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上半年私募基金业绩出炉,天成壹号以翻番的业绩成为股票策略私募半年度冠军。对于基金管理人来说,业绩夺魁的确值得庆祝。但在私募基金行业,业绩冠军经常意味着业绩变脸,冠军魔咒不可不防。 翻看过去几年私募冠军的业绩轨迹可以发现,不但没有一只基金能够蝉联冠军,连将第二年业绩保持在前30%的私募都凤毛麟角。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统计,2016年蓝海韬略旗下蓝海一号以180.92%的年度收益率夺得股票私募冠军,但该基金今年以来的收益为-20.26%。 2015年的私募冠军上海宝银创赢最具巴菲特潜力杠杆对冲基金1期,2016年的业绩也直线下滑到了负收益。2014年的冠军菩提成长2号基金,2015年的收益率只有24%。更早以前的私募冠军新价值、创势翔等,后来业绩也都遭遇滑铁卢。 实际上,不仅是私募,公募基金年度冠军也经常出现第二年业绩大变脸的情况。引发冠军魔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能够夺冠的基金管理人往往将某一种投资策略做到了极致,这种成功经验通常会激励其固化这种策略,形成路径依赖。而A股市场风格是不断变化的,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策略,业绩就会出现波动。 另一方面,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基金业绩通常会出现均值回归。基金的收益与风险往往是相称的,私募冠军的业绩远远超越行业平均水平,意味着其承担了远超平均水平的风险。就像钟摆一样,荡得越高,下落的速度越快。 另外,历史上获得冠军的私募基金规模一般较小,业绩一飞冲天后,基金管理人往往会借势扩大规模。这样不但会稀释业绩,管理人如果没有管理大资金的经验,规模扩大也会对投资行为形成不利影响,导致业绩下滑。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对于投资者来说,私募冠军的新闻价值高于投资价值。就像炒股忌讳盲目追高一样,选择私募也不应该迷信冠军效应。实际上,一只能常年保持在排名前三分之一的基金,远优于一只业绩大起大落的冠军基金。这就需要投资者仔细分析基金管理人的投资风格和策略,观察其业绩是否具有持续性,能否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再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选择。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核心提示: 今年来很多基金因巨额赎回而净值暴涨,于是不少小白就打起了在其中薅羊毛的主意。关键是,巨额赎回一定能薅到羊毛吗?这里要提醒你,别太天真,小心反被薅了羊毛! 今年以来,多只基金因为巨额赎回而引发净值暴涨,比如华富元鑫A因为巨额赎回净值单日暴涨75%,甚至连一向稳健的货币基金也因为巨额赎回出现净值短暂暴涨。 究其原因,是因为巨额赎回的时候要支付巨额赎回费,这个赎回费就是基金净值暴涨的原因,也是一些人心心念念想薅的羊毛。 一时间,巨额赎回似乎成了基金净值暴涨的“神药”,不少理财小白也心心念念希望自己购买的基金能够遇上这样的好事,乘着巨额赎回好薅一把羊毛。 问题是:巨额赎回一定会导致净值暴涨吗?你一定能从中薅到羊毛吗? 什么是巨额赎回? 解答上面的问题之前,我们先要理解巨额赎回的意思。 这个词从字面上很好理解,就是大笔资金的赎回。那么,这个资金量要多大才算大? 其实没有绝对数,基金公司对巨额赎回的定义是赎回量超过基金总资产的10%。不过,从监管层的要求来看,20%是引发基金震荡的最低线。 所以,能进行大额赎回操作的人必然是大额投资者,一般是银行、保险机构或者企业。 今年5月,监管层对基金公司多了一项披露要求:凡是单个投资者比例超过基金总资产20%的,都需要对外披露。 这里自然要问一下:为什么会有大额赎回这种操作呢? 通常来讲,这些金融机构或企业之所以巨额赎回,大都是因为临时缺钱,尤其是年中、年末闹钱荒的时候。 今年以来,央妈收紧水龙头引发了银行等金融机构频频钱荒,所以也就屡屡上演巨额赎回的戏码。 当然,基金业绩比较差的时候也会赎回,机构的耐心不比散户好多少,一些机构也喜欢追涨杀跌。 哪些基金易被大额赎回?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查看一下基金最新的季报,如果里面有下面这样的提示,那就有可能会发生巨额赎回。 上面这张表格里可以看到,一家机构持有这只基金的比例高达99.99%,相当于是为一家机构定制的产品了。这种基金如果发生大额赎回,那一般就是大地震。 相反,如果一只基金的持有人较分散,比如它同时由多个机构投资者持有,每家机构的比例都不太高,那么机构赎回引发的风险就比较小。 巨额赎回可能反被薅羊毛 开头说了,巨额赎回薅羊毛,薅的是巨额赎回支付的巨额赎回费。 但是!你知道吗?如果持有基金时间够长,赎回时就不用缴纳赎回费。而且,在薅到赎回费之前,还会发生一串连锁反应,可能导致薅羊毛行动变成被薅羊毛! 1、为求变现贱卖资产 基金筹到了钱之后,就会把钱投到各种资产里去,比如股票、债券等等。当巨额赎回发生时,基金就要把这些资产迅速卖掉,换成现金给赎回者。 这种卖法大多数时候都是亏本大甩卖,这样就非常影响基金的运作咯,也就影响剩下的基金持有人利益。 2、净值估算吃大亏 贱卖资产后,基金公司要开始算账了:赎回金额=当日基金净值*赎回份额-赎回手续费。 首先要算的是当日的基金净值。净值这个东西很难算到绝对精确,主流做法是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并进行“四舍五入”估算。 因为基金总资产的量是不变的,所以“四舍五入”就会产生这种情况: 如果基金净值算高了,那赎回者到手的钱就多了点,基金剩下的持有人就亏了一点;如果算少了,那赎回者就吃亏一点,剩下的持有人就白拿一笔。 其实这种事情发生在普通赎回者身上不值一提,但如果是巨额赎回者,那这个影响力就会被放大N倍: 净值算高了,赎回者可以大捞一笔,但少数剩余的持有人就会吃大亏了。 去年有只基金叫建信鑫丰回报C(002141),它一天之内亏了67%,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后来这事儿被媒体曝光了,基金公司紧急灭火,自掏腰包修复净值平息舆论。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亏损那么多,没有被媒体曝光,谁来为剩余的投资者讨回公道呢? 3、前一天的管理费要人命 你以为熬过了资产大甩卖和四舍五入估算就完事儿了?图样图森破! 基金日常运作有两项重要的费用,叫管理费和托管费,我们看不见这些费用,因为它们会被分摊到每一天的基金资产净值里。 基金合同里是这么写的:“本基金的管理费(托管费)按前一日基金资产净值的xx%的年费率计提。” 注意里面的关键词:“前一日”。假设基金资产是100亿,如果发生99亿元的大额赎回,那么剩下的规模仅剩1亿。 重点来了:剩下的1亿元持有人当天要支付100亿规模相应的管理费。这笔费用会计提到基金净值里,基金净值就会出现莫名其妙的大跌! 最后再来讲讲赎回费,其实机构也精明得很!如果他们发现一次性赎回会吃亏,就会分批赎回,让第二批赎回的资金“享受”前批留下来的巨额赎回费! 基本上留给散户的就是渣渣了…… 菜导总结 总之,想靠巨额赎回薅羊毛的路子是行不通的,巨额赎回带来的风险其实是超过收益的,更重要的是要防范基金巨额赎回的隐患。 那么,作为普通基民,只需要了解一个问题:机构持有比例高的基金就会有大额赎回隐患吗? 菜导建议,这需要进一步查看基金的季报,如果单一投资者持有比例超过50%,不建议跟投。 如果单一投资者持有比例不超过30%,那么就算发生大额赎回,对基金净值的影响也不大。 另外,如果它同时是高风险基金,那也说明基金确实被多家机构看好(毕竟高风险基金投资更慎重),可以重点考虑投资价值。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周一早盘,沪指连续第12天低开,开盘后创业板快速跳水,深成指、沪指亦先后暴跌。沪指一度跌超2%,深成指一度3%,创业板则跌超4%,创近30个月新低。随后,以银行股为首的权重股发力护盘,两市暂时止住跌势,但依旧在低位徘徊。上午10点过后,保险股快速拉升,上证50再创反弹新高,沪指收复3200点,两市其余各大指数也跌幅收窄。 午后市场稍作整理之后继续走低,尽管权重股护盘但依然无济于事,两市超过500只个股跌停。截至收盘,沪指跌1.43%,报3176.46点,成交2746.53亿元;深成指下跌3.57%,报10055.8点,成交2949.85亿元;创业板跌5.11%,报1656.43点,成交696.85亿元; 板块方面,医疗、航空、环保、互联网、机械、传媒等题材股跌幅居前,区块链、次新股、卫星导航、人工智能、雄安概念、量子通信等概念暴跌,仅银行、保险、石油等权重板块飘红。 网易综合各家机构观点,总结出今日大盘跳水三大元凶: 一、创业板权重股利空频发 引发资金出逃 从今天的盘面来看,创业板率先跳水是引发大盘暴跌的始作俑者。从今年二季度的业绩预告来看,创业板指前十大权重除机器人和乐普医疗外,增速全部放缓。其中乐视网巨亏6亿,温氏股份、同花顺业绩也不及预期。 分析人士表示,导致创业板持续走低的原因有:①乐视网事件的发酵使得市场对于创业板公司的成长安全性有所担忧。②温氏股份公布了中报业绩预告,业绩大幅下降,这也引发了投资者对于创业板公司业绩的担忧。③近期创业板闪崩事件和黑天鹅事件事件频发,神雾系等事件更是重伤机构投资者,对创业板造成了负面压力。④上证50的不断走高,资金青睐蓝筹,价值投资者盛行,中小盘股的估值偏高或引起资金战略性转移。 凯基证券分析师陈浩表示,市场流动性预期偏紧、乐视资金问题均拖累创业板表现。陈浩表示,金融工作会议基调看,市场流动性不大可能有明显改善。中国央行尽管进行了资金净投放,前期下行的市场利率未出现进一步的明显回落,不利于股市整体表现。乐视资金链问题如何解决、何时复牌都面临不确定性,乐视中报预亏也让市场担心创业板公司财务不稳健的可能不止这一家,影响到投资者对创业板其他公司的持股信心。中报业绩风险完全释放前,预计创业板表现会偏弱。 天风证券分析认为,近期创业板业绩爆出风险的都是不依靠外延并购、在行业中具有优势地位的龙头公司,这些公司暴露出的风险,证明了在过去几年货币极度宽松、资本从传统经济体系中溢出后,对于创新类资产的过渡追逐,步子迈得太大,泡沫被吹起来的太快,随着货币环境的快速收紧,现在到了要结算的时候。 二、闪崩密集出现使得市场恐慌情绪严重 近期闪崩成为A股市场一个热词,对于持有筹码甚至满仓的投资者来说自然会有些心惊肉跳,因为很有可能自己持有的个股也会遭遇闪崩。 