉APP热榜上有两个关于阿里巴巴公司(下称“阿里”)的话题。排在第9位的是“阿里调整员工激励:股权之外引入长期资金”,第1位的是“阿里拿期权骗人……”。前者算是好消息,吸引了部分人点赞;后者似乎很坏,包括不该出现的脏话,评论区一片负面评价。如果说它们有什么关联,就是受后者影响,也有人给了前者差评,例如:“期权不行了,这又来个股权,股权不行了又来个长期现金,就是不发年终奖。”很多人想知道:阿里究竟有没有给出过期权回购的具体承诺,以及,离职员工们是否也应承担期权的固有风险?离职员工自称:期权价值碾压薪资“阿里拿期权骗人,迟迟不兑现,这么多年一点说法都没有。”这里的“多年”,被一些人描述为近十年。在脉脉APP上,不断有人传播消息:阿里旗下本地生活服务集团(下称“阿里本地”)的离职员工正在维权,因为企业承诺的期权长期未兑现。他们的核心诉求,是要求阿里按照13.67美元的价格进行回购。为什么要求这个价格?李维(化名)自称是阿里本地的前员工,她给出一个说法:2020年,曾经有一批当时已离职的员工实现了期权兑现,每股价格就是13.67美元。她声称,自己于2016年入职阿里旗下的口碑网(阿里本地的前身之一),雇方承诺给出的报酬分为两部分,一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现金薪水,另一部分则是一次性获得的雇主企业的期权。“实际上年终奖也是由现金和期权两部分组成。”她还说:“公司有一个规则,每次承诺的期权分三次发放,工作满2年发放50%,3年75%,4年100%。”也就是说,无论是入职,还是发年终奖时得到的期权,都必须从获得之日起,继续工作4年才能全部拿到手。“但这是阿里和许多企业的惯例,我们也认。”李维入职的2016年,中国商业史上的第一次“百团大战”仍打得如火如荼。为了胜出,参战的团购网站们一面大肆烧钱,一面高薪聘请优秀员工。虽然资本市场上有很多人知道,最终的胜出者不会太多,但赛道本身的经济前景颇好,在赢者通吃的惯例下,幸存者将获得丰厚回报。李维入职的2016年,正值团购网的“百团大战”。(图片来源:视觉中国)阿里旗下的口碑网就是大战中颇有实力的竞争者。“正因为看好阿里,看好行业前景,所以就算降薪也愿意入职口碑网,因为大家都认为期权变现后将是很大一笔钱,比拿现金报酬还要划算。有些同事,是主动从阿里其他部门跑来口碑网的。”李维说。还有多位自称已离职的阿里本地前员工说,按照当初的估算,相比现金薪资,期权的价值具有“碾压优势”。但包括李维在内的几乎所有离职员工,都不愿透露手中的期权数量,以及获得期权时的估价。对于企业来说,期权激励的一个好处是稳定团队;正如前文所述,雇员们想要拿全每期期权需要4年,期间跳槽就会损失全部或部分期权。另一个好处是,将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捆绑在一起——只有企业效益上去了,期权才会更值钱;否则,不仅可能贬值,极端情况下还可能成为废纸。李维和阿里本地的前员工们回忆:2018年,口碑网、饿了么等被并入阿里本地;2020年,随着业务线融合,口碑网的期权也转化为阿里本地的期权。“1.83股口碑网期权,兑换成1股阿里本地的期权。转化是强制性的,当时我们就有些担忧。但‘逍遥子’张勇等多位高管公开发声,要大家放心,公司与员工共进退。”有前员工介绍,很多企业的期权通常在两年内可以行权。但他们的期权并入阿里本地后,员工们至今不曾行权。某种意义上,这算件好事,至少,没有行权就不必缴纳行权款。2018年,在口碑网期权转化为阿里本地前,口碑网的员工们曾集体经历过一次行权。这几乎是李维入职后经历的唯一一次大规模行权,她缴纳了一笔行权款(她拒绝透露行权价以及总的行权款),但至今无法收回。一位2017年入职的前员工则告诉虎嗅,他一入职就拿到2万多股期权,当年这次行权的价格是每股1.5美元。虎嗅以最保守的方式估算,他支付的行权款至少有23万元人民币。2020年,李维又经历了入职后唯一一次大规模回购。前文曾提到,每股回购价格是13.67美元。但这次回购与李维无缘,因为她当时根本不知情。这些前员工们介绍:只有当时就已经离职的员工才能够兑现;而尚未离职的员工,无法参与此次回购。还有人指出,13.67美元,正是入职时与雇主谈好的回购价。“倒是我们这些仍在岗的、与公司共进退的人,后来没有了期权变现的机会。”期权没有变现,反而让阿里本地得到一笔行权款。类似“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往事,是令很多前员工愤怒的原因。尤其是还有些人表示,自己在当下手头拮据。