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后私募基金备案管理制度新规的实施,私募机构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的速度也大幅放缓。据格上理财最新发布的私募月报数据显示,2月私募管理人备案遇冷,仅有57家私募管理人备案登记,创私募备案制实施以来新低。 “中国基金业协会早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对私募管理人备案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新备案的私募管理人较以往相比需满足高管有从业资格、出具法律意见书等条件,一方面私募管理人需要充足的时间准备备案材料,另一方面协会的受理与审核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格上理财中心研究员指出。 中国基金业协会官网显示,自2月5日《公告》发布后,基金业协会尚无新的私募机构备案记录,也就是说2月已备案的57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均在2月5日之前完成。 《公告》的实施,让很多尚未但准备备案的私募机构感到压力重重。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公告》中所要求的“新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机构,需通过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提交《法律意见书》作为必备申请材料”一项,便成为准备备案的私募机构感到最头疼的事,而这也是导致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速度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 “春节假期过后,我们就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提交《法律意见书》,寻找适合的律师事务所,但由于中国基金业协会对此没有更细化的模板,因此大多数私募机构也是在观望当中。”北京一家私募机构总经理坦言。 ...
近几年,P2P网络借贷在我国以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出现井喷式增长,很快超越英美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P2P网贷市场。然而,在这种野蛮生长过程中,P2P网贷平台诸多不规范的地方也大量暴露出来,问题平台有增无减,P2P“跑路”也时有发生。如何正确看待P2P,使之在我国现代金融市场体系中定位适当并切实发挥效能,已经成为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紧迫议题。 我国P2P行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我国大概在2007年开始出现P2P网络借贷平台,开始时主要是由新兴的互联网性质企业通过搭建信息中介平台来促成一些民间借贷。到2009年,某些平台率先推出有中国特色的本金垫付担保模式,较好地缓解了投资人对于本金安全与收益的担忧,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大量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度陡增,借助P2P渠道融资的需求强烈,P2P借贷行业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尤其在近两三年更是狂飙突进,蔚然壮观。数据显示,P2P网贷运营平台数量在2010年仅有10家,到2012年增加到了200家,2013年达到了800多家,2014年为1575家,2015年12月末,运营平台数量为2595家。随着P2P网贷运营平台的快速增加,月度借贷成交量也大幅增长,从2014年初的118亿元到2015年9月后连续突破千亿元关口,12月份达到1337亿元;P2P平台的贷款余额也从2014年初的309亿元增加到2015年12月的4394亿元,在短短两年里,月成交量和贷款余额分别增加了10.33倍和13.22倍。在P2P网贷平台上的投资者和借款人也急剧增加,分别从2014年初的17.19万人和3.77万人增加到2015年12月的298.02万人和78.49万人,增加了16.34倍和19.82倍。 P2P市场的迅猛发展,客观上可以为一些小微企业提供新的融资选择,提高了小微企业外源融资的可获得性,而且市场规模的扩大也改善了竞争效率,P2P平台借贷综合利率相对有明显下降,从2014年初的19.75%下降到2015年12月的12.45%,下降了7.3个百分点。比较来看,同期的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水平分别为20.07%和18.65%,仅下降了1.42个百分点。6个月期限的广州小额贷款市场平均利率在同期分别为18.32%和16.36%,也只下降了1.96个百分点。并且,从借贷双方的平均资金额来看,P2P平台的参与者还在向更低层的小微化演进。根据测算,P2P平台的投资者人均投资额从2014年初的6.86万元下降到2015年12月的4.49万元,借款人的平均借款额则从31.3万元下降到17.04万元。 就P2P网贷业务的效能而言,在增加小微金融供给和降低融资成本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进一步增加了获得投融资服务的社会人口,具有普惠金融的特点。政策层面上对于P2P等互联网金融也给予了充分肯定。201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微博]等十部委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互联网金融对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和扩大就业发挥了现有金融机构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开了大门”,并且也认识到P2P等作为新生事物和新兴业态,既需要市场驱动,鼓励创新,监管政策也要适度宽松,为其创新留有余地和空间。 然而,P2P网贷平台存在的问题已不容小觑,有的实际状况甚至与监管政策的愿望相悖,总体上鱼龙混杂,乱象丛生,问题平台频频出现,尤其是近期发生的一些严重风险事件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市场发展亟须规范治理。 我国P2P行业存在较高的风险 我国P2P网贷市场基本上是自发成长的,没有市场准入的限制,经营上也缺乏明确的专业性规则,监管部门的干预非常少,在P2P平台数量和交易规模快速成长的同时,暴露出的诸多不规范问题与风险几乎是有增无减。据统计,2013年累计有74家问题平台,约占总数的9.3%;2014年累计有367家问题平台,所占比重上升到了23.3%;2015年12月末,累计有1263家问题平台,占比进一步上升到48.67%。由此可见,我国P2P平台整体发展状况堪忧,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形式的风险。 一是诈骗跑路风险。在市场经济中,最典型的资金诈骗行为是所谓的“庞氏骗局”,组织者向子虚乌有的项目投资,并许诺给投资者高回报来诱骗更多的人上当,不断借新债还旧债并支付高额利息,直到资金链断裂,组织者跑路,投资者血本无归。 二是涉及非法集资风险。在外部监管约束不力的环境中,一些P2P平台很容易跨越所从事的资金媒介业务,陷入当前法律所禁止的非法集资陷阱和误区。例如,有些平台对外允诺高收益率,事先归集投资者的资金;有些平台以自身名义为债权提供担保;有些平台并未实质性转让债权,而是利用关联企业进行自保自融等,实际上搞资金池,再投资于项目,甚至借款被用于非法用途等。 三是挪用客户资金风险。2014年之前,我国主流P2P网贷平台一般会存在三类账户,分别是存放其自有资金的账户、存放客户沉淀资金的账户以及存放风险保障金的账户。由于银行存管或第三方账户托管费用较高,增加了交易成本,P2P平台大多会设法规避。截至2015年11月底,仅有50余家平台与银行签订了资金存管协议。另外,在现有的账户托管模式下,托管机构很难识别P2P平台所提供的交易文件的真实性,平台依然存在挪用客户账户资金的可能。 四是产品异化风险。P2P网贷整个行业几乎都出现了一定的产品异化问题。例如,一些平台通过超常广告投放和线下大规模营销等方式进行快速扩张。部分产品设计目的就是为了吸引眼球,较为典型的有所谓的“秒标”,本意为“体验标”,旨在帮助新客户熟悉游戏规则,并吸引投资者参与,但是许多平台把“秒标”变成其扩大交易规模,提升网站排名以及拉低违约率水平的炒作工具。甚至在部分“秒标”背后还存在着“自融”陷阱,有些平台恶意利用“秒标”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资金后即卷款跑路。 五是借款人高风险。P2P网贷作为新型业态,扩展借款人融资渠道的同时也提高了借款利率。即使一个P2P平台是完全合法规范的信息中介,往往也只能为高风险的借款人提供融资服务。借款人的高风险性,使得P2P的实际坏账率居高不下。同时,我国P2P网贷大多有“刚兑”承诺,并通过保险、担保或者风险保障金的方式提供保障。当债权大量到期时,要支付承诺高收益,以当前普遍采取2%比例计提风险保障金计算,平台将会出现兑付危机。 六是网络技术风险。我国P2P网站多属于草根创业,前期的资金与技术投入有限,平台的安全性比较弱。2014年,包括人人贷、拍拍贷、翼龙贷、有利网等国内知名平台都遭到过黑客攻击。 七是外溢性风险。P2P平台出事后,风险很容易外溢,不仅会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蔓延,还会导致影响地方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由于P2P平台是通过互联网技术交易的,很容易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跨区域的影响。