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日,博主“荒蛋制造局”发布视频称,其花10万元定制了能完全还原本人的人脸面具,并用该面具解锁了多款手机,还成功在支付软件刷脸支付。记者还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已有利用3D打印制造人脸模型、进而制造人脸面具的相关业务,但报价不一。 以人脸识别技术为核心的身份认证系统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跟大家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安全无疑非常重要。如何管理,开启权限需要什么样的门槛,一直是社会关心的话题。该博主拍摄的视频,揭示了3D打印行业可能存在的风险,不能不引起重视。有关部门一是有必要介入调查事情的真实性;二是调查网上相关业务到底存不存在,有哪些人在从事相关行业?都有哪些人定制了此类面具?有没有流向非法渠道? 打印制作他人3D人脸面具或涉嫌侵权和犯罪。因此,记者询问商家,对制作3D人脸面具是否需要制作者提供身份信息和用途,并到公安部门备案。结果商家予以否认。显然,这样一种宽松的管理模式并不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另一方面,完成面具制作的道具公司传统上属于影视剧行业,这样的定位也可能导致监管上存在漏洞。 现实生活中,我国已有利用人脸支付系统漏洞破解支付软件的案例。成都市郫都区人民法院披露的一份判决书中显示,有不法分子获取他人信息制作“3D人脸动态图”,突破了人脸识别认证系统后登录支付软件,转移资金2.4万余元。最终,参与人员全部获刑。 长期以来,有关部门对人脸识别技术采取了不少监管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相关法律也对人脸识别的应用场景、使用目的、责任认定等作出规范。前不久,为规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国家网信办公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对一些具体场景中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划了“红线”,详细规定了平台、个人等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的前提、条件和程序。 此外,有关部门要展开积极防范,加强对相关行业的管理,针对可能存在的漏洞向社会发布风险警示。同时,对滥用人脸识别技术侵犯他人安全及利益的行为重拳出击。 当然,我们也无须过度担忧,“3D人脸面具”并非无法可治,随着技术的进步升级,会一一堵上漏洞,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