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星期三(5月8日)就是否给予越南市场经济地位举行线上听证会。若越南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可以降低美国对越南进口商品征收的惩罚性反倾销税,有助加强越南商品出口到美国市场。美国零售业者和一些商业团体支持这么做,但美国钢铁制造商、墨西哥湾虾农和蜜农反对。代表越南工贸部的律师埃默森说,越南符合美国商务部判断市场经济地位的六项标准,包括货币兑换性、劳工权利、投资开放度和资源配置等。他举例说,越南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支持比印度少,对外国投资的开放度高于印度尼西亚、加拿大和菲律宾。“越南已经证明,它在这些法定因素上的表现与之前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其他国家一样好,甚至更好。”三星电子的美国公共政策主管汤普森在听证会上称,由于越南进行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因此三星电子已发展成越南最大的雇主之一。“越南已成为美国稳定和安全的供应链合作伙伴……(给予它市场经济地位)对美国有利。”反对派则认为,河内的政策承诺与具体行动并不相匹配,所实行的依然是计划经济等。美国总统拜登去年9月10日访问越南时,两国将双边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越南总理范明政9月20日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举行会谈时,呼吁美国承认越南的市场经济地位,减少美越之间的贸易障碍,如反倾销的调查和惩罚性关税。耶伦也支持越南成为“友岸外包”目的地。美国商务部会在7月26日作出决定是否给予越南市场经济地位。...
5月9日,浙江杭州、陕西西安两市同日宣布全面取消在全市范围内购买住房的限制条件,购买住房不再审核购房资格。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优化调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通知》,提出科学编制住房发展规划、优化住宅用地供应、全面取消住房限购、优化公证摇号销售、加强住房信贷支持、优化积分落户政策、推动高品质住宅供应七条措施。在“全面取消住房限购”一项中,规定“在本市范围内购买住房,不再审核购房资格”。(杭州《关于优化调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通知》。图片来源: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官网)其中明确,杭州市优化公证摇号销售措施,对于购房意向登记家庭数量小于或等于准售房源数量的新建商品住房项目,取消公证摇号销售要求,由开发企业自主销售。加强住房信贷支持方面,购房人在所购住房城区范围内无住房的,或在所购住房城区范围内仅有一套住房且正在挂牌出售的,办理新购住房的按揭贷款时可按首套住房认定。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国家税务总局西安市税务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其中表示,为认真贯彻落实相关决策部署,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制定了十项政策措施。(西安《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图片来源:西安市住建局官网)其中明确,全面取消本市住房限购措施,居民家庭在全市范围内购买新建商品住房、二手住房不再审核购房资格;商品住房项目销售时,登记家庭数量与住房房源数量比例低于1.5:1的,不再实施公证摇号;支持房地产企业、经纪机构、金融机构合作建立“以旧换新”购房模式;首次使用公积金贷款购房的,首付比例不低于20%等等。...
中国2023年初重新开放后,并未出现预期的经济强势反弹。欧洲企业在华营商更困难,除中国内需疲弱之外,有关优先本土企业或者不清晰的规定,也增加了不确定性。半数受访企业计划削减成本,其中包括通过裁员。内需疲软、产能过剩加剧以及房地产危机持续等结构性问题,再加上市场准入和监管壁垒等障碍,外商在华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超过500家在华欧洲企业参加了这次调查。其中,计划扩张在华业务的企业降至42%,为历史新低。欧盟商会周五(5月10日)发布的2024商业信心调查显示,中国经济放缓,以及中国优先本国企业或者不清晰的规定,增加了在华欧洲企业的不确定性。欧盟在华商会主席彦辞(Jens Eskelund)表示,企业开始意识到,竞争以及需求低迷可能会长期存在。超过三分之一受访企业表示观察到产能过剩中国政府采取措施促进消费,然而,由于就业市场低迷,消费者信心不足。尽管今年头三个月,中国经济增长达到超预期的5.3%,但这主要来自政府对基础设施、工厂和设备的投资。而对工业--包括光伏以及电动汽车--的大举投资则导致激烈的价格战。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在本行业观察到产能过剩。欧盟商会主席彦辞说,外国企业需要的是中国本土需求的增长,而不是制造业产能的上升。"对外企来说,重要的不一定是GDP的数值--不管是5.3%还是多少,而是GDP的组成。"他同时表示,企业并非放弃中国,而是开始看到其它国家崭露头角,成为中国须严肃对待的竞争者。半数受访企业计划削减成本 其中包括裁员欧盟商会这份调查写道,尽管中国2023年初重迎开放,但市场信心呈持续下降趋势。调查写道,与预期不同,中国经济并未实现强势反弹,相反,在华欧洲企业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中国内需疲软、产能过剩加剧以及房地产困境持续等结构性问题,市场准入、监管壁垒等障碍,阻碍在华欧洲企业的发展。尽管一项积极结果是,45%的受访企业认为所在行业得到放开,这一比例有所增加,但68%的企业表示营商难度增加,为最高纪录。半数以上的企业把中国经济放缓列为三大挑战之一,这一比例显著增加。调查写道,在华企业的应对措施,可能加剧中国经济的负面循环。52%的受访企业计划削减成本,其中约四分之一将通过裁员来实现。(美联社、德新社、中国欧盟商会)...
