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忍得住孤独 人生人生想要获得成功,必须忍得住孤独,尤其是在创业之初,很多时候为了达成目标,可能别人在休息时,我们还一个人在默默无闻的付出,这种过程是非常孤独的,但如果能挺得过去,我们将会比别人取得更大的成功。 2.耐得住寂寞 人生为了生活、为了工作、为了事业,往往很多时候我们都不能陪在亲人朋友的身边,而是必须占用很多的休息时间和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我们是否能够耐得住这种寂寞? 3.挺得住痛苦 人生人生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一路上难免会有很多坎坷、泪水、痛苦。痛苦之后往往会有两种结果:一是委靡不振;二是更加强大,我们在经历了痛苦之后究竟是委靡不振还是更加强大?取决于我们是否能挺得住痛苦? 4.顶得住压力 人生没压力就会没动力,大家都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但是很多人却在遇到压力时选择了逃避和放弃。只有当我们摆正心态,坦然的面对压力时,才会给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注入无限动力。 5.挡得住诱惑 人生做人做事必须坚守自己的理想和原则。只要我们所坚守的是正确的事情,哪怕会有短暂的痛苦,也应该坚持下去;如果我们所做的是错误的事情,哪怕会得到短暂的快乐,也应该坚决拒之!生活中处处都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如果定力不强,这些诱惑会随时影响并阻碍着我们前进的步伐,甚至会让自己迷失前进的方向,陷入短暂利益的漩窝中。在种种诱惑面前我们要一如继往的坚持自己正确的原则和理想。 6.经得起折腾 人生每一次的失败、每一次的泪水和汗水总是在不断的折腾着我们,因此让我们的发展道路充满荆棘,但经过无数次的折腾才会让我们从中深刻的体会到生活的真谛,我们试问自己能一而再、再而三的经得起折腾吗?当经历无数次的折腾后,我们还能坚持吗? 7.受得起打击 人生当面对他人一次又一次的冷嘲热讽、当面对客户对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时,我们能经受得起吗?我们是否还能保持最初的激情,同时坚守自己的目标?我们是否还能保持不下降指标而是持续不断的增加措施?在市场开发中,当客户毫不客气的让我们“滚”时,我们会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我们是继续争取还是马上灰溜溜的离开而从此不再争取面谈?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不在打击中成长,就在打击中消亡! 8.丢得起面子 人生面子是自己给自己的,不是别人给的。害怕丢面子会让自己丢一辈子的面子,害怕失败会失败一辈子!害怕丢面子往往带来的结果是打肿脸充胖子,会让自己更加痛苦,从而丢掉更大的面子,让自己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9.担得起责任 人生“责任”一词在生活、工作中都随时被我们挂在嘴边,屡见不鲜。新华词典中关于对“责任”的解释:份内应做而未做或者未做好应当为此承担的过失。责任分为三种:家庭责任、企业责任、社会责任。在家庭中我们扮演着儿女、父亲、丈夫、妻子、等角色;在企业中我们扮演着员工、管理者、领导或者老板的角色;在社会中我们扮演着公民、律师、老师、企业家等等角色,总之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然而我们是否能真正的用行动来承担起自己在各种场合下的角色? 10.提得起精神 人生当我们在连续多天加班或超负荷工作后,是否能提起精神为了自己目标而继续冲刺?世界是修炼之房,尘事是修炼之境;天空是修炼之志,大地是修炼之胸!...
如果几年前你和别人提起互联网金融,可能会遭遇诸多白眼,然而在今天互联网金融在相当的地区已经成为一件相当酷炫的是事情。相比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公司通过搭建科技平...
一个投资者选择一个对冲基金产品,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很多人会说,难点是选择一个可以持续盈利的对冲基金,这是个误区,基金回报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结果,从投资者角度来讲,通过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来保证这个结果,才是重中之重。 而这里面最难的就是对基金策略的理解。投资策略是一只对冲基金赖以生存的核心资源,策略的本质是基金获取收益保证和实现方式。而策略本身由于信息披露的限制和出于保护基金管理人的考虑,很难让投资者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我喜欢把对冲基金的定义简化为一个为了寻找超额收益而存在的投资机制,形式并不重要,对冲工具本来就是两面性的,既可以对冲,也可以同方向加杠杆。对冲本身是不产生超额收益的,而真正创造价值的是策略。 所以作为一个投资者,首先,你需要了解,一个获取超额收益的策略,到底有哪些大的类别?