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目前正常审查的申请新三板挂牌企业仅有58家。 2019年3月8日,全国股转公司发布《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挂牌审查工作指引(试行)》(以下称“工作指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工作指引增加了对申请挂牌公司进行终止审查、中止审查等内容。3月18日,股转公司公布了最新在审申请挂牌企业基本情况表,其中区分列出了中止审查和正常审查企业名单。 这份名单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目前正常审查的申请新三板挂牌企业仅有58家。 ▲新三板正常审核申请挂牌企业 排队挂牌企业仅58家 3月18日公布的新三板在审申请挂牌企业基本情况表显示,截至3月15日,尚处于申请新三板挂牌状态的公司共有122家,其中有64家为中止审查状态,正常审核的企业共有58家。 58家是个什么概念?我们可以与IPO排队中的企业数量进行对比。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信息,截至2019年3月14日,仅申请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企业就有110家,申请在深交所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分别有45家、110家,合计申请上市正常审核中的企业共有265家,远远多于申请在新三板挂牌的公司数量。 从受理日期来看,58家公司中有33家受理日期为2019年,22家受理日期为2018年,还有3家公司受理于2018年前。其中受理日期为2019年2月份的仅有6家,2019年3月份暂无新增受理企业。 按照新三板挂牌的正常审核流程,多数公司可在2-3个月左右实现挂牌。这意味着,只要企业积极推进,这58家公司中的大多数可能在今年上半年就能完成挂牌。 相比2015年、2016年新三板的挂牌高峰,如今的新三板申请挂牌情况算得上相当“冷清”了。 比如2016年4月19日的数据显示,当时共有2075家公司排队申请挂牌新三板,2016年5月6日也有2020家公司在排队中。一直到2016年7月份,新三板排队企业数量基本维持在2000家左右的高位。 在挂牌方面,2015年12月共有744家新三板公司挂牌,2016年8月单月新增挂牌公司926家。2017年2月28日还出现了125家公司同时公告获得股转公司同意挂牌函的“盛况”。 64家公司中止审查 除了58家正常审核的企业,目前还有64家企业处于中止审查状态。 根据股转公司今年3月8日发布的工作指引,自受理至出具审查意见期间,存在以下9种情形的,股转公司自确认之日起5个转让日内予以中止审查: 其中就包括申请挂牌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因涉嫌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或者被司法机关侦查,尚未结案的。 还包括申请挂牌公司的中介机构及相关的中介机构签字人员因业务涉嫌违法违规且对市场有重大影响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或者被司法机关侦查,尚未结案的。 另外,因上级主管部门监管要求等政策性原因需中止审查,申请文件记载的财务报表已超过有效期,申请挂牌公司或主办券商主动申请等情况也应中止审查。 在此之前,股转公司公布的在审申请挂牌企业基本情况表一直将正常审核与中止审查的企业共同列出,这导致一些2015年就开始申请挂牌的企业还在列表中。 目前64家中止审查企业中,2015年受理的有6家,2016年受理的有15家,2017年、2018年受理的分别有27家、16家。 其中最近受理的是北京微观商学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挂牌申请于2018年11月23日获得受理,按照新三板正常审核进度,也应该已经挂牌,但目前公司为中止审查状态。 基本情况表信息显示,目前中止审查的64家公司大多经历了三轮及以上的反馈回复流程,其申请挂牌时间普遍偏长。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少公司在收到股转公司的新一轮反馈意见后就没有再回复。 上述64家公司中,2019年还有反馈及回复动态的仅有两家,这或许表明,这些中止审查的公司积极推动挂牌的意愿并不强烈。 挂牌公司数量或将跌破万家 新三板新增申请挂牌企业数量稀少,而摘牌企业却还在不断增加。 据统计,截至3月20日,今年以来已经有397家新三板公司摘牌,以51个交易日计算,平均每天有近8家公司摘牌,其中既有公司主动申请摘牌,也有不少公司是被股转公司摘牌的。 同一时期,共有82家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也就是说今年以来新三板公司净减少了315家。 股转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新三板公司总数为10376家,按照目前的挂牌和摘牌速度,新三板公司数量最快有可能在今年上半年跌破万家。 面对挂牌公司摘牌,股转公司曾回应称,挂牌公司基于成本收益考量和自身发展需要决定摘牌,是正常现象。 事实上,对于如今的新三板公司而言,可以去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其中对新三板公司吸引力最大的依然是IPO,目前申请在上交所主板以及深交所创业板、中小板上市的新三板公司超过60家,而处于IPO辅导状态的新三板公司超过200家。 即将推出的科创板也吸引了不少新三板公司,目前已有江苏北人、大力电工、金达莱、赛特斯、先临三维、久日新材、泰坦科技、凌志软件等8家新三板公司明确表示有申请科创板上市的意向。 在港股市场方面,目前已有君实生物成功发行H股,盛世大联已于近日公告开始招股,即将登陆港股市场;2018年2月从新三板摘牌的新东方在线也将于本月正式登陆港股。 在其他资本市场也不乏新三板公司的身影,比如2018年4月从新三板摘牌的如涵控股,目前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招股书,拟在纳斯达克上市。 另外,近两年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公司持续火热,不少上市公司并购时还将标的从新三板摘牌作为前置条件,也加速了新三板公司摘牌进程。...
港交所(00388.HK)近日发布《2018年上市委员会报告》,回顾去年工作并展望2019年及以后的政策议程。 港交所称2018年是极为繁忙且硕果累累的一年。2018年4月在《上市规则》新增三个章节,拓宽香港的上市制度,便利生物科技公司及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申请上市,亦容许在合资格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来港作第二上市。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共有七家公司在新制度下上市,其中两家为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五家为生物科技公司,占2018年全年上市集资的33%。 2018年,上市委员会审理了184份上市申请(较前一年增加64%),并对39宗复核及25宗纪律个案进行聆讯,同时上市委员会委员主持了218场上市仪式。 遏制「壳股」活动 就市场对「壳股」活动的顾虑,港交所三管齐下,以遏制此类活动。 首先是2018年4月港交所进一步收紧其对新申请人是否适合上市的指引,防止公司透过首次公开招股制造壳股。港交所此后按经收紧的指引处理所有上市申请,并于2018年全年,以申请人不适合上市为由合共拒绝了21家申请人的上市申请(2017年:以同样理由拒绝了五宗申请)。 第二就是防止造壳或养壳活动。港交所自2017年起严厉应用《上市规则》第13.24条,处理那些业务极少及╱或没有实质业务的发行人。如此一来,也可以阻止上市发行人采取企业行动大幅缩减原有业务以致只余下极少业务、逐渐变为上市壳股的情况。 为此,港交所于2018年5月刊发除牌咨询总结。《上市规则》有关除牌条文的修订于8月生效,建立了有效率的除牌程序,促使不再符合持续上市准则的发行人及时除牌,并就除牌的过程向市场提供确定性。 第三,香港交易所还通过刊发借壳上市咨询文件,提出在不影响发行人合理扩充或多元发展业务下,限制公司透过借壳上市将不符合上市资格的新业务注入上市壳股。港交所计划于2019年刊发咨询总结。 有关借壳上市的建议 (a) 将港交所规管借壳上市的做法规范化,并施加额外规定,针对性处理特定的问题及借壳交易结构,其中包括下列问题: 新投资者获得发行人实际控制权后,以此作为上市平台收购新业务并规避首次上市资格规定; 发行人将收购活动分拆为一连串小型收购,避免触发反收购规则;及 发行人购入不符合首次上市资格规定的新业务,然后出售原有业务。 (b) 收紧反收购行动及极端交易的合规规定,打击市场利用「壳股」公司借壳上市的行为,以及确保收购目标(反收购规则中所指新上市实体)适合上市。 2019年展望及政策议程 上市委员会主席韦安祖说:「年内香港交易所落实措施便利生物科技公司及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申请上市,带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向前发展迈进一大步。此外,亦就借壳上市及核数师不表示审核意见声明等其他监管事宜咨询市场意见。我们将会继续关注旗下市场的质素及声誉,尤其着重管治方面的事宜。」 踏入2019年,港交所将就多项议题征询市场意见,包括就借壳上市及核数师不表示审核意见声明的市场咨询发表总结,并因应市场意见而检讨现行首次公开招股流程上的问题(例如有关首次公开招股前的投资和结算周期),以确保香港市场保持竞争力。 香港交易所上市主管戴林瀚表示:「2019年的工作重点包括检讨适用于海外公司的上市机制,并推动及加强上市发行人对环境、社会及管治风险的重视。港交所希望确保我们的海外公司上市机制既能保障投资者,又能吸引发行人。全球投资者对环境、社会及管治的透明度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关注公司如何管理其环境、社会及管治风险。」...