例如,泛亚事件、e租宝等,在这类风险事件中,不仅有风险意识与金融知识最缺乏的普通群众,还牵涉不少民营企业,这些企业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银行贷款,成为银行不良资产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P2P行业高风险隐患的原因 一是缺乏必要而适当的外部监管。与英国、美国等在行业监管、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社会信用体系完善程度等方面相比,我国的差距还比较明显,传统商业环境的约束力薄弱。P2P借贷几乎不存在市场准入门槛,也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和具体管理办法,监管部门提出的若干原则性意见也未能得到有效落实。P2P平台从事的资金媒介业务,实质上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与理念从事金融服务,它与传统的金融业务并无本质区别,但是,相对于传统金融业务受到的严格监管,P2P行业就存在很大的监管套利,因而会吸引大量社会资本投资。另一方面,我国以往民间借贷大多处于灰色地带,而缺乏外部监管约束的P2P网贷创新模式则为其提供了“转正”机会,民间资本广泛利用互联网手段和技术将其业务从线下搬到了线上,由此促成了P2P行业在短期内出现爆发式增长,也使原来民间借贷的风险扩大化、显性化。 二是民营性质的P2P平台内部缺乏必要的风控机制与管理能力,信息披露不实,有的甚至恶意造假“圈钱”,违规经营比较严重。目前我国运营的P2P平台中,属于民营资本的有2443家,占比达94%,而存在问题的1263家平台全部属于民营资本,占民营资本平台一半以上。原因是大多数民营平台前期的资金与技术投入都非常有限,缺乏金融专业人才,造成内部管理不规范,风控机制不健全。此外,问题平台会利用大众信息不对称,采取权威媒体做广告增信,找政府官员或社会名流背书,有的还借用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的信用,让信息比较少的民众相信其安全性。在这种强势营销下,许多普通投资者会盲目跟风投资。 三是P2P行业所服务的对象客观上存在较高的风险特质。P2P市场上的借款人往往自身资质较弱,缺少可抵押的资产,而承诺支付的高利率很可能远高于其所经营的项目收益,因此在债务到期时,即使有还款意愿,也缺乏偿还能力。这种风险偏高的借款人构成民营P2P平台的主要客户。另一方面,由于民营P2P平台都急于扩大规模以及市场竞争导致获客成本增加,其对注册的投资者几乎没有任何认证的门槛和风险防范要求,许多投资者几乎没有投资损失的风险承受能力,在高收益的诱惑下,风险意识与金融知识最缺乏的普通群众纷纷跟风投资,而一旦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债务,投资者受伤害最深,很容易变成社会问题。 加强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第一,要加强和落实监管。2014年银行监管部门对P2P网贷划出了几条红线,提出了若干监管原则,人民银行[微博]也针对包括P2P在内的互联网金融提出了几条监管思路,但这些并未落实到具体的监管行为。2015年7月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仍然秉持鼓励创新,支持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的基本态度,给予政策助力,提出“要制定适度宽松的监管政策”。具体到P2P网贷业务,该意见明确了银监会的监管责任,强调了这种行为“属于民间借贷范畴,受合同法、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规范”。在业务模式上要求其“坚持平台功能,为投资方和融资方提供信息交互、撮合、资信评估等中介服务。个体网络借贷机构要明确信息中介性质,主要为借贷双方的直接借贷提供信息服务,不得提供增信服务,不得非法集资”。这种基于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原则性规定,虽然为创新留有非常大的余地和空间,但也暴露出一些严重的问题。2015年底银监会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划出了12条监管“红线”,对P2P平台作为信息中介性质以及线上线下各个环节都作出了明确规范,操作性也很强,但该文件对问题平台的处置和投资者利益保护不够明确,而且把具体监管责任界定给专业力量比较弱的地方政府金融办,这可能会影响监管具体落地。因此,在落实监管细则的过渡期间,可以考虑由银监会牵头组织专项工作组,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积极参与配合,对现有的P2P平台进行清理规范,严格排查风险隐患,清理问题平台。在此基础上,建立常态化的监管机制,根据职责分工,监管部门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现场或非现场检查,对P2P平台开展事中与事后的监管。 第二,要妥善处置网贷平台风险事件,严格追究责任,并引导投资者建立金融风险意识。要合理评估各问题平台状况,必要时采取强制清理,尽可能保护投资者利益。对于平台可追偿债权和其他各种剩余资产,通过与投资者协商,可以按照比例原则偿还,也可根据类似存款保险的原则偿还投资者,即如以单个投资账户平均额度为上限标准,不超过该标准的账户可以全额偿还本金,超过标准的则按照上限标准偿还。需要注意的是,处置方案应厘清责任,公开透明,要让投资者建立投资风险观念,避免强化“刚兑”意识,更不能简单地用政府花钱来“买”稳定。 第三,严厉打击各种利用互联网平台的非法集资活动。金融监管部门应该积极作为,及早发现和查处涉嫌非法集资的P2P平台,及时识别和终止那些伪造项目与“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避免因为工作延误而可能造成波及面更广和资金量更大的风险损失。 第四,加强公众投资者教育。应利用公共电视、报刊、网络、微信等各种媒体宣传金融常识和投资风险知识,特别是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社区中老年居民的投资教育,提高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 第五,积极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鉴于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高风险特征和准公共产品属性,不应要求民间资本承担普惠金融的角色,而是应该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重点发展专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如可以建立担保银行体制,更好地辅助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以此减少小微融资对P2P平台的依赖。 ...
在大盘一举突破3000点整数关口后,多头思路得到进一步强化。机构主流观点认为,目前在利多政策呵护下,市场回暖将引发更多资金跟进。在基金投资方面,业内人士称,目前格局下板块表现仍有较大差异,布局指数型基金将成为防止踏空同时规避波动的收益"利器"。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市场走势风格切换,新兴成长主题涨势一马当先,相关指数基金可重点关注。 上证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本周一创业板指数3月以来涨17.72%,大幅领先上证50、沪深300以及中证500指数。创业板指数基金表现更是抢眼,平均涨幅超过18%。7只创业板指数基金中有两只涨幅超过20%,分别为鹏华创业板、融通创业板;两只超过19%,其余3只超过18%,涨幅最高为20.54%,最低为18.86%。追踪中小盘中证500的29只指数基金中有20只跑赢指数,建信中证500指数涨幅最高,达到17.14%,同期中证500指数涨13.4%。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3月中旬以来,权重股护盘行情告一段落,近期在人工智能、国产软件、虚拟现实等新兴成长主题带动下,创业板一路走高,站上2200点。此外,从基本面上看,当前消息面利空烟消云散,更多利多因素聚集中小创题材。 相比中小创指数基金,大盘蓝筹指数基金表现则中规中矩。追踪代表大盘蓝筹上证50指数的14只指数基金中,有4只表现超越指数,其中中海上证50以14.29%的涨幅拔得头筹,银华系两只基金分别涨14.07%、13.12%,位居第二、第三位,另外9只指数基金涨幅超过11%,2只涨幅超过6%,同期上证50指数涨幅为12.92%。 追踪沪深300指数的51只指数基金,3月份以来有28只跑赢指数,最低涨幅也有8.97%,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12.73%。华安沪深300量化C以及华安沪深300量化A涨幅接近15%,位居前两名。 从资金流入数据也可以看出市场对创业板赚钱效应的追捧。近一个月来,创业板ETF大规模净申购,份额激增近9成,合计约30亿元增量资金涌入,净申购量较前期大幅放量。市场普遍认为,题材股赚钱效应有望带动更多基金积极加仓。 数据显示,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成为一周"吸金王",该ETF上周份额激增10.7亿份。按照成交均价估算,上周约有35亿元资金流入该ETF。跟踪中证500指数的南方中证500ETF上周单周份额增加1.43亿份,资金流入规模约达9亿元,成为上周资金流入规模第二大的ETF。易方达创业板ETF和华夏上证50ETF等主要ETF上周也都出现2亿元左右的资金净流入。 分板块来看,智能汽车、互联金融、网络游戏等成长主题成为近期领涨板块。基金业内人士认为,本轮行情与2015年9月份类似,市场风格将重回成长主题。 ...
