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华尔街投行们给出的投资意见,与他们的自营交易往往会展现出不同的画风,财报季正是“找不同”的最佳时刻。今天故事的主角依然是全球股民非常熟悉的老朋友——全球“投行一哥”高盛。在预测标普500指数“2023年险守4000点”的策略失败后,高盛首席证券策略分析师David Kostin去年底画风突变,先是在11月中旬的报告中高喊“你现在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拿着票”,一边将2024年的预测点位上调至4700点;仅仅一个月后,Kostin又将目标点位拉到历史新高的5100点。从现实来说,面对去年那样的股市,华尔街知名分析师多少都有过一些“撕报告”的场面。面对市场的趋势,“打不过就加入”也在情理之中。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就在高盛的研究团队高昂唱多之时,掌管这家顶级机构自营交易的部门正在加速减持股票、债券等一系列投资。从上图中不难看出,高盛去年的策略变化路线大致是“从横盘震荡到形势一片大好”,但根据高盛资产&财富管理部门最新的财务文件,他们动用自有资金进行的投资(principal investment)仍在持续下降。财报显示,高盛资管的自有资金投资余额在2022年末时为297亿美元,之后每个季度都要减持小几十亿的风险资产,去年四季度减持的43亿美元也是过去一年里减持规模最大的。(来源:高盛财报)高盛还很贴心地标出,投资本金下降的134亿美元中,与市场波动有关的变动只有一小部分,129亿美元则是减持/债务到期。通过上图中的投资项目分布也不难看出,证券、贷款和债券是主要的投资方向,所以持续的抛售也与商业地产这类“不得不尽快脱手”的麻烦缺乏直接关联。(来源:高盛财报)从更长维度的财报中,也能发现高盛的“卖卖卖”并不是突发奇想。在过去年景好的时候,光是季报里的自营投资一项就能带来数十亿美元的利润。而现在他们正准备把这一块投资全部出清掉,意味着还要出售数十亿美元的股票、债券、贷款等资产,只留一些低风险、低收益的客户共有投资。(来源:高盛财报)话虽如此,“一边抛售、一边唱多”,依然是有违投资直觉的操作。对于这一现象,酷爱“拆台”的金融博客ZeroHedge总结称,就在去年四季度高盛自己的本金投资额下降40亿美元时,他家的分析师突然高调唱多,而且一再提高目标价。更糟糕的是,听取他建议的高盛客户买入的甚至有可能是高盛自己不得不抛售的东西。因此,下次再看到有人兴冲冲地高调推荐某类资产时,不妨多想一想:他自己会是那个卖家么?...
有“世界铜王”、“安徽首富”等诸多光环加身的王文银,已经“装不下去了”。自去年10月卸任董事长职位、被限消后,王文银及其背后的“世界500强”正威集团已经成为法院和债权人、供应商眼里的“老赖”。旗下的五十多个产业园区——动辄投资上百亿,意欲打造千亿产值的园地——正被迫相继停产停工。2023年10月30日,凤凰网《风暴眼》曾在探访正威集团平阳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后,发布报道《正威集团生死局:员工半年没活干,为赶工期糊弄人》,揭开该项目的烂尾真相:园区荒草丛生,仅一个厂房投产,长期缺乏订单,只有领导视察参观时,员工才假装生产。此外,还指出项目存在虚报产值等现象。报道发布后掀起舆论热议,正威泰强(平阳)电子信息有限公司(下称“正威泰强”)回应称,报道内容不属实,并表示已报警处理。然而,三个月后,真相浮出水面,多位员工向凤凰网《风暴眼》爆料称,平阳项目工厂已停工放假,并变相裁员。此前,平阳项目已经开始说服员工自行离职。有员工仅拿到一个月工资补偿便被迫离开,而更多员工选择等待,希望能够获得法律规定的补偿金。正威集团平阳项目办公楼01号称投资百亿的平阳项目停工停产?1月 12日,刚忙完一批产能的车间工人徐栋无事可做,在园区铲除杂草,临近下班,忽然收到一条线上通知:1月15日起,工厂停产放假。短短几百字的停产放假通知摆在眼前,徐栋无法接受。在他看来,这通知下发前没有任何商议,也没有明确员工的具体权益。凤凰网《风暴眼》获得的通知显示,“自去年以来,受整体市场经济形势低迷影响,且公司现有订单已完成,在暂无新订单的情况下,根据公司实际生产计划,部分部门需要停工待单,进行企业经营停产放假。”根据通知,车间停工待单日期自1月15日开始,复工日期另行通知。停工待单期间,公司依法为员工缴纳各项基本社会保险,并依法代扣缴个人应缴部分。正威集团平阳项目放假通知徐栋告诉凤凰网《风暴眼》,这次停产,涉及到的主要是生产方面的员工,大约三四十人。人事给了他们两条路:一是尽早主动离职,另谋出路;二是停产放假,拿最低工资。“趁早走,还能拿一个月的补偿,如果继续耗着,以后公司账户上没钱了,就什么也拿不到了。”人事劝说他们选择第一个方案。部分员工也担心打持久战,更是一无所获。十多名员工选择了先行离职,他们中多是高导车间的工作人员。但像徐栋一样已经工作多年的老员工,还是希望能够按照法律标准得到更丰厚的补偿。带着疑虑,徐栋捱过周末,1月15日一早,就和二十多名工友们找工会讨要说法。工会推给人事部。下午,人事部员工与他们商谈了一个多小时。最终,答应在书面通知之后,将会另外发布更为细致的正式通知,在其中明确停产期间的员工工资等问题。