(原标题:Elon Musk: SpaceX first Starship test flight 'hops' only days away)图:SpaceX星际飞船试飞火箭已经完成最终组装据CNBC报道,SpaceX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表示,该公司星际飞船(Starship)的首次短暂试飞将近期进行。马斯克在推特上提到:“首次试飞将会升空,但持续时间很短。”上周五,美国德克萨斯州布朗斯维尔(Brownsville)SpaceX工厂附近的居民收到了当地官员的警告通知。该通知称:“SpaceX计划最早在3月18日当周进行测试”,期间“SpaceX将与当地执法部门协调,建立安全区”。SpaceX发言人詹姆斯·格里森(James Gleeson)在声明中表示:“SpaceX将对新安装的地面系统进行检查,并在未来几天进行短暂的静态点火测试。”格里森说:“尽管原型机的设计目的是执行亚轨道飞行,或称跳跃飞行,由SpaceX的猛禽发动机提供动力,但在最初的测试中,飞行器将被系上缆绳,测试场外部无法看到试飞场面。”SpaceX正处于开发星际飞船火箭的早期阶段。马斯克表示,首次“非常短”的试飞将使用该公司强大的猛禽发动机。星际飞船需要搭乘名为Super Heavy的巨大助推器,飞船正在建造中,可将多达100人送往月球、火星等地。星际飞船被设计成完全可重复使用的发射系统,其“漏斗”测试版本是证明火箭设计和力学的关键,这将开启马斯克“让太空飞行更像航空旅行”的愿景。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发动机的整合总是有很多问题。首次试飞将会升空,但只会持续很短的时间。”SpaceX似乎正面临挫折,其星际飞船的上半部分不久前曾被德克萨斯州的大风吹翻,马斯克当时表示,SpaceX“决定不为测试飞船建造新机头(鼻锥)”。马斯克还透露,SpaceX正在“寻求监管机构的批准”,在德克萨斯州和佛罗里达州的设施试飞星际飞船。虽然原型机正在德克萨斯州建造,但马斯克表示,SpaceX将“在两个地点同时建造星际飞船及其助推器”。SpaceX在佛罗里达州的设施是该公司洛杉矶总部以外最大的设施。马斯克还展示了SpaceX为星际飞船测试六角形隔热瓦的视频,这些瓦片将有助于火箭在重返大气层时保持凉爽。...
在中国计划减税达两万亿的情况下,税收这一块收入必然会受到影响。如果说前两年最大的风险是“P2P爆雷”,那么从2019年开始,投资市场的最大风险很可能会变成“债务爆雷”。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勒紧裤腰带,转变“买买买”的思想为“省省省”的理念。近几年一直被人讨论的债务问题今年又开始得到人们的重点关注了。据彭博社报道,中国地方政府的收入增速将在2019年创下近十年以来的新低,而政府的债务却创下了新高。在企业债务、居民家庭债务等方面,累积的债务总量也是越来越大。债务全面高企的今天,我们的经济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普通人的投资理财又应该做一些什么调整呢?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债务的总体情况。01根据某国际投资机构的估计,中国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量目前已经达到了30到40万亿。这是因为,金融去杠杆化的政策使得银行缩表收紧信贷,新增贷款的相当一部分只能转入各种表外的“隐性债务”。而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几大收入来源却在减少。这些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国有企业利润以及房地产相关收入。在中国计划减税达两万亿的情况下,税收这一块收入必然会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国企利润方面的收入也会因为受到经济的总体下行的影响而降低(中国扣除CPI因素后的真实GDP增速仅为4%左右)。此外是来自房地产的相关收入,据官方数据统计,去年房地产相关收入在地方政府总收入中综合占比达到45%,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占比35%,房地产相关税收占比10%。但是,随着未来房地产行业的“降温”,这一部分的收入增长也会逐渐放缓。实际上,有一些地方的财政收入已经无法覆盖债务的负担。地方政府不得不考虑利用既有的政策偏向,设法向国有银行拿到低息借贷,出售一些国有资产并寻求表外融资渠道,以此来缓解日益增加的财政困境。02在企业债务和居民家庭债务方面,情况也不容乐观。根据《中国经济周刊》的报道,中国需要着力解决的一大问题是非金融企业的债务,企业债务占GDP的160%左右,这个量是非常大的。中国2017年的GDP是80多万亿元,企业债务有130多万亿元,占GDP的160%左右。这部分债务,也是未来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打个比方:假如你没有任何收入来源,但要还掉信用卡的欠费,应该怎么做?答案很简答,首先你要控制、减少这张信用卡的消费;同时,你需要办另外一张信用卡,用第二张卡借钱,来偿还第一张卡的债。换言之,只要你有多于一个可以借债的账户,你就可以想办法将债务左右腾挪转移,用新钱还旧债。这种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其实是大部分国家处理债务的方法。所谓的“另一张信用卡”其实就是资本市场。然而,中国的金融市场搞了这么多年,至今仍然很不成熟,融资的能力十分有限。据统计,2017年中国的社会新增融资当中,债权融资占90%多,股权融资不到10%。这样的市场融资结构如果长期存在,只会让经济的杠杆、非金融企业的杠杆越来越高,债务也很难有效转化。尽管在行政动员下,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机构试图协调资本市场完成债转股的目标,但完成度远远不够。事实上,上一轮的债转股周期中,资金的实际到位率只有30%。仅仅就国有企业而言,有25万亿元的债务需要通过债转股的方式化解,从而降低国企负债率。而广大民营企业的未化解债务数目,肯定更为巨大。03然后我们来看看家庭债务。就比例而言,中国的家庭债务负担比前两类债务要低,我国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为107%左右。但这个数字实际上已经超过美国当前水平,与美国金融危机前的最高值接近。究其原因,还在于房地产。在前十年的地产周期,房价大涨,居民加杠杆买房,从而带来了沉重的房贷负担。根据测算,从家庭债务的总量上来看,家庭债务的增长和房价增长基本呈同步增长趋势,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同向变动关系。