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美食从来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吃”从来都是国人生活的主旋律,从央视出品的《舌尖上的中国》火爆全国,到挪威的“生蚝外交”,只要与“吃”有关,都能在国人心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吃货标签”的流行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爱好美食却不会做菜、热衷于厨艺交流等人群需求渐渐催生了众多菜谱APP,这类APP不仅能教人做菜,还允许用户分享菜谱并交流做菜心得,因此,一时之间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 如今,经过多年发展的菜谱APP市场格局已经比较稳定,下厨房、美食杰和豆果美食凭借自身优势占据了头部位置。在成功得到众多用户的青睐后,流量变现成了下厨房、美食杰和豆果美食的首要任务。起初发展一帆风顺的他们,目前在流量变现的问题上却都遭遇滑铁卢,进一步发展遭到了很大的阻碍。 下厨房:社区之道不是万全法门 自2011年上线以来,下厨房就以干净的界面,富有文艺情感的设计及文案风格吸引了一群热爱美食的用户。据下厨房提供的数据统计,截止2016年6月,下厨房总用户群体达到1.2 亿,拥有1200 万注册用户,UGC 的菜谱和作品达到1800 万以上,app 安装量达到5000 万,拥有着200 万的日活量。 下厨房能从众多菜谱类APP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与其深谙社区之道不无关系。与其他同样以社交为起点的菜谱APP不同,下厨房是以社交为圆点,几乎所有的业务功能都围绕社区展开。 在下厨房看来,美食社区的意义在于能为一群对美食有相同爱好和需求的人创造一个交流经验、相互学习的地方。一方面,下厨房以菜谱为中心,让用户通过上传参照菜谱做出来的菜进行交流,每一个菜谱都会经过用户的反复编辑,菜谱在用户不断地修改中得到完善,而且用户在围绕感兴趣的信息交流时更容易成为朋友,从而形成美食社区的良好氛围。 另一方面,下厨房功能板块的设计更加注重社区元素,例如厨房问答、排行榜、作品展示以及信箱中的市集讨论区等,比较强调社区性质,鼓励用户互动交流、积极创作,打造繁荣的社区生态。 虽然社区之道让下厨房一跃成为食谱类APP的领头羊之一,但其背后存在的变现难题依然不可忽视。 下厨房的电商模式虽然遵循社区逻辑,想把“口口相传”的传统消费模式更自然地平移到线上。但下厨房电商平台希望能将长尾变爆款的想法导致电商功能相当依赖社区。虽然下厨房认为用户在便宜的商品上容易做出决策,不需要太多口碑的支持,但小众且昂贵的商品本就很需要社区达人的推荐,没有经过下厨房官方的挑选测评,仅仅依靠达人的推荐,可能会让一些新用户对产品的实用性产生怀疑,不利于扩展新用户。 此外,平台很难确保达人是否会因为打广告而故意夸大产品优点,使得产品与描述不符,对口碑产生负面作用,从而对变现产生不良影响。 美食杰:场景化成就不了 “闪购” 成立于2007年1月的美食杰,可以说的上是菜谱类APP的元老级选手。本着“一切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初衷,美食杰力求在菜谱这一基础功能上做到尽善尽美,菜谱按菜系、功效等分类,相当齐全。除此之外,美食杰还推出了“智能组菜”功能来帮助用户快速发现美食,这简直是新手的福音。 一方面,美食杰的用量转换功能可以帮助厨房新手参考配料的使用量,利用菜谱大数据分析技术,在输入菜名后,APP会自动识别菜谱名并填写主料、辅料;另一方面,美食杰要求用户在工艺、口味、难度、时间和人数上进行细分,虽然在选择上略有繁琐,但是方便用户查看菜谱并了解菜谱制作的难易度和适用性。 在电商方面,与其他平台不同的是,美食杰基于内容的场景化,不做货架堆积而是选择了闪购模式。美食杰会在每一篇菜谱的底部都会出现和这道菜相关的商品链接,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删减不需要的食材。这让用户减少了购买的时间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推荐产品的曝光率,似乎是一举多得,但实际上有着很明显的弊端。 首先,闪购模式意味着由平台做精准导购式服务。但食材与衣服用品不同,很多人在食材的把握上有很明确的自我认知。例如,不喜欢吃洋葱的人喜欢用青椒或者其他食材代替,在这种情况下,菜谱下提供的一键购买功能对这些用户来说就成了鸡肋,不但没有起到节省时间成本的作用,反而会让用户在购买替代食材上花费更多的时间。 其次,美食杰场景化电商模式一般以用户上传的菜谱作为依据,但是这凸显了平台提供食材的弊端。一方面有些菜肴是时令菜品,好吃但是没人上传菜谱,平台就有可能不会提供这方面的食材,更不用提那些人气旺但同样没菜谱的食材。另一方面,有些冷门菜色的菜谱上传后,平台要找到这些冷门食材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场景化电商模式可能会限制美食杰电商功能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闪购模式存在的一些缺点也导致美食杰的变现速度不及预期,是寻找新的变现渠道,还是继续改善电商渠道的变现模式,值得思考。 豆果美食:厨房智能化路线没那么简单 与其他菜谱类APP不同,豆果美食在豆果网的依托下,一上线就受到诸多关注并快速进入菜谱类APP的头号玩家阵营。据了解,豆果美食比较注重社交圈子的建立。因此官方建立了多个不同主题的圈子,方便用户选择感兴趣的关注并发表动态,而且圈子会不定时推出活动,活跃用户气氛,提高用户的参与度,这些都跟论坛类似。 通过建立社交圈子产生人气流量,然后把流量变现转型为电商,这都与其他菜谱类APP大致相同。但豆果美食认为,在新零售的业态下,智慧厨房将成为入口,于是豆果美食将“打造智能厨房”作为平台电商建设理念。 早在2014年,豆果美食就已经开始为对接智能厨电做准备,将菜谱数据标准化。例如用户通过智能灶具的控制面板匹配APP上的相关菜谱,灶具就会通过菜谱中的数据自动调节油温。目前,豆果美食通过健康美食传播、电商、数据分析、智能厨房等方式,专注中产市场,看似一帆风顺,实则存在不少缺陷。 首先,豆果美食想要依托平台用户数据与智能厨房设备合作,将平台用户数据变现。但是据了解,目前各大智能厨房设备都上线了自己的智能APP,例如美的APP等,可以通过自己的APP软件管理家庭智能家电。所以,豆果美食即便拥有大数据流量,但是智能厨房设备在已经拥有服务功能的前提下,为大数据流量买单的机会降低,豆果美食想要达成的智能厨房理念可能会因此遭受挫折。 其次,根据豆果联合风投公司GGV分析超过3.6亿个数据显示,72%的下厨者还是女性,但男性比例相较2015年上升了2%。豆果23-35岁用户占比近60%,24岁以下用户占22%。而且从年轻人厨房支出看,智能厨电位于榜首,这是豆果专注智能厨房的原因之一。但年轻人追求新潮事物而且缺乏产品忠诚度的情况比较常见,智能厨房用品迭代速度快且价格高昂,年轻人能否顶住经济压力购买这些用品成了很大的问题。 以往赖以生存的优势成了缺点,变现难似乎已经成了菜谱APP们的发展瓶颈。但另一边事实却是菜谱APP们若不能将流量变现,必将失去转型升级的契机。因此,解决变现难题成为了菜谱APP们当下的决胜关键。 新潮元素,强强联合,双重电商策略成了菜谱APP的解困要诀 未来,菜谱类APP们想要脱颖而出成为行业霸主,必须解决一直存在的变现难题。就目前来看,菜谱APP有三个不错的选择。 首先,紧跟新潮,视频和直播成首选。目前互联网上有太多关于美食的视频,从吃播到美食游记,从美食探店到美食教学应有尽有。菜谱类APP作为美食类APP的重要组成部分,美食视频自然必不可少。而且,对大多数厨房小白而言,在厨艺技能没有加点的情况下,文字以及图片描述令他们很难准确把握每一道菜的核心要点。这时候菜谱APP提供的视频讲解功能似乎就成了一大利器。 当然,说到视频怎能少得了直播。如果要问目前互联网时代最新最快的互动方式,非直播莫属。虽然直播早已是一片红海,但是“直播+”仍旧是大势所趋。不少直播平台如斗鱼、熊猫等都有美食直播栏目。试想,如果菜谱APP提供美食教学直播,就像是日本大胃王“俄罗斯佐藤”会在吃播中加入现场教学,令粉丝能更清楚的看到美食的制作过程一样,那么用户与用户就能在做菜的过程中沟通,用户也能更直观的了解菜肴的做法。总之,美食视频和直播在当下比较流行,而菜谱App不妨植入这些互动性更强的模式,由此试水更多的变现渠道,从而找到合适自己的盈利点。 其次,强强联合,资深大V是捷径。