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股市的惊险自不必说,银行理财产品也不断“瘦身”,最近余额宝也跌到3%以下,由此,经历过近几年的“冰火两重天”发展,优质的“高收益”网贷平台显示出一定的竞争力,成为越来越多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的选择。 近日,网贷之家联合盈灿咨询发布《中国P2P网贷行业2015年9月月报》,结果显示,从近两个月成交量数据来看,网贷行业成交量均以超过18%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然而,值得注意的是,9月网贷综合收益率继续呈现下降态势。9月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仅为12.63%,环比8月下降了35个基点。 从各平台的综合收益率分布来看,9月多数平台综合收益率介于12%~24%之间,占比高达72.23%;其次为综合收益率在12%以下的平台,占比为18.48%。聚焦平台,《投资者报》记者了解到,近期,陆金所、宜人贷、小牛在线等P2P平台都纷纷下调理财预期年化收益率。 有业内人士指出,P2P综合贷款成本合理的区间应该在15%以内,给予投资人的收益在10%,平台既可以实现盈利,又可以保障投资人资金安全。多位从业者预测,未来年化投资收益预计会稳定在8%-10%左右。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网贷综合收益率也不排除在年底止跌企稳的可能。一方面即将进入第四季度,在年底和春节阶段,资金一般会趋紧,利率市场也会有所反应;另一方面是为适应监管新原则,行业征信方式的变化所导致的风险补偿率上升。 P2P综合收益率“一降再降”的背后,借款企业的成本和投资者的收益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在年底兑付高峰和P2P监管政策即将落地的情况下,投资者更需要擦亮眼睛,综合选择最优平台。 为何P2P综合收益率一降再降 在大众投资者看来,P2P自诞生以来就带着“高收益”的诱惑。为何它的综合收益率一降再降? 开鑫贷总经理周治翰认为,央行持续的宽松货币政策增强了市场流动性,资金成本随之降低。为了不出现利率倒挂,网贷平台相应调低了给投资者的收益。 “监管政策陆续出台,规定最高融资成本,市场逐渐走向规范。投资人也慢慢认可适度的合理回报,不只追求高收益,因此,收益率回落是必然。”周治翰如是说。 自去年11月以来,央行连续5次降息,一年期基准利率已经从3%下调至1.75%。此外,央行多次降准,市场流动性总体持续宽松,市场利率随行就市,不断下降。 随着8月上旬最高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综合收益率偏高平台占比出现下降。综合收益率介于24%-36%和36%及以上的平台数量占比相比8月份有所下降,9月份的平台数量占比分别为8.02%和1.27%。 今年7月份《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明确了网贷行业的合法地位和监管原则,市场逐渐走向规范。 银率网理财组分析师吴静淼表示,从P2P行业本身来看,曾经疯狂的高收益,对那些想要继续长久生存下去的P2P平台来说,是不可持续的。 P2P年底将迎兑付高峰、监管细则落地 投资更需谨慎 目前已经近入第四季度,因年底现金需求多,P2P行业整体还款压力较大,加之年关借款催收较为艰难,投资人需警惕平台的流动性风险。亦因媒体一再报道,有消息称,P2P监管细则年底前出台是大概率事件,业内人士认为P2P会迎来几波洗牌浪潮。因此,在年底兑付高峰和P2P监管政策即将落地的情况下,投资者想保护并充实自己的“钱袋子”,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业内人士建议,2015年第四季度的理财,投资者想要充实自己的“钱袋子”,一定要遵循这样四大原则: 第一,傍大树,找依靠。如今,自己费尽心思筛选投资项目,不仅费时费力,最后还可能落得收益平平甚至血本无归。最聪明的办法不外乎找个靠山,跟着大户走,坐等资金升值更稳妥。 第二,稳心态,更放心。选择投资项目一定切忌盲目,投资人要对各大投资品牌多加分析,P2P理财市场鱼目混珠,要平稳心态找到放心的合作伙伴才能让资金更安全。 第三,估风险,选篮子。投资人要合理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特别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资金情况选择适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项目,选对“篮子”比看收益率更重要。 第四,多学习,自身硬。话说每一个投资人本身就应该是半个“理财专家”,更多地关注市场行情,合理的调配资金,才能更好的发挥资金增值作用,打铁更要自身硬。 小调查:投资者最喜爱的P2P平台三大特征 随着网贷行业的发展,广大的投资者受到相关的行业教育,认可P2P投资方式的一种。《投资者报》记者通过社交软件进行了一个小调查,总结出投资者最喜爱的P2P平台三大特征: 第一是安全。不管所投资平台的收益高低,投资者希望必须要保证能够收回本金。有投资者反馈,其所投某个平台的项目逾期,虽后来延长时日拿到本金,但仍心有余悸。 第二是收益合理。众多的P2P平台拥有着名目繁多的产品,车贷、房贷、企业贷等,相应的产品应有相应的合理收益,过低无法吸引投资者行动,过高则让投资者不放心。 第三是方便。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理财的门槛和不便利。在互联网的今天,即使为投资者安全着想多加几种措施,仍要保证其便利性。 其他还有“说人话”、“有格调”等等,都表达了P2P网贷作为一种投资方式,要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平台本身也需要内外兼修,表里都精彩。 ...
