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的时刻。 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截止11月末,国有企业负债总额首次突破百万亿关口,达到100.08万亿元。 国企负债保持着比M2和GDP都更快的增速。 就在12月21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还警告:靠负债做大国企容易带来宏观上的金融风险。 事实是,过去10年里,国企资产和负债膨胀的速度,远超过其利润增速。 嘛意思? 1、过去十年里,国有企业各项指标里,负债增得最快,达到十年前的4倍。 2、资产主要是靠负债撑起来的。 3、但没撑起来收入和利润。 4、投资回报率每况愈下。 吃的越来越多,拉得越来越稀。 至于为什么是这状态,说来话长。看看历史: (以下摘自兴业证券唐跃、黄伟平、罗婷、王涵等人报告) 92年邓小平南巡以来,全国掀起了一轮加速投资高潮。高速的信贷投放下,资产投资增速维持高位92-96年间积累大量低效产能;而体制障碍又导致去产能和去杠杆缓慢,融资结构与绩效结构不匹配,资源错配严重,信用资源持续流向国有亏损部门。另外一方面,过热投资导致通胀率攀升。影响了94-96年间货币政策从紧,叠加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下需求减少。 1997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出口产生了直接的压力,需求端的压力衍生到供给端,进一步曝露了前期企业过度扩张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加强了管理层进行改革的决心。 届时,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1/3明亏、1/3暗亏、1/3盈利),不少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40%;经济体内部出现严重的债务问题,三角债问题严峻、银行坏账率高企(90年代末期银行不良贷款率高达30%);财政压力巨大,甚至出现外债压力。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20年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 今天国企的问题,跟20年以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大量无效投资,大量贷款;再投,再贷;不投,还得贷,借新还旧。 反正都得贷,干脆继续投。。 有的国企贷款花不完,干起了高利贷。以至于最高法都看不下去了。 停是不可能停的,这辈子不可能停的。做生意又不会做,就是债这东西,才能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 但是在百万亿的关口,生活不可能这么持续下去。 朱镕基当年的五大对策 1、货币政策“中性偏紧”,倒逼企业去产能、去杠杆。98年朱镕基总理在国务院会议强调“两件事情不能做:银行放松银根、生产积压产品等于自杀;搞大干快上,搞重复建设。从货币政策来看,98年之前为“适度从紧”,98年改为“适当的货币政策”,99年“稳健的货币政策”,银行信贷并不因经济下滑而大幅投放。 2、使用行政手段,供给端改革:终止重复建设、清理过剩产能、兼并破产落后企业、下岗分流劳工。企业兼并、破产加快,96-98年,国有企业从11.38万家下降至6.5万家,减少幅度达到42%。同时减员增效、下岗分流,98年至99年间,国有企业就业人数下降约2200万。 3、企业债权转股权,金融政策兜底,由资产管理公司剥离银行债务。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收到财政部提供的资本金以及央行再贷款,获准后向对口商业银行发放专项金融债,向四大行收购不良资产。其中1999-2005年间剥离不良资产总额高达2.58万亿。 4、实施以增发长期建设国债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1998年开始启动积极财政政策,当年增发1000亿元长期国债并配套1000亿元银行贷款用以加强基础建设(用于农林水利、交通、基础建设、电网)。过清理整顿乱收费727项,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370多亿元。1998-2003年期间持续维持积极的财政政策,直至2004年经济企稳后积极财政政策才逐步退出。 5、需求端改革,释放新需求:房改、税改、汇改。主要有98年后房改启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房改带动高速城镇化消化制造业产能,土地财政修复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其次,94年分税制改革后,加大了中央集权,税制改革使得国库充盈。再次,94年汇改和人民币一次性贬值,94年起出口导向型经济逐步形成。2000年以后(特别是加入WTO)后,发达国家加杠杆、降储蓄,外需启动,国内出口增速回升引导过剩产能消化。 以上要点,默写三遍。 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是经常换个马甲重复。 现在这形势,当年用过的招,依葫芦画一遍瓢的概率还是很大的。现在就是前两条进行时。 供给侧改革,熟悉的配方,不同的味道~ 第3条债转股、第4条财政扩张,也是基本明确的。 唯独第5条,难再复制当年。 朱总当年铁腕治通胀,对内加息收贷,对外则不断打开增量需求。 1994年人民币一次性贬值50%,抢了东南亚的蛋糕。东南亚泡沫爆了之后,2001年挤进WTO,继续抢全世界的蛋糕。 朱时代对内收拾国企和地方乱投资的时候,是有外援的。 现在不一样。 外需:中国把世界的蛋糕抢得差不多了,外面不干了,要搞贸易战。 内需:已经被房子和基建加杠杆拉动了十年。国企的百万亿负债就是个注脚。 央妈都开始爱无能。当了15年行长的周小川抱怨:对货币“总闸门”的有效管控老是受到干扰。行业和地方追求增长,缺钱就喊妈,导致宏观调控没有纠偏时间窗口。 以往发货币、批项目的央行、发改委今年纷纷喊出明斯基、灰犀牛、黑天鹅…… 画风转得有点快。以至大家不敢信:这一次会不一样么? 悦涛觉得,这次真正不一样的,是需求难以再造。 老外该买的东西都买了,再想打动别人,靠质量而不是低价。 对内该加的杠杆都加得差不多了,再加也是无效资产+坏账的组合。 过去导致问题的原因正是需求被过度创造。全世界都在用过度信贷创造需求,现在要消灭过度信贷积累的风险,本身是消灭需求的过程。 所以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没有一个字儿提到“需求”,和去年会议9次强调“需求”形成鲜明对比。 但也不一定要悲观逆流成河。 会议里有一句饱含希望的话:“我国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 过去三年,这个群体表现优异。负债几乎翻了一番(加公积金贷款总负债44万亿)。 今年居民贷款预计增加7万亿以上。可谓中国经济需求端一道靓丽的风景。 ----------------------------------------------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这句话说的是普通家庭要在努力工作之余,树立理财观念,通过科学的投资和财富管理,让手中的钱实现效率的最大化。 可是从今年的市场来看 “理财” 俨然成为一个笑话。许多人理财把钱投向上市公司,亏得一塌糊涂,而上市公司却利用你钱理财,赚的盆满钵满。 一直以来大多数上市公司给人的印象就是特别缺钱,先质押股票,完了再去定增,定增不行了就发可转债,可转债不行了就配股,但是现在看来上市公司不但有钱,而且钱多的没地方花。 据Wind数据,截至12月8日,今年以来共有1088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规模达高1.06万亿元,同比增长了47%。 