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尼尔森、博鳌论坛、腾讯联合发布的最新报告表明,传统金融与新兴金融相互融合是大势所趋,从发展趋势看,互联网金融不仅限于提供互联网技术服务与产品设计,还将在提升中国金融资源的全球配置能力中发挥积极作用。 报告认为,毋庸置疑,互联网的运用给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且给传统金融机构的运营带来一定的压力。面对大环境的变化,传统金融组织包括银行、证券、资产管理、保险、信托公司都已经开始试水数字化平台,搭建互联网平台,为用户提供更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尼尔森的金融研究总监王开宇说:“不可否认的是,金融的核心本质不会随着传统金融行业的互联网化而发生改变。” 对于需要投资的资金盈余者、需要融资的资金短缺者以及需要发生支付行为的所有金融活动参与者而言,金融互联网化的积极影响都会从可得(金融资源能够获得)、易得(能容易地获得)和得益(能便宜地获得)方面为其带来不同的益处。 此外,在金融互联网化指数的调研中也发现,近四成受访者均表示有过贷款申请被银行拒批的经历。对于向银行申请贷款的难易度,44.2%的受访者均认为从银行获得贷款比较困难或非常困难,仅13.2%的受访者认为难度较低。综合实际经历及贷款难度的自我评价,大致判断有约42.9%的人群在传统金融中存在融资难的问题。 在最近一次贷款中,融资难群体只有23.7%的贷款成功率,非融资难群体中95.4%的贷款申请均成功获批,成功率相差悬殊。对于融资难群体,网络贷款的帮助更大,41.9%成功获批的贷款均来源于网络贷款。对于非融资难群体,则仍然以线下贷款的贡献更多,仅25.4%的来源是网络贷款。 “尽管从整体上来看,网络贷款在提供贷款资源的可得性上仍不及线下贷款,但对于融资难群体,网络贷款已经成为获取贷款资源的主力来源。在发展普惠金融的政策鼓励下,相信网络贷款在帮助解决融资难问题上的未来前景会更加值得期待。”王开宇说。 调研还发现,49%的受访者未申请过贷款,但不等于这些受访者没有任何借款需求。这部分人群中,仅26.5%的个人受访者和22.1%的企业受访者没有遇到过任何资金短缺的情况,其余超过七成的受访者尽管没有申请贷款,却也是融资借贷的需求者。其中,个人受访者因个人急用资金周转、创业和购房购车产生的资金短缺情况较多,企业受访者则以购买原材料、进货而产生资金需求的比例最突出。在有资金缺口的受访者中,无论个人或企业,导致没有申请贷款的首要原因都是认为“贷不到款”,融资难问题再次凸显。“不知道贷款该怎么申请”是困扰资金短缺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王开宇认为,“随着金融互联网化的发展,除了进一步提高贷款资源的可得性,在满足风控条件的前提下,使更多融资难群体能获得贷款资源,为实体经济提供支持之外,互联网也十分适宜承载普及金融知识、贷款常识的重任,通过互联网上通俗易懂的宣传与传播,提高大众对金融的了解程度,才能真正助力万众创新。” ...
无需任何担保,无需任何资质,只需动动手指,填填表格,就能贷款几千甚至几万元,从而不必卖肾也能享受智能手机带来的虚荣和快感。真有这样的好事吗?近期,一系列针对大学生的网贷平台放高利贷造成的悲剧表明,一些网络平台给大学生发放消费贷款的行为必须制止。 近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大二学生小郑因无力偿还近百万元欠款而跳楼自杀的事件,引发人们对校园网贷的强烈质疑。无独有偶,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大学生柳某去年10月贷款3万元,到12月就利滚利滚成70多万元的新闻,也曾引起人们对网贷平台放高利贷的质疑, 有专家指出,校园网贷平台野蛮生长,监管缺失,逾越法规,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强化监管,不能再放任一些网络平台对学生违规贷款。 背景 针对大学生网贷平台已达数百家“1分钟申请,10分钟审核,快至1天放款,0抵押0担保,最高额度达50万元。”“大专及以上学历可申请大学生贷款,无需抵押,比信用卡便宜50%,100元-5万元额度等你来!”一个个“诱人”的广告语后面存在信息审核不严、高利率、高违约金的“陷阱”。 近年来,我国针对大学生的网贷平台已达数百家。有调查显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大学生使用过网络贷款。网贷进校园,风险越来越大。如跳楼自杀的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大二学生小郑来说,他一个人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借用、冒用共计28名同学的身份证、学生证、家庭住址等信息,分别在14家网络小额贷款平台,共计贷款58.95万元。如果网贷平台稍稍把关,略加审核,便可以发现其中的不正常,小郑也不可能贷款如此之多,远远超出自己和家庭的偿还能力。然而在高利率的利润刺激下,网络小额贷款平台唯利是图,争抢蛋糕,不需要任何抵押,不看信用记录,仅强调贷款便利性和低门槛。其实,无抵押的高利贷往往蕴藏“致命”的风险。 针对大学生信贷,有关部门早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央行2009年就曾叫停了银行对大学生发放透支额在1000元以上的信用卡。但当本就存在监管难题的网贷,遇上还款能力弱、风险意识低的大学生群体,学生网贷更易出现问题。如有的贷款平台,打出“零首付”“免利息”等宣传,实际加上高额“手续费”,最终年利率可能达到20%左右,已属于不受法律保护的高利贷。国家曾经发布互联网金融发展指导意见,已明确网络借贷由银监会监管,但是监管虚化。 声音 银监工商公安应联合监管 近几年,校园网络借贷平台迅速发展,也很受学生欢迎,可以快速满足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买电脑、手机等产品的用钱需求。