菜谱类APP同质化严重归根结底就是内容极易复制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寻找新内容成了菜谱类APP的当务之急。如果要论内容的更新程度以及创新程度,那些以内容起家的美食类资深大V似乎更有发言权。一般来说,资深大V们缺少稳定的平台与电商入口,菜谱类APP缺乏创新的美食内容,两者强强联合,各取所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目前,已经有豆果美食的内容作者向自己的个人公众号引流作品,如果菜谱类APP们可以与日食记等美食教学大V合作,将这些作品导入平台,同时为这些大V提供电商入口,变现的难题或许可以迎刃而解。 最后,双重电商策略是成功打天下的关键。菜谱类APP们的发展历程基本为“菜谱—社交—电商”,把社交流量变现并促进电商发展成了所有菜谱类APP们的想法。但是,就目前来看,菜谱类APP们似乎都令电商产品内容完全依赖社交模式,无论是下厨房的达人推荐还是美食杰的闪购。就像前面说到的,挑选食材及烹饪用具等美食相关用品,用户存在极大的自我认知空间,想要在美食相关用品的电商领域一刀切完全采用导购模式,似乎存在很大问题。菜谱类APP们可以学习其他行业的电商模式,对长尾做导购推荐,那些常见的产品可以采用自由选择模式,就像是淘宝一样,既有精品好货推荐功能,又有自主挑选功能。虽然这种双重模式在发展初期会遇到成本方面的阻碍,但就目前来看,这是可以满足所有厨艺阶级用户的最好做法。 如此看来,已经完成社区流量构建的菜谱APP们,在变现的过程中都不谋而合地选择了电商模式,但在试水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阻碍也有目共睹。面对竞争越发激烈的市场环境,菜谱APP当务之急必然是流量变现。未来,菜谱APP们该何去何从,还需要看它们的后续发力。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9月1日,北京银监局官网发布一则处罚信息公示,显示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因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超经营范围开展业务、提供虚假且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开展监管叫停业务等,于今年8月8日被北京银监局开出合计900万元的罚款,同时对4个相关责任人作出了包括罚款、取消任职、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等在内的行政处罚措施。 处罚信息显示,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贷款和同业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超经营范围开展业务、提供虚假且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开展监管叫停业务等,宋文昌、袁耀璋、顾弢、尹峥为责任人。 处罚信息称,根据《个人消费贷款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八条规定,银监会做出以下行政处罚决定: 责令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改正,并对其给予合计90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对宋文昌给予警告并处5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对袁耀璋给予取消10年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禁止2年内从事银行业工作的行政处罚; 对尹峥给予禁止12年内从事银行业工作的行政处罚; 对顾弢给予警告并处2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公开资料显示,北银消费金融公司成立于2010年3月1日,是四家第一批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之一,由北京银行发起设立。2013年成功实现引资改制,与西班牙桑坦德消费金融公司、利时集团、联想控股、大连万达等一批国内知名民营企业签署股份认购协议,注册资本增至8.5亿元人民币。顾弢此前任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文昌和袁耀璋任北银消费金融董事。 公开报道显示,此次处罚并非不是北银消费金融第一次收罚单了,2015年11月银监会就对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罚款人民币150万元。彼时的处罚依据是: 变相突破监管规定发放贷款;贷款管理存在严重问题,造成个人消费贷款用途不真实,部分资金被挪用;无合理理由与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上调贷款风险分类,资产质量严重不实。 值得注意的是,9月1日当天,银监会官网发布消息称,2017年9月银监会将继续组织全国银行业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宣传服务月活动,此次宣传活动重点为“正确使用金融服务,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主要针对近期银行理财业务纠纷、违法违规“校园贷”及“培训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频发等现象,面向公众开展宣传。 附《个人消费贷款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 贷款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除按本办法第四十一条采取监管措施外,还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八条规定对其进行处罚: (一)发放不符合条件的个人贷款的; (二)签订的借款合同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贷款人不得发放无指定用途的个人贷款); (四)将贷款调查的全部事项委托第三方完成的; (五)超越或变相超越贷款权限审批贷款的; (六)授意借款人虚构情节获得贷款的; (七)对借款人违背借款合同约定的行为应发现而未发现,或虽发现但未采取有效措施的; (八)严重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审慎经营规则的其他情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五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十万元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批准设立分支机构的; (二)未经批准变更、终止的; (三)违反规定从事未经批准或者未备案的业务活动的; (四)违反规定提高或者降低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任职资格审查任命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 (二)拒绝或者阻碍非现场监管或者现场检查的; (三)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的; (四)未按照规定进行信息披露的; (五)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 (六)拒绝执行本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措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八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有关银行业监督管理规定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除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至第四十七条规定处罚外,还可以区别不同情形,采取下列措施: (一)责令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三)取消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一定期限直至终身的任职资格,禁止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一定期限直至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 ...