我这里做一个与主流策略分类不同的解读,主流解读包括CTA,宏观,事件驱动,定向增发,这些是从盈利手段来划分的。 我们今天首次从策略风险等级上做一个分类,从低风险到高风险,排列如下。 利用一个市场没有大规模应用的套利模型 按照有效市场假说,一个已经被证明有效的套利模型的回报率一定是等于这个市场的无风险利率,否则这就不成其为套利,或者可以使新资金持续加杠杆入场,从而扫平套利空间。 套利基金一般都是高杠杆基金,通过放大微小的利差获取稳定的回报,但是风险在于套利空间可能因为市场政策(比如去年股指期货受限,导致高杠杆套利策略产品大面积亏损)和市场结构变化(投资者偏好,利率,尾部风险,流动性危机等)导致产品在某个时刻出现大幅亏损。 所以投资者需要关注的是,到底多少机构在用类似的策略,主策略与融资成本的利差是否足够大。 利用统计规律 通过量化的方式,发现资产价格统计学上的“失衡错配”,从而通过反向交易将资产价格“更正”,或者通过正向交易,促使资产价格更快达到模型均衡。统计学更讲求与概率,所以作为追求胜率的主要策略,在纯套利机会不多的情况下,统计套利以多品种,可回测,对接程序化交易等手段,使基金的盈利预期稳定,成为海外基金策略的一大主力。 举例说,简单的策略比如说利用一种通过研究发现的市场主体参与者投资风格的规律性,比如很多应用行为金融学的对冲基金,可以根据市场风格和成交量的转换进而分析股指的动能,从而作出交易判断。 复杂的策略包括利用市场的不成熟产生的交易机会,比如历史上看,每一种金融创新产品的推出,都会带来一定时期内的巨大超额套利空间。本质上是非专业投资者与专业投资者的对手交易,这本身并不违法,只是与整个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学习曲线有关,而且新的金融创新大部分是衍生产品,复杂衍生品定价模型也需要极强的金融理论知识来熟悉。 大部分的CTA,宏观这类策略也属于利用统计规律型的。 相对价值型 之所以单拿出来作为一个策略,因为国内的主流Alpha基金都属于多空基金,或市场中性基金,本质上都是相对价值型基金,基金管理人相信自己的投资组合可以跑赢大盘或者另外一个投资组合(空头组合,国内实现不了,因为没有足够融券),这类策略因为“对冲”掉了市场风险,是最传统意义上的对冲基金,也是国内投资者最熟悉的。事实上,绝大部分相对价值型基金都属于利用统计规律的。 市场主观择时 通过基金经理的经验,市场判断,操作手法,投资估值模型等构建投资组合。投资标的的筛选更多的是因人而异,没有特定的量化标准。这类策略,虽然随意性较强,但基金经理随着经验的积累,更了解市场的博弈焦点和驱动力量。大部分国内公募派都属于此类。 这些策略本身是如何操作的,原则上是不能与投资者分享的,而执行策略需要交易,风控和后台配合,这个详细的过程也是不能分享的。 对冲基金的核心交易策略可以设计到非常复杂,涉及几十个品种同时交易,流动性也可能很低,(导致策略对产品的价格影响增加,退出难度增加),操作起来的难度也可能很高,这些都会增加这个对冲基金出错的概率,即增大了风险。 所以投资者在对策略进行尽调考察时,就要考察策略不同所带来的风险的差异。举例来说在两个按净值回报计算的收益风险比相似的对冲基金里,一个交易策略更复杂,交易品种更多,流动性更低,操作难度更大的对冲基金往往意味着风险更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这家基金如果不能提供更高的回报,投资者需要考虑选择另外一家。 策略复杂并不等于更高阶,也不意味着回报更稳定,只能说明获取这个Alpha(超额收益),需要付出的更多,设计需要更精密,因为简单的策略已经无法取得超额收益了。 也可以举个形象的例子,对冲基金就像是一架机器,传送带上是各种原材料(经济数据,模型,市场信息等),而产出的成品则是超额收益。那么在这个机器的“蓝图”,就是机器外壳下的所有机器设计和制造的细节,都是不能分享的,因为这是核心的机密,分享了就意味着其它厂商可以复制,并夺取市场份额。 大家会很奇怪,如此保密的情况下,那么投资者怎么来做这个尽职调查呢?我还是以机器作为例子,一般来说机器生产厂商会披露这个机器的材质,如何操作,会加工什么原料和产出什么产品,这对应于一个基金来说就是基金的管理人,策略介绍,投资标的和基金回报。这些都是一些基金的基础信息,一般渠道都可以获得,但这还不够。 所以策略尽调的核心是了解策略的产生机制和运行原理,投资者需要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策略尽调。 1、每一种策略都有一个回报的合理区间,明确这个区间是多少。 2、主要的同策略基金的运行情况,考察这个回报区间的合理性。 3、对比不同基金信息披露的程度,这是策略执行情况的主要手段,包括投资组合,仓位,风控记录,杠杆,净值波动的事后解释工作等,因为策略不同,所以侧重点也不同,但在选择原则上是信息披露更多的,优于信息披露少的。 对冲基金实际上是一个厂房,而核心策略是一台台机器,当你知道这个机器的功能时,投资者就可以用其自身专业的知识来判断,这个机器的处理能力是否理论上可以达到宣传上的结果,目前的市场运行框架是否符有利于策略的执行,世界上其他厂商是否有这样的机器,谁设计出来的,他的背景是否有这样的设计能力,应用的原理是否可行等等。通过同向对比发现策略执行层面的差异。 当然,投资者对策略的尽调,核心还是来自对策略的理解。但因为专业性的不同,大部分投资者无法更全面深入的考察基金策略,但是起码我们本文所列举的筛查方法要用到,作为投资人,按照策略风险等级来作为筛选对冲基金的标准是更好的方式,而不是策略本身,因为有些策略,天生就是高风险的,有些天生就是以稳为主的,这也是投资者关注的要点。...
