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合富金融策略发展部总监徐北进入互金行业已经10年了,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是从业10年最冷的一年,而且丝毫没有好转的迹象,据他推测这种情况至少持续到2019年下半年。“今年公司的离职率明显出现下降。按照以往的经验,互金行业的年离职率是15%左右,环境好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20%,但是今年只有8%,和以往相比,下降幅度显著,保住饭碗成为不少从业人员的现实之选。”深圳一家头部互金公司的负责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业内人士观察,今年互金行业的减员数量在2到3成,此前的“高薪诚聘”也变得更加接地气,薪酬腰斩也不再是新鲜事。行业减员增效2018年的互金行业有点冷,随着监管趋严,此前野蛮生长的模式被遏制。减员增效成为不少互金行业首选。罗美(化名)所在的公司今年年中停业,罗美也成为互金失业大军中的一员。不过罗美的心态较好,失业之后去泰国旅游了半个月左右,立刻找了个新的岗位就业,不过薪酬比之前大幅缩水。“以前基本工资、绩效奖、各种补贴加上年终奖,大概税前有50万左右,现在只有20万不到。心理上肯定有落差,但是现实是,有房子要供,有孩子要养,心里再难受也要干,骑驴找马吧。”罗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罗美以前是在保险公司上班,因为互金行业的兴起,2015年跳槽到互金行业,由于入行较早,罗美很快就成为了市场总监,不过随着2018年互金行业快速入冬,罗美经历了失业之后,又重新回到了传统行业。罗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虽然传统的保险公司薪酬不高,发展也没有互金行业那么快,但是让人感觉踏实。“互金行业这几年真有一种海市蜃楼的感觉,速度快得让人感到不真实。”合富金融策略发展部总监徐北进入互金行业已经10年了,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是从业10年最冷的一年,而且丝毫没有好转迹象,据他推测这种情况至少持续到2019年下半年。“裁你的不是公司,而是行业。”徐北表示:虽然没有具体数据,但是根据自己的观察,整体裁员应该是2到3成。在行业快速扩张阶段,很多互金平台采取的是人员驱动规模增长的模式。即通过大量的线下门店和销售人员进行获客,员工总数动辄数千甚至上万人。但此前由于行业高速发展,可以通过业务规模的扩张对人员成本进行消化,但是现在行业已经停滞增长,甚至出现萎缩,原来的模式难以为继,因此出现减员的情况。从企业发展本身来说,这种行为无可厚非,裁员是为了活下去,不过对于员工来说则可能需要进行较大的心理调整。12月18日,融360分析师艾亚文则认为:今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确实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方面是政策规定,一些业务团队不允许保留,比如线下理财门店;另一方面也是平台主动调整,把一些不盈利的成本部门砍掉,比如线下贷款门店;再比如一些技术的革新,也减少了对人力的需求。比如客服部门,现在很多互金公司的客服部门采用了智能语音的技术,所以对人数的需求也越来越低。确实出现了调结构,但称为寒冬还有些言过其实。”融资额大幅缩水没有失业的互金行业员工,日子也不好过,减薪已经成为常态。“这个行业此前确实虚高,一些刚毕业三四年的人进来之后,开口都是40万到50万。但是现在这种情况显然是无法支撑,很多公司都开始降薪过冬,薪酬腰斩的情况比比皆是。”徐北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由于薪酬差距较大,不少从业人员很难接受传统行业的薪酬。12月18日,一名互金行业的前高管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去年底离职之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以前每个月是4万,还有2万的补贴,但是现在根本没有可能找到同样或者接近该薪酬的工作。”据了解该高管是名85后。12月18日,另一名互金从业人员则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虽然公司名义上没有说减薪,但是已经2个月没有发过全额工资了。“说是年底会补,不过现在经营较为困难,年底能不能补上可能还要观察。”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认为:互金行业的从业人员需对薪资的预期回归理性。考虑到行业扩张阶段,互金平台从业人员的薪酬获得了较高的溢价,这一波的大减员,将重构行业人才的供需结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同时,也会带来互金从业人员薪酬水平的重估,行业平均薪酬水平有望回归理性。不景气不仅体现在减员上,行业融资也出现大幅缩水。如11月中旬刚刚在纽交所上市的微贷网,最终融资额相比第一版招股说明书缩水了一半。据融360统计,下半年互金行业的月融资额较上半年大幅缩水,2018年上半年互金行业有260起融资事件,融资规模2308亿人民币,如此计算,上半年月均融资规模超过300亿。而下半年不论是数量还是规模均出现下降:9月份,不足20家互金平台进行了融资,融资总金额不过15亿;10月份出现回暖,但总的融资额也仅为28.33亿。观望情绪传导至二级市场,如此前上市曾风光一时的趣店,目前的股价为5.52美元,其最高价曾为35.45美元。信而富最高价达到过12.86美元,目前的最新收盘价为1.49美元。“整体是个大浪淘沙的过程,这个行业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黯淡,但是谁能走到最后,就要各显神通。目前由于行业爆发了一些负面事件,投资人的情绪较为低迷,不过随着行业逐步回归正规,情绪会得以修复,股价也会纠偏。”一位互金从业人员表示。...
