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时间,一家网络众筹公司发起了2.3万多例医疗个人求助项目,筹款总额超过1.8亿元,379万多人次参与捐款。从5月20日起,网友“午后狂睡_Silent”在微博上连续发表《轻松筹?另类发家致富手段》系列文章,质疑在轻松筹网络平台上筹钱的病人往往夸大治疗费用,筹款的目标金额可以随意更改,病人在拿到善款后用途不明,且平台在每笔善款中抽取2%的手续费。(5月30日《中国青年报》) 相比于传统的爱心救助,利用时下流行的众筹模式,为需要得到帮助的人提供来自网友的支持,存在更多的便利和快捷。网络的特性在于构建了一个开放性平台,一条爱心求助信息有可能瞬间被千万人看到。而专注于医疗个人求助的众筹平台,由于其已经形成的用户基础,以及背后的平台信用背书,还可能将这种爱心聚集效应成倍放大。 但问题随之而来,如何确保众人的爱心不被滥用?网友的文章揭示了其中的多重风险。发出求助信号的病人可能会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夸大病情和治疗费用。病人获得善款后,支配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众筹捐款的网友丧失了知情权。平台抽取手续费,更令人担忧其不但没有事先履行好对于求助病人的资质审验,更有可能因为与病人之间的无形利益共同体,而在众筹过程以及善款使用中,有意无意地纵容个别病人滥用爱心及善款。 人们惊奇地发现,自己的爱心奉献换来的可能是一场骗局。爱心本身是无私的,却很容易遭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干扰,暴露其脆弱性。一旦对于这个网络爱心众筹平台的怀疑情绪满溢,失去用户的不仅是当事网络平台,更会株连到其他类似的爱心众筹平台。因为人们无法辨识,究竟哪家平台能够确保不出现这样的问题,哪个口口声声要求救助的病人其实是在骗取大家的信任。 这场有关爱心网上众筹的公信力危机,需要引发的是众筹平台以及监管部门的重视,对于爱心网上众筹必须有清晰的监管流程。比如,网上众筹平台对于救助病人要有事先的情况审核,调查其救助要求与实际状况之间是否相符,并且将所有信息公布于众,欢迎知情人士予以外围的信息反馈。救助病人还要与接受众人委托的平台之间签订契约,一旦违反相关条款,要承担违约责任,甚至遭受民事诉讼。 众筹平台的自律只是恢复公众信任的起点,但最终能否顺利度过危机,仰赖于监管部门的第三方监督。当众筹平台由于疏忽职责,造成救助病人虚报情况,欺骗救助者时,也要承担连带责任。监管部门要对众筹平台进行问责,就如同近年来部分网络平台黄赌毒信息泛滥,监管部门会根据公众举报,对平台进行约谈、要求其自我清理整顿,一旦整顿力度没有达标,监管部门还会后续跟进,加大问责力度,如此监管模式完全有必要移植到对于爱心网上众筹平台上。 一条清晰的爱心网上众筹监管链条就此铺就,监管部门、众筹平台、求助病人以及救助者,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我的权利与义务,同时有权对其他参与主体不负责任的行为,按照所赋予的权力进行惩戒,如此才能确保爱心网上众筹不会从爱心满满的神圣事业,沦为一地鸡毛的欺瞒、不信任乃至冲突矛盾。众人的大爱能帮助到真正有需要的弱势群体,那些浑水摸鱼者则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
投资和被投资是双向的选择。创业者们在融资过程中被严加拷问,理所当然,同样的,创业者们也可以向投资人提问,判断他们是否是理想的、合适的投资人。优秀的创业者能在投资人的金钱面前沉得住气,考虑透彻到底要不要拿别人的钱、拿多少钱、拿谁的钱?当然,也有乱了方寸、饥不择食的创业者,对他们来说,拷问投资人是条千万走不得的绝路。 1) 你们资金规模有多大?投资过哪些企业,是否可以介绍我去见识一下? 当今之时,各行各业鱼目混杂,为了试探真假VC,问问也无妨。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是一句废话,只要确保对方能够把钱投给你,管他们投过哪些其他公司,要是不投钱给你,他们基金规模再大、钱再多,也不关你屁事。 