只有正视了“年轻人为何不愿缴社保”的深层原因,以此为基础反思和重审现行的社保制度设计,养老金缺口危机才真正具备了得以解决的可能性。年轻人不愿缴社保,已经是一个半公开的秘密。但在公开场合,这仍然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议题,有限的一些讨论,还是以批判年轻人为主:躺平、得过且过、对未来生活缺乏规划……在某些舆论声音中,年轻人不愿缴社保,是一件对自己和社会都不负责任的非理性行为。至于年轻人为什么不愿缴社保的深层原因,就这么被不知所谓的道德批判掩盖住了,似乎只要不讨论就不存在一样。总之,社保没有任何问题,有问题的是年轻人。当然,不愿缴社保只是一种意愿,社保有其强制性,大多数年轻人未必真能落实,有机会践行的更多是灵活就业者,但这的确是一种真实的情绪。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一次公开论坛(首届中国养老论坛)上,捅破了这层窗户纸。01周小川退休以后很少就公共政策公开表态,但一说话就是直言不讳。上一次,他引爆舆论的发言还是在去年2月,主题仍然是“养老金缺口”,当时放的话也很重:“不要认为养老问题还有拖延的机会,以后再做选择会更艰难。”这一次,有别于主流声音对年轻人不愿缴养老金的嘲讽及批判,周小川对年轻人的挫败情绪表达了认可与共情。周小川认为,养老金缺口压力正层层传导至年轻一代身上,“现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轻人觉得即使劳动再多,也很难买房、结婚、养孩子,干脆直接躺平”。“站在劳动者视角,当衡量社保缴费贡献大于所获收益时,自然削弱积极性”,周小川认为,在现有名义个人账户下,个人缴费实际用以统筹基金,若过度突出现收现付制,即在岗职工缴费支付当期退休老人的养老金,面对持续攀升的抚养比,难免消解年轻人的制度参与意愿,甚至激化代际矛盾。周小川说得很明白了,年轻人不愿意缴社保,不是年轻人的问题,而是制度设计出了问题。所谓“现收现付制”,是中国社保的一种特殊制度设计。简单说就是,由于时代原因(社保制度还没出现),目前退休的老人当年并没有实缴社保;而现在年轻人缴纳的社保,也不会进入个人账户以供未来使用,而是在当年度就会“统筹”发给退休老人;而当现在的年轻人退休后,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将来自那时候的年轻人缴费。也就是说,当年老人没缴的那一笔社保,导致中国社保的账上永远缺少一笔钱,或者说存在亏空,只能依靠一代代的“代际转移”来解决。我曾和身边的老人讨论过这个问题,正在拿退休金的老人对此无不极其敏感,他们无法接受“自己是被年轻人养”这个事实。他们的反驳当然也有道理:我们年轻时为国家做了贡献啊,工资也很低,那时候也没社保,我们的养老金是我们应得的。对此,我经常幽幽地说上一句:那也是国家欠你们的,不是年轻人欠你们的。还有老人会说,老人多拿了养老金,不是正好帮年轻人养孩子么,殊途同归,左口袋进右口袋,又有什么可以计较的。我还是幽幽地说:很多年轻人的父母生活在农村,根本拿不到多少养老金,他们一直抱怨“帮别人父母养老”。在这个问题上,老人,或者说城市退休老人是现收现付制的既得利益群体,他们的养老金,经常比正在工作的年轻人还高出一截;而相应地,年轻人和中年人就是现行制度设计的利益受损群体。年轻人(也包括中年人)面对的养老金窘境,可谓是“两面挨耳光”:一方面,他们要为现在的退休老人支付养老金,这导致他们无法真正拥有一个如银行储蓄账户一般的“个人社保账户”;另一方面,现在的生育率正在下滑,当现在的年轻人变老之后,从哪里找到足够的新一代年轻人为他们支付养老金。