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A股纳入MSCI再度冲关之时,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在上海注册的投资公司揭开面纱。 根据上海工商局企业注册登记信息,桥水(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于3月7日成立,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人民币。工商资料显示,桥水中国的发起人是美国桥水资产管理(亚洲)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投资管理、投资咨询、商务信息咨询、计算机软件开发等,法人代表是雷•达里奥(Raymond Thomas Dalio),雷为桥水基金创始人。 彭博数据显示,对冲基金持有MSCI新兴市场ETF(EEM)11%的份额,作为EEM最大机构投资者,桥水所持份额高达5.5%。 海外对冲基金在中国大陆设立投资公司目前还不多见。一位知情人士向财新记者透露,两年前上海自贸区方面询问桥水基金是否愿意在自贸区登记注册公司,之后此事逐步推进,今年3月正式完成。 对于该投资公司,前述知情人士表示,在当前跨境资本账户管理较严的情况下,尚不清楚新成立的公司短期内可做何种投资。根据外管局披露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额度审批情况表显示,截至4月28日,桥水基金目前还没有QFII额度。 桥水基金目前管理资产规模达1690亿美元,截至2015年底,桥水基金成为超越索罗斯、绝对规模盈利最多的基金。其旗下两大旗舰基金之一的“纯阿尔法”策略基金(Pure Alpha),管理资产超过800亿美元,自成立以来回报率为12.8%。该基金2015回报率为4.7%,剔除管理费后的净收益达33亿美元。索罗斯旗下规模290亿美元的“量子基金“净收益为9亿美元。前者1975年成立至今的净收益达450亿美元,排名第一;后者1973年成立至今的净收益为428亿美元。 在今年一月达沃斯论坛上,桥水基金创始人雷•达里奥与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参与了关于中国经济的专场讨论。雷表示,中国正在经历四大调整或挑战:债务挑战、增长模式调整、资本市场挑战以及国际收支平衡挑战。这些都是其他国家反复发生的事,“人们把本来正常的中短期挑战与调整,与中国的长期前景混淆了。”不过,他认为,在可能持续三年的这个调整期内,中国对于全球增长是一个净负面的贡献力量。 2015年7月,桥水发布的一份客户报告被指看空中国,报告指出,目前中国没有安全的投资领域;但随后桥水发表紧急声明,表明公司并未看空中国。一位与雷及其家庭有长期接触的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雷1984年第一次来到中国,对中国长期趋势的判断从那时开始就没有大的改变,“不然也不会把十一二岁的儿子送到中国。” 雷•达里奥对中国还有着特殊的个人情感。1995年,雷将三儿子Matt Dalio送到中国,在中国生活一年后,Matt对中国人和这个国度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感情。回到美国后,发现周围的一些美国家庭收养了中国孤儿,遂决定发起设立中国关爱基金会,为中国残孤儿童治病出手术费、为领养和寄养孤儿提供相关费用。该基金会目前已救助超过1000位残孤儿童,出资超过1400亿。雷也受Matt影响,在帮助儿子做慈善的同时,成立了达里奥基金会,更深入地参与到两国中国及美国的慈善活动中,并在几年前召集一些美国企业家,试图推动建立中美两国慈善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机制,希望推动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慈善及公益的作用。...
一 仅仅是互联网这个领域,就可以这么说:这是一个反复出现泡沫的领域,并在泡沫兴起、破灭、再兴起中不断壮大。 泡沫的本质是:供给远远超过需求,这就是泡沫。 资本投入短期内过大而无法收回。如果碰上外部环境的骤然变化,资本方急于撤退或忽然极为谨慎不愿意高价接盘,造成项目资金链崩裂。大批项目崩盘,形成所谓泡沫破灭。 所以考察泡沫这件事,必须审视供给侧与需求端。 而创投圈里的项目,大致上有三种:需求推动型、供给推动型和资本推动型。 二 需求推动型项目,就是在需求端,需求切实存在。 智能手机是一种需求推动型项目。尤其是当iPhone面世后,一大波安卓手机杀入,其实市场需求是存在的。 需求推动型的项目,可能也会有泡沫,但泡沫有限。 比如智能手机行业里,的确有一些公司最终失败,项目结束,但不妨碍整个大趋势里,依然会冒出一些厉害的角色。 智能手机行业现在进入到增长平缓的区间,不过,根据我的经验,很少有新兴的智能手机项目可以获得融资。 整体来说,这个行当还算理性。 三 供给推动型的项目,主要是供给侧的意愿。 O2O其实是一种供给推动型的项目。 大量线下的商家,就是一种产品/服务供给。至于消费者是不是要用O2O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的需求,这本身有个疑问。可能成立,可能不成立。 供给推动型项目会产生较大的泡沫,泡沫会破裂。O2O就破裂了一次。 历史上,电商行业也经历过泡沫与泡沫破灭。 电商也是供给推动型的项目。早期的电商,货品都是本来存在的,只是通过电子商务这种方式,去推销出去。 供给推动型的,一旦需求跟不上,资金链会吃紧,就会引发这个细分行业崩盘。但由于供给本身存在,一批包括运营、产品、技术等操作欠佳的项目被清洗后,可以对剩下的进行重新估值。 也有可能是巨头出于自身产业链布局的考量,并未彻底离场。 总之,供给推动型的,泡沫过去,会变得更为成熟,恢复起来也比较快。 精明的投资人会在泡沫出现的时候观望,泡沫破灭的时候去低价抄入,按照炒股的术语,叫捡皮夹子。 我个人的看法是,O2O由于供给成立,换一些具体操作手法,极有可能卷土重来。 四 最可怕的泡沫是资本推动型的。这类项目,通常供给和需求都还未能成立。 互联网在本世纪初,经历过一次泡沫破灭,特别惨烈。纳斯达克指数在一年内狂泻近7成。 这轮崩溃其实是供给和需求都不成立。当时的互联网,供给方并不多,需求方其实也不多,彼时无论是PC还是上网费用,都不便宜。 一旦遇到外部情况,资本吃紧,供给需求都是空中楼阁,跌起来就特别惨。 本世纪互联网泡沫是美国历史有名的股灾,并不是某个小领域中的泡沫破灭。这次股灾造成一些能幸存下来的公司,都开始躲避互联网概念。比如携程就去掉了公司名谓中的“网络”二字。 当下,就有一个行当,属于供给和需求未能成立的:VR。 包括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在内的各种R,其实供给和需求都还有很大的问题。VR上内容欠缺是很多搞VR的人都坦承的,至于需求端,就像本世纪初电脑昂贵一样,真正意义上的VR设备(HMD和一体机),消费级价格依然是个门槛,而且产品多有过重、眩晕等尚待解决的问题。 VR很有可能迎来类似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大崩盘。 不过这并不是说这个领域没前途。正如互联网经历了一场泡沫破灭后依然快速增长一样,VR的前途我并不怀疑。 只是,如果资本过于疯狂的话,死掉的公司,会极多。 五 至少对于互联网产业而言,泡沫并不是什么特别大的坏事。 互联网行业里,风投是非常喜欢鼓吹概念的,投资逻辑就是一轮一轮的接盘,不鼓吹概念,接盘侠就很难找到。 而且互联网各种细分行业通常都比较时髦,时髦的东西媒体比较喜欢关注,媒体又是一个特别擅长制造概念的行当。 在媒体和风投的合力下,互联网很容易形成一个又一个的概念,也会出现一波又一波的泡沫。 本世纪初的泡沫破灭之后,大部分都是供给推动型项目的泡沫,即便破灭也有限。 泡沫有助于重新发现价值,总结经验教训,优化操作手法。 没有泡沫,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但对于个体——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创业者,警惕泡沫却是必要的。 而面对供给和需求都不足的VR,我们的确需要保持适当的冷静...