不过你这一问,说不定正好打开了对方的话匣子,张口滔滔不绝地讲起自己手里管理着多少个亿资金,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本领如何如何之大……听听而已吧,千万不要听了这些话,使自己越变越小,让对方越变越大。在创业的天地里,创业者永远是大山,投资人是陪衬的小山,因为一个创业企业的价值是创业者创造的,投资人的钱只是加速剂,有钱干得快一点儿,没钱慢一点儿,不管有钱没钱,创业者是命中注定一定要去创业的。而投资人要是没有了创业者,一捆捆的钞票只能锁在保险箱里发霉。 2) 你们给我的估值,是基于怎样的假设和计算方法,是否可以介绍一下? 创业者总是心比天高,投资人给出来的估值总是或多或少会偏离俺们的预期目标。要知道,VC都是职业投资人,估值自有他们的假设和方法,如果VC的估值并不能使你满意,你应该讲出充分理由来提升的你价值,不然你可以反守为攻,先问问VC出价的基本假设和计算方式,再看看你是否有更高明的理由和算法来回敬,切忌无厘头式的、不讲理性地瞎侃价。 3) 你们通常投资一个项目需要多少时间?大概是怎样的流程? 不少创业者见到投资人就以为一个下午就能谈定,明天就能把钱打过来,有的人甚至口气更大:“你们是不是马上可以投?我们的要求就是要快,否则就不用谈了。” 讲这样的话实际上暴露出了创业者自己的外强中干 -- 既不懂投资的基本门道,也缺乏最基本的销售技巧。世界上任何生意,都是要让消费者自愿掏出钱来,要让消费者感到满意,无论是超市、餐厅、加工厂、软件公司、系统集成商,哪一个可以例外?融资实际是一件兜售你公司股份的大买卖,谁有本领能让顾客(VC)不花功夫左看右看、问这问那、挑挑拣拣、穿穿试试,马上摸出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来砸进去?! 通常VC做一个案子需要3-5个月。VC们要在众多手头的案子里腾出时间来仔细关注你的项目,和你签Termsheet、尽职调查、找律师起草投资协议、中间可能还要出国去度假……不过每个VC都会在你面前表现出他们的专业和利落,所以你要抓住这一点,首先问他们最快多久能做完你这个项目,要是对方说三个月应该差不多了,这说明他目前手上没有什么忙活;要是对方说5-6个月是起码的,那他的潜台词就是“最近我很忙,此项目还提不到优先级”。紧接着你应该再细问他们的流程,并按他们说的流程排出一个时间表来发给双方,再派你秘书作为项目经理严格跟进,这样你多少对融资的时间能有所掌控。 4) 你们在看我们的这个项目时,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投资人的担忧就是创业者融资道路上的障碍,所以创业者应该主动清扫路障。你可以大胆地问投资人他们的担忧是什么,如果他们回答说“最大的担忧是风险控制”,你可以回答:“等钱到位了,我们马上到4大会计所去挖个高手来当财务总监,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如果投资人说“我们担心你们的销售,团队里缺一个销售副总”,你可以回答:“哈,你说的太对了,我们早就准备好了,瞧,15%的期权早已经划出来放一边了,候选人的简历这里已经有一大堆了,要是此人不到位,俺绝对不动你一分钱。”融资的本质是向投资人对症下药,让投资人买到他们希望得到的东西,对于你融资道路上的绊脚石,不要掩饰、不要解释、马上清除! 5) 你说除了投资我们钱,你们还有很多资源和附加值,是否可以具体说出来看看? VC们都说自己有“附加值”,呵呵,VC们总是在谈判估值的关键时刻甩出了这个杀手锏……VC们这么一说,创业者小弟弟小妹妹们就放松了对“估值”的警戒,以为VC的价值超越了钱,于是不再斤斤计较什么“公司估值”了。那些所谓的“附加值”到底是什么?真正的附加值是具体的,一说出口你就能听明白,马上白纸黑字马上记下来;笼统的说什么“我们有行业资源啊”之类,无非是将来介绍一两个他们所投公司CEO和你认识认识,呵呵,弟兄们记住啊,大部分VC的价值就是他们的钱,什么“附加值”之类的甜言蜜语,除非有兑现的具体条款,否则就听听而已吧。 