目前,公募是社保基金的主要委托管理人。业内人士介绍,在管理社保组合时,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与管理其它产品时会一脉相承。来自银华、工银瑞信等多家考评A档的公募基金公司资料显示,今年社保基金偏向选择擅长投资稳健型成长股的投资经理。而近期披露的上市公司年报也显示,去年四季度,社保基金在中小盘股票的仓位大幅提升。 去年四季度加仓中小盘股 数据显示,截至3月22日,社保基金现身在156只股票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调仓动向显示,新进69只,增持22只,对30只股票进行了减持操作。此外,35只股票社保的持股数与三季度相比未发生变化。 从市值来看,社保基金可能在去年四季度逆势加仓。截至2015年末,所持有的创业板股票市值达到378.25亿元,和去年三季度末相比增加68%。 主板股票中,有18只是新进股票,包括兰生股份、中国卫星、中国联通、人福医药和同策医疗等,增持个股仅有6只,减持的有14只。从市值来看,社保基金所持有的主板股票市值达到138.82亿元,和去年三季度比增长66%,主要集中在医药建筑、土木工程、计算机通信、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值得关注的是社保重仓部分创业板股票。其中,有19只股票是新进,包括东方财富、光环新网、富临精工和聚光科技等。增持个股有7只,减持的仅有5只。社保基金所持有的创业板股票总市值达到63.35亿元,和上个季度相比,增长了118%,主要布局在医疗器械、导体与半导体、材料、软件服务与设备、技术硬件与设备、资本货物等领域。 稳健型成长股受关注 数据显示,2015年社保基金将79个社保组合交给17家管理人,其中16家是公募基金公司。据悉,在2015年被评为A档(优良)的社保管理人有易方达、南方、工银瑞信、银华、鹏华和大成6家基金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管理社保的基金经理投资风格,会直接影响到社保基金的布局方向。一位管理社保基金的公募基金经理表示,基金经理在社保基金管理上的风格,会和平常管理专户或公募产品一脉相承,社保基金也鼓励管理人发挥各自优势。该基金经理来自于上述6家A档公司之一。 另有基金经理透露,目前挑选的社保基金管理人的风格大多以稳健成长股为主。因为社保基金重视长期投资业绩,而成长股未来空间较大。 以银华基金副总经理封树标为例,根据媒体报道,其在2015年掌管了逾60亿的社保基金。封树标擅长成长股投资,曾挖掘乐视网、东方财富、科大讯飞、中体产业等成长股,其投资理念是长期持有成长股。2015年四季度时,其表示看好新兴产业 、体育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包括”大国崛起背景下的高铁、核电、航天、航空、舰船,以及集成电路等产业。封树标表示,这类行业的龙头企业都是长线机构投资者持仓的重点。 再比如工银瑞信基金经理张青,2015年被社保基金评为“投资经理单项考评A档”,而所管理的组合正是中小盘股票组合,自2014年该组合连续两年获“委托组合综合考评A档”。 上述受访的公募基金经理表示,2016年将主要布局在医疗服务等估值合理的成长股上,同时均衡配置部分周期性行业的个股。 ...
继上周两根长阳线狂飙10%后,3月21日,创业板再度大涨2.26%,收报2227.04点。三根阳线累计为创业板带来12.62%的涨幅。22日,涨势凶猛的创业板暂时盘整,以0.24%的轻微跌幅结束三连涨,但仍然收出阳线。久违的强势逼空中,谁是这一波反弹的急先锋?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在3月17日至3月21日期间,主动管理型基金中,共有38只基金率先抢占反攻的有利地形,成功跑赢创业板指数。 “成长派”选手抢跑 自3月初以来,大盘在犹犹豫豫的行情中悄然开启反弹模式。截至上周末,沪指已收出六连阳。继主板强势上攻后,创业板接力前进,连续收出长阳线,反弹势头迅猛,创业板指数上周累计涨幅达12.56%,创出历史最大单周涨幅,尤其是上周四、周五两日,更是狂飙逾10%。3月21日,这一势头得以延续,三连阳使得创业板指数短短三日内暴涨12.62%。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在这一轮上涨中,净值增长速度较快的仍然是成长风格的基金居多,主动管理的基金中共有38只基金成功跑赢指数。Wind数据显示,普通股票型基金中,富国高端制造和中银新动力三日内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分别达到13.46%、12.69%。这两只基金均为典型的成长风格,从最新季报披露的重仓股数据来看,皇氏集团(002329,股吧)、东方网力(300367,股吧)、网宿科技(300017,股吧)、中文在线(300364,股吧)、奥飞动漫(002292,股吧)等均为热门成长股。此外,欧阳沁春管理的添富移动互联、南方产业活力等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也在12%左右。 混合型基金中更是群星闪耀,36只基金率先发动反攻,成功收获大幅反弹,一些长于做成长股的明星基金经理身影频现。从基金公司来看,提前重仓中小创的基金经理主要来自于国富基金、易方达基金、中银基金、中邮基金等公司。具体而言,卫学海管理的国富深化价值拔得头筹,三日净值涨幅高达16.33%,宋昆管理的易方达新兴成长、易方达科讯以及樊正伟管理的易方达创新驱动紧随其后,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均在14.5%以上。 净值修复路仍长 近期行情对于部分基金经理而言,可谓守得云开见月明。今年以来的下跌中,公募基金损失惨重,尤其是一些重仓中小创的基金,亏损幅度甚至接近40%,不得不忍痛斩仓。与此同时,仍有不少基金经理选择坚守,例如易方达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宋昆等。 不过,部分一直“死扛”的基金虽然成功抓住了这一波反弹,由于此前损失惨重,净值修复仍然是长路漫漫。例如这次股票型基金中跑赢创业板指数的富国高端制造行业和中银新动力(310328,基金吧),截至3月22日,其今年以来仍然分别亏损23.09%、23.93%,而同类平均亏损幅度为16.66%,同类453只基金中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混合型基金中这一波表现比较优秀的几只基金也均存在类似状况。 好在这一波反弹或许不是昙花一现。融通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武幼辉认为,近期市场大涨,真正修复市场风险偏好的是美联储的加息决议明显好于市场预期,全球金融市场反应积极,而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他预判,未来市场的反弹短期有望持续,原因在于政策面偏暖叠加至少未来一个月经济改善的预期。“我们看到人民币汇率阶段性企稳,以及部分实体需求有复苏迹象,比如房地产销售和投资改善、3月中上旬发电和耗煤增速由负转正、乘用车销售同比增长14%等。”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也表示,压制市场的中长期不利因素仍在,因此在空间上此轮反弹高度有限。 ...