正威泰强公司,成立于2020年,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正威集团通过这家子公司,在平阳投资120亿建设了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在徐栋看来,正威并不是真正做实业的,有如今的结果很正常,只是没想到项目倒闭会来得这么快。“毕竟它名头是‘世界500强’,虽然说有造假的成分在里面,但是想不到会有这么快。”他告诉凤凰网《风暴眼》,去年下半年,正威平阳项目订单明显减少,有时一天生产一两批货,要休息几天再生产一两批。在凤凰网《风暴眼》的报道掀起舆论风波过后,公司原本打出的“高导项目”幌子,无法再继续推进,高导业务的项目负责人也离开了公司。“整个园区都是靠铜线大拉项目在苦苦撑着,其他项目拿着高工资不干事儿,被曝光后只能走了。”徐栋说,去年12月中旬以后,公司几乎再无订单,员工闲时只能晒晒太阳、聊聊天。去年下半年,正威平阳项目人事变动频繁。7月初,马弯替代王卫担任正威泰强公司法人,仅3个月后,马弯卸任,法人由孙学勇接任。正威平阳项目换了一批领导,徐栋记得,新领导从未与员工见过面,管理层只是常常开会,员工们私下讨论,新领导是来给项目做收尾工作的。平阳项目的更多诉讼在年底浮出水面。2023年11月30日、12月25日、2024年1月8日,正威集团持有的正威(平阳)控股有限公司超20亿人民币股权被司法冻结。执行法院包括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法院、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人民法院及四川省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此外,凤凰网《风暴眼》从天眼查上看到,今年1月2日,正威泰强公司因与东莞市桑普电工机械有限公司、长沙沃弗兰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合同纠纷,被强制执行34万元。02 股权冻结、诉讼、资产拍卖:四面楚歌除了位于浙江平阳县的正威泰强公司,正威集团如今的境况可谓四面楚歌。位于舆论的风暴中心,正威集团深圳总部看似最为平静稳定,实际上早已疮痍满目。停工轮休的说法,自去年8月就已蔓延到正威集团总部。李晋曾经在正威集团总部负责财会相关工作,他发现,公司从去年8月之后就绝口不提发工资的事情,即使是部门领导去问,都没有任何消息。李晋记得,大概8月初的一天,快要下班时,领导把员工叫到办公室,通知以后每个月只上一半的班,剩下一半按照深圳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很多员工不同意,就连总监、主管都当即提出离职。这意味着整个部门的工作将要瘫痪,这让公司感受到压力,改了主意,决定其他部门轮值,一周一休,他所在的部门正常上班。然而,资金的紧张蔓延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集团内部开始推行降本增效,措施落实不到位还会受到通报批评。李晋发现,公司给员工的通讯补贴从每月100元降到了80元。去年8-9月,供应商收不到钱,反复堵到门口催要,公司只能不断地回复说,“确确实实没钱了”。受访者供图正威集团旗下项目的工厂,像是在热锅上不断煎熬。他们找来反映,电费已经周转不过来,再不给钱就要拉闸断电了。而公司的回应仅仅4个字:“集团没钱”。那段时间,工厂连灯和空调都舍不得开,整个厂房晦暗又闷热。李晋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正威集团去年8月已有大约300人离职。其中包括不少高层,集团的国际项目总监、董事长秘书、会务总监,及多个委员会、事业群的金融副总裁、行政总监、投资并购副总裁、采购总监等。去年10月底,王文银及妻子刘结红也陆续卸任集团和子公司的职务。其中,王文银先后卸任深圳正威董事长、总经理,深圳市诚威新材料有限公司法人、执行董事等职务,均由孙学勇接任。此后,正威集团庞大的分支体系,如一棵大树的枝枝叉叉,从根部向上以惊人的速度日渐凋零。去年11月9日,全威铜业发布暂时停产放假通知,称受经济下行需求减弱等因素影响,全体员工暂定放假两个月。今年1月5日,正威华能(山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被曝停工停产,拖欠员工三个月工资。内部文件显示,公司长期没有生产订单,经营面临巨大压力和困难。正威华能决定自今年1月1日起,暂时取消所有员工绩效工资的发放,恢复时间待定。正威集团也陆续出现大量强制执行及股权冻结事项。天眼查显示,自2023年10月25日至今,正威集团被强制执行总额高达22.2亿元。此外还有144项股权冻结记录。其中,1月9日,深圳正威(集团)有限公司20亿人民币股权被冻结,股权被执行的企业为淄博正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冻结期限自2024年1月9日至2027年1月8日。此外,正威集团也面临着资产拍卖的窘境。据阿里司法拍卖网信息,今年2月5日-6日,正威新材(002201.SZ)2099.61万股将被司法拍卖,第一次拍卖的起拍价约为1.29亿元,拍卖保证金为1400万元,增价幅度为30万元。阿里司法拍卖网截图被拍卖股份是由正威新材控股股东深圳翼威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深圳翼威”)持有,此前已经质押给债权人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左海供应链有限公司。1月10日,深圳翼威刚刚被强制执行7.7亿元人民币。王文银曾给地产大亨许家印赠送墨宝,称颂许家印“卓越而伟大”,两人的会面在当时被称为两大巨星的碰撞。如今看来,这似乎成了某种象征,在积沙成塔的财富幻影中,总有颠扑不破的法则会擦拭凡世的尘埃。(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徐栋、李晋均为化名。)...