小黄车又上热搜了?不,上热搜的其实是小黄车“退押金”。近日,上千名小黄车用户前往北京总部后,ofo被迫紧急发布《退押金政策提醒》,称会根据申请顺序进行审核与收集,线下申请与线上申请并无区别。没想到,该政策出来后,ofo退押金迅速从一场上千人的线下交易,发展成近千万人的线上退款。每经小编注意到,今日(18日)下午5点过,微博网友晒出的截图就显示,排队人数已经来到了960多万。而且,线上退押金人数仍在火速上升中。这960万人如果按每人99元的押金来算,总额超过9.5亿元;若按照199元押金来算,则这笔押金总额超19亿元。对此,有申请退押金的用户吐槽:这是我这辈子排过最长的队了!近一千万人排队,到底是什么概念呢?假设每0.5米排一个人,现在960万人的队列已长达4800公里。导航软件显示,从北京驾车出发去印度新德里,有一条路线的行驶距离约为4700公里。也就是说,退押金的队伍已经可以从北京ofo总部一直“排”到新德里市区。以下对话为虚构,切莫当真↓用户:你好,我想退押金ofo客服:请您去新德里退~用户:啊?贵公司搬去印度了?ofo客服:不不不,我司仍在北京办公,但排队退押金的队尾已经到新德里了……ofo深夜出台退押金政策一天不到近1000万人排队退钱12月17日,许多ofo用户就跑去总部要求退钱,将写字楼围得水泄不通,有网友P了张图,戏称这是“ofo车友会”。为什么来排队退押金呢?一位来自望京的用户表示,由于线上退押金耗时过长,在听说可以现场办理退押金后,他选择来现场办理。有人甚至早上9点就过来排了。但估计是看现场退钱的太多,到了晚上,ofo紧急出台《ofo小黄车退押金政策提醒 》,称会根据申请顺序进行审核与收集,线上线下会统一并入处理,按顺序退款。ofo负责人还强调,现场退押与线上无异,推荐线上申请。于是,不到24小时后,千人级别的线下退款,发展成了近千万人级别的线上排队。小编根据微博网友截图梳理发现:截至上午11点22分,ofo App中排队用户已超730万人。下午13点53分,排队人数超900万。14点07分,排队人数超918万。(也就是说,在这14分钟里,增加了18万排队者,平均每分钟超12000人申请退款,每秒有214人。)17点30分,接近970万。20点32分,小编的一位同事申请排队时,队列即将突破1000万。申请退押金的用户越来越多,还一度导致ofo的系统崩溃。下午3点左右,数十个网友称连排队的机会都不给,好不容易排到队,却一直显示网络异常。如此庞大的退款用户数量,也意味着需退还的押金总额在激增,这对目前资金紧张的ofo来说无疑雪上加霜。这么多押金,ofo退得起吗?不久前,中消协公布《2018电商行业消费数据报告》称,随着共享经济部分企业频繁曝出挪用押金、企业倒闭、退款难等问题,共享经济的投诉量在2018年呈现上升趋势。中消协还调查发现,70家共享单车平台中有34家倒闭,而其中仅对酷骑单车的投诉就多达21万次,涉及金额10亿多元。据证券日报此前报道,有电池相关供应商表示,由于ofo尚未还钱,双方的业务合作早已在半年前停止。另外据该供应商透露,“大部分供应商已经停止了与 ofo 的业务合作”。报道援引上海社科院互联网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易的话,称如果ofo供应商”出现大面积停止合作“,那么将“直接影响ofo车辆的维护”,从而影响小黄车的用户体验。李易认为,保持运营或许并非是ofo当前最重要的事情,“ofo 目前的当务之急还是做好剩余价值最大化,找到合适的投资人”。2017年6月,ofo创始人戴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ofo营收主要来源是用户骑行费用,其他盈利模式都是锦上添花,预计ofo在2017年将实现收支平衡,2018年将实现盈利。显然,从ofo现状来看,ofo盈利状况并未如戴威所期。目前最关键的问题就是,ofo账上还有多少资金?够不够支付押金?12月17日,正在排队的ofo用户(图片来源:每经实习记者 韩阳 摄)工商信息显示,今年2月5日和2月12日,ofo前后两次将其资产共享单车作为抵押物,分别向阿里借款5亿元和12.66元,共计17.7亿元人民币。随后,ofo方面于3月宣布获得E2-1轮8.66亿美元(约为59.72亿人民币,含向阿里的17.7亿元借款)融资,此后再无融资消息传出。然而,ofo融资的速度远不及烧钱速度。腾讯科技此前引用不具名人士消息称,ofo每月的人员工资和运维等支出、以及维持流出的押金合计需4-5亿元。这也就意味着,这轮融资够ofo支撑10个月左右。事实却是,ofo除了维持基本开支,还需要支付大量欠款。今年10月,界面新闻称,收到一份约半年前ofo的负债表,据材料显示,彼时ofo整体负债为64.96亿元,其中,用户押金为36.50亿元,供应链为10.20亿元。为了改善资金困境,ofo也在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并于今年4月成立了B2B事业部,推出了车身广告、App端内广告和企业绿卡等业务。据ofo B2B业务负责人邵毅今年6月透露,“ofo B2B各项业务进展顺利,目前营收已经超过1亿元。”但在巨额的负债面前,这也只是杯水车薪。由于欠款问题,ofo已与多个供应商起纠纷;还被列为逾20起案件的“被执行人”,涉及金额超5360万元。就连此前一直坚持公司独立发展的ofo创始人兼CEO戴威也“松口”了,他坦言,由于供应商债转股,目前资金情况正在好转,但依然很困难。...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个城市11月房价数据显示,多达17个城市的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调,厦门、北京、无锡环比跌幅排在前三,分别下跌0.7%、0.6%和0.6%。而近期论坛上一张50个城市土地交易数据显示多达27城楼面价下跌,暗指明年各大城市房价跌幅,真相果真如此?任泽平曾经说过,房地产市场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从土地方面来看,大量廉价土地入市,可能会引发房价的调整。数据宝统计显示,有8个城市今年的土地成交同比增加超30%且楼面价出现了下降,它们会出现在明年城市房价跌幅榜吗?27城楼面价下跌,深圳大跌45%中原地产研究中心近期发布了2018年前11个月50个城市土地交易数据。数据显示,有27个城市楼面价出现下跌。其中,南京、成都两个城市楼面价同比分别下跌47%和46%,分列前两位,深圳楼面价同比下跌44.81%位居第三位,厦门、乌鲁木齐福州三个城市同比下跌均超过30%,苏州、天津、济南、合肥、金华等5个城市均下跌超过20%。楼面价上涨的23个城市中,贵阳同比涨幅最大,达到了77.19%;潍坊同比上涨62.16%;泉州同比上涨54.78%;石家庄同比上涨54.34%;长沙同比上涨52.31%;广州同比上涨46.41%;上饶同比上涨30.98%。