6) 你们是全部自己来投,还是要找几个跟投者?你们愿意领投吗? 当一个VC说“对你的项目有兴趣投资”,这句话是包含着很多可能性的: * 有兴趣马上来着手投资你的项目(Termsheet,尽职调查、谈判等等); * 有兴趣参与投资,如果有另外一个VC来主导这轮投资(领投)话,可以跟投一部分; * 有兴趣来领投这轮融资,不过最终是否投要取决于能否找到其它一些跟投的投资人; * 有兴趣继续观察,时机成熟就投(当然时机可能永远不会成熟)。 创业者要摸清楚投资人确切的兴趣程度,以便做出相应准备,千万不要被误导,以为VC有兴趣然后在那里干等,最后耽误了自己融资的时间。如果你确定了投资人只有“跟投”的兴趣,就争取和他们确定一个可能的跟投资金额度,比如1/3或1/4。然后你继续努力去寻找一个“领投”的VC,你不妨试探地push新碰到的投资人说:“你快来领投吧,我连跟投的VC都帮你找好了。 7) 你们什么时候可以提供我Termsheet? 或者是否可以根据双方的谈判要点签一个意向书? 判断VC对你项目兴趣程度的另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截了当问他们是否愿意马上给你出一份Termsheet。创业者迫不及待想知道的敏感问题,比如投资多少钱啊、股份比例啊、期权啊、对赌条款啊、注资条件啊……都会一条不少地罗列在其中,要是VC对你的兴趣还不到火候,那么他们一般不会费周折来出什么Termsheet的。 融资过程常常像雾里看花,投资人时隐时现,创业者不必羞羞答答,要勇敢地和投资人挑破天窗说亮话,问他们拿Termsheet,然后根据对方出的Termsheet来一条条系统地谈判主要的投资条件。Termsheet、Termsheet、Termsheet,这是你在融资道路上最重要的一个里程碑! 8) 你们在投资以后,通常是如何管理被投公司的? 对于投资人来说,投资只是一个起点,是他们工作的真正开始。投资后的管理大有讲究,有的投资人管得严,比如会要求指派财务总监进入公司的核心管理团队,还有的会要求每月召开董事会、要被投公司建立各种监管和汇报制度……也有的VC砸了钱以后就死活不管了,一年半载开个董事会也指派个投资助理来当替身。了解一下VC投资后的管理要求和方式,也可以帮助创业者判断值不值拿他们的钱。 9)你们最后决定投资前,还要我做些什么?有没有一个清单可以给我? 对于第一次融资的创业者来说,一方面应该学习有技巧地push投资人,同时也应该积极配合投资人完成投资过程中的所有必要程序,比如尽快拿到尽职调查清单,以便提前做好尽职调查的准备。 不过,创业者“主动配合”投资人的动作要有礼有节、适可而止,切忌过分热情、过份大方,因为融资谈判是一个双方提亲、相互了解、探讨婚嫁大事的“前戏”过程,创业者要适当摆些关子,以增进你对VC的神秘感和吸引力。有些创业者过于乐观,在还没有拿到Termsheet之前,就让VC来了解技术后台、客户合约细节、甚至着手处理一些公司里以前遗留下来的敏感股权问题,结果创业者废了好一阵心血,VC却连个起草Termsheet的工夫都没花,拍拍屁股说不投了。 创业者在打开自己的大门让VC进来翻箱倒柜做尽职调查之前,一定要先谈好了主要的投资条款,双方在Termsheet上签了字。切忌盲动,要把握节奏,懂得那些事情可以快、那些要慢。 10) 你们投资过的公司中,有没有什么案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每个有经验的投资人都会有成功和失败的教训。作为投资人来说,和创业者交流自己的成败案例,无疑是培养和教育创业者成为投资人所亲睐的创业团队的最好方法,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对于创业者来说,融资岂止仅仅是一个“搞钱”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学习投资的好机会,创业者应该学会如何从投资人的角度看创业,怎样的公司投资人喜欢,怎样的公司投资人头大……投资和创业一样,都是永无止境的大学问,创业者创业成功了都会去当投资人,现在就开始,在融资中学习投资吧! ...