股权分配中需要考量众多因素,没有万能模型,但并非没有标准。一个好的股权分配方案,是让每个合伙人都满意。 恭喜你,设立了一家新公司!在新产品推广或与客户谈判前,有件事你必须与你的联合创始人达成一致:公司的股权分配。 作为创始人,这可能是你做出的最为困难的决定之一,但是也是一切事情开始之前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鉴于在股权分配中微小的不同就会导致公司重大的变化。因此,如果每个人在股权分配方面都能达成一致,就会减少未来的问题。那么,分配股权应该从哪入手呢? 正如其他许多事情一样,关于创始人股权的分割方法,在理论层面,有很多分歧。有些人认为创始人股权不应当平均分配,因为平均分配会导致僵局出现,从而很快的使公司走向毁灭。另一些人则认为股权分配中公平是最为重要的原则,只要平均分配股权是公平的,那么这种分配方式就是合适的。 实际上,股权分配根本没有一个公式或者一个模型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情况。当创始人进行股权分配时,应当考虑以下几种因素: 01这是谁的idea? 事实上,除非有人贡献了专利技术,idea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创业领域,一个公认的原则是,执行比idea更重要。MySpace和其他社交网站的创始人与马克·扎克伯格的idea其实差不多,但败在他们对于idea的实现行动远不如facebook做的多。换句话说,在实现这个idea的过程中,谁做的多,谁就应该拿到更多股权。 02全职VS兼职 如果一个联合创始人辞去原来的工作并且全身心的投入公司工作,而其他人仅仅是在公司兼职,那么兼职的合伙人应当拿较少的股权。因为兼职的合伙人承担了较少的风险的同时对公司付出的时间和作出的贡献也较为有限。一般而言,这类兼职合伙人的股权应当少于全职合伙人持有的股权的一半。(译者注:兼职合伙人股权≤全职合伙人股权÷2) 03工资 在初创公司早期,创始人以较少的工资或者完全放弃工资的形式来工作并不少见。但是放弃的工资不应当以股权的形式进行“支付”,原因在于放弃的工资很难与股权数量相对等。此外,这种挂钩会导致较高的税费负担。同样,如果一个创始人贡献了设备、办公地点或者其他有形资产,那么最好是用可转换的债权或者种子序列的优先权来“支付”对价,而非直接用股权。 04资金投入 如果一个联合创始人向公司投入了关键资金,你可能会觉得,作为回报,TA应该获得额外的创始人股权。这个想法大错特错,创始人之间的股权分配最好是以每个人对公司的工作贡献为基础进行(即“人力股”),并将来自创始人的资金投入视为种子期的投资,向这部分资金投入发放对应的可转换债权或者种子期序列的优先股。 05未来角色 每个联合创始人在公司的预期角色都基于技能水平、才能和公司需要而定的。比如,公司在技术革新方面有强烈的需求,而其中一个创始人是一位世界级的工程专家,那么TA应当获得更多的股权。请记住,公司的需求以及创始人角色的重要性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不要因为某次单一的贡献或技能而使公司的股权分配过度倾斜。 06未来员工 从创始人股权角度思考未来的员工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持有大量股权的创始人最后成为产品市场总监,那么试图用较少的期权雇佣其他高管的目的可能就无法实现。因此,股权分配需要将过去和未来对于公司的贡献都考虑在内。 07控制权 创始人股权分配不应当仅仅指望通过分配股权来确定如何控制和管理公司——你应当有一个独立的合同来确定公司如何做出重大决策。约定优先认购权在这个协议中非常重要(这个权利意为如果一个创始人想要卖掉TA的股权,那么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TA的股权的权利),这样就可以避免和一个你根本不认识的合伙人共事。 08成熟 不管你如何分配股权,这些股权都应当有成熟条件。在股权“成熟”前,创始人所拥有的是不完整的股权。这种“成熟”安排方式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避免联合创始人在公司工作几个月离职后还持续拥有公司大量的股权。毕竟你最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就是持有你公司大量股权的人却从来不为公司做任何贡献。 一个典型的成熟计划是这样的:股权的成熟期为四年,第一年结束后25%的股权成熟,这个过程能够使员工在持有公司股权前至少工作一年。剩下的股权则是以月或季度为基准进行成熟。 就我个人的经验,创始人的期权可以先成熟一部分(一般而言成熟并行权的比例最高不超过33.3%,当然你需要仔细考虑后再做决定)。创始人通常约定在公司控制权转移或无故终止时,期权将加速成熟。(译者注:即股权在此情形下视为全部已成熟) 09稀释 当公司设立伊始,创始人拥有公司的全部。但是,当公司逐渐壮大并开始吸纳员工和投资人时,股权将不可避免的被稀释。而且几乎没有出现过公司IPO或被出售时,创始人仍然拥有公司100%股权的先例。 当你开始进行A轮融资时,你将会向投资人发行额外的股权,投资人一般拥有公司股权的25%-50%。在随后的融资中,根据谈判的情况,投资人的股权份额可能会变小也可能会和A轮融资的比例一致。但是,每轮融资,你的股权比例都会随之稀释。 此外,你还需要给未来的员工预留一定的期权池,特别是早期阶段的员工。总的来说,公司初始,给员工预留10%-20%的股权作为期权池是一个非常明智的事情。即便你没有留出,当你寻求融资时,投资人也会要求你设立期权池。如果事先已经设立,那就不需要从你的股权中分出一部分留给期权池了。换句话说,你的股权也就可以避免以这种方式稀释了。 每个公司的情况都不同,创始人股权分配方案并不存在没有标准答案。但是,这其中有一个隐形标准:当股权分配完毕尘埃落定时,每个联合创始人都对这个分配方案满意。如果这个分配方案让你觉得沮丧焦虑,那很可能这个方案存在问题。此时,你应当提出你的疑虑,并将这些问题解决好。如果这些问题留在后期,随着公司越来越成功,股权越来越有价值,调整股权的难度只会越来越大。因此,在创业伊始,通过创始人之间坦诚对话来解决股权分配中的分歧是非常好的方式。祝你好运。...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重复授信导致多重负债"、"同一借款人借款信息没有数据共享"等诸多痛点和盲点加速暴露。 记者注意到,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自身正不断探索互联网征信。比如个人信用查询平台91征信,首创智能分布式解决方案,意在打通各个信贷业务平台信息,实现各机构之间的数据能够实时共享。 