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督察长被开除,起因旷工还是被打击报复?宝盈基金与前督察长长达3年的纠纷案,近日宣判了。 宝盈基金:多次旷工开除;隐瞒专职律师身份入职,劳动合同无效。 督察长:不服!曾举报总经理“坐庄”套利近亿元,这是打击报复,索赔工资收入损失200万。 中国裁判文书网近日一则关于一家公募基金和高管纠纷的判书引发投资人关注。 2016年2月,孙胜华被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宝盈基金)解除劳动合同,孙胜华称,自己被开除属于公司高管打击报复,要求索赔数百万元的工资收入所得。在二审中,宝盈基金则称,孙胜华隐瞒身为专职律师的事实入职,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依法应为无效。 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宝盈基金原督察长孙胜华状告宝盈基金的二审判决书显示,驳回孙胜华的上诉,维持原判,即孙胜华诉请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并赔偿工资收入损失,没有事实依据,法院不予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孙胜华曾实名举报宝盈基金公司总经理操纵股票,其称,2015年股灾前后,该公司总经理指示基金经理利用公募资金(散户资金)大举拉抬股票,股价拉至高点,大客户兑现出逃,公募小散套牢;短短8天时间,输送利益高达9800多万元。 券商中国记者联系上宝盈基金一名工作人员,对方表示,不方便透露太多细节,“案情和事实法院已有判决,不会对公司产品的投资人有影响。” 多次旷工被开除?原督察长上诉索赔工资收入200万 宝盈基金与高管孙胜华的这起至少长达3年的纠纷案件里,主要争议的焦点在两方面: 一是,孙胜华是否旷工,还是如孙胜华所称“自己被开除属于公司高管打击报复”; 二是,作为北京市广盛律师事务所的专职执业律师,处于执业状态,其与宝盈基金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2010年8月6日,宝盈基金公告,根据第三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决议,拟聘任孙胜华先生为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督察长。 转折点出现在2016年2月17日,宝盈基金以孙胜华旷工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孙胜华向深圳市劳动争议人事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随后在一审败诉后再次上诉。此次上诉中,孙胜华除了请求撤销一审判决,以及要求恢复履行与宝盈基金公司的劳动合同,还要求宝盈基金赔偿其工资收入损失2015000元(按照每月65000元标准,自2016年2月1日计算至劳动合同实际恢复履行之日,暂计31个月共2015000元,暂计日期是指从2016年2月1日~2018年8月31日)。 在旷工方面,根据双方确认的《关于对孙胜华进行处罚的决定》显示,孙胜华在2010年11月份有16次无故未打卡、6次因故未打卡,2010年12月6日~8日出境参会未向领导报告,故宝盈基金公司根据考勤制度对孙胜华作出罚款2万元和警告的处分。 在这点上,孙胜华辩称,作为公司高管,经常去股东会、董事会、证监会汇报工作,分管专户投资部、量化投资部等工作,还要去上市公司调研、接待客户,公司并不要求其强行打卡。何况这些属于单方证据,宝盈基金公司可以随意制作。 宝盈基金公司提交的情况说明显示,孙胜华于2010年12月9日通过邮件回复,2010年11月16日~30日,有3次赴证监局、1次赴法院和两次参加公司会议,其余情况宝盈基金公司按孙胜华无故打卡处理;孙胜华也于2010年12月23日对其2010年12月6日~8日离境出差未向领导报告作出检讨。 对于专职律师身份,宝盈基金辩称,孙胜华作为专职律师,无论是广东省高院的再审判决,还是其执业地北京的大量生效判决,均认为专职律师依法不能另行兼职,其隐瞒身为专职律师的事实而入职宝盈基金公司,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依法应为无效。 对此,孙胜华则辩称,在2010年入职宝盈公司时,即已知晓其律师身份。其虽具有专业律师执业资格,但事实上是从未开展过执业活动,仅为挂靠,在该律师事务所也从未参加过社保,未有四险一金,不存在任何事实上的劳动关系。 二审法院认为,宝盈基金公司在本案提交的证据足以证明孙胜华的缺勤情况。孙胜华认为宝盈基金公司提交的证据均是宝盈基金公司单方制作,并未经其确认,但并未提交充分的反驳证据来推翻宝盈基金公司的主张。且孙胜华在本案中也承认其作为公司高管,经常会外出,公司不要求其强行打卡。但从《考勤管理制度》的规定来看,《考勤管理制度》适用于全体员工。孙胜华作为公司员工,即便是高管,也应当受该制度的约束。 二审法院认为,孙胜华的行为严重违反公司劳动规章制度,宝盈基金公司依照其规章制度解除与孙胜华的劳动合同,符合法律规定。孙胜华的上诉请求不能成立,应予驳回。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处理结果正确,应予维持。二审为终审判决。 败诉不服,原督察长:这是报复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孙胜华曾经实名举报公司总经理操纵股票。 孙胜华公开履历显示,其曾在中国信达信托总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英国Wyvern(China)投资银行、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民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从事法律工作;担任督察长之前,其于当年入职宝盈基金先后担任监察稽核部总监、督察长、总经理助理等职务。 从宝盈基金官网公布的组织架构图可以看到,该公司督察长下设合规风控板块职位,独立于总经理,向董事会负责。 判决书显示,孙胜华称,本案真实内情是孙胜华在宝盈基金工作时(任督察长),向公司股东及相关部门举报宝盈基金总经理汪钦涉嫌犯罪的材料,遂遭到时任总经理汪钦的打击报复。宝盈基金以其旷工为理由,解除劳动合同,属于打击报复,旷工理由明显不能成立。一审法院在再次审理该案时,庭审质证明显与判决结果不相符,属于事实认定不清。 据孙胜华举报,汪钦在2015年股灾发生前后,安排专户(大客户及其利益者)资金提前埋伏,并指示基金经理在2015年9月9日开始利用公募资金(散户的钱)大举拉抬股票,股价拉至高点,大客户兑现出逃,公募小散套牢,利益输送顺利完成。短短8天时间,输送利益高达9800多万元。 孙胜华称,广大社会投资者的基金净值在短时间内从1元跌到不足0.6元,当时身为督察长,必然要对公司少数高管违法、违规情况进行调查、汇报、举报。汪钦从中铁信托纪委书记解某某(中铁信托为宝盈基金股东)处了解到孙胜华实名举报后,以迟到、旷工的理由将其开除,孙胜华认为提交的证据都是事后编排。 宝盈基金近年多起高管变动 宝盈基金是一家老牌公募,成立于2001年5月18日,注册资本1亿元,注册地深圳。公司股东实力雄厚,分别为中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持股75%)、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持股25%)。属于国内第二批成立的公募基金,彼时共同成立的还有易方达、银华等公司。 孙胜华在上述案件中举报的汪钦于2010年11月加入该公司任总经理;彼时,宝盈基金正因内部管理等问题遭深圳证监局发函整顿,处于危局。 汪钦公开履历显示,其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经济学博士。曾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教育处、海南港澳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证券部,历任三亚东方实业副总经理、国信证券研究所所长、长城基金管理副总经理。 在汪钦任内,宝盈基金先后引进彭敢、王茹远等基金管理人才,其后又推出了赫赫有名的“四小龙”人才梯队:杨凯、彭敢、盖俊龙、张小仁;宝盈基金产品业绩排名和品牌价值都大幅提升。2017年底,随着盖俊龙离职标志着宝盈基金“四小龙”时代落幕。 2018年A股行情震荡,宝盈基金旗下产品业绩表现惨淡。上海证券基金分析师闻嘉琦认为,宝盈基金的困境主要跟人才出走有关。尽管宝盈基金也提拔了段鹏程、肖肖、李进,引进了刘李杰。但除李进严控仓位躲过大跌外,其余三人均表现不佳。无论是段鹏程重仓的医药股,还是肖肖偏爱的蓝筹股、周期股,所选的股票去年以来在二级市场基本表现平平,加之仓位较高,今年以来相关基金均回撤严重,段鹏程+肖肖的搭档组合也未能取得“1+1>2”的效果。 宝盈基金总经理职务人选频繁变动。2017年1月26日,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汪钦因个人原因辞职,离任宝盈基金总经理,由公司董事长李文众代任总经理一职。 2017年4月宝盈基金迎来了新任总经理张啸川,但仅仅一年半之后,2018年12月29日,宝盈基金又发布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公告称公司总经理张啸川因个人原因辞职。 当前,宝盈基金正在官网求聘总经理人选,全面主持宝盈基金经营管理工作: 截至2017年12月末,宝盈基金介绍,其共管理基金22只,已构建了涵盖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的较完备的产品线。2018年年度公募规模数据显示,宝盈基金在2018年年末的资产规模为268.3亿元,较2017年同期493.3亿元的资产规模缩水近半。2018年年底,宝盈基金排名第65位。...