但大学生还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没有偿还能力,最终还是要父母兜底,一旦消费欲膨胀,就可能陷入如小郑一样的连环债务之中,坠入财务“陷阱”,自己也会承担很大的精神压力和法律责任,乃至像小郑一样最后不堪重负,失去生命。 前几年,各银行曾向大学生疯狂办理信用卡,引起社会广泛质疑。后来银行叫停了大学生信用卡业务,目的就是不希望大学生在求学期间背上沉重的债务。于是,就出现了比信用卡分期付款购物还方便的“网络贷款”,网贷平台狠打擦边球,让那些不懂财务计划、不知道量入为出的大学生瞬间产生消费冲动。 一笔贷款成功,意味着网络平台的贷款高利息已经入账,即便少数人“人间蒸发”,不良信用记录也将跟随其一生,如此算来,网贷平台包赚不赔,这也是“凭身份证和学生证,10分钟审核、0抵押0担保快速贷款”的高效率的原始动力。网贷平台野蛮生长,监管缺失,逾越法规,正凸显我国网贷平台在推广监管过程中的巨大漏洞,银监、工商、公安等部门应当联合行动,对校园网贷中涉嫌违规、违法的现象依法进行调查、监管,避免再有悲剧发生。 学校也应强化校园管理,引导、教育学生具有正确的消费观。家长则需要及时和孩子沟通,注意学生的言行,防患于未然。而大学生自己作为一个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更要提升自我修养和自律能力,不要被利欲冲昏了头脑,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和金钱观。未雨绸缪,多管齐下,方能杜绝小郑式悲剧的再度发生。 链接 校园网贷:致命的诱惑 调查表明:一些校园网贷平台比贷款本身的高利率更令人恐怖的,是其催款方式。若按正常的法律程序,对于不能按期还款的借款者,放贷者只能到法院起诉,胜诉之后再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从而追回全部或部分欠款,不会威胁到借款者的人身自由和安全,更不存在让大学生的父母代为偿还、让大学生毕不了业等问题。但实际上,一些公司采取的催款方式,往往是各种骚扰、胁迫、跟踪、盯梢、非法拘禁甚至包括某些更加极端的手段,迫使借款者不得不东奔西走举新债还旧债,从而极大地威胁借款者的人身自由和安全。而种种暴力逼债的方式,已经超出合法经营的范围而有涉黑犯罪之嫌。 此外,一些校园网贷平台实质上是放高利贷。大多数网贷平台放贷的利率,并未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一般年利率仍控制在20%以内,因此在法律上可能不会被认定为高利贷。但是,从相关报道来看,这些平台在收取约定的利息之外,还会以罚息、服务费、违约金、滞纳金、催收费等名目,收取远远高于贷款本息的巨额费用,从而在实质上,在普通民众的生活经验里,就是不折不扣的高利贷。比如前述案例中死者小郑,先后接触十多家贷款平台,先从B家贷款还A家,再从C家贷钱还B家……贷了一家又一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滚出近百万元债务。这种实质上放高利贷的行为,已经涉嫌犯非法经营罪,应当受到刑事追究。 ...
都说屌丝死于P2P,这句话包含两方面的意思:屌丝说的是投资门槛,相比起信托和炒股,投资P2P门槛确实要低很多;死于P2P主要是因为网贷爆雷太多,陷阱太多。作为一个屌丝投资者,不想踩雷那就必须能提前识破这些投资骗术。 一、背景伪造 很多平台会采取背景伪造的方式,给投资人靠山很给力的假象。 比如公司本来就是空壳公司,没有营业执照,甚至办公地址和电话都是假的。这种情况,投资者稍微较真一点就能识破,比如看看有没有工商登记证,再实地考察一下。 此外,扯虎皮拉大旗的平台也有不少,伪装自己是外国公司开的,包装得洋味十足,不然就生拉硬拽打国资旗号。 还有的平台更夸张,比如最近爆出的一家平台,公司简介抄的A平台,合作伙伴抄B平台,地址也是假的,这样的平台根本禁不住推敲。比如假风投,很简单,去那个风投的官网看看就知道了。 二、担保背书造假 有的平台怕投资人不信自己,就伪造成跟知名担保合作,投资人在投资时一定要查看担保公司资质,搞清楚双方合作情况。 还有就是近期被提的比较多的,P2P和保险公司的合作,有的平台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只是提供交易保险,但被平夸大宣传相关保险责任,利用保险公司来为其增信、背书。其实,搞清楚保险保障范围并不难吧。 三、过度宣传 正常的公关和广告宣传可以有,但是如果一个平台突然开始对投资者进行狂轰滥炸,漫天撒钱做广告,软文满天飞,那就一定要小心了,可能是准备大捞一笔,或是为了掩盖某些真相。 四、大打情感牌 都在说P2P平台运营成本高、获客成本高,可是却有这么一家喜欢做慈善,其“家底殷实”实在令人羡慕,不知家底从何来。还有的平台喜欢让业务员跟客户打成一片,给点生活上的关怀,认个干妈什么的。其实,仔细想想,无非都是为了让你去投资,图你的钱。 五、高收益 P2P投资人哪有不看重收益,这就让一些别有用心的平台有了可乘之机,虽然收益低的不一定风险低,但高收益肯定要警惕。特别是现在网贷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动不动就百分之二三十收益率的,忽悠谁呢。 六、假标 假标还有什么好说的,假的当然就是骗你用的咯,不过会包装的很像个样子。想避免投假标,最好看清标的,选择信息披露透明度高的,再看看投资资金的去向,有没有自融嫌疑或虚假投资项目。 七、拆标 拆标分两种,一个是拆额度,一个是拆期限,这样的方式其实提高了平台的运营风险。首先很容易形成资金池,其次容易出现流动性风险,导致资金断裂。 平台同期挂出的同一借款人的几个标的,所有信息都一样,就可能是拆额度标。平台借款人连续借款,金额和期限一样,并在接近上一个借款标还款日前发布,就应该是拆期限没错了。 “屌丝死于P2P”这个说法形象而真实,近年不断有大量的投资者屡屡被骗,其实看了上面这些就能发现,其实这么骗术并不是很高明,识破它们,相信“屌丝”们也能逃过一“死”。 ...