近期,互联网上出现了很多二元期权网站平台,这些平台打着“交易简单、便捷、回报快”等口号,利用互联网招揽投资者参与二元期权交易。 对此,证监会4月18日表示,经了解,这些网络平台交易的二元期权是从境外博彩业演变而来,其交易对象为未来某段时间外汇、股票等品种的价格走势,交易双方为网络平台与投资者,交易价格与收益事前确定,其实质是创造风险供投资者进行投机,不具备规避价格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与证监会监管的期权及金融衍生品交易有着本质区别,其交易行为类似于赌博。 “目前,已有地方公安机关以诈骗罪对二元期权网络平台进行立案查处。”证监会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网站大多注册在境外,在国内无网络备案信息、无实际办公地址,投资者一旦上当受骗,损失很难追回。”证监会提醒。 ...
随着消费金融公司设立的全面放开,加上政策的暖风,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进入金融消费金融这片“蓝海”。 58金融副总经理周世宝在近日举办的“消费金融创新论坛”上表示,目前消费金融市场的“玩家”有银行、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电商巨头和一些小型的互联网金融创业公司。在不同的机构竞争中,消费金融的五大关键要素是获客能力、风控能力、资金成本、运营能力和人才培养。 不同机构错位竞争 今年以来,消费金融领域再次出台鼓励政策。央行及银监会3月24日发布《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要求培育发展消费金融组织体系,加快推进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加大对新消费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改善优化消费金融发展环境。 在此背景下,消费金融市场逐渐火热,市场进入主体呈多样化。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展至全国,传统银行信用卡、消费信贷等市场也加快布局,不少互联网机构也一直在深耕细分领域,消费金融领域大有从“蓝海”变“红海”的趋势。 不同的消费金融服务机构各有优劣。银行的风控能力强、资金成本低,以房贷、车贷及信用卡业务为主,劣势是体制僵化、时效差。消费金融公司与银行相比,面向客群不同,更灵活、高效。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的优势是拥有海量场景及流量,通常利用大数据进行风控,效率高、成本低。 相比之下,部分创业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较为缺乏竞争力。它们参差不齐,线上线下均有涉猎,获客成本高,缺少真实交易场景,抗风险能力较弱,这样的公司只能在细分领域获得一席之地。 手机贷CRO何同国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银行的消费金融主要是信用卡客户,发展得比较早,服务的都是消费金融中金字塔塔尖的客户。消费金融公司服务的是中间段客户,互联网金融平台更多的是服务这些机构没有覆盖到的人群。” 何同国表示,和前两类机构相比,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和风险成本更高,但可以压缩运营成本。“因此,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生存之道就是避开和银行等机构正面竞争,手机贷就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在线全流程的风控体系,为初入社会的小白领、蓝领客群提供发薪前的现金周转服务。” 风险管理,是每一家金融机构的必修课。安硕信息是一家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信贷管理、风险管理等解决方案的信息技术企业。安硕信息创新业务部总经理张晋锐表示:“目前,消费金融的产品都比较同质化,未来消费金融领域竞争的关键就是产品创新能力。” 张晋锐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称,消费金融作为零售业务,需要一定的规模效应,短期内要实现盈利有一定难度。无论是银行信用卡中心还是新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一般都需要三年左右才能实现盈利。如果是互联网金融平台,也需要有10万左右的客户才能活下去。 争夺消费场景 在周世宝看来,基于场景的场景金融是未来的主要方向。他表示,拥有场景后,便拥有了较低的获客成本、容易聚焦的特质、较高的用户黏性、可知的真实贷款用途、完整的交易闭环以及容易复制等特点。 这一观点也得到众多从业者的认同。目前,支付宝的“花呗”和京东的“白条”均是基于电商的消费场景而获得较快发展。银行为了获得交易场景、积累交易数据,也纷纷开始自建电商平台。 周世宝表示,目前重要的应用场景有教育、租房、旅游、购物、家装、汽车等。58同城的消费金融起步较晚,但场景方面有一定优势。“58金融完全可以凭借58同城如今在租房、二手房、新房、商铺转让、二手车、新车、装修等平台的具体场景,掌握用户的信用状况,并获知用户贷款目的,最终把贷款融入到交易场景里。” 周世宝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58金融目前已经发布了针对租房客户的“58月付”,针对汽车购买者的新车、二手车分期贷款和针对小型经销商的“车商贷”,还有针对装修需求的“家装贷”,针对月嫂等家政服务的小额贷款也即将上线。...