互联网金融的专项整治正开展得如火如荼,而作为互联网金融一大分支,第三方支付的整治也在意料之中。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昨日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互联网金融整治要分类管理、区别对待,不能把“洗澡水”和“婴儿”一齐倒掉。 在第三方支付牌照到期之前,央行与14部委联合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加强第三方支付的整治,让很多支付企业压力倍增。 对此,郭田勇表示,互联网金融的整治应针对不同业态的创新与风险状况有的放矢。在支付中介领域,第三方支付内在的创新成分高、形成的风险相对较小。而在信用中介领域,除阿里小贷等少数机构使用大数据、云计算外,大部分机构不具创新内核,且形成较大风险。因此,从风险和创新度来考虑,互联网金融在P2P、众筹等领域的风险更高,并且创新度也不如第三方支付强,所以互联网金融整治重点更应放在P2P、众筹等方面,对于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还应采取鼓励态度。 对于未来支付机构应该如何发展,郭田勇表示,第三方支付的牌照是很值钱的,支付行业平台性比较强,容易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对于没有市场占有率的小支付机构而言,生存下来比较难。因此,小型支付公司要寻找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支付领域越来越细分化,且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预付卡、收单、互联网支付。小型支付机构要在业务上做精,主攻某一细分领域。 ...
天津市副市长、原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目前中国经济新常态需要新动力,因此要积极推动新金融的发展。 阎庆民是在今天(5月30日)第十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中国私募基金业2016论坛”上,发表上述观点的。 阎庆民表示,目前天津有科技小巨人接近4000家,这些企业都得到了来自于风险投资、科技投资等私募基金的支持,私募基金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天津科技类企业的发展。 阎庆民表示,天津充分认识到私募基金对科技类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天津将继续努力营造适合基金业发展的环境,推动科技创新和新金融的发展。 ...
近日,上海太宥恒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上恒资产”)发布公告称,因大批客户提前赎回资金,造成了上恒资产资金兑付流程不能正常进行。并称在兑付方案正式公布之前,平台从即日起暂停接受一切提前赎回。 据媒体报道,目前投资人待还金额在2000万元以上,截至5月30日,已延迟兑付一周时间以上。上恒资产董事长目前已到上海某公安机关经侦部门主动报案。 公开资料显示,上恒资产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金2亿元人民币,企业管理资金规模达80亿元人民币。(徐利) 上恒资产兑付说明 近期,大量虚假、欺诈性P2P平台跑路新闻频繁曝出,加之国家相关政策缩紧与媒体舆论影响,投资人对P2P行业信任度急剧下降,受此种种因素影响,上海太宥恒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恒资产”)也发生了大批客户提前赎回资金,造成上恒资产资金兑付流程不能正常进行,在此,上恒资产控股公司上海上恒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向各位投资人表示真诚歉意并作出如下说明: 上恒资产曝兑付问题 “线上+线下”管理资产达80亿 据上海太宥恒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恒资产)的一名投资者表示,其所知的投资人待还金额目前在2000万元以上,截至5月30日,已延迟兑付一周时间以上。据介绍,上恒集团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多元化企业集团,资产业务横跨金融产业、商业地产、海洋生物产业、供应链产业等五大板块。 ...
银行理财收益率“下楼梯” 投资管理费暴利依旧 最高接近实际投资收益五成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在连续的降息和降准面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自然难以保持在高位。事实上,去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走低,可谓一直在“下楼梯”。 尽管如此,理财产品背后的隐性投资管理费却暴利依旧——某城商行今年5月中下旬到期的一款理财产品的兑付公告显示,银行收费与客户实际收益的比值最高达到了0.87:1,也就是说,银行收取的投资管理费折合给客户兑付收益的近九成,而在产品的投资总收益中,银行无需占用资金、更无需承担风险,却抽走了47%的收益。 理财收益率持续走低 对于投资者来说,在年中、节日等重要时点购买理财产品收益率高的“小窍门”渐渐失效,事实上,去年以来,理财产品收益率呈现出持续下跌的态势。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上周120家银行共发行了1012款理财产品,发行银行数比前一期减少12家,产品发行量减少102款。