此外,从数据中可以看出,50个城市土地成交溢价率也出现大幅下降。只有深圳、西安、广州3个城市溢价率出现上升,其他的47个城市同比均大幅下跌,济南、上海、南京等城市溢价率同比下降超过80%。真相一:楼面价有低估嫌疑部分读者看到这些数据时,在“面粉价格大降、面包价格也会下降”的思维下,认为明年各大城市房价跌幅榜或就此出炉,而南京、成都、深圳等城市更是排到房价跌幅榜前列去了。不过,却有细心的观众发现,上海的楼面价才8223元每平,深圳的楼面价才7195元每平,远低于当地房价水平。值得一提的是,上述50城中只有北京楼面价超过万元。而数据宝统计的数据显示,北京市今年以来住宅成交土地楼面价达到23195元每平,深圳市楼面价达到15383元每平,上海市楼面价达到11033元每平。榜单中有10个城市楼面价超过万元,显然这个数据更符合常识。真相二:楼面价或未出现大幅下降在楼面价数据较为失真的情况下,其涨跌情况的真实性也就值得怀疑了。数据宝统计的数据显示,101城市中,有64个城市今年住宅成交楼面价同比上涨,占比超过六成。其中,呼和浩特、湘潭、张家口等7个城市楼面价同比翻倍上涨。对比最强烈的是,50城土地交易数据中深圳楼面价同比下跌近45%,而数据宝统计数据显示同比涨幅翻倍。事实上,近年来深圳住宅成交楼面价频频出现暴涨暴跌的情况,主要在于成交实在太少,一年下来只有几块地成交,一旦成交土地位置变化较大,往往出现巨大的价格波动情况。真相三:地价跌幅榜即是明年房价跌幅榜?任泽平曾经说过,房地产市场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短期来看,金融基本上已经锁死了整个楼市的流动性,包括限购限价限售等种种手段;中期得看土地,就是城市土地供给问题,土地供给跟不上,价格容易上张,土地供给跟上了,但供给价格非常高,房价也容易上涨。那么,从这个角度看,大量的廉价土地入市,可能会导致房价的下跌。数据宝统计显示,今年有37个城市楼面价出现下降。其中,兰州市今年楼面价为1204元每平,较去年同比下降60.82%居首;桂林市今年楼面价只有664元每平,较去年下降53.73%。韶关市今年楼面价只有357元每平,较去年下降52.84%。此外,成都市、建德市、唐山市等几个城市楼面价下降均超过40%。从成交面积来看,37个楼面价下降的城市中有13个城市成交面积同比增长。其中,楼面价下降5.75%的平顶山市成交面积同比增长127.47%居首;楼面价下降居首的兰州市成交面积同比增长达117%。此外,保定市、沈阳市、南宁市等几个城市成交面积均增超30%。值得一提的是,楼面价很难反映城市整体情况,区域的不同可能导致楼面价变动较大。因此,对于不同的城市而言,其楼面价与房价的关系还要具体分析。真相四:溢价率确实出现大幅下降各个城市楼面价溢价率出现大幅下降,这一点数据宝统计的数据与50城土地交易数据接近。数据宝统计显示,逾七成城市今年溢价率同比去年下降。不过,溢价率同比大幅下降情况,只是在玩文字游戏而已。比如某个城市去年溢价率是50%,今年是25%,则溢价率同比下降50%,但实际上楼面价溢价率仍达到25%,这对于期盼房价下跌的人来说,显然不能算得上是个好消息。从整体上来看,数据宝统计的今年各城市楼面价溢价率为19.21%,较去年的近40%明显缩水。...
今年以来,医药股黑天鹅事件频发,从长生生物“假疫苗”,到美年健康“假医生”,再到不久前的带量采购事件,以及刚刚曝光的同仁堂过期蜂蜜风波,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从市场表现来看,医药板块可能是今年波动幅度最大的一个板块。今年一季度,医药股依然还是资金的宠儿,机构抱团的品种之一,股价创出历史新高的个股不在少数;不过,随后的补跌,尤其是各种黑天鹅的冲击,让医药股年初涨幅逐渐归零,甚至已经出现亏损。华东医药就是医药板块典型代表之一。华东医药年内最高价出现在5月29日,报53.21元。这也是该股目前历史最高价。12月17日,华东医药低开高走,盘中再创阶段性新低26.94元,较今年首个交易日开盘价35.56元相比,跌幅达24.24%;而与最高价相比,该股年内最大跌幅达49%。作为备受机构资金青睐的白马股,华东医药股价暴跌,重仓持股的机构无疑损失惨重。老揭看基金根据choice数据统计显示,截至三季度末,163只机构驻扎在华东医药中,包括1只保险、129只基金、25券商集合理财、3只社保基金和5家其他机构,合计持有11.07亿股,占流通股的比例为73.01%。从三季度数据来看,在所有的持股基金中,嘉实基金无论是在产品数量还是持股数量上,都是最多的一家。统计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嘉实基金旗下持有华东医药的产品数量多达25只,合计持股数量为5514.47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4.23%。换句话说,在三季度公募基金持有的1.07亿股中,有半数以上来自嘉实基金。实际上,与二季度相比,机构资金三季度出现大举出逃,其中基金的减持力度最大。相对于二季度,三季度公募基金的数量从509只陡减至129只,持股由1.69亿股下降至1.07亿股,其持股占流通股比例也由二季度的13.05%降至8.25%。但是,在基金一片减持当中,嘉实基金三季度反而选择了加仓。统计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嘉实基金旗下27只产品合计持有华东医药4484.03万股,与三季度持股5514.47万股相比,意味着三季度合计增持了1030.44万股。其中,嘉实核心优势股票三季度增持数量就高达447.18万股,一跃成为持股数量排名第一的基金产品。嘉实基金旗下产品持有华东医药明细:从上表可以看到,持有华东医药市值占基金净值比例超过5%的基金一共有7只,其中嘉实医疗保健股票、嘉实医药健康股票和嘉实优质企业混合3只基金,尽管持有华东医药的股票数量不是最多,但是持股占基金净值比例却非常高,产品的表现受华东医药的影响最大。数据显示,这3只产品年初以来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5.77%、-17.73%和-21.25%。但是,与嘉实基金旗下产品今年整体表现相比,这3只产品年内净值跌幅并不算大。这主要得益于华东医药前两个季度较强的表现。据Choice数据统计显示,嘉实基金旗下权益类基金一共70只(份额分开计算),截至12月14日,仅10只基金年内净值增长率为正,表现最好的一只产品为嘉实安益混合,年初以来净值增长率仅6.42%;年内亏损超20%的基金数量多达32只,其中8只亏损超30%。70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内平均亏损超18%。...