3月8日,大可乐手机创始人丁秀洪宣布暂停大可乐全系列手机硬件研发、软件研发、市场运营和商务合作。3月15日,牛电科技创始人CEO李一男涉内幕交易获利700万罪在深圳受审。这两件看似毫无关联的事件,却将产品众筹推向了风口浪尖。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梳理发现,原来大可乐手机和小牛电动车N1都曾是京东众筹平台上的明星众筹项目。 "从法律角度来讲,京东众筹是平台方,只是信息撮合的角色。"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东指出,透过大可乐事件反而提示整个行业,要明确众筹平台、投资人、项目方三者之间的法律关系,众筹平台不应为项目兜底。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来产品众筹处于监管空白。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部助理分析师陈莉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指出,产品众筹前景可期,要加快对产品众筹的监管研究,比如规范平台的责任风险控制;加强对平台融资方的监管等等。 专家:平台只是信息撮合角色 早在2014年末,大可乐手机登陆京东众筹平台,打出"一次众筹,终身每年免费换新"的口号,不到25分钟就已吸引1650万元的投资。 2015年6月15日,李一男的智能锂电踏板车小牛N1联合京东众筹正式上线预售,15天众筹到期后,小牛N1众筹资金总额超过7200万元,更是打破了国内众筹项目最高纪录,其中小牛N1线上销量15978台。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两个众筹项目却相继折戟,先是大可乐手机正式宣告破产,接着是李一男受审。 一位京东众筹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事实上,小牛电动车的发售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同时,在大可乐项目方创业失败后,京东众筹第一时间联系项目方为用户提出了赔偿方案,并督促大可乐方面的律师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用户投诉。 "在近期的大可乐众筹事件当中,其间的法律关系可以作为我们的研究范本。项目方可以在京东众筹平台上发起项目的筹款,并承诺提供不同形式的回报给支持创新项目的用户。从法律角度来讲,京东众筹是平台方,只是信息撮合的角色。"杨东表示。 他进一步分析指出,用户支持众筹项目,即代表了对众筹项目发起方的支持和认可。但京东金融也做到了用户风险提示,让用户清楚众筹是一种"奖励式支持行为",参与众筹的用户将面临一定风险。此外,这种风险由平台兜底的转嫁行为从法律意义来讲是不合理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登录京东众筹发现,该平台在"支持与退款"一项中表示,"京东作为居间方,并不是发起人或支持者中的任何一方,众筹仅存在于发起人和支持者之间,使用京东众筹平台产生的法律后果由发起人与支持者自行承担。" 此外,由于发起人能力和经验不足、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各种因素,众筹可能失败。 据了解,众筹行业的"鼻祖"及领先者美国Kickstarter发布的2015年游戏行业众筹数据显示,整体成功率仅为30.3%。 需加快对产品众筹的监管研究 在互联网金融兴起之后,众筹作为新兴投资手段出现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其中,股权众筹和产品众筹更是快速增长。 来自零壹财经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产品众筹累计筹款金额达到30.7亿元,迈上30亿元台阶。 "京东和淘宝双寡头合计占到70%~80%的市场份额,二八格局初露端倪。"上述报告指出,此外,产品众筹将长期维持现有的双寡头局面,更多垂直或特色平台会逐步发展起来。 陈莉也表示,基于政策暖风,产品众筹前景可期,并且众筹标的内容不断扩展,包括创意类产品众筹、食品众筹、影视众筹、文化众筹等,正向多维度发展。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个众筹项目均为产品众筹,相较于股权众筹频频被监管层"点名"和"归口",产品众筹一直以来似乎处于监管空白之中。 "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泥沙俱下的局面,借鉴国外的众筹监管,要加快对产品众筹的监管研究。"陈莉表示。 陈莉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首先,加强对产品融资方的监管,项目发行人的信息披露以及公司的基本信息、盈利状况、主营业务以及产品售后解决途径等;其次,对投资者的适当监管,设定一般性的准入门槛,限制投资者的最大投资额;此外是众筹平台准入门槛的严格规定,规范平台的责任风险控制,做好中介属性作用等。 谈及众筹,杨东亦补充道,众筹作为新兴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需要更为明确与健康的监管环境,市场与用户也需要一些时间去接受行业教育。但总体来看,在双创的大环境下,众筹日渐成为重要的双创孵化平台。 ...
同样立足于大数据展业、同样擅长于大数据风控、同样习惯于借大数据为用户素描发展态势,近日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两家互联网银行也几乎同时公布了开业运营以来的特色数据。 由于不是同一个维度(指统计口径),两家互联网银行的指标虽然各有千秋,但是很难直接比较。不过,从资产质量来看,微众银行还是遥遥领先于对手的,网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大致3倍于微众银行。 此外,《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网商银行APP已经低调上线,在APPstore目前获得了高于大多数传统银行的“四星评价”,而微众银行仍保持了此前本报曾报道过的“五星好评”。 贷款规模:网商居首 日前,网商银行抛出开业以来的首张成绩单。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网商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数量已经突破80万家,累计提供的信贷资金达到450亿元。目前,网商银行户均贷款体量约为2万元左右,旺农贷产品上线不到半年,已经覆盖了全国24个省139个县的2425个村庄,农民的户均贷款支用金额在4.4万元。 作为首家开业的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银行的微众银行,也在近日交出部分“业务大数据”。自2015年5月份以来,该行陆续推出微粒贷、微众银行APP、微车贷等产品,以个人贷款和大众理财为主的普惠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基本成型,目前个人客户数已超过600万人。 从信贷规模来看,网商银行确实高于微众银行。不过,微众银行显然也是“城会玩”。2015年9月份,微众银行把一批中小商业银行拉进微粒贷中,充分调动这些中小商业银行的存量资金优势,共同向个人和微企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据微众银行最新的数据,目前已经签约的中小商业银行已经超过20家,有12家已经有实际业务发生。目前每日新发放的“微粒贷”贷款中,80%的贷款资金由合作银行提供。 资产质量:微众占优 对于不良贷款率,网商银行给出了不到1%这一数字,这一数据此后也被解读为“较2015年商业银行平均1.67%的不良率低了0.67个百分点”。 但是,一位上市银行副行长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将网商银行8个月的运营数据与银行2015年的数据作对比是不科学的,因为8个月并不是展示资产质量的完整周期。”换句话说,8个月对于很多的贷款来说,并没有达到风险暴露期。对于这一点,网商银行行长俞胜法也曾对媒体坦言,“由于成立时间较短,客户的风险尚未完全体现出来”。 事实上,如果与几乎同时展业的另一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相比,网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并不算低。