3月22日,深圳一家网贷平台宣布推出风险定价,即根据资产风险的高低给出不同利率,从而使得投资端更加透明和借贷端更加实惠,这一狠招在行业内旋即炸开了锅。 “P2P的资产原先都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投资人很难知道这里面真正的风险高低。”深圳某P2P高管称,如果撕开了这层窗户纸,将资产按照风险分类摆在投资者面前,这将使其他平台如履薄冰,是约呢还是不约呢? 在监管高压与资产荒双重压力之下,2016网贷行业感受到阵阵寒气,然而钱来网却逆势而上,继1月对标监管全裸晒出平台核心数据之后,又首家推出资产风险定价器。业内人士称,“希望带头树立行业新的三大合规标准,即信息披露、资金托管、风险定价,从而推进整个行业向规范化迈进。” 记者从调查中了解到,网贷行业高风险资产潜行,不良率高企,更不乏资金池、自融等违规现象,敢于接招进行风险定价的平台或廖廖无几。 资产乱象“出路” “有几家平台敢于掏出资产,晒于阳光之下?”上述深圳P2P高管认为,如今赛点渐至,很多平台会被逼倒下。 据其透露,此前P2P为了冲规模,原本应该与小微金融匹配的网贷,结果走向了“大标”和高风险资产之路,如一部分冲向了房地产开发贷,一笔数千万甚至数亿的借贷资产也敢做,甚至接盘地方平台债融资,如今风险大增,整个行业都害怕再爆出大地雷;一部分从担保公司、民间借贷公司等第三方拿来资产直接销售,批发来的资产良莠不齐,已有多家平台中招,一笔坏账金额就达数千万甚至上亿;还有一部分本身就是自融,或者设资金池,风险系于能否继续玩下去。 “只有部分平台安于精耕细作,从细分领域入手扎扎实实做,这类平台前期无法快速做大,但后劲很足会加速度前行。”其称。 近日,在海南召开的博鳌论坛上,拍拍贷CEO张俊表示,平台近期的不良率约为2.1%—2.2%。而在去年博鳌论坛上,P2P“一哥”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自曝平台坏账率约为5%—6%。这些都是行业里标杆性的平台,更多的平台坏账“高处不胜寒”。 “一些平台坏账高达30%甚至40%,所以才会出现提现困难和跑路等乱象。”上述深圳P2P高管说,经济下行违约潮起,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平台出现兑付风险。 日前央行行长周小川称,互联网金融比较集中、失败率比较高的,主要在于跑路的P2P网贷这个环节,因此提出加强对P2P网贷的监管,“问题之一是今后如何使P2P网贷能够走入健康的发展渠道,能够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对现有的金融机构起到补充的作用。” 不敢接招之谜 网贷行业成本高企,主要原因就是资产质量为次级资产,借款人的信用不能与银行客户相比,无法打破高风险高利率的铁律。 “网络贷款成本高,主要源于大数据征信体系还不完善,因此风险定价比线下的商业银行高。”这次博鳌论坛会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谢平称。 上述深圳P2P高管介绍,目前P2P借款端利率一般在18%上下,“但有的平台为了拿到更多资产,很多高风险项目也会裹夹其中。” 然而,P2P整个行业对风险定价都进行回避,整体资产质量堪忧。除了客观上不具备强大风控体系和大数据手段,更多的平台是主观回避。 据业内人士透露,一是平台“不想定价”,认为高利差覆盖风险,只要能够兜底,就没有必要进行风险定价;二是“不同定价”,不少平台采用信用定价方式,长期累积的风险极大;三是“不用定价”,以e租宝为代表的平台,设资金池、立虚假标,这类平台的运营根本就没有风控。 网贷平台无法进行风险定价,借贷利率就会高企,使得资质好的借款人不愿去网贷平台借钱,这又导致平台项目越来越差,“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平台最终逃避不了倒闭、崩盘的命运。”上述深圳P2P高管说。 业内人士表示,只有让风险始终处在可控的范围,才能保障投资者的权益,才能保证网贷行业的健康发展。” ...