最低花费2450元就建一个网站,然后开始培育网贷中介,批量生产“走向人生巅峰”的从业者;或向借款人兜售所谓的网贷特殊技巧、银行口子漏洞等“黑科技”。 以2450元为起点,赚取高达百万元的收益,这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生意?里面有什么门道? 他们所售“黑科技”竟包罗万象 * 支付宝办卡技术 * 京东白条提升额度方法 * 闪电借款操作流程破无卡支付方法 * 150种APP贷款教程 * 金融营销网站的搭建和步骤 * 21家银行快速提额宝典 差不多市面上所有的违规行为都在其“教导”的范围中。 从支付宝办卡技术,到21家银行快速提额“宝典”,都在兜售 作为售卖“黑科技“的热衷者之一,刘阳(化名)透过屏幕不遗余力地向客户介绍着他们的网站和所谓的黑科技。 “团队的网站如今已发展成为在全国拥有200个群,超3000名成员的互联网最大的金融交流平台;网站不华丽、不做作,没有神乎其神的技术和逾越银行规则的技术,但是这不妨碍网贷中介在这些规则中赚钱;不然也不会有大量金融群的出现,不会有大量网贷中介的出现,不会有整天祈求找人办卡提额贷款的客户了。市场那么大,你不去看看吗?”升妹在刘阳团队的网站上看到这样的介绍,文字间充满了对客户的引诱。 在其网站主页面,除了有免费技术更新外,还有VIP会员每日更新专区。升妹尝试点开免费的帖子,但是进入之后发现只能观看一部分,余下部分依旧需要注册购买会员才能够继续观看。除此之外,在其社区内,除了网贷平台的资料,还有各大银行的资料,以及专门的交流区,会员可以在里面发帖沟通。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网贷“黑科技”,升妹以想要购买会员的客户身份和刘阳进行沟通,刘阳表示,论坛实时更新网贷特殊技巧、银行口子漏洞,提供交流群,客服在线一对一指导。而网贷特殊技巧就是指个别通道或“黑科技”。 当升妹咨询如何收费时,刘阳介绍说“会员498元永久有效,口子可以随便撸,但是最好是根据资质分析撸最合适的口子才是最好的。”他还询问升妹是自己找“口子”贷款还是做网贷中介,并表示,“做中介需要分析客户资质来操作,不管自己贷款还是代操作都不是见口子就撸的。如果加入会员,会有专门的交流群,不懂可以随时问”。升妹将一个付费才能进的群号发过去询问,刘阳称,这个是他们的群,但不是会员群。 关于刘阳团队网站的真伪,刘阳表示,平台是从2014年8月份开通,可查证,支付宝账号、QQ账号从未更换过,要是骗子,账号和公众平台早就被封了,“所以不要产生这种低级疑问”。并称他们也没必要在咨询者没有付出(金钱)的前提下去操作下款(即放出贷款)来证明实力。 升妹了解到,这种网站靠的是信息的不对称,网站知悉各大下款“口子”,通过对“口子”的分析,将对客户资质要求不同的“口子”进行分类,并将“研究成果”以会员付费的模式进行售卖。而他们所售卖的“黑科技”也包罗万象,从支付宝办卡技术、京东白条提升额度方法到闪电借款操作流程破无卡支付方法,还有150种APP贷款教程、金融营销网站的搭建和步骤、21家银行快速提额宝典等,差不多市面上所有的违规行为都在其“教导”的范围中。 当升妹问及其是否出售成套业务时(包括网站架设、资料打包等),刘阳表示,没有成套的卖,打理都是需要自己打理。 兜售网站上、朋友圈,充斥着走向人生巅峰的信息 * 恭喜新会员加入VIP * 每天技术口子更新群,学贷款,学办卡,学提额,学金融,加入技术团队就够了 * 观望的请继续观望,抢钱的时代没有时间解释那么多 “抢钱的时代”,2450元为成本起点做到150万的生意 为了计算这种网站的成本,升妹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架设一个BBS类的网页,费用在2450元到18000元不等,价格还可以继续沟通。此外,如果要做有付费模块的交流社区,还需要营业执照和对公账号。 然而,升妹注意到,刘阳所在团队的网站并没有直接付费功能,而是需要客户添加他们内部人的微信号,然后索取打款方式,比如支付宝、微信、银行卡、公司账号等。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底,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1186家。另外,不排除一些平台没有接入其数据库,包括借款审核要求低的平台。通过对这些平台借款需求的分析,对其进行分类,就能够将资料打包在论坛更新。 据介绍,加入网站论坛会员后,可以在网站每天查询当天的“口子”技术,包含信用卡申请(快卡、无回访)、精养卡、提额技术、信贷(小贷、网贷)、车贷、房贷、信用卡融资、零首付等,其中也有黑户能下款的“口子”,包含了当前市面最热以及外面没有的技术信息。 按照论坛介绍的3000名成员计算,每个会员收费大概500元,如此一来就可以达到以2450元的成本做到150万元的生意。不过,如果团队做大了,会产生其他额外成本,但是相应收益也可能提高。 “从技术到配套软件,到相关的团队发展,团队都为你(从事网贷中介的人)作了详细的规划。技术从2013年一直更新到现在,配套的软件也在不断地更新,包括群发、自动加群、自动营销、微信营销、自动定位、自动打招呼、自动加人、自动推送广告等。”刘阳所在团队的网站上,到处充斥着加会员就能走向人生巅峰的信息。而刘阳的朋友圈也的的确确每天都在推送各种口子信息,从大平台到小平台应有尽有。 其中一条新的状态是:恭喜新会员加入VIP,每天技术口子更新群,学贷款,学办卡,学提额,学金融加入技术团队就够了。观望的请继续观望,考虑清楚了,抢钱的时代没有时间解释那么多,感觉靠谱了再来。新不新看每天更新,会员每天都在下款、下卡,拿事实来说话,做的就是口碑。 虽然网站和朋友圈的信息有种“暴发户”的感觉,然而在升妹以投资者身份与刘阳进行沟通时,其并没有表现出“热衷”的样子,反而始终保持冷淡,可能是因为升妹没有付钱。 升妹通过进一步深入调查发现,真相简直超越你的想像........