以微众银行的微粒贷为例,该产品的笔均借款金额低于1万元,逾期率低于0.3%(需要说明的是,逾期率与不良贷款率并非同一指标,但是由于部分逾期贷款可以在报告期内追回,其并不一定百分之百转化为不良贷款率,因此逾期率通常高于不良贷款率),也就是说,微众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也将低于0.3%(微众银行的有关人士也证实了这一点),约为网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上限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与资产质量高度相关的自然是资产价格。《证券日报》记者此前电话暗访网商银行客服,反复追问后被告知“个人仅能申请无抵押无担保贷款”,利率分别三类,大致是“个人每日万分之五,中文站会员年化利率17%左右,根据条件会有少量优惠;国际站会员年化利率在12%-17%左右”。不过,网商银行有关人士对记者否认了上述说法,并表示,“就贷款利率而言,我们的产品定价是 千人千面 ,并不集中于几个区间之内。我们接下来马上会上线供应链金融产品,会基于仓储、物流等数据向有需求的小微企业提供货押贷款等供应链金融服务”。该人士同时表示,由于借调了部分支付宝客服,目前的电话客服可能还不够专业,正在理顺中”。 手机APP:微众满分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网商银行APP已经低调上线,目前显示的版本是3月16日版,该手机银行在APPstore目前获得了高于大多数传统银行的“四星评价”,而微众银行仍保持了此前本报曾报道过的“五星好评”。 不过,本报记者尝试注册网商银行时被告知,“目前只对部分小微企业开放,未来敬请期待”。而微众银行的手机APP早在去年9月份就已经上线,网商银行这一次慢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
《互联网金融报告2016》公布 金融平民化路在何方 3月22日,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发布了《互联网金融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3个重量级的分论坛接连举行,论坛主题全部涉及普惠金融这一热点话题。 《报告》得出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结论:中国金融互联网化指数为108.5,这表明网络贷款给融资借贷者带来了更胜于线下贷款的积极影响,金融互联网化的成效已初步体现。 《报告》中另外一个数据同样令人振奋:目前中国金融互联网化的易得指数为127.2,这表明金融互联网化最突出的贡献在于使融资借贷需求者可以更容易、更便利、很简单地获得贷款资源。 然而,网络贷款并非看起来那样美。《报告》易得、得益两个细项指数据显示,中国金融互联网化可得指数为86.5,表明与线下贷款相比,网络贷款仍不是提供贷款资源和渠道的主力。中国金融互联网化的得益指数为96.4,这表明整体上网络贷款需要付出的贷款成本仍高于线下贷款。 中国投资公司原副总经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谢平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线下传统银行的利率基础较低,而网络贷款的利率是市场化波动的,而且缺乏征信体系的规范,违约率较高,所以网络贷款的成本较高。 金融平民化,制度不支持? 在“普惠金融:金融的平民化”分论坛上,主持人、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开题时即指出,做好普惠金融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普惠金融就是让每一个人在有金融服务需求的时候能够及时地、有尊严地以合适的价格获得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吴晓灵说:“让金融回归服务业的实质,从高高的殿堂走向民众,从金融业自娱自乐走向为企业的生产、销售服务,为民众的投资消费服务。” 论坛嘉宾、中民投董事局主席董文标认可金融平民化理念,但他称,在中国的现有制度下,包括金融制度、银行制度、保险制度,都不支持金融平民化,在中国普惠金融难以成为现实。 董文标认为,原因在于:第一,中国的金融制度原来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服务的,中国加速推进市场化以后出现了一批富人;第二,传统金融形成了一种观念:只想做大的,不想做小的,只想做锦上添花的事情,不想做雪中送炭的事情,觉得干一把吃一年最好,贷款一下子10亿元,最好三年期、五年期,这样一来金融机构未来三五年的工资、奖金都有了,就不用再做了。这批人的观念出现了问题。 董文标的结论是,城市里的金融问题大部分得到了解决,尤其是中心城市,普惠金融等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问题在于两块,第一块是农村问题,普惠金融在制度上没有突破,进不去。第二块是小微企业,小微企业贷款难也是制度问题。银行贷款实行终身追究制,金融机构因此愿意给国有企业贷款,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 如何解决农村的普惠金融问题?董文标认为,只要放开农村的宅基地流转,就可以盘活35万亿~40万亿元的资产。至于小微企业遇到的金融问题,他认为,只要对小微企业进行分类,只要把它们的商业模式搞好,小微企业将是非常庞大的市场。 董文标说:“如果不在制度上进行革命,金融平民化和普惠金融就是说说,要实现不可能。” 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吴伟雄则用该社的实践来证明,在农村进行一场普惠金融的革命是完全可行的。 据吴伟雄介绍,海南省农信社95%以上的小额贷款没有抵押物,前后发放的小额贷款达230亿元,惠及了海南60%的农民,但其贷款不良率低于2%。 能取得如此成绩,吴伟雄认为,核心是农信社的革命性理念:能不能贷款农民说了算,贷款利率是多少也由农民说了算,信贷员拿多少工资,信贷员自己说了算。 吴伟雄希望银监局能够批准海南农信社的小额信贷模式在全国其他省份推广,并与之充分竞争,以让农民增加贷款的可获得性。 互联网金融:痛并成长着 博鳌亚洲论坛的官方报告已经证明,互联网金融的可得性要远高于传统金融。但互联网金融头顶的光环并没有看起来那样光彩照人。 在“互联网金融:痛并成长着”分论坛及“无所不包的众筹”分论坛上,拍拍贷、爱钱进、有利网、恒昌、我来贷、京东金融、京北众筹、众筹网等互联网金融的CEO们,不仅年轻,而且几乎全是高颜值。 这些年轻的CEO还有一个共同点:在期待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上态度一致,政府应该尽快出台明确的管理办法。 据了解,2015年12月28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不得吸收公众存款、不得归集资金设立资金池、不得自身为出借人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等12项禁止性行为。对打着网贷旗号从事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实施市场退出。 这12项禁止性行为针对的是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乱象,但这些年轻的互联网金融创客认为,去年开始所谓的“行业”出了一些事件,但这些出了事的都不是P2P。 有利网CEO吴逸然说,有监管是一个好事,作为监管部门,应该严厉打击产生了危害、恶劣后果的互联网金融违法行为。“就像证监会一样,不可能去管股市的涨跌,也不可能每个公司的董事会都要管,但发生了内幕交易,或者虚假信息披露,或者信息披露不到位,就应该严肃整顿”。 中国投资公司原副总经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被称为“互联网金融之父”的谢平在主持“互联网金融:痛并成长着”分论坛时表示,互联网金融监管最大的挑战是技术。为了适应新的发展趋势,监管也要作相应调整。互联网金融监管光靠人不行。很多时候,互联网金融监管不是对风险的监管,而是对信息的监管,要利用技术手段。 作为目前最被看好的普惠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的创业者对未来有着异于常人的判断。 拍拍贷CEO张俊称,现在的互联网金融还处于科技金融1.0的阶段,未来2.0的形态会更具颠覆性。 人人贷总裁张适时则说,未来,金融和科技会结合在一块儿,“你分不出到底是金融还是科技,在财富管理上,最终一定会有人工智能小伙伴,他只服务于你,帮你理解这个复杂世界”。 ...