“平时发传单,可能1000张单子,仅有一两张达成购买,而节假日同样发出去1000张,很可能就有5、6个人购买,具体的比例说不好,总之比平日的多。”节假日成了P2P理财营销最佳时点。销售人员向记者直言,眼下像他们这样的P2P理财公司有很多,但市场需求是固定的,所以就得想尽各种方法“招揽生意”,尤其要锁定超市、社区这类人流密集区。 在一些社区进出口,记者也同样看到了P2P公司产品销售人员的身影,除了散发宣传单外,一些公司还专门制作了印有公司平台二维码及公司地址、联系电话的纸巾包、购物袋,进行定向发放。而所谓定向发放,是专门馈赠于年龄在55岁以上甚至年龄更长的老年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老年群体更容易被营销。 近八成被访者并不清楚什么是P2P类理财产品 P2P传单漫天飞,高息之下有勇夫。中国的老百姓谁也未曾想到,P2P这一起源于国外的“舶来品”已在传统互联网金融市场上掀起了全民理财高潮。那么,究竟什么是P2P?简单来讲,是指个体与个个体之间的借贷,而P2P理财则是以公司为中介机构,把这借贷双方对接起来实现各自的借贷需求。借款方可以是无抵押贷款或是有抵押贷款。而中介一般是收取双方或单方的手续费为盈利目的或者是赚取一定息差为盈利目的的新型理财模式。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发现,将近八成被访者并不清楚什么是P2P类理财产品,甚至其中过半人将其与银行理财产品相混淆,认为都是一类产品只是叫法不同而已。于是一些人便带着这种错误的认知购买了所谓“保本高收益产品”。 今年65岁的李阿姨就曾在销售人员的百般劝说下买过一款P2P类理财产品,当时购买后李阿姨并不知道自己购买的是网贷平台公司的产品,她只知道产品年化收益率为13%,每一季度兑付一次利息。至于产品风险,李阿姨却全然不知,只是听销售人员说他们公司销售这类产品多年,没有发生过任何本金损失。事实上,像李阿姨这类的投资者并不在少数,他们似乎只听说收益很高,产品具体是啥并不清楚,因为大家的聚焦点完全锁定在了那高于银行理财产品两倍以上的收益率上。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之所以老年人偏爱P2P类产品,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多数P2P类产品可以承诺每月返还利息,并声称投资者相当于每月间接再领取一份“养老金”且年末本金如数返还,这样的吸引力对于绝大多数养老金有限的老人来说是很难抵抗的。其二,老年人对于P2P类理财产品,会习惯性地与银行定期储蓄或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做对比,尤其在持续降息的低利率环境下,邂逅一款高息理财产品实属不易,这样的机会又怎能轻易错失呢? P2P平台有效弥补了融资难个体的资金缺口 既然P2P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借贷平台,那么谁又是这些P2P平台真正的借款方呢?也就是说,谁在为这些高息埋单呢? 某P2P平台的内部知情人告诉记者,对于个人借贷而言,向银行借过钱的人都知道,最重要的就是抵押物。而对于合格抵押物的界定,基本上房产是首选,没有房产、土地,就意味着银行贷款的路径被封死。眼下,包括很多互联网企业在内的创新创业型企业,光在抵押物上就遇到了瓶颈。且除了房产之外,银行还要考察资金流水、工作状况等各项信息,程序繁琐,一笔借款报资料、银行综合评价至少得花上2至6周的时间,很多急需用钱的企业或者个人等银行贷款,黄花菜都凉了。关键是,花时间最终能获得银行的审核通过也不枉费一番努力。可现实情况是,很多中小企业或个人最终等来的结果是“不予批准”。于是,银行服务的空白市场也就给民间金融小额借贷提供了发展契机,只要借款人具备还款资格,借款需求确实合理,马上就可以放款,直接降低时间成本。应该讲,目前P2P平台的大部分加盟商都是小贷公司或担保公司,P2P自建的渠道其实也相当于一个“小贷公司”。他们的服务对象,正是这些在银行无法拿到贷款却又存在资金缺口的客户。 采访中,一位向P2P平台申请过借款的个体商户告诉记者,银行借不到钱时找P2P拆兑总比找亲朋借钱硬气得多。据了解,该个体户是家云南米线馆的老板,南方人。来津打拼的这几年里,没有借过任何一笔款,没有所谓的个人征信报告,更没有房产抵押。所以,当他急需一笔1个月甚至几天的小额贷款,银行是不会违背原则冒着风险贷给他的,尽管米线馆的生意比较稳定,盈利也算不错。相比之下,P2P?就为他提供了畅通快速的融资路径,且较高的利润率完全可以覆盖P2P的资金成本,使得经营能够顺畅地持续下去。该商户告诉记者,去年以来至今,他已先后成功完成了四笔贷款,目前正酝酿着开立第二家店。但他以自己的借款经验告诫身边的投资者,尽量选择一些有知名度且成熟的平台分散投资,“贷”比三家也是必须的。 投资人需警惕四类不靠谱的P2P机构 在业界理财师看来,对于P2P类理财产品,如果在不了解不清楚的情况下,最好不要盲目购买。可以肯定地讲,P2P类理财产品与银行理财产品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纵观目前P2P理财产品市场的年化收益率,一般都在10%左右,比如你有10万元,购买P2P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是10%即10000元收益,而同样的钱若放银行1年,往好了讲,只有3000多元利息,若买一年期银行理财产品,也最多只得到5000至6000元的收益,哪个划算一目了然。但是,这也只能说P2P模式值得肯定,并不代表所有P2P理财机构都靠谱。投资者需要提高防范意识,警惕那些打着P2P理财的牌子,以非常高的收益骗取投资者钱财,“污染”整个P2P市场的伪公司。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P2P理财机构、一个不错的P2P理财产品非常重要。 