2015年A股持续出现“千股跌停”的时候,上海莱士(002252.SZ)的股价稳中有涨,甚至一度创出阶段新高,惊艳了市场。“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自2018年2月底停牌9个多月,以公布400亿元的天价并购而复牌,上海莱士股价至今却已经连续8个跌停。7年增长而来的千亿市值,短短一周多的时间,已经蒸发了一半。然而,曾经它却是赫赫有名的“股神”“市值管理高手”,由国内资本市场大鳄“科瑞系”操盘。这一次,“科瑞系”和他的战友们该如何回天?400亿交易暗藏玄机2018年12月7日,停牌近8个月的上海莱士宣布复牌,并抛出了一份令资本市场侧目的资产重组方案。根据方案,上海莱士拟斥资近400亿元收购国际同行GDS及天诚德国。其中,GDS是世界知名血液制品企业——西班牙基立福的全资子公司,同时为全球血液检测领域的绝对龙头;天诚德国旗下Biotest,从2016年销售额来看则是全球第五大血制品生产企业。具体而言,GDS股权对应价格约340亿元人民币(50亿美元),天诚德国100%股权对应价格约47亿元人民币(5.89亿欧元)。此次交易如果能够最终落地,将是A股历史上最大手笔的医药行业跨境并购案,“科瑞系”实控人郑跃文所打造的血制品王国,将在世界范围内立稳脚跟。不过,野马财经注意到,此次交易方案中,出现了一处并不常见的安排。公告显示,此次交易以发行股份形式购买资产,交易完成后,基立福将成为上海莱士第二大股东。然而,方案却同时表示,公司控股股东科瑞天诚会将持有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基立福,从而使后者实现对上海莱士的控制,进而实现并表。上图截自重组预案简单来说,西班牙企业基立福将通过持有足够的表决权,成为上海莱士新的实际控制人。一桩出海“买血”的生意,似乎变成了“卖血”。众所周知,由于涉及国民身体健康乃至国家安全,我国对血液制品管控十分谨慎。不仅自2001年以后,已经17年没有发放新的血液制品生产牌照;而且对血液制品进出口有着严格的管制措施。上海莱士此次跨境并购血制品企业,已然受到了整个市场的瞩目,按照已经披露的交易结构,控制权又将落入外国企业手中,更是触动了多方的神经。针对此状况,深交所在2018年12月17日发送的《重组问询函》中也要求上海莱士进一步说明,此次交易是否符合境外投资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包括但不限于外国投资者条件、战略投资相关要求、锁定期安排、股份发行的可操作性等。华融证券研究部消费组组长、医药研究员张科然对野马财经表示,虽然目前我国并没有十分详细的法律法规对此类交易做出要求,但实际上还是需要获得很多部门的许可,受制约条件很多,交易是否能最终实现还很不好说。另有在医药行业从事多年投资并购工作的人士分析,从纯粹的产业角度观察,GDS的确是十分少有的优质资产,如果能够买下来,对促进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发展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相对应的,从基立福的角度来说,不甘心完全放手也是一种很正常的心态。其同时强调,目前披露的只是初步方案,最终结果是否有变化,双方会不会有其它附加协议等都需要全盘考虑。郑跃文的“血液”生意正如前文所述,上海莱士此次并购重组,由GDS与天诚德国(Biotest)两部分组成,前者因为控制权的问题受到了问询,后者则因为财务状况引发了深交所的关注。在已经公布的重组方案中,上海莱士称“标的公司的审计、估值工作尚未完成”,因此并未披露具体的财务数据。野马财经则发现,Biotest是一家在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独立上市的公司。上图截自Biotest2017年报财报显示,2015年至2017年,Biotest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35亿欧元、4.08亿欧元、3.78亿欧元;分别实现净利润2700万欧元、610万欧元、-1640万欧元。可以看出,近年来Biotest营收、净利双双呈现下降趋势,总收益(total earnings after taxes)更是连续多年亏损。对此,深交所问询函亦让上海莱士结合其经营情况、主要财务数据等,说明本次交易的必要性、合理性。野马财经拨打上海莱士董秘办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拨打工商资料显示科瑞集团电话,显示号码错误;科瑞集团北京总部人士则表示,“这边都是行政人员,管理层不在,无法回答相关问题”。重组方案中则称,并购Biotest是为了双方之间的采浆能力、血液制品产能将形成互补。并且,上市公司销售区域将扩展到全球重要血液制品市场,拥有良好的区域优势,能够覆盖广泛的病患群,实现良好的协同效应,助推双方业绩增长。有意思的是,此次收购实则早有序曲。2017年4月开始,“清华系”同方股份试图收购上海莱士29.9%股份,拿下实控权,但由于“未获得相关主管部门认可”,最终失败。不过,2017年6月,双方早已另辟蹊径,开始合作。同方股份境外下属全资孙公司UNIVERSAL AXIS LIMITED,出资20.52亿元,买入“科瑞系”所掌控的天诚国际11.875%股份。而天诚国际此笔增资,正是为了要约收购Biotest全部股份。2018年1月31日,Biotest公告称,公司相关股份正式交割过户到科瑞集团相关收购主体名下,附表决权的普通股及无表决权的优先股的要约接受比例分别为89.88%及1.08%,收购成本为5.11亿欧元。对比该数据,在Biotest2017年经营状况继续下行的情况下,上海莱士给出的5.89亿元的对价出现了上升。并且,在本次交易中,包括同方股份在内的天诚国际股东权益会下沉至天诚德国,这意味着同方股份自然也能获得上海莱士部分股权,但与曾经提出的29.9%相比,一定相去甚远。就旗下孙公司入股天诚德国及涉及上海莱士此次重组事项,野马财经致电同方股份董秘办,对方表示上市公司对此事件并不知晓。千亿市值梦断停牌新规?近400亿元的跨境并购,购买对象皆是世界知名的优质企业,然而,市场投资者对此笔交易却似乎并不认可。截至2018年12月18日,复牌一周多的上海莱士一直处于连续跌停状态。8个交易日的一字跌停,使得公司市值从971亿元迅速下跌至418亿元,已然腰斩。而且,还有超过200万手的封单等待打开。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大盘疲软下的复牌补跌;另一方面在于本次方案披露的不完善。正如前文所述,包括标的的财务数据、评估数据,购买的GDS具体股权比例等核心信息都没有确定,只是受制于2018年11月监管层给出的“史上最严停牌新规”,不得不抛出方案并进行复牌。而根据已有信息,此次交易尚存在极大变数。除此之外,更令投资者担心的是上海莱士及其控股方“科瑞系”的财务状况。手握稀缺血液制品生产牌照,2008年至2015年,短短七年时间,上海莱士的市值从40亿元一路飙升至千亿以上,市值管理能力令人侧目。为了支撑如此高的市值,自然对公司的资产规模及营收、净利提出了要求。“科瑞系”给出的第一招是并购。2014年上海莱士斥资65.58亿元并购郑州莱士和同路生物。经此交易,公司总资产及净利润分别较2013年暴增495%与221%。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高达57.04亿元的商誉。另一招是炒股。和市值管理能力一样,上海莱士的炒股能力同样在资本市场赫赫有名。2015年、2016年、2017年,上海莱士分别实现净利润14亿元、16亿元、8亿元;证券投资盈利竟分别高达8.65亿元、6.72亿元、2.49亿元。然而,善泳者溺、善骑者堕。2018年半年报公布,昔日股神竟然因炒股巨亏13.78亿元,令吃瓜群众一片哗然;第三季度炒股亏损依旧超过1亿元。除了炒股巨亏之外,股价带给“科瑞系”的另一层伤害在于高质押。作为上海莱士的实际控制人科瑞天诚及莱士中国(RAAS CHINA LIMITED),所持股份分别占公司32.07%、30.34%,而复牌前夕,这些股票的质押率皆在90%以上。股价连续跌停之下,公司已经连发三份公告提示实控人爆仓风险。但从千亿市值的高崖坠落,如此冲击力,如何才能接住呢?...