互联网金融的诞生从余额宝开始,本质是为了普惠金融,让高大上的金融变得接地气,让贷不到款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可以享受便利的金融服务。可是,那些贷不到款的企业和个人,通过P2P这样的平台虽然能够获取资金,却要支付比银行贷款高得多的利息,这还是普惠金融吗? 披着P2P外衣的互联网高利贷 前几年,P2P刚兴起时,许多平台的年化利率高达百分之二十以上,投资者可以获得这么高的收益,可想而知,借款方需要支付多少利息才能够为平台带来利润。而P2P的借款方,最主面向的是个人、微小企业。按照理论来讲,他们是市场最不能抗住风险,最不能背负利息重荷的一个市场群体。所以,银行对他们是不信任的,投行更不会对他们进行放贷。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便国家层面降息降准,放再多钱出来,流到中小企业也是极为有限的。当然这也是如今网络借贷市场火热的原因。 想要盈利,就必须用高利率来吸引投资者;想要高利率,势必就必须高息贷款给借款方,而真正需要资金的个人和公司,根本没法承担如此高的利息。试想一下,什么样的企业和个人会在这上面贷款?这样的款项贷出来又拿去做什么?炒股?赌博?当然,也会有陷入危机的企业走投无路下向P2P平台高息贷款,搏一搏总比等死好。总总原因,所以P2P才会有如此多的问题:停业,跑路,非法吸金等等。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普惠金融,可这哪是普惠金融,这不过是将高利贷搬上了互联网而已。便利是便利了,却造成了更多的风险和恐慌,为真正想做事实的互金创业者们制造了诸多麻烦和困难。 作为投资者要分清真正的稳健的P2P平台,年化利率超过百分之十五以上的,势必要谨慎,最好不要碰,毕竟钱是自己的,出了事是拿不回来的。 互联网金融“上山下乡”,是福是祸? 近年来,也有一些企业将目光投向农村金融,诸如宜信在农村有宜农贷、农商贷、农机融资租赁、普惠1号小额信贷等产品;翼龙贷自成立初就投入农村市场。这两年,京东和阿里也进入农村市场,京东京农贷推出农资信贷领域的“先锋京农贷”和农产品信贷领域的“仁寿京农贷”;蚂蚁金服旗下网商银行有小额贷款产品旺农贷,最近甚至还单独成立了农村金融事业群。可见农村金融的市场体量有多大。 但亦有许多不怀好意的人,利用互联网金融进的概念在农村进行诈骗,利用农民“保本保息”的心态,将标明高收益率的广告横幅挂上重点村落的村口和一些重要的交通枢纽。甚至还专门招聘业务员,进行一对一的宣传,只强调收益不谈风险。这些人群往往对投资理财缺乏利率敏感性,如果突然间出现收益率动辄10%、20%的理财产品,很容易被“忽悠”买入,从而损失本金。 配资平台卷土重来,擦亮双眼莫贪心 最近A股市场,打着互联网金融名义的配资平台又开始死灰复燃,甚至有平台客服直言:“你要多少,我们都能满足。” 去年六月,股市大火,不少P2P平台也借着这股势头,利用股票配资大赚一笔,一度成了互联网金融最赚钱的业务。而后被证监会叫停,随着股市的不景气,也慢慢的淡出人们的视线,可最近似乎又有一些平台蠢蠢欲动。 做股票配资的P2P平台千万不要碰,问我为什么。我先问你,你身边炒股的有几个是赚钱的?平台借钱给炒股的人,你去这样的平台投资,等于你的钱就是落入了一部分这些人的手里。跌停了怎么办?停盘了怎么办?重组失败了又怎么办?股票里的钱动不了,利息天天得给,最后是什么下场不用说你也能想得到。出了事,平台会负责吗?不是借款人倒霉,就是投资者遭殃,反正股票配资碰不得,除非你不怕死! ...
前一天还是日丽风和春昼长,翌日被雾霾笼罩的上海就迎来一场狂风暴雨。上海的天气是如此的多变。而对于匹凸匹而言,多变的股权结构如定时炸弹,让公司的未来亦充满变数。每一轮新大股东的进驻,似乎就意味着其将经历一场暴雨。 无门牌、无办公人员、无证券部门……如今,在新旧大股东更迭之际,匹凸匹如凭空消失了一般,让投资者欲访无门。 在股价暴涨暴跌之下,究竟是什么让投资者大张挞伐,“消失了”的匹凸匹背后还隐藏着怎样的不为人知的利益纠葛。日前,《证券日报》记者前往上海、成都等地,探访并调查了匹凸匹及其多家关联公司,抽丝剥茧,匹凸匹原实际控制人鲜言背后的明暗两条隐形利益链浮出水面。 匹凸匹去哪儿了? 上午十时,记者来到位于上海金茂大厦的匹凸匹的新办公地点,却没有顺利地找到该公司。原本该是匹凸匹的办公地,门口却赫然挂着“KCV”的牌子,公司人员对匹凸匹及多伦股份的信息一问三不知。而在金茂大厦的38层匹凸匹的原办公场所,如今已是人去楼空。记者问了几位大厦保洁人员,没有人听过这家公司。 没有人知道匹凸匹?它去哪了?记者找到了该栋大厦的管理部门,在大厦一层的访客登记处和物业,记者查询到金茂大厦第10层登记的公司为多伦实业,登记时间是在一年前。 一位大厦登记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多伦实业(同多伦股份)曾经在这里注册过。但对于这家公司现在以什么名称存在,他表示并不知情。至于匹凸匹、KCV,他们都没有听说过,只知道去年有几个股民来找过这家公司,但有没有找到就不得而知了。 去年5月20日,在变身为匹凸匹后,多伦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搬迁至新办公场所,而新地址正是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88号金茂大厦10楼。 而随着新地址一起被匹凸匹公开的公司电话,也一直未被接通过。 “这里没有什么‘匹凸匹’。”在记者的多番询问下,大厦10楼公司前台工作人员很不耐烦但又颇为谨慎地说。她指着外面,告诉记者,公司门口和前台的标识都是“KCV”。“这里是柯塞威,与匹凸匹没有关系,我们也没听说过多伦股份。” 记者表明身份后,表示希望能与公司与公司高管或者媒体对接的相关负责人交流下。对方一脸茫然的称:“公司没有跟媒体和股民对接的人,也没有设立证券部门,我们一般不需要接待人。” 当记者问到那公司经营什么方面的业务时,她回答到:“不知道,我们不需要知道。不过,你说的匹凸匹的高层,并不在这里办公。” 离开时,记者顺势往办公区域看去,发现整个区域人员极少。一眼望去,偌大的办公室仅有几名员工,有的低头看着电脑,有的玩着手机,看起来十分悠闲。 记者随后再次与大厦一楼的登记处负责人确认,得知匹凸匹确实是在去年五月份曾以多伦实业的名义登记过,但是此后并没有更名的信息。而目前大厦的10层整个一层,也都被多伦实业(实际现在是KCV)这一家公司租赁。但现在位于10层的公司否认“自己”是多伦实业,也让他们很惊讶。 那么,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既没有设立证券部门、公司高层也不在公开的办公地址办公,甚至连一个门牌都没有,匹凸匹到底去哪了?如果说,匹凸匹与KCV是一家公司或者说办公地址是同一个,那公司工作人员为何又矢口否认,称对匹凸匹这家公司的信息毫不知情,甚至对自己公司的业务也是这么陌生? 揣着疑问,记者再次来到了大厦38层--匹凸匹名称变更前的旧办公地址。 上到38层,从电梯出来在绕了整个楼层半圈之后,记者终于找到了“P2P”。公司大门紧锁,整个办公室空无一人。透过落地式玻璃门,记者看到墙上孤零零“趴着”三个红色的字“P2P”。也仅有这三个字,证明这家公司曾经在这里存在过。整个办公区域不大,前台的两盆绿植依然茂盛,可见公司及其人员刚搬不久。 