这1.06万亿是什么概念?根据三季报统计,沪深股市3422家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总额合计2.5万亿元,看来上市公司接近一半的利润都去理财了。 为何今年上市公司格外热衷于理财? 首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理财收益率高,从去年11月以来,市场流动性就在逐渐收紧,今年上半年利率持续上升,银行抢夺资金的竞争愈演愈烈,使得银行理财收益率也在持续上涨。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趋。啥也不干就能到手的钱,利息还这么高,不赚白不赚。 另一个原因,是“提高资金利用率,利用闲置资金提高收益”。其中闲置资金主要指的是闲置募集资金和自有资金。 大家都有疑问,自有资金理财还说的过去,而募集资金投资者给你是扩大在生产用的,上市公司天天一门心思的想着怎么理财赚收益,不合适吧!投资给你,你去理财,理财产品我自己不会买吗? 这里不得不提示,有一部分爱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主业增长空间有限,经营性盈利实在是困难。特别是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后,再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再融资募资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尤其要谨慎。 最差的一种是盈利靠理财的公司。据长江商报不完全统计,去年共有惠泉啤酒、陕鼓动力等7家公司依靠投资理财产品获得的收益来实现公司净利润为正。 如中葡股份,数据显示,公司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2.6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13亿元,而其理财收益高达0.56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21%。大家可以看看这几家公司的股价,买这种股票能赚钱算你赢! 相比之下有点钱的公司,如果一股脑只想着去理财,则说明公司欠佳,缺乏长远的规划,盈利或许具有不可持续性。 像今年大赚特赚的“宇宙总龙头”方大炭素,8月份曾在公告中称:公司去年已使用不超过5.5亿元的闲置资金进行结构性存款或购买理财产品,本次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增加54.5亿元,总计不超过60亿元。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8日,持有理财产品共计7个,认购金额合计18.48亿元。 这么多钱不扩大在生产或者是投入研发实在是让人费解,如果钱实在不知道往哪花,你就现金分红吧,至少我觉得比理财强。万一像国民技术一样把钱都理没了,岂不是要哭死,当然如果真出现了问题,最后哭的还是广大的投资者。 目前中国正在通过持续的供给侧改革和技术创新,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以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但是这么多公司不把钱用来做业务创新,而去买理财产品,用钱生钱,造成了一种资金浪费,从而让“脱虚向实”成为一句空话。 当然上市公司的行为我们是无法左右的,这里还是提醒投资者,尽量远离理财上瘾的上市公司,尤其是看起来还很缺钱,经常向股市伸手的那些。这样的公司无论故事讲得有多好,无论概念有多动人,于情于理它都不值得我们投资。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30年河东,30年河西用在中国楼市上,居然可能严丝合缝。 2017年,随着3·17调控重拳挥出,楼市形势大变。 最近,倒是南京、武汉还有数万人彻夜排队抢房,但更多的消息则是反面消息——有北京土著卖掉二环内唯一的一套房豪赌人生,有上海售楼处被业主围堵,有企业自持商品住房放租居然一次性要收180万租金,南京地王崩溃,大地产商忙着洗牌,还有吵吵着“福利分房”…… 总之,那个由1987年开启的房地产带领人民群众在致富的道路上高歌猛进的时代似乎告一段落。 1987年,深圳,一场并不起眼的土地拍卖会落下重锤时,特区卖出了新中国第一块土地,成就了中国楼市的正式起点。 你能想象吗,过去30年,敢投注一身激情、将身家押注在房子上,从没有一个会吃亏。 30年弹指一挥。不管未来怎样,2017年迷雾笼罩中国楼市,这无疑是最兵荒马乱的一年。 过去,房子是一夜暴富的神器,但未来,它会不会变成割韭菜的利器呢? 01、给你500万,你会进哪个场? 这里有三个选项,而不同的选择最终也带来了今年楼市迭出的乱象。 (1) 一线赌场 在严调控的态势下,一线城市被送入楼市寒冬,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1月一线城市房价与上月相比大都持平甚至下降了,稍微有点杀伤力的是北京楼市,与年中高点相比,跌幅为5.18%。如今的一线楼市,俨然是个挑战心跳的赌场。 有一个老北京土著豪赌房价下跌的事,听得让人心惊胆颤。据公众号“樱桃大房子”,一位北京土著在今年6月初做出一个重大人生决断:卖掉西城区二环内的一套单价7万左右的老破小,从此租房住! 作为一名坚持看跌楼市的空头大将,他也不准备用老破小换远郊盘。套出来的5百多万现金用来投资,有大部分将投入股市,挣了,是老天怜爱,重度失败了,就带着有疾的父母一起跳楼。 “樱桃大房子”建议这位粉丝用500万买稳健的货币基金,靠每年25万的利息做投资也未尝不可。但他的冒险精神还是占了上风,留了一句,“压力很大,但又兴奋。我想,经历过这种生死抉择,人生才叫快意,才不是浑浑噩噩!” 他直言自己是在赌房产周期轮替,赌的是市场上没有只涨不跌的资产,赌的是过了这轮房价回调的窗口期,他可以再回来空头套利。 有人赌卖房可以跨越阶层,自然也有人赌买房改变人生。但是,普通人的人生真的赌得起吗? 来看12月初上海业主围堵售楼处的“维权”闹剧。出现在事件中的招商·中环华府项目前三期价格在4.7万到7.1万之间,而12月开盘的最后一期项目则降到了4.23万-7万。这一降价有如惊雷炸弹,按照100平计算的话,相当于每套房损失8-51万元。抢先上车的老业主们一时意难平,愤起围攻之,还我血汗钱。 房价涨了,没有人找开发商分一杯羹,房价一出现下跌,则认为是开发商设陷阱引诱大伙入局。这向来不是中国楼市的新鲜事,一线城市投资客见识广,经典名言套到楼市中是得心应手,比如“个人奋斗固然重要,但也要考虑历史进程”,再比如“赌国运的人何曾被亏待过”,他们敢赌在这个历史阶段,政府绝不会让房价崩。结果房价一有风吹草动则内心慌乱,才发现不但赌不起,还丢了契约精神。 这些异动至少也释放了一个信号:不少带着赌徒心态进入楼市的人已经意识到一线的强监管不可逆转,暴涨行情已过,抛售者期待房价回调,围堵者怕下跌只是刚刚开始…… 在这个并不完全遵循市场规律的楼市里,谈论敬畏心对参与者来说太苛刻,谈怎么玩好这场赌博游戏,才是多数参与者的偏好。 (2) 二线战场 一线是“赌”,二线则是“抢”。虽然调控还在密集出台,各地楼市也摆出易一副后力不足的姿态,就像厦门,房价终于出现下跌迹象。但在某些本应“冷冰冰”的强二线,楼市却打得火热。 2017年11月15日注定要载入南京楼市史。在南京的“地王窝”河西地区,一天之内十盘齐开,共3200套房,数万人熬夜排队抢房。这黑压压的队伍可不是单有一颗买房心的小刚需,他们手中至少握有180万-430万现金可供验资,还付得起八成首付,最高额超过了840万,能一次性付款并在10日内支付余款。 这场高门槛的大战集聚了数万名土豪,冻结几百亿资产,摇号抢房,因为楼面价远低于周边二手房价格,买到就是赚到。真真如市场所调侃,这场抢房大战实则是一场“定向型的财富盛宴”。 “同款”火热沿着长江而上,来到中游二线城市武汉。12月上半月,武汉连开9盘,日日即开即售罄,寒风吹不散武汉人买房的热情。抢房的原因与南京一样,新楼盘与周边二手楼盘价格倒挂。又是一个“买到即赚到”。 