并且,由于隐藏的民间借贷等无法被确切统计的部分,实际上中国很多家庭的负债水平更高。高负债自然会挤压消费。据统计,2008年之前,中国消费增速一度达到23%,而从2008年至今,消费增速一路下滑到10%以内。全国的居民消费支出数据显示,居民近年来支出最多的两项是居住和医疗保健。“居住支出”中的很大一部分,其实就是房屋贷款,它大幅压缩着消费增速。换言之,“消费降级”的背后,其实是“债务升级”。04我们把以上几类债务加在一起,问题就更为明显了。据官方数据,中国的政府债务、企业债务、家庭债务占GDP 比例从2007年的146%上涨到了2018年的253%。这一时期中国的债务增速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为迅猛的。美国著名财经杂志《巴伦周刊》对此评论说:“这意味着经济的增速可能比我们预期的更差”。整体债务的全面上升对于我们普通人的投资理财来说,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整体债务的累积预示着今后的经济增长还会进一步降低。那么就大多数行业而言,未来我们不应该对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抱有过高的期待。除了个别行业之外,大部分行业在这个经济增速放缓的时代,其劳务收入的增速也会大幅放缓。在“开源”不容易做到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做好“节流”的工作,尽量克制消费冲动,拒绝商家的促销洗脑。近来各种奢侈品和汽车厂商的降价打折,已经说明了民间消费力开始枯竭,商家为了利润必然会想尽各种方法引诱人们花钱买单。在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勒紧裤腰带,转变“买买买”的思想为“省省省”的理念。毕竟,居民家庭的负债水平是三大类债务当中最低的。也就是说,这只“羊”身上的羊毛还剩的比较多,“薅羊毛”的人必然会对此打主意。我们知道,居民债务当中房屋按揭比例较大,消费和经营类债务比例较小。但是即使今天我们消费得起某些商品,最好也量入为出。原因在于我们对于未来的收入预期降低了,因此更要增强储蓄意识,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所谓的经济存量博弈时代,实际上是企业、政府、居民三方争夺资金的时代。此时最值得做的事是守住自己手中握着的筹码,扎稳马步。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虽然实体经济进入了“软着陆”的区间,但是投资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却保持着活跃的势头。进入2019年,A股的政策性慢牛让之前的不少股民解套,甚至还小赚一笔,因此有不少人对于中国股市又重燃希望。不过,要想把目前的短期政策性牛市转变为长期的市场性牛市,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债务高企的另一含义就是债务违约潮的到来。2019年,各种金融债券将大量到期,偿还总量将超过6万亿,比上一年增加15%,创历史新高。我们只要上新闻搜索引擎搜索相关讯息,会看到一连串的债务违约新闻。出现“债务爆雷”的企业从国企到民企,涵盖行业从土地开发到娱乐传媒。股市的高歌猛进和债务违约的现实呈现出强烈的矛盾。如果说前两年最大的风险是“P2P爆雷”,那么从2019年开始,投资市场的最大风险很可能会变成“债务爆雷”。债务的风险集中于民营企业。去年,企业面临的问题更多是在于流动性不足,今年的问题更多是出在基本面。“活下去”将不仅是某一家房企的口号,很可能会成为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目标。最后这些偿债的钱从谁身上来呢?答案必定是韭菜。这也提示我们:无论是股市还是债市,实际上都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债务压顶的今天,我们的财富前途漫漫。尤其当市场上各种“乐观”的风开始劲吹的时候,我们更要保持清醒,透过表面的现象看到严峻的现实。...
中小银行赴港上市容易,但是上市后的成交情况却并不乐观。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3月19日,天津银行、徽商银行港股全天无一股成交,而青岛银行港股3月18日-19日连续两日零成交。延长时间线来看,刚刚过去的上周,就有甘肃银行、锦州银行、天津银行、泸州银行等多家银行出现过单日零成交的“尴尬”局面。除单日零成交外,多家中小银行在港股也呈现成交低迷的状态。3月19日,九江银行在港股的成交量仅为200手,成交额为2120港元,而3月18日的成交额同样也为2120港元。值得一提的是,股份制银行——浙商银行3月19日成交额也仅为10.36万港元,而该行3月18日为零成交。与单日成交低迷相比,更尴尬的是中小银行港股交易清淡现象一直在持续。根据东方Choice统计的近两周港股银行交易情况显示,3月4日-19日,九江银行的总成交量仅为1.04万手,总成交额仅11万港元;天津银行的总成交量为8.35万手,总成交额为39.6万港元。相比于H股上市中小银行成交低迷的尴尬局面,A股银行的待遇却截然不同。3月19日,近期刚上市的西安银行的单日成交额突破26亿元;紫金农商行的日成交额也达到7.54亿元。分析人士指出,赴港中小银行交易不活跃、频现零成交的背后,主要是投资者结构不同、对内地中小银行还存在一定的担忧等因素导致。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工程系教授刘澄表示,这一现象主要与香港的交易制度有关。香港的交易市场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资金比较偏好有投资价值、比较活跃的股票。如果上市公司的业绩一般,市场没有热点,投资者对此类股票的关注度就比较低。资深金融分析师肖磊认为,港股里面零成交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整体来看,香港市场对流动性重视非常明显,资金更关注的是有没有流动性的问题,所以对较冷一些的概念和股票,基本上要么是很低的估值买来长期持有,要么就是不参与。而银行股本身没有太多的科技概念,也没有超额的市场想象空间,很难打动非常注重流动性的机构投资者。另外,国内诸多中小银行面临监管和业务受阻等多重考验,而且数量较多,在股票市场激烈竞争中难出头。分析人士指出,与内地股市相比,香港上市流程比较简单,门槛较低,不需要繁杂的手续,所以很多银行在A股漫长时间的排队等候中,就把目光盯上了H股。不过香港市场整体估值水平较低,也使得急于补充资本金的银行通过港股上市再回归A股。肖磊表示,中小银行选择在香港上市主要还是考虑到上市周期和程序等问题,这些银行其实还是比较愿意回归A股的,这也是提高股市成交量的前提。...