中国CAR-T临床研究数量已高居全球第一,但目前尚未有任何疗法获批上市。作为癌症治疗的新选择,细胞和基因疗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期待。美国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年前表示,将开启审批快车道,让更多细胞及基因疗法获批上市。天价药,有特效?2017年,美国FDA相继批准诺华公司(Novartis)的Kymriah、风筝制药(Kite Pharma,现已被吉利德收购)的Yescarta以及Spark公司的Luxturna上市。Kymriah和Yescarta是两款用于治疗血液瘤体的CAR-T疗法,而Luxturna是美国首款矫正基因缺陷的药物。这两款CAR-T疗法及一款基因缺陷药物都是“天价”:一个疗程需花费三四十万美金,折合人民币二三百万元。CAR-T,全称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是一种细胞免疫治疗方法,在体外对来自患者的T细胞进行改造,使其能够特异识别肿瘤细胞表面靶点的受体——嵌合抗原受体(CAR),然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发挥抗肿瘤作用。在急性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上有着显著的疗效,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式之一。去年4月,美国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中心(CMS)同意将CAR-T治疗费用纳入医保。CMS将通过医疗保险为某些残障人士、晚期肾癌患者或65岁以上患者支付近80%的医疗费用(患者承担20%左右的治疗费用)。具体来说,CMS对接受吉利德CAR-T治疗的患者支付上限为40万美元、为接受诺华CAR-T治疗支付上限为50万美元的医疗保险。不过,吉利德和诺华想要拿到CMS的医保费用,有一个前提条件,即“患者在接受治疗的一个月内要有疗效反应”,这便是美国首创的“基于结果(outcomes-based)”的医保付费模式。而实际临床中,有很多患者在接受三个月的治疗后仍无反应。但这并不影响药企、资本对于CAR-T的热情追逐。去年Science杂志发表的另一篇名为《CAR-T cell immunotherapy for human cancer(针对癌症的CAR-T及细胞免疫疗法)》的综述文章显示,中国CAR-T临床研究的数量高居全球第一,超越了整个北美地区,并远远超过欧洲。自 2012 年中国首次在 clinicaltrial.gov 上登记 CAR-T 细胞临床试验以来,中国每年新注册的 CAR-T 项目以数倍的速度爆发式增长。目前中国在 clinicaltrial.gov 上登记的 CAR-T 项目超过 120 项,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 CAR-T 细胞临床试验注册数量最多的国家。其中三成临床试验项目由医药企业发起。不过迄今为止,尚未有一款CAR-T疗法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审批,获得上市的。前景诱人,资本热捧近一两年,从事 CAR-T 细胞疗法的相关企业接连获得大额融资。去年3月,药明巨诺完成9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71亿元)A轮融资,同一时间,科济生物完成6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81亿元)Pre-C轮融资。药明巨诺成立于2016年,是全球肿瘤细胞免疫疗法巨头Juno与药明康德在中国合资建立。去年11月26日,上海细胞治疗集团完成了2.75亿元人民币的C1轮融资。三周后的12月18日,该集团宣布完成C轮9.25亿元人民币的融资,成为迄今国内细胞治疗行业完成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融资。2019年1月23日,艺妙神州获得1.4亿元C轮融资。毋庸置疑,细胞和基因疗法有着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同时还伴有较大的安全性和不确定性风险。此前,一名患者在临床研究中因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而死亡,法国生物医药公司Cellectis正在进行的通用型CAR-T细胞疗法临床I期研究被FDA紧急叫停。而基因疗法主要面临着效果持久性和罕见的脱靶风险两方面质疑。去年底爆出的贺建奎违法违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则让国内刚刚起步的基因疗法蒙上了一层阴影。刚刚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要围绕“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医疗诊断“等领域,加快推进相关立法工作。接下来,细胞和基因疗法将如何发展和管理,这对全球的监管部门都是挑战。审批加速,监管紧随近日,美国FDA负责人Scott Gottlieb博士和生物制品评估和研究中心(CBER)Peter Marks博士发表声明,对今后一个时期细胞和基因疗法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并计划在2019年制定实施多项政策指导文件,以推进安全有效的细胞和基因疗法研发。从他们的声明中,可以一窥新的一年细胞和基因疗法的发展动向,以及在该领域监管上,FDA如何试图在效率和效果上取得平衡。上述声明指出:“FDA正在见证进入早期研发阶段的细胞和基因疗法产品数量激增,证据是研究性新药(IND)数量大幅攀升。”目前FDA已经累计接收了超过800份细胞或基因疗法的IND申请,据此推测,预计到2020年,FDA每年将接收超过200份IND申请。FDA根据对现有产品管线以及在研产品的临床成功率的评估,预计到2025年每年将批准10-20个细胞和基因疗法产品。Scott Gottlieb博士和Peter Marks博士认为,细胞和基因疗法领域的现状,同上世纪90年代末抗体药物研发加速的转折点非常相似。“这反映了相关技术的研发及其促进人类健康上的应用,迎来了转折点。这就像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抗体药物开发加速的时期,以及单克隆抗体已成为现代主流的治疗方案。”声明中说,为应对IND申请数量激增的局面,FDA计划雇佣至少50名新的临床评估员,负责对细胞和基因疗法临床研究、研究开发和审核评估的监管。除了增加人手、扩大评估团队,FDA还计划在2019年制定新的政策指南并采取其它措施,以加速细胞和基因疗法审核审批。声明中说:“首先,我们将发起机构合作,最大限度发挥现有加速推进计划作用,包括再生医学高级疗法认定和加速审批。我们相信,在严重或危及生命病症的治疗上,相较现有疗法更具优势的基因治疗产品,加速审批通路将提供独特机会。”打击有严重潜在危害的研发上述声明还说,FDA计划针对有效产品研发的不同领域制定一系列临床指导文件。其中包括,针对血友病等遗传性血液疾病的研发制定具体指导文件,并允许个体研究人员按照共同的制造方案和标准汇集临床数据。此外,FDA还计划针对某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基因疗法产品研发制定指导文件。声明指出,FDA还计划制定文件,对CAR-T疗法的研发和使用作出政策指导,对检验CAR-T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技术和检测作出指导。该机构表示将探索如何在不进行新的临床研究的情况下引入新的CAR-T疗法制造技术和创新。FDA还计划采取措施,让细胞和基因疗法趋利避害。一方面,针对逃避监管问题,声明说,“该领域的一些人正在进行产品研发,这些产品应进行上市前批准,然而他们却游离于合规监管之外开展研发,有些情况下这些产品对患者构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对此,FDA计划在2019年采取新的执法措施,以打击对患者构成严重潜在危害的违法产品研发行为。另一方面,纳入加速审批的“快车道”,可以加快加深相关产品上市后的临床研究进程。设计这一机制的主要考虑是,鉴于基因疗法产品的主要风险来自于疗效的持久性和潜在的脱靶效应,很难在获批上市前进行足够大的临床试验来探究产品的安全风险,而上市后研究有助开发并获得更庞大的数据集,以及时解决这些理论上存在的安全风险。...
