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抢了年轻人的女朋友,年轻人只好抢你的公司。” 网友口中抢公司的年轻人叫姚振华,比王石小19岁,人赐外号姚员外,因为他表现得很有钱。 有机构测算,宝能增持万科,一共动用资金430亿。大家都说,姚振华的杠杆加得猛。 王石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或超20倍”。姚振华反击:资金来源风险可控,杠杆倍数只有1.7,最多最多也就是2。 新华社分析一番给出结论,那就4倍吧,数字具体到了小数点——4.19。时隔多年,内幕君依然清楚记得这组数。 “宝万之争”后,这位有钱的年轻人名声大噪,与之俱来的是争议。 血洗南玻A、抢登万科、大战格力……有人说他是赌徒;有人说他是枭雄;有人说他是害人精,是门口的野蛮人。还有人说他是股神,4年多,从万科身上赚走300亿。 这些标签,姚振华都不同意。他说,“我是一个知识分子”。 众说纷纭,各执己见。 2020年,姚振华50岁,走到知天命的年纪,“年轻人”终于老了。 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下他狂野的前半生。 1 1970年,19岁的王石在新疆当驾驶兵,负责运送军械给养,在南疆北疆之间来回跑。 晚上熄灯后,小王打着手电筒蒙在被窝里读《十日谈》,也读《红楼梦》。他未来的对手姚振华,这一年出生于汕头,一个盛产牛肉丸和超级富豪的城市。 光是中国首富,汕头就造了俩:马化腾和黄光裕。 汕头、汕尾加上揭阳、潮州,四个城市合称潮汕地区。 唐宋开始,这里的经商文化渐成气候,并衍生出一股活跃至今的神秘力量——潮汕帮,史称潮州商帮。 民国初,一本汇编清代朝野遗闻的书《清稗类钞》中,这么描述潮汕(潮州)人: 潮人善经商,窭空之子,只身出洋,皮枕毡衾以外无长物。受雇数年,稍稍谋独立之业,再越数年,几无不作海外巨商矣。 一个背包就能闯天下,用今天的话来说:潮汕人,当老板的料。 发展至今,潮汕帮和温州帮、莆田系一起被称作当代中国三大“商帮”。 翻开香港富豪榜,你会发现祖籍潮汕的顶豪多如过江之鲫,比如李嘉诚、刘銮雄、向华强、杨受成、罗康瑞、“玩具大王”蔡志明。巅峰时期,“潮汕帮”坐拥港股40%的市值。 在这片经商文化浓郁的土地上生长,姚振华的财商不低。 1988年,18岁的小姚考上离家400多公里的广州华南理工大学,读工业工程管理,后又选修了第二专业食品工程。 80年代后期,物质还较匮乏,姚振华选修食品专业,相当于蹚入一片“蓝海”,为日后发家埋下伏笔。 一般人念大学,完整修完一个专业已经不易,姚振华读两个专业,比别人多修了30几门课程。 和没经历高考,靠选送上大学的王石比起来,姚振华是妥妥的学霸,也难怪他说“我是一个知识分子”。 2 “潮汕帮”经商底蕴带给姚振华的,不只有财商启蒙。 《潮商资本演义》的作者张更义说:“价格不透明的行业,比如黄金珠宝、地产、军火、毒品等,是潮汕人拿手的”。 潮汕人经营精髓在于8个字: 商者无域,善用财技。 潮汕人经商没有边界,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姚振华发家到全面崛起正是得益于此。 “改革春风吹满地”的1992年,姚振华大学毕业后直奔深圳,进到一家国企端铁饭碗。 没过多久,姚振华就把饭碗撂下,然后在福田区莲花二村开了个菜市场,名叫『新保康净菜超级市场』。因为这层关系,很多人说姚振华就是个卖菜的,甚至管他叫“油条哥”。 那是大家爽文看多了,喜欢编排草根逆袭的传奇故事。 姚振华没炸过油条,他下海的起点不低,搞蔬菜连锁商超。嗅觉敏锐的他抓住深圳政策东风,一切顺风顺水。 深圳是小渔村发展而来,农地本来就少,成为特区飞速发展后,农业在深圳经济结构中的占比就更少了,农产品大部分需要外地引进。为此,1993年深圳加速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 姚振华灵敏切入这项民生工程,当初选修第二专业“食品工程”没白费。1995-1998年间,姚振华在深圳开出15家蔬菜连锁市场,从蔬菜种植、运输再到销售,人家玩的是闭环产业链。 更关键的是,那时的小姚背后站着金主。 《新财富》杂志早年一篇报道显示,姚振华创办“新保康实业”搞蔬菜生意,主要资金来自姚沐生和姚振邦。这俩应该是姚振华的族人。 那个年代物质匮乏,当商贩比当教授赚钱,但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拉不下脸。听说搞菜市场有奔头,姚振华拉着亲弟弟就去“摆摊”了。 