分析认为,目前闪崩的个股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新股。新股发行时PE在20多倍,上市后连续N个涨停,PE随之直冲云霄。考虑到一年后有大小非解禁,再加上新股开板后的接盘者都为短线下注者,笃信“愿赌服输”的原则,因此一旦下跌必将出现踩踏,加入闪崩行列无可非议。第二类是复牌个股。由于再融资政策的收紧,现在复牌个股大多以放弃或暂停再融资方案为主,因此复牌后很容易加入闪崩大军。第三类是中期业绩公告悲观的,比如业绩同比下滑甚至亏损,或者向下修正原先的业绩预告等等,在目前崇尚低PE的情况下,这类个股的PE不降反升,很自然会被扔到闪崩的行列中去。 分析人士认为,反思这些暴跌案例可见,在越来越国际化的A股市场中,不管是股价还是经营,唯有专注主业、追求卓越、业绩稳增的优质公司,才能在资本市场行健致远。 三、漂亮50不再便宜 近期A股分化明显,代表大规模龙头企业的上证50指数创下近两年新高,而创业板持续走低。由此可以看到,上证50已经成为大盘的定海神针。但是随着上证50股价大涨,上证50估值已经不再便宜,因此,部分投资者开始对于上证50能否继续上涨产生了怀疑。 华鑫证券分析师严凯文则指出,现阶段谈上证50是价值洼地显然也已经是过去时。目前近四成上证50标的股价已达到相对合理估值位置(11.5)。目前上证50标的已大部分超出内在价值,处于趋势投资阶段,本质上是抱团防御,但超额收益有限。 对于A股后市,分析人士认为,内外资金“二进一出”,市场力量对比仍呈弱平衡状态,若这种格局无法迅速被打破,则短线股指之A股震荡格局或继续延续。 券商观点集锦 兴业证券王德伦: 货币政策保持中性偏稳的可能性较大,金融去杠杆仍是长期任务。因此,配置建议是拥抱大金融龙头。其中,大银行股净息差预期不再继续下降、不良率在经济基本面的复苏下企稳等当前对于大银行龙头的边际改善更加强,且大银行资产端更为安全。大保险继续受益于“金融供给侧改革”。大型券商主要受益于估值修复。叠加券商去通道业务的监管落地,券商正逐步回归主动管理的本源,回顾本轮金融去杠杆过程中,券商监管是最早进行,也是几近最严厉的,当前已收缩至相对极限的位置。 国金证券李立峰: 从来自公募、私募、公募专户、保险等机构的反馈来看,机构投资者普遍认为前期抱团取暖过于集中,随着一线白马股的股价不断创出新高,重仓持有的机构开始考虑小幅降低些配置,进而转向低估值板块、或部分周期品、或中报业绩超预期的品种。其中,“业绩确定”并叠加“估值在30倍以下”受机构认可度相对较高,机构“守旧掘新”的趋势较为明显,资金适度扩散的方向涉及到低估值板块、部分周期品以及中报业绩高增长。其中,机构对电子、大金融、食品饮料、家电、部分周期(有色、钢铁、煤炭)、房地产偏好仍然明显;主题上对新能源汽车、tesla汽车产业链、人工智能、雄安新区主题、苹果产业链等有所偏好,对高估值PE纯主题的子板块大多选择回避。 天风证券徐彪: 本轮国企改革正在逐渐进入落地期。去年中的国企改革座谈会是一个加速落实信号,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混改重新摆到台面,重要会议继续强调国企改革的带头作用。一方面,对国企债务的处理,债转股可能会作为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目前五大行均已成立专司债转股的子公司,地方AMC在放开第二家的权限之后也在多处相继新设,可以期待下半年更多的债转股案例落地;另一方面,强调存量盘活,则对国企的重组、混改、投资运营试点需要更加重视。 华泰证券戴康: A股行情由流动性主导,企业盈利有韧劲,金融去杠杆上比较温和,流动性缓慢收缩,A股系统性风险没有,是个震荡的走势,风格上继续坚定“以龙为首”,成长整体性行情有待明年,结构性机会比较看好电子,周期推荐耐用品制造业上游而非地产基建链,看好有色稀有金属;消费配置后周期的商贸零售以及交易不算拥挤的食品饮料。以龙为首保险银行是持续看好的品种。 国信证券: 大票延续涨势,行情运行的“两个逻辑”都没变。一是中期看行业增速趋缓,市场重心从成长性转向产业集中的逻辑没变。二是短期看主板传统行业基本面(ROE)回升的逻辑没变。投资的逻辑没有变,因此未来优势企业的行情趋势也是不会改变的。如果认可行业集中过程中优势企业受益,低估值就是尤为重要的核心变量。既然买的是公司中长期行业地位带来的估值提升,自然估值越低弹性越大。A股目前的低估值企业基本都集中在金融、地产、农业、周期等行业板块,建议关注这些行业估值较低的优势企业。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聊天社交 APP 给人的感觉,有着极强的用户粘性、市场领跑者的优势极大。若没能抓住智能手机刚刚兴起的那两三年,恐怕只有两条路:要么死,要么做垂直细分,比如探探。 即便如此,互联网巨头们对这片市场头把交椅的觊觎似乎从未停止。国内虽有微信专美于前,仍有“来往”、“钉钉”、“易信”等 APP 前仆后继。 感到不甘心的不只是国内的互联网巨头。大洋那头儿,谷歌是出了名的百折不挠:不管是折腾了十年的“Android Messages”(中文名“Android 信息”),还是 Allo 和 Duo,都一度寄托了谷歌的手机社交梦。而就在近日,另一家巨头或许也将加入社交 APP 大战。 它是亚马逊。 Anytime,随时 获得的消息称,亚马逊秘密开发的这款 APP 名为“Anytime”(单是名字就社交味儿十足)。它将横跨手机、平板、智能手表、PC 四大硬件平台,是一款功能齐全的社交通讯软件。在文字聊天、视频通话、发送照片以及文件等社交软件标准功能之外,“Anytime”还将支持为发送给朋友的照片添加滤镜,玩小游戏,对接第三方企业服务。当然,作为电商巨头亚马逊开发的 APP,“Anytime”还整合了在亚马逊平台购物以及在线听音乐的功能。 上图是疑遭泄露的“Anytime”官方宣传图: “用一个 APP,就能联系所有人 从文字短消息到视频聊天,Anytime 的功能远远不止于此。一眨眼的功夫就能找到每个好友和组织。它永久免费并且又快又安全。” 功能——是否很眼熟? 另一幅据信是产品测试期间流出的图片,则泄露了它的具体功能: “你一直想要的聊天 APP 功能,Anytime 都有——但还不止这些! A、所有人都在 只用名字就能连接每个好友,不需要手机号码。 B、隐私&安全 保障聊天的私密性,对重要信息进行加密(就像银行账户的细节信息) C、随处工作 在电脑和移动设备之间无缝切换,包括 iPhone 和安卓。 D、特适合群聊 能够@群成员、快速分享照片以及视频聊天。群聊变得轻松有趣。 E、高质量的语音、视频通话 传统一对一通话之外,支持群通话。永久免费。 F、更好得表达自我 向文字通话加入 GIF 动图、贴图和表情。 G、照片&视频滤镜 特殊效果和面具让视频通话和照片变得更有趣。 H、玩游戏 向好友和群组发起挑战。 I、个性化聊天设置 设置会话的颜色主题,为好友添加昵称。 J、出去嗨 支持地理位置分享,一起听音乐、点餐,还能群收款。这些以外,Anytime 还有更多。 K、与企业会话 享受超级服务,按你所需预订服务、查看订单、购物。” AFTV News称,亚马逊正在针对“Anytime”进行用户体验测试,上述截图由一名该测试的参与者提供。截至目前,亚马逊并没有做出任何回应。除去本次测试,也找不到任何关于“Anytime”的信息。 亚马逊的社交野心 亚马逊其实一直在做即时通讯应用,面向企业和消费者的都有: 1、Chime 这是 AWS 今年二月推出的、面向企业客户的通讯服务。它基于 Windows、Mac OS、iOS 以及安卓平台,主要功能为视频会议与讯息发送。它的部分技术来自于亚马逊收购的初创公司,包括视频通话 APP “Biba” 和会议生产力软件 “Do”。 2、Alexa Calling 这本是亚马逊 Echo 系列智能音箱设备专有的通话服务,今年五月上线,在北美能免费拨打电话。但有趣的是,用户可以借助移动设备上的 Alexa APP 直接使用该功能。 亚马逊的社交野心其实可以追溯到更早,到 20 年前。当时,亚马逊收购了一家位于波士顿的初创公司“PlanetAll”,后者是社交平台的先驱之一,某种程度上,可把它看做是 Facebook 的前辈。据雷锋网所了解,当时,贝索斯表示“PlanetAll”代表了“最具创新的互联网利用方式”(“the most innovative use of the Internet”)。他如此评价: “ 这是我所见过的、最创新的利用互联网的方式……对于和人保持联系这样一件非常基本、重要的事,它确是一个技术突破。PlanetAll 有超过 150 万会员,并且增长速度比互联网用户的增速还快。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它为用户创造了极大的价值。我认为,PlanetAll 会成为最重要的互联网应用之一。” 亚马逊创始人、 CEO 贝索斯 现在来看这段话,不由得感叹贝索斯的先见之明。社交网站的确如其所言,成为了“最重要的互联网应用之一”,并诞生了 Facebook、腾讯这两个互联网巨头。只可惜出于各种原因,亚马逊与 PC 端和智能手机端社交革命失之交臂。 “Anytime”是否还有机会? 得知亚马逊做社交的人,大概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个时候入场,不知赶得是哪一趟集? 在很多人看来,做一款通用社交软件,现在已经迟了。唯一的机会是抓住下一轮技术、平台的升级,比如智能手机时代微信对 QQ 的替代。目前行业的共识是,短期内最有可能颠覆社交体验的是聊天机器人。Facebook 因而大力推动 Messenger 对聊天机器人的整合。从目前流出的信息来看,聊天机器人并不是“Anytime”的优势或者说重心。 它更像是微信的翻版,一个 APP 中的“航空母舰”——集成了各类功能与服务、自建生态的“超级 APP”。不知“Anytime”的产品团队,对微信做了何种程度的研究?但更重要的问题是:一个类似于微信的多功能社交 APP,能否在群雄逐鹿的欧美市场立足? 利好消息是,相比中国,欧美市场稍稍更多元化些,垄断程度更低:Messenger、iMessenger、Whatsapp 凭借不同的功能定位与使用体验,在主流即时通讯软件市场各占有一席之地。有的非主流社交应用也有相当的用户基础,比如 Snapchat。 而微信作为一个外来户,对美国的本地服务并没能做有效整合,仅仅在中国留学生、华人群体中流行。 但利空因素也有不少。比如初期用户获取与美国用户的使用习惯。 至于亚马逊会不会推出“Anytime”,后者又能否成为美国社交 APP 界的“一股清流”,我们拭目以待。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了解记忆的工作原理,设计师可以创造出以人为本的界面,迎合用户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节约他们的精力,提升可用性。 