投资人被骗的故事时有发生,只不过套路各有不同。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接到投资者爆料,有40余位投资人于2017年8月份至2017年9月份认购了中融国晟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融国晟”)旗下私募基金产品,在到期不能兑付后才得知,该私募基金在宣传基金产品时,出示的地方政府公文、抵押证件等均为伪造,甚至在募集过程中偷换了募资账户等,一系列违规违法操作十分罕见,令人震惊。 《证券日报》记者调查后了解到,该私募产品是宜兴文化产业园基础建设私募基金(以下简称“宜兴文化私募基金”),在发售该产品时,为骗取投资人的信任,中融国晟涉嫌伪造宜兴市政府下发的3份公文,伪造基金投资项目的抵押证件。中融国晟在募集基金的过程中,竟然将投资人约1.3亿元的认购资金汇入其另一账户,而实际募集账户仅汇入了3000万元。 《证券日报》记者通过各种方式都无法联系到该私募基金公司。然而,投资者最担心的问题不幸得到证实——3月1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了第26批疑似失联私募基金公司名单,中融国晟位列其中。 爆料人称最多投入1600万元 40多位投资人被骗1.3亿元 近日,有投资人联系到《证券日报》记者,讲述了认购宜兴文化私募基金的被骗过程,提供给《证券日报》记者的资料不仅有基金合同、投资人债权确认公告、相关项目收益及兑付投资本金计划等资料,还有一份受骗人名单。爆料人介绍,大部分受骗人都在这里了。在这份多达40余人的名单中,最多的被骗金额1600万元,最少的也有60万元,总计金额高达1.3亿元。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爆料人提供的联系方式一一致电投资者,有10余位投资人接通电话并向《证券日报》记者确认了被骗金额。另有部分投资者,或是未接电话,或是不愿意透露其投资金额。 《证券日报》记者联系到的10余位涉及该基金被骗的投资人,他们出示的基金合同及相关项目收益及兑付投资本金计划等资料均一致,基本印证了该基金合同及相关资料存在的真实性,对于被骗过程的描述也基本一致,大部分投资人已经选择报案。 “我们找过相关监管部门,但都未得到明确答复。”有投资人向《证券日报》记者出示了监管部门对于投资人举报信息的书面答复,“经审查,您关于山东汇利集团公司、琦琳荣实业(北京)有限公司的举报,不符合《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工作暂行规定》第五条第一款(一)项的规定,我局不予受理。” 按照基金合同信息,《证券日报》记者在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官网查询到了该私募产品的备案信息。协会官网显示,该私募基金产品于2017年8月31日成立,备案时间为2017年9月8日,而在这次备案后至今没有再更新信息。 按照中融国晟的企业注册信息,《证券日报》记者实地走访到北京市朝阳区某办公大厦23层,整层办公室全部由一家科技发展公司租赁,经查证,该科技公司与中融国晟并无任何关系。前台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我是去年7月份来的,来之后就没有见过中融国晟这家公司,不过像你这样过来咨询的投资者倒是不少,听说你们都被骗了不少钱。” 多位投资人反映: 3份地方政府公文均系伪造 基金合同显示,该私募基金的投资目标和范围是宜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公共基础设施的重新设计与升级改造建设,该项目的融资方是琦琳荣实业(北京)有限公司,融资方用名下5915.17亩土地以及100%股权做质押。但实际上,基金合同中用作抵押的5915.17亩土地(价值2.43亿元),并不在琦琳荣实业(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琦琳荣实业”)名下,且于2015年时就已被法院查封冻结。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琦琳荣实业与中融国晟也存在很深的隐秘关联。天眼查和启信宝企业关系显示,王春东是中融国晟的实际控制人,王春东的弟弟王春龙与张丰胜都是北京龙汇东方财务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分别持股10%和28%,而张丰胜正是琦琳荣实业的法定代表人,持有该公司99.99%股份,另外0.01%的股份由张丰胜的妻子李会持有。 为骗取投资人的信任,中融国晟还增加了官方“背书”。该私募基金公司在销售宜兴文化私募基金时,还向投资人出具了宜兴市政府的“政信三件套”,不过,《证券日报》记者从投资人处了解到,他们已向相关政府部门核实,此“证件三件套”同样涉嫌伪造。 涉及到的三份地方政府公文分别是由宜兴市财政局出具的《项目融资偿还资金承诺函》、宜兴市人大常委会出具的《项目融资偿还资金列入同期年度财政预算的决议》和由宜兴市政府出具的《项目融资偿还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的报告》。并且三份公文明确标注文件号,即宜兴市人民政府【宜政发(2016)92号】、宜兴市人大常委会【宜人常(2016)46号】和宜兴市财政局【宜财办(2016)75号】。 多位投资人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他们已向当地政府核实,上述三份文件均是由中融国晟伪造。为此,《证券日报》记者多次电话联系相关政府部门,但并未接通。不过,宜兴市财政局通过市长信箱回复称:“经核查,我局未印发过【宜财办(2016)75号】文件”。《证券日报》记者还从投资人处了解到,其余两份地方政府公文文件编号与文件真实内容不符,但由于涉及保密事项,文件真实内容无法公开。 偷换基金募集账户 大部分资金被汇入其他账户 除涉嫌伪造地方政府公文、抵押证件作假、伪造法律尽职调查报告书,中融国晟还有一个惊人的操作——偷换基金募集账户,致使40余位投资人约1.3亿元的认购资金被汇入该公司另一账户。 更蹊跷的是,两个账户同为招商银行天津中北支行开立的账户,在1.3亿元资金从全国各地陆续被汇入该私募基金公司的另一账户,且每笔交易都备注“认购宜兴项目基金”的背景下,该支行似乎并未监测到这一“涉嫌非法集资”行为,也未被作为“可疑交易”进行上报和处理。 据了解,宜兴文化私募基金的托管行为招商银行天津分行中北支行,而该基金在募集过程中,仅有3000万元资金被汇入了实际托管账户(尾号为“10806”的账户),另外1.3亿元资金则汇入了中融国晟另行开立的结算账户(尾号为“10607”的账户)。 根据投资人提供的信息,《证券日报》记者成功联系到该托管行支行负责人叶雨(化名,下同),在得知来意后,叶雨表示拒绝回答任何问题,并以投资人曝光其联系方式是“侵犯个人隐私”为由,向《证券日报》记者索要相关投资人的联系方式。 随后,《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只是想向该支行核实一下基金合同、相关交易以及两个银行账户汇款的真实性,并无他意。该负责人表示:“你应该去找证监局核实,我们没有义务告知”,便匆匆挂断了电话。 在翻阅投资人提供的相关资料时,《证券日报》记者发现,作为托管行的招商银行天津分行中北支行,在此次宜兴文化私募基金的募集过程中也有疑点。 资料显示,中融国晟私募基金公司的注册地在北京,而宜兴文化私募基金所涉及到的项目所在地全部是在江苏省宜兴市,中融国晟在发行该私募基金产品时,却选择了一家在天津市的支行开立结算账户。中融国晟选择该支行作为托管行着实令人不解。 据投资者提供的交易信息显示,在宜兴文化私募基金备案成立后长达一年的时间内,中融国晟一直通过尾号为10806的非托管账户向所有投资人个人帐户每季付息一次,并在汇款时交易备注为“回息”二字。而该支行作为托管银行,同样没有检测到任何“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并提交可疑交易报告。按照通常的逻辑讲,这样的交易会被迅速检测到。 为此,《证券日报》记者还特意咨询了多家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现在大部分支行都配备“飞单监测系统”。在托管业务中,一旦有上述“短期内大量资金密集汇入改行另一结算账户而非基金募集账户”情况发生,应该会在短期内被迅速监测出“异常交易”并及时上报。 大股东宣称“年完成产值过百亿” 却仅有3人缴纳社保 天眼查信息显示,中融国晟的大股东企业信息也令人不解。 公开信息显示,中融国晟注册于2015年,其大股东为山东汇利集团公司(持股80%)。简版资料中,中融国晟宣称山东汇利集团公司是一家“多元化大型国有企业集团”、“AAA级信用评级”、“年完成产值过百亿”的公司。但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这样一家年产值“过百亿”的企业缴纳社保人数却仅有3人。 《证券日报》记者通过天眼查查询发现,中融国晟公司品牌介绍中称其“拥有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颁发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证书公司合伙人及高管拥有丰富的金融行业从业经历,公司依托专业团队及丰富的操作经验,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长期专注于金融领域的研发与创新。”而下翻至公司核心成员、企业业务等资料时,则是全部空白。 不过,《证券日报》记者还发现,中融国晟2018年11月份曾发布过一则招聘公司会计信息:办公地址在北京,月薪7000元到10000元。《证券日报》记者试图通过该链接联系中融国晟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却发现该招聘链接早已失效。 有投资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融国晟已经换了办公地址,原办公地址已人去楼空。“可是这家公司在搬了办公地址后,还在我们投资人群里发公告,这其实是‘缓兵之计’,并声称他们并未失联,会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该投资人说道。 截至发稿时,《证券日报》记者多次通过官网电话、投资人提供的联系电话等多种方式仍未能联系到中融国晟。而按照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规定,“在公告发出5个工作日内,仍未与协会联系的私募机构,将被认定为失联机构。” 赚钱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在这里,我们提醒广大的投资者们,不要听信蛊惑,不要被高额回报蒙蔽双眼,投资一定要谨慎、理性。...
