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去杠杆的一系列政策下,不少银行流动性都开始 “吃紧”,中小银行相对更为明显。在6月21日的陆家嘴论坛上,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谈及这个问题时表示,央行虽然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但没有必要为小部分银行提供无偿救助,如果央行职能直接简化为付款项,则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 徐忠表示,央行需要做的,应该是在流动性危机时采取果断行动,同时遵循向流动性困难而非财务困难的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的原则,防止系统性风险的蔓延。他还指出,绝大多数金融机构是健全的,流动性困难的机构如果需要资金补充,应提供高质量的抵押品,央行对应也要收取高利率。 在徐忠这番讲话的当下,金融机构正普遍在流动性上承压。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过去几年,市场在一段时间内推动了金融加杠杆。比如银行的委外业务,资金通过层层嵌套加杠杆,监管加强后资金想要收回来就会面临问题。但今年监管层密集下发文件整治金融乱象,助推金融去杠杆后,在流动性趋势偏紧情况下,原本以拆出资金为主的大型机构也变得很谨慎。对于表外业务、同业业务、通道业务、委外业务等做得相对较多的部分中小银行,监管收紧更是必然造成流动性紧张。 流动性风险也从数据上有所体现。例如6个月同业存单的到期收益率方面,国有银行由年初的3.6%增加近30个bp至3.89%,同期农商行则从3.58%大幅增加84bp至4.42%。连平提醒,部分银行流动性明显偏紧,会在“蝴蝶效应”+“羊群效应”的作用下,推动市场流动性总体趋紧。 央行也注意到了这种情况。不过,在徐忠看来,近期密集出台的监管政策,更类似于是一次纠偏的过程。他表示,上世纪70年代以后,央行纷纷转向轻度监管、效率优先,放松了对金融业的严格管制。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业内对央行和金融稳定的关系又有了重新的认识。 他指出,央行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能,需要金融监管的协调配合;同时,央行的宏观调控离不开金融监管政策的协调配合,央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能,也需要获得相关金融监管的信息。“如果不参与事前事中监管,监管信息无法有效共享,央行很难掌握银行资产状况,很难作出准确的救助。在这种情况下,央行最后贷款人职能简化为付款项,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徐忠说道。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