由于市场营销和融资条件的变化,2月25日起,阿德莱德银行将不再为新老客户提供次贷产品。澳联邦银行、昆士兰银行、西澳的房贷机构Bluebay Home Loans和Resolve Finance近期都退出了次贷市场。 而澳洲在线网贷Tic:Toc正进入针对小企业主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Tic:Toc是一家位于阿德莱德的创业公司,致力于使住房贷款申请尽可能的快速,简便。据报道,经过两年的开发,该公司的数字平台实现了通常需要人参与的决策过程的自动化。与传统方法相比,自动化的申请用时大大缩短。 此前抵押贷款保险公司Genworth Australia和乐筹金融(La Trobe Financial)投资了这家网贷公司。乐筹金融背后有黑石的身影。2017年,黑石收购了澳洲知名非银行信贷机构乐筹金融80%的股权。 次贷或低文件贷款是与完整文件贷款有不同文件要求的抵押贷款。自雇借款人难以提供传统的收入证明,往往申请次贷。 Tic: Toc正在推出CO:Lab房屋贷款,即针对寻求融资的小企业主和寻求房贷、再融资的客户。Tic:Toc首席执行官Anthony Baum称,小企业主可以利用房产净资产投资他们的生意,比从大银行的标准贷款节省6%。 银行和小企业主反映说,在皇家委员会调查银行业务后,银行对房贷进行了更严格的评估,小企业声称信贷已经枯竭。 皇家委员会调查的过程中,关于小型企业业主信贷紧缩的争议越来越多,房贷经纪人作为房贷分销渠道的业务模式受到质疑,网贷公司和监管约束较消的影子银行加快了进军次贷市场的步伐。在授权存款机构加强贷款标准之后,没有吸纳存款牌照的影子银行的贷款正在快速增长,尽管它们所占的市场份额较低。 阿德莱德银行发言人在回应退出次贷市场的问题时表示:“这项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与行业变化保持一致,特别是在为客户的最佳利益工作方面。阿德莱德银行产品线依然强劲,符合我们对满足合作伙伴、客户和行业不断变化的需求的持续承诺。” Bluebay和Resolve则表示,将修改贷款政策,包括增加信贷、产品转换,对文件不足的现有信贷客户补充更多安全措施,但无需增加更多资金或提高现有限额。 Bluebay和Resolve现有的文件不足客户将能够在2019年6月30日之前更改为固定费率。需要增加资金或希望提高限额的现有文件不足客户需要提供与其它客户一样完整的文件,包括收入和支出信息。 审慎监管机构最近的贷款紧缩给小企业主带来了压力,他们传统上依靠抵押房产来获得资金。 需要转换为还本付息的只还息借款人也受到了信贷紧缩的影响。据统计,大约90万笔贷款 (占全澳1.7万亿澳元房贷账户的六分之一)将需要延期,或转为还款额更高的本息还款,或寻求新的信贷机构。 根据一项新的分析,更严格的贷款和不断增长的需求促使监管约束较消的影子银行出现爆炸性增长,这些影子银行的目标是次级贷借款人,条款更容易,审批时间更快。影子银行增长速度是存款机构的2.5倍,但仍仅占房贷市场的9.5%。...
