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互联网金融观察
基金经理变更遮遮掩掩 信息披露公平何在?
发布时间:2024-07-31 13: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在公募基金经理动向的披露上,基金公司应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平等对待每一位持有人,不能在机构投资者面前说了实话,却在个人投资者面前遮遮掩掩,语焉不详。

今年以来,多位知名基金经理上演离职“闹剧”,剧情则出奇地一致。先是离职传言沸沸扬扬,而基金公司遮遮掩掩,最终一纸公告,基金经理离职尘埃落定,徒留个人投资者错愕。

公募基金信息披露公开、公平、公正何在?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投资者而言,买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在信息披露上,基金公司要公正对待每一位基金持有人。

对基金经理离任遮遮掩掩

人才是基金公司发展的基石,基金经理是基金公司最重要的资源,有了绩优基金经理,意味着基金规模有保证。与之相对应的是,当基金经理离任时,其所管理的基金也会被赎回。

正因为上述原因,基金公司最不想看到的事情是旗下知名基金经理离职。当基金经理有离职意向时,为了防止投资者赎回,基金公司往往会想方设法安抚投资者。

以中庚基金明星基金经理丘栋荣为例。早在今年4月,市场上就有丘栋荣离职的传闻。彼时市场议论纷纷,基金公司则遮遮掩掩。

5月,中庚基金在宣布丘栋荣管理的多只基金增聘基金经理时,依然没有对丘栋荣是否离职作出明确的回应。在给投资者的信中,中庚基金表示,增聘基金经理是为了顺应资管行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与总体框架的要求,实现公募基金强化投研核心能力建设,不断强化“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的投研体系建设目标。

“经过中庚基金管理层、投研团队核心成员审慎思考与商议,决定扩大基金经理队伍,进一步提升投资管理能力与边界,以长效机制拥抱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庚基金如此表示。

7月,中庚基金最终宣布,丘栋荣因个人原因离职。

同样的例子还有圆信永丰基金的范妍。今年3月初,圆信永丰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范妍离职的传言愈演愈烈,圆信永丰基金表示范妍正常履职,公司投资运营一切正常,一切请以公司对外披露公告为准。

不过,仅仅一个月后,4月3日圆信永丰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范妍因个人原因于4月1日离职,并且不转任公司其他工作岗位。同时,圆信永丰致优、圆信永丰优加生活等多只基金发布公告称,范妍卸任基金经理。

机构先知先觉提前撤退

买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这句话用在知名基金经理上更为贴切,尤其是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一旦更换绩优基金经理,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卖出相关基金。

从季报披露的情况来看,在部分知名基金经理宣告离职前,其管理的产品规模即大幅缩减。需要说明的是,越是机构投资者占比高的基金,规模缩减越多。

从基金二季报来看,丘栋荣管理的多只基金遭遇大幅赎回。Choice数据显示,中庚小盘价值股票二季度被净赎回9.07亿份,与一季度末相比,基金份额环比减少43%。从持有人结构来看,中庚小盘价值股票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是几只基金中最高的。截至2023年底,中庚小盘价值股票的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近50%。中庚价值领航混合的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也超过40%,该基金的赎回份额比例同样居前,与一季度末相比,基金份额减少超30%。

范妍所管的基金同样遭遇了大量赎回。根据基金季报,范妍所管理的基金,今年一季度,其辞职一事尚未尘埃落定,基金即遭遇不少赎回。以范妍此前管理的圆信永丰优享生活为例,截至去年底,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超过80%。到了一季度末,该基金份额降幅超50%。

沪上某基金销售渠道人士表示,通常情况下,当基金经理有意离职时,基金公司往往会和重要的机构持有人或者核心渠道提前沟通,这也使得一些消息会提前传出。而很多绩优基金经理管理的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的基金会遭遇明显赎回,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表明,基金公司会提前与机构投资者进行沟通。

在上述人士看来,基金公司为了维护重要持有人和核心渠道,往往会提前透露基金经理将要发生变更的信息。但是,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这是非常不公平的,尤其是在面对传闻时,基金公司的回复常常模棱两可,这会对投资者带来误导。

业内呼吁公平公开公正

从过往案例来看,当某位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增聘基金经理时,往往意味着该基金经理可能会离职。

今年以来,建信基金姜锋、招商基金贾成东、交银基金田彧龙、中邮基金国晓雯、中加基金闫沛贤等在卸任前,其管理的基金产品均集中增聘了基金经理。

增聘基金经理缘何成了离职前兆?此番操作,也加剧了公募“小作文”满天飞。部分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产品增聘基金经理后,其离职的传闻便随之而来。例如,今年6月融通基金发布公告称,范琨管理的融通明锐混合增聘基金经理,范琨因内部调整而离任。市场一时议论纷纷,范琨是否会离职?如今一个多月过去了,范琨并未离职,传闻暂且平息。

在第三方基金销售平台的评论区,不少投资者也直呼看不懂,要求基金公司能不能给个明确说法,而不是让大家猜测。

彼时另一位“顶流”周应波的离职也曾引起轩然大波。2021年12月,周应波卸任多只产品基金经理一职,只留任管理一只封闭式基金。市场即担忧周应波会离职,传言四起。正是在2021年12月,周应波发布《致持有人的一封信》,让市场对其离职有了心理预期。此后周应波的告别,也被大家视为意料之中。

业内人士呼吁,基金公司在增聘基金经理的时候,应当明确说明增聘基金经理的原因,增聘新的基金经理后,基金的管理会发生哪些变化?原来的基金经理扮演何种角色?而不是让增聘基金经理疑云密布。更重要的是,当市场热议基金经理是否离职时,基金公司发言要慎重,避免出现辟谣后被打脸的情况。

高毅资产董事长邱国鹭表示,决定金融机构成败的关键是人才和机制,人才和团队是资产管理行业的胜负手。睿远基金创始人陈光明说过:“在资产管理行业里,最核心的就是对内经营人才,对外经营信任。”

就对内经营人才而言,从基金行业来看,知名基金经理具有极强的号召力,一旦其离职,将对基金公司造成较大影响。这意味着,减少对知名基金经理的依赖、打造人才梯队已势在必行。今年3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也强调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强化“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

对外经营信任也十分重要。早在1998年诞生之初,公募行业就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制度,包括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在基金经理动向的披露上,基金公司应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平等对待每一位持有人,不能在机构投资者面前说了实话,却在个人投资者面前遮遮掩掩,语焉不详。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