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信息处理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无法买卖或从别人那里索取,但是它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来提升和加强。这种东西难以描述,却是人类最宝贵的特征之一,它可能决定了我们的每一步行动和每一次决策。它是一种奇迹,我们很少深入思考它。这就是人类的记忆。 记忆体现了数据存储与处理天然且惊人的复杂性。它在人的一生中能保存海量的信息,并且可以用对它主人有利的方式组织信息。它甚至负责设定信息的轻重缓急,让我们时刻记得一些重要细节,同时抹掉其他似乎不必要和很久没用的信息。人类记忆是一种机制,决定了人与外部世界的互动方式。 显然,在用户体验设计领域,所有的界面设计都需要对这方面加以研究和考虑。了解记忆的工作原理,设计师可以创造出以人为本的界面,迎合用户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节约他们的精力,提升可用性。 健康饮食类应用 记忆的基本要点 总的来说,人类的记忆是大脑中天生的数据存储能力。它会响应外界的刺激,收集数据,加以处理,并以不同方式组织。而且,它还让人根据需要调取它收集的数据。但是,它并非一种完美的机制,因为它会受大量物理和情绪因素的影响。 基本上,心理学家谈论的是3种类型的记忆: 1、感官记忆。当我们接收到听觉、视觉或触觉这些物理感官信息时,它能短时间存储数据。 2、短期记忆(工作记忆)。它可以让人在不重复某个行为的情况下,短时间记住一些数据。 3、长期记忆。它能长时间存储大量多种多样的数据,可能一生都会保持记忆。 重复和建立关联,是获取长期记忆的有效方法。请看下图,它来自Learning Solutions Magazine的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基本流程,数据如何从外部刺激转化为长期记忆。 用户体验设计师在创建网站或移动应用的交互流程时,应该考虑这个因素。当然,他们的目标是让用户形成应用的长期记忆,使得用户能够轻松地反复使用应用界面。了解数据的存储过程,设计师可以制定出有效的策略,改善用户认知,进行必要的重复。而且,它有助于合理组织屏幕上的信息,优化产品的信息结构。 记忆的基本定律 心理学专家提出的记忆的3个核心方面,其实非常简单: 1、专注。人需要保持专注,才能记住某件事情或者大量信息。否则,很有可能信息会被忽略,仅仅停留在短期记忆层面。 2、关联。记忆是一种庞大的数据网络连接。如果一个人把新信息与广为人知的信息或自己的长期记忆关联起来,就更容易把它记住。 3、重复。在数据处于工作记忆阶段时,反复多次激活它,是一种能够将它转移到长期记忆的有效方法。 依据这3点来组织界面上的内容,表现出视觉层次和认知,可以突出需要记忆的重要元素,使界面更易懂。 电影院应用 深入探索记忆 还有其他的研究、实验和实用测试总结了一些定律和准则。我们从中选择米勒定律和席克定律来介绍一下。 米勒定律 人在工作记忆中平均最多能记住的事物数量是7个。 这项探索是基于乔治米勒在1956年的心理学报告《神奇数字7±2:我们处理信息能力的极限》。一般概括就是,它说明了人类的短期记忆平均能保持和处理最多7个事物或信息,这个数字会上下浮动2。显然,这条准则是一般化的规律,真实情况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信息本身。 后来的研究,比如Richard Shiffrin和Robert Nosofsky的报告《7±2:关于能力上限的论述》,关于工作记忆的原理提供了更深刻的洞见。作者特别提出,人一次可以记住的事物数量,取决于事物本身。人平均可以记住7个数字、**6个字母、5个词。它赋予了大脑快速处理信息、识别字符、与长期记忆形成关联、以及最终形成记忆的能力。 在设计方面,信息在构造清晰可用的界面时扮演了重要角色。需要用户一次记住太多内容的界面,会制造不安,让用户恼怒,甚至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这些负面情绪从哪来。 Magic.co的欢迎页面 席克定律 选择越多,越难做出选择。 乍一看,这条定律似乎和记忆没有关系,但其实仍然存在一定联系。记忆是一种保护人类免受糟糕体验的机制。选项越多,他们就会想起越多相关连的事物,越容易分心——在这样的情景下不可能预知结果好坏。而且,一次给出太多选项,其数量超出了工作记忆能处理的范畴,超出了用户承受范围。在电商平台中,这个因素尤其需要慎重考虑,应该找到一种平衡,给予用户所有必要信息,同时避免给Ta过多选择。找到这种协调是体验设计师的主要挑战。 咖啡团购应用 创造利于记忆的用户体验的诀窍 基于上面提到的因素和探索研究,我们来讨论一些运用以上知识提升用户体验的诀窍。 1. 不要让用户一次记忆太多事情 这当然不是说所有的界面都只能保留5-9个元素。不过代表核心操作的元素数量,应该要符合这条规律。设计师把界面中少数元素设计得突出且吸引人,就能遵循专注原则,让人注意到关键区域,例如菜单、行动指令、产品图片等。视觉层次是最关键的策略之一,界面设计可以包含许多划分成组的元素,易于人类记忆消化。 这对于界面中的文案内容同样有效。在这篇谈论此问题的文章中,我们提到了一些调研:根据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分享平台Buffer的研究,标题的理想长度是6个词。Jacob Nielsen提供了一项研究显示,5-6个词的标题最有效,不亚于一个能表述所有信息的长句。其原因之一,显然和工作记忆的能力极限有关,它能更快更有效地处理这个数量的信息。 摄影工作室 2. 不要一次提供太多选择 一定要留意专注度。如果你一次提供许多选择、按钮和项目,你就得有心理准备,它会耗费更多时间精力,用户的短期记忆需要更努力来克服困难,这会使得他们从最终决策和操作中分心。这就是为何有些欢迎页和销售漏斗效果很差,即使它们有美艳的设计,过度分心的用户还是会在转化发生前离开。慎重地依据优先级来应用滚动和过渡效果,把屏幕或页面上的元素分组,首要、次要、再次——这对用户有帮助,能使界面的导航更自然。 书籍交换应用 3. 使用易辨识的模式和图形来减轻记忆负荷 毫无疑问,人类是视觉动物,所以设计师通常掌握着运用图片的艺术,不仅仅是吸引注意力,也能传递信息、组织内容。我们有一篇文章详细介绍过用户如何辨识图标与文案。它表明,图标和插画之类的图形元素的感知速度更快,但文字信息量更大。这在界面设计中很有用,各种图形和标记的使用不止要在这个特定界面里被辨识出来,而且要在各种各样的界面里都能被辨识。放大镜代表搜索,购物车代表收集商品订单的页面,加号代表创建新项目,旗帜代表切换语言——所有这些,都代表长久存在人类记忆中的事物,不需要存储和处理新信息,就能引发正确的联想。 而且从更宽泛的角度来看,多数用户希望在页头看到品牌标志和前往网站主要区块的链接,在页尾看到联系方式、隐私政策、使用条款和信用声明。了解这类模式,设计师可以把基本操作设计得简单直观,节省用户的精力。这样用户就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新数据上,快速感知信息。 天气应用 4. 在导航中运用统一的标记 导航是用户体验的重要方面。让人在各界面中穿梭,它也传递了应当进入用户记忆中的信息。因此,设计师运用各种技巧,让过渡和交互保持清晰一致。比如,颜色和形状标记划分了特定区块,图标定义了特定的项目编组,特定名称或同类文案会使用统一的字体,插画和吉祥物使不同界面联系起来——这些和其他类似技巧能大幅增加对界面的记忆力,帮助用户处理新的信息。 智能家居应用 5. 不要隐藏导航的关键信息 关于各种导航形式,显示或隐藏内容区块,依然争论不休。千万要记住,界面的关键任务是让用户清晰了解发生了什么。所以,关于使用汉堡菜单、滑动菜单、隐藏导航或内容层级的决定,应当建立在对目标用户的细致分析上。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对于多种不同用户使用的复杂界面,隐藏核心导航内容,表现会很糟糕:用户必须找到并记住它们的模式。有些人会赞赏这种节省空间的技巧,其他人则会烦恼于必须记住所需功能的位置。优先级排序再一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隐藏次要元素,保持主要元素永远可见,用户就能集中注意力关注核心内容。用户测试有助于评估导航流程的有效性,以及它对转化率的影响。 书店网站 6. 刺激各种不同的记忆 记得之前讲的组合吗?可以发现首先并且最迅速的信息接收方式是感官记忆。基本上,它可以分为几种不同传感器产生的记忆:它可以是视觉、声音、运动、语言、力学等等。通过激活它们,设计师不仅能创造令人印象深刻的交互流程,也能帮助更广泛的用户群体。研究和实验显示,不同人最有效的记忆方式是不同的。这就是为什么菜单里的主要类别要同时有图标和文案,可以大幅提升用户体验,同时满足视觉记忆和语言记忆的用户。声音作为交互的补充,也可以创造出令人难忘的流程和操作。 食谱应用 7. 情绪的记忆 毫无疑问,给交互赋予情绪反馈,是导致用户停留或离开的重要因素。糟糕的体验会促使人们更快忘记细节,但是会留下负面的总体感受,因为大脑在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保护我们。相反,正面的情绪,欢乐、美感享受、对问题快速解决或有效沟通的满足,会让人再回来反复感受。 柏林之夜App 所以,基本原则很简单:设计师为人们创造界面,就要知道人们如何与世界互动,什么在影响他们的行为。人类记忆是一种关键特征,在意识和潜意识层面决定了成功且正面的用户体验,所以为了以人为本的用户体验设计,需要研究、思考和检验它。 推荐阅读 这些有用的链接,可以助你深入挖掘关于此话题的兴趣: 1、Short-Term Memory and Web Usability 2、UX and Memory: Present Information at Relevant Points 3、The Magical 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 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 4、User Memory Design: How To Design For Experiences That Last 5、Visual Perception. Icons vs Copy in UI. 6、Total (Memory) Recall 7、The Properties of Human Memory and Their Importance for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原文作者:Tubik Studio 原文地址:https://uxplanet.org/how-human-memory-works-tips-for-ux-designers-12b14071bdf9 ...