P2P网贷行业的“野蛮生长”已经成为过去时。从去年开始,随着e租宝、大大集团等风险事件的爆发,以及《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网贷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等文件的下达,网贷行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舆论漩涡和发展危机之中。 然而,这仅仅只是开始。今年以来,行业监管进一步趋严——福建不允许券商投P2P、保险清退与P2P平台合作的保险产品、核查冒牌国资系P2P平台、首付贷被叫停、信披“21条军规”等接踵而来,与此同时,网贷平台自身也正经历着资产荒、银行存管难的痛楚。 这是否意味着P2P网贷行业即将迎来最严酷的“寒冬”?对此,多数业内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未来几年将有90%的网贷平台倒闭。旺财谷COO孙凯对本报记者表示,“寒冬正是潮水退后检验谁在‘裸泳’的时候。当然,寒冬之后能活下来的网贷平台也不轻松,金融本身就是在风险运营定价,小心驶得万年船,始终对分管抱有敬畏之心才能不惧一个又一个寒冬来袭。” 网贷平台增速放缓 监管政策进一步收紧 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网贷行业运营平台达到2595家,相比2014年底增长了1020家,绝对增量超过上年创历史新高。不过,网贷之家同时指出,由于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已经落地,预计2016年网贷行业运营平台不会大幅度增长。今年新平台上线数量情况确实出现下滑,除了受政策影响外,还源于多地都限制了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注册。 在平台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行业监管还在进一步收紧。近期,福建证监局发布了《关于对P2P平台融资类业务进行自查的通知》,要求证券、基金、期货类经营机构禁止参与到任何P2P平台的融资业务,禁止为客户通过P2P平台融资提供便利。火爆一时的首付贷也被急刹车,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央行与相关部门一起,结合即将开始的互联网金融的专项整治活动,对房地产中介机构、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他们与P2P平台合作开展的金融业务进行清理和整顿,打击为客户提供首付贷融资、加大购房杠杆、变相突破住房信贷政策的行为。 对于接踵而至的监管政策,蚂蚁在线CEO刘文中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P2P的监管政策重点是从多个方面对P2P的行为进行了严格限定,这对众多问题企业无疑是坏消息,这意味着他们要么规范,要么倒掉。“e租宝事件之后,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度猛然加大,对于现有的近三千家P2P平台无异于是非常严峻的考验,不少平台开始试着转型为P2B模式,即供应链金融。” 孙凯也有着自己的观点。“政策收紧对于此时发展过快、过猛的网贷行业是好事”,他对本报记者谈道,行业经过两年的野蛮增长,已初具影响力,金融体系甚至是社会秩序都在迎接着互联网金融对于行业的挑战和颠覆。“网贷行业规模重要还是风控重要?如果在互联网行业肯定是流量为王、规模当先,网贷行业属于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分支,互联网是渠道,金融是属性,金融有风险滞后性的特点,即使今天可以做得很大,发生风险一样瞬间倒掉,e租宝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这些政策的出台可以让网贷行业冷静反思,认真梳理自己的经营思路,做好拥抱监管的准备,不再让这个市场劣币驱逐良币,让重视风控真实运营的网贷平台发展壮大。” 资产荒今年仍将持续 平台应加强内功修炼 事实上,除了监管政策不断收紧带来的压力,多位平台的负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都不约而同地谈道一个话题——资产荒。东方汇董事长孙洋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资产荒问题持续已久,从逻辑来看有一定的必然性。“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期间,能接棒传统支柱产业的新兴产业目前尚未明朗,由此造成了资产的空档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资产荒,这其中的阵痛不可避免。对投资机构而言,资产荒其实更多的是优质资产的资产荒。当前经济下行,不良资产攀升,如何能觅得优质资产是个问题。短期内,资产荒问题难以解决,在未来一年这种情况仍将持续。” “经济下行,从一定意义来说资产荒不可避免,但经济再差也有经营很好的企业,经济再好也有倒闭的企业,就看平台提供的金融服务是否能满足融资企业的需求”,孙凯对本报记者说道,“解决资产荒的首要条件是平台要专注,不要想着大而全,只要精耕细作在某些行业,自然会有回报。” 对于平台如何应对资产荒,孙洋从当前形势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道:第一,要加强与正规金融机构的合作。“传统正规金融机构拥有大量相对优质的资产,且部分也有出表需求,与正规金融机构合作,能减少坏账资产风险。在经济下行期,逆周期的不良资产行业的投资机会凸显,现在有些平台为了解决资产荒问题,开始尝试接手不良资产,但要知道,不良资产处置的专业性要求极高,其风控管理手段与正常资产管理截然不同,需要有这方面经验和具备管理能力的人和机构来操作,如果贸然出手不良资产,平台出现风险的概率会更大”;第二,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提升平台的金融底蕴。“也就是说,不要投机取巧,要加强‘内功’建设。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创始人及公司管理层很多都不是金融出身,而金融是个专业性要求很高的行业,因此要想夯实公司基础,需加大金融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深入研究有关金融监管政策法规,做到依法合规并专业化运营”;第三,平台资产要合理定价。“不能仅仅为了获客,不顾后果地增加风险溢价,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从大规律讲,定价与资产质量是成反比的。” ...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钱宝网似乎正在用投资者的钱来给投资者分红。入驻钱宝网的微商店店主李威告诉记者,身边很多人都投入了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他自己的收益可以到达40%左右,而圈子里,一年在南京、上海挣一套房的故事也经常流传。 这些投资在钱宝网的钱安全吗?钱宝网客服赤裸裸的告诉《天下公司》记者,他们现在对资金没有第三方监管,主要靠自律。 据钱宝网客服称,目前他们的投资者有近9千万,涉及金额可能超过几十亿甚至更多。如此规模的资金在监管之外,到底应该由谁来管?记者今天向江苏银监局咨询相关情况,对方表示,钱宝网不在他们的监管范围,管不了。 与此同时,记者从李威的口中得知,目前钱宝网已经被南京相关部门封杀,公司总部已经搬到了上海。 投资者在钱宝网上做任务的收益是谁给的? 掐灭了烟,李威(化名)决定拿出自己大部分积蓄来试一试。 李威:我也不是看好它,只能说没别的事情做,我也没办法。 李威是一个普通微商店主,每天的小梦想就是多买点货,多存点钱。就在那个下午李威接触到了一家神秘网站——钱宝网。一个既可以帮他推广销售渠道,又可以帮他高收益理财的网站。 