日经225指数一年以来涨超三成,即将逼近35年历史新高。东京证交所(下称“TSE”)持续推动公司治理改革功不可没。TSE在官网公开了一份“荣辱榜”,告知投资者哪些上市公司正在采取行动,从而鼓励公司积极努力。日本股市主要分为主要市场(Prime)、标准市场(Standard)和成长市场(Growth)。在2023年3月31日,TSE要求所有在Prime和Standard市场上市的公司“采取措施,实施关注资本成本和股价的管理”。“考虑国内外股东和投资者对公司响应此请求表现出的浓厚兴趣,TSE本周发布了一份按照请求披露信息的公司清单,列出了在主要市场上市的1656家公司中的660家公司,称这些公司已按照要求披露了提高资本效率的计划。遵守要求的公司名单中,包括了索尼和松下等知名公司。另有155家公司正在审议中,其他841家公司则榜上无名。同时,TSE要求2025年起上市公司以英文披露信息,此次榜单还标注了企业是否进行英语信披。发布“荣辱榜”日本股票2023年初至今已上涨36%,表现优于欧美。摩根资产管理在最新的《环球市场纵览》中提及,推动股市攀升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就是TSE的治理改革,即督促企业将保留盈余转换成带动增长的投资、薪资或增加股东回报。催化剂还包括:日本经济更稳健的复苏以及日本摆脱通缩后具有韧性的内需。更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个人存款账户[Nippon(Japan) individual Savings Account]制度在2024年1月将有所调整,实施小额投资免税计划。这些国内的利多有望带动个人投资者投入资金,并在未来持续支持日股的领先表现。近期多位国际资管机构的投资负责人都对记者表示,在亚洲股市中最为看好日本股市,这受益于一个巨大的催化剂,TSE特别提及对于破净股(市净率长期低于1倍)的关注措施,并强烈敦促这些破净股对有关改进政策和具体措施进行披露,这意味着上市公司必须关注股东价值。事实上,这场TSE推动的治理改革已经走过了1年。2024年1月15日,TSE更是发布了一个初步的改革结果,即“荣辱榜”。目前,TSEPrime(815家公司)的49%和TSEStandard(300家公司)的18%已经披露了“实施关注资本成本和股价管理”方面的举措(Implement Management that is ConsciousofCostofCapitalandStockPrice),或者将其披露状态列为“正在考虑中”(underconsideration)。高盛在最新的报告中分析称,TSEPrime的披露自2023年8月以来大幅增加。TSE于2023年8月29日首次发布了其披露分析结果,使用的数据截至2023年7月14日。当时,只有31%的TSEPrime公司回应了TSE(379家公司)。最新发布中从31%迅速增加到49%(815家公司),表明TSE在过去几个月里非常成功地促使日本大型公司关注改革。TSEStandard的披露保持在相似水平。自2023年8月29日以来,TSEStandard的披露数量增加的效果较小。最初有14%的回应,而在最新发布中仅增加到18%。高盛认为,似乎较小的公司更难以满足TSE的披露要求。上述机构还发现,低PBR(市净率低)的公司披露仍远高于高PBR群体。TSEPrime公司中,PBR低于0.5倍的公司中有68%已向TSE披露了它们的计划(之前为46%),而PBR在0.5x~1.0x之间的公司中有62%(之前为36%)。较高PBR公司的进展较慢,但仍然是积极的——在TSEPrime上,PBR大于2倍的公司披露比率现在为34%(之前为19%)。在国际投行看来,TSE的披露要求推动了公司股价的相对超额表现——在2023年回应TSE的TSEPrime公司的等权重篮子指数自2023年初以来的表现超过了那些未回应的公司的篮子指数,超额表现达到12个百分点。根据第一财经观察,国际机构当前偏爱的部分日本知名上市公司几乎披露了改善治理的计划,同时也发布了英语版,例如:索尼、三菱东京UFJ、日立、三得利等。不过,还有一些知名企业的名字未被囊括,包括软银、丰田等。上述公司表示,它们落榜的原因纯粹是技术性的,它们的计划中未使用TSE要求的一句特定措辞——即披露“相关行动,以实施意识到资本成本和股价的管理”。丰田在声明中称,其为增进企业价值而采取的方法与TSE要求的行动“内容基本相同”;软银表示,已在官网上披露其计划,只是并未使用TSE建议的措辞。对投资起到指导性意义值得一提的是,目前TSE计划每月定期更新上述“荣辱榜”,并向投资者征询各公司已采取的措施,从而开始制定可供其他公司参照的策略。TSE对机构投资者而言会有什么影响?对此,高盛表示,低ROE且未进行披露的公司目前可能面临着巨大的回应压力。“我们预计TSE清单将成为投资者和企业管理层之间讨论的主要焦点。我们已经统计了那些未出现在TSE清单上的流动性较强的公司股票,这些公司同时具有较低ROE或较大的交叉持股情况。”具体而言,上述筛选标准包括:TSEPrime上市股票、流动性超过1亿美元、2024年财年ROE低于8%。