限价政策出台后,一二手楼盘价格倒挂的乱象已经不是稀奇事儿,来看这一份倒挂排行榜,南京和武汉的价差原来还不是最离谱的。而这份榜单上,大部分都是强二线城市,也难怪二线城市成了抢房大战的主战场。 因为限价政策扭曲了当地市场,不少开发商惜盘捂盘,由此也催生了一大批“掮客”,收15万到30万不等的“茶水费”,承诺包买。 另外像武汉这座奇葩城市,一边调控,另一边又是“抢人”,今年11月份开始大批开放人才落户,在需求端加码。显然,二线城市在调控方面还是属于“补课”状态。 即使限价之外还有限转售等调控措施的祭出,但这些组合拳一点也不打消投资客对热点二线城市套利空间的看好,怎么理解这批“精明”投资客的抢房心理? 此前对近五年各地人口净流入数据(《净增3565万,他们流向哪里?史诗级人口变迁正在重塑中国》)做出统计,在过去五年人口增长超过50万的城市中,除了四个一线,其余全是二线城市。目前中国城镇化尚处半程,未来一二线城市将继续集聚更多人口,而中央定下的大城市群发展战略,也在支撑起这些区域中心城市的未来预期。投资者毫无忌惮扎堆加入二线战场,觉得三五年后限售放开,“冻产”解冻,不愁找不到接盘侠。 (3)三四线火葬场 鬼城的传奇还未在消散成历史尘埃,三四线有了棚户区改造和“消费升级”神话的加持,房价一年翻倍再也不是梦,但是这种火热会持续多久,这把火是通向天堂地狱的火,还是通向金山银山的火? 三四线炒房者最近看到环京的楼市,心里估计也犯怵。 燕郊“售楼一条街”京榆大街如今人去楼空,中介铺面转让、出租,当地曾经破4万的楼市几近腰斩,最多的已经跌六成,可谓是领跌全国。据新华社报道,在燕郊大量购置房产准备炒短线的人很多已经出现偿还不起月供的问题,宁可降价也要尽快脱手。 环京楼市是外溢效应的最佳证明,如今被调控升级打断之后的冷清,就好像在告诉那些被非理性资金外溢的三四线,“我的今天就是你们的明天”,三四线在楼市调控上要补的课,还有很多,没有产业、人口支撑的城市,接盘侠也不会年年都有。 在中国,房子已经不完全只拥有商品属性或者金融属性,它是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因素混合之后的寄托,引用一句FT中文网楼市心理调查系列中对房子的描述:“对于在城镇化进程中辗转流连于故土和新城之间的人们来说,房子是唯一能够从心理和物质层面都发生真实效益的锚。” 房子的定价变得疯狂而复杂,但是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以往的“预言帝”都声称不敢做出预测。慌乱的资金还在依赖过往的路径,在楼市寻求最可靠的出口,不同的城市因此沦为或赌场、或战场、或火葬场。 02、超级玩家崩盘, 谁想钻政策的空子割韭菜? 无法摸清形式的投资客惶惶不可终日,但是开发商也不见得个个都过上了好日子。 2017年,卖方市场最大的异动,是地王的崩盘。 12月11日,南京地王京奥港麒麟项目被爆因拖欠工程款项已停工,施工现场已被贴上封条。作为楼市风向标,地王停工无疑昭示着某些转折点的到来。 这一地王是在2016年4月15日、经过61轮竞拍、以2.23万元楼面价、总价47.6亿元拍出的,彼时这个麒麟板块的最高低价也就8260元,新房售价在1.6-1.8万之间,典型的面粉贵过面包。该项目想回本,至少得卖出3.5万-4.5万的单价,而信心满满的地王原本也是这么打算,但是限价令一出,彻底打乱了如意算盘。今年9月份项目首次开盘时,售价只有2.6万左右,仅比地价高出三四千。地王成了江南皮革厂老板,大亏本甩卖。 南京地王拖欠两千多万工程款、另有34亿融资款即将到期的消息已经不胫而走,而这一切,又像是刚刚开始。 去年一年,全国从一线到三四线一共产生了340个地王,可谓是地王之年。但是,克而瑞调查了50个典型地王项目后发现,只有7个项目进入了开盘阶段,其余项目有的未开盘,有的拿地一年了还未开工。 自从进入“大限”时代,房企销售放缓,融资受限,大一点的开发商尚且可以寻求境外发债融资,中小房企的资金压力却已经逐渐逼近临界线。据财新报道,房企在2018年或面临4000亿元的债务到期。曾经激进拿地的地王,在限价、限贷的大背景下,或将成为第一批承受不住高债务、资金链崩断的房企。 不过,一码事归一码事,卖房的暴利少了,地还是要拿,激流勇进、将凶猛做派进行到底的房企一样会有,就好比在二三线城市勇当“拿地金牌选手”的碧桂园。碧桂园在9月份用5天拿下武汉5块地,新增土地面积18万平方米,斥资6.6亿;在11月份斥资417个亿拿下80宗土地。据《北京晨报》,截至2017年11月,拿地最积极的50家房企合计拿地金额达到20982亿,同比涨幅高达53%。 你说这楼市究竟是冷还是热?总之在这个混乱的市场中,南京崩盘的地王不会孤单。 豪赌的房企如今有销售压力,而高举新时代提出的“租售并举”大旗的,是不是就循规蹈矩呢?估计买不起房的一众人,看到租赁市场是怎么走样的,幻想要被打破。 去年北京已经提出了“企业自持商品住房”政策,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所竞地块的部分住宅作为租赁房源。目前,北京市已经有至少8个地块将在未来提供自持商品住房的租赁服务,作为楼市“租售并举”的重要支撑。 不过,这可能不是普通人能租得起的房子。 12月初,《央视财经》报道了北京“中国铁建理想家”的一个“企业自持商品住房”项目。一间80-100平米的两居室,首付就得先交十年租金,然后再交二十年押金,也就是租十年的话,一次性交上三十年租金180万。而周边50平米的一套二手房,也不过240万。一个买不起房、想租房的人,现在连房也租不起了。 虽然政策并未对价格、押金做出具体规定,但这明显已经与政策一开始所导向的信用租赁社会完全相悖,未免有“以租代售”的嫌疑。 根据北京市发布的《关于本市企业自持商品住房租赁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将自持商品住房“以租代售”或通过其他方式变相销售,行为一旦予以认定将纳入“黑名单”。 多长点心吧,楼市早过了胆子大就能成事儿的年份。 03、一场“史无前例”的楼市大体检,谁被选中? 11月份,一份发改委、住建部下发的《商品房销售价格行为联合交叉工作方案》已直接敲打了市场的侥幸心理,15座热点城市迎来一场被业内称为“史无前例”的楼市整治风暴。 这次被选中的城市不止要迎接“力度空前”、“非常细、非常严、非常实”的检查,而且发改委还使出了另一个杀手锏——交叉检查,就是广东省的去查浙江,浙江的去查北京,抽查、摸底、暗访,这种异地检查防的是地方政府的纵容包庇,防熟人社会的保护主义。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除了检查价格、检查开放商捂盘惜盘等行为,中介的茶水费也一样不能避免,不管效果如何,至少可以看到:监管部门在整顿和规范房地产秩序上的高压态势半点也不见减缓。 房地产长效机制、“房住不炒”提了这么久,不可能让这些异动在眼皮底下打乱阵脚。 而那些还一门心思想靠炒房暴富、把所有资产都配置在国内楼市的投资客,不要以为就没事了。 12月20日,财政部长肖捷在《人民日报》发表实名文章,称要“对工商业房地产和个人住房按照评估值征收房地产税”,虽然十九大报告中已经提及房地产税,但不少经济学者认为,选择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当天发表该文,意味着了一个风向:房地产税开始向社会各界吹风,立法程序将提速。 短期内房地产税还不会征收,但是三五年后,那些盲目加杠杆、盲目囤积房产的人还笑得出吗? 谁才是最大赢家?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原标题:独居老人身陷"套路贷":借5万元被逼还上海一套房) 近日,上海警方接到一位严先生的报警电话,称自己在家中被人绑架多日,当天趁这帮人睡着的时候跳楼逃了出来。经警方调查发现,这里面隐藏着一个设计长达一年之久的贷款陷阱!因为所谓的贷款只是幌子,核心目的竟是为了非法侵吞被害人的房产! 男子家中被绑架跳楼逃生求救 前不久,上海警方接到报警电话,报警人严先生称,自己在家被人绑架了好几天,当天找机会跳楼逃了出来。 派出所民警立刻赶到事发小区。受害人严先生说,那些人是他以前的债主,他们来找他,并且在家里睡觉,但自己已经好几天没睡觉了,“他们用灯照着我,不让我睡觉”。 当天严先生趁扣押自己的债主睡觉的机会,从二楼的家中跳下来。