摘要:派生集团和小黄狗共同布了一个“局”。这个故事要从2011年讲起。2011年,P2P平台团贷网成立,运营主体为派生集团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派生集团),累计募资30亿;同一年,以汽车零配件业为主业的鸿特科技(现名派生科技,300176.SZ)在创业板完成上市。2017年开始,这两家业务毫无关联的公司发生了联系,先是双方在互金业务合作,随后鸿特科技的控股股东广东万和集团有限集团(下称万和集团)将持有全部股权转让给一家新公司,接着派生集团高管进入上市公司管理层。通过层层股权转让和安排,双方有了同一个实际控制人——1987年出生的唐军。界面新闻记者发现,派生集团和鸿特科技共同布了一个“局”:通过关联交易方式,派生集团旗下垃圾回收公司“小黄狗”将在三年内为上市公司输送超过20个亿的净利润,支撑接近150亿市值。2月25日,鸿特科技已正式更名为“派生科技”。派生集团成为上市公司的新主人后,前景无限的小黄狗也可能注入。现在的关键问题在于,小黄狗项目本身能否成功?A计划:鸿特科技靠P2P高歌猛进鸿特科技成立于2003年,主要从事汽车零配件生产和销售,2011年成功登陆创业板。像大多数A股上市公司一样,鸿特科技上市后业绩逐步后撤,到2016年,公司营收增幅同比零增长,利润额也与上市初大致持平。2017年初,鸿特科技的主业延伸至互联网金融业务,成立了一家P2P平台广东鸿特普惠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鸿特普惠)。2017年10月,鸿特科技发布公告,控股股东万和集团将其在上市公司的全部权益转让给广东硕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硕博投资),派生集团尚未进入,但同时派生集团授权上市公司无偿使用团贷网品牌和商标使用权,变相将团贷网业务注入上市公司。2017年12月,唐军的同学,同是1987年出生,派生集团的副董事长张林任职鸿特科技董事长。2018年,硕博投资的法人代表变更为唐军。此时虽然派生集团尚未实际控制鸿特科技,同一个品牌和商标,雷同的业务,交叉的管理层,同一个法人代表,从上述运作来看,派生集团已实现对鸿特科技重大影响,并使得此后的交易顺畅无阻。鸿特科技与派生集团旗下的P2P平台团贷网业务互相重叠,两者注册地都在广东,团贷网注册地位于东莞,实控人是32岁的唐军;鸿特科技位于距离东莞160公里的肇庆,实控人则是生产燃气热水器成就大业的万和集团卢础其,现年61岁,两位忘年之交发生了交汇。借助团贷网品牌,互金业务让鸿特科技业绩猛涨: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同比增长7-8倍,贡献最大的便是鸿特普惠,累计为鸿特科技贡献净利润7.12亿,远超其原本的主业上市以来8年创造的全部净利润——累计仅为3.7亿。互金业务发展蓬勃,加上与团贷网的暧昧,外界猜测团贷网或将注入上市公司,最终推动鸿特科技的市值大幅攀升,从2017年年初的底部最高涨幅超过4倍。但是,互金业务在2018年遭遇了强监管。此外,P2P平台注入上市公司,本身也存在巨大政策障碍。在此背景下,鸿特科技索性把P2P相关两家公司出售给派生集团,两笔交易累计为鸿特科技贡献非经常损益1.29亿元。贡献绝大部分利润的互金业务一旦剥离,对于鸿特科技的业绩压力可想而知。界面新闻推算的结果显示,鸿特科技除了金融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2018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的利润仅6900万元,显然难以支撑当时公司接近150亿的市值。没有互金业务的鸿特科技,如按照上市8年以来年均不超过5000万的利润来测算,参考WIND汽车零配件指数18倍的PE,公司估值不超过10亿。这意味着其有很大下跌空间。就在此时,小黄狗出现了。鸿特科技2018年三季报显示,小黄狗以及派生集团成为了鸿特科技的前十大股东,累计持股比例4.72%,累计耗资约6亿元(按照9-10月均价大致估算)。此外鸿特科技的董事长、法人代表张林,同时也是团贷网的联合创始人,持有上市公司3.84%的股权,三者合计持有上市公司8.56%的股权。上市公司必须尽快寻求新突破,这便是当前处于风口的垃圾分类回收业务——小黄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小黄狗)。2019年初,鸿特科技控股股东发生变更,由万和集团变更为派生集团。派生集团通过向硕博投资大举增资25亿元,持有62.5%的股权,从而实际掌控了鸿特科技。鸿特科技此次更名为“派生科技”,不仅是控股股东变更,更体现了公司向智能科技领域的转型。智能科技的重任可能就压在小黄狗身上了。值得注意的是,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成立于2017年的小黄狗注册资本为12304.878万人民币,但实缴资本仅2万人民币。如此低的实缴资本,不免让人怀疑小黄狗的智能科技实力。从事智能科技相关的行业,通常都带有重资本的特点。A股上市公司不乏这样的实例,京东方A(000725.SZ),实收资本347.98亿元;深天马A(000050.SZ)实收资本20.48亿元;TCL(000410.SZ)旗下子公司华星光电实收资本199亿元。B计划:小黄狗利润改造计划小黄狗成立于2017年8月,是一个集线下回收机投放、线上APP运营为一体的垃圾分类回收项目,进驻居民社区、写字楼、大型市场、学校等公共空间,回收包含废纸、废旧塑料、废旧金属、废旧纺织物、玻璃等。其业务模式是,通过有偿回收废物后,再对回收的废物进行分类、加工处理,实现收益。截至2018年7月,小黄狗项目已经覆盖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已进驻156个居民社区。小黄狗是鸿特科技与派生集团共同的产物。2018年6月,鸿特科技收购远见精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远见精密)。远见精密此前是东莞市凤岗镇的一家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目前主要生产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小黄狗使用的回收机器主要由鸿特科技以及远见精密生产,小黄狗预计在2018-2020三年间向后者采购10万套回收设备。