2019年春节前夕,多家上市公司爆出“商誉雷”,股价大幅下挫。投资机构紧急“排雷”。分析人士指出,虽然2018年不少公司遭遇商誉减值,但其中一些公司的主营业务并未受太大影响,甚至还有所增长。在商誉减值的风险出清后,这些公司有望轻装上阵,股价得以恢复性上涨。私募人士表示,一些机会可能就来自“爆雷”,要“雷中寻金”。 “爆雷”出清风险 2019年初,多家高商誉公司大额计提商誉减值。创业板由于有大量高商誉公司,整体业绩受到较大的影响。广发证券分析,受大量商誉减值影响,创业板整体2018年报预告业绩增速大幅回落至-54.6%,相对于三季报的1.7%显著下行;创业板四季报单季环比增速为-255.3%,创2010年以来新低,远低于预期。 此前,多名私募投资经理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要远离一些高商誉的公司,此前几年用超高溢价收购来的资产,很多都难以达到业绩预期,商誉难免大规模减值。 对于“爆雷”之后的股票何去何从,不少券商研报给出了“轻装上阵”的概括。例如,安信证券有关四维图新的研报认为,市场此前担忧公司子公司杰发科技业务受下游整车市场销量下滑造成负面冲击。此次公司拟计提杰发科技商誉减值,市场所顾虑的商誉减值风险靴子落地。对于公司来说,通过商誉减值将有效减轻资产负债表的包袱,2019年将轻装上阵。 “现在很多上市公司2018年业绩不及预期。不过,在发布了巨亏公告后,它们最坏的时候已过去。只要商誉减值的打击对企业不是致命的,对企业而言其实是转机,在‘爆雷’之后会迎来业绩的拐点。现在那些有雷但尚未爆炸、股价不上不下的公司,风险更大。”广州司律基金总经理刘伟杰说。 市场已有预期 事实上,此前市场参与者对高商誉公司有警惕之心,对这一轮的商誉“爆雷”已有预期。 招商证券分析师董瑞斌认为,上市公司更愿意牺牲一年的利润来换取未来几年的利润相对平稳。基于这种考虑,近期部分上市公司大幅度计提商誉减值,一次性出清虚高的商誉资产,为未来几年主营业务业绩增长打好基础。 浙商证券指出,对于此次商誉减值,市场已有预期,一些股票“爆雷”后,股价低开高走,说明不少投资者对一些虽计提商誉减值但主业经营稳健、具有发展潜力的公司仍较为认可。此次商誉减值拖累了2018年上市公司的利润,但为2019年轻装上阵提供了可能。 雷中寻真金 截至2月13日,已有2517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18年业绩预告。其中,在业绩变动原因中涉及商誉的公司达299家,大多提到商誉减值对公司业绩带来的影响。 不过,一些公司虽也存在商誉减值问题,但实际盈利能力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反而因为主营业务发展良好,股价节节攀升。例如,风华高科1月30日披露,预计发生1.5亿元的商誉减值,但公司主营业务产品价格上涨,其营业收入及经营业绩均创历史新高。 刘伟杰认为,“爆雷”公司的风险已经释放,股价也下来了,可能正是好的布局时机。 澳普森投资董事成书新提示,具体公司要具体分析。一些已“爆雷”的公司在本轮反弹中可以逢低关注,但不见得这些公司一定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只是因为“商誉雷”把股价砸了一个坑,在市场的反弹中更具弹性。 浙商证券表示,总体上对于此次商誉减值风险的认识是,投资者已有预期,相关会计处理能减轻2019年上市公司的经营压力。此次“爆雷”短空长多,能加快市场出清,有助于市场长期走强。...
从IPO、再融资到债券承销领域,投行业务的价格战正在火烧连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在部分IPO、再融资项目的保荐承销费出现白菜价的同时,一些大型券商在债券承销领域也掀起激烈的价格战,甚至一些百亿规模的巨无霸项目,最低收费仅为10万余元。记者了解到,出现该现象的原因,仍然与个别大型券商争夺对应债券承销规模的排名不无关联,而大型券商所具有的资金实力,能够支撑部分项目收入过低的情形。在业内人士看来,股债承销价格火拼带来的费率下降,也让中小券商承受着更大的竞争压力,而费率下行中可能被拉低的服务质量,也被视为可能给投行业务带来新的风险。事实上,监管层已经在着手治理这一现象。记者从中国证券业协会(下称中证协)获悉,中证协日前曾召开会议,就提高证券业执业质量、防止恶性竞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而有业内人士指出,针对低价揽项等现象的治理可能已然上路。白菜价频现债券承销领域的价格战打得火热。2月13日,据北京某头部券商一位债承人士透露,在部分规模较大的债券承销中,券商的收费已经低到了“地板价”。“甚至有超百亿规模的项目,仅拿到10万元左右承销费的情况。”该人士坦言。“这种情形让投行团队根本无法赚钱。”记者了解到,在部分规模较大的金融债项目上,券商低于传统承销费率报价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以某地方性银行金融债为例,传统的承销费率约在0.1%-0.2%之间,而如今报价直接降至0.02%,仅为正常费率的十分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更加受到业内关注的是IPO、再融资领域的价格战。例如去年10月,中信证券(600030.SH)、 海通证券(600837.SH)、国泰君安(601211.SHJ)三家机构共同中标上海农商行IPO项目,但据评标结果显示,三家券商合计收费仅为51万,其中海通证券的承销费率甚至低至0.5‰。再比如,2019年初华夏银行高达300亿元的再融资项目中,5家券商合计投入44名员工参与,合计保荐承销总收入仅42万元,人均创收仅为9545元。如今债承领域的白菜价频现,意味着低价竞争的战火也同样烧向了债券市场。不过记者获悉,在不同类型的发行主体上,债券承销费率也呈现出分化。“债券领域的价格战问题可能比股票领域还更严重,特别是在一些利率债、金融债和信用良好的国企项目上,大家都趋之若鹜。”华中一家券商债承人士坦言。“但如果信用一般的民营企业或上市公司,不但债券承销费率不低,很有可能公司内控都过不去。”马太效应下的龙头赛跑在一些股票承销类项目中,由于发行人已经确定认购对象,因此承销商在其中仅扮演实质上的通道角色,进而造成承销费率过低的现象,例如华夏银行年初的300亿元再融资就具有这一特征。而与之不同的是,有债承人士透露,一些债券项目即便拥有过低的承销费率,承销工作也仍然是由券商完成的。“和股票相比,债券的定价和承销都相对更加市场化,所以很多项目还是需要承销商来做的,承销商也不完全是通道,是要承担风险的。”上述华中地区债承人士坦言。而在其看来,造成券商债券承销费率过低的原因,主要来自于龙头券商之间的规模比拼。“规模竞赛带来的恶性竞争主要集中在头部券商之间,尤其是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之间,这也大幅拉低了行业的债券承销价格。”该人士坦言,“大券商为了冲规模排名不遗余力,但很多中小券商的报价优势也将不复存在了。”事实上,券商在债承领域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已非常明显。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2018年合并母子公司后券商债承排名去年前五的券商分别为中信证券、中信建投(600166.SH)、招商证券(600999.SH)、中金公司(3908.HK)和光大证券。其中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证券各自位列1、2名,规模分别达7671.34亿元和6082.51亿元;两家券商分别较排名第三的招商证券多出3346.3亿和1757.47亿元。其中仅中信证券一家承销规模就超过了排名靠后的71家券商的全部总承销额。此外,排名第4至第6的中金公司、光大证券、国泰君安的债成规模则在3000亿至4000亿区间;而从中小券商的维度审度,排名靠后的53家券商的合计债承规模也仅有2908.42亿元,不足排名前六家中的任意一家。若从市场集中度来看,承销额排名前10的券商占据了整个证券行业63.74%的市场份额。“债承市场已经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了,但是龙头间的竞争还打得你死我活。”前述北京地区债承人士说,“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两家券商在报价的时候,其中一个隐形的目标就是不为了把项目让给对方。”有时,更低的承销费率也成为了券商开拓地方企业资源时为搞好当地关系而伸出的一根橄榄枝。“无论是国资混改还是地方政府债的发行,现在券商为了和地方政府、国资搞好关系用尽了各种方法,有时候牺牲一个项目的费率是为了以后拿到更多的好项目。”