“在这一标准下产生了一个包含29只股票的清单,公司管理层可能会开始收到来自投资者或TSE本身的更多请求,以向市场呈现资本成本数据,讨论并实施改善ROE的具体措施。”高盛称。记者统计发现,上述29只股票中也有一些耳熟能详的公司,包括:乐天集团、软银、丰田、住友商事、山崎、明治等。此外,高盛也列出了大型交叉持股公司,2024年这些公司可能面临来自投资者的压力,需要解除这类结构。在这61只股票中,有37只已回应TSE,还有24只尚未回应。某日资投行的分析师对记者表示,未来上述榜单将对大型投资机构的投资起到指导性意义。此前日本股市被国际投资者低配,如今至少要调整到中性的配比,这也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流入。高盛年初时亦发布报告称,看好日本股市的四大主题机会——在公司治理改革方面取得进展的公司;以消费者为驱动且资产负债表、价格方面存在充分改进空间的公司;在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地位提升的公司;提供独特的业务模式、智能产品和服务技术、高附加值的公司。就公司治理改革方面取得进展而言,这类公司不仅关注股东回报,还关注通过业务组合重组和聚焦措施提高全球扩张或增长潜力,这类标的包括:三菱东京UFJ、索尼集团、日立、京瓷。...
有了AI技术加持,视频和声音都能造假,隔着一根网线和屏幕的虚拟世界,眼见也未必为实。据报道,前段时间,国际巨星“泰勒·斯威夫特”(霉霉)出现在一段视频中,并且她还“真人发音”进行了带货。“嘿你们好,我是泰勒·斯威夫特,由于包装出错,有3000套Le Creuset(中文名译为‘酷彩’)炊具套装无法正常线下销售,转向线上出售。”“她与Le Creuset联手进行促销,有20位忠实粉丝将免费获得赠送的炊具套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报道称,视频中的“霉霉”并不是真的斯威夫特,而是AI“深度造假”技术合成了她的声音,并将声音与她的形象和Le Creuset广告片段拼凑在一起。当受害者被引导至虚假网站后,会被要求支付9.96美元的运费,同时号称免费送的厨具也不会真的送出去。对于消费者来说,今后遇到此类明星带货的视频时,也要提高警惕,不能因为是视频带货的缘故,就中了骗子的圈套。...
《原标题:雪球敲入“风波”:4倍杠杆雪球产品爆仓 市场陷密集敲入担忧》A股探底之时,“雪球敲入”事件引发市场热议和担忧。1月17日,一张微信聊天截图在社交媒体平台广泛传播。网传截图显示,一位雪球产品客户“汤总”被投顾告知,其参与的存续期为24个月的中证500指数雪球于2024年1月15日到期,因该合约保证金为25%,期末价低于期初价25%以上,跌幅高于保证金比例,至此, 200万本金和票息全部归零,4倍杠杆的雪球产品爆仓。当日,与该张微信聊天截图一起引发关注和热议的还有股市的大跌。1月17日,两市有超过5000只个股下跌,沪指跌超2%,创三年半新低。两个消息叠加在一起,令市场陷入恐慌、焦虑之中。目前,市场上的雪球产品主要挂钩的是中证500指数和中证1000指数。据悉,已有一部分雪球产品已经陆续发生了敲入。1月17日晚间,一位雪球投资者告诉记者:“我买入的两年期中证500雪球产品距离敲入现在只差2个点了,感觉瞬间会被打爆,希望明天能出现奇迹,不要再往下跌了。”据wind数据显示,1月17日,三大股指均创阶段新低,截至收盘,沪指跌2.09%报2833.62点,深成指跌2.58%报8759.76点,创业板指跌3%报1699.62点。当日,中证500指数下跌2.48%报5061.54点,今年以来累计下跌6.77%;中证1000指数下跌2.71%报5389.12点,今年以来12个交易日中9日下跌,累计跌幅达8.46%。上海一位私募人士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雪球产品是在震荡市里获取高收益的有效策略,但就怕遇到大熊市,大跌的行情它就不行了。”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持续下跌,目前雪球产品面临进入密集敲入区的风险。如果未来深度下探,则雪球可能将迎来大规模敲入。”目前,不少雪球产品逼近敲入的边缘,给市场带来压力和担忧。一方面,雪球持有者担心浮亏变实亏;另一方面,市场担心因雪球集中敲入,可能触发对冲端卖出股指期货进行对冲进而导致市场下跌。触发敲入近年来,雪球类产品因其具有固定收益的特征而受到投资者热捧,尤其是在利率整体下行的市场环境中,很少有产品能像雪球一样提供年化超过10%的票息。但风险与收益总是等价的, 其高票息的背后也隐藏着潜在的风险。1月17日,一张微信聊天截图在社交媒体平台广泛传播。根据网传截图,“汤总” 参与的中证500指数雪球1月15日到期,因标的指数跌幅达26.83%,加上4倍杠杆,投资的200万本金和票息全部归零。事实上,“汤总”在参与该雪球产品3个多月后,资产就经历了归零。根据截图里的数据推算,“汤总”参与的是敲入水平75%,敲出水平100%,保证金25%的中证500指数雪球产品。根据点位数可以推算,其于2022年1月13日开仓,彼时中证500指数为7097.76点,敲入线是75%,对应敲入价格为5323.32点。2022年4月26日,中证500指数跌下5300点,当日即敲入,资产归零。只是,现在浮亏变成了实亏。