“腹背受敌”之下,很多年轻人自然也就不愿意缴社保了,他们对未来缺乏清晰的预期,这也正如周小川所说:“如果我们都不清楚自己能拿到多少基础养老金,怎么能苛求(年轻人)不积极参与个人养老金计划呢?”这当然是一个恶性循环,越多的年轻人(中年人)不愿意缴社保,养老金缺口就越大。但站在年轻人的角度,他们的利益权衡又有什么不对呢?如果不愿意承认每一个年轻人作为真实个体的利益权衡,总是要靠“集体利益”“长远利益”来做舆论绑架,那就是一种PUA。而PUA一旦被勘破,就注定无法持续。我想,这就是周小川此次发言的真意所在:正视年轻人的利益导向,理解他们的利益权衡。只有正视了“年轻人为何不愿缴社保”的深层原因,以此为基础反思和重审现行的社保制度设计,养老金缺口危机才真正具备了得以解决的可能性。02周小川在这次论坛上也提出了养老金缺口的解决方案。目力所及,这是我近几年来看到的最靠谱改革方案了。周小川指出,现阶段更应重视“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性,据此,他提出了人账户养老金“供一配一”的设想,“等于个人储存100元,最终账户上有200元,并以此作为基数投资”。周小川的“供一配一”设想部分参考了美国养老保险制度“401K计划”:员工每月从工资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存入个人账户,企业也按一定比例向账户存入相应资金。如果周小川这一想法可以落实,自然可以突破现行“现收现付制”的弊端,重新激发年轻人和中年人的缴纳社保热情。说白了,就是年轻人觉得缴社保划算了、透明了、有未来了,这三者缺一不可。但周小川在一个关键问题上语焉不详:如果将年轻人和中年人缴金的一大部分拿去“充实个人账户”,年轻人的确有了未来;但谁来支付当下退休老人的养老金缺口呢?这才是最为关键之处。应对方案无非有三种:即刻推进延迟退休;财政补缺,资金来源可以是国企上缴利润,也可以考虑定向发债;逐步降低养老金发放水平,或至少冻结养老金的逐年增长。但是,这三种方案哪一个不是知易行难?哪一个不是地雷阵蛟龙潭?何况,任何一种单一方案都不足以弥补缺口,需要三箭齐发才能真正见效。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周小川的方案说到了点子上,真正解决了年轻人不愿缴社保的“动力问题”,但真要落地执行面临重重困难。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现收现付制潜藏的弊端,但又岂能是说改就改、一废了之的。03周小川的发言并没有引发多少舆论关注,其中一大原因就是被“抢戏”了。在同一个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的发言引发了轩然大波。他认为,当前社保能扩面的空间是大量年轻的灵活就业者,但这一人群现在参保率、尤其缴费率仍低,“要调动年轻人的参保积极性,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所缴纳的费用,家乡的父母祖辈是能领到钱的”。朱恒鹏的发言在社交媒体上被喷成了筛子,被视作PUA年轻人的最新例证。本文的唯一男主角是周小川,这里也无意对朱恒鹏的发言做过多阐发。虽然朱恒鹏的方案也几乎没有任何可行性,但他至少有一点说对了:针对年轻人不愿缴社保,现行社保制度不改不行了。几乎所有人都发现了问题,但有些人出于既得利益(比如拿高退休金的城市老人等群体),不愿承认问题,不愿接受任何付出代价的改革;有些人回避问题,还想依靠PUA年轻人得过且过(比如某些舆论);有些人直面了问题,但提出了啼笑皆非的方案(比如朱恒鹏);有些人提出了可以治根的方案,却千难万阻很难落实(比如周小川)。所有人都不知道怎么办,这才是问题。但年轻人也应该满意了,至少周小川提供了情绪价值。...
...