保本浮动和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共300款,市场占比为29.64%;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共712款,市场占比为70.36%。上周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86%,较前一期减少0.1个百分点。其中,预期最高收益率在6%及以上的理财产品共2款,市场占比为0.2%,环比下降0.16个百分点。 “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与资金的宽松程度高度相关。就央行的态度而言,多次降息和降准为市场补充了数千亿元乃至更高量级的资金,让银行体系中的资金充裕起来;就银行的态度而言,银行存贷比的计算方式较以前有所变化,银行存贷比压力有所减轻,同时,银行对于风险较高的贷款采取收缩态势,银行对于高价格揽储的需求自然也相应有所减少”,一位股份制银行有关人士曾对本报记者表示。 管理费切走近半收益 虽然降息、降准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负面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这并不是真相的全部。事实上,银行隐性收取的投资管理费对于投资收益的切分作用也不可小觑。 某总部位于西部地区的城商行的一款理财产品兑付公告显示,产品募集额度为49950万元,期限为33天,客户收益率为4.15%,产品到期日为5月17日。该产品投资收益合计为302.11万元,兑付客户收益为187.41万元,而银行收取的托管手续费和投资管理费合计高达114.7万元。据此计算,银行收取的费用合计占实际投资收益的38%,银行收费与客户收益的比例更是超过了0.61:1。 这种情况并非偶然。该行另一款5月17日兑付的理财产品(期限为61天)的实际投资收益总额为328.58万元,兑付客户收益为175.48万元,托管手续费0.79万元,管理费152.31万元,银行收取费用占到了全部投资收益的47%,银行收费与客户收益的比例更是超过了0.87:1。 对于投资管理费,目前商业银行的约定比较类似——“投资管理费的收取与理财资金的投资结果挂钩,如果实际投资收益扣除其他各项费用后高于客户可获得的预期最高收益,则超出部分作为投资管理费,如果未能超过客户可获得的预期最高收益,则不收取投资管理费”。 这种看起来不一定能产生的管理费,一度并未引起投资者注意。“其实大量的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都高于预期,但银行一般不会提示客户”,某股份制银行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这部分管理费多数情况下是隐身存在的,相对而言,销售费和托管费都是明示存在的,但销售费和托管费的费率大多较低,甚至几乎被忽略不计”。 上述两个个案的收益切分或许略显极端,但《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该行大量理财产品的投资管理费与客户兑付收益的比值超过50%。而且,从理财产品投资的标的来看,绝大多数都是债券,每个理财产品配置2只至6只债券不等。 “即便收取所谓投资管理费,应该也有一定技术门槛吧”,有投资者调侃称,“如果债券市场对个人投资者开放,大家肯定都自己投资并获益了,谁会愿意分那么多钱归银行做管理费啊,只不过现在银行属于优势地位,个人不能直接买。” 上述理财产品投资管理费高占比的情况虽然不一定在每家银行的每个理财产品上发生,但是,鉴于银行理财产品现在客户端和投资端的市场情况比较透明,同类型银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投资业绩差距不大,因此投资管理费“暴利”不太可能是个别银行的偶发现象。 暗合刚性兑付 “不过,目前投资管理费水平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强调,“封闭式非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现在是百分之百兑付率,也可以说一直在保持着刚性兑付,银行承担的风险确实大于托管本身。” “如果银行明确承诺刚性兑付,那我们投资者可以考虑接受投资管理费的收取,但问题是如果银行确定实行刚性兑付,为什么不干脆修改合同,反而要求投资者在购买时抄写买者自负条款呢”,也有投资者对于所谓的银行刚性兑付持有保留态度,“银行所谓的刚性兑付仅仅是目前的潜规则,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哪个产品打破,投资者凭什么要为潜规则埋单!” ...
徐琪声称,快鹿已与一家规模近千亿的大型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并已签订合作协议,未来三年将为快鹿提供100-150亿流动资金。但其提供的发布会资料上却显示,合作方每年大约提供20-30亿流动资金。两种说法并不相符。 近日,快鹿集团因未能兑付苏宁《叶问3》众筹项目,遭法院冻结其2亿多资产。而《大轰炸》影视众筹项目也将于6月5日到期,共筹资金3000万。双方在兑付时间上再次产生分歧。 快鹿律师团代表、上海市联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沈勇表示,希望苏宁配合快鹿达成协商条款。也就是说,6月5日到期的3000万众筹项目应与快鹿其他项目统一解决兑付。快鹿方面此前曾表示,将于今年10月1日前恢复兑付。 不过,苏宁方面“铁板”一块。沈勇得到的回复是,项目到期后将随时主张权利。对此,快鹿坚决反对。 10月1日前拿什么来恢复兑付? 