根据严先生提供的线索,民警分别在严先生家的楼道和小区抓获了多名可疑男子。 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凌云路派出所警长王振介绍,抓捕后,发现这个案子不单单有绑架性质,还有一些所谓债务上违法的行为。 民警经过梳理,逐步还原了事情的原委。一年前,严先生接到一个推销小额贷款的电话,当时正缺钱的严先生和打电话来的所谓贷款中介开始接触,打算借5万元,却被贷款中介告知,想拿到5万借款,必须签8万元的借款合同。 实际上,严先生签了这样一个虚高的借款合同后,贷款中介和小额贷款公司以中介费、手续费、车马费等名义,从5万元中又拿走了7000元,严先生只拿到4.3万元。 在拿到贷款两个月后,严先生家里突然来了一帮人,威胁他还钱。 严先生拿不出这笔钱后,这帮人又进行了另外一个套路,逼着严先生写了欠条。在催债人不断上门骚扰和威胁的情况下,严先生又签下一份欠款18万元的借款合同。此时,最早接触严先生的贷款中介再一次出现。这帮人让严先生用房子来做抵押。 2016年11月,严先生按照对方的办法,将自己一套市场价值约240万元的房产以160万元抵押给小额贷款公司。160万元到了严先生的账户后,小额贷款公司的人立即拿走了145万现金,只给严先生留下了15万。 看到严先生将近60岁而且一人独居,催债人胃口越来越大,企图通过非法拘禁严先生,逼他再签下一份180万元的借款合同。 贷款只是幌子“套路贷”意在房产 据上海警方统计,像严先生这样遭遇贷款陷阱的并非个案,在一线城市即便是一套四五十平方米的房子至少也要两三百万,一些人盯上了手中有房产、急需用钱但还款能力不强的人。 环环设陷,步步套牢,借钱收取利息只是一个外壳,核心是达到非法侵吞被害人房产的目的,这样的贷款诈骗手段,警方称之为“套路贷”。 两年前,陆先生沉迷赌博机需要20万元钱,他在网上找到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对方称当天就能放款,陆先生拨打电话后,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员和他见面了,表示可以放款给他,但条件是陆先生要把房产抵押给他们,此外,借款20万元必须要签一个50万的欠条和借款合同,当时陆先生也对签这样一个翻倍的借款合同提出过异议。 受害人陆先生称,贷款公司要求把房子抵押给他们,但这房子是我和妻子的婚后财产,我只有50%的产权。他们认为如果我写20万,还不了的话,即使找我家里人也只能还10万,还不了20万。而且如果不还的话,采取一些法律手续,他们还有开销,所以让我写了50万。 为了尽快拿到钱,陆先生按照小额贷款公司的要求把自己的身份证、房产证、户口本、结婚证等证件全部交给对方,写了借款50万的欠条,签了房地产借款抵押合同和房产买卖过户委托书,小额贷款公司的人还带着陆先生到公证处对房地产借款抵押合同和房产买卖过户委托书,进行了公证。经过这些程序后,小额贷款公司的所谓经理带着陆先生到银行转账。 受害人陆先生说,这个经理从他的银行卡上转到我银行卡上面50万。我把银行卡上的钱50万取出来,然后再私下里还给他30万,这是20万。然后从这个20万里面陆先生再还1万元的利息钱,和1.8万元的公证费。 到了第二个月还利息的时候,贷款公司的经理告诉陆先生不能使用银行卡转账,只能当面现金交易。双方见面后,陆先生被要求再写一张50万的欠条。 陆先生介绍说,那个经理说公司每个月都要签一张借条,特别是刚开始的三个月,并说如果不签的话,马上就得全额还钱。 陆先生只好再次写下一张借款50万的欠条。之后的一个月,他又一次写下了一张50万的欠条,这样一来,在小额贷款公司手中,陆先生的累计欠款已经有150万元了。之后,陆先生提出先还10万,对方表示,只还10万不行,需要一次性还20万元。 受害人陆先生表示,那个经理让我过户房子,再到银行贷款,然后多贷一些,就可以把这个钱还了。由于当时急于还掉这些钱,也不想让家里人知道,陆先生就同意了这样的操作方法。 陆先生名下有一套房子,市场价格约250多万元,小额贷款公司先出了40万元偿还了陆先生的商业房贷,然后把这套房子过户到小额贷款公司找来的一个买家顾某名下。 这一切都完成后,陆先生以为按照之前双方的“约定”,就可以把房子过户回自己的名下,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焦急的陆先生找到当初的贷款公司经理,但此时对方的口气变了。 陆先生这才反应过来事情不妙,陆先生实际借款不到20万,加上还房贷的40万,小额贷款公司实际只花了不到60万,就把陆先生名下价值250多万的房产过户到手。 “套路贷”套路深 “套路贷”从表面上看是民间借贷,但实际上从事“套路贷”的犯罪嫌疑人从如何选择合适的被害人、怎么签订合同,如何保障在未来的法律诉讼中获得有利于自己的证据、怎样逐步占有被害人不动产等等,都有一套相对严密的步骤。 在这些案例中,受害人找到所谓小额贷款公司时,都被所谓无抵押贷款、快速放款等便利条件吸引,而犯罪嫌疑人在接触受害人时,往往不是关注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个人信用,他们第一步询问的就是在上海是否有房产。 上海市普陀公安分局东新路派出所执法办案队副队长周恒峰表示,核心的问题就是一个,你必须要有房子,他们才可能把这个款放给你。他们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来侵占你这个房子。 当确定借款人名下拥有房产后,犯罪嫌疑人才同意进行放贷,而在签订借款合同时,犯罪嫌疑人便开始在合同上作文章,借款合同上的金额远大于借款人实际借款额,如果借款人提出质疑,往往会告知这是公司规定和行业规矩。犯罪嫌疑人会将虚高后的借款金额转入借款人银行账户,形成“银行流水与借款合同一致”的证据,但要求借款人立即提现,把多余的部分当场返还。通过这一步,形成证据链,为虚高借款披上看似合法的外衣。 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刑侦支队重案队侦查员赵宏亮介绍,这些贷款公司走这个流水甚至让受害人捧着钱进行拍照,在那个流水单上让受害人写下已收到这么多的金额,也就是他们拿着这些证据去法院起诉,受害人也是没有任何胜诉的机会。当借款人借款的金额累计到一定程度时,犯罪嫌疑人便费尽心思诱骗借款人签署房产抵押合同,以此来“缓解”还款压力,在签订房产抵押借款合同时,犯罪嫌疑人还会让借款人签订大量的空白合同。这些合同牵涉到房产交易过户所需的方方面面。而所谓的合同上,只有受害人自己的签名,其他都是空白的,也就是说这些东西签完之后,嫌疑人在后续,根据自己的情况,会自己把这个合同上面的其他内容,根据自己的要求全部补充完毕。 不仅如此,犯罪嫌疑人还会带着受害人到公证处对房产抵押借款合同进行公证,赋予房产抵押合同强制执行效力。当这些准备工作做好后,犯罪嫌疑人便开始利用各种机会累加借款人的借款,当借款人到期无法还款时,犯罪嫌疑人往往都会提出,找所谓第三方平账公司或者所谓有实力的人,把之前的债权打包转移给第三方。 一年来,上海市公安机关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严厉打击以借贷为名非法牟利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截止目前,各级公安机关先后打掉100多个“套路贷”团伙,逮捕340余人。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朋友最近去考察一家准备申报上市的企业,回来说大开眼界。一家普通的企业,却有30几家投资机构考察/洽谈,如过江之鲫,难怪企业把估值一次次地提高。现在的企业家也大部分懂点资本,都是在企业行业几乎顶峰的时候来融资,估值也都不低,想捡漏几乎没可能,捡雷的概率倒是在增加。没有行业认知和产业规律推演能力,大概率就是拼运气。 2015年,有人说股市没法玩了。2016年,有人说VC没法玩了。到了2017年,又有人说Pre-IPO是一个巨大的陷阱,连PE也没法玩了。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声音中,仍然不乏共享单车的 “资本局中局”,一年之内,摩拜单车与ofo两家公司被十几家顶级投资机构推上了融资的顶峰。 而与此鲜明对比的,则是滴滴风光不再、美团令人费解,乐视负面缠身,连百度都已核弹无声。