网贷平台是否有风险准备金,成为很多投资者衡量网贷平台是否靠谱的标准,真是是这样吗? 网贷行业的高收益广受投资者喜欢,但背后的风险也不能忽视,有的投资者在衡量平台风险时就会看,平台有没有风险准备金,特别是有没有在银行开准备金账户。 风险准备金(有的平台也称为风险保障金或风险保证金),是网贷平台常用的一种风险保障模式,平台从每笔成功借款中抽去借款金额的一部分,存入风险保证金账户。平台如果有项目出现逾期,就会启用风险准备金项目投资者进行本息垫付。 去担保时代 是否有准备金成为重要衡量标准 近年来监管层在不断收紧对网贷平台的监管,“自担保”成为了长期的敏感词。去年年初银监会方面明确指出,“平台自身不能提供担保”、“在途资金和投资者资金都要由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托管”;去年年中再次重生“去担保”;去年年底出台的网贷意见稿规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不得向出借人提供担保或者承诺保本保息”。 自此,网贷平台去担保的要求正式成文,已经有不少网贷平台为了配合监管的要求,不再对投资兜底,提供本息保障。但随着网贷行业爆雷不断,投资者安全意识不断增加,投资更加谨慎,看平台是否有风险准备金,成为衡量平台是否靠谱的重要标志。 首先,平台要单独设立一个资金账户,专门存放风险准备金,理论上提高了P2P平台的运营成本,也能从一定程度展示平台的实力,而实力较强的平台往往更能经得住行业洗牌。 其次,一旦平台出现逾期项目或者坏账,就能启用风险准备金,用于对投资的本金和收益进行垫付,有利于保障投资人的利益。 新旧风险准备金交替 行业内不少平台推出风险准备金模式,取消自担保更像是取消旧的风险准备金模式,这里是指平台自己建立一个资金账户,当平台项目出现逾期时,平台就会启用这个账户的资金进行本息垫付。但有些平台的资金和风险准备金没有完全脱离,风险资金可能被挪用,如果平台跑路那这笔钱也会被卷走。 新风险准备金则是指,平台在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平台开立专门的风险准备金账户,资金放在银行或第三方平台。不过根据最新的意见稿,资金要统一交由银行管理,所以平台在第三方支付的风险准备金账户也会变成历史。 风险准备金=靠谱? 网贷平台是否有风险准备金,成为很多投资者衡量网贷平台是否靠谱的标准,对此,财经贷眼认为,只能作为一个参考要素,有风险准备金不意味着平台一定靠谱,主要因为存在五个方面的潜在问题。 一:账户内实际金额不同 同样是有风险准备金,但不同的平台对于风险准备金的披露情况是不一样的,比如准备金账户的证明、账户资金情况。特别是有没有即使披露账户资金的实际金额、资金变动情况等等。如果平台没有披露准备金的具体数额,就无法得知是否能覆盖逾期项目,特别是坏账率较高的平台,即使有风险准备金也不能保障投资者利益。 二:并不是保证本息赔付 首先是上面说到的情况,风险准备金账户资金不能覆盖逾期项目,那么就可能出现连本金都无法全部垫付的情况。风险准备金是一定限额内的补偿服务,一般平台都会对赔付顺序做一个约定,比如时间顺序,即先偿付逾期在先的债权,后偿付逾期在后的债权,那么就可能逾期在后的投资人无法获得垫付。 其次,不是所有平台都对本息进行垫付。有的平台垫付逾期项目的投资本息,但有的平台只垫付投资的本金。 三:不同平台的启用条件不一 虽然风险准备金都是用于垫付逾期项目的,但是启用的条件并不相同。 启用时间不同。比如某平台规定,贷后信用管理费(也就是风险准备金)“在债务人逾期还款后第181个自然日起”垫付;而另一平台规定,“保证金账户”资金用于补偿“超过30日时剩余未还本金或剩余未还本金和逾期当期利息” 四:账户设立于不同的第三方 虽然根据监管意见稿要求,风险准备金应该在银行存管,但目前仍处于窗口期,正式的监管意见并未出台,加之出台后还有18个月的整改期,所以在“大限”之前,平台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开立风险准备金账户的情况仍会存在。 此外,有的平台在提及风险准备金时,披露不明,甚至无法看出账户到底在哪。比如某平台,只是说了“保证金由第三方进行监管并接受权威机构审计,实现资金安全的同时为投资人提供有效还款保障。” 五:账户类型不同 虽然有些平台设立了风险准备金账户,但其实账户类型是一样的,这里我们以在银行设立风险准备金账户为例。 1、银行专户 是指存款人因特殊用途开立的专项存款账户,该账户内的资金将被限定用于指定用途。 如果是此类账户,就需要平台和银行签约,约定缴存比例、资金启用条件等,每次启用资金时需要经过该银行审批。这样能保证账户内资金不被企业挪用,如果平台跑路这笔钱将会被冻结。 2、普通账户 即常见的一般企业存款账户,企业可以随意支配账户内的资金。 设立此类账户,可以是平台拿出一部分钱作为“风险准备金”,在银行开一个单独的账户,其实就是普通存款,银行不对账户进行监管,也没权利动这笔钱,如果平台打算跑路,可以事先取出这部分资金,携款潜逃。 区别平台的风险准备金账户是银行专户还是普通账户,可以看平台披露出来的相关银行材料来分辨。如果是银行专户,一般会披露类似《风险准备金专项账户服务协议》;而普通账户,则会晒出类似《存款余额证明书》的资信证明。 财经贷眼:网贷财经 wdcj.cn 专栏作者...