界面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公司所谓的智能垃圾回收柜制造中,真正的高科技含量的触摸屏、智能垃圾回收柜所需要的相关芯片,并非派生集团或上市公司研发和生产。鸿特科技董事会办公室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远见精密只负责柜体本身,其他零配件由小黄狗负责。而小黄狗业务范围是从事环保回收,并不包括触摸屏在内的核心零配件的生产和研发。这不免让外界对于鸿特科技与小黄狗之间的交易更加好奇。按照上市公司之前公告信息,依靠这10万套设备,小黄狗预计在2018-2020年实现29.5亿元的垃圾回收总收入,并预计可以为上市公司鸿特科技带来50亿元订单收入,约合5万元一套。这是一个相当高的价格。界面新闻记者通过阿里巴巴旗下1688网站查询得知,与小黄狗推广的设备同等类型的设备,售价仅为2万元,生产厂家就位于广东东莞。上述采购显然构成关联交易。不管定价是否公允,通过上述关联交易小黄狗将为上市公司至少带来30亿的毛利润(按照单台售价5万元减去市场2万元售价来毛估)。既然市场每台2万元卖出可以获利,意味着毛利润不止30亿,扣除25%的企业所得税,可实现净利润22.5亿元,年均利润7.5亿。这一数字远超鸿特科技主营业务利润,甚至超过了过去互金业务带来的利润。上述7.5亿的利润将为公司目前180亿的总市值提供业绩支撑。这意味着,小黄狗项目实际成为了鸿特科技的利润源泉和市场预期。这样的市场预期能否持续,依赖于小黄狗项目能否最终成功,业内人士看法不一。不过,界面新闻记者发现,小黄狗的业务模式前景堪忧,现金流难以匹配导致盈利困境。小黄狗能否取得成功,依赖于多个因素。因素一,如何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从界面新闻记者亲自观察到的智能垃圾回收柜来看,与丰巢快递柜、自动售货机等所需要的技术本身并无二致。科技含量不高导致市场竞争者进入门槛低,目前从事这一业务的就包括了小黄狗、猫先生、一桶收等。随着竞争对手的加入,智能垃圾回升柜的运营成本会提高,被迫提高收购废品的价格,最终损害小黄狗的盈利能力和现金回笼能力。因素二,小黄狗的设备可能会遭遇欺诈,目前缺乏有效的手段避免。界面新闻记者亲测在一堆废弃旧书里面混入铁块,并将一本书用水浸泡后,投入回收柜,回收柜未做任何识别,照单全收。注:左侧为用水浸泡后的,右侧为正常书籍。因素三,鸿特科技公布小黄狗实现的营收并不明确,更没有公布运营成本,外界无法得知其具体盈利和现金流状况。目前来看,除了采购投放成本,小黄狗还需要大量人力运营。一方面,纸箱体积大,需要人工随时整理,还要有人负责垃圾的维护和运输。另一方面,价值量更高的家用电器等大件产品只能依靠人工。小黄狗在人力资本方面的投入并不会少。此外,价值量较高的家电回收方面,早有资本布局,典型代表是“有闲有品”。电商平台也多有布局,如京东、国美,都拥有远超过小黄狗的资本投入能力,小黄狗如何与其展开竞争?因素四,如何与散贩竞争。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散贩废纸回收价格均高于小黄狗的智能回收柜。比如矿泉水瓶,小黄狗4分钱一个,散贩7分;废纸,小黄狗一公斤0.7元,散贩最低1.1元。垃圾回收确实存在一定需求,但最终可能因为资本的激进推动而吞噬项目自身,如小黄车ofo。谁在支撑小黄狗的现金流小黄狗目前处于激进扩张中。依据披露,小黄狗未来将覆盖全国33个城市,包括了众多二三线城市。按照其1000户家庭一组柜子的总体规划,目前总共铺设的柜子达到9850组。这意味着5个亿的采购,明年还有18个亿的采购,总计23个亿,还没有包括运营成本。目前来看,小黄狗还未产生足够的收入:2018年只能产生6700万元的收入和现金流,小黄狗本身显然无法支撑其现金流要求,其资金从哪里来呢?一方面,天眼查信息显示,小黄狗处于A轮战略融资阶段。其中,中植系参与了小黄狗第一轮10.5亿元的融资,第二轮融资,则获得了上市公司易事特(300376.SZ)的青睐,融资额1.5亿元。不过,工商信息显示,截至目前易事特参与的融资尚未完成。小黄狗第一大股东是唐军名下的派生集团,持股56.08%,第二大股东是星河云腾(湖州)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星河云腾),持股比例18.73%。企查查的信息显示,作为有限合伙企业,星河云腾的执行事务合伙人是高晟汇通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实际拥有合伙企业的决定权,后者穿透后的实控人正是民营资本大鳄中植系。另外两位有限合伙人穿透后均以中植系解直锟主导。星河云腾以有限合伙企业的形式参与投资小黄狗,背后反映的是资金杠杆:利用有限合伙企业的特殊架构以小博大,以较少的资金撬动巨额资金,实现特定投资目的。在合伙制下,有限合伙人通常有着强烈的到期还本付息的要求,这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债务安排。这也符合中植系的一贯操盘特点。一位投资人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中植系比较擅长明股实债的资金安排,实现稳定可靠的收益,这远比股权投资隐含的巨大风险要划算的多。对小黄狗来说,战略投资者中植系潜在的固定收益分配需求和退出期限都会影响小黄狗的现金流,对其经营和上述资金运转造成压力。小黄狗目前融到的资金仅有中植系的10.5亿元,加上初始的注册资本,总计11个亿左右的资本金,显然难以覆盖2018-2020年三年50亿的采购支出。鸿特科技和派生集团将“宝”压在垃圾回收上,小黄狗又亟需一次资本造血,如果将小黄狗项目成功注入上市公司,再通过定增募集资金,彻底解决后顾之忧。基于这样的战略考量,派生集团2019年初最终拿下了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未来唐军可以更加畅通无阻的推行其资本战略。民营资本大佬中植系则以数倍的估值注入上市公司并获取巨额收益才是其最后的根本考量。通过小黄狗项目为上市公司输送业绩,小黄狗项目自身则通过遍布全国各地的回收柜产生的“测算”收入和现金流四处寻求资本、资金支持,这在“贾跃亭PPT上的乐视”模式后似乎已经成为比较通行的做法。但这些都建立在小黄狗可持续的现金流回笼基础上。如果考虑到小黄狗的“短板”,再加上旗下团贷网流动性放缓,派生集团这个“资本局”将如何继续?...