更让前员工愤怒的是,他们似乎已经失去了与阿里沟通的途径。李维称,曾经阿里有热线电话可用于沟通期权问题,但此后被撤销。还有前员工说,近期有大量离职员工给阿里、阿里本地以及相关负责人写邮件,但没有收获实质性答复——他们发给虎嗅的一些截图似乎可以证实这点。但截至发稿,他们尚未证明截图等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前员工提供的他们与阿里、阿里本地以及相关负责人的往来邮件截图。但截至发稿,前员工们尚未证明截图等相关材料的真实性。期权价值不重要?从发生后的那刻起,历史就失去了还原的可能,留下的只是不同人的叙述。刘婷(化名)是阿里本地的一位在职员工,入职不到两年,对企业有较高认可度。她的印象中,入职阿里本地时,在期权方面,企业“应该没有做过相关承诺”,她也没有和HR讨论过相关话题(包括期权估值)。但一位专事劳动纠纷领域的律师告诉虎嗅,获得了期权的员工,一般都会签署与期权内容相关的协议。“至少我处理过的是这样。”这位律师说。刘婷还表示:“我曾在另一家知名电商工作数年,也是拿了期权的。但公司上市后,老板要求我们再持有一段时间,但没等这段时间结束,企业就濒临倒闭了。不仅期权不能兑现,连工资都未结清。”所以刘婷认为,期权天然具有风险,员工在入职前就应该考虑清楚。她介绍,包括她在内的很多阿里本地员工,如果是近两年才入职的,与HR谈判时,都要选择是多拿现金还是多拿期权,“一般都希望报酬中的现金比例高一些”。但她还说,入职时,也不是想要期权就能得到,一般要到一定职级才有资格,比如,应届毕业生入职就没有资格选要期权。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李维入职的2016年前后,近几年电商竞争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电商数量不再那么多,烧钱不再那么大方,或许,期权的估价也不再那么粗犷了。这种变化可能影响雇员的心态。正如刘婷等,他们可能没那么在乎期权价值。但对于拿到很多期权的离职老员工,如果贬值,损失将很大——毕竟当初入职,他们在现金与期权之间做过权衡,尤其很多人还是降薪入职——这是否也是他们近期频繁发声的原因?尽管与虎嗅对话的这些前员工们,均未透露他们手中期权的估值,但他们都声称,阿里曾给过他们回购承诺,并有过关于期权定价的沟通。总结起来,大致出现过这样一些描述:企业承诺回购,企业承诺两年内回购,企业承诺离职后两年内回购,企业曾就期权定价与员工沟通过,企业给出过行权价和回购价……前员工们说,他们手头有企业作出承诺的证据,比如录音、阿里内网相关材料照片。但他们尚不愿出示,并声称:这些证据可能涉及一些员工隐私,也关系到阿里的企业内部信息,“只有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才会公开。”虎嗅联系上阿里,请求其公布事件经过及关键细节,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实质性回复。虎嗅还向阿里发送了前述离职员工们提供的邮件截图等材料,但阿里未予证实或证伪。律师观察历史是由不同人描述的历史。只不过有的人证据多,有的人证据少;有的证据可靠,有的证据不可靠。但对于这起期权纷争,这些都不重要,因为无论是阿里一方,还是自称离职的员工一方,他们所出示证据的数量和质量是一致的——均为零。“暂时无法判断员工是否需要承担期权相关风险的责任。”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的刘扬扬律师表示,这是因为雇佣双方“是否签订了相关协议,协议约定是否清晰,是否超过了行权有效期,是否满足行权、回购的条件,员工是否违约,等等情形,目前无法确定。”但也有些说法体现出某种一致性。刘扬扬依据经验介绍:“有的公司签订期权激励协议会用英文版本,且员工签字后的协议也是统一由公司保存,员工根本来不及看内容,或对内容一知半解就签字了。”此后,虎嗅询问离职员工,他们中的确有人表示:相关协议是用英文书写的;且协议也是保留在公司电脑里,员工们平时难以查看,也很难通过拍照等方式获得和保存这些材料。离职员工中有人表示:相关协议是用英文书写的。但截至发稿,前员工们尚未证明该截图的真实性。根据经验,陕西渭临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春林律师认为,期权能真正完全兑现的情况不多。“这有很多因素。