摘要:一个没有公司,没有发布任何产品的项目,要通过 ICO 融资两亿美元,所有过程不受任何监管,融到的钱(币)轻易进入大佬的口袋?这仅仅是泡沫,还是非法集资和网络诈骗? 钛媒体注:FinTech分析及研究公司Autonomous NEXT近日发布了对于区块链领域的ICO现状的调查报告。 这份题目为“Token Mania”的70页报告,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分析了这种新兴的融资模式所面临的监管和操作挑战,要知道ICO已经迅速成为了领域内主要的资本驱动器。报告还描述称中国已经有计划引入FinTech沙盒,但是这里的ICO总体而言并未受到监管。 据Autonomous NEXT报道,中国已有两百多万的人参与ICO,尽管央行正在考虑出台监管措施来解决高风险,并对“非专业投资者”进行监管。 “这里的人们更加投入,”Sokolin解释道,“尽管我们通过自己的网络得知,这里用社交媒体广告ICO的现象要比西方国家更为普遍。这里是完全不同的投资环境,而在美国,人们还将ICO视为是西部荒原。”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政府似乎对于加密经济十分开放,但是又会刻意保持监管的紧张气氛。就跟当初比特币一时之盛一样,中国投资者总能最为快速跟进,也引发了国际上的极大关注。这是钛媒体特意策划此议题文章的缘起。 究竟ICO是什么,是高科技发展下数字货币金融必然趋势,还是又是一种高科技旗号下的“非法集资”和“网络诈骗”新型业态?有意思的是,在钛媒体所做投资者和Fintech从业者小范围内问卷调查中,来自“绝不可信”的声音占了大多数,这与当初大家相对一致看好比特币的状态并不一致。 本文来自一位金融科技投资领域的作者,他在深入研究ICO后,成为了旗帜鲜明的反对者,并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本文虽为一家之言,但仍不失为抛砖引玉之作,愿更多人参与探讨。在高风险的金融领域,我们既要包容创新更要慎之又慎。 我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多年互联网和金融业从业经历。2013年第一次听说比特币[1]。今年出自对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的好奇心,以及比特币,以太坊[2] 等暴涨的财富效应,参与了数字货币的投资(ji),并微利全身而退。今年的数字货币投机,不可避免的涉及和了解到了各种 ICO [3] (initial coin offer 或说 initial crypted-token offer),在暴利的诱惑下,我也曾心动,想要自己做ICO,但对这种项目了解的越多,我越发细思极恐。 看了许多区块链项目 ICO 白皮书,每页上都写着 “区块链”,“fintech”,“去中心化网络”,“颠覆式创新”,还有 “PoW”,“DPoS”,“智能合约”,“分布式账本”,“非对称加密”这些黑话,署名从极客高手Daniel Larimer[4],到币圈传奇李笑来[5]。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三个字是 “骗钱吗”。 我不是法律和金融监管方面的专业人士,可能我的文章存在某些专业性上的纰漏,但我觉得,这个世上的专业人士和聪明人很多,有常识,良知和勇气的人太少。古往今来,骗局往往是打着新鲜的概念或者科技创新的旗号,从庞氏骗局,麦道夫骗局,到国内各种邮币卡,现货白银,乃至最近的巴铁骗局,ICO也不例外。 ICO的问题太多人心里清楚,但是他们或者:1)是各种行业精英,自己想进去捞一笔;或者2)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者3)和稀泥,把这个看成简单的泡沫,监管的空白地带,类似美国西部淘金的蛮荒时代,超额收益是正常的,“泡沫推动科技进步”[6]。 我也为自己考虑过1),2),3),但是这些天看到的ICO的种种乱象,各路贪婪的野兽吃相之难看,颜之厚,心之黑,让我怒不可止,我看到所有网上的文章,有说ICO是“创新的融资模式”,有说ICO是“泡沫”,但没有一篇说ICO是“非法集资”和“诈骗”。 ICO与“币圈”,“区块链”早就千缠百结,其中许多利益相关者,从各种万币侯,矿场主,交易所,到金控企业[7],VC,区块链技术创业的掘金者,有太多利益相关者,也包括我朋友圈中的不少人。 我认为区块链技术本身是可能会很有用的,很不幸现在除了投机和欺诈它没有诞生被实际广泛接受的应用;我认为BTC,ETH这些是投机,是郁金香泡沫,新老韭菜愿打愿挨我管不着;矿场主,交易所是掘金潮中的卖水者,不算违法。 但是ICO已经沦为了彻底的骗局,在这过程中不受监管的交易所推波助澜功不可没。不吃惊的是,“中国比特币首富”李笑来,既是数字货币交易所“云币网”[8]的大股东,也是各种 ICO 圈钱项目的背后站台者和亲自操刀者,以及传言中(这个不容易验证)二级市场的大庄家。 既然揭露ICO骗局会得罪这些人,就让我做这个与他们为敌的堂吉诃德,既然这是一个 “皇帝的新衣” 式的骗局,没有人站出来,那就让我做这个说真话的小孩。 ICO是什么 ICO没有监管,也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是这样运行的: 1、ICO融资的主体,往往不是公司,而是一个拼凑出来的团队,可能会分散在各个国家。高级一点的项目会设立一个离岸基金会。最后资金的流向是由基金会捐款给个人,以回避非法集资的本质。 2、ICO融资的项目,往往是一个区块链技术相关的项目,项目不需要有代码,产品(也大多数没有),ICO的团队一般做一个网站,发布一个“白皮书”,号称解决了一个问题。国内的ICO团队通过QQ群,微信群,小密圈,行业网站,路演等形式进行宣传,这些也是投资者获得项目信息的全部渠道。 3、ICO 的对象是全球范围内不特定投资者。 4、ICO 募集的不是现金,而是比特币(BTC)和以太坊(ETH)这样高流动性的“数字资产”,据coinmarketcap.com,全球每日BTC和ETH的交易额在二十亿美元量级,ICO的发行者募集BTC, ETH后,可以随时轻易的变现成为法币。 5、ICO 团队会发行自己的数字代币(Token)给投资者,这些Token和BTC,ETH一样可以在各种数字交易所交易,炒作,产生财富效应,这是吸引投资者参与ICO的原因。 6、ICO 发行的代币,往往不是股权(连公司都没有哪来什么股权),有的代币号称在开发的应用中有实际作用,有的开发者自己都没讲清楚,但这对投资者并不重要,因为应用本身还看不到影子呢,只要这个代币本身能升值交易,卖给下一个韭菜就可以了。 7、ICO的具体规则由项目团队完全决定,没有限制,有荷兰式拍卖的如Gnosis,有365天连续众筹的EOS,有固定法币金额众筹的,如李笑来的Press.one。ICO有的有募资上限,有的连上限都没有,只要有韭菜愿意进,我来者不拒照单全收。 ICO能圈多少钱 1、Bancor.network:一个美国和以色列人为主的团队,他们要做的不是一个具体的产品,而是另一个类似BTC,ETH的去中心化数字货币协议。募集了40万ETH,以当前价格价值1亿美元。 2、Status.im:一个由俄罗斯,新加坡,美国,南非,乌克兰等十人组成的跨国团队,号称要做去中心化的即时通信软件,募集了30万个ETH,以当前价格值7500万美元。 3、Tezos.com:一个高盛和大摩的前员工和他在桥水基金,埃森哲上过班的老婆,带着几个码农和数学家要搞的项目,又是一个新的数字货币协议,募集了55000个BTC和31.6万个ETH,以当前价格价值两亿多美元 4、Press.one:李笑来亲自要搞的要用去中心化“颠覆出版发行业”的项目,目标募集两亿美元。 几个人的团队,不需要公司,不需要产品,只需要创造一个区块链的概念,有时候连白皮书都不用写,找一些“大佬”站台,分给他们“干股(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只要形成了新币上市后暴涨的赚钱效应,韭菜们就会争先恐后,用自己的现金财富去交易所换取BTC,ETH,通过ICO,BTC,ETH进入发行者手中,他们在交易所再卖给韭菜,就这样完成了空手套白狼的收割游戏。 韭菜手中拿着获得的代币,在交易所进行追涨杀跌的郁金香游戏。发行者和站台者往往还预留了很多(经常一半左右)自己创造的代币,又可以在代币的交易市场中卖给韭菜,这又是第二道空手套白狼的收割。钱来得如此容易,一时间各种币,各种链甚嚣尘上。 利益共同体割韭菜,一茬又一茬 “币圈”本质上是一个没有监管的金融市场。万币侯,矿场主,掘金者,卖水者,这些既得利益者早就结成了利益共同体。现在每年全世界用于BTC和ETH挖矿的电费10-20亿美元[9][10],更有大量获利者套取法币离场;以每天20亿美元的全球数字货币交易额[11],粗略估算各种交易所每日收入在数百万美元量级,还有许多其他的法币净流出。 而整个数字货币生态不产生盈利,只有不停地吸引更多的散户韭菜,这个净现金流出的系统才能维持下去。本身没有价值的商品,后进入者为前面的人接盘,这是一个典型的郁金香泡沫。 大多数韭菜根本没有看过那些拼凑出来的白皮书,对区块链技术没有一点概念,怎么会真的想投资这些项目?韭菜投ICO只有一个原因,就是预期代币上市之后数十上百倍的上涨,而自己不会是最后一棒。这一赚钱效应的预期,形成于如下原因: 1、BTC和一些山寨币暴涨的神话。BTC本身没有集资,但作为数字货币和区块链之祖的BTC,这些年几百万倍的上涨神话(事实上从公众可以买到BTC的大约2011年3元一枚到现在,涨幅是5000倍左右,也是暴涨了),时不时出现在各种财经新闻中,刺激着公众的神经。但BTC已经是市值420亿美元的巨兽了,再涨也不太涨不动了,难道还能再涨十倍比腾讯阿里巴巴更值钱?这是各种山寨货币的起源,各种人尝试弥补BTC一些不完善的特征,做出一些新的山寨货币,继续炒作,暴涨和割韭菜的故事,如莱特币,比特股,小蚁币,狗狗币等。 2、早期ICO的相对节制。早期ICO项目投资者是一些数字货币爱好者。最早2013年7月的Mastercoin(现更名Omni)募集5000个BTC,NXT募集21个BTC,跟现在动辄上亿美元的ICO相比还是少多了。较小的盘子让这些ICO的新币确实成在二级市场有了数十场百倍的上涨。 3、币圈大佬的控盘。币圈大佬会选一些不那么假,至少不会跑路的区块链项目来推动,给项目顾问站台拿干币,或者自己亲自做,然后上他自己投资控制的交易所二级市场,也是国内最大的山寨币交易所云币网交易。这样的项目包括 Zcash,量子链,公信宝,EOS,小蚁币,Sia币,比特股。大量的ICO项目和有限的国内二级交易市场,让这些上线的山寨币成了炙手可热的郁金香,动辄几十倍的涨幅,吸引了更多的韭菜进入市场成为新圈钱项目的接盘侠。 4、一些币圈“大佬”进行的舆论炒作。