华尔街名人录与对冲基金有联系香港监管机构指控 Segantii 内幕交易在外界看来,西蒙•萨德勒(Simon Sadler)是亚洲的“大宗交易之王”,他经营的对冲基金多年来创造了可观的回报。在他的公司香港总部,对投资人员来说,这是一个高压锅。萨德勒的Segantii Capital Management Ltd.(塞甘蒂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在帮助华尔街银行抛售大量股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市场上仅存的老派业务之一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西蒙·萨德勒 摄影师:Catherine Ivill/Getty Images采访了十几位与Segantii有关系的人,他们描绘了一幅充满干劲的工作文化的画面,这种文化只接受成功。一位前雇员回忆说,曾看到一位犯了错误的交易员在同事面前被萨德勒痛斥一顿。其他人说,在与他进行了激烈的互动后,交易大厅的工作人员失声痛哭。上周,当局将 Segantii 推到了全球的聚光灯下,指责该公司、其一位资深交易员和萨德勒本人越过了法律界限。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于 2017 年对三人提出刑事指控,指控他们涉嫌与大宗交易相关的内幕交易。在整个金融界,这些指控引发了人们对该公司如何运作、银行和客户可能如何反应的质疑,调查可能达到多远。“Segantii 打算针对这项指控积极为自己辩护,”该公司在上周指控公布后的一份简短声明中表示。它拒绝对此事发表评论。Sadler 曾任 Dresdner Kleinwort Wasserstein 和德意志银行的交易员,于 2007 年底以 2650 万美元在香港创立了该公司。他将 Segantii 打造成一家区域巨头,在伦敦、纽约和迪拜设有办事处,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交易,重点关注亚太股票和股票挂钩证券。截至 3 月底,该公司管理的资产为 48 亿美元。近年来,萨德勒在 2019 年收购了英国布莱克浦足球俱乐部后,他的形象不仅仅局限于金融领域。萨德勒和前交易员丹尼尔·拉罗卡 (Daniel La Rocca) 于 5 月 2 日在香港东区裁判法院出庭,但没有提出抗辩。关于此事的下一次听证会将于六月举行。银行合作伙伴Segantii的贸易伙伴实际上是全球金融界的名人录。在3月份向投资者发布的业绩报告中,该对冲基金列出了9家银行作为其主要经纪商。其中包括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 SA)、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和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等一些全球最大的投资银行。据知情人士透露,一些机构经纪商正在评估它们与Segantii的关系和风险敞口,并在内部考虑在内幕交易指控发生后如何管理与该基金的关系。知情人士表示,至少有两家银行已决定在案件审理期间减少与该基金的交易,这意味着它们将不会为Segantii提供新的融资或增加新的头寸。知情人士还说,其他一些公司没有立即做出改变的计划。法国巴黎银行、高盛和摩根大通的发言人拒绝置评。频繁的赢家Segantii 亚太股票多策略基金的年度回报资料来源:Segantii 资本管理公司注:2024 年数据截至 3 月信息泄露英国《金融时报》上周五援引3月份向被告发出的传票称,萨德勒和拉罗卡被控利用从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Corp.)旗下美林(Merrill Lynch)一名前雇员那里获得的内幕信息进行交易。据该报报道,2017年6月,Segantii在进行大宗交易之前,出售了在香港上市的服装零售商Esprit Holdings Ltd.的股票。大宗交易是场外私下协商的交易,通常由人们通过电话和键盘进行讨论。处理销售的银行必须谨慎行事,员工有时会通过提出假设性问题来衡量机构投资者对股票的兴趣,或者在一个被称为“wall-crossing”的过程中正式让潜在买家宣誓保密。在香港,银行可以自行决定在大宗交易和其他股票市场交易的机构部分中向哪些投资者分配股票。银行还重视与拥有大量股票的富裕客户、机构和公司的关系——这也是对待售股票保密的另一个原因。不小心的银行可能会无意中泄露或惊扰市场,导致价格暴跌,侵蚀客户的收益,甚至自己蒙受损失。对于监管机构来说,指导原则是不应允许投资者利用可能影响证券价格的机密信息进行交易。Segantii 案加剧了对大宗交易的日益严格的审查,这种审查已经席卷了摩根士丹利等公司。在 1 月份的一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件中,该银行同意支付2.49 亿美元,以了结美国方面的指控,即该行员工向在大宗交易前做空股票的基金泄露交易信息。该银行受益匪浅,因为这些资金随后成为了该股票的现成买家,降低了摩根士丹利在与竞争对手一起竞标赢得委托时面临的资产负债表风险。Segantii 的多策略基金在超过 16 年的运营中仅遭受过两次小额年度亏损。Segantii 3月份的最新报告显示,其自成立以来的年化回报率为12.17%,超过了标准普尔500指数10.24%的总回报率,并且是Eurekahedge亚洲对冲基金指数的两倍多。这一业绩记录使其成为区域对冲基金行业中表现最稳定的公司之一。彭博社早些时候报道称,自2023年3月以来,其管理的资产减少了超过10亿美元,主要原因是投资者撤资。在香港,内幕交易的最高处罚为 1000 万港元(130 万美元)罚款和 10 年监禁。违法者还将受到民事制裁,包括没收其所赚取的利润,禁止担任公司管理职务至多5年,禁止从事受监管金融产品的交易。...