有一部分是员工自身原因导致的,比如约定的服务期未到,业绩未达标,企业连续亏损,没有达到约定的条件等。当然,也可能是因为约定不明,在具体兑现时,往往是企业掌握主动权,即想给就给,不想给,你也难以通过诉讼或者仲裁主张。”这可能意味着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现实中,在应聘和办理入职时,劳方经常战战兢兢,资方作出的很多承诺,比如薪资、工作内容等承诺,不太可能写入合同。尤其当社会上的雇主普遍如此行事时,雇员不太有勇气要求对方作出实质性承诺。“劳动关系,本身就是在劳资双方不对等的基础上产生。”云南刘文华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文华博士说,“除了某些有特殊技能的人才,多数员工缺乏对企业的议价能力,用人单位处于优势地位,员工处于弱势地位。”他介绍:“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对员工进行了一定的倾斜性保护。但是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只解决了劳资关系中的一些平常性问题和基本性问题,对于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期权激励等内容,则难以囊括。”对雇员的倾斜性保护是否还有加大的空间?北京合弘威宇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魏景峰律师认为有可能。例如,法律应尽可能设法推动企业“必须以书面形式提供承诺。如未提供书面承诺,在员工主张权利时,企业应承担不利后果”。他还补充,期权纠纷的产生,经常与经济环境的变化有关。“比如行业趋势变化。当互联网行业处于快速增长和繁荣时期,期权作为一种激励手段非常吸引人;但当行业增长放缓、进入调整期,资本市场不再那么看好时,期权的吸引力就会下降,引致纠纷。”或许反过来,魏景峰的理论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立。如同刘婷,她在老东家获得的期权可能沦为废纸,反映出其老东家正濒临倒闭的事实。但这是李维不能接受的,她的诉求依旧是:阿里按照13.67美元的价格回购期权。...
在房子总价动辄几百万几千万元的深圳,有项目宣传称首付6万元就能在深圳安家,有阳台有燃气还有独立红本,是不是很让人心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期市场上有项目以此为宣传推介点,华为旁、地铁口,“给TA在深圳一个安稳的家”,总价58万元起,月供4200+元。然而记者多方采访后发现,“上车”并不简单,该类房源真实性质为工业配套宿舍。有房企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深圳宿舍不能个人买,只能是行政区内有厂房的企业买。深圳某项目建设现场 图源:每日经济新闻资料图(图文无关)单价1.9万/平、首付6万深圳买房?该项目为共联都市智谷,位于深圳龙华区九龙山数字城平安路与库坑一路交汇处,项目宣传称距离22号线库坑站约900米,集合高标厂房、人才商品房、配套商业等一站式生产生活配置。根据深圳市住建局官方信息,该项目所在宗地土地用途为普通工业用地,土地使用年期为50年,从2020年12月31日起至2070年12月30日止。共联都市智谷备案名为共联富基创新园,2023年8月备案取得预售许可证,开发商为深圳市共联富基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共联富基)、深圳市松元厦股份合作公司。房屋用途为工业厂房、宿舍、商业和食堂,其中工业产房共101377.73平方米71套,宿舍面积为35031.25平方米共896套,商业面积为1012.58平方米20套,食堂2075.84平方米4套。中介宣传资料称,该项目目前单价约1.9万元/平方米,首付3成,月供4200元,房源有29、46、51平方米的1-3房,层高3.9米,不限购不限贷不占名额,50年红本产权。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在中介推介的宣传资料中,该项目又叫九龙公馆,虽然不限购不限贷不占名额,但个人购房的前提是需要有公司或先注册公司。