这家神秘网站宣称,当用户注册成为钱宝网会员并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后,便能到“任务大厅”中领取诸如观看广告、填写问卷、试玩游戏等任务,完成任务后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据媒体报道,按照钱宝网资料内相关案例,如果用户能够缴纳10万元保证金,并保证每日完成一定量的“看广告”任务,每月可获最低4000元、最高过万元的收益。除此之外,钱宝网还聚集了一批微商,开设了电商平台经营。也就是说所谓的任务大部分都来自钱宝网上的微商广告推广。 这看似一个极具创新的模式却隐藏着一个个难以解释的玄机。投资者在钱宝网上做任务的收益是谁给的?李威告诉记者,他本身也入驻了钱宝网,钱宝网承诺开店只需要缴纳2万元的抵押金,如果未来店不做了,这2万元还可以退回。上线这段时间,李威经常做推广,然而奇怪的是,李威并不需要支付投资者点击的收益,这笔钱是钱宝网出的。 李威:不是我们出的,我们就是做一个推广做任务就花个2、3千块钱,收益什么的我们不管。 这也解释了另外一个疑问:所谓的保证金到底是干什么用的?简单的说,钱宝网似乎正在用投资者的钱来给投资者分红。 李威说身边很多人都投入了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李威告诉记者他自己的收益可以到达40%左右,而圈子里,一年在南京、上海挣一套房的故事也经常流传。 李威:如果说你玩的好的话,一年30%-40%差不多。 记者:我听说能赚60%-70%? 李威:去年的葡萄酒的那个项目能赚到60%-70%,我们这个地区有几十万的,南京那边多,几百万上千万的都有,基本上一年能赚套房。 几十亿资金在监管之外 到底由谁来管? 这些投资在钱宝网的钱安全吗?钱宝网客服赤裸裸的告诉《天下公司》记者,他们现在对资金没有第三方监管,主要靠自律。 钱宝网:你充值的这个资金我们这边暂时没有第三方的监管,但是我们这边有严格的规章自律,我们急切希望有实力的监管主体成为我们第三方的监管。 记者从国家工商总局的企业信用信息平台查询发现,钱宝网背后的注册公司为南京钱宝信息传媒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为张小雷。经营范围是增值电信业务经营;多媒体设计、制作;国内外各类广告的设计、制作、代理及发布;计算机软件的设计、开发、制作、销售及计算机技术服务;票务代理销售等业务。而其中,没有一项与金融业务有关。换句话说,钱宝网是否具有资质收取所谓的保证金值得怀疑。 据钱宝网客服称,目前他们的投资者有近9千万,涉及金额可能超过几十亿甚至更多。如此规模的资金在监管之外,到底应该由谁来管?记者今天向江苏银监局咨询相关情况,对方表示,钱宝网不在他们的监管范围,管不了。 江苏银监局:这个不是我们的监管对象。 记者:他是不归咱们这边管是吗? 江苏银监局:不是我们监管对象,不是银行业的金融机构。 记者:类似P2P这方面是由谁来管? 江苏银监局:P2P按照国务院十部委的文件,原则上是由银监会监管,但是银监会监管并不管它的牌照,细则上来说我们并没有对它进行监管,银监会现在是牵头制定了监管方面的文件,法规也没有授权我们来管理这家机构,如果发现非法集资,我们按照非法集资的分工转送给地方政府相关部门。 银行业专家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认为,目前在监管上确实存在三不管的可能,这需要进一步理清管理思路。 郭田勇:因为毕竟政府层面也没有明确哪个机构负责日常性的管理工作,因为它本身不是金融机构,让银监会去负责具体监管也并不合适,它的日常经营监管到底有哪个部门来重点管理,我觉得还需要有一些论证。 与此同时,记者从李威的口中得知,目前钱宝网已经被南京相关部门封杀,公司总部已经搬到了上海。 李威:是封杀了,南京待不下去了,搬到上海了。 然而钱宝网在自己的官网上却这样解释:2016年钱宝网移师上海,正式吹响进军全国的号角。 相关阅读: 7600万会员,日均交易额峰值最高突破7000万元,2015年现金流达到220亿元。当成立于2012年的钱宝网向外透露这一数据时,立即引起热议。引发热议的并不仅仅是这组数字。 “投入10万元,每个月基本能得到6%的收益。”在钱宝网的一个地方交流QQ群中,资深钱宝粉李斌(化名)告诉记者,他向钱宝网缴纳了10万元保证金,在每日签到并完成一定量的“看广告”和推广任务后,每月能拿到6000元左右的收益。年收益率相当于72%。从这点来看,与钱宝网亮眼的收益率相比,P2P行业曾动辄30%的年化收益真是“小巫见大巫。” 当互联网金融企业都在高呼模式创新,究竟是怎样的商业模式让钱宝网滚出日入百金的纪录?它是在造富?造梦?还是另一个庞氏骗局? ...
记者日前了解到,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下称“报价系统”)已悄然向个人投资者开放。经报价系统参与人代理,个人投资者可以购买报价系统中的券商收益凭证等产品。 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为机构投资者提供私募产品报价、发行、转让及相关服务的专业化电子平台。该系统定位于私募市场、机构间市场、互联互通市场和互联网市场,中证协、中期协、基金业协会、中上协或中证协认可的其他自律组织会员均可申请加入,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柜台市场、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等私募市场均可自愿与其对接。 该系统于2014年8月正式开始私募产品发行工作,先后有资产管理计划、收益凭证、次级债、私募股权、私募债券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在该平台上发行、转让。系统运行至今,累计交易额已达3634亿元,目前有973只产品在存续期内,2801只产品已到期。 据报价系统方面介绍,报价系统参与人来自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期货业协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或中国证券业协会认可的其他自律组织会员,包含证券公司、私募基金、公募基金、银行、信托、保险、支付公司、投资咨询公司、地方股权交易中心及其他机构。 记者日前发现,个人投资者目前可以注册成为该系统个人用户,而后可以通过参与人代理的方式购买持有报价系统中挂牌的产品。个人投资者可以在报价系统中选择参与人进行柜台开户,并与参与人签订《名义持有协议》及《代理交易协议》。 《名义持有协议》中写明,报价系统是为报价系统参与人提供私募产品报价、发行、转让及相关服务的专业化电子平台,证券公司等可以注册成为参与人。参与人可以直接参与报价系统交易,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的客户可以通过参与人参与报价系统交易。协议所指私募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私募投资基金、资产管理计划、资产支持证券、私募债务融资工具、非上市公司股份/股权、有限合伙份额、金融衍生品及经中国证监会或中国证券业协会认可的其他产品。 记者注意到,能够提供代理服务的参与人机构并不局限于券商,一些投资咨询机构、资产管理公司也在柜台选择之列。个人投资者购买报价系统挂牌产品时的资金代扣等基础服务则由证联支付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经记者试用,只要能够提供绑定手机的银行卡,个人投资者在一个工作日内仅通过网页浏览器即可在线完成从开户、注资、私募产品下单等全套投资流程。最为常见的券商收益凭证个人投资者最低认购金额为5万元。 一家报价系统参与人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券商作为参与人进入报价系统,主要诉求在于发行收益凭证融资,开通代理功能后也可以为有需要的投资者提供通道服务,但目前并未实质推广。而一些资产管理公司为其客户提供资产配置服务,使用代理功能为客户提供交易便利的意愿更强。 “通过报价系统的‘云柜台’,个人投资者可以免去在不同券商开户的步骤,对资产管理公司推荐产品带来了不少的便利。”这位负责人表示。 这位负责人也告诉记者,个人投资者参与报价系统目前仍在试点阶段。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有关个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征求意见稿。未来个人投资者在报价系统中的投资或将适用更加具体的规定。 ...