路透米兰 - 如今,意大利黑手党很少沾染鲜血。敲诈勒索已经过时,教父们大多不赞成谋杀。根据最新官方数据,2022 年意大利只有 17 人被暴徒杀害,而 1991 年有 700 多人被杀。相反,意大利高级检察官告诉路透社,犯罪分子已经大举进入低风险、低调的“white-collar crime”犯罪领域。数十亿欧元的新冠疫情后复苏基金在意大利各地流动,这些基金旨在提振经济,但事实证明却为欺诈者提供了福音。意大利总理乔治亚·梅洛尼 (Giorgia Meloni) 领导的政府上个月透露,已发现与装修计划相关的 160 亿欧元(170 亿美元)欺诈行为。检察官还在调查可能大规模滥用价值 2000 亿美元的欧盟经济刺激计划的情况。检察官表示,并非所有欺诈行为都是意大利强大的有组织犯罪集团精心策划的,但他们怀疑很多都是这样。国家反黑手党和反恐检察官办公室官员芭芭拉·萨金蒂(Barbara Sargenti)表示:“如果认为他们不会利用大量涌入的现金,那就太愚蠢了。”西西里岛的“黑手党”和那不勒斯市的“卡莫拉”是意大利最著名的黑手党组织,但总部位于卡拉布里亚南部地区的“光荣会”是该国最大的有组织犯罪集团。在保持对欧洲可卡因贸易的严格控制的同时,它在过去十年中引领了金融领域的发展。负责调查损害欧盟金融利益的犯罪行为的欧洲检察官办公室 (EPPO) 在 2 月份发出了警报,警告称,欧盟 27 个国家大规模的金融不当行为表明有组织犯罪集团的参与。2023 年 EPPO 处理的 1927 起案件中,近三分之一集中在意大利,预计意大利损失达 73.8 亿欧元,而整个欧盟损失总额为 193 亿欧元。对七名检察官和警察局长的采访,加上对数千页法庭文件的分析,揭示了黑手党参与意大利商业界的广泛性以及这给国家财政带来的成本。...
研究人员使用 CRISPR-Cas9 工具来恢复先天性失明的成人和儿童的视力。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希望尽快治愈这种情况。科学家表示,他们使用人类基因编辑工具 CRISPR-Cas9来恢复患有罕见遗传性或先天性失明的人的视力。研究人员表示,在一项临床试验中,14 人中有 11 人的视力得到了改善,并且没有严重的副作用。他们表示,这项研究也是首次使用基因疗法来治疗先天性失明的儿童。领导这项研究的哈佛医学院的埃里克·皮尔斯表示,参与者“很高兴”能够看到盘子里的食物。皮尔斯在一份声明中说:“这些人无法阅读视力表上的任何线条,也没有治疗选择,这对大多数患有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人来说是不幸的现实。”研究结果于 2024 年 5 月 6 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CRISPR基因编辑带来“辉煌”该试验名为“BRILLIANCE”,有 12 名成人和两名儿童参加,他们患有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失明,即莱伯先天性黑蒙 (LCA)。LCA 影响大约四万分之一的人,并导致早期视力严重丧失。这种失明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该突变阻止了蛋白质的正常运作。这种蛋白质——CEP290——对视力至关重要。该研究的参与者接受了单剂量的 CRISPR 基因疗法,称为 EDIT-101。CRISPR-Cas9 是一种改变 DNA 的精确方法。它剪掉特定的 DNA 链——正是这些 DNA 链造就了我们——并用新的 DNA 链取而代之。就 EDIT-101 而言,治疗切除了 CEP290 中的突变,并将一条健康的 DNA 链插入到基因中。这会恢复蛋白质 CEP290 的正常功能,使视网膜能够检测到光。2020 年,Emmanuelle Charpentier 和 Jennifer A. Doudna因发现 CRISPR-Cas9 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EDIT-101基因疗法恢复视力BRILLIANCE 研究测试了参与者在接受治疗后看到彩色灯光、在不同光线强度下穿过小迷宫以及阅读图表的能力。除三名参与者外,几乎所有参与者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视觉改善。六名参与者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有了重大改善,并且能够识别图表上的物体和字母。据研究人员称,EDIT-101 没有对参与者造成严重的不良副作用。一些患者报告了轻微的不良反应,但很快就消失了。CRISPR基因编辑的未来已有 200 多人接受了实验性 CRISPR 技术的治疗。但到目前为止,只有一种 CRISPR 疗法被批准用于临床——Casgevy,一种镰状细胞病疗法——自 2023 年 12 月以来已在美国、英国和欧盟上市。科学家们表示,他们正在进入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新阶段,他们表示,这些技术可以安全地帮助和治愈(而不仅仅是治疗)患有多种疾病的患者。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正在测试其他针对艾滋病、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和抗生素耐药性的 CRISPR 疗法。...