分析人士表示,互联网金融市场很大的一个痛点在于缺少标准化的信息共享系统,而风险或数据信息共享有助于让P2P企业在提供借款时有更多可以参考的风险指标,提高借款效率与风控水平。这也是网贷行业一直致力倡导的。 谈及首批8家征信机构,91征信CEO薛本川亦向记者分析指出,它们用的是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方法,而其平台是数据的运输方。 探路数据实时共享模式 一直以来,因无法直接接入央行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信用孤岛"现象成为一直困扰网贷行业发展的瓶颈。 相关数据显示,2011~2014年,有25万人逾期超过3个月,放贷损失累计超过140亿元人民币。其中,互联网金融不还钱比率正在不断攀升,目前已经达到了10%水平。 "导致还贷困难的重要原因便在于多重负债,促使欠款积少成多,最终超出借款人的偿还能力。"一位分析人士坦言。 针对行业长期存在信用孤岛问题,5月17日,91征信通过建立标准化通讯方案,智能分发技术及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实现互联网金融及传统金融机构间的互联互通,联防联控。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当前实际上是不联网金融,目前互联网金融市场很大的一个痛点在于缺少一个标准化的信息共享系统,导致金融行业的信贷风险一直居高不下。"91征信CEO薛本川分析指出。 不过,记者注意到,其实之前各个协会等机构也在积极布局数据或风险共享系统。比如,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信息共享系统;上海资信的"网络金融征信系统(NFCS)",目标就是将数量众多的网贷企业征信数据纳入该系统,从而达到网络借贷企业征信共享。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坦言,通过数据共享等模式,可将各个互联网金融平台分散的数据有机整合起来,形成借款人信息共享机制,有效避免"一人多贷"、"重复授信"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互联网征信存在很大空间。 智能理财平台神仙有财CEO惠轶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指出,金融在本质上是对数据的认知、理解和运用。现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时刻刻都在追踪数据。过去十几年,处理数据的技术手段上了一个大台阶,运用到互联网金融这个场景里,在获客手段、认知反欺诈、授信方面以及贷后监控上都是对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不过,大数据并不是万能的,在很多情况下,如果数据不够,或者维度不够广、频度不够高,那就没法做。因此,不少声音在呼吁,互联网金融行业从业者一起推动数据共享,推动整个数据生态体系的建立。 不过,他亦进一步表示,当然,这种数据实时共享,需要建立在各家机构对数据安全隐私的边界有很好的共识上。 打破信息壁垒需征信系统相互配合 同时,记者梳理发现,实际上不少互联网金融平台也接入了首批个人征信机构之一的芝麻信用,以加强对借款人的有效评估,破解信用难题。 "利用征信机构的大数据和评级系统,有利于P2P平台降低违约风险。"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部助理分析师陈莉早前分析指出,P2P和征信市场合作会渐成趋势。 不过,虽然首批8家个人征信机构准备工作已经进行了很久,央行的验收工作也已经开展,但个人征信牌照却迟迟未见下发。 "我们也只能等待。"一位深圳地区征信公司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未来个人征信牌照发放下来,上述数据实时共享的模式又会否受到挤压? 对此,薛本川坦言,"其实从本质上看,像芝麻信用主要是通过收集整理加工大家的数据,出具芝麻分,用的是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方法,发展规律。而我们是提供信息通道,让互联网金融公司实现标准化通信,是数据的运输方。" 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指出,信息融合是未来一大趋势,征信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通有无将成常态。打破信息壁垒,不仅需要网贷机构合作,也需要征信系统相互配合。此外,金融行业的混业经营趋势也日益明显,加之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深度融合,这些新情况更需要在国家层面就信用信息的整合做相应的"顶层设计"。...
既然像WealthFront这类服务只能提供一些有限的ETF组合,不能识别组合之外的资产,如果你是一个高净值用户($1M+),既用理财师又用机器人投顾服务还有必要吗?如果有必要的话,怎么能把二者结合起来获得更好的结果? 2015年5月份,有用户在Quora上问: 在有理财师的情况下,还需要使用Wealthfront/Betterment/FutureAdvisor这些智能投顾服务吗? 既然像WealthFront这类服务只能提供一些有限的ETF组合,不能识别组合之外的资产,如果你是一个高净值用户($1M+),既用理财师又用机器人投顾服务还有必要吗?如果有必要的话,怎么能把二者结合起来获得更好的结果? 这个问题招来Wealthfront/Betterment/FutureAdvisor高管和一众理财师的踊跃回答,对我们了解美国相关从业者对于二者的区别认识不无帮助,零壹研究翻译回答内容如下: Daniel Egan,Betterment行为金融与投资主管 我的答案是:绝对需要,如果这对你有益的话。 首先,我们要清楚导向这一决定的原因并不在于资产层面,而在于怎么评价理财师的价值。理财师的价值在于他们经常帮助你:理清、描画你的复杂财务状况或者设定一系列财务目标;理解并推荐最能成功达到目标的办法,可能涉及税务规划、场景分析、业务、股份等;作为你的财务计划的教练或监督人,关注计划,知道何时更新计划。 更复杂的投资组合并不意味着更好。一般来说,采用更复杂组合的唯一原因是为了解决个人财务状况中出现的问题。 如果你对管理自己的财务状况很有信心,不能从教练关系中获益,即使你很富有,理财师可能并不会带来很多价值。银行户头中更多的零并不必然带来更大的复杂性。你自己挣的钱,你自己支配它们,多一个人介入经常增加复杂性。 