时代周报记者 胡秋实 发自上海 “年化收益6%-12%不等,每月收息,5万起投。”走入上海线下理财公司的门店,理财顾问们对时代周报记者大多给出了类似的产品介绍。 进入4月,线下理财平台兑付危机接连引爆,继快鹿系、中晋系之后,4月12日,融宜宝积家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下称“融宜宝”)上海分公司浦东分部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上海浦东警方立案调查。P2P平台易乾财富4月13日下午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公司账户被公安机关冻结,无法进行正常兑付。 上海财富管理公司连续爆发危机,引发市场关注。时代周报记者调查走访发现,与快鹿系、中晋系此前发行的线下理财产品类似的,在上海还有很多,如恒昌财富、行行贷、巨和财富等。 在行行贷门店,其理财顾问表示,“我们的产品最高是12%的年化收益率,例如月汇报、季汇宝、年汇报,分别是1个月、3个月和1年的期限,年化分别是6%、8%、12%”。而在巨和财富、恒昌财富的门店,时代周报记者看到了类似的产品。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是,都以定期的形式投资,没有具体的项目投放或借贷方介绍(有自融的嫌疑),同时又不是私募基金,最高年化收益多为10%-12%。而中晋系出事前,其产品设置多为8%-12%的年化收益,但期限则是更为激进的活期,项目也没有具体的项目投放或借贷方介绍。 在去年底监管层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在互联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及其他电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场所开展业务”。该征询意见还提到,禁止设置资金池以及资金第三方存管等方面的问题,但具体政策至今并未落地。 业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线下的理财公司产品种类很多,涉及私募,又有P2P,所以监管职责无法具体划分,即便P2P的政策落地也不能对此类企业有精准的监管。 对于上海对线下理财平台的监管政策,上海金融办相关人士回应时代周报记者时表示其并不了解,具体执行应该是经侦。上海经侦总队相关人士则回应时代周报记者,“不能给答复,我们公安机关按照法律程序办理案件”。 线下理财乱象丛生 在“快鹿系”以及“中晋系”卷入兑付危机和调查风波后没几日, 4月12日融宜宝涉嫌“非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上海浦东警方刑事立案。公开资料显示,融宜宝总部设在北京,在全国40多个城市设有百余家分公司,为客户配置资产超过百亿。4月13日下午,易乾财富通过官方微信账号发布公告,称账户被公安机关冻结。截至目前,上述两家公司都正处于监管部门调查当中,还未公布最新消息。 有P2P企业从业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现在的财富管理公司产品大同小异,基本都存在着自融嫌疑,而设立资金池更是非常普遍。在巨和财富的门店,时代周报记者发现了与上述的行行贷几乎相同的产品,巨和财富的线下理财公司门店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我们进宝30、进宝90、月月进宝等产品,年化收益6%-12%不等,可以选择每月收息,5万起投。”他还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我们还有教育产业的基金和影视投资基金,是私募备案过的”。 除此之外,上海发展规模较大的线上P2P平台你我贷,或者线下理财公司恒昌财富也有着与上述两家理财门店相似的产品;你我贷平台上名称为“月月升、季季丰”等,而恒昌财富产品“月月鑫、双季丰”等,产品相似,都以定期的形式投资,没有具体的项目投放或借贷方介绍,同时又不是私募基金,最高年化收益均为12%。 公开资料显示,你我贷是国内知名的在线P2P信用投融资平台,专注中小微企业、个体户及农户的资金发展需求。而恒昌财富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其自称“中国专业的P2P信用借款及财富管理服务平台”。 这些产品,与此前爆发危机的快鹿系、中晋系产品十分相似。例如,金鹿财行、当天财富的产品100亿元的应兑付款并非仅仅《叶问3》的融资,更多是来自疑似“资金池”的产品,当天财富的“月月利、双季丰”等与上述提到几家公司的部分产品如出一辙。 有财富管理公司员工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爆发兑付危机的公司基本都来自于资金链断裂,这里面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没有找到项目或借贷方就先融资,而所选项目并不够好无法支撑兑付,加上风险又大,且向客户承诺的收益过高。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这种定期存投的理财产品既不是P2P,也不是私募基金,这是此前监管有所真空的原因之一。 监管风口正在收紧 张叶霞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现在的财富管理公司所提供的产品繁多,每个不同类别的产品所需要的监管部门又是不同的,这也让财富公司的监管出现监管责任方不明确,而目前监管层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虽然在2015年12月推出了监管细则的征求意见,但具体政策落地可能要等到明年。不过即便P2P的政策落地,对现在“出事”的财富公司也不具备事实上的监管,因为这些公司产品太复杂多样。 张叶霞还表示,目前爆发问题的理财公司重要的一点就是设置资金池,给予的年化收益率很高,但是投资项目以及借贷方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而融资又没有上限,有着很大的非法集资的嫌疑,甚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P2P或网贷公司。 以目前最成功的P2P公司美国的借贷俱乐部(Lending Club)为例,他们通常的做法,是让借款人列出他们的借贷需求,经过资格审核后,依照债务人的信用评级、借款总额及分期贷款期限的资讯,计算出每期应偿还之利息及本金。然后,再将债务总额分割为小金额债券,提供众多投资人(贷出者)参酌债务人的资讯,进行有的放矢的选购。也就是说,P2P产品是有具体的借贷需求介绍的产品。然而,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众多财富管理公司或P2P企业,以上述“月月利”的类似产品是看不到项目和借贷方的融资,对于投资者而言是不透明的,而这类产品并不像私募产品,融资额又不设上限。 由于P2P企业或财富公司频繁“出事”,监管部门已经开始主动出击。例如,中晋系被调查便是监管部门主动前往查封,而并非先是爆发兑付危机后介入调查。目前,在广州各级金融办、工商部门、互联网金融协会自3月开始,要求各家平台每月定时向上述部门同时递交相关报告。北京也开始进行相关监管,北京金融办相关负责人在视察时曾要求各家平台的收益率不能太高,必须降低到10%以下。 张叶霞表示,不仅仅是北京和广州,上海的金融办等相关监管部门正在对辖区内的线下财富公司、P2P网贷企业做调查,他们手上有企业名单可以逐一进行,虽然上海监管部门的调查并没有公开信息,但这些动作一直有,特别是4月初,监管已经开始收紧。 不过,对于此说法,上海金融办相关人士回应时代周报记者时,表示其并不了解。...