上述截图中的“结算通知书”显示,该产品疑似为广发证券旗下的一款期权产品,而“汤总”疑似属于铸锋资产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下称“铸锋资管”),是该期权产品的交易对手方。对此,记者致电广发证券和铸锋资管求证。广发证券接线人员否认该产品为自家产品。铸锋资管接线人员表示:“我不清楚相关情况,领导不在。”而据一位熟悉此类产品结构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该产品或是私募公司通过私募产品向广发证券认购的一个带有杠杆的雪球结构类产品。”铸锋资管官网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1月,注册于北京房山基金小镇。公司聚焦于“固收+”策略、量化类策略以及事件驱动型策略,主要服务于各类专业投资机构,包括银行理财、券商自营、QFII投资人以及央国企投资平台等,受托资产逾百亿。前述上海私募人士告诉记者,上述雪球产品25%的保证金比例相当于加了4倍杠杆,当发生敲入或到期跌幅高于保证金比例,的确有可能出现本金票息皆无的情况。但如果不加杠杆,最差情况则是损失部分本金,风险接近于同期标的指数的跌幅。何为雪球产品那么,什么是雪球产品?敲入或敲出时对投资人的投资收益又会产生何种影响?雪球产品,其本质上类似为带障碍条款的奇异期权,设置有敲入、敲出价格。投资者购买雪球结构本质类似卖出奇异看跌期权、并获取期权费,标的可挂钩指数、个股、商品等,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产品。简单来说,雪球产品是在提供一定程度下跌保护的同时,表达温和看涨或震荡的观点,只要挂钩标的资产价格在约定期内不出现大跌,持有期限越长,获利就越高,并有望获得完整期间的约定票息收益。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雪球挂钩标的为中证500指数和中证1000指数,投资者最后的损益情况完全取决于产品持有期内相关标的的表现情况。前述上海私募人士向记者介绍到,目前券商发行的雪球结构对应的敲入价格一般为期初价格的85%至70%,也就是给出15%至30%的下跌保护,只要标的跌幅没有跌破设置的价格,就不会触发敲入;而常见的敲出价格为103%至105%,这意味着如果在敲出观察日时,标的上涨了3%至5%,即触发敲出事件,投资者将获得约定票息。通常敲出观察日为每月观察一次,而敲入观察日则是每个交易日观察一次。该人士还告诉记者,雪球产品损益情况一般分为五种。其中,只有一种情况发生时投资者才会出现真正的亏损。以敲入价格80%、敲出价格103%、收益率(票息)15%,挂钩中证500指数的一年期雪球产品为例:假设投资者购买该雪球产品100万元,实际上就是向券商对赌中证500指数一年走势。第一种情形是,如果一年内任意时点中证500指数上涨超过3%,券商立刻给投资者兑现年化15%的收益,以实际产品存续时间对年化收益率进行折算,合约终止;第二种情形是,如果某一天指数跌破了80%,但在一年内又上涨超过103%,投资者还是能拿到同上类情况一样的年化15%的收益;第三种情形是,如果中证500指数一直在80%至103%之间震荡,投资者还是能拿到15%年化的收益;第四种情形是,如果中证500指数先跌破80%,后面只是涨到100%至103%之间,则投资者只能拿回本金,收益为0;第五种情形是,如果指数跌破80%,而且后期一直都没能涨回100%,那投资者就得承担指数下跌的所有损失,比如跌了30%,投资者就亏损30%。上述“汤总”参与的雪球产品就属于触发了第五种情形,且在加了杠杆的情况下导致本金和票息全部“打水漂”。持有者的“焦虑”由于一些雪球产品陆续进入“敲入线”,也引发了市场的担忧。有雪球持有者担心市场继续下跌击穿“敲入线”,甚至浮亏变实亏。“我买入的中证500雪球产品距离敲入只差2个点了,一旦被敲入,很可能面临拿不到票息还要面临本金损失的风险。”1月17日晚间,一位雪球产品投资者告诉记者,他在2022年9月份购买了两年期中证500雪球产品,当时中证500指数约为6200点,敲入价格为5059点,1月17日中证500指数跌至5061.54点,这意味着其持有的雪球产品距离敲入仅差2.54点。该投资者进一步说道:“我持有的雪球产品的到期日为2024年9月份,剩余时间不到8个月,一旦被敲入,短时间要想冲上6200点,可以说希望渺茫。这样的话,我的这笔长达两年的投资既拿不到票息,还要损失本金。”“焦虑,但又只能‘躺平’。”这是上述投资者形容自己的状态。对于雪球产品发生敲入情形,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姚旭升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雪球发生敲入并不等于直接亏损,在到期日之前产品仍然处于正常运作状态,每个敲出观察日并不会改变,投资者应该耐心等待,若到期前成功实现敲出,依旧可以拿到收益;若是发生敲入之后,直到整个产品的续存周期结束都没有敲出,雪球会转换成对应的指数增强策略,此时产品即使浮亏,投资者仍有机会通过长期持有,以时间换空间等待指数上涨弥补亏损。如果雪球敲入并且即将到期,投资者是否只能选择“躺平”?贺金龙向记者表示,投资人除了可以按照合同约定转做指增,还可以通过尝试以下方法来减少损失:其一,可以尝试和交易台沟通修改合同,修改展期,调整敲入线,但这也可能面临着损失票息;其二,如果投资者还有备用资金,可以低位开仓新的保证金雪球来分散点位,对整体的投资组合达到对冲风险的作用;其三,如果对于场内衍生品具备专业交易能力的投资人,还可以通过股指期货或期权来对冲,从而减少损失。