相反,如果你一想到管理自己的财务细节就头疼,例如(嘿嘿): ·娶了一个英国外交官,她的收入来自美国之外; ·被一个初创公司雇佣,这个公司拖延你的报酬或期权; ·在英国工作了6年,领英国的养老金; ·住在一个税率很高的地方; ·拥有不动产,所有权关系复杂,还在还房贷; ·为孩子攒钱上大学; ·想搞清楚怎么供养那些需要帮助的其他家庭成员。 这时你可能确实需要一个理财师,不管你钱多钱少。 Andy Rachleff,(Wealthfront执行主席、前CEO) Wealthfront做的绝不仅仅是低费用ETF的分散投资和组合再平衡。我们还有税务损失收割和直接指数(Direct indexing)服务,这能让你的税后年度收益增加2%。我打包票,不管你的净资产有多少,你可能找不到比这更好的投资管理服务了,除非你的理财师能玩转顶级风投资本或者对冲基金(我估计玄,可以看下我的一篇博客:你不可能拿到最好的另类资产。 前面也有人说过了,许多投资人想从理财师那里得到的并不是投资管理服务,很多人认为财务规划和感情关怀有价值,但不幸的是,理财师一般没法通过咨询费养活自己,所以他们更想收管理资产的手续费,一般是Wealthfront 0.25%手续费的4倍。 这个问题没有正确答案,但是如果你需要理财师,又找不到只收咨询费的理财师,那就准备为情感关怀和财务规划花大价钱吧。 Chris Nicholson,FutureAdvisor沟通部门主管 机器人投顾最初开发出来是为了服务中产和工薪阶层投资者的,他们是传统理财师忽略的人群。理财师忽略小投资人是因为后者的家当满足不了雇佣理财师的最低财产门槛。机器人投顾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至少是某些需要。 传统理财师要干很多活,最理想的情况下,他们会帮助你: ·配置资产(来分散风险、降低投资费用) ·制定投资相关的避税策略(因为每次收益都意味这一张账单) ·制定财产规划 ·更全面的税务规划(包括其它来源的收入) ·保险 ·现金流管理 ·介绍你认识其他高净值人群 目前来讲,机器人投顾只能做前两个工作。但是这会发生变化,因为我们的产品改进很快。例如说:FutureAdvisor刚启动了一项大学生储蓄服务;Betterment刚引入了退休指南,Wealthfront现在正在做很多资产的自动账户转换(即允许用户把其它投资帐号中的资产转移到Wealthfront上来),等等。 如果你需要其它服务,而且有50万以上的投资资金,你应该找一个好的传统理财师。等一年后,回来看看机器人投顾那时候能够做什么——我们最终将提供前面所有的服务,甚至还会更多。 下面的事情就比较有意思了。 大部分的理财师都会想管理你的资产,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收手续费了。让别人看你的全部资产能带来好处,但是高净值人群经常需要拆分部分资金在几家机构对冲风险,你可以考虑的一种拆分办法就是在机器人和传统理财师之间分配。 这样做的主要好处就是机器人投顾收费低。它们的费用、性能和服务各不相同,但是你能得到“机器人”的建议,费用从0.0%到1.0%都有,传统理财师要收的费用可是从1%到3%的,当然他们的服务范围也更宽。 那么假如说你有10M美元,想同时尝试机器人和理财师。你把5M交给理财师,手续费是1%,把5M交给机器人,手续费是0.25,75个基点的差别每年就是37,500美元。如果每年都这样,考虑复合收益的话,几十年后就是上百万美元了。 (如果你开了一个机器人投顾帐号,然后问理财师该怎么配置机器人投顾帐号里的资产,那就一点价值就没有了,你这样做的话,等于为一笔资产配置付两次钱。) FutureAdvisor和其它机器人投顾确实能服务高净值人群。尽管他们不是我们最初想的目标客户,但是有些高净值人士喜欢我们的低收费和透明资产配置策略。 我已经强调了理财师可以提供很多机器人做不到的服务,但是机器人也有比理财师做的好的地方:税务损失收割,或者说在股票下跌的时候卖出,把这些损失计入到你的账单里,这不是传统理财师日常做的事情,但是所有的机器人投顾都会做。几乎任何需要24/7勤勉尽责的事情,机器都将做的比人好,只要机器后面的人能编好程序。 现在,如果你决定拆分资金,就需要选择一个机器人投顾。我恰好觉得FutureAdvisor是你最好的选择,当然其它机器人也可以随意自卖自夸。 关于选择的问题,可以这么来想:</p>机器人和传统理财师都位于同一个波谱,这个波谱由人和算法混合而成,他们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从人力投入最重的传统理财师开始(他们都坐在小黑屋里,在软件的帮助下工作)作为一个端点,你慢慢的往更加自动化的方向挪,例如像Vanguard PAS和Personal Capital提供价格低廉的电话理财师,一挪直到另外一端,由算法自动提供资产配置,不需要给你安排注册理财师。 人机波谱 看到没,FutureAdvisor在正中间!我们确实依靠算法完成大部分的工作,但是我们也有一个注册理财师团队天天跟用户对话。我们不需要你开个新的TDF(目标期限基金)账户。我们管理你多种多样的、现有账户,协调你的退休金账户和应税经纪账户,既能提供税务优惠又很方便。 这也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为了保持平衡,应该分多少资产给理财师管理。对于Wealthfront和Betterment,平衡在一个账户内完成(现在Wealthfront和Betterment也能管理多个帐号了,因此这个区别应该不存在了)。如果你能把资产都挪过去,那没有问题。 而对FutureAdvisor来说,平衡是在多个退休账户和投资账户之间达成的。我们也允许你手工导入我们不直接管理的资产。但是我们不打算管理非投资性资产,例如哈萨克斯坦的一家旅馆或者比特币那类的东西……(我们就像)一个好的传统理财师会一步步扩大资产管理的范围,帮助你打理“你自己拥有的资产”。 我们的最低投资门槛是1万美元,收0.5%的手续费。我想说,比我们便宜的没我们好,比我们好的没我们便宜。我们现在管理着6亿美元的资产,我们的规模每4个月翻一番。 Jason Hull, Fort Worth财务规划师 我从财务规划师的观点出发回答这个问题,跟那些机器人投顾公司员工的角度不同。</p>我经常跟人们提到机器人投顾——尤其是那些没时间或没能力复制投资组合的人。资产配置和再平衡不是个多大的事,税务损失收割也都能做,这只是个时间价值跟额外收益价值的平衡问题。 如果你 a)自己能做,b)喜欢做,那么就自己去做,否则外包。这跟你选择下馆子还是自己做饭没什么两样,跟雇个修理工或者自己撸袖子干也没什么不同。机器人投顾在有限的资产配置方面,做得很棒,这在我看来是个好事。它们使用方程消除操作偏差(选择偏差、真理妄想等),除非你自己也偶尔插上一脚。你可能赢不了市场,但是也不会比市场差多少。 但是,有些事是理财师能干,机器人投顾却干不了的。我把投资看作财务拼图的最后一片,攒了多少钱这件事对退休支出的影响程度要远远高于你投资得有多好。 