政信业务的发展方向目前来看主要是两个:PPP和产业引导基金。其中PPP是去年比较热门的话题,相对的我们更看好产业引导基金。开展PPP业务目前尚存一定难度,主要原因有二: PPP模式和现有的社会资本需求不匹配。PPP模式更适合能产生现金流的经营性项目,比如污水处理、垃圾焚烧、收费公路等,这样的项目对于社会资本能产生吸引力。而准经营性项目如地铁、公交、旧区改造,以及非经营性项目如市政道路、绿化工程等,对社会资本吸引力就不足。而中国目前的政府基建项目,90%以上都是准经营或者非经营性项目,资金需求又长期化,要引入社会资本困难很大,这是目前PPP“雷声大、雨点小”的主因。 现有PPP模式没有给社会资本提供利益保障机制。PPP获得推动的核心动力,在于引入社会资本分担财政压力。但当前绝大多数项目产生不了足够现金流,社会资本无法从项目中获得足够的利润,相应的利益保障机制尚未推出,以逐利为天性的资本自然只能望而却步。 我们认为,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的天然责任。对于大多数非经营性项目而言,最合适的资金引入模式就是借贷关系(传统上是通过BT模式来实现的),或者与此相近的制度安排,所以我们比较看好产业引导基金模式。 现在已经有不少地方政府在积极牵头发展产业引导基金,比如某省政府牵头设立了数十亿元规模的上市公司产业并购基金,其中政府平台认缴一部分做劣后,社会资本认缴一部分做夹层,金融机构认缴“大头”做优先级,由专业管理团队担任GP,重点并购节能环保资产,随后装入上市公司套现退出。虽然资金成本在8%以内,但由于金融机构和政策性贷款成本更低,加之实行优先劣后结构,保障了担任夹层的社会资本仍能获得相当的收益。 又比如某沿海地方政府设立的填海专项基金,政府给予数十平方公里海域一定年限的特许经营权而不实际出资,由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成立基金来完成填海工程。由于填海生成的土地无需交付土地出让金,成本很低,在新增土地上完成开发经营收回成本后,剩余收益与地方政府分成,达到一定年限后退出。 总的来看,产业引导基金宣传力度不及PPP,但落地项目比较多,从架构上看更易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本共赢。 我们认为,产业引导基金作为政府、金融机构、专业投资人三方的结合体,可以产生以下多方面优势: 提升政府产业配置效率。政府可以通过依靠专业机构的知识和经验,在政府施政过程中作为参考,更准确的将有限资金进行科学的配置,投入到最具有潜力的行业、企业中去。 有利于专业机构能力的发挥。通过专业机构的资源整合能力及投资行为,加上当地政府政策性扶持,通过资产并购和整合,形成龙头行业,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如:光伏产业、旅游产业、汽车产业等等。 金融机构的利益得到保障。金融机构以LP的形式入驻,其利益实现通过分红,或者政府回购基金份额的形式加以保障。前者为股权模式,后者为债权模式,匹配不同金融机构的需求。 基金展业形式灵活多样。相较PPP相对固化的交易结构,产业引导基金就非常灵活,几乎所有的项目类型都可以套用基金模式。政府、金融机构、专业投资人的权利义务通过基金架构设计得以体现,较之PPP较为模糊的利益分配模式要更为清晰。 基于以上几点优势,我们认为,产业引导基金将是未来政信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中泰信托目前已经在安徽、河北、贵州等地展开布局,积极探索与当地政府在产业引导基金方面的合作机会。我们采取的合伙制基金架构是由信托、银行、政府三家参与;政府为常驻LP,银行为优先级LP,信托是劣后级LP;政府以土地或股权出资,信托募集集合资金,银行以自有或理财资金入股;由信托或银行的资管子公司担任GP。在一个大的认缴资金额度下,做一个项目募集一次资金,项目到期由政府回购,或者由GP处置基金资产回购金融机构份额注销,来实现后者利益。 虽然产业引导基金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感觉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地方政府缺乏融资动力。从去年以来,由于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等影响,地方政府普遍出现融资动力下降的现象,这是困扰政信业务发展的重要原因。既然缺乏融资需求,对于PPP和产业引导基金等新业务的创新探索也就缺乏兴趣。 对于产业引导基金的理解存在分歧。无论是PPP还是产业引导基金,在推进过程中,地方政府多存在责任不明晰的倾向以及希望不承担或尽量少承担还款或信用担保义务的倾向。项目扔给社会资本后,自己可以做甩手掌柜,对于GP、LP的责权利划分并不甚清晰。 相关制度政策还有待廓清。虽然管理层对产业引导基金也出了一些红头文件加以鼓励推进,但很多具体的政策细则仍然有待廓清,包括基金分红的税收、政府能否承诺回购基金份额、回购和补偿金额是否受10%财政红线制约等等,很多容易引起分歧的问题尚没有明确说法,希望相关制度能结合实践逐步加以完善清晰。 总之,我们对产业引导基金的未来充满信心。毕竟在国外经历了25年的发展,也总共只有1400多例PPP项目落地,而产业基金则早已数以万计,模式的优劣,发展的难易,可谓一目了然。 ...
