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美国,微软、谷歌、亚马逊三大科技巨头刚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业绩爆棚,一天之内三家公司的市值新增了1000亿美元。这一轮上涨后,目前美国市值最大的5家科技公司总市值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而这三家公司的共同点就是,压缩成本,科技创新。其中技术驱动的云服务成为最赚钱业务,营收几乎都同比增长了70%。其中电商巨头亚马逊表示,终有一天,云服务的总体业务收入将超过其最核心的零售业务。而Google首席执行官也说:“世界上所有生意最终都会运行在云上。” 如果对比看阿里刚刚出炉的第三季度财报以及当天应声而涨的股价,大家也可以发现,阿里最快的增长,让华尔街最满意的答卷也恰恰是来自云服务。
从财报数字来看,收入的稳定增长、成本的控制以及云服务的高速增长,是美国互联网巨头第三季度财报业绩亮眼的主要原因,但再深入一些来看就会发现,业绩的集中爆发,与这些巨头在经营上的长远战略思考和及时有效的调整变革密不可分。
我们经常听说,美国的互联网投在了高科技,德国的互联网投在了工业化4.0,中国的互联网投在了O2O。在美国,没有什么比Google的布局更加广泛。在成立母公司Alphabet后,除了传统优势业务搜索、移动、视频外,谷歌在物联网、无人汽车、生物科学等领域的拓展也随着架构的调整而进一步浮出水面,谷歌的例子或许最好地证明了实现盈利和大力投入未来的研发两者的关系能够处理好而并不矛盾。对传统优势业务领域的深耕,根据行业变化对自身不断革新并努力开拓和探索新业务领域,是这些巨头立于长久不败之地的制胜法宝。
而阿里的做法完全相反,积极抢夺市场,大举吸纳流量,吞并入口似乎成为了近两年发展的重心。在O2O领域、电商周边、移动互联网领域、社交软件、文化传媒、物流及金融方面阿里都有所动作。如此频繁而多元化的收购行为,很难令人信服阿里是基于技术整合为目的进行收购,相反,更如传统的市场垄断行为,通过垄断流量入口建立起阿里巴巴帝国。
在中国,O2O这个被我的同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许小年教授形容为“中间很2,两边都是零”的中国特有名词,其实的确是短时间内最高效率整合传统产业资源,抢占市场份额的好风口。像阿里这样市场的颠覆者可以带来“鲶鱼效应”,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可以提升整个行业的表现。只是拂面的杨柳春风赶上资本寒冬也容易变成冻死创业者的刺骨寒风。并购,成了现阶段互联网公司的另一趋势。
线上线下规模对比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BAT大鳄进入“三国时代”,而小鱼们此时则面临着“合纵连横”的战国风云。合众弱以攻一强,抱团取暖以度过寒冬,或者事一强以攻众弱,背靠BAT大树好乘凉。无论选择了哪条路线,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联盟总是充满着不确定性,中国互联网公司想要最后获得投资者的认可,必定要走一条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不断提高自身研发能力,脚踏实地深耕用户精准营销的长远之路。其路漫漫,其心可求。阿里的未来,也许能作为一个盈利机构在中国市场的土壤上继续开花结果,但我们更期待看到的是其对宝贵资源和庞大规模的充分整合,创造出令世界为之折服的新科技。
马云手上还有另一张牌,那就是蚂蚁金服。目前蚂蚁金服依然还处在企业培育初期,在蚂蚁的成长过程中,也经历了一系列收购兼并、入股投资的动作。未来蚂蚁金服登录资本市场,将会获得投资者怎么样的评价?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