网传,4月16日下午,“前有泛亚、后有快鹿”丑闻缠身的郎咸平,随身配备四名保镖,现身上海浦东一家五星级酒店讲课。泛亚投资者闻讯前来,希望郎咸平当面为泛亚背书做出解释和道歉,遗憾的是被保安的人墙阻隔,只能在会场一墙之隔外高喊“郎咸平滚出上海”“无良学术小丑,为泛亚骗局站台”……据悉,现场有大量银发老年人。 有网友拍摄了现场视频,从视频看,郎咸平是在参加一个名为“2016年中国CEO领袖千人峰会之‘唐郎会"的活动,该活动于2016年4月16日至4月17日在上海浦东举办。 2015年,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涉及22万投资者400多亿元兑付危机事件在全国引起强烈关注,涉及资金之多,投资人之广极为罕见。 郎咸平与《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一起,被当做泛亚的“站台”者之一。这源于2011年7月以来,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曾多次相继在杭州、上海、宁波、温州等城市举办了投资报告会,并邀请海内外知名经济学家茅于轼、郎咸平、宋鸿兵等与观众们现场交流,探讨宏观形势下稀有金属的产业趋势和投资机会。 郎咸平的照片被印在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投资报告会的宣传单页上,宣传单页上还有的是“比黄金值钱,比股票安全”等等泛亚相关产品的宣传语。 2015年12月15日,《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在太原举行的一场投资策略报告会上进行演讲前,遭泛亚投资人围攻,冲突过程持续了5分多钟。最后,宋鸿兵在写有道歉内容并承诺尽力帮助大家的字条上签字后,事件才得以平息。...
就算娱乐圈没有重磅新闻,但汪峰同学依然上不了头条。这是为啥?因为最近,P2P跑路、互联网理财违约占据了各大网站的“黄金地段”。据重庆媒体报道,随着近期“快鹿”、“中晋”等互联网理财频频出事,一场力度空前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拉开大幕。但哪些类型的P2P平台可能成为重点排查对象被监管紧盯呢?《投资快报》记者为你揭秘。 “P2P大摸底”开启全国模式 据报道,4月14日, 国务院组织14个部委召开电视会议,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有关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专项整治,为期一年。当日,国务院批复并印发与整治工作配套的相关文件。据悉,文件由央行牵头、十余个部委参与起草。 按照“谁家孩子谁抱走”的原则,共有七个分项整治子方案,涉及多个部委,其中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将分别发布网络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和互联网保险等领域的专项整治细则,个别部委负责两个分项整治方案。由于此次整治涉及打击非法集资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公安机关将密切配合参与其中。 事实上,在全国性专项整治正式启动之前,地方政府部门主导的“P2P大摸底”排查活动一直在进行中。比如深圳,就由公安牵头进行网贷平台摸底排查。 摸底调查“组合拳”怎么打? 《投资快报》记者了解到,自今年3月以来,重庆地区相关主管部门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开启了对全市P2P的大摸底行动。这摸底怎么“摸”? 谁牵头:区县政府对辖区无主(监)管部门的企业进行全面排查,行业主管部门对主(监)管行业进行专项排查。 去哪儿查: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比如高风险企业集中的写字楼、商务中心等案件多发区域的P2P平台将进行逐一摸排,对短期内有大量中老年人聚集的公园、农家乐、礼堂等场所进行定期暗访和巡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怎么查:各家平台首先要向相关主管部门提交自查自纠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经营数据表、基础信息表以及自查自纠表等内容。此外,专项工作组还将组织人员对开展P2P业务的平台进行逐一现场走访,查看业务办理模式和流程,并进行高管谈话,以摸清P2P平台的底数。在金融业内人士看来,摸底排查有助于监管部门摸清行业的基本情况,把握风险点和风险传播途径,为今后制定相关政策或是风险的预判提供很好的基础。 摸底调查主要内容有哪些? 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平台项目的真实性、资金流的合法性等。 从机构报送材料看,各家平台向上述部门提交的报告内容包括经营数据表、基础信息表以及自查自纠表内容。其中,经营数据要求报送的内容除了平台的资金托管(存管)机构、交易量外,还要求报送单笔借款平均金额、投资收益率、融资成本以及风险准备金计提额等数据。 此外,报送的材料中,还包括自查自纠表,要求各家平台汇报是否设立资金池或参与非法集资、是否有利用本机构互联网平台为自身或者具有关联关系的借款人提供融资、是否存在拆标行为、是否代销、是否有股票配资业务、是否有线下业务等。 