社会要集体努力,尽早正视社媒平台(社交媒体平台,也简称社媒,例如TikTok、抖音等)威胁,拟定全方位的应对办法,来保护我们下一代的身心健康。有统计称,全球56.8%人口是社媒平台活跃用户,相当于44亿8000万年龄在13岁以上的人;而且年龄约轻,使用者比率就越高,年龄介于11岁和12岁的孩童,更有超过半数使用社媒。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5月4日在新加坡援人机构55周年庆慈善晚宴致辞时说,我国将继续研究了解儿童和青年过早或过度使用数码产品和社媒平台的风险,探讨如何加强防范措施,以更好地保障年轻一代的心理健康。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无疑极大地丰富日常生活,也在某些领域提高工作效率和便利。但凡事有利必有弊,特别是社媒平台的流行,加上人工智能算法准确捕捉使用者的兴趣和使用习惯,容易导致成瘾弊端,对儿童与青少年的潜在危害尤其不容忽视。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数码产品和社媒平台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统计称,全球56.8%人口是社媒活跃用户,相当于44亿8000万年龄在13岁以上的人;而且年龄越轻,使用者比率就越高,年龄介于11岁和12岁的孩童,更有超过半数使用社媒。在使用社媒人口占比方面,新加坡名列世界第八,高达84.7%。但数码成瘾的问题值得关注。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2100万人数码成瘾。流行的定义是每天使用5小时或更长时间的数码产品,而且出现强制性行为表现,就属于上瘾者。包括大脑皮层扫描等研究发现,社媒互动模式的奖励机制,非常类似赌博或可卡因的刺激效果。人工智能算法精准的内容推送,尤其会加剧使用者的依赖性。任何社会都禁止毒品的合法使用,对于赌博、酒精和烟草类等容易成瘾的活动和商品,也有不同程度的严厉管制。因此,数码成瘾问题必须得到相应的重视,特别是对孩童和青少年的影响。研究发现,与赌博、毒品或酒精上瘾现象类似,数码成瘾者容易出现的负面作用包括情绪波动,在使用时产生兴奋;使用者的行为、注意力和情绪被社媒完全垄断,对周边事物漠不关心;须用更长的时间来满足使用的欲望所产生的严重依赖性,欲罢不能;不使用社媒时的焦躁不安,犹如脱瘾症状或药物戒断症候群(例如TikTok、抖音等);因沉迷其中而与同家人朋友的疏离,导致人际关系冲突;以及戒瘾复发等等病态现象。此外,社媒平台上龙蛇混杂,诈骗乃至霸凌情况盛行,对孩童和青少年尤其危险。成年人尚且无法克制社媒的使用乃至成瘾,更何况自制力不强的孩童和青少年。对年幼孩子影响最直接的父母,因而必须意识到社媒的潜在危害,避免过早让孩童接触,甚至要考虑牺牲自己对社媒的依赖,以身作则;否则孩童一旦成瘾,影响是终身的,包括妨碍他们日后的工作事业、结交异性成家的基本社交能力培养。与此同时,也必须承认社会环境的重大作用,例如学校使用数码产品辅助教学,就让孩童和青少年有了使用智能手机和社媒的理由。此外,社媒企业强大的逐利动机,意味着它们会不断改进人工智能算法,提高使用者的“粘性”,长时间霸占他们的注意力,以便广告商推送更多信息。黄循财就指出,各大社媒平台虽然承认潜在风险,设定用户须年满13岁,但上述过半13岁以下孩童使用社媒的事实表明,这类设定更多是虚应故事,没有认真执行。况且,对比同样会成瘾的烟草、酒精产品的年龄限制,13岁的年龄设定是否恰当,应否提高,都必须深入探讨并做出决定,而且宜早不宜迟。诚如黄循财所指出,应对社媒潜在危害的办法,不能单靠政府立法管制,家长也应负起责任,避免社媒成为不让孩子干扰自己的“保姆”。这方面的确应有更多宣导工作,让年轻父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但问题的性质也超越父母的应对能力,如学校教学的需要以及社媒的牟利动机。这就须要社会集体努力,尽早正视威胁,拟定全方位的应对办法,来保护我们下一代的身心健康。...