业内人士提醒称,投资人需警惕下述四类不靠谱的网贷平台: 首先是网站信息制作粗糙的公司不要碰。也就是说,当点开P2P网站,链接“文不对题”,描述泛泛而谈,大多是对P2P、网贷等相关名词的解释,而没有实质性的运营方式、团队资质等介绍。营业执照存在伪造、经营范围严重不符合等问题。包括,经营地址存在伪造嫌疑,比如无法通过搜索引擎检索出来或办公地址不固定等,未设置客服电话或者客服电话属于手机号等类的私人电话。 其次是风险控制团队缺乏的公司不要碰。正常情况下,运营及风控团队最好有在银行、基金、信托行业有中高层工作经验的人,虽说不一定完全避免风险,但也大大降低了风险的可能性。 第三是融资去向含糊不清的公司不要碰。有行业人士透露,P2P平台不做大标难以盈利。虽说大额的贷款项目确实能让投资者获得可观的收益,但同时也加剧了投资的风险系数。譬如有网贷平台一味以高息揽存或只做大额的贷款项目,那投资者就得擦亮眼睛了,一般而言利润越大风险相应也会越高。 第四是资金实力支撑薄弱的公司不要碰。譬如公司注册资本为500万元,但吸收的资金却有数亿元。更何况,还有一些P2P平台注册资本只有几十万元,把钱给了他们能心安吗? 其实,从某种程度讲,P2P行业存在即合理。只是由于利润空间的诱人导致竞争加剧,这样一来行业本身就变得复杂起来,一些并未本着持续发展的伪P2P平台也借势一头扎进来掘金。与此同时,多数投资者对于P2P行业的认知还不到位。但值得肯定的是,P2P市场是新兴的、健康的、充满活力的,与其因未知而冠以恶名,不如全行业深耕服务,在共同的努力下,推动其理性回归。 ...
投资管理公司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非法吸收存款。近日,深圳宝安警方加大对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在侦破数起类似案件后,于日前再破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今年7月,宝安公安分局经侦大队通过前期摸排走访,发现位于宝安区新安街道某大厦的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遂立即联合官田派出所对该公司进行核查。 办案民警经过大量走访、取证,于7月7日16时许对该公司进行查处,当场抓获该公司法人代表李某菁(男,江西人)、公司运营总监黄某(男,江西人)、公司员工张某(男,广东人)、邓某(女,江西人)、朱某(女,湖南人)等9名涉案人员。随后,民警于当日17时许在宝安区前进二路某产业园内将该公司股东张某涛(男,江西人)抓获。 经带回派出所审讯,李某菁等10名嫌疑人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事实供认不讳。据嫌疑人李某菁交代,该公司以高额投资收益为诱饵,利用“P2P”网络平台吸收会员,并公开承诺支付18%-20%的年化收益率给投资者,投资款项转入该公司P2P平台第三方监管账号后,李某菁便将钱转入自己的银行账户内,然后将一部分钱以30%-50%不等的高额利息贷给借款人,从中赚取利息差。 办案民警介绍,该公司网站后台显示的投资款总额约2500余万元,而实际投资金额约有500万元,此投资数据有如此大的差距,是因该公司为招揽更多投资者,夸大平台数据,虚构的投资额。 目前,李某菁、黄某、张某涛等10名嫌疑人均被宝安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
很多人开始投资P2P,但普通投资人很容易被平台宣传误导。网络软文横行,平台官网与投资人大玩文字游戏,哪些话能信?平台又有哪些宣传误导点? 一、资金托管 1. 混淆第三方支付通道与第三方支付托管 (1)第三方支付最基本的功能在于提供支付渠道,便利投资人支付相应款项,也就是不必再登录网银,使用U盾,这种合作只是给予便利性,没有增加保障性。 (2)提供账户功能的第三方支付才有托管投资人交易资金的可能,如果投资人资金由第三方支付或者银行托管,开立账户、充值时就会有跳转到第三方支付网页的动作。这也是很多人疑惑为什么要注册两次,输入多次不同的密码的原因,因为里面有两套账户,一个是P2P平台的账户,另一个是第三方支付或者银行的账户。虽繁琐,但安全。 2. 第三方托管难挡挪用风险 (1)P2P平台的挪用可以利用关联公司以及虚假的借款标的,实现资金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账户转出到自己可以控制的银行账户中。 (2)由于资金一定时间沉淀在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账户中,第三方支付同样存在挪用风险,不能保证所有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都能和支付宝一样规范。 3. 银行资金存管猫腻多 (1)与银行合作有可能只是P2P平台运营方在某个银行开个普通账户,没有任何所谓托管。 (2)P2P平台与银行的合作进展还在接洽、谈判、签署协议阶段,就宣传成与某银行达成托管合作,其实银行对于P2P平台的资金托管有较高门槛要求,最终能否达成托管合作存在不确定性,双方系统开发对接也需要大量时间磨合,不能一蹴而就。 二、保险兜底 1. 险种不明,保障内容不清 大部分的P2P平台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只是账户保证险,防范的是账户被盗用、盗刷等账户风险,如果使用支付宝,同样可以买这样的保险,保证支付宝账户被盗刷后发生的损失,但这种保险显而易见与投资人资金是否能够安全收回没有多大关系。 2. 同一险种,赔付条款亦可能不同 (1)投资人必须要注意“信用保证险”、“履约保证险”的字眼,也必须要看到保险公司的保单,否则任何宣传有保险公司合作的P2P产品都没有保险公司兜底,所以要在点击“确认”之前看到保险公司的保单。 (2)P2P平台与保险公司谈判下来的条件可能就不尽如人意,在核保条件、赔付比例、赔付时限上都会有要求。 三、风控实力 1. 十余道风控,不代表风控能力强 (1)风险控制并非程序环节越多越能实现,而必须要有实质性的技术手段,银行利用遍布全国的网点、大量的人员以及非常严格的流程以实现风险控制,而这些P2P平台都没有。 (2)P2P平台只有依靠大数据才能省掉银行的这些配置而达到同样的结果,但是中国征信数据严重缺失无法实现,十余道风控的作用只反映了其捉襟见肘,再多流程和环节只能控制内部风险,但也很大程度上是徒增成本而对风险识别起不到促进作用。 2. 有担保公司,不带有担保能力 (1)担保公司违规经营的情况较为普遍,超杠杆和非法集资的担保公司也属常态,倒闭的也数不过来,有平台为了给投资人安心自己设立一家空壳的担保公司,其实相当于没担保。 (2)担保公司也只会把在银行通不过的客户介绍到P2P平台来,想要靠担保公司来规避风险也不现实也可笑。 四、过度宣传之平台背景 1. 有干爹,还要看干爹会不会兜底 (1)P2P平台目前只能做信息中介,无论P2P平台运营方的股东背景有多么强大,都不能提供实质性担保,花瓶子一个。 (2)公司是独立法人机构,股东与子公司是两个独立法人,债权债务关系乃是独立分开的,子公司的债务承担也仅以母公司的出资额为限,何况P2P平台投资人的投资也并非子公司的债务。 2. 平台与干爹“交情”深浅难辨 宣称有上市公司、国资背景,但是几级子公司投资、投资持股比例等都不知道,央企一级公司投资持股100%也是国资背景,地方国企三级子公司投资持股0.1%也是国资背景。目前上市公司和国企不会随便给一家平台提供风险这么大的信用背书,所谓明里暗里提示平台背景,不过也是噱头。 那么P2P平台还能投吗?回答是肯定的。但是投之前务必看清产品,知道自己投的是什么,风险有多大。 P2P产品怎么看?看清合同!谨防网站虚假宣传,只有落到实地的合同才是真正的法律依据。合同中要看清资金去向,知道钱借给了谁;看清担保主体是谁,赔付条件是什么,资金如何流转等。 ...
P2P网贷行业的核心是风控,也就是把坏账风险降到最低。对投资人而言首要的平台的安全性,即投资资金的本金安全。P2P平台只有把坏账控制在较低水平,并建立健全坏账应对机制,才能使平台业务持续健康运营。 目前,大部分平台都不公布风险指标,公布坏账率(不良率/逾期率)的P2P平台不足5%。已公布数据的P2P平台,其风控表现普遍优于传统商业银行贷款质量,引发诸多质疑。此时,参考借鉴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及不良率分布,能为P2P投资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银行坏账率持续快速攀升 2012年开始,银行不良率从低点逐步上升,截至2015年二季度,不良率已达1.5%。由于目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加剧,预计今年银行资产质量仍将承压,不良率持延续上升趋势。 从2015年上市银行公布的中报数据来看,除了宁波银行与2014年不良率持平外,其他银行不良率都出现上升。大行的不良率上升趋势快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商银行,银行业资产质量风险继续扩大。其中,农业银行(1.83%)、招商银行(1.5%)、建设银行(1.42%)、和光大银行(1.42%)的不良贷款生成率较高。 法国里昂证券认为中国银行的坏账率可能高达8.1%,是官方数据1.5%的六倍之多。无独有偶,近日麦格理银行发布报告称,有越来越多的商品企业利润难以支付一年的利息。这些公司主要集中在采矿、冶炼、材料、基础设施建设这几个行业,如水泥、基础金属、玻璃、钢铁、煤炭等。 两家投行界定坏账的计算方法相似。里昂证券认为,贷款企业连续两年利息偿付率(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债务利息)小于100%,或连续两年录得亏损,对这类企业的贷款可被视作“坏账”。麦格理则指出,如果利息费用与息税前利润(EBIT)之比小于1,那么说明企业偿债可能有难度,企业一年的利润都还不足以支付利息。 有分析称,不断高企的坏账率是为何中国央行源源不断向市场注水,但银行并没有放贷冲动的根本原因。面对这样的坏账率,银行业只想静静的吸纳资金,而不愿将其放出去。 银行不良资产分布 一.批发零售、制造业及采矿业不良率最高 贷款行业结构中,不良率的生成大户是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及采矿业,其中大宗商品、贸易融资及产能过剩行业尤为突出。法国里昂证券也指出,批发零售以及制造业部门的潜在不良率最高,分别达到21.1%及15.8%。 五大行的批发和零售业不良率特别高,工行批发和零售业今年中报披露的不良率达6.09%,建行为7.09%,农行更是高达7.82%。 从近年数据表现来看,采矿业和建筑业贷款不良率增幅较为显著,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随着互联网行业整体的井喷也逐渐暴露出资产风险,不良率提升较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贷款不良率整体出现下降。此外,房地产行业贷款由于受到国家政策调控影响,不良率和贷款规模占比近年来得到有效控制,对整个贷款不良率的贡献出现下降。 二.信用贷款不良率低于抵押贷款保证贷款不良率最高 P2P投资人一般偏爱抵押贷款标的,认为这类借款有抵押品做保障,安全性会较高。但从银行资产质量来看,事实不见得如此。 银行业整体信用贷款的不良率低于抵押贷款,如招行信贷不良率为0.97%,而同期的抵押贷款不良率为1.26%。通过有效征信手段,加之严格的风控管理,信用贷款的资产质量能够胜于抵押贷款。 