也就是说,机器人投顾不会告诉你: ·在你期待的时间范围内,你需要攒多少钱才能实现退休目标; ·你需要多少保险才能确保那些依靠你的人不会因为你的早逝或丧失工作能力而不至于生活艰难; ·为了孩子上大学你要攒多少钱; ·朋友建议你买房时是不是个好主意; ·你的花费跟你的个人价值是否匹配; ·你能不能承受企业投资风险; ·你的财务文件是否合规; ·怎么投资可出租财产; 既然问题尤其针对$1M+高净值人群,我还想指出另外一些机器人投顾做不了的事情:建议你如何安排房产计划来避免房产税。这不光是考虑在资产户头上加个零的事,它实际上把你拖到了房产税事务中。 但是,归根结底,作为一个财务规划师,我完全同意让那些不想自己操心投资的人使用机器人投顾。机器人投顾在投资方面做的很好。除非出现机器人规划师,财务规划师可以更好的实现投资之外的价值。 Matt Detwiler,财务大师兼业余爱好者 看到了很多好答案。很多人指出理财师比机器人投顾好的地方,这是一些主要方面: 保险:寿险、残障险、财产险和意外险; 税务规划和避税效率(机器人投顾已经在做后者了); 房产规划与财富传承。 还有一个理财师和机器人投顾的替代方案:只付财务分析费。 几乎没有投资组合是简单的,也都不好清盘。它们会涉及已有的终生保单、401(k)、roth退休账户、股票收益,等等。 很多理财师会帮助你确定资产配置、风险承受能力等等,收取固定费用。他们还可以根据你的目前状况给出推荐。其实你可以接受他们的建议,因为他们的建议的一部分就是使用机器人投顾。 当你的资产达到$1M+后,你其实可以找到一些手续费折扣很大的理财师。 我愿意推荐混合策略(既用机器人又用理财师),获得一个有经验的专业人士的帮助,值得每年交几百美元。 Carlos P. Sava,投资顾问、资产组合经理、价值投资者、企业家…… 我想到的一个比喻是,你要作为司机开车跑长途,机器人投顾和基金都是交通工具。根据你喜欢的驾驶风格、天气、路况等,你可以添加资源,例如:专业司机、OnStar、GPS、详细路线图等等,来帮助你长途旅行。 用车做比喻的话,我认为机器人投顾就是福特金牛座,工作代步车,很便宜,能拉货。如果你的钱比较多,你可能需要更高级的服务,当然也会带来更多的问题,例如更大的税务影响、更多的财务目标和责任,要处理好这些会非常麻烦。因此,理财师对你实现长期目标会有帮助。 假如说开车时下雨了,你想停下来,这可能会是个大错误,让你没法按时达到目的地。类似的,如果市场出现大的修正或下跌,一些人的直觉就是把钱从市场里全撤回来,结果就失去了反弹机会。高明的理财师会聚焦于危机,使用正确的账户,帮助客户进行长期财务规划,建立情感联系。 希望这个答案有帮助。 Jeremy Gonzalez,独立私人财富经理,定制资产组合 我不知道对冲能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这牵涉到怎么管钱和你想要的体验。 如果你想节省费用,让投资花费尽可能的低,机器人投顾就是选择。机器人根据你的回答和风险容忍度给你提供资产组合。它们可能不是特别灵活和个性化。有时(不是一直)你能得到跟费用想匹配的收获,不管它是服务、业绩、个性化,还是这些东西的组合。</p>那么,你想要达成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呢?一些理财师提供家庭咖啡式的全套服务,可以给你推荐房产规划律师或者CPA,如果你需要这些服务的话。 或许你想每季度跟理财师开个午餐会?或许你想有个能直接打电话或者见面聊的人? 这其实是个偏好的问题。在每个场景下都有很多变量影响你的体验和决定。 不过我首先还是要强调,你想怎么管理你的钱,你的期望是怎样的,然后才是怎么实现这些期望。 问问你自己,你想跟管理你的未来退休金的人/机构建立怎样的关系和联系。一旦你自己回答了这些问题,我想你就知道该怎么选择了。 Mike Kane,Hedgeable公司联合创始人。 我从Hedgeable的角度回答你的问题,Hedgeable是一个机器人投顾。 Hedgeable有一个叫做Hedgeable Next Partner Network(Hedgeable合作人网络)的项目,它允许注册投资顾问、财务顾问、认证财务规划师、CPA、律师、保险代理人和其它财务价值链上的重要角色使用 Hedgeable平台为他们的客户服务,不收手续费。 像你在问题里提到的,一些客户有非常复杂的财务需求,我们明确鼓励他们使用Hedgeable合作人的服务,同时使用我们的资产管理平台。如果你选择了一个使用Hedgeable的注册投资顾问,你只付一个打包费用就行了;如果选择了按小时收费的律师或者会计师,通过Hedgeable合作人网络项目,你还能获得折扣。 Hedgeable的目标是成为一个杀手级的资产管理平台,支撑专业人士(例如上面提到的各种角色)尽最大努力提供客制化服务。这是我们聚焦于机器人投顾市场创新的原因,我们引入了下行保护(downside protection)、影响力投资(impact investing)、比特币和私募股权等产品。 Mike Lin,普通投资人,著名UI/网站/APP设计师,曾与Wealthfront管理团队共事。 我曾经有一个理财师,收1%的费用,在某些事情上是有帮助的,例如弄清楚401k账户该投资哪些基金,他让我知道怎么重新安排按揭,推荐保险专家、律师;在2008年市场暴跌的时候他告诉我坚持到底,让我非常宽慰;在LinkedIn IPO时他还帮助我安排了529计划和一个慈善捐助帐号。 理财师的价值是当市场暴跌时鼓励你坚持到底,告诉你这种事情只是历史的重复。 LinkedIn IPO后我解雇了理财师,选择了PortfolioSolutions,它只收0.25%的费用,后来涨到 0.375%,我用了它两年半。 那时Wealthfront还处于萌芽状态。 在LinkedIn的时候,我跟Wealthfront管理团队的4个人共事过,包括他们的CEO,我们非常尊重他们,享受跟他们一起工作。 他们添加了税务亏损收割和直接指数这样的特性。我在2015年6月解雇Portfolio Solutions,把所有资产移到了Wealthfront。他们只收0.25%。对于10万美元以上的帐号,你可以启用直接指数功能,可以节省你大约0.10%的费用,实际上跟Betterment的费率相当了。 你最好只要Wealthfront或者Betterment帐号,然后雇佣一个只收咨询费的理财师,问他们一些类似于529计划、开设慈善捐助账户之类的问题。我之前确实还跟FutureAdvisor的CEO聊过,(当时)他说他们还不能管理 $1M+账户。 这两个公司像Tupac/Biggie(美国1990年代最著名的两个说唱歌手,一个在美国西海岸,一个在东海岸一样明争暗斗……东西海岸之争。Betterment总部在纽约,Wealthfront在硅谷,我的钱在西海岸。 Wealthfront最近把他们的投资门槛从5000美元降到500美元,低于1万美元的部分不收费,如果是被推荐来的,1.5万美元以下不收费。对于机器人投顾市场来说,战争才刚刚开始,嘉信(Schwab)和先锋(Vanguard)才刚跳进来。 颠覆正在发生,最终如果是机器人赢的话,我会很happy。 ...