敲入会否引发暴跌此外,市场中还有一种担忧:不少投资者担心雪球集中敲入,可能触发对冲端卖出股指期货进行对冲进而导致市场暴跌。据信达证券估算,截至2023年10月末,挂钩中证500和中证1000的雪球类产品存量总规模约占全部场外衍生品规模的6%至10%,若取8%为估算比例,即约为2160亿,其中60%为挂钩中证500指数的雪球,40%为挂钩中证1000的雪球类产品,即约有1296亿的中证500雪球与864亿的中证1000雪球正在市场中持续对冲。信达证券在1月12日发布的研报显示,根据信达金工团队的假设和测算,中证500在5200位置一部分雪球产品已经陆续发生了敲入,目前挂钩中证500的雪球产品集中敲入区间在5100点以下,平均每下跌100点,敲入规模为50亿以上,而雪球产品在4800点左右的敲入速度开始增加,每下跌100点,敲入规模在110亿以上。按照2024年1月11日中证500指数收盘价计算,目前挂钩中证500的雪球已经进入集中敲入区间,距离加速敲入区间尚有8%的空间,此后敲入规模增量将陆续达到顶峰。而目前挂钩中证1000的雪球产品集中敲入区间在5200点以下,平均每下跌100点,敲入规模为100亿左右,而雪球产品在4800点左右的敲入速度达到顶峰,每下跌100点,敲入规模在130亿左右。雪球敲入是否给市场带来压力?贺金龙分析称,一般而言,雪球产品在接近敲入价格的过程中,做市商会提前持有超过名义市值的期指多头,而指数跌破敲入区间,需要将超过名义本金的头寸减持,从而对期指市场形成抛压。这些行为都会对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而对投资者而言,雪球产品的净值会出现更进一步的大幅回撤。不过,贺金龙补充表示,“根据2023年雪球产品发行的点位来看,整体来说点位较为分散,对市场的冲击有限,传闻所说的集中敲入带来的暴跌,在发行点位分散的情况下较难实现。”在信达金工团队看来,雪球类产品的存在并不能直接影响现货市场的走势,主要影响仍然集中于股指期货的价差走势上,指数价格走势的决定性因素仍是成份股股票的基本面。信达金工团队分析称,绝大部分的雪球对冲操作是在股指期货市场而非现货市场中进行的,因此雪球仅会对期货价格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期指基差的变动,对现货市场的影响较为有限。同时,从体量来看,雪球存量总规模2000亿左右,可以撬动的股指期货名义本金最高为3200亿左右,而目前IC(中证500)与IM(中证1000)股指期货总持仓额接近6000亿,A股市场的总市值在75万亿,雪球自身通过股指期货市场传导至现货市场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去年以来,全国医药领域掀起的反腐行动受到广泛关注。本轮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重点聚焦“关键少数”、关键岗位,像权力寻租、“带金销售”、利益输送等不法行为都成为打击的重点。纪检监察机关一直重视对医药领域腐败问题的查处。在通报的一系列典型案例中,有的涉案金额巨大、案情惊人;有的则是链条式、塌方式腐败,由此揭开的幕后细节令人震惊。会计投案,牵出“案中案”。2020年12月23日,四川广安邻水县第二人民医院原财务科长谭旭在家人陪同下,来到邻水县监委投案。让办案人员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投案,竟揭开了邻水县近十年来涉案金额最大的腐败窝案。四川广安邻水县纪委监委第六纪检监察室主任薛小明:谭旭交代了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主动交代了她自己挪用公款1000余万元的犯罪事实;第二交代了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张晓明涉嫌违纪违法的问题。谭旭投案后,揭举了院长张晓明利用职务便利,在药品采购、资金拨付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巨额“回扣”的贪腐黑幕。随后,该院多名关键岗位人员被立案调查。四川广安邻水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案件承办法官何定云:经过纪委监委的调查,就涉及被告人张晓明,贪污89万余元,接受医药公司代表贿赂1400多万元。因为他的失职,导致会计谭旭给国家造成损失1800多万元没有追回来,金额很大。张晓明与药商的勾结,发端于2003年药商左某送的3000元现金。当时的张晓明任邻水县九龙中心卫生院工会主席,一天,医药代表左某找到他,表示想与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并送上了3000元的好处费。在张晓明的出谋划策下,左某通过挂靠多家医药公司向医院供药,并按约定给予张晓明8%至10%的回扣。2004年,张晓明调任邻水县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左某对张晓明的“围猎”开始渗透到其生活的方方面面。四川广安邻水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案件承办法官何定云:他收了第一笔钱之后,就停不下来了,经常往来,过年过节,给他家送礼,10万、20万、30万、40万、70万,直接送现金给他。