保证贷款是第三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本息时,按规定承担连带责任而发放的贷款。这种担保方式在P2P借贷中也很常见,应引起足够警惕的是,保证贷款的不良率居各类担保类型的首位,远高于其他担保方式,如招行今年中报披露保证贷款的不良率高达4.04%。此外,质押贷款的不良率是各担保方式中最低的,相对较为安全。 P2P投资者应注意的事 一、不可轻信P2P平台的低坏账率宣传 由于大部分P2P网贷平台采用担保垫付模式,坏账率普遍公布为零。在逾期率的计算上,各家平台统计口径不同,不同平台间的数据可比性会打一定的折扣,数据的真实性也有待核实。相对而言,P2P网贷的资产质量普遍比商业银行的差。因此,各P2P平台真实的坏账率(不良率/逾期率),应该会比银行的高。 由于各平台真实的坏账率不得而知,投资者应把重点放在考察P2P平台的综合实力,以及出现逾期及坏账后的应对措施上。 二、项目选择上尽量避开高坏账率的行业 如上文所分析,投资者应尽量避开高坏账率的行业,如大宗商品、贸易融资及产能过剩行业。这些行业一般处于萎缩下滑期,本身盈利能力有限,一旦行业环境继续恶化,出现违约及坏账的风险非常高。 三、不可迷信第三方担保、抵押 从上述银行资产质量看,不同担保方式的坏账率,保证贷款(即第三方担保)最高,其次是抵押贷款,再次是信用贷款、质押贷款。 这可能和不少人的感性认识有所差别。银行业况且如此,P2P平台对抵押品、第三方担保机构的审核会更弱一筹。从已经出现的河北融投担保公司违约、广东通融易贷自我担保等案件中也可以看出,第三方担保、抵押也不见得绝对安全。 ...
P2P网贷行业的核心是风控,也就是把坏账风险降到最低。对投资人而言首要的平台的安全性,即投资资金的本金安全。P2P平台只有把坏账控制在较低水平,并建立健全坏账应对机制,才能使平台业务持续健康运营。 目前,大部分平台都不公布风险指标,公布坏账率(不良率/逾期率)的P2P平台不足5%。已公布数据的P2P平台,其风控表现普遍优于传统商业银行贷款质量,引发诸多质疑。此时,参考借鉴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及不良率分布,能为P2P投资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银行坏账率持续快速攀升 2012年开始,银行不良率从低点逐步上升,截至2015年二季度,不良率已达1.5%。由于目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加剧,预计今年银行资产质量仍将承压,不良率持延续上升趋势。 从2015年上市银行公布的中报数据来看,除了宁波银行(银行中心 信用卡中心 信用卡申请)与2014年不良率持平外,其他银行不良率都出现上升。大行的不良率上升趋势快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商银行,银行业资产质量风险继续扩大。其中,农业银行(银行中心 信用卡中心 信用卡申请)、招商银行(银行中心 信用卡中心 信用卡申请)、建设银行(银行中心 信用卡中心 信用卡申请)和光大银行(银行中心 信用卡中心 信用卡申请)的不良贷款生成率较高。 而真实的情况可能更糟糕。 法国里昂证券认为中国银行(银行中心 信用卡中心 信用卡申请)的坏账率可能高达8.1%,是官方数字1.5%的六倍之多。无独有偶,近日麦格理银行发布报告称,有越来越多的商品企业利润难以支付一年的利息。这些公司主要集中在采矿、冶炼、材料、基础设施建设这几个行业,如水泥、基础金属、玻璃、钢铁、煤炭等。 两家投行界定坏账的计算方法相似。里昂证券认为,贷款企业连续两年利息偿付率(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债务利息)小于100%,或连续两年录得亏损,对这类企业的贷款可被视作“坏账”。麦格理则指出,如果利息费用与息税前利润(EBIT)之比小于1,那么说明企业偿债可能有难度,企业一年的利润都还不足以支付利息。 有分析称,不断高企的坏账率是为何中国央行源源不断向市场注水,但银行并没有放贷冲动的根本原因。面对这样的坏账率,银行业只想静静的吸纳资金,而不愿将其放出去。 银行不良资产分布 一、批发零售、制造业及采矿业不良率最高 贷款行业结构中,不良率的生成大户是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及采矿业,其中大宗商品、贸易融资及产能过剩行业尤为突出。法国里昂证券也指出,批发零售以及制造业部门的潜在不良率最高,分别达到21.1%及15.8%。 五大行的批发和零售业不良率特别高,工行批发和零售业今年中报披露的不良率达6.09%,建行为7.09%,农行更是高达7.82%。 从近年数据表现来看,采矿业和建筑业贷款不良率增幅较为显著,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随着互联网行业整体的井喷也逐渐暴露出资产风险,不良率提升较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贷款不良率整体出现下降。此外,房地产行业贷款由于受到国家政策调控影响,不良率和贷款规模占比近年来得到有效控制,对整个贷款不良率的贡献出现下降。 二、信用贷款不良率低于抵押贷款,保证贷款不良率最高 P2P投资人一般偏爱抵押贷款标的,认为这类借款有抵押品做保障,安全性会较高。但从银行资产质量来看,事实不见得如此。 银行业整体信用贷款的不良率低于抵押贷款,如招行信贷不良率为0.97%,而同期的抵押贷款不良率为1.26%。通过有效征信手段,加之严格的风控管理,信用贷款的资产质量能够胜于抵押贷款。 保证贷款是第三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本息时,按规定承担连带责任而发放的贷款。这种担保方式在P2P借贷中也很常见,应引起足够警惕的是,保证贷款的不良率居各类担保类型的首位,远高于其他担保方式,如招行今年中报披露保证贷款的不良率高达4.04%。