在这一层里,一共有五家公司,匹凸匹公司的名字并不在公司索引牌之中。在大厦一层的总索引牌中,记者也未找到匹凸匹或者多伦实业,而KCV的名字也未出现。 表面看来,匹凸匹这家公司,是彻底消失了。 到底是谁的KCV? 在本该是匹凸匹的办公地址,却出现了KCV。那么,KCV是谁。随着记者调查的深入,匹凸匹及其关联公司的隐藏关系浮出水面,而KCV实则是匹凸匹原实际控制人鲜言掌控下的多家公司的“马甲”,鲜言涉嫌利用内幕消息交易操纵股票并在这几家公司之间进行频繁的资本挪腾。 深圳柯塞威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KCV,下称柯塞威基金),原为匹凸匹(原名多伦股份)旗下全资控股子公司,成立于2014年10月份,主营基金、证券等。法定代表人李艳。 去年,柯塞威基金因将注册资本的1.15亿元夸大为10亿元,而被监管部门质疑其合法性。为避免上市公司因此被停牌核查,鲜言出资1.15亿元收购了多伦股份持有的柯塞威基金全数股权。 2015年4月29日,匹凸匹一口气发了31条公告,信息量大的惊人。在这一天,公司称,鲜言对深圳柯塞威的这笔股权收购方案,被公司董事会(第七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决议公告)在决议中投票全数通过,理由是多伦股份刚刚开展的创新型金融业务,政策法规尚不健全,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然而对于当时正在将金融业务作为转型方向的匹凸匹而言,这个理由似乎在向自己啪啪“打脸”,验证了此前多伦股份宣布进军互联网金融时广泛被业内质疑的“无可行性论证”。尽管认为创新型金融业务存在风险,公司还是在同一时间在深圳前海新区,又成立了另一家金融子公司--柯塞威金融。 在这轮董事会的决议上,原多伦股份三位董事也悉数换人,经鲜言提名,柯塞威基金法人代表李艳被聘为多伦股份的董事、财务总监。更为蹊跷的是,同时,董事会一致决议,同意向柯塞威基金增加注册资本1.05亿元,增资方式是现金方式,资金来源为自筹。而此次增资与鲜言对深圳柯塞威的收购几乎就是在同一时间。 业内人士认为,在鲜言对深圳柯塞威收购之前,通过增资1亿多元的资金直接从上市公司多伦股份流入了柯塞威基金。也就是说,鲜言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此次资本运作,几乎以极低的成本甚至零成本将柯塞威基金收入囊中。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发现,柯塞威基金与柯塞威金融不仅在名称上有高度相似性,两者登记的住所均为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湾一路1号A栋201室,法人代表均为匹凸匹前财务总监李艳。在股权结构上,柯塞威基金已为鲜言独资。而柯塞威金融大股东也为鲜言,其持有99%的股份,而另一家公司北京柯塞威持有剩下的1%。 根据北京工商局资料,北京柯塞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鲜勇。该公司成立日期为2010年10月。而鲜勇与鲜言是兄弟关系,也就是说北京柯塞威与鲜言也是一致行动人。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记者看到在备案信息中,两家公司的高管成员名单也一模一样,监事是蔡冬雪,李艳为执行(常务)董事,而总经理都是窦富荣,业务经营范围也大致相同。 金茂大厦物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厦10层的KCV已经存在多年,但也是近两年才登记为多伦实业,此后就没有更名。也就是说,这两家仅在名字上有些许差别的公司,实际控制人都为鲜言。在鲜言收购了柯塞威基金之后,柯塞威金融实际或只是柯塞威基金换了个马甲在匹凸匹旗下存在。 去年6月份,鲜言彻底完成了对柯塞威基金的收购。而在那之前,正是场外配资最火爆的时候,也是匹凸匹着力转型之际。打着匹凸匹上市公司的招牌,柯塞威系在高杠杆配资上大发横财。那时P2P概念也正被市场炒作,正在转型的匹凸匹也因“P2P”这个名字备受争议。借着这种争议,匹凸匹反而名声大噪,柯塞威基金在各地的公司大肆宣传,向配资者“撒网”,让众多投资人在对有着极为紧密关联的业务和高管的柯塞威基金、匹凸匹两家公司的迷茫中慢慢走进“牢笼”。 而为了让这家公司更为正规,鲜言更是尽快利用现有资源将公司的热线和客服配齐。 柯塞威的客服电话为4006105555。有资料显示,北京天依律师团值班热线的电话也是4006105555。而根据多伦股份的披露信息,鲜言也曾是北京天依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也就是说,在鲜言接手后的柯塞威基金与其原本任职的单位,使用的是同一个400开头电话。 记者发现,北京市天依律师事务所是北京市较早成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之一,其总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而该事务所的名称被多名律师刊登在网上,也有多个网址,其中有一个网址就是www.4006105555.com,其中交通律师和刑事律师热线都用了4006105555这一号码。 一位天依律师事务所律师向记者称:“400开头这个电话已经转给柯塞威,对方是投资公司,而接手的人正是原来天依的一位律师。”这一接手人指向了曾为律师的鲜言。 同时,有知情人士透露:“在鲜言从李勇鸿手中收购了多伦股份之后,李艳变成为其一致行动人,柯塞威基金表面法人代表为李艳,但背后实际控制人是鲜言。” 虽然表面上看,柯塞威基金这家公司曾戴着大股东上市公司的光环,却被业内诟病。其在被鲜言收购后,剩下的只有劣迹斑斑。 去年4月份,鲜言对柯塞威资产收购之时,正是A股这轮牛市狂奔之际,大批的配资者在柯塞威进行配资。然而在鲜言完成收购的这两个月时间里,股市也在奔行中遇到异常波动。在10月份-11月份清仓后,大批配资者损失惨重,但保证金、收益的余额部分却被柯塞威拖欠,迟迟得不到归还。随着鲜言将柯塞威转到其个人名下,导致配资者追讨的难度加大。 去年,在深圳柯塞威公司办公室门口,曾有多名投资者聚集在那里集体维权,要求柯塞威尽快归还配资余额和保证金。记者了解到,在上海,同一时间,也有股民找到KCV的办公地点,要求与公司管理层见面。 柯塞威基金成立后,主推出的中国专业互联网投资平台“KCV·红马甲”,也在随后成为监管部门重点清理的对象。去年最高峰时,KCV官网显示其累计配资总额已高达9亿元。 针对为何会大规模拖欠客户保证金,柯塞威方面称,配资账户穿仓(穿仓是指客户将开仓前账户上的保证金全部亏掉,且还倒欠期货公司的钱),信托公司断了端口。而当时有专家认为,穿仓带来的资金缺口可能性不大,更有可能是柯塞威故意不还或占用资金。 “当时认为柯塞威是上市公司,在信用上面应该不会有问题,非常信任。但没想到不到两个月时间,就变成个人所有,而我的保证金到现在还没拿到。”一位配资者无奈地向记者表示。 虽然柯塞威方面一直对配资者强调公司账面没有资金,但却突然有资金对匹凸匹旗下本来要清算的子公司荆门汉通以现金方式增资1亿元,且资金来源为自筹,实则让人意外。