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声音中,仍然不乏30多家投资机构,抢夺一个Pre-IPO公司。 看起来很好的企业,早就抢破头;不好也不坏的企业,却又不敢投;看不上的企业,偏偏涨上天。 看不懂,真是看不懂。难怪有人说,中国PE之怪状—— GP排名基本靠买榜,基金募集基本靠PR,判断风口基本靠媒体,尽职调查基本靠审计,判断标准基本照发审…… 中国的投资行业,到底何去何从? 一位券商投行人士透露出对未来的担忧。他觉得投行的工作越来越偏重于合规、越来越成为通道。IPO需要拼资源、拼关系,并购项目交易双方早就谈好了,券商主要是走个程序,所以最后只好打价格战。这样的投行哪有创造价值? 当然,这样的投行日子曾经也很舒服,但在金融改革的大势之下,在金融反腐的高压之下,舒服的日子,还能有多久? 当十几家券商争夺一个项目的时候,那感觉,就像30多个投资机构去争抢一个Pre-IPO,就像几十家VC在争抢一个小黄车,就像成千上万的股民争抢乐视。 抢不到,焦虑,怕失去了赚大钱的机会。抢到了,也焦虑,怕落入了别人的陷阱。VC在焦虑,PE也在焦虑,投行在焦虑,投资也在焦虑。 焦虑的根源,是看着行业创新日新月异,自己却没有判断价值的标准;是看着产业变革风起云涌,自己却没有把握趋势的认知。焦虑的根源,是在资本大佬纵横捭阖、设局套钱/坑钱/ “骗钱”、翻云覆雨面前,价值投资者的信心流失和普通机构、普通从业者的卑微;是在一个变革的大时代面前,自己只能作局外人的恐惧..... 中国经济面临一场突破,中国资本市场需要一次蜕变。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监管层对于P2P行业 “去刚兑” 的思路已经明晰:禁止辖内机构继续提取、新增风险备付金,对于已经提取的风险备付金,应当逐步消化,压缩风险备付金规模。这令讨论和争议许久的风险备付金模式终于定调。在此之前,绝大多数P2P平台都采用了风险备付金这种 “半兜底” 模式,但由于监管政策将P2P网贷平台界定为信息中介而非 “信用中介”,因风险备付金具有自担保的嫌疑,且有“保本保息”的潜在含义,该模式饱受争议。 大平台 “带头” 为顺应监管要求,多家网贷平台于近期做出推进 “去刚兑” 的选择。北京时间12月13日,美股上市公司拍拍贷在发布2017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报告时称,拍拍贷将于2018年起取消投资者风险备付金(Investorreservefunds)以应对日益收紧的监管环境。 在此之前,人人贷也在《用户利益保障机制调整公告》中称,自2017年11月30日,人人贷平台的用户利益保障机制取消,借款人与出借人在基准日及其后通过人人贷平台的居间撮合服务达成的借贷交易,不再适用用户利益保障机制。 换言之,从11月30日起投资人在人人贷上的投资一旦逾期,平台将不再用风险备付金来进行垫付(之前的投资照付)。此外,包括红岭创投、PPmoney、玖富等知名平台在内,目前也均表示将取消风险备付金机制。“虽然此举引发了投资人的不满和质疑,但在 "去刚兑" 的监管风向下,P2P平台的第一要务就是尽早做出调整,满足合规要求,毕竟整改的时间紧迫。”深圳一位网贷平台负责人介绍说。 原因是在最新的监管规定中,风险备付金模式被 “叫停”。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不久前下发了《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下称57号文),对债权转让、风险备付金、资金存管等关键性问题作出了进一步解释说明。其中明确风险备付金这一经营模式与网贷机构的信息中介定位不符,相关规定包括:禁止网贷机构继续提取、新增风险备付金,对于已经提取的风险备付金,应当逐步消化,压缩风险备付金规模。同时严格禁止网贷机构以风险备付金进行宣传。 根据整改安排,各地要在2018年4月底之前完成辖内主要P2P机构的备案登记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对于在规定时间内没有通过整改验收、无法备案登记仍实质从事网贷业务的机构,将注销其电信经营许可、封禁网站。 “在网贷发展之初,不少平台都设立了风险备付金,也设置了独立运作机制,与平台所有资金以及用户投资资金隔离管理。甚至有些平台故意用风险备付金给投资者造成平台兜底的虚假印象。” 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指出,网贷平台就算是上线资金存管,完成备案,也只是合规经营的一种体现,并不代表其就此成为 “信用中介”。在方颂看来,取消风险备付金也是向投资者传递投资要打破刚兑心态的信号。 此外,在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看来,一些大平台开始自觉取消风险备付金,也是落实资管新规中打破刚性兑付的政策要求。“其实,单从监管文件和精神上看,刚性兑付一直都是涉嫌违规的,比如2016年8月出台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便明确要求平台不得直接或变相向出借人提供担保或者承诺保本保息,只是,很多平台事实上并未遵照执行罢了。”薛洪言分析称。 第三方担保或成趋势 网贷平台的风险备付金(又称风险准备金、质保服务专款、安保金等),是从借款人借款项目中收取一定比例的金额以及平台自身的投入构成,在出现债权逾期甚至坏账时,平台可以启动风险备付金对投资人先行垫付。目前,绝大多数P2P平台都采用了这种“半兜底”模式,但由于监管政策将P2P网贷平台界定为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因风险备付金具有自担保的嫌疑,且有“保本保息”的潜在含义,该模式饱受争议。 事实上,自2016年8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以来,网贷行业取消垫付措施的要求就被提上日程,其中划定了P2P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性质,要求不得直接或变相向出借人提供担保或者承诺保本保息。随后,业内关于风险备付金是否合规的讨论不断出现。而今年上半年,北京、深圳、上海等地在进行当地的互金整改工作时,也都对风险备付金提出了监管要求,有些明确指出要取消风险备付金,有些则指虽可设置,但需更名,且该笔资金应该从平台盈利中提取,而非从交易额中划出。但从标准和尺度上看,各地的监管要求并不完全一致,P2P平台对于合规的把握也存困惑。 可以说,57号文的发布相当于统一了全行业的监管口径,P2P平台取消风险备付金是合规化的必要步骤。在整改验收阶段,如果P2P平台还有风险备付金机制,很有可能会综合其他因素被列为“整改类”或者“取缔类”。在薛洪言看来,57号文明确了对网贷行业的监管态度,确定了整治时间表,消除了整改路线上的模糊地带,同时将网贷纳入银监的监管体系,可以说,在57号文的要求下,未来网贷机构要么合规备案,要么出局,没有中间道路可走。 业内预计,短期内会有更多的平台加入取消风险备付金的行列,而在风险备付金 “下线” 后,P2P平台 “去刚兑” 已成定局。引入第三方担保或保证保险对出借人进行保障或是未来P2P平台的转型方向。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摘要:12月22日下午,阿里、腾讯、京东之间的掐架又升级了。一段“刘强东内部讲话:马云骗我这么多年,我都替他丢人”的视频在网上炸开。阿里王帅称刘强东很擅长碰瓷 腾讯整条命都是小学生给的!腾讯张军立马回应。 12月22日下午,阿里、腾讯、京东之间的掐架又升级了。 刘强东内部讲话:马云骗我这么多年,我都替他丢人 午间时分,一段“刘强东内部讲话:马云骗我这么多年,我都替他丢人”的视频(PS:这段视频是几年前录的)在网上炸开,视频中刘强东以导师的口吻对京东员工谆谆教导,还称:马云说淘宝有700万用户,我都替他感到丢人,其实大家都清楚,不可能有700万的卖家,600万注册的,能有活跃用户50万都不错了。我们拍拍网有100多万卖家,其实我的不好意思说出去,这种话我都不好意思说出去,说出去我自己都觉得(替马云)感到丢人!