距离Lending Club CEO辞职已经一周,但它所引发的负面效应仍在持续发酵。继高盛与杰富瑞集团宣布不再投资Lending Club的贷款项目之后,由200家银行组成的社区银行组织BancAlliance也宣布暂停了与Lending Club的合作。 作为全球P2P行业的”标杆“,Lending Club CEO涉嫌违规贷款和内幕交易的风波给了这个原本就脆弱不堪行业以致命的一击。尽管随后Lending Club发布的第一季度财报业绩亮眼,但却难挽颓势,其股价持续下跌。 Lending Club事件所引发的行业震荡还会持续多久?负面缠身的P2P借贷行业能否“触底反弹”?来自舆论、监管、市场压力日益增大,P2P平台如何转型?整个Fintech领域未来还有哪些趋势和机会值得关注? 带着以上问题,《第一财经日报》于近日专访了全球知名的Fintech(金融科技)行业智库Lendit联合创始人、总裁Jason Jones。在他看来,互联网金融行业已经走过了市场兴奋最高点,现在正在慢慢跌落谷底。 Jason Jones认为,与中国一样,美国的网络借贷行业也面临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美联储加息、负面事件频出、监管政策不确定等影响,但整体行业的基本面仍是向好的,发展机会、发展势头依然坚挺,最终必将触底反弹,然后平稳发展。 并且,他表示,不管是从市场前景还是代表企业来看,中国实际上已经在主导全球的金融科技行业,只是现在整个世界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未来18个月内,我们将看到很多中国金融科技公司IPO,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 市场借贷行业将趋于平稳 《第一财经日报》(下称《日报》“):今年,除了Lending Club,另外一些行业知名的市场借贷平台也出现了裁员(比如Prosper)、业务收缩、业务调整等问题,这是否意味着美国的互联网金融进入了一个转折期? Jason Jones:整个市场确实处于收缩的阶段,如果你看一年或者一年半之前的网络借贷市场,前景是非常好的,但现在的状况却不尽相同,现在整个行业面临着许多压力,有人甚至认为网络借贷行业会崩塌。 但事实是,(繁荣或崩塌)两种想法都是不现实的,最后行业会出现一个折中的状态,一个平稳的状态。这种现象在许多行业都是非常常见的,行业总是首先向前快速发展,然后会经历一段业务收缩的过程,之后就趋于平稳。 我们现在也处于这个正常的周期里面。 《日报》:与美国一样,中国市场借贷行业的发展正在减速。其中,“资产荒”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美国的情况如何? Jason Jones:资产短缺以及缺乏借款人是造成美国市场借贷大多数问题的主要原因。如果市场的投资人超过了借款人,那么市场借贷的压力则在于如何获取更多、更高质量的借款人,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15年第四季度。 从去年第四季度以及今年第一季度开始,这种情况出现了转变,投资人方面的增长开始放缓。这就是市场,我们需要保持投资人和借款人之间的平衡。这将逐渐带来流量,最近它的这种转变也造成了市场的波动。 《日报》:这个消息一出,Lending Club的股价下降了超过35%,事实上Lending Club以及On Deck上市后股价表现一直不佳,这是否意味着美国的投资者并不认可网络借贷行业的前景? Jason Jones:在上市之后,出现业绩收缩的情况是非常正常的,此前Facebook、Google都是如此,Lending Club和On Deck也一样。如果你从基础要素的角度来看,这些公司仍然有显著的投资价值。 Lending Club的股价现在正在面临着比较极端的情况,最开始它的股价定价非常高,在它刚刚上市时,它的股价为16美元到29美元,那个时候它是一个市值110亿美元的公司,现在它的股价为3.78美元,现在它的市值为7亿美元。 如果你研究它的股价,你会发现它从互联网市场股价最高的公司之一(互联网市场本身也是股价最高的市场类别)一直下降到互联网市场股价最低的公司之一。它原来的股价是要比现在高出非常多的。 《日报》:相比之下,同样是市场借贷平台,今年宜人贷的股价却触底反弹,从每股最低的3美元涨到了11美元。你怎么看这些公司如此不同的表现? Jason Jones:我本人在现场见证了宜人贷在纽交所的挂牌,发行价是10美金。但仅仅几周之后,e租宝事件就爆发了,这个丑闻也间接影响宜人贷的股价从10美元暴跌到3美元。 我研究过宜人贷的所有公开呈报,我认为这个公司的表现非常出色,也拥有优质的基本要素。市场也意识到了对e租宝事件的过激反应,宜信及宜人贷和这个事件毫无关系,我想这是股价反弹的原因之一。 中国主导全球Fintech行业 《日报》:和美国一样,今年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特别是P2P平台面临着来自公众、监管机构以及媒体的巨大压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看好P2P,甚至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前景,美国的情况如何呢? Jason Jones:我认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将会改善我们的生活,它对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我们的生活都将受益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金融行业,正如互联网渗透到媒体、零售业一样,这个趋势是无法阻止的,相反它会让一切变得更好。 那些抢占先机成为行业初期领袖的企业,它们将会痛并成长着,这是完全正常的。在新闻中我们也会看到行业里也会出现一些“坏人”,他们有的时候可以能会掩盖正在发生的一些好的现象。 我认为这也可以用来描述过去六个月的状况。但是如果你退一步来审视现在的状况,你会发现这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这是有益于整个产业,有益于你我,有益于我们的社会的。 《日报》:基于现在的情况,有越来越多的P2P平台正在面临转型的挑战,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Jason Jones: 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会成功,领头羊会愈加强大,弱小的公司会失败,会有行业内的整合,也会有更多的新生意逐渐崭露头角。这符合自然的商业周期规律。 我想跟这个领域的企业家和CEO说,不仅要关注前端,更要关注后端的运营基础架构的提升,尤其是规章制度的合规性,从而实现最佳实践,成为行业内合规运营的典范。 《日报》:很多中国的P2P平台都在尝试涉足财富管理和消费者金融业务,你觉得这是好的选择么? Jason Jones:这是个很有意义的问题。首先,对于中国人来说投资渠道十分有限,比如有并不成熟的股市;还有房地产市场,可能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这都是多年来首选的投资方式;还有债券,还有网贷。 市场借贷有准确的定位,因为中国经济正在向消费型经济转型。从传统来讲,都是由大银行为基础设施建造商提供修建道路楼房、建造城市的贷款;但如今中国的银行系统或许并不能完全满足社会上消费者和小微企业的需求,这曾经是一个未开发的市场,现在市场借贷平台拓展了这个市场。 从市场借贷平台开始,现在互联网金融已经发展了一系列优质的金融产品,包括互惠基金、投资基金、股票基金、保险产品等,这些都是之前中国普通人很难接触到的金融产品。经济转型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是一个拓展产品与服务的巨大良机,也是创业的摇篮。 《日报》:未来两年,你认为互联网金融行业有哪些发展趋势? Jason Jones: 我们知道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短时间内经历了从高峰到低谷的波折,这在现在看来似乎有些消极。但正如我之前所说,互联网金融的基础是客观存在的,展望两年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我认为首先,现存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会经历冲击,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找到正确的定位。 而互联网金融行业今后两年内最令人期待的事情,将会发生在中国。现在我们看互联网金融企业,有一批10亿~40亿美金市值的公司,大部分是信用类企业,都做得很好。而Paypal,则有470亿美金的市值,它是目前最大的互联网金融上市企业。 但是接下来的两年内,你会看到一些新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上市,最主要的IPO,都将来自中国。那么Paypal还能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一枝独秀么?我们可以关注这几家公司接下来的发展: 目前估值约80亿美金的众安保险;估值约70亿美金的京东金融;估值180亿-300亿美金的陆金所;以及最著名的、600亿美金估值的蚂蚁金服。最大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都在中国,我们非常期待看到这些公司未来的上市计划。...