如以李笑来为甚,他时时在网上宣传自己的“中国比特币首富”身份,传授“财富自由之路”,教人“与时间做朋友”,通过支付宝群,小密圈,得到等平台大肆收智商税,又在ICO项目中反复收割这些“粉丝” 财富自由之路 迄今为止,全世界没有一个有实际使用价值,被广泛使用的区块链应用。只有BTC,ETH这些协议层的虚拟币本身,成了投机交易的标的,以及在资金出境,毒品交易,洗钱等灰色地带的媒介。 为什么说ICO是非法集资和诈骗? 我不是法律人士,但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查阅2010年12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4],不得不承认,ICO天然跨国界全球化的特征,发行主体不明确,发行的是代币而不是股份,募集的是BTC,ETH而不是现金,对韭菜的诱惑不来自还本付息,而来自二级市场上的暴涨等等特点,并不被法律明确界定。枪打出头鸟,我们仍然对照李笑来最新的press.one项目和法律条文来审视一下它的本质: 第一条 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四个条件,1), 2) 显然满足,4) 有一些模糊,因为吸收的不是现金而是 BTC/ETH/EOS这种有很高流动性的数字资产,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就是圈钱。条件3)不满足,吸引投资者的不是还本付息和回报的承诺,而是在二级市场上暴涨暴利的预期。李笑来自己在“风险提示”里写道: 请务必认真阅读以下条目,每一条都要只字不差地阅读,请务必认真揣摩字里行间的含义,必须在确信自己真的理解了之后,才可以接着阅读整个说明书。 与任何项目一样,在起点上无法保证项目的最终成功…… 再次注意:本项目有一定的失败风险,进而,本项目发行的代币有归零的风险!请谨慎投资!三思! 合格投资人的第一原则应该是:不懂不投。不要投资自己看不懂的项目, 不要有这样的愚蠢想法:“ 我不懂,但我信你!” —— 这样的投资人通常没有好结果,这是事实。 虽然本项目已经有最小化可行性验证版本,内测版需要至少三个月才能开始, 公测版可能至少需要九个月才能推出 —— 也就是说,没有耐心,等不及长期的投资者请千万不要参与。 在没有足够的把握之前,本项目的代币不会很快开放交易 —— 希望自己能够快进快出的投资者请不要参与。 本项目的代币开放交易之后,很可能并不会像很多人想象得那样很快会产生十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收益,一切希望一夜暴富的投资者请不要参与。 ..... 啧啧啧,看懂了没有,翻译一下就是:“我这里有一堆垃圾,但可以用来炒作,买了是你们自己的事,你们自己的贪婪让你们交了智商税,别怪我没提醒你们。。” 我们接着看法律解释的第二条: 第二条 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符合本解释第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条件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定罪处罚: …… (五)不具有发行股票、债券的真实内容,以虚假转让股权、发售虚构债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八)以投资入股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十一)其他非法吸收资金的行为。 press.one 和李笑来发行的不是股票而是币,但我们认为,代币在这个应用场景中,有高度类似股权的性质。代币数量对应了对这一去中心化生态的所有权凭证。我们认为,可以被第5),8)或者11)条解释。 第四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实施本解释第二条规定所列行为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 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一)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二)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三)携带集资款逃匿的; (四)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 (五)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返还资金的; (六)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逃避返还资金的; (七)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的; (八)其他可以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 这里的问题太多了,如第一条,“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不会有人相信一个还没发布的应用需要两亿美元的研发资金吧? 这些条款,几乎所有的ICO项目都不同程度满足。 我们认为,界定一个项目是否非法集资,还要看它的问题本质和社会危害,ICO的本质是在无监管的环境下向社会公众圈钱进入个人的口袋,他的社会危害,既是对财富的掠夺,也是助长“二级市场”郁金香式的投机,甚至可能涉嫌危害国家金融安全。 绝望的韭菜 ICO不能代表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的未来 本文的目的旨在针对ICO的集资诈骗犯罪行为,但是谈到ICO就难免谈到区块链和数字货币,这些概念又相互交杂在一起,我们不愿回避,也不愿和稀泥,就此我们发表自己的,也尽量客观专业的理解,ICO并不能代表未来,相反也许是区块链在没有诞生可被广泛接受的场景前的一时投机混乱: 1、区块链是一项去中心化网络的技术,他首先解决的是中心化网络不能被人们信任的问题。比如广告平台的广告主,经常怀疑广告平台的点击数据是否真实;交易平台,用户不能信任平台是否被人操纵。讽刺的是,去中心化数字货币的交易平台,如云币网,火币网,币久网,比特儿等恰恰是中心化的,而他们从来得不到用户的信任[15]。去中心化的网络,由于代码开源,程序运行在许多不同的节点上,没有中心节点,操控者要能操控网络中一半以上的节点才能操控整个网络,这是几乎不可能做到的。区块链有一天可能有光明的前途,然而迄今为止除了数字货币成了投机和洗钱欺诈的标的,区块链上没有诞生有被广泛接受的实际使用场景。 2、区块链是跟比特币一同诞生的。比特币是中本聪创造的一种所谓数字货币,比特币的诞生,给我们的认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有人说它是挑战法币权威的下一代数字货币,有人说是数字黄金。但我们认为它的本质,就是一个投机标的,它从诞生之日起最核心的表现也就是暴涨神话和投机标的。就像曾经郁金香被人们认为有很多特别的价值,可以用来交换商品一样。比特币其余的使用场景,在于逃避外汇管制,洗钱,毒品犯罪等。现在比特币又多了一个作用,那就是数字货币世界的一般等价物,而不幸被用到了ICO的集资诈骗上。这些都是给政府秩序和监管,乃至金融安全带来挑战的场景。我们不认为比特币是一项对人类进步有贡献的发明,也不得不承认它客观上的较强生命力,thanks to 人类根深蒂固的投机需求。 ICO是否促进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 我们认为恰恰相反,ICO让区块链技术走向了各种骗局的发展道路。我们仍然以李笑来的press.one为例,他号称要做的是一个分布式的出版物发布平台,在发布平台上会产生发行,阅读等行为,中间涉及交易。他发行的PRS代币究竟在这个平台中发挥什么作用,他都没有讲清楚(当然韭菜也不在乎)。 现在看来,这个PRS代币是用来在这个内容发布平台上作为货币进行流通了,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不能用人民币,或者锚定人民币(像Q币一样)的某种代币,或者现有的BTC这种更广泛接受的数字货币来进行流通呢? 原因很简单:那样就不能ICO圈钱了。 所以任何一个区块链技术的项目,根本没有必要进行ICO,如果谁是真心想做一个技术,做解决一个问题的产品,完全可以通过正常合法的途径进行融资,接受市场的检验。在公司产品都没有的阶段,进行不受监管,不受限制的ICO融资,难免走向圈钱的骗局。 通过监管和自我规范,ICO是否可能成长为一种健康合法有益的投融资方式? 这世上最不缺少给欺诈洗白的努力。 *本文资料引用目录: [1]http://baike.baidu.com/item/比特币 [2]http://baike.baidu.com/item/以太坊 [3]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itial_coin_offering [4]https://www.linkedin.com/in/daniel-larimer-0a367089/ [5]http://baike.baidu.com/item/李笑来 [6]http://www.usv.com/blog/fat-protocols [7]http://blockchainlabs.org/index_cn.html [8]http://www.yunbi.com [9]http://digiconomist.net/bitcoin-energy-consumption [10]http://digiconomist.net/ethereum-energy-consumption [11]https://coinmarketcap.com/ [12]https://icostats.com/roi-since-ico [13]https://github.com/xiaolai/INB-Principles [14]http://baike.baidu.com/item/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15]https://www.baidu.com/s?wd=云币网骗局 延伸阅读:比特币/莱特币祸国殃民 四宗罪 http://www.wdcj.cn/html/2888/16362.html?1500264564 ...