三大运营商全面取消手机国内漫游费、外卖新规对配送细节予以明确、4000家月子中心将实施统一标准……一批9月新规新举今起落地,将影响公众生活。 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三大运营商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将自9月1日起全面取消国内手机长途和漫游通话费(不含港澳台),比原计划提前了一个月。 三大运营商表示,此次全面取消手机客户国内电话长途通话费和漫游通话费,国内主叫通话标准按客户现行资费中的本地市话标准收取,国内被叫免费。客户无需申请,自动生效。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银行卡境外消费超千元,发卡机构需上报信息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此前通知, 9月1日起,境内银行卡在境外实体和网络特约商户发生的单笔等值1000元人民币(不含)以上的消费交易,需由境内发卡金融机构向外汇局报送。 该通知所称境内银行卡,是指境内发卡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的各类银行卡清算机构标识的银行卡,包括但不限于借记卡、信用卡(贷记卡和准贷记卡)。 中新网记者 阚枫 摄 中小学启用新版统编教材 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三科教材,将于9月1日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所有地区初始年级投入使用。 新教材将义务教育阶段原品德课调整为“道德与法治”,强调德法兼修。语文教材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和国家主权意识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设计。历史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分时期、分阶段展现。 民办学校收取费用项目和标准须公示 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9月1日起施行。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自主选择设立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民办学校,但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 此外,新法还规定,民办学校收取费用的项目和标准根据办学成本、市场需求等因素确定,向社会公示,并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督。民办学校收取的费用应当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改善办学条件和保障教职工待遇。 大学生创业可折算学分 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9月1日起施行。新生可以申请保留入学资格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入学后也可以申请休学开展创业。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等活动可以折算为学分,计入学业成绩。对休学创业的学生,可以单独规定最长学习年限,并简化休学批准程序。 中新网记者 富宇 摄 外卖新规对配送细节予以明确 《外卖配送服务规范》9月1日起实施。《规范》明确规定外卖配送机构应具备企业法人资质,且具有固定办公场所和规模化的配送队伍。在服务人员方面,要求配送人员宜年满18周岁,且应对配送人员进行身份审核。在实操层面,外卖配送员到达消费者门口应轻声敲门,若无人响应,应电话或短信联系消费者。外卖配送员不应进入消费者家中、收取小费或有其他不文明举止。 全国4000家“月子中心”将实施统一标准 《母婴保健服务场所通用要求》9月1日起施行。全国4000多家月子护理机构将实施统一的国家标准,月子机构及其经营场所应在显著位置设立投诉电话、意见簿等记录投诉的方式,在24小时内受理投诉,并在5个工作日内采取有效措施处理顾客投诉。 股东滥用权利致公司不分配利润 司法可干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四)》于9月1日起施行。公司股东滥用权利,导致公司不分配利润给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司法可以适当干预,以实现对公司自治失灵的矫正。《解释》还规定了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和损害救济,还就决议效力瑕疵诉讼制度作了明确规定。 药品注册申请材料造假量刑更明确 《关于办理药品、医疗器械注册申请材料造假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于9月1日起施行。解释提出,实施“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行为,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应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同时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和受贿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未经行政登记不得使用“税务师事务所”名称 《税务师事务所行政登记规程(试行)》9月1日起施行。《规程》指出,税务师事务所行政登记是税务机关对税务师事务所主体设立实施行政登记管理,未经行政登记不得使用“税务师事务所”名称,不能享有税务师事务所的合法权益。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实施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9月1日起实施。《名录》修订将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报告表的建设项目作为重点管控目标,强化污染预防作用,并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由注重事前审批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的转变。 政府采购应公开具体成交记录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集中采购机构应切实推进协议供货和定点采购信息公开。自9月1日开始,除按照规定在中国政府采购网及地方分网公开入围采购阶段的相关信息外,还应当公开具体成交记录。 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正式对外发布信息 民政部组织开发的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一期),9月1日起对外提供信息发布服务。根据相关通知,慈善组织应按时发布年度工作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及时公布慈善项目实施情况。凡组织公开募捐活动的,必须获得公开募捐资格,并履行募捐备案程序。 