2015年绩优偏股基金前九名一览 还有5个交易日,公募基金一季度成绩单即将揭晓,从年初A股市场的极端大跌到近期的坚挺反弹,公募基金对二级市场投资策略也从全面防御转向积极做多,但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去年绩优偏股型基金今年一季度却现哑火,收益惨淡。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去年收益前五的偏股混合型基金今年以来却表现不佳。如易方达新兴成长混合、富国低碳环保混合、新华行业轮换灵活配置混合、长盛电子信息主题混合、浦银安盛新兴产业混合等,2015年全年收益分别高达171.78%、163.06%、160.38%、155.39%和142.83%。不过,这样的好成绩,去年的绩优偏股基金却并没有保持住,今年以来,上述5只基金净值跌幅均超20%以上,分别达到-28.17%、-34.91%、-22.4%、-20.58%和-23.74%。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去年绩优偏股型基金主要考虑业绩相对排名,在年度大战中往往会保持较高仓位,即使在去年底上涨乏力的情况下也不能让重仓股下跌拖累业绩,必须死扛到年终,到了新的一年开始调仓布局的时候,正好遇到突如其来的大跌,多种因素叠加加剧了净值下跌。 而开年首个交易周也是熔断机制正式实行的第一周,市场四次触发熔断,A股再现千股跌停的景象。迫于年终排名压力,绝大部分基金保持了较高仓位。因此,今年的大跌让这些产品净值直线下挫。 相较去年的绩优股基今年一季度收益惨淡的状况,去年的空头基金公司却成为了年初以来的大赢家。数据显示,去年看空市场低仓运作的前海开源基金公司旗下多只产品在近期市场反弹期间果断加仓,取得了较好的业绩。 数据显示,前海开源旗下前海开源一带一路混合C、前海开源金银珠宝混合A、前海开源事件驱动混合A、前海开源国家比较优势混合今年以来收益分别达到9.69%、5.92%、4.37%和4.36%,大幅跑赢同期混合型基金-9.91%的平均收益水平,从上述基金的净值表现上也不难看出,前海开源基金已经全面进入权益类资产积极做多的动作。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除了前海开源外,不少基金公司也开始调整投资策略小幅加仓。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公募权益类基金仓位上周均有小幅提升,偏股型基金仓位整体上升0.75%,当前仓位为59.38%。其中,股票型基金上升0.75%,标准混合型基金上升0.75%,仓位分别达到83.84%和56.57%。 好买基金分析师指出,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利好推动下,A股处于阶段性底部区域,低估值高现金流的银行、消费板块以及有色、煤炭、地产、纺织服装等处于周期性行情的板块可重点关注。 ...
银行理财收益太低?股市投资风险太高?那还是选择基金吧!不少基金产品在设计之初就“攻守兼备”。如何在名目众多的基金产品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那一款,的确需要点眼力见儿 退休的洪淑英已经有3年的黄金投资经验,经常跳广场舞的她,却总是踩不准投资的点。“这轮黄金价格上涨比2014年时高出很多,可惜我出手有些晚。”3月20日,在北京市菜百商场一层黄金销售大厅,刚咨询完金价的洪淑英告诉《经济日报》记者,2014年第一季度,她看到周围的一些朋友都在买投资金条,就开始跟风投资。 在2015年上半年,股市迎来一波上涨,洪大妈卖了黄金去买股票,可是,没过多久,股票就开始下跌。现在股票还没解套,眼下的黄金市场、保本基金市场又火了。 博时基金统计显示,今年以来的黄金市场相较于其他资产表现极为抢眼。同时,货币基金和保本基金等避险基金又开始大卖,券商营业部的中国大妈们又开始了大类资产“迁徙”之旅。 黄金类基金产品攻守兼备 “资产配置荒是2016年财富管理的关键词之一。截至3月22日,今年以来纳入统计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收益分别为-16.79%、-10.27%和-0.07%。在此背景下,力争保值和不贬值,现金为王、硬通货为王成为很多投资者避险的首选。”凯石金融产品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桑柳玉认为,目前权益类市场的波动使得公募基金公司更愿意推出黄金ETF、黄金QDII基金等一些保本型品种以契合投资需求,多只保本基金提前结束募集,也反映出当下投资者对此类避险基金的认可。 最吸引大妈们的仍然是黄金。黄金投资策略网首席分析师吕超介绍,2016年国际金价开盘价在每盎司1062.9美元,截至目前,今年最高价曾达到每盎司1282.5美元,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国际金价每盎司飙升200多美元,这也是自2012年10月份以来反弹力度较强和持续时间较长的一次反弹。 普通投资者投资黄金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实物金条、投资黄金的QDII基金、黄金ETF、黄金期货、纸黄金等5种形式。其中,黄金ETF作为资产证券化产品,以黄金为基础投资标的,以每份额基金单位对应为较小单位的黄金数量,追踪现货黄金价格波动并能在证券市场交易。 与黄金QDII基金相比,黄金ETF投资国内金交所现货合约,不用同时考虑汇率因素,基金赎回与普通基金类似,到账快,且能参与二级市场买卖,流动性好于实物黄金。与黄金期货相比,黄金ETF无杠杆,投资风险低,准入门槛更低;与纸黄金相比,黄金ETF为基金产品,可通过赎回和二级市场买卖两种方式到账,兑付风险相对小。 目前国内有8只以黄金为主要投资标的的公募基金:包括华安黄金ETF、国泰黄金ETF、易方达黄金ETF、博时黄金ETF等4只ETF产品。