某大型中介平台工作人员李经理告诉记者,个人是不可以买的,需要注册公司,开发商可以帮弄,每年会帮你做账,这个叫新型产业用地,但产品是民用水电通燃气,也可以挂靠户口。对于以公司名义持有房产的成本,李经理表示,一年就两千多元税费,没别的费用,算下来还是便宜很多的,因为是民用水电有燃气,跟住宅一样。就购买流程,该项目工作人员称,可以协助客户免费注册公司,之后每年免费给客户报账记账,而这项服务市面价格每年要1500-2000元。对于中介人士提到的最低首付6万元,该名工作人员称,可以给客户提供2成首付借款,一年内还清免息。买房过程大概需要2-3个月,之后就要开始还贷款了。项目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精装交付,然后就可以出租了。专家:确保购房行为符合规范要求对于工业配套宿舍的销售情况,有头部房企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深圳宿舍不能个人买,只能是行政区内有厂房的企业买,而当下市场环境,工业厂房类配套宿舍销售较难。记者查询政策资料获悉,2020年初,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深圳市工业楼宇及配套用房转让管理办法的通知,对于工业配套宿舍受让人资格、购置面积等均有严格的规定。根据通知,工业配套宿舍的受让人应是经依法注册登记且在工业配套宿舍所在行政区内持有工业楼宇不动产权证书的企业。其中,持有厂房的,其建筑面积不得低于1000平方米;持有研发用房的,其建筑面积不得低于300平方米。来源: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律师周争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管理办法主要是为了规范深圳市工业楼宇及配套用房的转让行为,保障产业发展空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根据管理办法的规定,工业楼宇及其配套用房的转让需符合一定的条件和程序,以确保其用于工业生产、研发等产业用途,而非居住用途。“个人通常不能购买工业楼宇及配套用房的宿舍部分。”周争锋表示,个人在购买工业楼宇及配套用房时,需要特别注意相关规定,确保自己的购买行为符合政策要求。如果个人有投资需求,建议考虑其他类型的房源如商品住宅、公寓等。周争锋分析认为,工业配套宿舍这类产品主要面向企业和机构销售,而非个人购房者。因此,个人购房者在购买此类产品时需要格外谨慎。开发商宣传单上写着首付多少万元深圳安家,或者开发商帮助成立空壳公司销售工业楼宇宿舍类产品等行为,可能存在一定的违规风险。“这类产品弊端肯定有,基本上考虑买来住或者出租就行,升值那肯定不可能。”李经理坦承,转让时客户直接把公司过户给他,做法人变更就行了,因为房子是在公司名下的,直接把公司转让,这样就可以省下一部分交易税费。中介宣传资料给出的周边项目租金周争锋提示称,购房者还应注意用公司购买房产持有期间的税费等,且再次转让税费高,符合条件接手的人少。还应注意购买公司自身的风险,空壳公司在购买前存在违法行为或涉及法律纠纷,购房者可能会受到牵连,面临法律风险。此外,工业楼宇宿舍类产品的性质和用途与普通住宅不同,购买此类产品可能会面临产权不清晰、使用权限受限、增值空间有限等风险。...
随着中国当局加大力度遏制地方债务高企带来的风险,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城投公司)发行新债的难度大增。两会再提“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背景下,分析预测今年城投债净融资仍然趋紧。1至2月份期间,监管机构终止了53只新城投债的发行申请,总额达752亿元人民币。这两个数据均为2021年标普全球评级开始汇编数据以来的同期最高水平。相比之下,一年前仅有11只城投债申请被否决,金额总计172亿元人民币。审查城投债计划的监管机构包括上海证交所和深圳证交所,以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这一趋势始于去年7月份,在第四季度达到顶峰。中国去年7月将化解地方债激增等金融风险列为优先事项。2月份有春节长假,终止发行金额的环比势头有所放缓。“这表明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监管持续收紧,尚未看到放松的迹象,”标普董事总经理Laura Li在谈到过去两个月终止的发债交易时表示。