新版《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今起施行 《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9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办法》要求工信部建立电信业务信息化管理平台,推进经营许可证的网上申请、审批和管理及相关信息公示、查询、共享,完善信用管理机制。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第三方支付的监管风暴持续进行。伴随海南海岛一卡通支付网络有限公司牌照被注销,央行注销支付牌照名单增至24家。除了收紧牌照,因业务违规收到罚单也成为常态,仅8月就有24家支付企业收到央行罚单。下一步,监管将加大对无证支付的整治。 24张支付牌照被注销 央行持续收紧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北京商报记者从央行网站关注到,8月30日,央行注销了一张支付牌照,即海南海岛一卡通支付网络有限公司,因其在第三批支付牌照续展中被国付宝合并。 2011年5月-2015年3月,央行共发出271张支付牌照。从2016年8月至今,在四次续展中,有24张支付牌照被注销,目前支付牌照数量为247张。 从已经注销支付牌照的24家机构可以看出,其原因分为违规、业务合并以及主动申请三类,其中严重违规被央行注销牌照的有13家;主动申请注销的1家;主要涉及业务合并有10家。严重违规而注销支付牌照的原因主要是,存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工作的通知》第六条规定的不予续展情形,即通过伪造、变造、隐匿数据等手段故意规避监管要求,或恶意拒绝、阻碍检查监督的。从合并牌照来看,均为关联公司合并。其中有2起是母公司合并子公司,3起为关联公司合并,其余合并均是同一母公司下属两家子公司合并。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同一企业下属不同子公司运营不同的支付牌照,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监管问题,未来这种合并将会继续。 8月开出24张罚单 在严监管下,获得牌照续展的支付企业也并不能高枕无忧,因业务违规收到罚单也成为常态。 据统计,截至8月31日,8月共有24家第三方支付公司被罚,没收非法所得及罚款共计418.23万元。8月29日,央行上海总部再次公布了一批关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行政处罚公示信息,处罚涉及7家企业。 从8月罚单来看,有23家的处罚信息来自于央行上海总部,1家来自央行广州分行。从罚款金额看,迅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被罚款最多,央行上海分行没收其违法所得约28.57万元,并处以罚款150万元,共计178.57万元。而易联支付有限公司也因被处以罚款60.14万元成为罚金第二多的企业。在这些罚单中,不乏有机构因屡次违规被多次“点名”。其中,富友支付被央行处罚的次数已累计4次,上海德颐被罚次数也增至3次。处罚原因大多为违反支付业务规定。 事实上,2016年至今,央行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开出多张罚单,部分罚单达到百万级甚至千万级。去年,央行营管部对易宝支付开出罚款加没收违法所得合计5295万元的千万级罚单,成为目前最高单笔罚单。 监管将加大对无证支付整治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持牌支付机构,市场上也有许多无相关资质的企业在从事支付业务。对此,监管层表态称将加大对无证经营支付业务行为的整治力度。今年8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发国务院令,公布了《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并将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针对部分机构无证经营支付业务问题,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指出,央行会同12个部门制定专门方案,组织开展风险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国已摸排确认的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机构共243家。据悉,目前处于核查取证阶段的无证机构有28家,已进入清理整顿阶段的有215家,其中137家已完成整改,27家正在整改中,51家已被出具行政认定意见并移交工商、公安等相关部门,8家已由公安机关立案查处。樊爽文表态称,央行将继续把“能进能出”作为市场监管常态,加大市场退出力度,推动机构合并、调减业务范围、注销许可证等方式增加市场退出渠道。 随着监管收紧、行业竞争加剧,支付市场的寡头格局基本成型,留给中小型支付企业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薛洪言表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掌控着移动支付市场,除此之外的第三方公司都很难再造一个普适性的支付工具,这些中小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表现出逐渐衰弱的迹象。随着移动支付对线下收单市场的渗透,企业之间大打价格战,利润下降,致使中小企业在第三方支付市场整体份额的比重将越来越低,最终的解决方法就是第三方支付企业要活出特色。因此,中小第三方支付企业要在细分领域进行发展,而不是在大平台领域正面较量。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原标题:一“国字头”山寨组织及下属机构被查) 昨日,万寿路一宾馆内,北京市民政局对非法组织“中国科技创新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下属的“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委员会”进行执法查处,收缴违法牌照及文件。 2017年8月22日,新京报报道“中国科技创新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及下属组织为山寨社团。 新京报近日曝光的一个打着国务院旗号、拥有40个下属机构的“山寨社团”——“中国科技创新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昨天被北京市民政局现场取缔。其下设的40个“委员会”、“联盟”等被一并取缔。 市民政局查实,该中心及下设机构既不是国家事业单位,也不是在民政部登记的社会组织,属于非法组织。 该组织也是民政局今年取缔的下设机构最多、规模最为庞大的非法组织。 现场收缴非法牌匾聘书上百件 昨日,北京市民政综合执法监察大队(简称民政执法大队)工作人员来到“中国科技创新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在京主要活动地点,送达取缔决定书,并收缴非法物品。 “他们给我们发了正式文件,我们哪知道他们是非法组织?我也是受害者。”昨天上午,在万寿路一宾馆内,“中国科技创新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下属的“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里一名张姓工作人员说。 民政执法大队当场向该工作人员宣读了《北京市民政局取缔决定书》,在该组织租赁的几间办公室里,执法人员搜出了各类印有该中心和委员会名称的牌匾、聘书、信封、刊物等上百件,全部予以收缴。 随后,在该宾馆大院的另一栋楼里,民政执法大队查处了“健康医养工作委员会”和“互联网工作委员会”。在中关村南大街某大厦和珠市口西大街一办公楼内,民政局分别向该中心下属“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工作委员会”、“中国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委员会对外合作中心”、“国防科技文化工作委员会”、“中国国防科技文化教育产业联盟”等组织宣读取缔决定书,并收缴非法物品。 