同花顺(300033,股吧)iFind系统显示,截至3月22日,这4只黄金ETF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都在10%以上,最高的博时黄金ETF业绩增幅高达11.14%。此外,部分基金公司在黄金ETF产品上的创新,也成了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原因。博时黄金ETF为投资者提供了多类份额投资渠道,分为场内、场外等份额,认购方式也有网上、网下、黄金合约等多种。 博时基金指数投资部王祥认为,虽然美元是影响金价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短期内黄金和美元也会出现同涨同跌的现象。今年以来,黄金金融属性暂时主导价格走向,风险资产遭遇一致性抛售,传统避险品种获得追捧,美债收益率创下新低,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历史上首次跌至负值,这都表明全球进入避险模式。 “配置黄金品种的逻辑在于,黄金作为避险保值资产,既可对冲货币贬值风险,又具备向上空间,可谓攻守兼备。”国金证券(600109,股吧)分析师王聃聃认为,目前全球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加,资金正以更快速度涌入避险资产,黄金也在经历3年多的熊市之后重获市场青睐。 但是,今年年初率先打出“避险牌”的黄金投资,在风险资产普遍回暖的格局下也可能出现震荡走势。王祥认为,3月份以后,黄金市场的表现或由单边涨势改为震荡波动,中国大妈们应适当降低交易频率,保持更多耐心。 “现金为王”买“宝宝” 与炙手可热的黄金市场相比,有一类资产目前看可能更安全。 汇丰银行近日发布的最新资产配置报告显示,部分投资者仍未对权益类市场表现出过多信心,而更多地把目光投向避险资产,主张现金为王。“如果把现金视为最佳的避险资产之一,那么,作为现金管理利器的货币市场基金无疑将受到投资者热捧。”金牛理财网研究员何法杰说,在“互联网宝类”货币基金的示范带动作用下,原有的基金市场格局被重新划分,绝大多数基金公司加快“触网”,推出“T+0”货币基金或者其他类型的互联网基金产品,用更便捷的申赎、更丰富的支付功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公募基金规模已达7.7万亿元,其中货币基金占比历史性达到近六成。对比1月份数据发现,货币市场基金毫无疑问是拉动2月份公募基金规模增长的绝对主力。货币基金的份额从1月底的3.93万亿份增加至2月底的4.43万亿份,共增加4934.69亿份,增幅达12.54%,资产规模也从3.94万亿元增加至4.43万亿元,增加4920.99亿元。相比之下,股票型基金份额和资产规模同期均小幅缩水。 “在货币政策保持稳健的背景下,货币型基金的收益率可能将继续下行。但作为重要的现金管理工具,投资货币型基金的刚性避险需求从未消失。”泰达宏利活期友货币基金经理丁宇佳告诉《经济日报》记者,货币型基金作为低风险品种,且“每日分配、按日支付”(即每日都有收益,按月结算),流动便利,市场发行情况不错。由于货币型基金追求绝对收益,目前更容易得到资金青睐。 “还有一个因素是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货币型基金往往打先锋。从美国情况看,其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货币基金的市场占比也出现了快速增长。”好买基金研究总监曾令华说。 保本型基金“旱涝保收” 与黄金和货币型基金相比,保本基金有望成为中国大妈们的新宠。“保本基金之所以能够保本,是因为有机构担保,对投资者作出一定的"保本"承诺。”博时保泽保本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杨永光表示,保本基金作为牛市可攻、熊市可守、猴市以稳著称的保本投资品种,将是今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重要配置产品。 同花顺iFind系统显示,截至3月22日,共有16只保本基金正在发行。目前国内市场上共有94只保本基金,总规模超过2000亿元。2016年1至2月份成立的10余只保本基金首发有效认购金额超过519亿元,占据发行市场的“半边天”,平均募集规模超过30亿元,让不少股票型基金羡慕不已。而此前的2003年至2014年间,平均每年保本基金的发行数量不到10只。 何法杰介绍,保本基金一般采用恒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CPPI)策略。比如,假设洪大妈投资100元的保本基金,保本期为3年。而目前投资债券等固定收益年化收益3.57%(3年累计收益11.1%)。基金经理则将在初期投资90元在债券等固定收益资产,确保3年后,这部分资产可以增值到100元,从而实现对初始本金保障。而将初始投资剩余10元用来风险投资,博取高额收益。 保本基金热卖还与产品自身近期的一系列创新有关。国元证券(000728,股吧)研究员冯迪昉认为,首先,部分新型保本基金实行目标收益率触发式机制,这使得在行情较好的情况下,一旦触发某一收益率高点,投资者无需等到漫长的保本期结束,便能快速兑现。 其次,保本周期缩短,分红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化,较之传统的3年保本周期,出现了1年、1.5年和2年的保本周期型产品,这样的变化使投资者拥有更多选择。 三是部分基金公司打破保本基金未持有到期赎回的高费率惯例,赎回费从通常的2%降至0.5%甚至为零。 但是,保本型基金并非完美。何法杰提醒,认购期间的保本基金并且持有最低一个保本周期到期日,才能实现保本,若提前赎回,还可能亏本。而且应注意有些基金保证范围是95%本金,投资者需要谨慎核实合同。此外,在保本周期内,本金的流动性受到很大限制,投资者将可能因此错失其他高收益投资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