你很清楚,活跃卖家就10万,你非说120万卖家,这就是骗子,骗人嘛!” 阿里王帅:刘强东很擅长碰瓷 腾讯整条命都是小学生给的 12月21日,阿里云创学院首期班正式开班,阿里巴巴合伙人、阿里巴巴集团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谈到,竞争有很多种,一种是实力相当,一种就是老二跟老大,那对老二来说最有效的就是贴上来,或者说是碰瓷。刘强东很擅长,有时候会碰的很准,也有时候是在地上躺了半个月,没等来一辆车,最后还得自己爬起来。 王帅表示,并没有人规定在天猫开了店,就一定也要在京东开店。如果商家对自己选择什么都没决定权的话,难道还要刘强东来替他们总结? “我愿意谈竞争,不愿意谈这样的竞争,不愿意谈这样的竞争对手。因为我觉得,确实low。”王帅说道。 此外,王帅还表示:“腾讯说半条命给了合作伙伴,但腾讯整条命却都是小学生给的。在一个不发达的国家,每个人都有大把的时间,时间成本越不值钱的国家,游戏就会越赚钱。前两天香港有家媒体,说某位官员玩王者荣耀,不结束就不开会。连这种级别都沉迷至此,如何想象孩子们能防沉迷?” 腾讯张军回应阿里王帅: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对于王帅的言论,腾讯公关总监张军立马做出回应称:“打小就要学好数学,否则不知道逻辑的重要性,比如,提出一个论点,要有切实可靠的论据做支撑,否则就是笑话。吓得我今天又好好看了遍财报,真替各位做社交、开放平台、云,支付、广告等业务的同事感到心疼,你们整体贡献度被认为是0了,你们辛辛苦苦服务的几亿成年用户也突然消失了,你们一定进了家家公司。呵呵,拿个别打游戏的案例和自己的臆测下结论,还不如好好学学数学。” 除了发朋友圈外,张军还补充评论道:“还是那句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腾讯公关总监张军朋友圈截图 附刘强东内部讲话全文 最近刘强东的一段内部演讲视频曝光,视频中他以“导师”的口吻对京东员工谆谆教导,还大谈马云的骗局! 以下内容来自刘强东内部演讲全文(略有删减): 马云说淘宝700万用户,我都替他感到丢人! 现在一想到小微企业,就想到淘宝。 因为马云多年号称“我淘宝有700万卖家!” 其实大家都清楚,不可能有七百万家的卖家, 600万注册的,能有活跃用户50万都不错了。 我们拍拍网有100多万卖家,其实我的不好意思说出去,这种话我都不好意思说出去,说出去我自己都觉得(替马云)感到丢人! 你很清楚,活跃卖家就10万,你非说120万卖家,这就是骗子,骗人嘛! 马云说淘宝现在已经创造了2000万就业。为什么?因为有很多快递员。 其实,这是个谎言,我希望我们的管理人员,大部分都经过正规的大学教育,我们的管培生应该学会用最基本的经济学看问题,不能人云亦云,不能听着表面的。 有的人看不到那么高,看不明白。但我们在经济的一线,作为商业人士,应该对各种商业现象、本质,看的很清楚。 为什么说电商没有给国家额外造就一个就业,还给国家造成失业了?是大量的失业! 非常简单的道理,哪怕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也告诉你: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什么?就是提高效率!先进生产力带来的永远是失业。 从1949年到今天,中国的纺织工业生产效率提高了60倍,你有看到中国的纺织工人越来越多吗? 1949年到1956年,中国有一半的产业工人来自纺织工人,一个纺织工业解决了一半的就业,而今天,纺织工人在中国,连1%都不到。 为什么?生产力大幅提升,都自动化了,不需要什么人了啊。 所以,先进的商业模式,带来的一定是失业!绝不能带来就业! 如果有人某天跑过来跟你说,我们是一个伟大的公司,我发明了一个非常伟大的商业模式——互联网纺织企业,我重新为国家带来了纺织工人的就业。 你说这个道理站得住脚不? 他的意思是说他的生产水平是回到了1949是吧?如果他回到那种水平早就死了。你没有竞争力啊! 你生产力下降的话,一定带来就业。就想咱们黄西一样,在美国跟总统说,解决就业问题特别容易,就是让一个人的活,两个人干就行了吗?就像有总统和副总统一样! 这是你没有经验,有经验的人知道,商业模式越先进带来的一定是越大的失业!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摘要:不用细思,已经恐极。 在座的各位,是不是已经试过人脸解锁手机了?是不是尝试过刷脸购物了?玩过人脸识别的动物表情小游戏了没?如果都有的话,那么想必咱们可以达成一个共识:AI在人脸这件事上已经越来越精通了。 如果说识别只是AI对人脸做出的第一件事,那么第二件事是什么呢?从种种迹象来看,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给人换脸。 当然,AI不会真的去给人整容(至少目前不会),它能做的是在视频里给人换脸。比如最近刷屏级的小视频可能大家都已经看过了。 视频中的女主角(确切的说是女主角的脸)是《神奇女侠》的扮演者盖尔·加朵。但这当然不是其本人出演了什么令人羞耻的小电影。而是有人用深度学习技术把盖尔·加朵的脸替换到了原片女主角的身体上。乍看之下基本没什么破绽,但其实两个人是不怎么像的。 (左为原片角色,二人差距其实不小) 这个ID叫做deepfakes的网友,始终致力于在Reddit上分享其利用AI技术制作的明星换脸小视频。差不多所有当红的好莱坞女星都被他“炮制”了一遍。 各位同学是不是感觉有点兴奋?以后想看哪位明星的片子自己动手做就是了,甚至可以把自己的脸替换上去演对手戏,各种YY皆能成真。 可是,如果是你亲戚朋友的脸被替换了呢?如果把犯罪现场所拍摄嫌疑人的脸换成你呢?如果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不法分子发给你家人一段有你露脸的绑架视频呢? 当我们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各种混乱和罪恶的重量,绝对会大于那一点点违法的“福利”。 换脸的恐怖之处,在于AI很简单 其实视频换脸这件事也并不出奇了。耳熟能详的可能要属《速度与激情7》里为了让保罗·沃克回归,片方用了替身+动态捕捉+CGI动画的方式,以保罗的两位弟弟为替身,最终让观众的老朋友重新回到了大屏幕上。 (保罗·沃克和最终成为他替身的两个弟弟) 这样的换脸技术虽然高超,却并不让我们担忧。因为这是电影的艺术需要,必须要耗费大量人工与后期特效成本,并且要求专业的视频剪辑技术才能实现。这意味着,这种精准的换脸并不能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也不会给普通人带来威胁。 但AI在瓦解这一切。 让我们重新回到前面提到制作女星换脸小电影的deepfakes。这哥们不仅是个老司机,还是一位热爱分享的“技术型活雷锋”。他不仅免费发布了他的成果,还不厌其烦的分享了自己制作换脸视频的教程,以及自己编写的深度学习代码和相关数据集……大概他的意思是,别再问我要谁谁的视频了,你们自己做去吧…… 当然,这哥们也不是专注女明星,上边这张就是他分享的如何把尼古拉斯·凯奇换成川普的教程,大概其内心深处也深谙中国的“表情包之道”。 根据他的分享,制作一个明星换脸视频非常简单。以盖尔·加朵的视频为例,他首先会在谷歌、YouTube以及各种网络图集中收集盖尔·加朵的各个角度的视频和图片。组成一个能满足深度学习任务进行脸部替换的素材库。 然后他会通过TensorFlow上提供的机器视觉相关模型,学习和理解原版小电影中女主角的面部特征、轮廓、动作和嘴型等等。继而让模型在素材库中寻找各种角度、各种表情下AI认为合适的图片与视频,对原本视频进行替换。 虽然可以看到,他做的视频在很多细节上还是有瑕疵,不够自然。但是大体一看已经可以蒙混过关,并且制作效果在日渐提高。 这里隐藏的真正问题,在于利用开源的AI架构进行视频换脸这件事,不是太复杂太前卫了,而是太简单太容易了! 为了验证这点,我先后把deepfakes分享的视频和代码发给了三位从事机器视觉相关工作的朋友,得到的反馈基本一致:这东西毫无技术难度。只要会用TensorFlow的基础功能,电脑显卡不至于太烂,差不多几个小时就可以搞出来一个。 哪怕连编程基础都没有的人,跟着教程一步步走,搜集足够多的素材,也可以自己搞出来换脸视频。 