缩减竞业限制的范围,不仅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还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至于防范员工侵犯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的风险,则应当依靠其他法律手段来应对,而非过度依赖竞业禁止协议。谈及硅谷,“仙童八叛逆”的传奇故事一定不可错过。故事的情节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于1955年离开了贝尔实验室,创立了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他创立的半导体实验室并不成功,但这个实验室却是硅谷传奇的开始。1957年9月18日,实验室里的八个年轻人集体向肖克利递上了辞职信。肖克利把这八个年轻人痛斥为忘恩负义的“八叛逆”(traitorouseight)。现在我们知道了,这八位叛逆者创立的仙童半导体公司是第一家由风险投资方式设立并成功的公司,仙童也是第一家向大部分员工发放股权的公司。更为重要的是,这八个叛逆此后也从仙童半导体离开,造就了一大批如AMD、英特尔等熠熠发光的半导体企业。今天,许多人将“叛逆”视作硅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叛逆”能在硅谷生根发芽,而在美国其他地方却难以寻觅踪迹?这其中的关键,便在于硅谷所在的加州拥有全美最为独特的法律体系。加州是少数几个不支持竞业禁止条款的州之一。换言之,员工能够自由离开雇主,既可选择为曾经的竞争对手效力,也可自行创业,这正是硅谷创业公司层出不穷且长盛不衰的根源所在。早在1999年,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教授罗纳德·吉尔森在《高科技产业区的法律基础设施:硅谷、128号公路和不竞争契约》一文中便揭示了这一奥秘:尽管包括马萨诸塞州在内的其他州均强制执行竞业禁止,但加州却独树一帜。正如乔布斯所言,“仙童半导体公司犹如一棵成熟的蒲公英,只要轻轻一吹,其创业精神的种子便会随风四处飘散。”而滋养这些种子的土壤,便是《加州商业和职业法典》的相关规定。该法典第16600章明确规定:“除本章规定外,任何限制个人从事合法职业、贸易或任何类型业务的合同均属无效。”此项规定自1872年延续至今,历经150年的岁月洗礼,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且内容不断得到更新与完善。加州关于竞业禁止的最新规定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新修正案不仅将禁止几乎所有竞业禁止协议的现有判例法编入法典,更进一步赋予员工起诉雇主对其施加或试图强制执行竞业禁止协议这一行为的权利,即使这些协议是在原本可强制执行的州签订的。胜诉员工还有权收回合理的律师费和成本。此外,修正案还要求雇主在2024年2月14日之前,向现任和前任雇员(在2022年1月1日之后受雇并签署了包含非竞争条款的协议者)提供个性化的书面通知,以表明任何先前的竞业协议因为违反法律而无效。这些通知必须发送至员工或前员工的最后已知地址和电子邮件地址。对于不遵守规定的雇主,每次违规可能会被处以2500美元的罚款。被滥用的竞业协议今天提及仙童“八叛逆”,实则是鉴于近期国内社交媒体上频繁曝光的员工竞业协议纠纷事件。近日,有网友发帖称,作为浙商证券研究所入职仅1.5年的应届生员工,在离职过程中遭遇故意拖延,并被告知公司将启动竞业协议。此消息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引发广泛关注。对此,浙商证券已作出回应,表示将积极解决分歧、处理争议、消除误会,并尊重员工的职业选择。这位员工竞业协议纠纷的圆满解决,无疑为受困于此类问题的员工带来了一线希望。然而,对于绝大多数受到竞业协议束缚的员工而言,他们的处境依然堪忧。以“互联网大厂竞业协议”为关键词进行网络搜索,我们发现众多媒体对此进行了深入报道,标题引人注目,如《恐怖的竞业协议:互联网大厂在“吃人”》《困在一纸协议里的互联网人》《大厂的手段,都用在了竞业协议里》《大厂竞业协议:离职福利,还是霸王条款?》等。尽管这些标题风格各异,但它们的核心内容却惊人地一致:各大互联网公司利用竞业协议限制了员工的自由流动,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权益。更为值得关注的是,竞业协议的约束已经波及到越来越多的普通员工。《恐怖的竞业协议:互联网大厂在“吃人”》一文中所提及的几个案例,均涉及基层员工。例如,2022年毕业的应届生柯林,在工作仅一年零三个月后,因入职竞对公司而面临高达44万元的索赔。然而,这还不是最令人震惊的案例。杨越的遭遇更是超出了人们的认知。他同样在该公司担任运营职务,于2023年6月离职。他的基本工资为5900元,而竞业协议规定,在9个月的竞业期内,竞业补偿金仅按照基本工资的30%计算,即每月仅能领取1770元,这一金额甚至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然而,在领取了三个月的补偿金后,杨越却遭到公司的劳动仲裁申请,原因是他被认定为未履行竞业限制义务,因此需支付高达27.6万元的违约金。这一事件无疑加剧了人们对竞业协议合理性和公正性的质疑。为此,文章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月薪5900元的最基层员工,真的会掌握公司机密,并在离职后重新寻找工作时对公司造成重大损害吗?”竞业协议的产生源于《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明确了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中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于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同时,劳动者若违反竞业限制约定,需按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该法第二十四条则进一步明确了竞业限制的人员范围,主要为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及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然而,现实中公司把本来是适用于公司高管和高级技术人才的竞业协议适用于基层员工,这是公众对大厂大面积采用竞业协议限制员工自由择业的反感原因之一。公众反感的第二个原因在于竞业协议中竞争对手的范围被不断泛化。就像《恐怖的竞业协议:互联网大厂在“吃人”》报道所述,原本合同中仅包括有限列举的公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持股公司、上下游公司都被囊括其中,甚至进展到粗暴地用营业执照的字面经营业务重叠来定义是否违反竞业协议。