“按下葫芦浮起瓢”,金融互助模式自去年传入中国,虽经监管层多次预警,但仍借助不同的载体存活。继MMM金融互助组织之后,号称超越MMM金融互助的CNC九星国际互助联盟(以下简称“CNC互助联盟”)正在大力推广,并呈现蔓延之势。 CNC互助联盟的运作模式与MMM金融互助如出一辙。根据其在网络上发布的信息,北京商报记者联系到一位推广人,据该推广人提供的资料显示,该互助联盟并不存在任何标的,平台通过会员相互之间银行账户打款以及拉人头的方式运转,并且根据拉人头的情况给予管理奖。 而CNC互助联盟比MMM金融互助更加隐蔽,北京商报记者在搜索引擎上并未找到其网站,据推广人介绍,会员注册需提交自己的真实姓名、微信、支付宝、手机号码、银行账号等信息给推荐人,由推荐人注册。根据其宣传资料显示,在成为注册会员之后,会员需要向平台购买一个100元/个资格的激活币。在CNC互助联盟上投资金额为2000-2万元,根据金额不同,一共分为九星,每位会员将得到每天2%的互助金。每经历一轮互助后,级别就会上升一星。根据其管理奖励设置显示,会员依据直推会员人数多少,分为银钻会员和金钻会员,并对不同级别采取不同的提成。直推10个会员,小组会员号达到50个为银钻会员,可获奖励1.5%;金钻会员奖励为3%,要求为直推20个会员,小组会员号达到250个,或者直推会员有5个银钻会员。 值得注意的是,该组织正呈现蔓延之势,北京商报记者加入一个推广微信群发现,该群已聚集近400人。据了解,这样规模的微信群至少有五六个,并且据群里一位投资人称,其名下会员已发展到2万人。而此前针对MMM金融互助组织,央行、银监会已经多次发文认定其具有非法集资、庞氏骗局和传销的性质。 对于该组织的模式,网贷315首席信息官李子川表示,高息承诺跟诱导性话语,称资金无任何保障,是典型的传销跟庞氏骗局模式,投资最核心的是明白资金由谁在管理、投向了哪里、回款保障是什么,在类似这样的互助系统里完全看不到。业内人士认为,该模式就是纯粹的庞氏骗局。 为何金融互助模式仍“招摇过市”?马骏表示,监管不是万能的,有了监管但一样有犯罪,投资人自身应该提升风险意识。李子川也直言,关于传销跟非法集资问题,即使监管力度再大,也会存在,诈骗的模式跟手段也在不断迭代,不能一味地归结为监管不到位,根本原因还是投资人的逐利本性和较低的财商现状。...
那些终将“跑路”的平台 谁为何依然坚守? 有问题的高月息、原始股、明星效应 P2P众生相 “这家平台应该不错吧,你看现场这么多年轻人。年轻人的眼光都还不错,不像其他投资公司专盯老年人的钱。” “我投的这家理财公司跑路了。” 在国贸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宴会大厅里,投资人老张划拉着手机屏幕说。这是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产品发布会,老张作为VIP投资人被邀请到现场见证。 老张今年70多岁,由于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断下滑,远超银行收益的P2P和线下财富公司成了他的首选。手机备忘录中,列着他投资的1家P2P,还有3家线下财富公司,其中一家线下财富公司已经“爆雷”。 现实有点让老张这样的投资者恐惧。中晋系实际控制人徐勤面对镜头坦承其“庞氏骗局”,运作模式即吸收新投资人的资金归还旧投资人的本息,同时挪用其中的资金挥霍,其生活奢侈程度也令人哗然。 在频繁爆出的投资理财公司乱象背后,深受其害又深陷其中的投资者抱着怎样的心态?老张等人的经历,或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真跑路了就自认” “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对于四分之一的“跑路”,老张甚至颇感庆幸,幸亏没把钱都放在一家平台上。 跑路的是国亚资产投资有限公司,老张投资了25万元。北京本地媒体报道,今年3月,这家平台的负责人跑路,涉案金额超过2000万。老张和其他几十位投资人组成的维权小组向公安机关报案,但他坦承,追回资金犹如水中捞月。 之所以投资这家公司,无非是相中其远高于银行理财的收益。譬如老张在另一家财富公司投资8万元,年化收益率13%。 不过,这些投资平台和“倒霉”的平台跑路事件,老张一直瞒着所有家人,一怕责难,二怕劝阻,不让继续投资。 “这家更高,每个月有3%的收益。”说话间,老张向记者展示了另一家投资公司。 “这么高你怎么敢投?”年化36%的投资收益,记者震惊中反复问道。 老张反而宽慰说:这家他投12万元已经过去半年,去公司办公室看过,目前兑付正常,“问题应该不大”。不过,这家公司原来的收益率更高。 老张说,原来每月收益率为5%。对于四成预期收益降幅,公司给出的解释是:3月份开始筹备上市,减少的收益将转化为投资人对公司的原始股权,待上市可获得更高回报。 老张“算盘”打得响:5万元投资原本每月2500元“固定”收益,如今变成1500元收益+500股每股2元的“原始股”,一旦上市至少数倍收益。值! 根据老张提供的公司名称和“股票代码”,记者查询工商信息发现,该公司经营范围“德智体美劳”一个不落——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影视策划、礼仪服务、投资咨询、销售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等。所谓的股票代码则是以“2”开头的6位数字,记者并未查询到任何公开信息。 投资“踩雷”且行业时有风险事件爆发的情况下,老张为何依旧不肯完全撤出? 老张认为,尽管跑路平台令他损失25万元,但自己每个月仍有退休金,不会影响正常生活。自己用于投资的这些闲钱,放在银行收益太低,购买高收益产品目前表现不错。 “我这也是投机行为,平台正常兑付收益还是很不错的,如果真跑路了就自认。”老张说。不过他表示,接下来的几家平台最好不要再有损失了。其实他也有“撤退”想法,但目前看起来这些平台兑付都正常,所以,还是年底再考虑吧。 “最后接棒人”竞赛 尽管对25万损失看得开,但不等于说,老张对个中风险毫不在意。 他表示,每一家平台的经营门店都亲自去看过,觉得放心了才会投资,而且会和对方签订投资合同。而在上述P2P平台投资时,他倒有些迟疑。因为,他就是在网上看到了这家P2P平台的广告,看到官网还算比较正规,于是就下载了客户端。尽管智能手机操作不算熟练,但摸索着,把钱成功也划到投资账户上了。 “他们没和我签订合同,要是跑了我还没凭证呢。”老张觉得不踏实,于是这次亲自到活动现场来考察一番。 “这家平台应该不错吧,你看现场这么多年轻人。年轻人的眼光应该都还不错,不像其他投资公司专盯老年人的钱。”老张说,而且平台现场请了明星过来,说明资金有保证。 令记者哭笑不得的是,上述一家平台是老张去儿子单位路上,接到路人发的宣传单后了解到的信息。后来,他到其位于光华路的办公室考察过觉得比较可靠就投资了。其实,投资主要凭广告的人不在少数。 在上述活动现场,记者还碰到了投资多家P2P的冯先生。他接触投资信息也主要看广告等,只要投放的广告平台他认为很“权威”,或者平台宣传时背后有大公司背景的,就判断平台风险很低。 与老张等人道别后,记者的心里五味杂陈。震惊于理财公司泛滥无序的同时,也惊讶于老张等投资者的轻信、贪图一时收益,以及侥幸的投机心态。 在采访中,接触到类似的投资者群体实在庞大。在高收益的诱惑下,他们看中的是收益,但违法平台看中的是投资者的本金。老张等人其实也是心知肚明,但仍旧心存侥幸,希望自己会在“庞氏骗局”揭穿前成功逃离,但现实是,在高收益诱饵下,他们很难果断抽身。 投资理财公司频繁“爆雷”,人们不禁发出“看好父母的养老钱”这样的呼吁。但在各部委联合打击非法集资的高压态势之下,投资者的自我风险意识同样不可缺失。 再次强调:网贷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面对有跑路风险的平台,建议远离,投资前需详细考证。 财经贷眼:P2P平台太多,手把手教你识别虚实(详) http://www.wdcj.cn/plus/view.php?aid=2449 ...