增资后,荆门汉通的注册资本增至2.5亿元。而荆门汉通的法人代表正是与柯塞威基金实际控制人为同一人--鲜言。 暴涨背后 明暗两条隐形利益链乍现 一面是对中小配资者资金的长期拖欠,一面是借公司转型、更名时股价暴涨,在关联公司之间进行违规操作、利益输送,鲜言背后的明暗两条隐形利益链浮出水面。 在多伦股份的公告中,均出现了柯塞威基金和柯塞威金融,这两家公司都在深圳注册,那么在上海记者探访的“KCV”又是哪里来的?为何匹凸匹把办公地址选在了这里呢? 金茂大厦物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厦38层注册的公司名称是上海鸿禧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上海鸿禧),并不是匹凸匹,也不是多伦实业。” 记者查询上海工商局资料发现,上海柯塞威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柯塞威)法人代表金星,该公司2005年就已经成立,注册地址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世纪大道88号4区3805室,该地址与匹凸匹38层的原注册地址一致。 与此同时,物业口中的上海鸿禧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上海,地址为世纪大道88号金茂大厦,这亦与上海柯塞威资料完全一致。 上海鸿禧公司网站显示为http://www.kcv.com,点击进去则是KCV基金,且与KCV基金的产品几乎一致。可见,KCV基金实际只是上海鸿禧换了个“马甲”,上海鸿禧就是KCV的前身。同时,上海鸿禧的“KCV”与深圳柯塞威推出互联网投资平台“KCV·红马甲”的客服电话也均为400610555--原天依律师事务所热线。记者还发现,目前KCV众多工作人员也均来自上海鸿禧。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才成立两年的柯塞威基金,却在公开资料里宣称其已有十一年历史。其此前的公开资料显示,KCV总部位于上海,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及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为主。而鲜言的资本运作下,这一系列关联公司在股权和业务上实则已经融为一体。 在鲜言对KCV资产收购后,上海柯塞威、鸿禧股权已经正式合并,都搬进了10层。而匹凸匹表面看已经不复存在,似乎只是在工商部门变更资料时使用了KCV地址。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鸿禧是鸿丰国际集团子公司,并不属于多伦股份,但其与多伦股份关系甚密。 早在四年前,鲜言控股的鸿丰国际曾与当时实际控制人还是李勇鸿的多伦股份签订协议,以2亿元收购多伦股份大股东多伦投资51%的股权,随后多伦股份实际控制人由李勇鸿变更为鲜言。 接近上海鸿禧人士透露,鲜言控制下的多伦股份与鸿丰国际及其关联公司上海鸿禧等开始一系列关联交易,甚至“暗度陈仓”将上海鸿禧变为KCV。同时,鸿丰集团介入多伦股份多个项目,其也是多伦股份地产项目--楚天城的参与者之一。 同时,记者发现“神奇”的李艳不仅是柯塞威基金与柯塞威金融的法人代表、北京柯塞威的执行(常务)董事、多伦股份曾经的董事兼财务总监,也曾在鸿丰集团旗下公司任职,其在鸿丰集团就早早与鲜言认识。上述接近上海鸿禧人士透露:“柯塞威基金法人代表李艳实际曾是鸿禧基金研究员。” 若上述关联关系属实,鲜言从李勇鸿手中收购前就已经酝酿一起起让资本市场匪夷所思的资本运作。而在去年股市复杂多变之际,鲜言涉嫌利用内幕消息交易自家股票,并存在操纵股价的嫌疑。 鲜言等一致行动人要进行上述操作,还离不开另一家关键公司--四川蓉记鸿丰。工商登记资料显示,四川蓉记鸿丰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法人代表为胡友斌,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主营项目投资、房地产开发等。 在位于成都的四川蓉记鸿丰投资注册地址,记者并未找到公司管理层,公司员工仅称这里已经不做房地产项目。记者致电胡友斌,其手机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四川蓉记鸿丰这家公司的资料并不多,其主营虽然是房地产开发,但根据表面的材料,记者未查到该公司有地产的实质性业务开展。不过记者注意到,在一则招聘网上,这家公司信息中的所属行业已在2014年从地产变更为银行、证券,所用的资料介绍竟然也是上海鸿禧的,并称自己隶属于鸿丰国际集团。去年6月,四川蓉记鸿丰曾在多家网站招聘过证券操盘手。如此看来,四川蓉记鸿丰或也是鲜言控制下企业的关联公司。 如若上述关系成立,鲜言在多伦股份与这家公司的利益输送上的操作痕迹则更为明显。2014年,多伦股份决定对柯塞威增资。收到多伦股份转入的投资款后,柯塞威就立即在当年11月份与四川蓉记鸿丰达成业务合作协议,并先期向蓉记鸿丰支付保证金1.96亿元。 很快,此笔交易遭到监管部门关注。但这笔资金去向尚未明朗,双方业务是否已经实质性开展未清楚,2015年4月份,柯塞威就以1.15亿元价格被转到鲜言个人名下。 受到监管部门压力,去年6月份,鲜言特别声明,其决定将1.15亿元投入到与四川蓉记鸿丰的投资咨询合作业务中,并将此款项以保证金的形式运用到具体合作项目中。同时,鲜言还以一已之力担下责任,承诺对上述合作资金投入所导致的结果负责。上述人士透露,通过多伦股份与四川蓉记鸿丰的交易,鲜言或已经寻求到对柯塞威的收购资金,而这笔资金又在鲜言对柯塞威收购后,再次回流到四川蓉记鸿丰。 这笔1.96亿元资金,在匹凸匹2014年年报中出现在公司1年以内的其他应收款项目中。在柯塞威被鲜言收购之后,匹凸匹并未明确说明该资金去向。公司在2015年年报中也未有解释。 匹凸匹及鲜言一直强调,其控股股东多伦股份、实际控制人鲜言与四川蓉记鸿丰不存在关联关系。显然这一说法难以站住脚。在上述《证券日报》记者的调查中,种种迹象都指向,四川蓉记鸿丰、深圳柯塞威、上海鸿禧与多伦股份为疑似关联方。在鲜言完全接手深圳柯塞威之前,其就疑似利用这四家公司,进行资金往来、利益输送和资本挪腾。 同时,匹凸匹与蓉记鸿丰的合作模式在业内人士看来,实际就是股票和基金投资。 在去年,多伦股份迎来几次暴涨和大跌,这四家公司及众关联公司成为信托通道,而鲜言及其一致行动人涉嫌内部交易、操纵股价等违法违规行为。此后,鲜言及其一致行动人也因公司股价异常、不规范操作、交易案异常被被监管部门盯上,多次收到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 今年3月17日,匹凸匹再次公告收到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因未及时披露多项对外重大担保、重大诉讼事项,公司被处以40万元罚款,原董事长鲜言被处以30万元罚款,公司财务总监等也受到不同的处罚。 “消失”的匹凸匹迎来了与鲜言关联甚密的新大股东的进入,投资者不禁要问,鲜言到底在玩什么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