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表示,兜底式增持对于员工和普通股民来说,仍存在一定风险。
近日,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 “兜底式” 增持公告。专家认为,虽然 “兜底式” 增持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投资者信心,但大股东能否兑现兜底存在不确定性,对于员工和普通股民来说,仍存在一定风险。
近期,“兜底式增持” 概念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简言之就是老板说,你买咱公司股票,赚了算你的,亏了算我的(即 “兜底增持” 概念)。不少 “中国好老板” 为了维稳股价更是纷纷加入其中。有关数据显示,6月份前4天,两市有82家公司的重要股东146次出手增持。
与此同时,奋达科技、凯美特气等公司近日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号召员工买入公司股票,并承诺兜底。
对此,上海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立新表示,兜底式增持倡议重现A股市场,短期内或有助于投资者情绪的修复,整体市场格局的改善和重塑仍然需要假以时日。
虽然6月份的 “兜底式增持” 现象频现,但这在历史上并不罕见。有关专家表示,回溯历史,兜底式增持潮往往发生在股价大幅下挫后的阶段性底部。
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7月份至9月份,暴风集团、腾邦国际、中利集团、金贵银业、科陆电子、皇氏集团等上市公司大股东均以承诺兜底方式,鼓励员工购买自家股票。而且,短期内,大部分公布大股东 “兜底增持” 的上市公司股价表现亮眼。
浙江财经大学经济系主任文雁兵表示,大股东兜底式增持有助于减少清仓式、断崖式减持等广为诟病的现象,但兜底式增持在严监管、去杠杆、经济增速放缓、利率上升、流动性受限的背景下,很难起到稳定股价的作用。另外,兜底式增持表现为典型的大股东和产业资本行为,对于员工和普通股民来说,还存在一定风险。
李立新表示,整体证券市场健康发展不能靠倡议增持,在A股市场体质未得到改善之际,市场对增持不会有过多反应,甚至有可能作为利空对待,认为是虚晃一招。
浙江理工大学金融系副主任钱一鹤表示,从市场影响角度看问题,“兜底式” 表态是影响投资者预期的方式,隐约带着政府舆论引导市场的印记。但这种表态存在两个不确定性,第一,投资者的理解不同,可能会理解为“价格顶不住了”,这样就会适得其反。第二,可以称为“狼来了效应”,“兜底表态”多了,就不能保证所有的底都能兜住,无效表态增多之后,这种表态就会失效,甚至适得其反。所以这种“兜底表态”的市场成本实际上是很高的,管理层应该尽早进行规范,免得“亡羊补牢”。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