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吴以岭是名医,是院士,是企业家,而吴以岭却说 “我就是一个大夫”。 他出生于中医世家,中医典籍倒背如流。不过,放着好好的医生不做,偏偏去卖药,结果仅靠5只虫子就卖了将近10个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就是以岭药业的创始人吴以岭。 1949年10月,吴以岭出生于河北故城一个中医世家,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赤脚医生,吴以岭与生俱来的对中草药的兴趣就是得益于父亲的遗传。 打5岁开始,吴以岭就能背方子、辨草药,到了13岁已经能辨别200多种中草药。1966年文革爆发,吴以岭干脆彻底告别课堂,白天给父亲拎药箱,晚上苦读中医典籍。 那年冬至,父亲起夜,发现吴以岭屋里的灯还亮着,推门一看,吴以岭熟睡在书桌旁,屋里还有一盆没烧完的炭,“如果再晚两个小时,后果不堪设想”。 正是凭着勤奋劲头,短短3年,吴以岭熟读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陈修园医书四十八种》等50多本中医经典典籍,同时,他又开始自学西医基础理论。 为提高临床水平,吴以岭经常穿山越岭,到周围十多个村的卫生所拜师学艺。久而久之,吴以岭光靠闻味儿就知道用了什么草药,11年间积累了100多本病例,吴以岭也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小吴大夫”。 1977年恢复高考,凭着从小练就的 “童子功”,吴以岭一举考上河北医科大学中医系。 大学期间,他异常勤奋,仅用2年就学完了4年的课程,最后连跳2级,成功被南京中医院心血管与糖尿病硕士专业录取。3年后,吴以岭正式成了河北中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一名医生。 1980年2月,一位60多岁的老大爷前来就诊,那是一个有着20多年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刚开始,吴以岭按照惯例,开了几副活血化瘀的药方,可是2个月后还是不见好转。 患者难受,吴以岭更难受。那段时间,古代典籍像电影一样在吴以岭的脑海里一遍遍闪过,忽然他灵光一现,“清代名医叶天士曾说,瘀久病重,可用虫类祛瘀搜剔,”于是,吴以岭决定换个方法,“从虫子打开突破口”。 此后的一个月,吴以岭详细翻阅了100多本线装书籍,光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就跑了3趟,“用红蓝铅笔画出重点、次重点,在一旁作批注”。仅仅本钢纲目第5节,吴以岭就做了5000多字的笔记。 当年6月,征得病人同意后,吴以岭在病人的常规方剂中,每副加入了8克全蝎、蜈蚣。谁知过了两天,患者拿着拐棍就跑了过来,“把药吃错了,您给开的4副药,一次全给吃了。” “啊!” 吴以岭大惊失色,差点心脏病突发。怎知患者呵呵一乐,“以前的那种胸闷和疼痛的感觉一下子轻松了很多。吴以岭又惊又喜,“吃了这么大剂量竟然没事,看来是对路了。” 随后,吴以岭果断添加土鳖、蜈蚣、水蛭等3中既活血又通络的虫类药。经过半年4个疗程的治疗,那位患者的冠心病竟然奇迹般好转起来。 1982年底,吴以岭的独特处方问世,定名为 “通心络”,专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不过,中医院很多老大夫不以为然,“靠一堆虫子治病,悬!” 医生尚且存在质疑,何况是普通患者?为此,吴以岭专门找到中药研究室,“帮忙做动物药理实验”。一年后,50只小白鼠的实验结果证明 “通心络不但能够有效避免血管痉挛的发生,还有降血脂、抗血凝的作用。” 备受鼓舞的吴以岭,随后跟朋友东借西借凑了2万块钱,租了3间小平房做实验室,他一口气做出300份通心络胶囊,“免费送给患者。”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