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上海投行人士表示,“一些项目看起来收费低,但很多时候是为了换取更多项目资源。”价格战带来过低的承销费率也引起了业内不少中小券商的不满,记者日前获悉,不少中小券商,甚至大型券商的债承人员均对当前部分头部券商报出过低的债承费率颇有怨言。“中小券商就算有开拓地方资源的诉求,但是也很难有这个能力不赚钱甚至赔钱做项目,团队也没有积极性。”前述华中地区券商债承人士说,“有实力这样做的基本只有大券商。”有业内人士认为,价格战的火拼也会对行业定价带来传导效应,进而造成业内的劣币逐良现象。“这种报价抢项目,我们公司内部都是不允许的。”江苏一家券商债承人士表示,“但如果不按照这个被拉低的市场价格报,很有可能抢不到生意,但如果参与进去,整个市场就陷入了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严监管或来袭事实上,券商的恶性竞争并非没有被监管层所忽视。1月21日,中证协组织召开第六届投资银行委员会专题扩大会议,研究讨论了近年来境内外资本市场投资银行业务佣金收入的基本情况,近期市场上出现的个别低价竞争案例,以及建立合理定价制度的相关建议。参会代表一致认为,当前资本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证券行业应当牢固树立风险意识,认真吸取前车之鉴,警惕由行业无序竞争引发的执业质量下降和行业风险。“为维护行业良好的秩序,监管部门及行业自律组织将对违反上述法律规章的违规行为绝不姑息,予以严惩,并将配合做好制度建设,完善相关考核指标,加强对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定价水平以及执业质量的监测监控。”中证协表示。不过也有投行人士对自律组织政策的执行力表示了担忧。“其实价格战的问题之前监管也重视过,但低价揽项的问题仍然非常严重。”北京一家券商固收人士说,“主要还是因为市场竞争太过激烈,再加上龙头券商冲规模的诉求非常强烈。”事实上,此前监管层并非对价格战的问题不管不问。早在去年上半年,监管层就曾在一份监管通报中直指公司债承销费率过低问题,2017年10月16日至2018年3月31日期间,多达52只公司债未收取承销费,62只公司债项目承销费率低于0.1%,其中有21只承销费率低于0.01%。通报指出,监管层将选择消费偏低、执业质量存疑的公司债项目展开现场检查,并对其尽职调查、信息披露的充分适当性、真实完整准确性进行核实。有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债承报价整体仍然基于市场化原则,因此监管层不适宜给出指导价进行统一调控,但不排除会有更加灵活的监管手段来应对价格战的白热化。“给出指导定价是不适合的,这破坏了市场化原则,但确实要对赔本做项目的情形进行调查和处理,还要从券商赔本做项目的动机上溯源;比如有的券商冲债承规模是为了评级,那一样可以通过费率等指标对其评级进行反向限制。”前述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指出,“监管层目前比较重视这个问题,估计会有相应的具体举措出来。”...
道路千万条,你走哪一条?AI知道?不仅知道,还能预测出你要干什么。这种全面“窥视未来”的能力,出自李飞飞团队的最新研究。我们来(假装)看一段街头小视频。一个人,从车后绕过来……画面定格,引来保安终极三问:他是谁?要去哪?干什么?当然是继续走向车门旁边,伸手开门。AI回答正确。(“是谁”超纲了,由其他AI负责)提高一点难度,多拍几个人试试:李飞飞团队的新AI还是能答对。系好安全带,发车~这项研究,由卡耐基梅隆大学(CMU)、Google AI和斯坦福大学共同完成。他们运用一个端到端的多任务学习系统,从画面中识别人类行为和TA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情况,然后根据这些信息,预测出这名行人未来的路径和行为。无论是预知的范围还是准确率,都比以往的研究更强。比一比在此之前,“窥视未来”的研究也不少,不过都只是预测人接下来的行走路径,无法预测他们干什么。比如2018年李飞飞夫妇团队发表在CVPR上的Social GAN,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水平,却也只能预测“要去哪儿”。而这项最新的研究,不仅预测了人的路径,还预测出了这些人的活动。论文中说,这是首次同时预测人未来路径和活动的研究。如果你仔细观察上图的蓝色预测轨迹,还会发现:新研究的轨迹预测能力也比以前更强了。当然,这些是主观定性的感受,放到定量的分析中,它对路径预测的误差平均下来也是最小的。上图是各种算法在五个场景人物路径预测数据上的表现。为了充分证明模型的性能,分成了两类,一是对单一模型结果的比较(Single Model),一是比较20个模型输出结果最优情况(20 Outputs)。这五个场景来自两个公开的数据集。一是ETH数据集,包括ETH(大学外部)和HOTEL(公共汽车站),二是UCY数据集,包括UNIV(大学)、ZARA1(购物街)和ZARA2(购物街)。图表中的数据,表示人物接下来路径中12个点的预测误差,“/”左侧数据代表平均位移误差,右侧数据代表最终位移误差,数据越小越好。各个场景平均来看(AVG),这项最新研究单一模型的平均误差比其他模型要少0.2,最终误差少0.4。20个模型输出结果最优情况中,平均误差和最终误差也都少了0.1左右。一个算法,既能预测轨迹,又能预测行为,误差还比其他方法低。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做到的?预测运动轨迹这件事,和预测行为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人类走路是以特定目的为导向,了解一个人的目的,有助于推测他要去哪。预测模型的神经网络架构既然要同步预测运动轨迹和行为,就不能像以往那些研究一样,把人简化成一个点了。这个神经网络,总共包含4部分:人物行为模块、人物交互模块、轨迹生成器、活动预测其中前两个模块是图像识别的部分,分别负责识别场景中每个人的动作和相互关系。获得的信息交给LSTM编码器,压缩成一个“视觉特征张量”Q,交给剩下两部分生成轨迹和活动的预测结果。另外,活动预测模块还能对活动即将发生的位置进行预测,弥补轨迹生成器的误差。这四个模块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具体来说是这样的:1、人物行为模块这个模块负责对场景中每个人的图像信息进行编码,除了标记人的轨迹点以外,还要对身体活动进行建模。为了对人在场景中的变化进行建模,这里用一个预训练的带有“RoAlign”的物体检测模型,来提取每个人边界框的固定尺寸CNN特征。除了场景以外,人物行为模块还需要获取肢体活动的信息,本文使用了一个MSCOCO数据集上训练的检测模型,来提取人体关键点信息。以上两个部分分别输入LSTM编码器,获得场景和肢体动作的特征表示。2、人物交互模块这个模块负责查看人与周围环境的交互,包含人与场景、人与对象的交互。其中人与场景的交互是为了对人附近的场景进行编码。首先使用预训练的场景分割模型导出每一帧的像素级场景语义分类,划分出场景中的道路、人行道等部分。然后选取适当的尺寸大小来确定模型需要识别的环境区域。例如把数值设定为3,表示选取人周围3×3大小的范围作为观察区域。将以上不同时刻获取的信息输入LSTM编码器,最终获得了人与场景关系的特征。与前人的研究不同,“人与对象的交互”模块可以对场景中所有对象与人的几何关系和类型进行建模,并根据几何距离来计算人与其他对象的关系,而不仅仅只关注与周围近邻的关系。但是人的轨迹更容易受到近距离物体或人的影响,文中使用对数函数作为权重,来反映不同距离人或物体对轨迹的影响。实际效果也证明了这种编码方式是有效的。下一步,将某个时刻的几何特征和对象类型特征嵌入到多维向量中,并将嵌入的特征馈送到LSTM编码器中。由人与其他人、汽车之间的距离,可以获得人与物体的关系特征;由人是靠近人行道还是草地,可以判定人物场景特征。将这些信息提供给模型,让它能学习到人类的活动方式。比如一个人在人行道上比在草地上走得更频繁,并且会倾向于避免撞到汽车。3、轨迹生成器上面两个模块提取的4种特征,包括场景、肢体动作、人与场景和人与对象关系等信息,由单独的LSTM编码器压缩成视觉特征张量Q。接下来使用LSTM解码器直接解码,在实际平面坐标上预测未来的轨迹。这项研究用了一种焦点注意力的机制。它起初源于多模态推理,用于多张图片的视觉问答。其关键之处是将多个特征投射到相关空间中,在这个空间中,辨别特征更容易被这种注意力机制捕获。焦点注意力对不同特征的关系进行建模,并把它们汇总到一个低维向量中。4、活动预测活动预测模块有两个任务,确定活动发生的地点和活动的类型。相应地,它包含两个部分,曼哈顿网格的活动位置预测和活动标签预测。活动标签预测的作用是猜出画面中的人最后的目的是什么,预测未来某个瞬间的活动。活动标签在某一时刻并不限于一种,比如一个人可以同时走路和携带物品。而活动位置预测的功能,是为轨迹生成器纠错。