据市民政局调查,该中心下设有40个各种名目的委员会、产业联盟等机构,有些下设机构还设立了大量地方组织,例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委员会”有20余个地方机构,组成了一个庞大的非法组织网络。该组织也是民政局今年取缔的下设机构最多、规模最为庞大的非法组织。 国办、中央编办等均否认“中心”合法 民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祝金岳说,该中心自称为国务院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下设机构,但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回复民政局,予以否认。中央编办、工商部门等也否认了该组织的合法性。 市民政局查实,该中心及下设机构既不是国家事业单位,也不是在民政部登记的社会组织,属于非法组织,因此决定坚决取缔。 新京报日前先后刊发报道《多官员“被顾问”“国字头”山寨社团再现》和《一“国字头中心”及“下属组织”被指山寨》,对该中心及下属军民融合工作委员会相关违法活动进行披露,公开诸多证据,引发社会反响。 在新京报刊发首篇报道后,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在京召开“治理规范以 军民融合 名义从事违法违规活动”协调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民政部等15个部门参加了会议。 此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信用惩戒、媒体监督作用,为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环境。北京市民政局执法大队工作人员表示,媒体报道和监督对曝光和查处非法组织起到了推动作用。 调查 运作模式:瞄准地方政府发函谈合作 民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祝金岳向新京报记者介绍,该局今年5月接到群众对“中国科技创新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的举报后,随即立案启动执法程序。 民政执法大队调查发现,该中心40个下属机构中有18个开设有官方网站,根据部分网站显示的地址,民政局执法大队锁定了其中有办公人员的3处。这3处办公地点容纳了至少5个组织。 民政执法大队还赴四川进行了调查取证。在四川,“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委员会”曾公开宣传一个“便民亭”项目,但仅展示过两个样品,其后以项目的名义吸引投资。 该委员会在官网宣称其宗旨是开展一项《中国“2861”工程》,要在全国2861家县(区)开展科技文化工程。据官网消息,该委员会曾在北京、云南等地召开推介会,向“省市、县(区)政府领导、专家团队、企业家”推介重点项目:未来“20大类新材料技术”重点项目及配套资金资源、光伏农业投资项目等。 经民政局调查,该中心部分下属组织的典型活动模式浮出水面。该中心下属组织以中心的名义向地方省市发函,提出开展项目和建立合作需求。其后,这些机构前往各地与政府洽谈项目。最后,由该组织利益相关的公司与政府签订合作协议。 在这些下属机构背后,“中国科技创新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却始终很神秘。以该中心命名的网站,没有任何内容更新。 民政局根据网络查询和摸底调查,确定了部分自称该中心相关负责人的名字。他们以该中心“主任”、“副主任”等身份参加了多项社会活动,民政局致电其下属机构询问这些负责人时,对方都以挂断电话回应。 昨天,“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介绍,今年8月,他与“中心主任”李其效在人民大会堂共同参加了活动,但并不了解李其效。 追访 继续以该组织名义活动可拘留 非法组织被政府取缔后,如果继续开展活动,将如何查处?北京市民政局执法大队五队队长于跃表示,如果还有人打着该中心及下属机构的旗号活动,可以由公安机关依法拘留。 市民政局表示,今年以来,该局已经先后取缔了“全国绿色农业安全食品基地联盟”、“中央老干部健康工作委员会”等6家非法组织。后续只要是在北京市开展活动的非法组织,一旦发现将重拳出击,发现一个、取缔一个。 民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祝金岳介绍,民政执法大队一直利用舆情监测系统查找非法组织的活动痕迹,但山寨社团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是与其合作的部门和机构没有良好的辨别能力,没有及时发现和举报。 民政执法大队在调查中发现,甚至有县级市的副市长曾与“委员会”协商合作。 市民政局提醒社会各界,在与社会组织开展合作时,可先登录中国社会组织网和北京市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查询,验证社会组织的合法身份,避免上当受骗。如发现有人未经登记,打着社会组织旗号开展活动,可拨打北京市民政执法举报电话84038110进行举报,让所有非法社会组织无藏身之地。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2017年半年报业绩披露昨日收尾,除上市公司业绩表现外,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的变动情况也备受关注,它同样影响着投资决策。 通过Wind梳理统计了信托机构资金,在上半年重仓流通股的数据。总体来看,各家信托的喜好不一,但依旧有不少信托集中重仓了化学行业和证券行业。截至上半年末,31家信托机构合计重仓71只股票,其中持股比例超过5%的共有13只。 持有13只股票超过5% 湖南信托于2011年2月入股南华生物,自此便成为该司第一大股东,截至上半年末,湖南信托持股比例为25.65%,持仓市值超过17亿。 中江信托所持有的西水股份,上半年持股比例5.67%没有变动,但持仓市值增加超4亿。 中航信托持有如意集团5%股份,市值超过1亿元。据了解,中航信托于2016年四季度买进并首次成为如意集团前十大流通股东,截至今年上半年末一直位列前十大流通股东第三位。此外,在如意集团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还有大业信托集合信托计划和云南信托集合信托计划,后者是上半年新进股东。 四川信托持有吉林化纤9.5%的股份,为吉林化纤十大流通股东第一名,据了解,四川信托是参与此前吉林化纤定增的配售机构。 华鑫信托持有山西焦化9.74%的股份,资料显示,山西焦化第一大股东为山西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大股东自2014年起一直为华鑫信托。 1999年,重庆信托在重庆路桥上市第四年进入公司前十大股东之列,自此便一直为第一大股东。上半年末,重庆信托持有重庆路桥14.96%股份。 值得关注的是,13只被信托机构举牌的股票中,有5只是券商股。 重仓券商股占比达13% 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信托机构重仓的71股中有9只为券商股,其中,5只券商股被信托机构大举买入超过举牌线,分别为西部证券、国元证券、国信证券、国都证券及东北证券。 具体而言,西部信托持有西部证券9.79%股份,较一季度末增持7073万股。2015年起,西部证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便出现了西部信托,且一直是其的第三大股东。此外,陕国投也曾在西部证券2013年十大流通股东中。 安徽国元信托自2010年起,便成为国元证券第二大股东,截至上半年,其持股比例为15.47%。 华润信托持股国信证券的历史要追溯到2007年,至今为止,一直担任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8.68%。 国都证券是由中诚信托、北京信托及其他股东一起出资设立的证券公司,因此,前述两家信托公司一直为国都证券的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截至二季末,持股比例分别为13.33%和9.6%。