这叫什么?这就叫“商者无域”。 此后姚老板做生意,总是牢牢贯彻这四字诀,哪里有钱去哪里。 3 1998年,“房改”轰轰烈烈,意识到地产能赚钱,姚振华火速转场。他的“新保康实业”扩充经营范围,增加了“房地产开发”业务。 2000年,年仅30岁的姚振华创立“新保康投资”(宝能投资前身),同年成立太古城实业(宝能地产前身),正式闯荡地产圈。 当年姚振华开出人生首个地产项目,展现出的一身财技叫人叹为观止。 毕竟,能用170万撬动几个亿的人才,尘世少有。 据说事情经过是,姚老板借“菜篮子工程”先后拿下几块地(用地性质不可考),其中一块位于福田区。 缴完170几万土地款,姚老板找了家银行合作盖楼,银行前后出资7500万,这些钱够盖两栋楼。之后姚老板成功变更土地用途。 变更成住宅用地后,姚老板用银行的出资缴纳多出的土地款。紧接着,又把土地和在建工程抵押给银行申请贷款,拿上钱另外盖了3栋高层和商业裙楼。 一顿眼花缭乱的操作过后,总建10万方的建筑群拔地而起,整盘销售额7亿-10亿之间。 业内推算,姚老板至少掘金5亿。 大概是看过猪跑也吃过猪肉,后来再搞地产项目时,姚振华常想着用一只鸡撬动一头猪。宝能离职员工跟媒体说:姚老板搞地产是金融思维,花100万想赚1个亿。 又过几年,另一项目太古城问世,总销超90个亿,让姚振华的盆钵更加满当。 地产圈挖到的金子还没捂热,姚振华又有新发现:富贵“险”中求。 2012年,姚老板再次大跨界,拿下保险牌照迈入金融圈。前海人寿成立后,姚老板以高出同行三倍的价格挖人,2013年寿险保费收入143亿,杀到行业第13位,2014年保费攀升至347亿。 这个平台是姚老板驰骋资本圈、频频举牌的神器,包括蛇吞万科。因为喜欢“举举举”,有人就拿姚振华和孙宏斌比较,称他们“接盘双侠”。 内幕君总结姚老板的前半生发现,他像孙宏斌,像马明哲,又像许家印。 因为他一会玩地产,一会玩金融,2017年一个劈叉,步子又跨到了造车圈,跟许家印同战“新能源”。买观致,买长安SPA,全国落地7个汽车生产基地,按照姚老板的展望,宝能汽车在10-15年间要发展为具备国际影响力的汽车集团。 实在不行,也能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地产集团。宝能系造车3年,产品规划没见着,土地倒是谈了1.6万亩。 总之,三次大跨界,钱眼在哪,姚老板就在哪。地产、金融、新能源之外,宝能系还布局了物流、教育、医疗、农业、文化传媒等产业。 面对跨度如此大的商业帝国,内幕君由衷感慨:姚老板的前半生,是劈叉的前半生啊! 4 如果问,这个爱“劈叉”的汉子欣赏谁? 答案也许是“王健林”。 2013年宝能对外宣称,要在5年内投资1200亿,开发建设40个购物中心,且全部自持经营。立下发力商业地产的Flag后,姚振华从“前浪”万达那挖来一批高管。 2014年5月,深圳宝安一宗商业地块拍卖,宝能穿着马甲去抢地。挂牌起始价21亿3500万,宝能马甲“金利通”以48.3亿竞得,力压深圳地王制造机——同样出自潮汕的龙光。 那一年,郁亮首提“白银时代论”。他说,人人弯腰就可以捡到黄金的时代结束了,房地产行业进入白银时代。 翻涌没多久,姚老板发现万科老哥没说错,地产行业的黄金岁月结束了。 姚老板有个特点,做事风风火火,喜欢短时间内见成效。宝能地产定下2014年销售200亿的目标,结果卖90亿不到,只够买两块深圳地王。姚振华甩甩手,把地产业务交还弟弟姚建辉,转身投入他最拿手的资本运作。于是有了两场交锋剧烈的商战—— 血洗南玻A和宝万之争。 也因为这两战,姚老板走红,成了大众眼里的“野蛮人”。 2016年11月中旬,有着32年历史,身为中国玻璃和太阳能行业领头羊的南玻集团发生人事震荡。两天内,公司的董事长、CEO、董秘、财务总监以及所有副总裁都辞职了。 整个金融圈为之一颤。 另一头,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宝能系调兵遣将,姚振华的妻子、担任过他助理的陈琳接任董事长,董事会补选4位董事,宝能系占3个。 外界管这顿操作叫“血洗南玻A”。 南玻A原本第一大股东是国资背景的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宝能系通过2015年密集举牌上位,成为南玻实控人后和原管理层刮擦不断,最终因为股权激励问题引发战火。 按照南玻管理层的说法:宝能系给出了不切实际的激励方案。南玻创始人曾南直指宝能系“话说得甜,但口惠而不实”。 曾南还透露,宝能系“嫌弃”他们不懂赚钱。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