《中国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创业公司债券试点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近日出台。出台后首个工作日,新三板创新层公司旭杰科技就成功发行了《指导意见》发布后的首单“双创债”。旭杰科技董事长丁杰在接受上证报独家采访时表示,充分感觉到了“双创债”的融资便利。 业内人士表示,在目前新三板融资渠道单一、股权融资较为困难的环境下,“双创债”审核效率高、成本低、募集资金用途限制少,而且中介费低于股权融资,无疑对挂牌企业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 全新的融资渠道 根据《指导意见》,试点初期,重点支持两类公司发行“双创债”:一类是注册或主要经营地在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创新创业资源集聚区域内的公司;第二类是已纳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创新层的挂牌公司。“双创债”的推广,有望给广大新三板创新层企业提供更为便捷的融资渠道。 记者查阅股转系统官网资料发现,新三板公司发行公司债券并非新鲜事,而“双创债”作为公司债一个新的子品种,去年底开始出现。在上周《指导意见》正式出台之前,已经有部分公司发行了“双创债”,其中很大一部分发行主体是新三板企业。 “相对于未挂牌公司而言,新三板公司的自身资信和规范运营程度较好,自然而然成为 双创债 的首选。”某券商人士分析。 去年10月,中国证券市场首批正式冠名“创新创业”的公司债问世,由东吴证券主承销的两单创新创业债券“16德品债”“16龙腾01”在上交所发行。发行这两单“双创债”的德品医疗和龙腾光电均是苏州本地创新创业企业,德品医疗是由东吴证券主办的一家新三板挂牌企业。 旭杰科技本次“双创债”发行规模为1560万元,期限3年。旭杰科技董事长丁杰透露:“继公司决定扩产和布局海外以来,业务发展良好,迫切需要解决融资问题。公司董事会及股东会结合当前经营及财务状况,决议以发行 双创债 这一全新的方式为企业高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对于为何选择债权融资而非常规的股权融资,丁杰分析道:“首先,债权融资相较于股权融资不会改变公司股本结构,不会造成股权稀释;其次,由于过去公司债发行条件较高,但自从国务院及证监会鼓励创新创业型企业尝试 双创债 以来,中央及地方多项鼓励措施和政策相继落地,为 双创债 的发行创造了条件。” 除了上述企业,广厦网络、凡拓创意、七维航测、圣泉集团、丰电科技等20多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先后发布了“双创债”的发行预案,部分公司已经开始实施。某家挂牌公司董秘告诉记者,在目前新三板融资渠道单一、股权融资较为困难的环境下,“双创债”审核效率高、成本低、募集资金用途限制少,而且中介费低于股权融资,无疑对挂牌企业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 多家新三板拟IPO公司也非常欢迎债权融资方式,因为“一旦证监会受理了材料以后,就不能进行股权融资了。”某新三板拟IPO公司董秘告诉记者。 仍需政府及机构大力推动 在前期试点阶段,“双创债”已经得到某些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苏州市政府、北京中关村、杭州滨江区、深圳福田区、西安高新区等地纷纷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以苏州市政府6月22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金融支持制造业企业的工作意见》为例,该文件明确,对成功发行“双创债”的企业,按实际融资规模给予2%以内、最高100万元的发行费用支持,对支持企业发行“双创债”且在苏州有分支机构的证券公司,按实际融资规模给予1%以内、最高30万元奖励,鼓励优质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沪深交易所已发行创新创业公司债12单,其中苏州本土券商东吴证券共发行7单。作为国内首批创新创业公司债券的重要承销商,东吴证券高度重视“双创债”业务,去年年初,公司成立了“双创债”研究推进小组,董事长范力亲自任组长。 旭杰科技董事长丁杰对苏州市政府对“双创债”的积极态度更是赞不绝口:“公司此次发债,从董事会审议相关议案到最终发行仅仅历时4个月,其背后是苏州市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及相关政府部门一直以来对企业的关心、支持,也是中介、金融机构的通力合作的结果。” “目前中小企业发2A级 双创债 产品一般的票面利率在6%至7%,还要承担1%至2%的担保费用、1%左右的券商承销费用,再加上审计费用、律师费用、评级费用等,综合成本在8%至10%。另外,很多新三板公司发债一单的规模大多数在20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相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中介机构收取的费用极少,动力不足是必然的,因此政府的补贴和政策的推动就显得很重要。” 多家新三板企业反映,在对接投资者过程中发现合格投资者比较单一。多位企业家表示,如果能在平衡考虑风险和市场接受能力的前提下适当放宽投资者主体范围,如拓展到公募、保险、银行理财资金等,将更有利于“双创债”的发行。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中国证监会及全国股转系统对于挂牌公司资金占用行为有明确的限制,但是我们发现,一部分挂牌公司的大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仍然认为公司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大股东对挂牌公司资产的任性随意行为,将对其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带来损害。鉴于此情况,我们将结合案例向大家介绍挂牌公司的典型资金占用行为,提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同时我们也希望投资者在发现相关违规线索时积极向全国股转系统举报,共促市场规范发展。 一、资金占用行为有哪些?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其关联方占用资金的行为包括:挂牌公司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附属企业垫付工资、福利、保险、广告等费用和其他支出;代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附属企业偿还债务而支付的资金;有偿或者无偿、直接或者间接拆借给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附属企业的资金;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附属企业承担担保责任而形成的债权;其他在没有商品和劳务对价情况下提供给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附属企业使用的资金或者全国股转系统认定的其他形式的占用资金情形。 二、发生资金占用行为后,(申请)挂牌公司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1.在申请挂牌期间,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挂牌条件基本适用标准指引(试行)》中关于挂牌条件的要求,公司在申请挂牌的报告期内不应存在股东包括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关联方占用公司资金、资产或其他资源的情形。如有,应在申请挂牌前予以归还或规范。同时,公司应在申请文件中说明为防止资金占用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制度安排。 2.在公司挂牌后,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信息披露细则(试行)》的规定,在发生资金占用行为后,挂牌公司应在两个转让日内披露相关事实,并应当至少每月发布一次提示性公告,披露资金占用的解决进展情况。同时,在发布年度报告和半年度报告时,应披露报告期内发生资金占用行为发生的原因及整改情况,其中发生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占用资金情形的,应当充分披露相关的决策程序,以及占用资金的金额、占用资金原因、预计归还方式及时间等信息。 案例1:2015年6月1日,申请挂牌公司H的控股股东、董事长G因资金周转困难,从H借入资金300万元,2015年8月19日G将300万元资金归还,申请挂牌公司H在申请文件中并未对上述交易进行相关披露。 案例2:挂牌公司X在2015年初,帮公司第一大股东垫付个税款421.7万,并在2015年中累计为8位股东垫付256.1万元,8位股东在2015年总共还款652.4万元,挂牌公司X在事后及时进行了披露,并在年报中专门披露了相关整改情况。 案例3:挂牌公司L在2015年初为其第一大股东Y公司代偿债务累计255.30万,挂牌公司Y在事后及时进行了披露并归还了255.30万资金,并在年报中专门披露了相关整改情况。 上述三笔交易是否均构成资金占用? 案例1中的交易,控股股东G因资金周转困难向挂牌公司借入资金的行为属于直接拆借给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资金的行为,是最为直接的资金占用形式。 案例2中的交易,X公司帮助公司第一大股东垫付个人所得税款的行为属于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垫付的其他支出(为非控股股东垫付的相关资金属一般关联交易),同样属于资金占用。 案例3中的交易,L公司为第一大股东代偿债务的行为属于代控股股东偿还债务而支付的资金,也属于资金占用。 上述三个案例的交易行为类型各不相同,但同属资金占用。可以看出,资金占用绝非是股东直接借用公司资金这一种表现形式,股东任何形式的使用公司资金处理自身或关联方事务的行为都有可能构成资金占用。 上述案例中的交易是否都违规且应当受到处罚? 上述三个案例中,鉴于其均属违规行为,全国股转系统根据违规情节轻重,分别采取自律监管措施。 