“这表明未来低质量、低评级的城投债发行难度越来越大,其中包括来自江苏、浙江等富裕省份的城投债。”中国两会本周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进一步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妥善化解存量债务风险、严防新增债务风险。惠誉评级亚太区国际公共融资评级高级董事赵雨晴在点评上述政策指引时表示,预计今年城投债净融资仍然趋紧,“随着‘开前门堵后门’政策的落实,公共领域的融资增长逐渐会由专项债而非城投债的增长来带动。”在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困扰中国之际,决策层在解决9万亿美元的城投债问题上面临着一场艰苦的战斗。房地产是地方当局的重要收入来源。因此,当局在把刺激经济增长的融资增长压力转移给中央政府,其中包括计划今年发行1万亿元人民币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这是过去26年来第四次发行此类债券。中国还于去年9月底启动了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的债务置换计划,允许地方政府将隐性债务置换为利率较低的债券。今年城投债到期总量将达到4.65万亿元人民币的纪录新高。借新还旧信用风险咨询与量化分析公司丝路海洋的联合创始人王晨表示,目前新发城投债的所得款项大部分都用于偿还旧债,凸显出严格限制新增的倾向。据中泰证券的数据,1-2月份,城投债发行规模总计达781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4.6%。而中证鹏元评级在一份报告中表示,1月新发并且披露资金用途的城投债中,借新还旧率高达97%。赵雨晴指出,适当的新增融资可以平滑因项目实施过程中,现金流未达预期或进程延缓造成的资金缺口;如果只能借新还旧而不能新增融资,对城投公司日常的资金和流动性管理提高了要求。联合资信总裁万华伟周四在北京的一个论坛表示,2024年预计城投债兑付压力持续加大,信用水平分化加剧。他指出,土地市场疲软导致地方政府基金性收入下滑,地方政府资金压力明显加大,部分弱区域、弱资质城投企业债务融资能力及化债资源相对较弱。“考虑到防风险的底线要求,短期内城投企业公开市场债务违约的风险不大,但技术性违约和非标违约风险有所上升,”他说。...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下调中国房地产巨头万科的投资信用评级至垃圾级,并警告未来可能进一步下调。据彭博社报道,穆迪星期一(3月11日)晚上在一份声明中说,穆迪撤销了万科的Baa3发行人评级,授予Ba1的公司家族评级,并下调高级无抵押债务评级,同时将万科所有评级列入评级下调观察名单。穆迪高级副总裁曾启贤(Kaven Tsang)说,下调评级反映了穆迪的预期,即万科的信贷指标、财务灵活性和流动性缓冲将在未来12至18个月内减弱,因为在中国房地产市场长期低迷的情况下,万科的合同销售额下降,且融资渠道不确定性日益上升。目前标普全球评级和惠誉评级对万科的评级仍为非垃圾级。据彭博社和路透社星期一报道,继寻求保险公司允许延期还债被拒后,中国工商银行及建设银行据传也对万科的45亿港元离岸贷款审批存在分歧。中国监管机构据报与金融机构开会,要求大型银行加强对万科的融资支持,并呼吁债券持有者与万科讨论还债展期事宜。据财新网报道,除保险公司的百亿级私募债外,万科今年将有逾296亿元人民币的公开债到期。...
(原标题:低首付、零首付购车真相:汽车金融比卖车更赚钱?)首付1.99万元,就可以把一辆大众新能源车开回家。3月3日,上汽大众针对旗下的电动车ID.3,推出了这样一个促销政策。“日供低至一杯咖啡钱的46元”“未来以最高六折的价格获得保值回购”,这一新政策看起来吸引力满满。在新能源车价格战愈演愈烈的市场环境下,各家车企都在使出降价手段,有的直接给出现金优惠,有的给出用户权益抵扣车款,有的则形式较为隐秘。上汽大众的上述促销政策,就是一种较为隐蔽的降价手段,其以大幅降低首付的方式,降低新能源车拥有门槛。事实上,低首付购车乃至“零首付”购车,此前在汽车市场已经被一些商家使用过,通常用于汽车租赁。而在新能源市场,当新车的降价空间越来越小,通过金融手段来进一步降低买车门槛,就成为商家进一步吸引客户的方式。