有时候张晓明没空,就安排妻子去收钱。收到好处后,张晓明则利用职权便利,在药品进院审批、药款结算等方面给予左某帮助。十几年间,左某向邻水县第二人民医院仅销售药品就达9000余万元,张晓明则心安理得地收下了巨额“回扣”900余万元。有了左某的先例,药商们纷纷想跟张晓明搞好关系。某医药公司副经理陈某某听说张晓明爱好篮球,就经常邀请他到成都、深圳等地观看篮球比赛,医药生意越做越顺。陈某某也“投桃报李”,按约定奉上回扣,连张晓明每日必服的药品都免费供应。几年间,陈某某在邻水县第二人民医院就做成了5000多万元的生意。截至案发,张晓明利用职权,帮助左某、陈某某等承揽医疗系统工程项目和设备采购项目,非法收受药品回扣共计1400余万元。上梁不正下梁歪。张晓明“带头腐”,带坏下属“共同腐”。据办案人员介绍,在这起腐败窝案中,收回扣成为医院一些“关键岗位”人员心照不宣的约定。从上到下形成了药品耗材采购“院长腐”、支付货款“财务腐”、药品入库“库管腐”、处方开单“医生腐”的全链条式腐败。北京大学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第一是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在这样一个激励下,医生肯定会多开药,能多用就多用,消费者不仅仅是浪费了钱,更重要的是对身体不利;第二是医保的钱被浪费了;第三其实是腐败了整个正常的医疗环境。除了大肆收受药商回扣,张晓明还把手伸向了医院公款。他以公务开支为由,安排财务人员通过修改数额、虚增领取人员等方式,套取资金89万余元,其个人分得33万余元。四川广安邻水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案件承办法官何定云:比如说他把1000改成7或者改成4,人家领的只有1000块钱,就多出来一笔钱;还有虚增领取人员,已经没有在医院上班的仍然在领取这个费用。然后通过财务报销,张晓明签字,签字之后三个人平分。但是在张晓明没有授意的情况下,这两个人仍然在按照这种办法继续贪污。更离谱的是,张晓明手下的财务科原科长、会计谭旭嗜赌成性,长期沉迷于网络赌博,在多次赌博亏空的情况下,竟打起了医院公款的主意。四川广安邻水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案件承办法官何定云:肆意挪用公款2424万余元,张晓明把他应该保管的涉及财务的一个U盘,交给了谭旭,谭旭一个人就可以操作。短短半年时间,谭旭先后挪用公款达2424万余元。其中,肆意挥霍2377万元用于网络赌博,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至今仍有1870余万元无法追回。最终,张晓明犯贪污罪、受贿罪、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被判有期徒刑16年;会计谭旭犯挪用公款罪、贪污罪、受贿罪,被判有期徒刑18年;出纳程文宇犯贪污罪,被判有期徒刑6年。“医蠹”拔除,邻水县第二人民医院采购成本、群众就医成本明显下降。截至目前,邻水县医疗系统已有725人向纪委监委主动说清问题,上缴违纪款560余万元。经过系统治理,邻水县医疗机构药占比平均下降3至5个百分点。北京大学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它暴露出来的以药养医,以耗材器械养医、补医这类现象层出不穷。腐败来源其实是在于虚高了流通领域的价格,一个出厂价30多块钱的药,卖到消费者手上就变成了100多块钱,然后用虚高的价格给各路人马分配。“一把手”腐败,导致“全链条”失守,甚至是塌方式腐败,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院长杨文俊采购一台3520万元的直线加速器吃拿回扣1600万元,医院7名公职人员受贿400万元,医院从上到下也是“链条式腐败”。在纪委监委反腐工作的强大震慑下,普洱市医疗系统上百名公职人员主动上缴违纪违法所得共计5000余万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孙大伟:因为医疗领域是专业性很强的一个领域,也是相对封闭的领域。一旦形成这样“利益共同体”,就极易形成链条式的塌方式腐败。我们对这个医疗领域的监督,需要更为专业的知识和监督手段。盯紧薄弱环节,扎紧制度的笼子。近年来,我国医疗反腐行动与医疗制度改革并行,医保控费、药占比、一致性评价、药代备案制、两票制、带量采购等一系列新医疗政策相继落地,推进新医改进入深水区的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医疗腐败行为。有研究机构梳理了近十年来医药领域腐败的刑事案件判决书,发现2017年后,医药腐败的刑事案件明显下降。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郑雪倩:从我们做的2900多例案例的梳理上来看,医药腐败刑事案件最多的时候是在2016年和2017年,从那个时候的600多件,到2018年、2019年逐渐下降,已经下降到100多件,到2021年的时候只有40多件。从这个数字上来看,我们反腐工作是有成效的。此外,在研究的2900多个案例中,45%的行贿受贿行为发生在决策环节,49%的行贿受贿者在行政管理部门,正职领导占比达30%。