12月13日,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在长安论坛表示,要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金融控股公司不仅仅有银行,还有证券、保险和信托公司。 12月11日,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从接近监管人士处了解到,金控监管的具体细则“还在研究讨论中”。这再次引发市场关注金控监管细则对企业的影响,尤其是互联网巨头涉金业务的去留。过去几年是国内金融控股公司步伐显著加快的高速发展期,除了银行、保险和证券等传统金融机构相互渗透综合化经营外,包括腾讯、阿里、网易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涉足其中,形成了数量众多、游离于监管之外的各类金控平台。 “金融业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对于急于形成规模的民营企业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主任黄志龙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民企涉足金融领域,不仅能够为自己降低融资门槛与成本,同时也能够使资产获得更高的收益率。 一位广东金融监管机构人士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仍在征求各方意见的阶段,断言细则落地并不合适。根据之前公布的时间表,金控管理细则应当在明年上半年出台。 关联交易催生高风险 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下称《报告》)中,就以专栏的形式呼吁,必须抓紧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规范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填补监管空白。 “我国对于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还相当模糊,因此管理起来存在较大困难。”上述监管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目前,金融控股公司大致上被认定为由一家母公司控股,各项金融业务由子公司独立经营,涵盖的业务范围很广泛。 “过去几年,互联网巨头们都在布局覆盖方方面面的全产业链条,金融服务作为其中收益率相对较高的行业,自然也受到巨头们的青睐。”任职于某互联网巨头旗下金融控股公司的雷洋(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其所属企业的布局之中,互联网金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例如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成立仅4年的蚂蚁金服,已经成长为全球估值最高的独角兽:其估值达到1600亿美元,几乎相当于两个高盛集团,覆盖了6.22亿用户,管理着价值2.2万亿元人民币的财富。 蚂蚁金服其实是互联网金控迅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他们纷纷跑马圈地,划下一个个宏伟的金融版图;与此同时,他们往往“不显山露水”,大多通过隐性关联企业完成,加上企业内部保密机制、公关控制,公众甚至是监管机构都很难了解到互联网金控实际情况。 “民营企业与旗下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往来,都可以被称作是关联交易。”黄志龙在采访中指出,由于监管缺位,这部分的关联交易不但可能放大金融业务的风险,更可能导致金融风险在关联企业之间传染,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例如2004年,曾经名震一时的民营金融控股公司德隆系,就因为规模过度扩张和非正常操作,导致资金链断裂,陷入了财务危机,并最终轰然倒塌。 “金融控股公司在市场中既是投资者又是融资者,也是交易的信息提供者。”雷洋在采访中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尤其互联网金控公司规模庞大,几乎涉及金融业各个领域。“如果整条资金链都是通过关联交易进行,违规操作肯定不可避免。” 互金巨头要穿透式管理 “早几年中国金控公司较少,近年来不同类型的金控公司越来越多,受到的监管各不相同,一些处于监管灰色地带,甚至存在逃避金融监管的隐患。”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以BAT为例,阿里巴巴布局银行、保险、基金、证券、小贷等多个金融板块,已经有第三方支付、保险、小贷等多张金融牌照;腾讯的金融版图则横跨了第三方支付、保险、证券、银行、基金、小贷等多个领域;百度方面则与中信银行(601998,股吧)联合成立百信银行,并正在申请百安保险牌照等。 “尽管细则还没有出台,但对金控公司旗下的跨行业子公司纳入监管是可以预见的。”上述监管人士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年以来包括熊猫金控(600599,股吧)、渤海金控等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相继拟剥离旗下互金业务。 今年11月27日,蚂蚁金服发布公告称, “相互保”升级为“相互宝”。新的“相互宝”是一款基于互联网的互助计划,背后不再对接《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相互保团体重症疾病保险》,从一款团体重疾险,变成了纯粹的互助计划,由蚂蚁金服独立运营。 这一行为被看作是蚂蚁金服今年以来“淡出”金融领域的又一举措,在此之前,包括芝麻信用以及小额贷款,都受到监管层面的压力。 “行业中剥离互金业务的企业不在少数。”雷洋在采访中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过去金控公司的数据报表都是以旗下单一主体进行申报,但从监管的角度来看是有所欠缺的:“从集团的报表很难看出里面各项关联交易之间的嵌套关系。” “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已经提了很久,加上此次金融控股公司的模拟监管已经实施近一年,细则出台只是时间问题。”上述监管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根据《报告》,此轮金融控股公司模拟监管试点最重要的目标,是将目前没有纳入监管体系的金融控股公司纳入监管。 根据《报告》,预计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将集中在7个方面:市场准入监管、资本充足率监管、资产负债率要求、股权结构管理、公司治理监管、集团整体风险监管、关联交易监管。 “强调资本充足率监管以及资产负债率要求,是强调通过资本充足率强化资本真实性和充足性要求;同时反映风险资产比例资本,以此来反映公司杠杆的高低。”雷洋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对于互联网金融并没有资本充足率以及资产负债率上的具体要求,这不仅使互金在竞争上占据绝对优势,由此而催生的金融风险也难以监管。...