北京信托上半年继续增持了国都证券5271.8万股。 吉林信托所重仓的股票,同样是出身于东北地区的东北证券,2010年至今,吉林信托一直为东北证券的第二大股东。 此外,持股未超过举牌线的还有4只。仔细来看,华信信托分别买入国海证券及东北证券,持股比例分别为0.54%和0.80%;重庆信托买入西南证券,持股1.57%;安信信托买入海通证券,持股2.15%,苏州信托持有东吴证券1.84%股份。 上半年偏爱化学产业 统计发现,信托机构除密集进入证券行业外,今年上半年对化学产业也是颇为偏爱。总体来看,共有6家信托机构资金布局了化学产业,其中,有2家今年上半年才买进的重仓股,分别是中江信托持有115万股沙隆达A及云南信托持有420万股中核钛白。 从持仓化学产业的情况来看,除上述两只新进股外,有3家持股数量未变,1家增持,为渤海信托增持永太科技308.51万股。 同时,地产行业依旧是布局重点,4家信托机构重仓了5只地产股。 此外,从Wind数据看,西部信托上半年重仓的两只股均集中在同一产业,该司十分偏爱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分别重仓了南京公用和陕天然气。 上半年信托机构重仓的71只股中,有增持也有减持。其中,重庆信托重仓股的数量最多,上半年分别增持了金龙机电、飞亚达A、石基信息及重庆路桥,并减持了中源协和。而中江信托则在上半年减持了两只股,分别是报喜鸟及戴维医疗。 2家重仓恒源煤电 外贸信托上半年重仓流通股中新增了冀东水泥、酒鬼酒、华建集团、云内动力,清仓了此前持有的石化油服,但保留了恒源煤电。头顶雄安概念股的冀东水泥,4月份连续6个一字涨停板,年初至今涨幅可观。 今年白酒业几只龙头股涨势凶猛,龙头行情起来后,二线白酒股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补涨。从酒鬼酒来看,近60日涨幅已经达到53.7%,三季度补涨行情十分明显,外贸信托早早布局,可谓踏准了进场时点。而煤炭钢铁这类周期股在6、7月份也爆发了一波行情,就恒源煤电来说,该股年初至今涨幅已超80%,外贸信托如果没有在三季度清仓,那应该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此外,中融信托与外贸信托英雄所见略同,同样重仓恒源煤电。截至上半年末,中融信托持有2052.58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2.05%。五矿信托与华润信托瞄准了龙力生物,持股比例分别为0.56%和0.47%。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早年布局消费金融的各方资本,今年普遍进入利润的收割期。8月31日,随着苏宁云商披露半年报,最后一家可查询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苏宁消费金融半年报也浮出水面。 证券时报记者通过各方调查,统计了1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报发现,上半年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喜人,九成以上净利润实现增长,仅杭银消费金融1家亏损,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同比均实现扭亏。 中银金融夺得净利冠军 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简称“中银金融”)是银监会2010年批准的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之一,中国银行是第一大股东,此前业绩一直排在行业龙头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简称“捷信金融”)之后,今年上半年实现首次超越,成为行业净利冠军。 今年上半年,中银金融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125.73%;净利润6.45亿元,同比增长192%,这意味着,中银金融今年上半年赚取的净利润已超越去年全年。 紧随中银金融其后,背靠招商银行和中国联通的招联金融上半年营业收入22.97亿元,同比增长2602.35%,净利润5.41亿元,同比增长982%,招联金融营业收入增长幅度放到整个行业也是惊人的。 据记者了解,招联金融不同于捷信金融,它以纯线上的轻运营模式,完全利用互联网模式来获客和经营,无直销人员,风险管理依托大数据、基于小额分散识别和控制风险。 8月31日,招商银行副行长刘建军在银行业例行发布会透露,截至7月末,招联金融累计授信客户1260万,累计放款超过1400亿元,户均贷款约6000元。 捷信金融营收第一 上半年,尽管在净利润指标上,捷信金融被中银金融和招联金融超越,但在营收规模上其仍然是无法撼动的“老大”。 数据显示,上半年捷信金融实现营业收入88.6亿元,同比增长100.9%,净利润4.96亿元,同比下滑13.69%。 捷信金融88.6亿元的营收规模,在行业内已远远超越中银金融和招联金融,这一营收规模很可能相当于目前已经持牌的其他21家消费金融营收总和。 捷信金融成立于2010年11月,亦是银监会批准的首批四家消费金融试点公司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家外商独资消费金融,目前注册资本70亿元,排行业第一。 捷信金融唯一股东是捷信集团,捷信集团控股母公司为捷克的派富集团,派富集团系中东欧最大的投资金融集团,拥有着丰富的消费金融经验。 “7年前,当国内还不知道什么是消费金融的时候,捷信集团就在做了。”一位熟悉捷信金融的业内人士表示,“国内监管也希望吸引一家经验丰富的外资机构到中国做消费金融,方便国内公司学习。” 捷信金融由此成为国内唯一外资独资消费金融公司,不少国内消费金融公司骨干来自于捷信金融。例如,马上金融被批准开业时,其首席财务及运营官郭剑霓,曾是捷信金融创始人之一兼首席财务官;马上消费金融公司首席风控官Tomas曾任捷信中国区首席风险官。 据了解,捷信金融以线下模式为主,目前已经覆盖国内29个省份和直辖市,与迪信通和苏宁等零售商建立合作关系,设置超过17万个pos贷款点,拥有7.7万员工,是国内最大的消费金融公司。 “这个行业变化很快,不能以一时的业绩衡量公司发展,捷信金融营收增长较快,体量很大,可能在做其他的业务布局,捷信金融在行业内做得不错,但线**量比较重。”一位消费金融行业研究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三家扭亏为盈 今年上半年,借助行业大发展机遇,纳入统计的三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实现扭亏为盈。 8月25日,重庆百货披露半年报显示,马上金融今年上半年业绩大幅超越去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7亿元,同比增长1837%;净利润1.3亿元,去年同期净利亏损3872万元。 8月31日,苏宁消费金融也宣布业绩实现扭亏为盈,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136%,净利润4287万元。去年同期数据显示,苏宁消费金融营业收入4328万元,净利润亏损1.47亿元。 苏宁消费金融相关人士表示,该公司之所以实现扭亏为盈,得益于消费金融O2O模式的布局成熟,已在“场景、获客、风控”等方面展现出优势,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深耕电信、教育、旅游和校园等细分市场。 记者注意到,四大AMC旗下唯一一家消费金融公司华融消费金融今年也实现了扭亏。 8月25日,中国华融半年报显示,华融消费金融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2.5亿元,同比增长1371.2%,税前利润1620万元,而在去年同期,营业收入仅为1700万元,税前利润亏损1090万元。 今年上半年,华融消费金融资产总额58.24亿元,较年初增长212.8%,其中,贷款余额53.82亿元,较年初增长224.5%。 仅杭银消费金融亏损 消费金融行业两极分化较为明显,除却中银金融等大体量的行业龙头,其他中小型消费金融公司虽然体量不够大,但增速不容小觑,同比均取得不小的进步。 从行业看,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属于行业“佼佼者”,分别为捷信消费金融、中银金融、招联金融和马上金融,这4家公司净利超过1亿元,亦大幅领先行业。 