5月30日下午,快鹿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徐琪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首期50亿资产包仍未处置,不过已与一家大型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未来三年将获得100-150亿流动资金支持。 不过,其拒绝透露该合作企业名称。 快鹿、苏宁再现分歧 苏宁众筹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3月底快鹿被曝资金出现问题,苏宁众筹曾多次与快鹿沟通兑付事宜,快鹿多次承诺还款但多次违约,沟通无果后苏宁众筹于4月下旬诉诸法律。在这一过程中,快鹿希望苏宁众筹协助处置资产,如神开股份,有多家机构曾报出 18.5-21亿元现金购买的合作意向,但快鹿集团董事局主席徐琪虽在谈判会上表示同意,会后却全盘否定方案,导致多次处置资产失败。 不过,苏宁透露的上述消息并未获得快鹿方面的证实。 4月底,快鹿曾公布首期价值50亿元的资产包,主要包括对外投资类、房屋产权类、债权类三大部分,但未公布详细列表。 现在已是5月底,徐琪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截至目前,还没有处置的资产,很多资产都在沟通中。他还称,最容易保值变现的资产是快鹿所持华瑞银行股份,但目前已被法院冻结。 原因在于,4月底,《叶问3》影视众筹项目到期,快鹿集团未能兑付,苏宁表示,在发现快鹿方资金出现问题后,第一时间与万向信托、快鹿方进行联系,协调兑付事宜,后苏宁金融如期兑付该项目,并向法院申请冻结快鹿相关资产。 快鹿集团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此次冻结的资产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华瑞银行股份,价值约1.2亿元;二是中科招商股份,价值也在1亿元以上。 沈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一方面,会与苏宁进行第二次谈判,争取协商解决;另一方面,保留向法院申请再审等方式解决。 苏宁众筹方面认为,其按期履行权益兑付,对销售的众筹项目,严格履行筹前尽调、筹中监控、筹后管理是苏宁众筹的平台责任。 徐琪还称,今年10月1日前恢复兑付,这是刚性指标。 快鹿投资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之前快鹿承诺最早7月1日恢复兑付,最迟至10月1日。 需帮合作方完成百亿产品销售 徐琪声称,快鹿已与一家规模近千亿的大型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并已签订合作协议,未来三年将为快鹿提供100-150亿流动资金。但其提供的发布会资料上却显示,合作方每年大约提供20-30亿流动资金。两种说法并不相符。 而且其并未透露该合作企业名称,仅表示“暂时不方便透露具体合作方,目前还有另外几家类似规模的合作伙伴在进一步沟通谈判中。” 关于具体的合作方式,徐琪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快鹿将50亿资产质押给合作方,快鹿需完成合作方提供的100亿元金融产品的销售,完成后从合作方处获得30%(即30亿)借款;此外,也可以合作方金融产品置换快鹿此前的产品。 对此,网贷之家CEO石鹏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快鹿资产如果短期处理,折扣较大,50亿资产最终不值这么多,导致亏损;而长期处理,投资者又等不了,因此,找一家认可快鹿资产的机构,以质押资产融资等形式换取时间,从逻辑上说得通。 不过,石鹏峰认为该战略合作方的条件有些奇怪,快鹿危机已导致其在投资人心中形象受损,再由快鹿销售金融产品存在较大困难,100亿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么按照条件也就拿不到借款。另外,如果质押资产,也不便于处置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并未看到上述合作协议,快鹿集团工作人员表示,协议存放在其他办公地点,当天无法查阅。 徐琪还称,经过一个月的调整,现已基本完成对旗下平台的重组和“瘦身”工作。目前,金鹿财行在沪分支机构已缩减至8家,员工人数减少50%左右;当天财富全国分支机构已缩减至16家,其中上海分支机构缩减至10家,外地分支机构缩减至6家,员工人数减少近2/3。 快鹿还宣称,关于此前公布的线上债权转让系统,现已完成首例线下交割流程的测试,待最终调试后,该系统将于6月上旬正式上线。届时,出让方和受让方可根据线上挂单预约、线下当面打款交割形式完成债权转让。快鹿将安排专业的客服人员及理财规划师,协助双方完成操作流程。 ...
惠城公安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安鹅城“今日(5月31日)午夜0点发出推送文章,题为《“E速贷”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情况通报》(以下简称《通报》)。 《通报》称,惠州市公安局惠城区分局经提请惠州市惠城区人民检察院批准,于2016年5月30日,对 广东汇融投资股份公司法人代表简某,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依法执行逮捕。并称,“经依法侦查查明,简某经营的广东汇融投资股份公司打着网络P2P旗号,其实以自融、设立资金池、发虚假标的形式非法集资,共利用“e速贷”平台非法吸收的资金累计达数亿元。”这些资金并未流入“合法盈利的业务”,公司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依靠新加入的投资人的本金来维持运作。 《通报》最后提出,请投资人“迅速向户口所在地(或居住地)公安机关报案”,“积极配合调查取证工作”。 ...