此外,质押贷款的不良率是各担保方式中最低的,相对较为安全。 P2P投资者应注意的事 一、不可轻信P2P平台的低坏账率宣传 由于大部分P2P网贷平台采用担保垫付模式,坏账率普遍公布为零。在逾期率的计算上,各家平台统计口径不同,不同平台间的数据可比性会打一定的折扣,数据的真实性也有待核实。相对而言,P2P网贷的资产质量,普遍比商业银行的差。因此,各P2P平台真实的坏账率(不良率/逾期率),应该会比银行的高。 由于各平台真实的坏账率不得而知,投资者应把重点放在考察P2P平台的综合实力,以及出现逾期及坏账后的应对措施上。 二、项目选择上尽量避开高坏账率的行业 如上文所分析,投资者应尽量避开高坏账率的行业,如大宗商品、贸易融资及产能过剩行业。这些行业一般处于萎缩下滑期,本身盈利能力有限,一旦行业环境继续恶化,出现违约及坏账的风险非常高。 三、不可迷信第三方担保、抵押 从上述银行资产质量看,不同担保方式的坏账率,保证贷款(即第三方担保)最高,其次是抵押贷款,再次是信用贷款、质押贷款。 这可能和不少人的感性认识有所差别。银行业况且如此,P2P平台对抵押品、第三方担保机构的审核会更弱一筹。从已经出现的河北融投担保公司违约、广东通融易贷自我担保等案件中也可以看出,第三方担保、抵押也不见得绝对安全。 ...
在宽松的货币环境之下,优秀的投资资产紧缺。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率已经低至3%左右。微众银行刚上线时5%收益的“活期+”产品收益也已下滑至3.5%左右。曾经以“高收益”、“高流动性”为标签的互联网理财,目前已经不得不想方设法开发新产品,来维护投资者的“粘性”。 “整个市场都缺固定收益产品。”一位保险公司人士称,对以代销为核心的互联网理财平台而言,除持续性地推出较高收益产品外,如何在B端(金融机构)和C端(投资者)同时保持粘性,已经成为影响生存的问题。 活期产品收益连跌 投连险来“填坑” 腾讯貌似想“破局”,又推高收益产品,此举会提振士气,还是市场的回光返照? 10月13日,腾讯公司旗下理财通宣布上线。此两款高收益的投连险产品,锁定期为66天和168天的两款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5.6%、6.1%。水到渠成般的自然,上线当日,两款产品售罄。 早前的9月,腾讯刚宣布整合旗下金融业务,组建支付基础平台与金融应用线,上线一年多的理财通,隶属于理财平台产品部,亦是目前腾讯最为重要的金融平台。 与横空出世的余额宝类似,理财通在上线初期以货币基金为主打,此后亦曾推出定期理财和指数型基金产品,去年9月亦与万科探索过房产预付金理财。尽管在活期、定期、指数产品之上新增了保险理财产品,货币基金产品目前仍然占据较大的保有量。腾讯理财平台产品负责人闫敏介绍,目前理财通千亿规模的份额中,货币基金产品仍占据半数以上。 而在市场资金面持续宽松的背景下,主要配置与债券及协议存款的货币基金产品收益难以持续,除理财通代销产品外,余额宝、微众银行或其产品收益率均以进入3%收益时代。 由此6%的产品销售见好不难理解,而在6%背后,是保险理财的强势。 从产品结构看,两款产品为光大永明定活保66和光大永明定活保168,锁定期66天预期年化收益为5.6%,168天预期年化收益为6.1%。投连险是一种具备投资功能的保险,就该款产品而言,其95%将用于投资债券或债权类资产,剩下5%用于流动性管理,不投资于股票、期货等权益类产品。 保监会在去年放开了投连险非标投资限制。新规出台后,其资产配置范围包括了流动性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上市权益类资产、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不动产相关金融产品、其他金融资产。 “整个市场都缺固定收益产品,保险产品信用和产品特征尤其与其他理财产品不同,投连险与公募基金类似,加上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严厉,以及保险保障基金兜底,近期受到了追捧。”华东地区一家保险公司中层人士认为。 利用微信社交元素增加用户“粘性” 尽管投连险在理财通是首次上线,但光大永明同款产品在去年同期已在互联网平台发售,并借助互联网销售渠道实现短期内规模激增。 “我们去年没办法承接这样的产品。”闫敏在回应并非首发投连险时称。在他的解释中,风格稳健低调的腾讯的战略是,先将底层的“一高一低”做好,低即货币基金,高则为指数基金,两款产品均已在理财通上线多时。 “并不是按照收益率一层层往上走,我们是先做下层和上层,然后再把中间的填充进去。”闫敏说。这一经营策略在其看来,更多是投资者风险教育的考虑。低风险和高风险两头之间,闫敏认为产品筛选空间更大,这也是尤其中产为主的用户构成决定的。 “3%时代”寻找爆款产品固然重要,但对互联网理财平台而言,在B端(金融机构)和C端(投资者)如何保持粘性,则是关于生存的问题。这一问题上,同为腾讯旗下的微众银行的想法是,在后期理财平台中加入金融门店,及理财产品流转功能。 互联网渠道对于金融机构的意义几何?理财通的思考是:在金融产品生命周期中做助推器和安全气囊。 具体而言,在收益曲线向上时,通过渠道和流量优势扩大产品规模,在产品下滑调整期,通过用户教育减缓批量赎回的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增加用户粘性。闫敏认为需要通过对用户需求分析进行人群细分,提供合适的资产配置,社交化推广和用户教育。实际上在去年时,理财通即与万科尝试过购房预付款理财模式,这一更偏向营销层面的金融场景化模式并未持续。闫敏对此的回应是,固定项目完成后,资产端未有新的合作需求,当前更为重要的是底层产品的沉淀。 在理财通4.0版本的重点规划中,它会作为腾讯移动金融的重点产品获得微信强入口的支持。同时,理财通还会更多引入社交集群,增加理财知识、经验的分享,提高用户忠诚度。 ...