啥样平台或遭重点排查? 一位熟知内情的金融业内人士透露,高收益营销的平台、销售理财、资产管理、基金、保险或信托产品的平台、涉嫌参与非法集资的平台都是排查重点。 有行业分析人士提醒,由于监管的缺位,此前很多平台都抱着“法无禁则可行”的心态冲业绩,对合规性思考得并不多。在目前监管大幕开启的背景下,首先是诚实的开展自查自纠,先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整整清楚。另外,打擦边球的事情别做了,过去是“法无禁则可行”,现在是一抓一个准。此外,做好危机预案,黑天鹅事件随时发生,企业在心里和实操层面都应该有所准备。 关于负面清单 《投资快报》记者注意到,早在去年底重庆就率先出台了地方版《关于加强个体网络借贷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渝版风险防控通知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了P2P不能参与的负面清单,列出了十项“军规”。《通知》强调,P2P平台应坚持信息真实、分账管理不得设立“资金池”、风险自担原则,网络借贷合同须明确提示风险。开展P2P网络借贷业务的机构应坚持平台功能,为借款方自行发布借款信息和借贷双方自由撮合成交提供便利,严格执行“十不准”。 十不准 1不准进行自融自保; 2不准直接或间接归集资金和发放贷款; 3不准代替客户承诺保本保息; 4不准向非实名用户推介项目; 5不准进行不实宣传、强制捆绑销售和设立虚假标的; 6不准将融资项目的期限进行拆分; 7不准销售理财、资产管理、基金、保险或信托产品; 8不准从事股权众筹业务和股票配资业务; 9不准非法买卖或泄露客户信息; 10不准从事非法集资和吸收公众存款等违法违规活动。...
2003年2月,美国有一家名为Guaranteed Return Diversified Inc.(多元化回报保证公司,简称GRDI)的对冲基金,开始在其网站上介绍自己: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70亿美元,在全球有68个办公室,18年的投资经验,旗下共有17个基金,总的年化回报达到39.5%,特别是在2000-2002年的熊市中取得了平均21%的年回报。该公司宣布发行一只新基金,预期以每年不少于32%的回报增长。网站最后说道:“如果感兴趣,就请提交您的投资申请”。到5月,该网站一共收到8万多名投资者的申请。 实际上,这是美国证监会设立的一个实验网站。在法律上,对冲基金不能够通过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公开渠道向大众提供产品宣传和募资声明,而且只能对合资格的高净值人士和机构投资者销售。美国证监会希望通过这样的实验告诉公众,面对互联网带来的信息传播便利,大家应该对类似的虚假宣传保持足够的警惕。骗子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利用了普通人的贪婪(GRDI的发音近似greedy)、知识不足和经验缺乏。 十多年后,互联网在中国成为一部分金融骗局的得利助手。泛亚、e租宝、中晋等一系列案件相继曝光,人性的弱点和知识的缺乏依然是议论的焦点,但新的热词包括监管的失职、胡乱站台的专家学者、明星代言合伙、美女销售、高额佣金、高档办公楼、电视节目冠名赞助等。当然,没有这些,低调行事的也未必就一定靠谱。在麦道夫设计的最大庞式骗局里,这些热词一个也找不到踪影,多达4800位的合资格的高净值人士和机构投资者成为了受害者。 中国的富裕家庭对于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的需求越来越高,而不断曝光的金融骗局又让他们格外担心。在我即将出版的专著《家族办公室:财富管理和传承的顶层设计》里,有一章详细介绍如何帮助投资者对财富管理服务进行评估和选择。 投资者首先应该尽量了解和评估财富管理公司的服务以及在同行业中的定位和表现。一些初步的信息可以通过公司自己的宣传介绍和朋友之间的互相推荐而了解,双方接触后会安排不同层次的面谈以促进彼此的了解与互信,为寻找最适合的财富管理公司投入的时间和金钱都是非常值得的。为了帮助投资者考察和选择财富管理服务,《华尔街日报》在2008年列举了11个重要提问。基于我们的认识,我们谈谈什么样的回答才让人放心和满意。对于投资者来说,千万要记住的是“提问是成熟,而非无知的表现”。 金融学有一个重要的研究发现,费用是决定投资回报第一重要的因素。道理非常简单,但投资者对此的了解不足,甚至会把高费用当作是基金经理能力的体现。因此客户应该重点询问公司如何对他们提供的服务收取费用,并与同业机构进行比较。优秀的财富管理公司应该有透明的收费结构或者可以清楚地解释收费的方式和过程,而不合格的公司则经常性地隐藏收费。一般来说,高端财富管理服务最好的收费方式是只向投资者收费,而不向外部服务提供商收取佣金。 凯捷咨询和美银美林在2011年通过向全球理财顾问调查发现,在满足投资者的六大需求上,可以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公司更具优势。大多数投资者也更倾向于选择大公司,因为他们提供的服务是结合了很多客户的经验,同时产品线也更加丰富。在中国,能够帮助投资者进行全球资产配置的公司特别有发展潜力。 投资者应该参考那些和自己背景类似,又和公司合作较长时间的客户对公司服务的意见。