中晋系、融资城……近两年来,非法集资案件持续爆发,许多P2P平台打着互联网金融的“幌子”,吸收巨额存款后“跑路”,让无数老百姓血本无归。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4月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2431家。《法制晚报》记者统计公开数据发现,截至今日,被曝光的问题P2P平台已达1630家。按照平均数估算,这些问题平台累计待收金额高达728.1亿元,其中有近半数平台“坏账”的原因为老板跑路。 数读1630家问题P2P平台“坏账”累计728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4月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2431家,较3月底下降了30家,网贷平台数量连续4个月减少。法晚记者统计发现,截至昨日,被曝光的问题P2P网贷平台已达1630家,累计待收金额728.1亿元。 具体来看,问题P2P平台数量在逐年递增。去年问题平台共有896家,同比2014年增加225.8%;2016年1月至今,问题平台数量已经超过300家。其中,4月停业及出现问题的平台数量为75家,主动停业进行资金清算退出的平台,也从去年同期的9%飙升至41%。 七成上线不足一年被查 半数平台直接“跑路” 法晚记者统计发现,在所有问题P2P平台中,上线不到1年即被查的平台占比高达69.8%。其中,上线6-12个月被查的达32.6%。 数据显示,1630家问题平台覆盖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而“大头”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其中山东问题平台数量最多,达302家;广东次之,有295家。从问题平台类型上看,“跑路”类型占比最多,高达48.7%;其次是“提现困难”,涉及478家平台,占比达29.3%。 在包括里外贷、盛融在线等的13家待收金额过亿的问题平台中,有8家出现提现困难、3家存在跑路情况,还有1家已经停业。 部分待收金额过亿的问题平台 平台名称 问题时间 待收金额 事件类型 里外贷 2015年1月 9.34 停业 盛融在线 2015年2月 9.21 提现困难 中宝投资 2014年3月 5.13 经侦介入 中汇在线 2014年12月 2.60 提现困难 融融网 2014年12月 2.54 提现困难 锦融运通 2014年8月 2.00 提现困难 网赢天下 2013年8月 2.00 提现困难 (单位:亿元) 观点 中老年人易受“伤害” 年轻人“好奇”中招 据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涉众型经济犯罪侦查处处长刘路军介绍,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东部地区非法集资案件绝对数量大。而东部地区发案,会对中西部地区产生连带蔓延效应,“有些手法在东部已过时,犯罪分子就会到相对不发达地区故伎重演。再加上一些地区制度设计等相对不完善,很容易被钻空子。” 刘路军表示,从非法集资的参与人群来看,最容易受到侵害的是中老年人,他们辨识能力相对较差、风险承受能力弱。特别是40后、50后,很容易被街头小广告、电话推销、发放纪念品等非法集资手法所蒙蔽。另外,在网络非法集资案件中,受骗的年轻人也很多,因为他们对新事物的需求和好奇心更强烈。 ...
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下称基金业协会)称,从5月16日起,券商直接投资业务子公司及其下属机构的基金产品(下称直投基金)只能在基金业协会的私募产品备案管理系统(下称券商系统)进行备案,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下称私募系统)不再受理直投基金相关备案事。 接近基金业协会人士告诉财新记者,有些券商直投子公司风控较严格,为了达到合规的要求,直投基金既在券商系统备案,又在私募系统备案,存在重复备案,效率低下的情况;还有一些券商直投子公司风格比较激进,达不到券商系统备案的标准,然后跑到私募系统进行备案,导致监管套利时有发生。 上述人士举例道,直投基金要求的合格投资者门槛是1000万元,但是普通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门槛只有100万,一些直投基金的合格投资者在“券商系统”达不到要求,但是在“私募系统”却能备案成功。“直投基金的设立需要遵守《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规范》,在投资者门槛、投资标的、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要求都明显高于普通的私募基金产品。” 基金业协会表示,直投子公司应当在直投基金的首轮募集完成或者签订受托管理第三方募集设立的直投基金的协议后5个工作日内,报基金业协会备案。基金业协会对备案材料进行齐备性复核,并在备案材料齐备后5个工作日内予以备案确认。备案材料不齐备的,基金业协会在收到备案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直投子公司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直投子公司按照要求补正的,基金业协会在备案材料齐备后5个工作日内予以备案确认。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基金业协会予以备案确认,不能免除直投子公司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直投基金信息的法律责任;不代表基金业协会对直投基金的投资价值及投资风险做出保证和判断。“投资者应当自行识别直投基金投资风险并承担投资行为可能出现的损失。”基金业协会称。 备案通过后,基金业协会可以通过书面审阅、问询、约谈等方式对备案材料内容的合规性进行复核,并通过基金业协会官网对直投子公司及设立的直投基金备案情况进行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