由这个案例进行延伸,股东使用公司资金的行为属资金占用应当避免,那么,股东将自有资金提供给公司使用是否可以不受限制? 通常认为,将自有资金提供给公司使用,是对公司的资助行为,目的是为了公司的良性发展,是合乎情理的。但实际上,将自有资金借由公司使用,无论是否收取利息,都属于关联交易的一种,同样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不能任意为之。根据《信息披露细则》规定,挂牌公司接受股东资助的行为可归属于日常性关联交易,应当在年度股东大会上对下一年度对日常性关联交易的预计进行审议并在年度报告中披露,如果股东是向挂牌公司提供借款而不是无偿资助的,无论金额大小,都属于偶发性关联交易,应当专门经股东大会审议并披露临时报告。可见,股东将自有资金提供给挂牌公司使用也并不是不受限制可以任意进行的。 三、股东在处理自身与挂牌公司的资金往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通过对上述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股东在除通过发行增资向挂牌公司注入资金和通过分红从公司获得资金之外,原则上应当尽可能避免与挂牌公司之间直接或间接发生资金往来,这既是挂牌公司财务规范的内生性要求,也有利于展示公众公司独立发展的能力和公众化运行的形象,提升外部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程度,有助于公司今后在公开市场上的融资等各项操作;挂牌公司也应当在章程中规定相关的决策程序,有效制约和尽可能避免资金占用和关联交易。在特殊情况下股东难以避免和挂牌公司发生资金往来时,应当严格履行相应的决策程序,并及时进行信息披露,避免因违法违规受到处罚,侵害挂牌公司利益和股东权益,影响挂牌公司的正常发展。 ...
我们发现投资者在权益变动中,对股份权益变动的披露红线、二级市场股份暂停交易的时点等方面较为困惑。鉴于此,我们将主要以案例解析的形式向投资者介绍,股份权益变动披露合法合规的方式,提醒投资者注意操作务必合规。 一、投资者在挂牌公司中拥有的权益包括哪些? 挂牌公司的收购及相关股份权益变动应遵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收购办法》)的规定。根据《收购办法》规定,投资者在挂牌公司中拥有的权益,包括登记在其名下的股份和虽然没有登记在其名下,但该投资者可以实际支配表决权的股份。需特别注意的是,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在挂牌公司中拥有的权益应当合并计算。 二、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股份权益变动时,应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挂牌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0%后,其拥有权益的股份占该挂牌公司已发行股份的比例每增加或减少5%(即其拥有权益的股份每次达到5%的整数倍时),应当依照前款规定进行披露,而且自该事实发生之日起至披露后的2日内,不得再行买卖该挂牌公司的股票。 需指出的是,以上出现的“2日”,在实际操作中均指“2个转让日”。 案例1: 11月23日,投资者A以协议转让方式卖出挂牌公司G的股票3,450,000股,其持股比例从53.91%降至49.11%,并于次日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11月25日、11月28日,投资者A继续以协议转让方式买入挂牌公司G的股票1000股、卖出挂牌公司G的股票3,000,000股,分别占挂牌公司总股本的0.001%、4.38%。 投资者A的三次买卖G公司股票行为是否都合规? 投资者A的第一次减持:A将其持股比例从53.91%降至49.11%,从投资者的减持数量4.8%来看,看似并未到5%,很多投资者的疑问也在这里,这时是否需要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请投资者务必关注《收购办法》中,“其拥有权益的股份每次达到5%的整数倍时”的规定,此规定明确了权益变动披露的“红线”,是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股份变动之后持有挂牌公司已发行股份的比例为准,而不是以发生变动的股份数量为准。那么,从投资者A权益变动之后拥有的股份数来看,从53.91%降至49.11%已触发了50%(50%为5%的整数倍)的披露红线,投资者A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的2日内编制并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从案例情况看,投资者A在持股变动的次日即11月24日履行了这一披露要求。 投资者A的第二次增持:11月25日,投资者A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再次买入挂牌公司G股票1000股,虽然仅占挂牌公司总股本的0.001%,但这一增持行为违反了《收购办法》中关于权益暂停变动的时间节点规定,即投资者A的第一次减持发生之日起至披露后的2日内,不得再买卖该挂牌公司的股票的规定。如果我们把11月24日即前一次投资者A的权益变动披露日设为T日,那么当A想再次进行权益变动时,最早应于T+3日也就是11月27日进行买卖。 投资者A的第三次减持,11月28日,该投资者以协议转让卖出挂牌公司股票3,000,000股,占挂牌公司总股本的4.38%,从这一时点投资者A拥有的股份数量来看,从49.11%降至44.731%再次触发45%(45%为5%的整数倍)的披露红线,因此投资者A须在2日内编制并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并自该事实发生之日起至披露后的2日内,不得再行买卖该挂牌公司的股票。 对于上述股票交易违规行为,全国股转系统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试行)》第6.1条的规定,对投资者A采取了相关自律监管措施。 案例2:投资者C与投资者E为挂牌公司F的实际控制人和一致行动人。7月26日,上述两位投资者在做市转让方式下委托报价20笔,成交19笔,其持股比例由55.80%下降至10.35%。 可以看出,上述两位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无视市场规定,多次触发了权益披露要求后未停止交易,且后续交易再次触发了权益披露要求,最终导致挂牌公司F发生控制权变更。其行为非常恶劣,我司对两位投资者均采取了相关自律监管措施。 案例3: 2017年6月19日(周一),投资者甲持有某挂牌公司股份9,945,549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9.73%;2017年6月20日(周二,T日),甲增持该挂牌公司股份500,000股,增持后持股比例为52.23%。此时,甲触发了权益变动披露要求,因其持股比例上升越过了50.00%(5.00%的整数倍线)。 投资者甲的上述操作应当如何进行披露及后续操作? 合规方式1:2017年6月20日(周二)当日(T日),甲披露了权益变动公告。甲暂停股票交易的时间应当是2017年6月20日交易触线后剩余交易时间段(事实发生之日起至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以及2017年6月21日(周三)、6月22日(周四)(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后两个转让日),最快可再买卖该公司股票是6月23日(周五)。 合规方式2:2017年6月21日(周三,T+1日),甲披露了权益变动公告。甲暂停股票交易的时间应当是2017年6月20日交易触线到2017年6月21日(事实发生之日起至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以及2017年6月22日(周四)、6月23日(周五)(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后两个转让日),最快可再买卖该公司股票是6月26日(周一)。 合规方式3:2017年6月22日(周四,T+2日),甲披露了权益变动公告。甲暂停股票交易的时间应当是2017年6月20日交易触线后到2017年6月22日(事实发生之日起至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以及2017年6月23日(周五)、6月26日(周一)(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后两个转让日),最快可再买卖该公司股票是6月27日(周二)。 不合规方式:特别提请投资者注意,以下操作方式已经违规。2017年6月23日(周五,T+3日),甲才披露了权益变动公告,此时甲存在权益变动报告书披露不及时的违规情况。 由上述案例进行延伸,如果有投资者想在新三板的二级市场取得挂牌公司的控制权,该如何进行权益变动的披露? 根据《收购办法》规定,通过全国股转系统的证券转让,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拥有权益的股份变动导致其成为挂牌公司第一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且拥有权益的股份超过挂牌公司已发行股份10%的,应当自该事实发生之日起2日内编制收购报告书,连同财务顾问专业意见和律师出具的法律意见书一并披露,报送全国股转系统,同时通知该挂牌公司。如收购挂牌公司股份需要取得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的,收购人应当在收购报告书中进行明确说明,并持续披露批准程序进展情况。 三、投资者在参与挂牌公司股票发行过程中发生权益变动,应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如果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因认购挂牌公司发行的股份,导致其持股比例在股票发行完成后符合《收购办法》中关于权益披露的规定,该投资者应当在挂牌公司披露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的同时,单独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 如果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没有认购挂牌公司发行的股份,仅因其他认购人参与认购导致其持股比例被动变化并符合《收购办法》中关于权益披露的规定,则该投资者无须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 四、《权益变动报告书》中应披露哪些内容? 