轨迹生成器有个缺点,预测位置的误差会随着时间累计而增大,最终目的地会偏离实际位置。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就有了“活动位置预测”这项辅助任务。它确定人的最终目的地,以弥补轨迹生成器和活动标签预测之间的偏差。包括位置分类和位置回归两个任务。位置分类的目的是预测最终位置坐标所在的网格块。位置回归的目标是预测网格块中心(图中的蓝点)与最终位置坐标(红色箭头的末端)的偏差。添加回归任务的原因是,它能提供比网格区域更精确的位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模型设计中,考虑的非常周到,但面对现实情况时,仍旧会出现种种失败案例:左边,预测人物要打开后备箱,但实际上是他只是站着。右边,预测任务将会向右前方前进,提着一些东西,但实际上他一直骑行,并向左前方拐弯,全然不顾前方即将到来的车辆。从这些情况来看,模型应对一些场景还有些吃力。此外,这个AI目前仅适用于美国国家标准局提供预定义的30个人类活动,例如关门、开门、关后备箱、开后备箱、提东西、打招呼、推、拉、骑自行车、跑、步行等等。研究道路千万条,这是第一条。随着研究的成熟,在自动化社会中,人类这一最不稳定的变量也就将会在控制之中。未来,自动驾驶的汽车,可能再也不用担心横冲直撞的行人了,机器人也会与人类“和谐相处”了,毕竟人类想要干什么,系统都了如指掌。如果你对这个领域感兴趣,还请收好这篇论文的传送门:Peeking into the Future:Predicting Future Person Activities and Locations in Videohttps://arxiv.org/abs/1902.03748...
春节后A股迎来开门红,节前大热的ETF基金则表现出分化的趋势。2月12日,南方中证500ETF再次获得0.12亿份净申购,份额升至82.21亿份,同时创下历史新高;相比之下,上证50ETF基金份额则出现不同程度的流出,其中规模最大的华夏上证50ETF,2月11日及2月12日均是净赎回。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起,部分ETF基金已经出现净赎回情况,较高峰期份额有所缩减。“去年ETF基金成为市场上的吸金大户,很多爆款基金甚至出现了份额日增过10亿、规模频繁创下新高的情况。目前看今年ETF依然是各家重点布局的一个方向,都在发力。”2月13日,华南某大型公募基金市场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与此同时,近期多家基金公司公告旗下ETF基金新增流动性服务商,这也被业内人士看作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ETF仍是重要方向事实上,虽然2018年上证综指全年跌幅超过了24%,但却是ETF基金的爆发之年。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场股票型ETF场内流通份额超过了1700亿份,较年初增长近1000亿份。从数据来看,今年中证500ETF成为了资金流入较多的产品,而上证50ETF、创业板ETF则表现为净流出。譬如南方中证500ETF此前连续9日资金净流入,2019年以来截至2月12日净申购7.22亿份,位列全市场股票ETF第一。对应的是,今年2月以来,A股持续飘红,作为成长新经济风向标的中证500指数亦表现亮眼,截至2月13日收盘收获四连阳,涨幅高达8.04%。2月13日,南方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经理罗文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期申购较多背后主要是投资者对中证500配置价值的认可。A股经历2018年的持续震荡后,以中证500为代表的成长型指数估值正处于历史低位。从2007年到现在,中证500指数的市盈率历史平均值有42倍,而当下市盈率仅仅只有17倍,已经接近中证500指数发布以来的历史最低估值。中证500指数作为A股市场的核心指数,也是目前金融期货市场上仅有的中小盘标的,覆盖沪深两市500家成长龙头公司,以医药生物、化学材料、计算机、电子等新兴产业为主,更能代表中国的成长新经济。”“ETF基金是头部效应比较大的一个产品类别,强者恒强,譬如跟踪中证500指数、上证50指数的ETF,哪家占先哪家就有优势,第二家就很难去竞争。ETF产品规模去年增速比较大的其实也就是几家头部基金公司。”华南某中型公募基金投资总监受访时指出。从目前基金公司的反馈看来,ETF产品仍然是2019年的重要方向之一。“指数属于分散化投资的代表,ETF又是指数投资中效率最高、费率最低和最便捷的投资工具。因此,ETF产品一定会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在市场行情并不稳定的时候进行配置,如果遇到行情持续走低,还可以增持来调整持仓成本。”2月13日,某券商系公募基金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其看来,“今年整体ETF市场的竞争格局并不会变化太大,但是去年的行情会促使基金公司加大对ETF的营销力度和布局信心,增加ETF新产品布局的数量。”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还有基金公司专门针对ETF产品成立子品牌,进行针对性的筹备,十分重视。“目前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境外资金正加速流入,政府积极出台稳增长政策,随着经济增速的企稳,市场或将逐步回暖,龙头ETF已具备中长线投资机会。新期权的推出以及股指期货的松绑,2019年境内衍生品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基于期权、期货、ETF等工具型产品的套利机会将明显增加。”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总监徐猛表示。新增流动性服务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还有不少公募基金旗下的ETF基金发布了新增流动性服务商的公告,基金公司引入流动性服务商的步伐明显加快。2月11日,嘉实基金公告称为促进嘉实沪深3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场流动性和平稳运行,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服务业务指引》等有关规定,自2月13日起,新增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为嘉实沪深300ETF的流动性服务商。除此之外,春节前嘉实中证500ETF则公告新增了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两家流动性服务商;嘉实沪深300ETF亦宣布增加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为流动性服务商。两只ETF基金均是在1月份连续两次宣布新增流动性服务商。“新增流动性服务商是为了提升ETF服务,为了改善产品的流动性,让客户能更好地进行场内交易。在投资标的一样的情况下,ETF的重要竞争力就是流动性。”前述大型公募基金基金经理受访时指出。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共有22份ETF基金新增流动性服务商的相关公告发布,较去年的数量有明显增长。新增流动性服务商的ETF基金包括了博时基金、银华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的ETF产品。事实上,交易所方面早已对此发布业务指引。去年11月,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服务业务指引》,对基金管理人选定或新增流动性服务商的条件、流动性服务商开展流动性服务的业务规则、指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并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上交所亦宣布在去年12月实施《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基金流动性服务业务指引(2018年修订)》。“其实除了几只头部ETF产品外,更多ETF基金的流动性都不够,增加流动性服务商也是各家打开局面的手段之一,而流动性也会成为投资者选择产品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前述基金经理认为。...