同时,商家还能通过金融手段获取一些新的利润。无论是车企还是经销商,当前都有加码汽车金融的需求和意愿。在2023中国汽车金融产业峰会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助理宋涛表示,主机厂需要通过汽车金融机构进行贴息支持,从新能源汽车厂商的角度出发,残值托底的重要性日趋凸显;经销商需要库存融资做车辆采购降低资金压力,也需要零售信贷获取金融佣金收益。一、ID.3靠金融手段促销ID.3是上汽大众最热销的纯电动车,此前已启动过一轮降价,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ID.3上市之初起售价为16.3888万元,2023年7月推出了12.59万元起的“限时惊爆价”。2023年9月之后,ID.3月销量攀升至万辆级别,其中12月成为中国最畅销的十大纯电动车型之一,全年在A级掀背车市场中的份额也达到21.4%。上汽大众此次针对ID.3并未进一步采取降价的措施,而是推出了包括零压首付、贴地月供、3年保值回购在内的金融组合政策。适用于该政策的ID.32024款纯净智享版,终端价格为12.59万元,1.99万元的首付比例大约是15%。15%是目前政策上允许的新能源汽车贷款最低首付比例。根据2017年11月央行、银监会的通知,自用传统动力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80%,自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85%,新能源汽车拥有比传统燃油车更宽松的贷款政策。汽车流通业从业者、经销商投资人朱铁平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贷款15%最低首付比例,是银监会针对商业银行的规定。从终端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15%并非最低的首付比例,不是最优厚的政策。“很多新能源汽车实际上已经做到了‘零首付’。汽车金融公司可以以融资租赁的方式将车登记在公司名下,用户以租代购,自然不牵涉首付比例的问题。”朱铁平说。除了低首付,低月供和最高六折回购也是ID.3此次金融政策的关键卖点。用户除了首付1.99万元,三年内月供仅1399元,首付加三年的月供,一共要支出7.02万元。三年后,用户需要一次性结清尾款,或者由上汽大众对车辆最高六折进行回购,回购价最多7.55万元。如果用户选择回购,最后相当于租了三年车。“保值回购”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并不罕见。不过,此前有过相关政策的几何、特斯拉、蔚来、威马等品牌,其“保值回购”针对的普遍是刚推出不久、市场表现存疑的新车型,像上汽大众这样针对热销产品推出此类政策,依然罕见。二、10万贷款可获1.5万手续费佣金尽管官方拒绝将此次的金融促销政策指向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战”,但无论从市场走势还是企业竞争的角度看,ID.3面临的竞争压力都在显著增加。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月新能源汽车厂商批发渗透率32.6%,较2023年12月的40.7%大幅下降8.1个百分点。在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1月纯电动车市场相对偏弱,尤其是中低续航产品销量较差,迫使厂家不得不调整销售节奏和出货节奏。虽然市场增长不及预期,但竞争却越来越激烈。2月,比亚迪秦PLUS和驱逐舰05推出更加优惠的荣耀版,起售价下探至7.98万元。除此之外,奇瑞、哪吒、零跑等其他品牌的新能源车型也纷纷推出各类促销政策。汽车金融不仅是车企打价格战的工具,反过来也加剧了价格战。朱铁平表示,由于销售汽车并做按揭可以拿到一定的金融手续费,所以经销商愿意在客户选择贷款的时候,在车价上提供更大的优惠力度,也就是将金融手续费补贴到车价上,这样就加剧了车价折让的幅度。“商业银行现在能做到的极限,五年期的贷款,它会把贷款额10%~15%的手续费用佣金的形式返给经销商,假设一台车,客户贷款10万元,经销商最高可以从银行获得1.5万元的手续费佣金,这部分可以用来补贴车价折让带来的亏损。”朱铁平说。