记者注意到,目前仅杭银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出现亏损,不过,同比趋势向好,已经大幅减亏。 杭银消费金融成立于2015年12月,由杭州银行与西班牙对外银行、生意宝等共同发起设立,注册资本5亿元,杭州银行作为主发起人持有41%股份。 上半年,杭银消费金融实现营业收入2256万元,同比下降1.9%,净利润亏损474万元,去年上半年亏损高达999.3万元,这意味着尽管营收有所下滑,但相比去年已经减亏525.3万元。 此外,另外两家银行系旗下的消费金融公司业绩也取得快速增长。兴业银行旗下兴业消费金融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3亿元,同比增长83.76%;净利润9100万元,同比增长62.5%。兴业消费金融资产总额79.37亿元,贷款余额76.39亿元,规模在第二批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中排名前列。 鄂武商披露,湖北银行旗下湖北消费金融今年上半年总资产53.6亿元,净资产5.9亿元,净利润3778.4万元。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相比于去年同期,不管是资产规模还是净利润数据,湖北消费金融今年进步亦不小,去年上半年,湖北消费金融总资产21.73亿元,净资产2.83亿元,净利润1049万元。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为引导同业存单市场规范有序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将《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3〕第20号公布)第八条“固定利率存单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为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年,参考同期限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定价。浮动利率存单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为浮动利率基准计息,期限原则上在1年以上,包括1年、2年和3年”的内容修改为“同业存单期限不超过1年,为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年,可按固定利率或浮动利率计息,并参考同期限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定价”。本公告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 自2017年9月1日起,金融机构不得新发行期限超过1年(不含)的同业存单,此前已发行的1年期(不含)以上同业存单可继续存续至到期。 中国人民银行 2017年8月30日 【官方解读】 央行官员解读同业存单新政:对市场影响不大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将同业存单的期限明确为不超过1年,有利于适当缩短同业存单业务期限,促使同业存单回归其调剂金融体系内部资金余缺的本质属性,避免金融资源长期在金融体系内流转,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同时,也与《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银发〔2014〕127号)中“同业融资业务最长期限不得超过1年”的要求保持一致。此外,通过鼓励金融机构发行1年期(含)以内的浮动利率同业存单,并参考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定价,也有利于进一步培育货币市场基准利率。 “模拟测算显示,明确同业存单的期限不超过1年对同业存单市场的影响不大。”孙国峰指出,目前,1年期(不含)以上同业存单的发行量和余额均相对较少。从发行量看,今年前6个月,1年期(不含)以上同业存单的发行量为372亿元,仅占同业存单发行总量的0.4%。从余额看,截至今年6月末,1年期(不含)以上同业存单余额为1115亿元,仅占同业存单余额总量的1.4%。同时,此前已发行的1年期(不含)以上同业存单可继续存续至到期,对存量同业存单的正常到期兑付也不会产生影响。 同业存单于2013年12月正式推出,具有透明度高、流动性强、市场化程度高等特点,满足了利率市场化环境下金融机构同业往来的需要,也有利于提高同业业务整体透明度和规范程度。在近年来银行同业业务快速扩张的大背景下,同业存单市场发展相对较快。为加强同业业务评估,更好地反映金融机构对批发性融资的依赖程度,引导金融机构做好流动性管理,人民银行于8月中旬通过《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宣布,拟从2018年一季度开始,将不超过1年期(含)的同业存单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的同业负债占比指标。 孙国峰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引导和督促同业存单市场规范发展,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相关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资金面消息】 9月2.3万亿同业存单到期 未来资金面将进一步趋紧 近期,两方面因素引起市场对未来流动性收紧的关注。一是6000亿元特别国债到期后如何续作的问题;二是即将到来的9月,同业存单将迎来到期高峰。 8月22日,财政部金融司说明了特别国债的续作方式。财政部将采取滚动发行的方式,依法合规、稳妥有序地向有关银行定向发行6000亿元特别国债。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将面向有关银行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表示,此次特别国债滚动发行基本上比照2007年的做法,不会对金融市场和银行体系流动性产生影响。 随着特别国债续作方式的尘埃落定,市场焦点短期集中到了巨额同存到期的影响上来。据中金公司统计,9月份同业存单到期规模将迎来一个小高峰,截至8月23日的数据,9月到期同业存单规模高达22392亿元,到期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此前单月到期规模最高为今年6月的16315亿元。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组分析员陈健恒表示,基于过去发行特点以及多因素叠加下,今年9月的同业存单集中到期量较大,其中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期限的同业存单在今年9月的到期量均创历史新高。 陈健恒称,2017年3月时同业存单首次到期滚动压力高达1.6万亿元,叠加季末资金紧,发行难度较大,因而当时发行的6个月的同业存单较多。而去年12月在匹配负债与资产期限压力下,商业银行发行的9M、1Y的同业存单多,当时发行的存单加权期限高达6~7个月,而目前加权期限一般不到5个月。 【外媒报道】 外媒:中国潜藏钱荒局面 下月2.3万亿NCD即将到期 中国的货币市场即将面临流动性再次紧张的局面。 作为中小银行融资生命线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NCD),下个月将有创纪录的2.3万亿元人民币(3400亿美元)即将到期,给中国政府去杠杆的举措增加压力。中国政府去杠杆的举措迫使境内债券在年迄今除了两个月的时间内均下挫。 大批NCD到期恰逢中国银行间市场面临一个特别具有挑战性的时期,银行每年9月份都囤积现金,以满足季度末的监管检查。4月份和5月份时货币市场利率飙升,当时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去杠杆措施。 市场在6月份再次感受到流动性紧张,当时的监管要求助力推动NCD的收益率达到纪录高点。