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咖专栏
直击P2P六大“病灶” 任何平台不可能全无问题
发布时间:2015-12-03 16:23 来源:未知 作者:秋源俊二

  互金行业,发展到今天,仍然一片乱象纷呈,或许是某些困境或者痛点,导致今天这样的局面。笔者在此,盘点一下当下行业的困境与痛点,也做一下简略分析。

  难点一:资金池(重点分析)

  大家小时候,一定做过一道数学题,一个水池进水和放水的问题。

  其实互金行业的资金池问题,可以用这个逻辑去理解。资金池英文名叫“cash pool”,我们可以简单把P2P流程,看做是很多进水口(相当于投资人投资)和很多出水口(相当于借款人借出),由于来来去去的资金,就会无形中形成一个池子。银行就是这样的原理,无数的存款人和借款人,就代表了资金的流向。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个行业是怎么定义的:P2P是信息中介。

  意味着中间不能存在池子,我用一个图来简单描述一下两者的区别:

\

  上图可以清楚的知道,两者的区别在于,资金能否完全有效匹配。美国LC具体的项目,都是对应具体个人或者项目,很多都是过桥资金性质;而国内,笔者不敢说每家互金网站都存在资金池问题,但是一旦涉及理财计划之类的,就一定存在资金有效匹配的时间差问题。既然存在资金的时间差,那么资金就会在企业账户,形成一个“蓄水池”,这就成了资金池。

  假设企业挪用资金,只要来去资金正常流动,那么这就是一笔沉淀资金。余额宝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于是,大家看到各家消费类网站,想尽各种办法,叫我们把资金存到他们账户下,那都是资金池啊。

  P2P行业,你觉得会例外吗?资金池100%存在的,没有例外。但是笔者在这里要阐述的观点是:资金池是一个正常、自然而然形成东西,它不会因为银监会的某些禁止性规定就消失,相反大家更多的要去理解资金池产生的背景原因。因此笔者对资金池是否要禁止,一直是持有中立态度,在当下的互金行业,完全禁止是完全不可能。(具体课参见笔者先前的论述《P2P行业不应该对资金池噤若寒蝉》)

  当然,笔者在今年七月出台的《互金指导意见》中,没看到关于资金池的说法,对于之前那么提倡的“八条红线,四个不可以”,基本上很多都不现实,所以监管层也及时调整了,《指导》中也有意的避开了这个话题,这些都颇值得大家玩味。

  但是,大家也要理解监管层为什么在前期提出禁止”资金池“口号或相关言论。原因很简单,就是保护各位投资者,早期连个银行资金存管都没有,当平台对资金的权限越大,可操作空间越强,那么出问题的概率,理论上就越高。

  早期的直接禁止,应该是口号式、运动式、中国特色官僚式的文化,而不是禁止它。行业内一直都对这个话题,非常敏感,笔者觉得不应该是这样的。

  难点二:坏账率和相关风控

  由于是借贷行业,就会存在一定的坏账率。

  互金行业的坏账率,一直都是一个谜。笔者听到几种声音:

  1、声称坏账率为零的

  2、计葵生声称陆金所坏账率为5%左右

  3、干脆不公布的

  4、笔者曾经了解到的,中关村某些小贷公司,坏账率高达20%以上

  具体的风控、坏账这些,笔者认为,这些会一直是一个谜题,因为不会有客观中立第三方人知道;

  当然,像第一种说法的,完全是把投资人当傻子,他们的逻辑是:只要平台把钱垫付了,就可以宣称自己没有坏账。但实际情况呢?是一旦平台垫付不了这个钱,那么出现的后果就是,平台所有借款都是坏账,也就是坏账提升到100%。

  关于计葵生自爆家底,笔者认为,他们的数据,真实性比较高一点,陆金所的逻辑也很简单,假设行业老大是这个水准,那么基本低于这个坏账率的数据,基本都有水分?这让笔者突然联想到手机制造业的乐视手机,他们公布制造手机的MBO(原材料清单),也就是把底全部公布出来,也算是下了血本的。