设想一下,当你身边某个仇人想要陷害你的时候,只要收集你的照片和自拍,就可以随意把你和任何罪恶甚至肮脏的视频结合到一起,然后在你的社交圈里散播的到处都是,那场面何其令人胆寒?这就像枪支可以无审查、无监管的随意买卖,并且价格低廉。 在机器视觉开发的底层技术日益完善后,视频换脸必然继续在三个层面加强它的普及化: 1.近乎无门槛使用。换脸相关的数据集、源代码和架构,在今天只要有心就可以轻易找到,随着技术的成熟,这种趋势大概只会愈演愈烈。 2.可以工具化。由于技术并不复杂,这个功能被工具化的可能性很大。也就是说不法分子可以把它做成一个应用,购买了之后只要按要求添加视频和希望替换人的图像,就可以自动生成换脸视频,达成真正的无门槛。 3.欺骗性不断增强:有相关AI从业者认为,deepfakes的视频仅仅经历了初步的学习和替换过程,没有进行修补和细节雕琢,就已经获得了很高的完成度。那么假如进一步结合对抗生成网络进行修饰,大概就可以生成真伪难辨的视频了。 总之,当我们知道照片可以PS之后,视频也不再可信了。而且,不仅仅是视频。 山雨欲来:下一站是直播+换脸 去年年初的时候,德国纽伦堡大学的相关团队发布了一个应用,也就是非常出名的Face2Face。这款应用的能力,是通过摄像头进行脸部追踪,从而让视频里的人跟着你说话。 由于其精准的捕捉效果和实时化能力,Face2Face在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其演示视频下,无数网友质疑这项技术将成为网络诈骗、绑架勒索的帮凶,质疑如果视频电话的另一端,竟然不是你认识的那个人,那将会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 当然了,Face2Face目前是个封闭状态,用户只能扮演其提供的角色尝尝鲜而已。但经过了一年多的发展,直播中的脸部捕捉和替换技术也已经大幅度提升。如今我们可以在直播平台上看到实时替换的背景和道具,而利用AI在直播中进行脸部替换,也已经是近在咫尺的一件事。 与之相配合的,是AI进行声纹识别与声音合成技术也在突飞猛进。比如Adobe在近两年陆续发布了新的声音合成技术。普通人用AI来进行柯南用蝴蝶结完成的换声,已经不是多困难的事情。 借助AI,直播中换脸和换声正在同步向前跨越。那么带来的影响会是什么呢? 双头人开播?川普坐在白宫办公室里跟你连麦?某当红小鲜肉在直播中跪着给你唱《征服》?没问题,统统都可以。 有没有很开心?当然,你跟直播平台可能都开心了,小鲜肉却不开心了。 而换个角度想想,假如同样的技术运用在视频电话里呢?假如你接到的亲人/朋友的视频电话,套取你的隐私或者跟你借钱,事后竟然发现是陌生人处心积虑伪造的。假如一个人可以彻底伪装成另一个人,还会有人开心吗? 当我们打开手机电脑,发现一切都不是真的。真是挺丧心病狂的一件事。 法律难题和伦理悖论 AI换脸并不难,由于多种应用场景的存在和超高的娱乐性,我们也很难阻止它的到来。于是真正该让我们头疼的,大概就是深藏其中的法律问题与伦理陷阱。 基本可以很靠谱的说,今天国内外的很多直播与视频平台,都在研发直播换脸技术。并且某些解决方案已经相当成熟。试想一下,换脸之后的当红女神与小鲜肉,整晚开直播说一些迎合猎奇心理的话,礼物还不多到把平台挤爆了?——即使用户明知是假的。 当然,正规直播平台大概不敢这么做,使用这种技术会非常克制。但是假如有第三方插件可以做这件事呢?或者在缺乏监管的地下直播/半地下直播平台上呢?毕竟利益和猎奇可以驱使人去做各种事情,技术的门槛一旦解禁,滚滚而来的法律问题很可能决堤。 这里隐藏的伦理陷阱,是肖像权这个东西可能会前所未有的复杂化。无论是明星还是普通人,大概都不希望被别人“易容”成自己的样子来进行直播。 但问题是,你如何证明ta易容的是你呢?或者说你如何证明你是你?我们知道,肖像权是指你本人拍摄的图像和视频。但是用你的面部数据搭建起来的AI模型还属于你的肖像权范畴吗? 更困难的是,你根本无从证明AI搭建出来的肖像模型跟你有直接关系。毕竟深度学习训练是在看不见的后端完成的,制作者大可以说是臆想出来,或者用跟你很像的人来搭建的。再或者只比你脸上多一颗痣,是不是就不是你了呢? 更复杂的伦理情况还有很多,比如一个人享有故去亲人的肖像权吗?假如一个人希望用AI来重现已故的亲属,与亡者进行视频通话,但另一个亲属却坚决认为这是违法行为,那么到底该听谁的? 这还是基础的伦理与法律矛盾,在这之外,是大把可以用AI换脸术进行的非法勾当。比如诈骗、勒索、诬陷等等等等。 总而言之,AI换脸术这件事在今天可以归纳为三句话: 一、火是肯定要火的。 二、乱是一定要乱的。 三、如何监管,大概是不知道的。 哦对了,最后应该说一下如何防止别人做出你的AI换脸视频:不要发太多自拍。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11万亿私募重磅突发:登记新规来了 10条核心干货看懂 (全文) 近期,中国证券投资者基金业协会发布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须知》,明确重点事项规范性标准,包含申请私募的实缴资本、高管、经营场所、名称、经营范围、法律意见书等要求,并列明了不予登记的6大情形、所涉律师公示制度,明确了首只产品不能是顾问产品、高管不得随意兼职、完成首只产品备案前不得变更实控人等,并要求私募在完成登记后10个工作日内和当地证监局取得联系。 前不久基金业协会领导也表示将尽快出台备案登记须知,此次发布的新规明确了诸多问题,对私募基金行业起到规范效果,有利于私募行业健康发展。 此次备案登记须知内容非常丰富、详实,基金君梳理出对私募来说最要紧的10条干货进行解读,希望对大家有用。 1、申请机构应按规定具备开展私募基金管理业务所需的从业人员、营业场所、资本金等企业运营基本设施和条件,并建立基本管理制度。针对实缴资本比例未达到认缴资本的 25%,协会将在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信息中予以特别提示,并在私募基金管理人分类公示中予以公示。 基金君点评:私募管理人需要具备维持起码开展业务的资金、人员、场所等,实缴25%是底线。 2、申请机构注册地和实际经营场所不在同一个行政区域的,不影响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但申请机构应对有关事项如实填报,律师事务所则需做好相关事实性陈述,说明申请机构的经营地、注册地分别所在地点,是否确实在实际经营地经营等事项。 基金君点评:协会消除了私募对注册地、实际经营地的后顾之忧,因为现在有些地方注册投资类公司比较难。同时,监管也要求私募要真正在经营。 3、从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其高管人员(包括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总经理、副总经理、合规\风控负责人等)均应当取得基金从业资格。从事非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的,至少 2 名高管人员应当取得资格。各类私募的合规\风控负责人不得从事投资业务。 基金君点评:证券私募高管全部需要基金从业资格,股权创投是至少2名,风控不得做投资,对私募提出起码的专业性要求。 4、私募高管不得兼职: (1)不得在非关联的私募机构兼职; (2)在关联私募机构兼职的,协会可以要求其说明在关联机构兼职的合理性、胜任能力、如何公平对待服务对象等,协会将重点关注在多家关联机构兼职的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 (3)对于在 1 年内变更 2 次以上任职机构的私募高级管理人员,协会将重点关注其变更原因及诚信情况。 (4)高管应当与任职机构签署劳动合同。 基金君点评:协会明确私募找“外援”、“挂靠”、高管兼职的行为,违反了私募登记备案相关办法,一经查实,个人和私募管理人都将受到处分。 5、为落实《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关于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专业化管理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名称和经营范围中应当包含“基金管理”、“投资管理”、“资产管理”、“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等相关字样,对于名称和经营范围中不含上述相关字样的机构,将不予受理登记申请。 