根据《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5号-权益变动报告书、收购报告书和邀约收购报告书》的规定,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按照《收购办法》及上述准则的规定,计算并披露其持有、控制挂牌公司股份的详细名称、种类、数量、占挂牌公司已发行股份的比例、所持股份性质及性质变动情况,股东持股变动达到规定比例的日期及权益变动方式。还应披露权益变动涉及的相关协议、行政划转或变更、法院裁定等文件的主要内容。 如信息披露义务人为多人的,还应当分别披露各信息披露义务人在挂牌公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详细名称、种类、数量和占挂牌公司已发行股份的比例。如信息披露义务人持有表决权未恢复的优先股的,还应当披露持有数量和比例。 另外,如信息披露义务人为挂牌公司第一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其拥有权益的股份占挂牌公司已发行股份的比例每增加或减少5%,应当按规定编制并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 案例4:5月23日,Z公司董事长S按照与某投资公司签署的《协议书》约定通过全国股转系统交易平台回购某投资公司所持Z公司418.9万股股份。5月24日,S作为信息披露义务人披露了《权益变动报告书》,但未在报告书中披露《协议书》的相关内容。 董事长S的行为是否合规? 董事长S作为信息披露义务人,在权益变动后的规定时间内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但报告书内容披露不完整,出现重大遗漏,未向市场披露与投资公司签署的《协议书》主要内容。违反准则的相关要求。 基于上述违规行为,中国证监会采取了相关行政监管措施。 ...
备受争议的关联交易、频繁的资金往来,7月12日,孟广宝被解除海润光伏董事长一职。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这位辽宁隐形富豪背后的华君集团逐渐进入公众视野。 据记者了解,孟广宝出身律师,创办华君律师事务所,并于2007年成为辽宁华君有限公司投资人,其掌舵的华君集团自称目前资产600亿元。7月12日,新京报记者在营口走访当地发现,依靠并购而得以迅速发展的华君系,收购了包括金融小镇等项目资产,成为营口“龙头企业”。 目前,华君集团旗下业务布局广泛,包括地产、金融等,盈利情况参差不齐;计划三年内上市的华君文化旅游集团,经记者走访发现,办公地如今已人去楼空,只留有“华君集团”等标志。 自称总资产600亿 华君集团官网显示,其为一家多元化综合性跨境集团公司,成立于2005年,总部坐落于中国营口市鲅鱼圈区,旗下拥有金融、工业、医疗、地产、能源、贸易六大产业集群,全资、控股、参股100余家企业,拥有员工10000余人。 公开资料中,对于华君集团发展历史的介绍很少。记者查询工商资料发现,华君集团前身为沈阳天尔投资有限公司,公司早期负责人为孙永亮、刘革岩等。2007年11月,该公司名称发生变更,改名为辽宁华君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人改为鲍乐、孟广宝,股东至今为这两人。 据港股上市公司华君控股公告及新京报记者了解,孟广宝是辽宁营口人,持有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律学士学位,早年创办华君律师事务所,于1998年起担任该事务所资深合伙人,随后从商,曾赴沈阳及国内其他地区发展,近年将重心转回了营口鲅鱼圈,并在当地开发了多个项目。 7月12日,新京报记者来到华君系的兴起之地——华君律师事务所所在地老电视台大楼,尽管律师事务所已不在该地办公,但目前华君系部分企业还在这里。 2014年成为华君集团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年。当年8月,孟广宝的全资投资旗舰华君国际有限公司收购新洲发展62.62%股权,成为新洲发展控股股东。当年12月,新洲发展更名为华君控股,自此,华君拥有了自己的上市平台。在对外介绍上,孟广宝或华君集团声称其具有数百亿元的资产总额。比如,华君集团在官网中表示,其资产总额达到300亿元人民币。而记者自海润光伏员工处获得的一份孟广宝致员工书中,孟广宝表示,华君集团总资产规模600亿元左右。在华君集团招商人士口中,这一数字也是为600亿元。 地产布局营口、大连,网传停工写字楼施工正常 在华君集团所称数百亿元资产数额中,地产业务占有一定比例,其中,保华地产角色吃重。 据保华地产官网显示,公司在沈阳、营口、大连、深圳、上海、东莞、广州等地储备土地多块并将陆续开工建设。保华地产集团主要投资板块包括:地产开发板块总投入约297亿,资产管理板块总投入约80亿,餐饮酒店板块总投入约216亿。 7月12日,新京报记者来到保华地产的主要营运实体——保华置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公司位于营口市辽海中盐大厦,因门卫森严,记者无法进入。7月13日,记者来到大连市海昌华城小区5号楼——保华地产旗下平台保华地产(大连)有限公司所在地,记者拟就上述资产总额信息向保华集团核实,对方一位负责人拒绝了采访。 7月12日,鲅鱼圈区政府内部人士表示,当地地产项目大部分都是当地民营企业在做,华君为其中龙头企业。 华君的快速崛起,与其依靠并购的发展方式有关。7月12日,一位华君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我们这边资产除了自建以外,收购的资产更多,有的是地皮,有的是在建项目,像金融小镇就是收购而来的。 该内部人士口中的金融小镇,是华君集团在鲅鱼圈所收购项目之一。记者走访发现,该地为一高档别墅洋房区,配有高端温泉会所,其偏离城区中心和海岸,“该项目虽然距离海边较远,但特色在于温泉,洋房价位在9000元以上,别墅价位在1.8万以上。”工作人员介绍称。 7月12日,鲅鱼圈区政府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温泉为本地一大特色产业,华君的金融小镇最早是个地产项目,后来才开发经营温泉酒店。 鲅鱼圈一位熟悉房地产的人士称,最近几年鲅鱼圈房地产非常不景气,“烂尾楼有的是”,这种情况下华君能不断依靠对外收购的方式发展,“确实厉害”。 相比地产业务的快速发展,有网传信息显示,由于资金问题,保华地产开发的多个写字楼都曾陷入停工,如位于营口鲅鱼圈的华君大厦、位于大连的保华金融中心。7月12日和13日,新京报记者分别来到两处施工现场,发现均处于施工建设当中。 其中,大连保华金融中心位于星海湾商务中心,毗邻大连地标星海广场,总建筑面积146270平米,建筑高度231.5m,建设单位为大连海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对于网传停工的说法,现场工人表示,未听过停工事情,工程建设一切正常,即将完工。 据东方财富数据显示,华君控股当前股价0.57港元,总市值34.58亿港元。 根据华君控股公告,截至2017年3月31日,年度营业额为33.14亿元,同比增141%;其中,公司股东应占年度溢利为2271.7万元,同比减少16%。 其中,光伏分部营业额占比41.4%,贸易及物流分部占比35.4%,物业发展及投资占比0.5%。 参与银行、金控业务 互金平台被指 “名存实亡” 华君集团旗下还有金融业务。公开资料显示,华君集团以2.85亿元入股营口沿海银行,并持有19%股权。记者自中国货币网获取的营口沿海银行年报显示,2015年和201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2亿元和19.9亿元,利润总额分别为4.75亿元和14.9亿元。 除银行外,华君在金融业务上的另一布局为金融平台——营口华君金控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华君金控)。官网介绍,华君金控成立于2014年11月,其将着力打造一个真正意义的全牌照金融控股集团,注册资本达100亿元。 不过,华君金控旗下部分金融业务发展未见乐观,比如,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壹投资。 据记者得到的宣传册显示,壹投资成立于2014年7月,是首家将辽宁地区优势产业与P2B、互联网金融交易模式相融合的网络借贷服务平台。其中壹担保投资期限6-12个月,年化收益最高16%。 目前,壹投资官网已无法打开,记者致电客服电话,显示“该号码暂不提供服务”。记者通过宣传册上QQ联系,对方表示,壹投资已“名存实亡,没业务,跟倒闭差不多”,壹投资平台上什么也没有。7月12日,记者来到壹投资所在鲅鱼圈的办公地——上述老电视台大楼,未见工作人员。 旗下文旅公司办公地人去楼空,曾称三年内上市 相比金融业务的发展不均,资本市场成为华君系“补血”的重要源泉。 记者查阅华君控股公告,公司曾多次通过债券、配股等形式募资,最近一次是在今年3月,华君控股发行了于2019年到期票息为6厘的总本金额达7730万港元的非上市公司债券,所得款项净额将用作未来业务发展及一般营运资金。除现有上市公司,华君集团曾试图拿下新的上市平台,海润光伏就是一例。虽然战略入股海润光伏的计划失利,但在孟广宝担任董事长期间,海润光伏给华君旗下企业带来不少订单,亦即饱受争议的关联交易。 记者注意到,华君控股的光伏业务增长较快。据年度业绩公告显示,截至2017年3月31日,年度营业额整体增加141%归因于光伏业务增长和发展贸易及物流业务。其中,光伏分部营业额占比41.4%,上期数据仅为23.1%。 2017年1月,华君文化旅游(辽宁)有限公司成立,亦即华君文化旅游集团。据官网介绍,其已成为东北最具创新性、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文化旅游品牌,总资产300亿元,计划实现三年内整体上市。 7月13日,新京报记者依照通讯地址来到华君文化旅游集团地——大连市中山区自立街41号4层3号,发现该地人去楼空,大门紧锁,留有“华君集团”等标志。物业人员确认,华君文化旅游之前确实在这里办公。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