这些理财公司募集资金后,除非企业主一开始就有携款潜逃的恶意,否则这些资金是应当借给有真实资金需求的实体企业的。 据网贷之家、盈灿咨询的数据,2013年7月,整个网贷行业的综合收益率达到26.35%的最高点,而到了2015年8月,这一数据为12.98%,收益率水平在25个月里跌了超过一半。 尽管如此,投资者端高达12.98%的成本,实体企业需要付出15%以上的利息才能拿到网贷平台的贷款。在经济下行、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能够负担如此高资金成本的企业可谓凤毛麟角。一位企业主介绍,他的公司主要从事工业用仪器仪表的生产和销售。企业的确缺钱,但企业能承受的最高资金成本是年息10%。 一位P2P网贷平台的相关人士介绍,为了能支付投资者的高额利息,不少P2P平台都是资金池模式。有些P2P平台把募集的资金投放到任意高收益领域:当银行揽储压力大时,P2P平台就把资金借给银行,博取短期高收益;也有P2P平台和当地的担保公司、典当行等合作,成了民间高利贷链条上的一环;当股市火爆时,就做配资,把钱借给炒股的人。有些P2P平台甚至直接把募集的资金投到股市里。因此,这轮股市下跌并没有像有些P2P平台宣传的那样,资金从股市挪到了P2P平台。相反,股市大幅震荡导致部分P2P平台资金到期无法兑付。据统计,从8月4日到9月1日,大约有44家P2P网贷公司倒闭、跑路、停业。 在目前的利率环境下,10%以上的固定收益并不容易实现。中国证券报记者拿到的一张宣传页上显示,一款名为“XX宝”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10%-13%,投资人总数超过18万人。黄开军律师介绍,这款号称“日进日出”,“年化收益13%”的“理财产品”主要通过授权服务机构、网络平台,甚至一些银行网点进行销售,吸纳了大量的民间资本。但实质上,其发行者是一个现货交易所,并无发售理财产品的资质。类似产品在销售环节,销售人员有意放大收益,弱化风险,将其包装成保本付息的固定收益产品。而一般的投资者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也很少考察其投资行为的实质及可能存在的风险。 “有些投资者接到销售电话后就通过网上进行投资了,甚至连一张理财协议都没有。等到现在血本无归时,想维权都很困难。”黄开军律师说。 另外,有一家国内较大的民营投资公司透露,计划新开上千家的“销售点”,并试图将其打造、包装成类似银行支行的形式,利用这个平台销售自身设立的理财产品的同时也销售其他公司设立的理财产品。如果这种模式真的得以实现,那么一般的投资者将更容易被误导,从而难以客观判断理财产品的风险。 而投资者通过第三方理财公司理财,最终血本无归时,维权之路也很漫长。中国证券报去年12月独家披露,北京杜女士所投的有限合伙私募基金公司中投汇富(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中投汇富”)已无法按时兑付投资者本金、收益。至今该事件仍处在立案调查收集证据的阶段。投资者收回本金的希望渺茫。 ...
P2P网贷综合收益率不断下跌。网贷之家数据显示,网贷综合收益率在两年间缩水一半。多家研究机构报告也显示,9月P2P综合收益率下滑。但有分析人士指出,年底和春节阶段,资金一般会趋紧,网贷综合收益率也不排除在年底止跌企稳的可能。未来年化投资收益预计会稳定在8%-10%左右。 此外,从行业现状来看,近期,陆金所、宜人贷、小牛在线等P2P平台都纷纷宣布下调理财预期年化收益率。小牛在线COO余军表示,从大环境来说,行业利率调整已是大势所趋,这也是整个行业安全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对于9月份网贷综合收益率下滑的原因,分析人士指出,宽松的货币环境影响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带来影响,同时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陆续出台,行业发展环境改良。 去年11月以来,央行连续5次降息,一年期基准利率已经从3%下调至1.75%。此外,央行多次降准,市场流动性总体持续宽松,市场利率随行就市,不断下降。 记者同时了解到,随着8月上旬最高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综合收益率偏高平台占比出现下降。综合收益率介于24%-36%和36%及以上的平台数量占比相比8月份有所下降,9月份的平台数量占比分别为8.02%和1.27%。 有分析人士指出,网贷平台收益率利率双降预示整个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正在下降。同时,网贷平台收益率利率双降是释放平台风险的表现,说明网贷平台风险开始释放和理性回归了。 多位P2P负责人表示,综合收益率的降低,从短期看,平台可能流失偏好高收益的投资者,对于投资者而言收益减少,但从中长期来看,有利于行业发展,市场回归理性。10月份收益率下滑的趋势仍将持续,不过在年底和春节阶段,资金一般会趋紧,网贷综合收益率也不排除在年底止跌企稳的可能。 业内人士指出,P2P综合贷款成本合理的区间应该在15%以内,给予投资人的收益在10%,平台既可以实现盈利,又可以保障投资人安全。未来年化投资收益预计会稳定在8%-10%左右。 ...