基金君点评:监管明确私募机构的名称需要包含投资、基金等字样,从基本形式上对私募的专业化提出要求。 6、已登记私募管理人申请变更控股股东、变更实际控制人、变更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等重大事项或协会审慎认定的其他重大事项的,应提交《私募基金管理人重大事项变更专项法律意见书》,还应当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充分说明变更事项缘由及合理性。 基金君点评:监管要求私募谨慎对待变更,需要说明变更的合理性,实际上是防止买卖私募壳的乱象。 7、私募申请机构不予登记的6种情形: (1)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资金募集相关规定,在申请登记前违规发行私募基金,且存在公开宣传推介、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行为的; (2)机构提供,或与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他第三方中介机构等串谋提供虚假登记信息或材料;提供的登记信息或材料存在误导性陈述、重大遗漏的。 (3)兼营民间借贷、民间融资、配资业务、小额理财、小额借贷、 P2P/P2B、众筹、保理、担保、房地产开发、交易平台等《问答(七)》规定的与私募基金业务相冲突业务的; (4)被列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 (5)的高级管理人员最近三年存在重大失信记录,或最近三年被中国证监会采取市场禁入措施的; (6)中国证监会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基金君点评:私募中间依旧鱼龙混杂,有的机构打着私募的名号募集资金,公开夸大宣传;还有的机构搞P2P、房地产、民间借贷等多种业务,称自己是私募;另外有机构为了得到私募牌照,提供虚假信息。这些行为都是监管要严厉打击的。 8、自 2016 年 2 月 5 日起,协会暂不办理新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将顾问管理型基金作为其管理的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的备案申请,以及已登记且尚未备案私募基金管理人将顾问管理型基金作为其管理的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的备案申请。 基金君点评:协会明确投顾产品不能作为首只备案私募基金,所以私募第一只备案产品须是自主发行的。 9、自《问答(十四)》发布起,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机构应当书面承诺:申请登记机构保证其组织架构、管理团队的稳定性,在备案完成第一只基金产品前,不进行法定代表人、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重大事项变更;不随意更换总经理、合规风控负责人等高管。 基金君点评:完成首只产品备案前不得做实控人变更,不能随意换高管,是为了防止买卖私募“壳资源”,杜绝基金从业资格“挂靠”风。 10、根据现行监管要求,请完成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 10个工作日内与注册地所属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地方证监局私募监管相关处室取得联系,相关联系方式参见系统登录后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须知”界面。 基金君点评:明确私募需要跟地方证监局取得联系,保持地方监管,谨防“失联”。 以下是全文: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TMD里的滴滴出行和美团点评,说它们 “以融资为生” 应该丝毫不为过。 2017年12月21日,滴滴出行宣布完成新一轮超40亿美元的股权融资,以进一步加大对AI交通技术的投入,加速推进国际化以及包括新能源汽车服务在内的创新业务。《财经》杂志报道称,该轮融资的投资方包括阿布扎比慕巴达拉公司(Mubadala)和软银集团(SoftBank),并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本轮融资完成后,滴滴现金储备接近120亿美元。 财新网在报道中称,接近交易的人士透露,滴滴本轮融资按照2017年4月融资的估值水平继续融资,投后估值560亿美元。 今年4月28日,滴滴完成一轮超过55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招商银行、软银中国、高达投资、银湖投资、中俄投资基金和交通银行,估值超过500亿美元。 如此这般,滴滴今年两笔融资加起来超过95亿美元,甚至可能超过100亿美元。 相对于滴滴如此强悍的融资能力,同为TMD阵营里的美团点评的融资能力就差了一半,可能因为美团点评没有柳青这么强悍的女人。10月19日,美团点评宣布完成合并后的第二轮40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300亿美元,这也是2017年美团唯一的一笔融资。《财经》杂志曾经统计过一个数字,成立7年多来,美团的总融资金额约84亿美元。 另据IT桔子的统计,滴滴迄今已完成了16轮大大小小的融资——此前15轮融资一共涉及34个投资机构及个人,融资额总计超过168亿美元,加上此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200亿美元。按字母表这已是P轮了,美团则有统计称一共融了6次,F轮。但虎嗅根据现有公开资料整理的跟传说中的略微有差异,估计连滴滴和美团点评都不知道自己融到第几轮了,反正字母表有26个,还早着呢。 如果大家记性不那么差的话,应该还记得12月初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那张刷屏的“东兴饭局”照。在中国饭局上,特别讲究座次,王兴和刘强东簇拥在马化腾的两侧而坐,胖嘟嘟的程维只能跟宿华挨在一起,跟王兴隔了三个人。 此时的程维或王兴一定怀念前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TMD的张一鸣、王兴和程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的旧时光(见题图),彼时三位看上去像铁哥们儿、好朋友。 但彼时的王兴心里就已经有一个心结。2015年底,滴滴投了美团点评的竞争对手饿了么,王兴这种人肯定是会反扑的。果然,忍了一年多后,美团点评于2017年2月份在南京突然上线了打车业务。根据《财经》杂志12月20日的报道,在南京试水10个月后,美团打车拟向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温州和厦门等7个城市扩张,这必然要跟滴滴正面交锋。 为狙击美团,滴滴在内部成立了“三角洲事业部”,12月11日亦有媒体报道称,滴滴也在做一款与美团外卖非常相似的产品,作为对美团的反击。 双方这关系,好不了了。 这倒是给了滴滴和美团讲新故事的机会,或者叫“画大饼”,反正烧钱就是了,烧完了再跟投资人要,不给就打个滚儿,但融资可以,有一件事儿是绝口不能提的,那就是上市。 王兴上次就说了:现在谈上市太早。估计程维也是这么想的:美团成立7年了都不想上市,我着什么急? 至于滴滴和美团还要融多少轮,鲍勃·迪伦给出了一个答案:答案在风中飘荡(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