据路透社报道,日产汽车前董事长卡洛斯•戈恩的首席辩护律师大冢茂(Motonari Ohtsuru)表示,他已辞职。这将是戈恩因涉嫌财务不当行为在东京被捕后的又一个转折点。在三个月内,“戈恩案件”已经发生了诸多惊人的转折。 日本《产经新闻》称,戈恩已经聘请了另外一名知名律师小泉纯一郎(Junichiro Hironaka)代替大冢茂。 去年11月,大冢茂被聘为戈恩的辩护律师。此人在2005年~2011年期间曾担任东京地检特搜部部长,领导过一些大案要案的调查,其中包括如日中天的互联网明星企业Livedoor(活力门)公司伪造财务报表事件。因此大冢茂也被寄予厚望还“戈恩清白”。 大冢茂律师事务所在一份声明中没有给出大冢茂辞职的原因,但证实了他的辞职。 同时,戈恩辩护律师团队的另一名成员、大冢律师事务所的Masato Oshikubo律师也辞职。戈恩 戈恩自11月19日被捕以来一直被拘留,他被控三项罪名,包括虚报工资和违反信托。但这些指控都被戈恩否认了。 1月30日,戈恩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采访时称,日产高管为反对其推动与雷诺建立更紧密关系,因此采取了“阴谋和背叛”搅乱了这一计划,这也是针对他财务不当指控的幕后原因。 这是戈恩被捕后首次接受媒体采访。戈恩称,他在2017年9月与日产首席执行官西川广人讨论了整合两家公司的计划。但日产使用“阴谋和背叛”的手段废除了与雷诺整合的计划。 但无论如何,目前雷诺、日产都已经罢免了戈恩的职位,可以说戈恩已经完全退出了雷诺-日产联盟,一代商业奇才已黯然倒下。...
人类正在大脑中,寻人类正在大脑中,寻找计算的Plan B今天的人类,正在并不怎么齐心协力地展开一场“计算大逃亡”。《流浪地球》里,小破球要逃离太阳的吞噬,而在现实中,人类在未来很可能面对经典计算赶不上计算需求的“计算灾难”。无人驾驶、AI、基因工程、海量移动设备,这些东西对算力的饥渴在与日俱增。而摩尔定律的瓶颈已经逼近,晶体管芯片已经日渐暴露出算力枯竭的危险。为了摆脱这场很可能在未来爆发的“灾难”,计算科学构思了不少“逃生计划”。其中最著名的当然就是量子计算。而在量子计算之外,人类其实还有众多备选计划。而作为算力解决方案Plan B存在的,是在人类大脑中寻找答案的类脑计算。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最强大的计算机也不及一颗普通的大脑,但是大脑到底是如何完成无比复杂计算的,其实始终是一个终极谜团。而破解大脑计算之谜的一个方案,是探寻神经元的工作原理,并仿照其工作模式制造计算设备,从而在外部世界中复制大脑的计算能力,这是一个计算科学与脑科学的融合命题,同时也是人工智能的探索目标。在神经元破解中,近两年有一颗新星正在冉冉升起,它叫做人造突触。这个对大部分人来说有点陌生的名字,可能在今天不如量子计算来得响亮,但却很可能是类脑计算向前发展的基石——说不定哪一天,人类的计算灾难将以这项名字有点奇怪的技术作为诺亚方舟。让我们来讲述一下,人造突触到底是个啥,发展的怎么样,未来又有哪些用处。啥是突触?突触这个名词听起来有点奇怪而陌生,然而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大量的突触。今天我们已经知道,大脑工作是建立在庞大的神经元工作基础上的。然而神经元之间是没有原生质联系的,而是仅仅相互接触。这些神经元之间的接触点,就叫做突触。人类大脑中,包含800 亿神经元和超过 100 兆个神经突触。这些突触之间相互产生关联,支撑了神经元之间的互动,从而在大脑中完成每秒以兆次计数的计算,继而产生了人类的情感、记忆与思考。换句话说,在今天的神经学科认知力,突触是生物智能产生的最基本单位。它们就像芯片力的晶体管,支撑了大脑与神经系统的运行。突触与神经元到底是如何工作的,至今还是个谜案。有研究认为突触的主要工作形态是神经元间的化学反应,以分泌乙酰胆碱、氨基酸类的化学物质完成头脑中的计算。也有理论认为突触的基本工作形态是在神经中释放电流,以抑制和刺激生物电极来支撑人脑的运作。同时也有理论认为,中枢神经中的环境特殊,化学反应和生物电都是工作原理的一部分。在神经学家越来越多地搞清楚了啥是突触之后,计算科学就会开始思考:既然大脑的算力强大,而大脑的算力以突触为单位,那咱们人造一个突触行不行?计算的另一种想象:飞驰的人造突触人造突触的研究从很早就开始进行,突触传递的工作原理,已经在软件层面启发了大量技术进化。比如突触系统中展现出的突触可塑性,就给复杂神经网络的构建带来了不少启发,甚至已经成为了AI学界的常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人造突触在硬件层面,开始不断涌现出新的科研成果。甚至可以说,在热闹的AI与量子计算身旁,人造突触这条冷清的赛道,也开始出现了要飞驰一下的迹象。2017年,有媒体报导中美跨国科研小组,在晶体管中模仿了神经突触的工作陌生。研究人员在一块10厘米的晶圆上,构建了144个突触晶体管,打造出了有史以来功耗最低的人造突触系统。另一个趋势,是更多新材料被应用在了人造突触的研制上。比如2017年4月,斯坦福大学和桑迪亚国家实验室联合构建出了一种人工突触,其材料主要由氢、碳两种元素组成,具有显著的亲肉体性。这种材料将可能作用于脑机接口等领域,从而观察和解决人脑中实际出现的问题。在去年,人造突触有一件大动作。2018年4月,《自然·材料》发布了麻省理工学院的最新人造突触研究成果。科研人员模仿离子在神经元之间的流动方式,利用硅锗制出了全新的人造突触芯片。论文显示,这枚完全不利用晶体管陌生的芯片,可以在识别手写样本中达成95%的识别准确率。虽然人造突触芯片今天还无法解决算力瓶颈这个史诗级难题,但这类芯片已经证明了自己拥有更低功耗、更小体积、与神经网络等计算形态有天然契合度的优势。在算力需求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这些优势还是大有作为的。AI、计算与大脑之间:人造突触的应用前景人造突触芯片,以及相关计算设备的特点,在于它完全采用类脑计算模式设计。无论是在解决AI算力需求,还是模仿人脑计算方面,都拥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而且其正处于脑科学、神经科学、AI与计算科学的交叉路口上,可以从几个领域吸收养分并做出回报,天然带有不同的想象力。