导读14年前,一场关乎深圳新星控股权变动的董事会决议被判无效,这意味着,深圳新星招股说明书中,关于公司股权结构变化的信息披露或存在重大失实,成为搅动上市公司股权稳定的“变量”。14年前一份“迷雾重重”的董事会决议,或许成为潜藏在深圳新星(603978.SH)股权结构中的一枚定时炸弹。作为全球最大的铝晶粒细化剂龙头企业,深圳新星于2017年8月上市,也曾享尽资本市场荣光,市值逼近百亿。然而,随着财报净利逐年下滑,其股价惨遭腰斩。截至3月19日收盘,该公司市值43.1亿元。对于深圳新星的投资者而言,目前最急迫的,并非上市公司业绩每况愈下,而是一起悬于头顶的诉讼案。2019年1月4日,深圳新星发布一份涉诉公告称,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简称“法院”)一审判定,深圳新星2005年6月15日作出的董事会决议不成立,其内容为“同意香港华威贸易行将其占有的被告100%股权,以1250万元转让给香港鸿柏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香港鸿柏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简称“鸿柏金属”)是深圳新星现任大股东兼董事长陈学敏实际控制的公司,香港华威贸易行(简称“华威贸易行”)则是港商陈锦林控制的企业。14年前,一场关乎深圳新星控股权变动的董事会决议被判无效,这意味着,深圳新星招股说明书中,关于公司股权结构变化的信息披露或存在重大失实,成为搅动上市公司股权稳定的“变量”。3月18日,金桥百信律师所律师李垚受访时指出:“(从目前的信息来看),这种情况其实是股权取得程序存在瑕疵,公司IPO时也没有披露关键信息,将来原告如进一步以股权转让纠纷起诉,一旦胜诉,公司就属于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如证券交易所认定其属于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的行为,可能会被中国证监会认定构成欺诈发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深圳新星证券部相关工作人员得知,深圳新星表示对一审判决不服,目前已提请二审上诉。董事会“罗生门”故事还得从二十多年前开始说起。深圳新星前身名为新星化工,为港资公司,成立于1992年5月5日,由陈锦林旗下的华威贸易行100%控股,注册资本110万元。公司注册资本于2005年6月变更为1250万元。招股说明书显示,新星化工成立两个月后,陈学敏进入公司工作,1999年7月,升至新星化工董事长兼总经理。据陈锦林的外甥林康(应采访者要求为化名)介绍,“新星化工最开始是我舅舅陈锦林设立,交给我和哥哥林建军一起打理。后来为方便经营公司,我们聘任陈学敏作为职业经理人。”未曾料想的是,25年后陈学敏携深圳新星奔赴A股市场之时,这家公司已与陈锦林及林氏兄弟毫无关联,这一切都源于一场被卷入“罗生门”的董事会决议。根据招股说明书记载,2005年6月15日,新星化工召开董事会,一致同意股东华威贸易行将其所持新星化工100%股权以1元/出资额转让给鸿柏金属。后者成立于2005年6月5日,股东为陈学敏及林建军,由陈学敏实际控制。深圳新星指出,转让原因是华威贸易行无意继续参与新星化工的经营,相应转让价款已支付,《股份转让协议书》于2005年6月15日签订。时隔十余年,情节峰回路转。陈锦林指出,该次董事会召开当日及签订股份转让协议日,自己尚在境外,并没有入境记录,不可能出现在董事会上,也不可能现场签订股份转让协议,董事会决议上的签字并非本人所写,系为伪造。同时,陈锦林指出,自己从未收到1250万元转让款。“在我和舅舅意识到这次股份转让有问题后,我曾和陈学敏交涉,他最开始说1250万是现金支付,由林建军代为转交,但后来我舅舅和我哥都否认了,陈学敏又改口说这笔费用是转账支付。”林康说道。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民事判决书发现,庭审自始至终,陈学敏及上市公司都未能提供股份转让款的转账记录或其他凭据。3月18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该诉讼事宜及是否存在信披失实一事致电陈学敏,他表示,对诉讼事项不了解,“要问董秘”,但没有提供董秘的联系方式。同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给深圳新星董秘周志公开邮箱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一审败诉“被代表”的陈锦林将深圳新星告上法庭。2017年10月27日,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登记立案。随后一年多,上市公司及陈学敏与陈锦林展开激烈交锋,双方主要争议之一是陈锦林究竟有没有同意将新星化工转让给鸿柏金属。依据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的若干规定》,外商独资企业股权变更除董事会决议外,还必须有第三方机构出具的公证文件。由此,深圳新星提供一份《股份转让见证书》,内容显示2005年6月16日,华威贸易行法人陈锦霖与鸿柏金属法人陈学敏在深圳国际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现已更名为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签订《股份转让协议书》。但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民事判决书发现,《股份转让见证书》写的是“陈锦霖”而非“陈锦林”。前文提到,深圳新星招股说明书披露,股份转让协议是2005年6月15日签订,与股份转让见证书中的信息出现分歧,相差一日。此外,根据公安部出入境管理信息系统查询,陈锦林2005年6月并没有入境记录。“和舅舅沟通后,我在2017年7月30日和31日,两次跟陈学敏通电话,他承认我舅舅并没有亲自签订股份转让协议书,是律师处理的。”林康说道。事实上,这两份通话录音被作为证据提供给法院,并成为判决重要依据,记录在民事判决书中。但深圳新星在公告中指出,原告(陈锦林)提供的《出入境记录查询结果》注明“因数据采集、传输等原因,上述出入境记录可能存在差错或遗漏,仅供参考”。该公司认为,一份无法保证完整、准确的《出入境记录查询结果》无法充分证明原告不在中国大陆的观点。深圳新星还表示:“董事会休会期间需经董事会决定事宜,也可以通过电讯及书面表决方式作出决议。假设真如原告所述,其在2005年6月未有入境,董事会决议也可以通过电讯及书面表决方式作出决议,该种形式作出的董事会决议仍然合法有效。”遗憾的是,深圳新星上述两项辩护内容均没能挽救一审败诉的命运。根据民事判决书认定,由于股份转让见证书中见证日期存疑,签名留有瑕疵,且原告提供了电话录音等,不能证明董事会决议是陈锦林所签。而且,经过多方鉴定和认证,法院指出董事会决议的签字并非陈锦林本人所签,“检材笔记多处具有添、改、涂、描、停特征,为临摹笔迹”。提请二审深圳新星一再在公告中指出,“本案不涉及经济赔偿事项,对公司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不会产生直接影响”。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如果事情进一步发酵,或会对上市公司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可能涉及招股书信息披露的真实性问题,是否因涉及造假从而退市不好说,但如果法院一直支持原告,应该涉及实际控制权变更,可能引起监管部门注意。”3月18日,广东一家中型券商投行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同日,深圳新星证券部人士就一审败诉一事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该部门接线人员认为,“目前,我们已经上诉了,二审结果没出来,信息披露是否违规是不确定的,我们会根据交易所规则及时进行信息披露。”1月4日,深圳新星公告表示,上市公司对一审判决不服,将提起诉讼,该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上市公司认为,案件审判结果尚存在不确定性,且本案不涉及经济赔偿事项,对公司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不会产生直接影响,亦不会对公司控股权、实际控制人股份造成变动,理由有二。其一,涉及本案董事会决议的股份转让协议,系在深圳市联合产权交易所面签,并由深圳市联合产权交易所出具法定见证书,并经深圳市贸易工业局、工商行政部门等相关审批部门审批登记,与股权交易相关的所有手续均已完成。其二,股份转让涉及的两家公司——香港华威贸易行、香港鸿柏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均已注销清算,失去了法律主体地位,已然没有履行追偿和补偿的主体资格。3月18日,陈锦林辩护律师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律师方伟敏受访时回应道,“依据法律规定,董事会决议不成立,据董事会决议所产生的民事行为无效,尽管法律主体灭失(注销),但其所获得股权的行为本身非法,得出的结果就是公司不具备上市资格。”本报记者将持续关注深圳新星涉诉进展。...