三个月期AAA合约的收益率在周一为4.40%,而6月份时触及高点5%。 标普驻北京的金融机构评级资深董事廖强表示,除非中国央行采取非常强有力的措施来恢复市场预期 —— 这不太可能 —— 否则下个月,随着大量NCD到期,货币市场利率可能震荡上行。银行将尝试为大部分NCD进行再融资,如果小型银行发现发行NCD的难度增加,将不得不更加努力地寻求存款。 中国2013年推出了该凭证,是中小型银行的重要融资来源。由于分支机构数量有限,中小型银行发现越来越难以吸引存款。今年头7个月中国银行业发行了11万亿元人民币NCD,同一时期到期的NCD达8.9万亿元人民币。 “9月份市场一定会变得更加波动,”中国最大券商中信证券驻北京的固定收益研究主管明明表示。“银行业将面临更大的压力来调整业务,这涉及到降低银行间拆借。但NCD展期压力下降,因为中国央行收紧监管,银行将减少发行量。NCD余额的增长将减缓。”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近期,大宗交易平台出现机构调仓布局踪迹,被减持的个股中不乏市场公认的大白马、大蓝筹。事实上,7月以来,两市大宗交易数据显示,确有不少市场白马股遭遇机构大宗出货。分析人士认为,进入下半年以来,市场的“二八”格局趋于弱化,市场热点有所分散,在这样的背景下,机构在大宗交易上的情况也有所变化。另外,部分真成长个股、“错杀”个股在业绩被证实后,机构在大宗交易上亦有加码买入的情况。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近期,市场大白马海康威视遭机构大宗出货,引来市场关注。深交所数据显示,8月28日,海康威视出现2.88亿元大宗交易,机构席位卖出900万股,中金公司上海黄浦区湖滨路证券营业部接盘。数据显示,机构席位以32.01元/股的价格,分3笔成交卖出海康威视股份900万股。大宗交易价格与当日收盘价一致。 大数据终端显示,截至8月29日,7月以来,两市共计发生1517笔大宗交易,共计成交48.64亿股,成交金额517.26亿元,平均折溢价率为-3.72%。 观察其中机构参与的情况发现,机构专用共计出现在336笔大宗交易的买方席位,涉及成交股份5.67亿股,成交金额共计76.07亿元,平均折溢价率为-3.72%;机构专用共计出现在456笔大宗交易的卖方席位,涉及股份17.13亿股,成交金额共计168.49亿股,平均折溢价率为-3.40%。 具体来看,机构专用席位买入的大宗交易中,涉及标的为中小创公司的为208笔,合计成交3.65亿股,成交金额共计46.57亿元,平均折溢价率为-4.65%。其余主板个股共计128只,合计成交2.02亿股,成交金额29.50亿元,平均折溢价率为-2.22%;机构专用席位卖出的大宗交易中,涉及标的为中小创公司的有253笔,合计成交5.47亿股,成交金额共计67.06亿元,平均折溢价率为-3.79%。其余主板公司共计203家,合计成交11.65亿股,成交金额101.43亿元,平均折溢价率为-2.93%。 观察上述数据发现,无论是机构大宗交易买入还是卖出,中小创个股都是重要标的,但按照合计成交的股份数量和成交金额来看,则是机构专用席位大宗交易卖出了主板个股,买入了不少中小创个股,而无论是买入还是卖出,中小创个股的大宗折价率还是相对较大。 进一步梳理近期机构专用席位大宗交易买入的中小创个股发现,浩丰科技、迅游科技、蓝思科技、正业科技等成长个股公司在列。观察上述中小创个股,其半年业绩多还不错,而同样观察机构大宗交易卖出的主板白马蓝筹个股,则多是业绩相对增长乏力或是业绩出现逆转的个股。 对于进入下半年以来,机构在大宗交易上的“手法”,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是机构对市场预期走势的相对直接的反映。“进入下半年以来,白马蓝筹独涨的‘二八行情’不再那么明显,而是一些白马蓝筹个股出现回调,真正绩优的成长机会又等得风来。这一点也直观地反映在机构的大宗交易偏好上,即大宗交易出货白马蓝筹,有前期上涨获利了结的意图,而在折扣仍相对较大的时间点揽入优质成长个股,也成为不少机构大宗交易的策略。以当前机构大宗交易的情形来判断,机构对真成长下注不少。当然,大宗交易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定增股份到期解禁以及大股东减持等,这部分大宗交易内部的利益权衡会有所不同。”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如今,现金贷俨然已是盈利的代名词,据了解,国内的小额现金贷平台已有上千家,且还有各大流量平台、创业者等不断涌入,相比之下,额度在数万元至数十万元的长期、大额现金贷产品则不多见。 清流Club统计了市面上常见的14个非银行系、10个银行系大额现金贷产品。从表中可以看出,非银行系的大额现金贷产品额度主要为30万元以下,银行系现金贷产品的整体额度明显高于非银行系产品,甚至高达数百万元。 在非银行系大额现金贷产品中,除信而富生活类贷款、证大财富薪生贷、大数金融等少部分需要在线下渠道执行部分申请流程,其他大多数产品都已实现纯线上申请;银行系的大额现金贷产品中,微粒贷、好人贷等为纯线上产品,其他多数传统银行的产品仍保留了线下面签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曾经大力推广大额现金贷(生活类贷款)的信而富,近一年来一直在调整产品比例,其额度在6千-10万元的大额现金贷产品占比正在逐渐降低,而额度在6000元以下的现金消费类贷款促成借款额突飞猛进,2016年达到59.68亿美元,是当年生活方式类贷款促成借款额的157倍。 2017年第二季度,信而富生活类贷款的交易服务费毛收入也被现金消费类借款超越,从此一改大额现金贷在信而富的主角命运。 回顾信而富近几年的数据可以发现, 2014-2016年,生活方式类贷款(大额)的借款综合成本为32.8%、30.6%、27.6%,在逐年下降。同时,其实际违约率不断上升,2014-2016年分别为7.3%、11.8%和14.9%,而截至2016年底,其现金消费类(小额)借款逾期90天以上的年化违约率为2%。 从这两类现金贷资产的表现可以看出,大额现金贷款的风控要求比小额现金贷更高。 “大额现金贷考验的是真正的风控能力。”某银行人士告诉清流Club,绝大多数借款人都具备偿还小额现金贷的能力,因此审核维度简单,风控方面主要是做反欺诈。而大额现金贷还需要平台能够精准地识别目标客群、准确分析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回到产品本身来看,大额现金贷的目标客群并不是学生、新白领、蓝领等通过自然流量能轻易带来的用户,而是有个人资产、收入较高的优质客群,从获客渠道上就与小额现金贷产生了本质的区别。例如,新网银行的好人贷就曾瞄准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做过多次推广,工商银行的工银融e借只对其白名单用户开放。 为了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大额现金贷平台往往从车、房、工资流水、保险、公积金、银行账户等多方面对借款人的收入和资产情况进行核实,“重要的审核依据还是强金融属性的信息,大数据等手段搜集的弱金融性信息只能作为简单的辅助。” 同时,大额现金贷的贷款周期更长,审核维度复杂,其风控建模的过程还需要漫长的数据积累和资产表现反馈。 正因如此,该银行人士认为,“大额现金贷并不是谁都能做的业务”。在他看来,金融账户信息主要掌握在银行、股票、券商等几类企业手中,一般的现金贷平台不易获得金融账户信息,没有天然的获客优势和风控优势,很难在大额现金贷领域一展拳脚。 事实上,即便是银行,在没有十足的把握之前,也只能一边通过其白名单用户小规模进行尝试,一边完善其风控模型。此外,由于大额现金贷笔均额度较高,传统银行的大额现金贷产品几乎都需要面签。 资金成本也是许多消金平台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相比小额现金贷,大额现金贷的风控成本较高,年化利率较低,在银行低成本资金的竞争之下,一般金融机构容易陷入“没钱可赚”的境地。 在上表统计的产品中,仅有平安银行新一贷增量迅猛,今年上半年发放贷款486亿元,同比增长95%,其他银行则多数还在开发其白名单用户,未公布其大额现金贷业绩数据。 非银行系产品中,招联好期贷、微粒贷等纯线上产品的业绩增长虽然迅猛,但据了解,其笔均额度还在万元之下,可以推测目前其小额贷款占比较大。 由此看来,信而富“放手”大额现金贷、选择具备快速盈利能力的小额现金贷,也许是当下明智的选择。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