“再不清仓美股,也许基金就要清盘了。”北京时间12月18日,一位美国对冲基金经理张刚(化名)感慨说。北京时间12月17日晚美国三大股指均大跌2%期间,他所在的对冲基金一口气减仓了10个百分点美股投资组合,让美股投资占比降至基金设定的最低持仓线——30%。而在3个月前,这只对冲基金持有的美股投资占比高达70%。在他看来,大幅削减美股头寸的原因很简单——过去两周“坏消息”接踵而至:长短期美债收益率多次出现倒挂(被对冲基金视为经济衰退的信号),以及美国财政赤字不断增加……这些令整个华尔街金融市场信心备受打击,即便很多对冲基金认为美国经济强劲增长将延续到2019年,但几乎没人敢押注美股因此重回牛市行情,转而纷纷清仓美股避险。“不过,真正让越来越多对冲基金决定清仓式抛售美股的最大驱动力,还是清盘危机。”他直言,“10月中旬以来美股大幅下跌,正令大量对冲基金当月净值大幅下滑,遭遇清盘压力。”其中知名对冲基金也遭遇业绩“滑铁卢”。如整个11月,知名基金经理Ken Griffin管理的对冲基金Citadel单月浮亏3%,创下2016年一季度以来最大跌幅。更糟糕的是,随着美股大幅波动,过去四年多数对冲基金没有产生任何超额收益,令它们面临日益严峻的赎回与清盘压力。“在越来越多机构认为美股跌入熊市之际,短期内清仓式抛售美股,也是缓解净值大跌、避免清盘压力的重要措施。”张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但他担心,如此做法未必能有效缓解对冲基金清盘风波。截至12月13日当周,流入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资金高达810亿美元,创下新高;同期股票共同基金的流出额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准的460亿美元,反映大型投资者正在抛弃股票类投资避险。面对行业清盘风波,越来越多的对冲基金认为,现在美联储更需要通过暂缓加息稳定金融市场情绪,否则一旦美股持续大跌导致金融市场崩盘,整个经济衰退将变得更快。海外投资者减持创纪录在张刚看来,如今大量对冲基金之所以决定清仓式减持美股,除了美国经济增长周期见顶导致美股高位回落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接盘侠”不见踪影。12月17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10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海外投资者跑得比对冲基金还快,当月主要海外持有者合计抛售美国国债260亿美元,总持仓降至6.2万亿美元,创今年4月以来新低。同时,海外投资者还减持了美国企业股票220亿美元,创下海外投资者单月减持美股的最高纪录。“这也令对冲基金意识到,靠海外投资者接盘支撑美股高位盘整的算盘已经彻底落空。”张刚指出。此外,不少对冲基金调研发现,贸易摩擦正令越来越多美股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压力骤增,加之美元信贷利率快速上涨令它们筹集资金回购股票的难度日益加大,美股上涨因而缺乏资本驱动动能,大量对冲基金大举抛售、获利退出。张刚坦言,过去两个月他所在的对冲基金累计减持逾30个百分点的美股投资占比,几乎清仓了所有非必需的消费品、工业、能源、房地产、信息科技板块的美股股票,唯一增持的板块则是公用事业股。“经过此前一轮美股抛售后,对冲基金内部发现美股投资占比低于基金设定的最低持仓线30%,因此投资委员会要求交易员超配了公用事业股,以满足基金相关投资要求。”他解释说。近日,张刚所在的基金投资委员会正在与数家大型LP机构投资者多次沟通,希望能尽快修改基金投资相关规定,比如允许基金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比如美国政府关门停摆、英国无协议脱欧等),将美股直接投资占比降低至零,用挂钩美股指数涨跌的期权或ETF产品进行替代。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当前采取类似清仓式减持美股做法的对冲基金不在少数, 比如不少量化投资型对冲基金为了缓解美股大跌所引发的净值亏损,已通过买入3倍沽空美股的ETF或期权产品,将美股多空比例调整为1:1.5。还有部分事件驱动型对冲基金则直接在期货市场建立大量高杠杆看跌美股的空头头寸,直接押注美股下跌获利。“这也令近日美股市场投资信心降至冰点。” 德银分析师Parag Thatte指出,尽管近期美股遭遇数次大跌,但美股和ETF的空头持仓水平没有显著增加,依然徘徊在2010年以来的最低位。究其原因,此前美股上涨,令大量认为美股估值偏高而决定沽空的对冲基金损失惨重,他们对沽空美股仍心有余悸。但如今若对冲基金重回空头阵营增加新的沽空美股头寸,整个美股将面临更大的抛售潮,使得来不及清仓美股的对冲基金净值大滑坡,进而陷入清盘风波。争议加息在美股持续下跌拖累对冲基金业绩之际,越来越多的对冲基金大佬纷纷转而认同特朗普的观点,认为美联储12月不该加息。被誉为“债券之王”的DoubleLine Capital CEO Jeffrey Gundlach则指出,美联储在美国赤字占GDP比例上升时加息等于开启“自杀”模式,因此美联储本周不该加息。他甚至认为,今年美股下跌与美联储缩表加息存在关系,若美联储执意鹰派加息,美股肯定会崩溃。“事实上,越来越多对冲基金之所以不希望美联储本周加息,一个重要原因是美联储加息将导致美股可能出现更大幅度动荡下跌,进而使对冲基金持续遭遇业绩压力。” 摩根大通分析师Nikolaos Panigirtzoglou12月18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说。“目前对冲基金界已分成泾渭分明的两派,一派押注美联储服从美国政府观点而不加息,这些对冲基金依然维持较高的美股头寸;一派则坚持美联储货币政策需维持独立性,不该受到政府官员干涉,他们正提前大手笔削减美股头寸。”张刚表示。其实,张刚更愿走“中间路线”,一方面认可美联储因就业率强劲与核心通胀率上升而不得不加息。另一方面,则密切关注美联储点阵图对明年加息次数的预估——若美联储明年执意加息2-3次,他将进一步削减剩余的30%美股头寸,以规避美股回落所造成的净值损失。...