我对投资人投资P2P时关心什么并不很关心,昨天有以前同学问我意见,才发现普通投资人对投资P2P并不如我想象中那么理性和专业,所以就总结一下几个投资人容易被平台宣传误导的点。 一、资金托管的过度宣传 1. 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 ≠ 由第三方支付进行资金托管 (1)第三方支付最基本的功能在于提供支付渠道,便利投资人支付相应款项,也就是不必再登录网银,使用U盾,这种合作只是给予便利性,没有增加保障性。 (2)提供账户功能的第三方支付才有托管投资人交易资金的可能,如果投资人资金由第三方支付或者银行托管,开立账户、充值时就会有跳转到第三方支付网页的动作。这也是很多人疑惑为什么要注册两次,输入多次不同的密码的原因,因为里面有两套账户,一个是P2P平台的账户,另一个是第三方支付或者银行的账户。虽繁琐,但安全。 2. 第三方支付托管也有挪用风险 (1)P2P平台的挪用可以利用关联公司以及虚假的借款标的,实现资金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账户转出到自己可以控制的银行账户中。 (2)由于资金一定时间沉淀在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账户中,第三方支付同样存在挪用风险,不能保证所有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都能和支付宝一样规范。 3. 与银行的资金托管合作进行到哪一步 (1)与银行合作有可能只是P2P平台运营方在某个银行开个普通账户,没有任何所谓托管。 (2)P2P平台与银行的合作进展还在接洽、谈判、签署协议阶段,就宣传成与某银行达成托管合作,其实银行对于P2P平台的资金托管有较高门槛要求,最终能否达成托管合作存在不确定性,双方系统开发对接也需要大量时间磨合,不能一蹴而就。 二、保险兜底的过度宣传 1. 账户安全险 ≠ 信用保证险 大部分的P2P平台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只是账户保证险,防范的是账户被盗用、盗刷等账户风险,如果使用支付宝,同样可以买这样的保险,保证支付宝账户被盗刷后发生的损失,但这种保险显而易见与投资人资金是否能够安全收回没有多大关系。 2. 信用保证险亦要看赔付条款 (1)投资人必须要注意“信用保证险”、“履约保证险”的字眼,也必须要看到保险公司的保单,否则任何宣传有保险公司合作的P2P产品都没有保险公司兜底,所以要在点击“确认”之前看到保险公司的保单。 (2)除了类似招财宝、网金社这类有着阿里巴巴极强的议价能力的平台,普通P2P平台与保险公司谈判下来的条件可能就不尽如人意,在核保条件、赔付比例、赔付时限上都会有要求。 三、风控实力的过度宣传 1. 十余道风控环节 ≠ 有效识别控制风险 (1)风险控制并非程序环节越多越能实现,而必须要有实质性的技术手段,银行利用遍布全国的网点、大量的人员以及非常严格的流程以实现风险控制,而这些P2P平台都没有。 (2)P2P平台只有依靠大数据才能省掉银行的这些配置而达到同样的结果,但是中国征信数据严重缺失无法实现,十余道风控的作用只反映了其捉襟见肘,再多流程和环节只能控制内部风险,但也很大程度上是徒增成本而对风险识别起不到促进作用。 2. 担保公司有意愿担保 ≠ 有能力担保 (1)担保公司违规经营的情况较为普遍,超杠杆和非法集资的担保公司也属常态,倒闭的也数不过来,有平台为了给投资人安心自己设立一家空壳的担保公司,其实相当于没担保。 (2)担保公司也只会把在银行通不过的客户介绍到P2P平台来,想要靠担保公司来规避风险也不现实也可笑。 四、平台背景的过度宣传 1. 平台背景 ≠ 股东兜底 (1)P2P平台目前只能做信息中介,无论P2P平台运营方的股东背景有多么强大,都不能提供实质性担保,花瓶子一个。 (2)公司是独立法人机构,股东与子公司是两个独立法人,债权债务关系乃是独立分开的,子公司的债务承担也仅以母公司的出资额为限,何况P2P平台投资人的投资也并非子公司的债务。 2. 平台背景虚虚实实 宣称有上市公司、国资背景,但是几级子公司投资、投资持股比例等都不知道,央企一级公司投资持股100%也是国资背景,地方国企三级子公司投资持股0.1%也是国资背景。目前上市公司和国企不会随便给一家平台提供风险这么大的信用背书,所谓明里暗里提示平台背景,不过也是噱头。 那么投资P2P产品看什么? 1. 看合同!所有点击“确认”键之前,都要阅读合同,网站宣传和网站披露目前都有过度或虚假宣传成分,只有落到实地的合同才是真正的法律依据。 2. 合同主要看: (1)投向是否清楚,自己的钱是否知道借给了谁,自己能否判断其中的风险。 (2)资金流向是否清晰,自己的钱是不是暂由第三方支付公司或者银行直接保存后支付给借款人,还是直接到了P2P平台运营方的银行账户里他可以随意挪用他处。 (3)保障措施是什么,担保的主体是谁,赔付的条件是什么,不要网站宣传十道八道保障,到最后合同里却没有保障或保障不实际。 P2P产品还能投吗? (1)能投,投看得懂的产品。 (2)前提是要确定资金已被托管,电子合同合法,信息披露完善,保障措施真实。 (3)承认多大收益就得承受多大风险,投自己能辨别风险、能承受风险的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