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互联网金融观察
还在纠结互金?城商行已杀到科技金融城下
发布时间:2016-06-12 08:12 来源:网贷财经 作者:财经视角

   “银行业会像恐龙一样灭绝吗?”想必现在,再看到这句话,大家都会哂然一笑。

  时至今日,与互联网金融刚刚出现时“颠覆”、“取代”的观点相比,“合作”、“创新”成为了最主流的声音,一方面,“互金本质是金融”的概念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银行业稳健的优势被重新重视;另一方面,银行自身亦认识到服务等方面的不足,主动变革创新,积极拥抱互联网

  城商行率先成功“拥抱”互联网

  随着现实压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心态意识的逐步转变,银行业越来越积极地拥抱互联网,而在各类规模、性质的转型大军中,城商行们表现最为抢眼。

  不久前,安永发布的《中国上市银行2015年回顾及未来展望》报告显示,2015年度26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较2014年下降5.47个百分点,且自2011年以来,已连续5年下降。而与银行业整体形成对比的是,多家城商行交出的答卷令人惊喜。

  例如港交所上市的重庆银行,年报显示,其2015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2.1%,而且盈利结构进一步优化,中间业务贡献度提升显著,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大幅增长66.4%,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提升5.45个百分点,达到至17.6%。

  那么,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为何城商行能够率先成功“拥抱”互联网,取得近乎“妖异”的表现呢?

  其一,与工农中建交等大型银行相比,城商行更为灵活,可以更好地避免“尾大不掉”问题的出现;其二,与农商行及村镇银行等规模较小的银行相比,城商行又有着足够的资金、技术及客户基础,毕竟“转型”并不是简单的纸上功夫,无论是开辟新业务还是入股新公司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支持;其三,与纯粹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相比,银行系有着完善的运营、风控等体系及稳定的既有客户群体,从1到2显然比从0到1容易得多。

  另外,对银行而言,互联网金融能够为既有客户带来更多的增值服务,并有效开拓客户群体,进而实现新的利润增长点,改善盈利结构,有着强烈的“触网”意愿。

  如此看来,在主观诉求与先天优势的双重因素作用下,重庆银行此类规模适中、嗅觉灵敏、行动迅速且有着较强实力的城商行,能够成为互联金融时代“小妖王”也就不足为奇了。

  银行业的“触网”路径

  重庆银行等“小妖王”们领军着银行业的转型,那么,他们选择了什么样的“触网”方式,并在互金时代成功站稳脚跟,茁壮生长的呢?

  首先,战略投资:

  毫无疑问,投资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转型方式,能够迅速获得一套完整的互联网金融商业逻辑,且不会对既有业务产生过多影响,因此,这一方式得到了不少银行的青睐。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要想获得1+1〉2的效果,真正发挥“投资”的作用,还要能够找到投资对象与自身的契合点,并做好资源的整合与对接工作。

  例如去年(2015年)6月,重庆银行参股的马上消费金融公司。无论是从行业风口的选择还是企业经营的能力来看,马上消费金融的表现都可圈可点,但更应该看到的,是其与重庆银行之间产生的协同效应。

  作为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马上消费金融能够为重庆银行现有客户群体提供更全面、便捷的服务,同时,依托线上用户行为生成的大数据能够为重庆银行提供新的风控逻辑,从而拓展其业务适用人群;最后,增加新的获客渠道自然不必赘述。

  深度合作的马上消费金融与重庆银行实现了资源共享、互惠共赢,1+1〉2的效果十分明显,可以预见,战略投资将成为银行进军互联网金融的重要途径。

  其次,业务创新:

  投资,毕竟需要真金白银的资金实力作为支撑,同时对企业的整合能力也提出了一定要求,相比之下,直销银行等基于业务的创新则更加广泛。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今年(2016年)3月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银行业服务改进情况报告》显示,银行业平均离柜业务率达到77.76%,同比提高9.88个百分点。这其中,直销银行就作出了很大贡献。