11月以来,VC/PE机构入主上市公司的案例突然增多。从VC/PE机构的运作对象来看,多为20亿-25亿元的小市值公司。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不少上市公司大股东存在股权质押压力,给了VC/PE机构获得上市公司控股权的机会。不过,对普通投资者来说,盲目跟风并不可取,还需要考虑上市公司后续的经营风险,如商誉减值、流动性风险等。 入主上市公司小高峰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时隔3年后,VC/PE机构入主上市公司再次迎来小高峰,仅过去一个多月就出现了多起案例,包括杠杆收购天王KKR间接谋求华谊嘉信控制权,PE机构鼎晖投资拟成为新大洲A第一大股东的控股股东,VC机构东方富海买壳光洋股份等。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KKR和华谊嘉信。12月10日,华谊嘉信公告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刘伟于12月9日与上海开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投资框架意向性协议》,刘伟有意愿出售其持股的公司的部分股票,并将其持有的公司的全部股票上的表决权委托给开域集团。 开域集团官网显示,开域集团成立于2018年3月21日,由KKR投资设立。根据双方协议,标的股份过户后,开域集团将控制董事会,公司的重大事件的通过应取得开域集团的书面认同。刘伟承诺将所享有的全部投票权不可撤销地委托给开域集团。 北京某中型私募高级研究员认为,目前国内PE机构的基金存续期一般为5-7年,也就是说在2010年-2012年设立的基金已经到了必须退出的时点。在今年下半年一级市场IPO退出放缓之后,通过壳资源的并购重组,装入资产变现资金的紧迫性正与日俱增。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PE控股上市公司,以上市公司为平台形成PE业务的闭环,一直是许多PE机构的梦想。这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但从多年来的实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冷酷的现实可能会抑制PE机构控股上市公司的冲动。 对象多为小市值股票 实际上,开域集团实现入主华谊嘉信成本并不高,仅耗费1.2亿元资金。 前述北京某中型私募高级研究员认为,PE机构操盘上市公司,小市值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这主要是基于其自身的资金实力所限。目前看,市值在20亿-25亿元的公司比较受青睐。 Wind数据显示,截至记者发稿,华谊嘉信总市值约为27亿元,新大洲A总市值约为33亿元,光洋股份总市值约为38亿元,均为小市值股票。 久银控股副总经理王亚军认为,除了市值以外,中小板、主板上市公司的价值要比创业板高,PE机构更看重中小板、主板上市壳公司的价值;同时上市公司是否受过处罚、自身资产质量、所在行业、注册地等都是PE机构考虑的因素。PE机构更愿意收购一些没有受过监管机构处罚、行业与装入资产相匹配、上市主体自身资产质量不错且没有保壳压力的上市公司。 投中研究院院长国立波认为,从VC/PE机构角度分析,目前参与控股上市公司的PE机构,虽然旗下管理的基金规模比较大,但其自身的资金实力有限,选择市值不高的上市公司一定程度上是顺利完成控股的基本保障。 北京某大型PE机构人士认为,现阶段壳公司价值与前几年动不动七八十亿的估值相比大幅下降,PE机构可能会视自身投资的资产情况及资金情况收购一些比较好的壳公司,作为项目退出及自身未来资本运作的平台。 警惕多重风险 记者注意到,11月7日,光洋股份发布《关于控股股东筹划重大事项控制权可能发生变更的提示性公告》后,股价从5.05元/股一路暴涨至13.11元/股,期间出现了多个一字涨停板;不过,11月23日光洋股份跌停,此后开始逐渐下跌;12月18日,股价收于8.06元/股,微涨1.64%。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跟随私募股权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投资而获利的可能性并不高,还需要考虑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如商誉减值、流动性风险等。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私募专业律师贺俊提醒。 王亚军认为,PE机构通过收购控股股东持有的股份控股上市公司或者收购控股股东股份间接控股上市公司没有法律障碍,但想通过控股上市公司将PE机构资产实现借壳上市难度很大。 前述北京某大型PE机构人士认为,以前实际操作的更多是PE机构控制上市公司后,上市公司动用现金收购部分PE机构股份,变相规避监管层审核。根据重组新规及目前壳公司的情况,PE机构收购上市公司控股权成功后,要想60个月内把PE机构资产装入上市公司,很难规避借壳上市。 国内某资深私募股权研究人员认为,尽管政策层面鼓励合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帮助有发展前景、暂时陷入经营困难的上市公司纾解股票质押困境,但是控股或借壳上市并非没有经营风险。倘若PE机构存在将所投项目装入上市公司以及潜在的利益输送等问题,可能会导致预期的控股等目标难以实现。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公募基金由于投资起点低、分散投资、专家理财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也有很多投资者采用定投的方式进行长期投资。但天有不测风云,如果遇上基金清盘,该如何处理呢? 清盘其实是基金运作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今年以来由于股票市场持续下跌、机构投资者赎回等原因,基金清盘、转型情况加剧。截止11月30日,共有581只基金清盘(子份额分开计算)。 基金清盘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场低迷,投资者产生赎回操作,造成规模大幅度萎缩,达到清盘的要求。据有关规定,开放式基金合同生效后存续期内,若连续60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者连续60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达不到200人的,基金管理人在经证监会批准后有权宣布该基金终止。说通俗一点,就是基金的规模太小了,基金公司继续运作很不划算,干脆把产品关停了。基金公司的收入主要是靠提计管理费,而有些支出(如基金经理的工资)则是刚性的。同样一个基金经理,一个管理50亿规模的产品,一个管理5000万,肯定前者效率更高。基金公司关停规模小的产品,有利于提高效率。 此外,还有一些与规模无关的原因也可能导致基金公司主动清盘。一是市场变化清盘。比如市场环境已经不适合打新、定增等策略了,要么修改合同,要么主动清盘。二是运作期满清盘,多存于封闭式基金,最后基本都封转开了,但理论上也可以清盘。三是表决清盘,基金份额持有人召开大会主动决定基金清盘。四是合规清盘,因不符合监管要求导致清盘。以上情况出现较少,在此不多做介绍。 不管是哪种清盘,首先都要得到证监会的批准。然后按以下步骤进行:确认清算理由→确定基金终止日→确认基金清算开始日期和截止日期→确定清算人→变现基金资产→归集清算资产→发布清算公告→制作《清算报告》→开始清算→协会系统开始清算→清算资产退回持有人账户。 从上述流程可以看出,投资者的资金不会因为清盘而受到损失。在基金正式清盘时,会根据最后一天基金净值退回给投资者,相当于账户被强制赎回了。若投资时已产生亏损,强制赎回时,亏损没办法弥补,账面亏损就变成实际亏损了。 可见公募基金清盘与P2P之类产品清盘是截然不同的。这类产品一旦清盘,意味着P2P公司资金链断裂,丧失偿还能力,基本就是意味着破产了。虽然平台选择清盘结算,但最终能拿回全部本金可能性微乎其微。从已结案的P2P平台看,投资者能取回的本金仅在投资金额的40%以内。而且时间也不确定,同时牵扯很大的精力。 为避免所买基金被清盘,投资者在挑选基金时就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一、回避基金规模太小的基金 原则上规模在5000万以下的基金要予以回避。不仅是因为触发清盘的可能性较高,而且由于规模太小,基金经理必须要预留一定的现金来应对日常申赎的流动性,对正常运作也会产生影响。 二、警惕规模较小,机构占比过高的基金 机构占比超过95%规模低于2个亿的基金,这类基金很有可能是“通道产品”。偏股型基金还好一点,像债券基金由于管理费较低,一旦机构赎回,剩余的那点资金量根本就无法生存,清盘的概率较大。 遇到了基金清盘也不要着急,前面也说过,对持有人的实际利益基本没有任何影响。在清盘之前,基金公司必须对持有人进行反复提示。接到这种提示之后,选择赎回就行了。因为不赎回的话就会进入清盘程序,时间较长,期间也没有任何收益。 最后,基金清盘对基金公司而言不是什么好事。特别是偏股型基金,其清盘对基金公司品牌是有负面影响的。不到万不得已,基金公司一般不会走这条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