3月18日晚间至19日早间,上海洗霸、中原内配、四方达发布公告,“踩雷”同一家私募产品。私募产品的基金管理人为上海良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因涉嫌违规情形,基金产品存在重大违约风险,可能导致相关投资资金不能如期、足额收回。中国证券报(ID:xhszzb)记者致电上海洗霸、中原内配、四方达三家上市公司,三公司均表示,目前已派出董秘、审计、律师等相关人员前往上海良卓进行协商,争取将风险降至最小。目前私募方也较配合,具体进展还需等明后两日的处置资产说明会后才能了解。三家上市公司“踩雷”同一家私募产品3月19日早间,中原内配发布公告,公司使用1.1亿元自有资金购买上海良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私募基金“良卓资产银通2号票据投资私募基金”、“良卓资产稳健致远票据投资私募基金”,这两只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7%、9%。中原内配在公告中披露,基金管理人涉嫌违规情形,基金产品存在重大违约风险,可能导致公司相关投资资金不能如期、足额收回。公司将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理财本息预计回收情况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截至公告日,公司购买良卓资产已到期尚未兑付及尚未到期的理财产品合计余额为1.1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的2.88%,占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的4.59%。四方达、上海洗霸也相继发布公告称,购买了良卓资产旗下私募产品,本金分别为5000 万元和1400万元人民币。三家上市公司共涉及金额1.74亿元本金,后续或将面临无法兑付风险。上市公司已成立专项小组根据中基协备案信息显示,“良卓资产银通2号票据投资私募基金”于2017年4月27日成立,于2017年5月5日完成备案;“良卓资产稳健致远票据投资私募基金”于2017年3月27日成立,2017年4月27日完成备案。两只私募基金产品基金管理人均为上海良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托管人均为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浦东分行,基金运作状态为正在运作,产品均投资于银行承兑汇票及该等票据的收益权、银行存款(包括银行活期存款、银行定期存款、协议存款等各类存款)。中国证券报(ID:xhszzb)记者了解到,除了上述三家A股上市公司外,慈星股份、康力电梯和思维列控3家上市公司此前也曾买入上海良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私募基金产品,不过产品到期日较早,并未踩雷。针对此次踩雷事件,中原内配表示,公司已设立由公司董事会秘书牵头,财务部、法务部、审计部、证券部等专业人员配合的专项小组,并聘请律师团队,积极与良卓资产等相关方沟通并磋商,现场核查基金运营现状,调查分析基金结构及底层资产状况,寻求解决方案,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公司潜在损失。四方达和上海洗霸也均表示,公司成立由公司董秘、财务总监牵头,法务、律师配合的处置工作组,正在现场积极深入了解情况,尽最大努力保全公司投资资产,维护公司及股东的利益。此外,根据该项事务进展及结果等信息,对资产损失作出合理评估。中国证券报(ID:xhszzb)记者了解到,上海良卓资产管理拟定于3月20日及21日10点至14点各召开两场拟处置资产说明会,就公司拟处置资产做出相关情况说明。记者致电良卓资产,对方并未有人接听。不过其官网有公司对事件的表态。...
不达标,就换人!券商分析师的“江湖规则”已经改变。上证报近日获悉,某大型上市券商研究所正对分析师进行佣金收入考核,不达标的行业首席分析师将被换乃至劝退,其计算机、传媒行业的首席已经换人。 分仓佣金成考核第一指标 新财富分析师评选取消之后,分仓佣金就成了对分析师业绩考核的最重要指标。有券商直言不讳,现在研究所内部排名就看“派点”,也就是买方机构给予的打分。 近日,这家大型券商研究所人事发生变动。该研究所部分行业首席分析师佣金指标考核不达标,将被弃用乃至劝退。 这家券商研究所分析师数量较多,行业覆盖也比较齐全,有包括军工、房地产、医药生物等在内的20多个行业。在去年的公募基金佣金分仓排名中居于行业前十。近期随着市场好转,该所很多研究报告都在市场上产生了较大影响。 上证报在Wind上查询到,该所原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的最新一期报告还停留在2018年底。此外,上证报还了解到,该分析师专注于云计算、科技金融、人工智能等领域研究,曾获2016 年水晶球最佳分析师公募榜第一,Wind 最佳分析师团队第一,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入围等奖项。 基金佣金分仓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基金公司给予券商的证券交易手续费收入。基金公司等机构投资者普遍会对券商卖方研究成果定期考核,以作为下一个周期基金分仓比例的重要依据,这就是派点。一般按照评分人职务的重要性予以相应的权重,研究员、基金经理、投研负责人和市场部等都是大多数基金公司给券商研究员打分的主角,他们对券商分析师按照贡献度来决定派点的多少。 考核指标趋向单一 因佣金分仓不达标就弃用,这对于业内分析师的震动不小。 熟悉该研究所考核标准的人士向上证报表示:“考核标准比较好理解,新人研究员就是看报告数量,老分析师的话就是看佣金分仓多少,如果分仓佣金不够多,可能就要被劝退了。”因此,压力首先体现在首席分析师身上。 另一大型券商的分析师向上证报讲述了新财富评选取消后,研究所对分析师考核指标的变化。“新财富评选取消前,部分券商考核佣金派点,部分考核新财富是否上榜;新财富评选取消之后,券商都开始注重佣金,但很多新财富的首席原来是不拉佣金的,所以其实他们的佣金贡献很少。”他认为,佣金考核与新财富上榜考核完全是两个商业模式,两个导向。 上海一大券商的分析师说:“我们现在的考核也很简单,就是看佣金多少。”“实事求是讲,分析师就是看天吃饭的,有些行业就是不景气,佣金多不起来。”该分析师补充道。 研究员考核应该根据综合指标,不仅包括佣金分仓,还包括工作量、报告质量、合规性、内部协同服务等等。一些辅助量化考核指标包括深度报告数量、路演、调研、电话路演、微信路演、晨会发言、考勤等等。 但也有券商研究所所长表示,未来随着科创板的推出,研究员的定价能力、对投行的支持都会有更高的要求。 据悉,即使是去年佣金分仓排名第一的一家券商,也并非只按照佣金来考核,而是一个综合的、很多维度的考量结果。 业内分析师担心,如果仅按照佣金排名,导致的结果可能一是派点争夺更加内部化,二是冷门行业首先被淘汰。比如一些电力、煤炭建筑等行业,常常几年没有大的市场机会,那么,这些领域的分析师的勤勉尽责就无法体现。 不过也有研究所管理层表示,一般而言,冷门行业研究员数量有限,所以竞争反而不激烈,所获得的机会也是公平的。 由此可见,业内对分析师的考核指标尽管有诸多争议,但正趋于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