近日,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信托全行业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16.58万亿元,同比、环比增速均下降,经营业绩和利润也明显下滑。同时,银监会发布的《进一步加强信托公司风险监管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对支撑部分信托公司资产得以超常增长的通道、平台业务、贷款类集合资金信托业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限制,释放出防控行业风险、促进创新转型的政策信号。 因此,在整体经济增速下行和供给侧结构改革大背景下,信托业必须拓展新的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提升服务质量,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 5月28日,上海信托发布“信睿家族管理办公室”品牌,在开拓高端客户和发展家族财富管理业务上再进一步。 2013年,上海信托正式成立家族管理办公室团队,成立第一单信睿系列产品,为超高净值客户提供涉及财富管理、财富人生规划、接班人培养、公司管理等多方面的服务。这也是上海信托一直致力于推动转型的战略性举措之一。 经过三年的发展,上海信托初步完成了海外业务的架构搭建,现已在香港成立上信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和上信信托有限公司,还在新加坡、卢森堡等地搭建平台,从事海外资产配置和离岸信托业务。 “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信托公司在家族管理方面更具优势。信托作为一种灵活便利的金融工具,因其在财产管理、资金融通、投资理财和社会公益等方面的独特功能,在家族财富传承涉及的方方面面,包括法律、财务、管理、慈善、教育等领域都能发挥其作用。” 上海信托表示,家族财富管理远不只是停留在客户财产的保值升值这个层面。当“创一代”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自然会开始思考家族财富的传承,以及家族企业如何延续企业精神,实现基业长青,乃至再创辉煌。 浦发银行收购上海信托是2015年上海国资改革的标志性事件,意味着上海建设金融控股集团思路的重大转变。上海信托还持有上投摩根基金、华安基金、上海证券股权,并全资控股上信资产。 目前,上海信托正大力推进信托投行化、资产证券化,打造公司核心竞争力,并全力提升家族及财富管理品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在业内率先实现国际化。 截至2015年末,上海信托的信托存续规模超过6000亿元,同比增长57%,信托业务同比增长25%。剔除公司分立因素,利润总额同口径增长22%,净利润同口径增长24%。 ...
尽管监管层三令五申,要求严守合格投资者底线,但仍有不少私募基金顶风作案。 证监会5月27日披露的一宗私募机构违规案显示,中融金城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下称中融金城),散发宣传材料、张贴海报,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售卖私募基金,并承诺年化收益12.6%,最低门槛50万元。 山西证监局决定,对中融金城给予警告,并处以2万元罚款;对该公司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给予警告,并处以2万元和1万元罚款。 此前,上海证监局于今年3月25日开出了私募基金违规销售第一张罚单。2014年10月,投资者王某某仅用30万元就从陕西金开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购得上海喆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普通合伙人的有限合伙型基金份额,明显违反了“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得低于100万元”的规定。最终的处罚结果是,销售机构责令改正、实际控制人被给予警告,并分别被顶格罚款3万元。 此前,私募销售惯用的收益权拆分模式,在被监管层点名后已有所收敛。北京一家中型P2P平台负责人告诉财新记者,“尤其是和基金子公司的合作,定向委投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大量使用。” 财新记者发现,一家名为中宏富达(北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宏富达)的私募机构,目前仍在其官网上公然销售100万元以下起投的私募证券基金产品,以定向委托投资模式规避“100万元投资门槛”和“200人法律上限”。 公开散卖 中宏富达旗下“中宏资本宏星1号稳增证券投资基金”“中宏资本宏星2号稳增证券投资基金”和“中宏资本季季盈证券投资基金”的最低认购金额都为10万元。中宏富达作为基金管理人,还参与认购上述产品20%份额作劣后,投资者认购的优先级份额分为三档,认购10万元-30万元,预期收益为12%,认购30万元-100万元,预期收益12.5%,认购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预期收益13%。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款基金的宣传材料中都出现“刚性兑付”字样,称对基金设置了预警线和止损线,当仓位净值下降至基金总值的87%和85%,或下降至基金份额持有人投资本金金额时,就会强制平仓,保证优先级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投资安全。 