  据重庆银行相关人士介绍,直销银行是指依托互联网渠道进行产品销售,将以前需要去柜台办理的开户、存款、转账、购买基金等业务全部互联网化的产品。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绝大多数银行应该都已涉水直销银行,当然每家推出的服务特点各有千秋。

  目前,重庆银行“直销银行”平台旗下包括“乐惠存”、“聚利宝”和“ DIY贷”三项产品,全面涵盖存、贷款及理财业务。其中,“DIY贷”的系统能够根据客户提交的借款用途、借款金额、担保方式、用款方式、借款期限、还款方式等要素,为客户匹配相应的个人贷款产品,并实现绝大部分产品在线自助定价。

  “自动匹配”、“自助定价”,这显然已经不是一款简单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而已经带有明显的“科技金融”痕迹。

  如此看来,重庆银行等银行系“触网”后的创新能力,着实令人叹服。

  稳健依旧是核心

  “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是银监会、人民银行以及国务院多次强调的问题,换句话说,为了避免沦为被时代抛弃的“恐龙”,银行业必须拥有持续创新的能力,不断探索、开展新业务、新合作;但作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基石,稳健永远是银行业必须保证的第一前提。在保证稳健的前提下坚持创新,银行肩上的担子真的很重;但真正高明的舞者,并不在乎手上有没有镣铐。

  2015年11月16日,重庆银行的“人脸识别”验证系统正式上线,嵌入“直销银行”业务流程,应用于“密码重置”、“出金”、“DIY贷”三类业务场景。

  “将人脸识别技术真正投入应用”,这一举措到底有多么令人震撼,相信不用太多赘述,而我们更应该注意到的,是创新与稳健两个概念的成功结合。

  人脸识别技术,无疑极大提升互联网交易的便捷性;同时,从技术角度观察,人脸与人体的其他生物特征(指纹、虹膜等)一样与生俱来,具有唯一性和不易被复制性,与传统的“密码”相比更加安全可靠。

  科技金融:实践比概念更重要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深度发展,许多细节路径开始清晰,例如智能投顾、大数据风控等,而科技金融(FinTech,另称“金融科技”)的概念也逐步兴起。目前,国内许多第一阵营的互金平台都开始用“科技金融”定义自己,当然,他们也的确做出了许多成绩;至于银行,虽然保持着一贯低调的风格,但从技术落地角度观察,并不逊色。

  正如第二部分所提到的,重庆银行“DIY贷”等产品,已然带有明显的“科技金融”痕迹,“人脸识别”这类技术更可以称得上科技金融范畴的“王炸”,除此之外,重庆银行还建立了“大数据金融实验”,直击科技金融的核心——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对用户更加精确的画像,通过这份画像,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的行为习惯,进而根据每个用户的喜好推送合适的产品、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入新的风控模型,不仅可以与原有模型相互验证,减少风险暴露的可能,亦能够将处于原有征信逻辑之外的用户覆盖进来,共同享受金融服务。而对重庆银行来讲,启动大数据金融实验,开展合作研发的意义在于:

  一、通过深化外部合作,整合行内外数据资源,形成多维度的“大数据”体系;二、提升数据挖掘和分析应用能力,构建大数据管理平台的雏形,夯实大数据应用的基础设施;三是高效推进大数据应用试点,逐步形成以数据为驱动的经营管理模式;四、引入和培育关键人才和技术等战略资源,逐步形成和完备该行大数据核心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数据的价值体现在科学定位、市场预测、风险预警等方面。”重庆银行董事长甘为民如是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重庆银行此次选择了具有大数据专业技术背景的数联铭品,以及具有丰富集团资源和多元化场景资源上市公司成都三泰控股作为其战略合作伙伴。而其“小步试错、快步试点、逐步推进”的节奏,也再次体现了重庆银行灵活、高效的特点。

  互联网金融时代,或许有人还在讨论银行如何向互金转型,而事实上,重庆银行这些银行系的“小妖王”们,已然杀到了“科技金融”城下,迈入了互金领军者的行列。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