应该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服务,而不是全盘接受公司的推荐。不是所有公司都有能力通过自身解决所需的服务,一部分服务可能被外包。投资者应该对于服务的内包和外包解决方案有相当深入的理解,否则在双方的合作过程中很可能产生误解。下图简单比较了两种服务解决方案各自的优点。 资产配置、风险管理、财务会计和报告服务、遗产规划都由公司内部完成。而全球托管、另类投资(对冲基金、私募股权投资、房地产等)、税务及法律服务通常外包。优秀的财富管理公司可以权衡投资者的需要和自我服务相对外部提供商的优势,通过最高效的方式获得收益/成本比例最大的服务,同时避免潜在的风险。另外,投资者应该认识到合作的外部服务提供商的专业品牌实力和在业界的影响力本身就是判断财富管理公司质素的风向标,难以想象不合格的公司可以通过专业机构合作前的尽职调查。相反,对于专业领域之外的明星所做的广告要保持足够的警惕。 了解一家财富管理公司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也非常重要。对于太年轻的公司和追逐潮流和热点的公司更加值得警惕,但仅仅是历史悠久的公司未必就一定是好公司,也许领导的更迭和人才的流动让这家公司早就面目全非了。了解公司的发展演变,现在的管理哲学是否符合你的理念。了解公司的所有权结构非常重要。比如公司是附属于其他机构还是被其他机构所持有?股权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内部冲突十分常见。沃顿商学院的研究显示,公司良好治理结构和财富管理的投资业绩表现明显正相关。 此外,公司如何挖掘发展的机遇,公司领导层和股东的价值观、抱负和远见如何?公司今后五年、十年和十五年内公司的发展计划是什么?了解公司是否面对诉讼或仲裁案件。除了这些定性的指标,定量的指标同样重要,比如公司的股权和债权比例、客户数量和资产规模以及年增长率、投资净回报等等,比较每个公司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偏高还是偏低。当然,也应该了解公司资本规模和客户数目的增长或减少的原因。这些都是衡量公司管理能力的指标。 高净值投资者寻求高端财富管理服务时,一定要和直接为客户服务的主要客户经理(理财师)面对面深入交谈,评估并挑选最适合的人选。了解他们现在同时为多少客户服务,与你的联系频率。向公司要一份客户报告的样本,了解可以在什么程度上根据你的要求进行个性化定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高净值投资者来说,对公司的领导层、专家和客户经理进行背景调查是审慎明智之举。2016年3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三位金融学教授研究发现,在美国,优秀的金融机构和低质公司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前者对于职员的背景调查非常严厉,对于违规的财务顾问解聘迅速。后者则把关不严,有违规记录的财务顾问更容易在这类公司再就业,而且这样的顾问,在被查处违规后,比其他合格的顾问有高出五倍的可能性再次违规,而且被解聘的速度较慢。通常低质公司的高管本身就更可能有违规行为。这个研究清楚地说明,市场本身很难通过自身的竞争而把违规的从业者排除,而投资者对此缺乏认识。考虑到违规行为带来的巨大损失(见下图),为背景调查投入时间和金钱是非常值得的。中国恐怕还没有建立一套对金融从业人员违规进行记录的系统以供投资者查阅,因此投资者应该把重点放在对财富管理公司质素的评估和考察上。 高净值人群都非常重视财富管理专业人才服务的稳定性,实际上他们在确定投资时往往是看准了公司里具体的人才,有经验的投资者更加看重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对于短期市场波动的担心未必那么大,但真正让他们担心的反而是短期内的人才流失。因此,优秀的财富管理公司应该制定与市场匹配的,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顶尖的专业人才必然是身价不菲,原因在于虽然高净值人群的数目在快速增长,但是高质量的财富管理人才数量却并没有相应地增加。 在财富管理公司内部,研究团队与产品团队的密切合作更是获得投资回报的重要保证。投资者应该比较不同财富管理机构的研究实力,优秀的公司向外界公开发布涵盖宏观经济、私募股权、房地产、二级市场、对冲基金等各类型的研究报告,既向客户输出,也向媒体输出,明显区别于低质理财机构的贫瘠研究。为了使理财师的内涵与品质匹配客户的需求,优秀的公司会给理财师展开各类丰富培训课程,从价值观到行为操守,从经济趋势到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这些课程既可以不断增强理财师的能力,又能够加强他们对公司品牌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我们希望这份提问清单和关键点的解读,有助于投资者考察和选择财富管理机构。虽然篇幅有限,我们相信已经足够帮助到大家做到慧眼识珠。已经曝光的金融骗局其实当初就很难通过这些问题的检验,实际上,当年投资于麦道夫的个人和机构正是犯了盲目轻信和尽职调查不足的错误。在监管缺乏的背景下,每一个投资者都需要自我学习和自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