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的密集出台,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划上了“野蛮生长”的休止符,一场前所未有大洗牌正在加速到来。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监管的“短板”逐渐补齐,互联网金融目前正处于行业存量淘汰阶段,不合规平台的出局将是一个必然过程。 从严监管不断加码 过去几年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蓬勃发展,催生出了一大批创业公司和创新模式,但“步子太快总会跌倒”,因此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也开始显现,尤其是以随着e租宝、大大集团等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风险事件频频爆发,互联网金融这个新兴的行业也遭遇着前所未有的舆论危机和行业危机。而如何让“良币驱逐劣币”的时代早日结束,则成为了互联网金融从业者、互联网金融行业以及投资者的最大期待。 据银监会的统计口径,进入2015年以来,互联网金融风险就不断爆发,企业平台倒闭,跑路现象频频发生。截止2015年底,全国正常运营的P2P网贷平台共计2595家,其中问题平台达896家,在全行业的占比高达30%以上。P2P问题平台占比如此之高,可以说让过去几年最受宠的互联网金融成了一个尴尬的标签。 记者发现,随着2015年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事件不断发生,行业危机不断暴露,为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推动行业规范有序发展,2015年下半年以来,针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乱象,国家层面为了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出台了诸多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措施。 首先在201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第一次以法规的形式将互联网金融纳入监管框架。12月28日,《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又正式发布。而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出台,各地方政策也收紧了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广东、重庆等地出台了针对较强的文件,来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2016年春节前后,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则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与有关部门进行了密切配合,集中开展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专项整治工作。3月10日,针对P2P从业机构,又公布了《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 (初稿),要求P2P每日公布至少21条公司运营信息。 有业内人士认为,2015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的不断出台,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便有了一套完整的监管体系,同时也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支持,这对互联网金融的健康、规范发展显然是十分有利的。 行业洗牌正在加速 事实上,因为监管措施不到位,任何行业在发展初期都会出现行业危机和遭遇前所未有的舆论危机,像互联网金融行业出现的问题几乎也是任何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但随着各种监管细则的不断完善,势必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较大影响,同时也会让行业洗牌加速。“虽然洗牌的原因严格来讲不在于监督,更多是市场竞争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趋势,但监管措施则加速了这一进程。”资深创新金融专家王远炼认为,政府出台的监管措施,实质上就是给互联网金融行业设置了门槛,这势必让一些不具备风险控制和持续经营能力,甚至存在道德风险的机构逐步被淘汰,而那些合规经营良好的企业势必会脱颖而出。 数据显示,2016年3月P2P问题平台数量为98家,相比2月的74家出现上升,2016年一季度累计问题平台数量已经达到了260家。3月份P2P网贷行业实现1364亿元的交易量,较2月份环比上升20.7%,成交量创出了单月历史新高。 以往数据显示,每年春节月份,受季节性资金缩紧的影响,P2P问题平台量均会创“新高”,春节过后问题平台数量便会明显下降,不过同样的变化曲线并没有在今年重复。业内人士认为,3月问题平台增多,主要是因为监管逐步加强后,投资人更加谨慎。另外,不少平台出现问题后,资金出于趋利避害的目的,几乎均向成熟、知名、合规的P2P平台集中,从而导致一些小的网贷平台和违规的网贷平台的经营工作难以维系。对于网贷成交量再创新高,杨帆认为主要是因为随着监管措施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公信力正在逐步提升。 业内人士指出,进入4月份后,由于各地将陆续开展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风险盘查和违规整顿也将进入到执行层面。“这样的高压监管环境一方面会促使更多的违规平台提前跑路,另一方面也会削弱一些中小互联网金融平台吸引资金和资产的能力,从而引发流动性问题,预计在未来几个月互联网金融问题平台的数量还会持续攀升,因此在接下来一段时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洗牌还将加速。” 创新金融专家王远炼认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洗牌加速,虽然在短期内会给整个行业带来一些阵痛,但从长期来看,却十分有利于整个行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下去。一方面是可有效遏制恶性竞争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二是互联网行业经历洗牌后,运营规范的大型平台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互联网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基石才更加夯实。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