此外,高昂的赔偿金额与低廉的经济补偿之间的巨大差异,也是引发公众不满的重要原因。在这些报道的案例中,竞业禁止的补偿金往往仅为在职工资的30%,个别甚至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然而,一旦劳动者被认定为违反竞业禁止约定,他们将面临高达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巨额赔偿金。如杨越的案例所示,其每月的竞业补偿金仅为1770元,远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但潜在的违约金却高达27.6万元。竞业协议原本的调整对象应是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现实中却演变成了基层员工的束缚。这一变化显然违背了竞业禁止协议的初衷,也是相关新闻能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原因。它们触动了读者的内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每一个普通劳动者都可能成为竞业禁止协议的调整对象,这怎能不让人心惊胆战?无价的外部效应竞业协议的初衷在于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防止劳动者将其在职务期间所掌握和知悉的商业机密泄露给竞争对手。其历史可追溯至中世纪的学徒制,当时年长的工匠师傅对学徒进行培训,并在某些情况下限制学徒在学成后与师傅进行竞争。进入工业社会后,竞业禁止通过保护商业秘密等手段得以新生,但其核心目的始终未变,即减少竞争。然而,这种减少竞争的形式却以限制劳动者就业的方式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正因如此,法律对竞业协议作了严格规定,其适用范围被严格限定,主要适用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及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同时,对于竞争对手的界定也有明确的限定。《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就明确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用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竞业禁止的适用范围在中国显然已被过度泛化。不仅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被纳入其中,就连刚毕业的基层员工也受到了此类协议的约束。这种做法显然与竞业协议制度的初衷背道而驰。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伊万·巴兰科(Iwan Barankay)指出,当公司采用竞业禁止协议以留住员工时,企业的议价能力确实可能得到提升,但员工的工资却可能因此被压低。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竞业禁止还会降低生产效率。以市场上两家公司A和B为例,假设甲是A公司的员工,乙是B公司的员工,且甲的技能恰好是B公司所缺乏的,而乙的技能则是A公司所需的。若甲能跳槽到B公司,乙能跳槽到A公司,那么两家公司的营收将有所增加,同时甲乙员工的收入也会相应提升,这种人员流动将有助于提高整个经济体的生产率水平。然而,由于竞业禁止的存在,这种有益的人员流动无法实现。硅谷之所以能够持续创新,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人才的自由流动大幅度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这正是经济学家所提及的“无价的外部效应”(unpricedexte nalities)。无数经验已经证明,在创新型公司中,外部效应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于竞业协议的使用应当慎重,避免过度泛化,以免阻碍人才的合理流动和创新的发展。消除竞业禁止的尝试与中国互联网公司广泛采用竞业协议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大洋彼岸的美国正在致力于减少甚至消除竞业禁止的实践。4月23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下 称“FTC”)发布了一项新规,旨在禁止雇主与员工签订竞业限制条款,以保护劳动者更换工作的基本自由、提高创新和培育新企业的方式促进竞争。该新规认为竞业限制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手段,违反了《联邦贸易委员会法》(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Act)第五条的规定。另外,根据该法第六条(g)节,FTC也有权制定规则和规章,禁止不公平的竞争手段。此前FTC估计,如果废除了竞业禁止,每年可以增加近3000亿美元的工资,并为约3000万美国人增加职业机会。毫无疑问,一刀切式地废除竞业禁止也将引发广泛争议,甚至有人质疑FTC此举是否超越了其职权范围。有很多学者在质疑FTC此举的正当性,质疑其作为管制机构是否有权设定这样的规则?然而,FTC此举多少反映出劳动合同中普遍存在的竞业禁止条款,已经对劳动者的利益构成了严重侵害,而这种侵害反过来又影响了市场竞争,最终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对于互联网大厂而言,从这一趋势中或许能够找到新的机遇。缩减竞业限制的范围,不仅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还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至于防范员工侵犯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的风险,则应当依靠其他法律手段来应对,而非过度依赖竞业禁止协议。最近,硅谷的一个标志性案例是,Uber公司自动驾驶部门的负责人Anthony Levandowski因在离职谷歌后窃取商业秘密而被判处18个月监禁,并需向谷歌支付近75.7万美元的赔偿金和9.5万美元的罚款。这一案件表明,即使在加州这样没有竞业禁止的地区,法律对于员工窃取商业秘密的行为依然会给予严厉的惩处。正如有人所指出的,美国拥有强有力的联邦法规来保护知识产权(通过专利制度)和防止商业秘密的泄露(通过可执行的保密协议)。竞业禁止协议的存在并非为了保护商业秘密(尽管其支持者常常这样宣称),而是用于防止员工追求可能与雇主目标相冲突的个人或职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