  不公布的呢,可能很多是数据不好看(平台的风控总监,需要时刻清楚坏账的变化情况,否则平台资金断流,将是大概率事件)

  第四种说法,是笔者自己在工作中,从大股东口中听到的,真实性无法考证。

  在笔者看来,不管坏账率是多少,只要:①平台因坏账导致的现金缺口<平台所收取的各种管理费,那么平台就是非常健康的;

  ②平台收取的各种管理费<平台因坏账导致的现金缺口<平台新吸收的资金量(也就是从投资人那收过来的钱),那么平台只要不东窗事发,就能一直存活下去;

  ③平台坏账导致的现金缺口>平台新吸收的资金量,那么平台就会倒闭。

  详细可以见下图(按照定义域的概念理解):

\

  给大家透露点信息吧,笔者私下了解到:大概积木盒子之前8600万美金的融资,就是因为河北融投事件,导致的现金流紧张,这家企业平台差点因为河北融投事件的恶劣影响,成为了问题平台。只不过由于融到钱了,当然积木盒子平台本身平台价值也还挺不错,所以它存活下来了,也就是用融到的钱,堵住了坏账导致的资金缺口。

  难点三:获客与营销

  在上一个章节《战国时代》,笔者曾详细讨论过互金秀肌肉的问题,这就好比买东西,畅销与否,取决于嗓门大小;现在则是营销劲头。

  强者如”借贷宝“,活动无下限,强迫学生下载APP营销;中者如“撸精锁(陆金所)”,尺度无下限,色情基调;当然,最次者,那就是直接骗老头老太太了。

  就目前笔者了解到情况,随着竞争加剧,而行业的投资者人数发展缓慢,目前人均获客成本已超500元,这已经是一个很高的数据,也意味着大笔营销费用。

  获客与营销,更多是中小平台的问题,大平台之间,关键是营销转化率。

  难点四:非法集资、自融、资金存管与监督

  每次和朋友介绍自己的工作,特别是那些不懂这个行业的,总是避免不了解释一下这些传统民间借贷的问题。

  因此,笔者在和父母解释自己工作时,总是很无奈。

  还好,目前银行开始展开存管工作,对资金的流向,多少有了一定的规范。

  难点五:投资者的不成熟(刚性兑付、兜底和风险保证金)

  每次出现什么“危机”、“跑路”等新闻时,笔者从来都是冷眼旁观:过于贪婪导致他们选择高息;过于懒惰导致他们不挑选平台,而投资是一件需要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事情,世上没有白来的午餐,投资也别想着随随便便就能获得高息。

  看着“泛亚危机”,真是让人嘀笑皆非,拉横幅堵政府就想挽回损失,可能吗?不能承受那个风险,就别投资;玩股市的目前是被教育出来了,互金行业,则不知能够何时成熟起来!

  难点六:优质资产端的匮乏

  对于那些整体素质不错的平台,他们一般都有优秀“吸储”能力,制约平台发展壮大的,不是投资人的问题,而是标的资产是否优质。

  小平台求能够快速成长,而大平台追求的是能够健康成长,也就是不同平台之间的风险偏好是不一样的。

  小平台追求高风险,所以营销开道,用户数据为王,那将是决定他们融资故事的关键要素;而中大型平台,可能追求在一定风险阈值下的高速发展,因此,缺乏优质资产,就成为了制约大平台发展的关键要素。

  可能互金行业的困境与痛点,远不止这些,在理解行业问题、抉择具体投资哪家平台时,还需要深入了解一些细节;但是面对行业这些问题,其实就像一个人一样,只要健康就行,不可能完全没有上述情况。就如同那些无免疫力的病人,必须在ICU病房里,那反而是不健康的;真正健康的平台,或许存在着某些问题,例如对坏账的态度。

  我们考察一家平台是否值得我们信任,看看这家平台是否有一定的抵御坏账风险能力,也就是人体免疫能力。

  作者 秋源俊二 微信公众号 QYJEQYJE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