就人工突触工作本身而言,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当然是突破算力极限的超级计算机。相较于于2进制计算,麻省理工的人工突触芯片已经可以同时完成14种模态计算的同时进行。如果说类脑计算被看作量子计算之外的plan B,那么人造突触则可以看作plan B中的重要一环。其次,对于人工智能来说,人造突触芯片或许具有极高的价值。深度学习的瓶颈之一,就是对于极复杂神经网络的模拟,很可能撞上算力极限。而人工突触运算与神经网络结构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尤其在复杂的瞬时AI模拟等方面,很可能让AI发挥出更大效用。尤其在自然模态数据的处理与交互上,人工突触模式已经被证明要比传统计算机适用得多,并且可以有效进行多种模态间的信息传递。未来我们期待的听觉、视觉,甚至嗅觉、触觉多模态交互计算机,很可能就产生于人工突触研究中。以上或许可以看作从脑科学中取经,回到计算科学中应用的场景。而反过来,人工突触还可能从计算世界获取某些特质,反过来帮助脑科学的进步。比如说对于大脑的模拟,在今天是一个重大课题。即使用人类最强大的计算机,我们还是无法模拟人类大脑的运行。而与大脑运算结构类似的人工突触计算,则可能更好地帮助人类探索大脑,并且尝试用计算的方式来达成大脑疾病治疗、攻克阿兹海默症,甚至探索潜意识、记忆等“神秘殿堂”的奥义。而从材料学、功耗等角度看,人工突触芯片很可能为脑机接口打开新的纪元。人工突触芯片在更多采用非晶体管材料。这类计算材料更加柔软灵活,具有亲人体的特点,可以让算力与人脑更好结合,让大脑与芯片结合更加贴近可能。...
做减法,万达是认真的。在清仓文旅项目、变卖酒店、收缩海外战线、抛售百年人寿后,万达依然在 “瘦身”的道路上前进着。2月12日,苏宁易购董事长张近东在新春团拜会上宣布,苏宁易购正式收购万达百货下属全部37家百货门店。苏宁方面表示,有关本次收购万达百货交易价格等信息,尚未达到深交所信息披露标准。待该项目交割完毕后,公司会在2019年定期报告中及时披露。《国际金融报》记者第一时间联系苏宁易购副董事长孙为民,其表示此举意在以收购原万达百货公司的形式,承接店面和业务,布局苏宁易购的场景互联网业态。随后有媒体曝出,万达百货将于今日14时在大连万达集团总部进行移交。《国际金融报》记者就移交后更名、业态调整等问题联系万达集团相关人员,至截稿前,尚未收到回应。盈利困局万达百货成立于2007年,前身是万千百货,其本质是作为万达商业地产发展初期为了支持万达广场而衍生的业态,鼎盛时曾跻身万达集团旗下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然而近年来,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割弃万达百货的念头早已暗生。在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的万达集团年度工作报告中,王健林只字未提曾寄予厚望的万达百货。“五年之内,万千百货(万达百货原名)必定会成为万达集团新的支柱产业。”2007年上半年的工作报告中,王健林为刚起步的万达百货描绘出这样的发展蓝图。2009年上半年,王健林进一步细化万达百货的发展速度,称“万千百货到2013年就能度过培育期,实现整体盈利。到2017年,要发展成拥有130家连锁店的世界级百货企业”。从2007年开店3家到截至2014年底累计开店99家,万达百货在规模上或与王健林所期相距不远,但对于把“利润看得比收入更重”的王健林来说,万达百货的业绩始终难言理想。2013年,本计划实现盈利的万达百货完成收入154.9亿元,同比增长39%,只完成调整后计划的91%,净利润增亏7%。万达百货也是当年集团唯一指标不佳的公司。一位接近万达集团的知情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相较于万达广场的租赁模式,万达百货采用联营模式。“联营模式有多种,如商场为入驻商户提供配套设施等,商户直接拎包入住,后期经营期间,商户以实际经营收入按比例返点给商场,此外还需缴纳一定的管理费,具体细节要看双方如何约定。”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介绍道。对于万达百货的落寞,有业内人士认为,联营制的弊端在于,百货公司不掌握商品的经营权,无法第一时间洞悉市场需求的变化。此外,因为百货公司一般不直接与上游品牌建立采购渠道,故对商品毛利率把控能力或较小,加之百货门店品牌同质化现象严重,盈利空间或被进一步压缩。牵手已久王健林似乎也并无耐心再等下去。2015年,万达集团实施轻资产转型,作为历史的产物,万达百货也步入命运的终结篇。2015年初,万达百货被曝将关闭10家分别位于浙江宁波、辽宁沈阳、广东东莞等地严重亏损的百货店,并压缩25家经营不善的百货楼层。半年后,又有媒体曝出,万达百货因亏损需调整的百货门店达59家,辐射山东、湖北、江苏、浙江、广东、湖北、福建、辽宁、安徽、四川、吉林、黑龙江、重庆、内蒙古、广西、上海、宁夏地区。根据报道,经营持续亏损、业绩未达标的万达百货门店必须关闭,其他门店视情况调整业态。“那个时候,万达百货已经逐渐在关闭了。”上述接近万达集团的人士表示。然而,彼时万达商业地产董事兼执行总裁曲德君曾透露,正在推进万达百货退租区域引入苏宁易购云店的合作事宜。这也意味着,苏宁易购与万达百货的合作在三年多前就已经开始,苏宁方面向《国际金融报》记者独家确认了这一情况。孙为民表示,万达早在2015年就把一批百货店撤出交给苏宁易购经营,有上百个项目,此次交易是万达将原来保留下来的店全部清仓。万达集团随即确认了上述消息,但对于万达百货进驻商户是否将结束合同及撤场等问题,其表示,“细节方面要看具体合同。”事实上,近来苏宁与万达商业来往颇为密切。2018年1月底,在万达商业回A时间仅剩半年的重压下,苏宁和腾讯、京东、融创等一起,携340亿元强势组团扮演“白武士”,收购了万达商业约14%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