此外,这些产品都有“回购承诺”,称基金管理人保证基金安全和基金份额持有人本金及预期收益的投资安全,到期对基金份额承担溢价回购责任,并出具《回购承诺函》。产品成立公告函披露的信息显示,“宏星1号”投资者持有的优先级份额445万元,中宏富达持有111.25万元的劣后,“宏星2号”优先级535万元,劣后133.75万元。按照合同设立的强平线,两只私募基金最终的投资效果为保本。 “这种情况在结构化的私募基金产品中很常见,客观上就是变相在保本保收益,但你又不能说它完全不合法,因为优先劣后的产品就可以这样。”一位私募投资总监告诉财新记者。 根据基金业协会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信息,中宏富达成立于2015年4月14日,注册资本3000万元,员工20人,该公司总经理何平此前在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和中投集团任产品经理,目前以资格认定的方式获得了基金从业资格。 定向委托 中宏富达官网上,除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信托计划外,还有一类叫定向委托投资的产品。以“中宏资本日日宏证券投资基金定向委托投资”为例,委托投资标的是同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单个委托人的起投金额为1万元,按照0天、30天、90天、180天的不同锁定期,分别获得0.02%/日、0.025%/日、0.03%/日、0.035%/日的预期收益率。这款产品同样也由基金管理人和指定机构跟投20%的份额作为劣后,优先级持有人可“刚性兑付”。 定向委托投资模式中,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居间服务,向非合格投资者散户募集资金,资金再委托给一家关联公司以受托人的名义和合格投资者的身份,认购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信托或私募机构发行的产品。 “不论哪种方式,实质无外乎利用公开渠道变相销售私募产品。这里名义上说的是委托,但无论从法律关系还是资金流向上来看,它又和基金募集极为相似。”一家私募基金的风控总监对财新记者表示,“资金的投向是私募,但募集的形式却是公开的,面向不特定对象低门槛准入,这种半公半私的产品很难去界定。” 格上理财研究员雷蕾对财新记者表示,定向委投的实质是避开了基金业协会对合格投资者的监管,“不利于私募行业稳定发展,加剧了整个行业的系统性风险。私募基金之所以有合格投资者的限制,是因为非合格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有限,对私募基金的投资风险收益比认识不足,存在风险适配性问题。” 不过,据财新记者了解,定向委投类关联公司在认购私募产品时,也会遇到一定的障碍。“有的公司风控会比较严,不仅要看是不是合格投资者,还需要投资者证明用于认购资管计划的资金是自有资金,否则不会接受他的认购。”北京一位基金子公司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一般情况下,P2P系的定向委投公司都证明不了是自有资金。” 而上海一位基金子公司的人士说,“我们只看第一层,投基金子公司资管计划的投资者是不是合格投资者,认购的资金有没有100万。至于你这个100万是募集来的还是怎么来的,我们不管。” 监管加码 即将于7月15日起实施的《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下称《募集办法》)或将终结定向委托的套利空间。 “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为规避合格投资者标准,募集以私募基金份额或其收益权为投资标的的金融产品,或者将私募基金份额或其收益权进行非法拆分转让,变相突破合格投资者标准。”《募集办法》第九条明确要求,投资者应当以书面方式承诺其为自己购买私募基金,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非法拆分转让为目的购买私募基金。 财新记者获悉,广东证监局近日向辖区内的多家私募机构下发了《关于组织辖区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开展自查工作的通知》,自查重点就包括“是否从事P2P、众筹等与私募基金业务存在利益冲突的业务”一项。市场人士称,监管层已经开始主要到定向委投类私募散售中关联公司的问题。 一同下发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自查工作底稿》和《私募基金产品信息表》显示,私募基金被要求上报资金募资渠道、代销机构、合格投资者、托管情况、内部风险控制和分级情况等具体信息。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5月26日公布了2015年度投诉处理工作情况。协会称,投诉信息中反映的问题主要与私募基金业务有关。其中,产品延期兑付是投诉中遇到最多的问题,占投诉总数的37%;涉及公开宣传、虚假宣传、误导性宣传、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承诺保本保底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投诉事项占比22%;涉及非法集资的占比21%。 私募证券基金的主要问题在于基金管理人信息披露不到位,投资运作不规范,投诉数量明显受证券市场的波动影响。除私募基金业务外,投诉事项还涉及资管业务中的“投顾+通道”模式、互联网基金销售平台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