与现阶段“赔本赚吆喝”的新车销售业务相比,汽车金融业务的利润水平处于高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金融保险在全国汽车经销商整体利润结构中的占比 2022年为18.2%,2023年升至24.7%,而2023年新车利润占比为-15.6%。朱铁平表示,新能源汽车金融与燃油车金融的盈利水平并没有什么差别。目前,参与汽车金融的主体主要有商业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其中,国内经授权的汽车金融公司有25家,均由整车企业设立或者控制,如大众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金融有限公司。“之前银行排斥新能源汽车,觉得这个车不保值,或者认为主机厂不靠谱,所在这上面的投入不大,银行不愿意跟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经销商合作,但现在情况已经在快速改观。我投资的电动皮卡店,去年跟银行协商,它们还很消极,但今年纷纷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合作。”朱铁平说。惠誉评级亚太区结构融资评级高级董事陈玉慧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从结构融资的角度来看,我们最关注的是借款人的信用质量,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我们担心的是,为了增加市场份额,汽车金融公司是否会放松它们的信贷审查标准。不过,在这一持续已久的价格战中,我们尚未看到这种行为”。三、银行与汽车金融公司“抢食”据罗兰贝格估算,2022年中国新车市场金融渗透率为58%。作为对照,美国新车市场的金融渗透率为85%左右,其他发达国家也普遍超过70%。因此,中国汽车金融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朱铁平表示,商业银行此前涉足新能源汽车金融,也遭遇了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比如,传统汽车品牌每家授权经销商,都是一个个独立的法人,商业银行不同城市的分行都可以与当地的经销商签署合作协议。与传统燃油车企不同,新能源车企更加青睐直销模式,它们的渠道往往没有传统授权经销的4S店,只有直营店、代理店,后者不是独立的法人,很多只是车企下属的分公司。在朱轶平看来,代理店销售的新车产权属于车企,商业银行的某城市分行如果与直营店代理店合作开展汽车金融业务,就必须跟车企总部合作签协议,涉及担保,跨区域放贷等一系列的问题。如今,银行和车企都逐渐适应了这个变化,就是“总(银行总部)对总(车企总部)”先签署合作协议,总行统一签,各个地方的分行只是负责具体推进执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股东背景的因素,汽车金融公司在与车企合作上虽然具备先天优势,但在与商业银行的竞争过程中,仍然压力巨大。“我们观察到,随着住房贷款的减少,银行在汽车融资业务中的参与度加大。这使得汽车金融公司在资产获取方面面临更多挑战,尤其是因为他们的业务性质比较单一线,而银行则拥有多元化的业务线。”陈玉慧说。从数据上看,在汽车市场整体销量微增、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的情况下,汽车金融公司的部分关键经营指标却出现了下降。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全国25家汽车金融公司零售贷款余额为7852.58亿元,同比下降3.51%。一些汽车金融公司承受的压力不仅来自银行,还来自市场结构的变化。惠誉评级亚太区企业评级董事杨菁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目前仍由自主品牌主导,主流合资车企电动化率持续落后。由于几轮降价后新能源车对传统燃油车构成更大竞争,主流合资车企燃油车销量持续下滑,或对与这类品牌深度绑定的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增长前景构成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