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郑雪倩:我们发现涉及临床科室医生,受贿比例16%,不如关键岗位和关键部门人员受贿比例大,国家这一次重点强调“关键岗位、关键部门、关键少数”。2023年5月,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14部门印发《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明确整治医药产品销售采购中的不正之风,持续推进医药价格招采信用评价;2023年7月25日,最新的《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提出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行贿将从重处罚。通过一系列举措从源头上推进医药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打击医药商业贿赂行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孙大伟: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已经被完全铲除了。医疗领域的腐败问题具有“上行下效”的突出特点,另外还有“小官巨贪”的特点。所以我们要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坚决铲除腐败的利益链条,进一步规范行风,健全相关制度。专家表示,破解医疗腐败的重点在于打破医生处方权与药品销量之间的利益“坚冰”,坚持行贿受贿一起查。还应进一步完善药品、医疗器械与耗材招标采购机制;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与薪酬制度;构建制度执行监督体系,自上而下织密反腐一张网。北京大学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首先是建好的机制,好的规则,规则更加透明化,有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医改核心就是要让医生那支笔回归到治病救人,把医院和医务人员从创收的机制中解放出来。给他们一个风清气正的医疗环境、医疗体系,让他们有尊严的、体面的、阳光的收入。刮骨疗毒、猛药去疴。真正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医疗反腐行动的根本所在。为期一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意义不仅仅在于惩治腐败,更重要的在于倒逼医疗体制改革,推动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只有把反腐败工作建设性地融入各项医改举措当中,才能形成长效反腐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医疗系统、为仁心医者正名。...
上海青浦和奉贤两区松绑“限购”政策。1月13日,上海青浦和奉贤两区均发布人才购房新政,提到非沪籍人才在沪缴纳社保或个税满3年及以上且在上海无住房的,可在新城范围内购买1套住房,同时购房资格由居民家庭调整为个人。这意味着,非户籍单身人士在满足一定条件下,也可在上海限定区域内购买1套住房,且社保或个税缴纳年限由5年缩短至3年。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关荣雪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政策定调和影响来看,上海青浦区、奉贤区此次政策调整属于限购类政策的松绑,购房门槛降低,既向特定群体释放了利好信号,也是上海郊区市场政策宽松基调的延续。购房范围限定在两大新城1月13日,上海青浦区的政务新媒体平台“绿色青浦”发布消息称,为全面推动青浦区转型升级,加快产业和人才集聚,聚焦服务人才安居需求,青浦区制定出台了人才新城区域购房政策。当天,上海奉贤区的政务新媒体平台“上海奉贤”也发布奉贤区新城区域人才购房实施细则,旨在聚焦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人才住房需求,深化人才安居工程,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全力打造南上海人才高地。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上海青浦和奉贤两区人才购房新政类似,即在沪缴纳职工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满3年及以上,且在上海无住房,与青浦区/奉贤区用人单位签订2年及以上劳动(聘用)合同且工作满1年的非沪籍人才,并同时符合单位条件之一、个人条件之一的,可在青浦新城/奉贤新城区域范围内购买1套住房,同时购房资格由居民家庭调整为个人。其中,青浦区的单位条件为:1.符合青浦区产业发展方向,且工商注册地和税收户管地均在青浦区的企业;2.青浦区重点支持引进或为青浦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其他单位。奉贤区的单位条件为:1.符合奉贤新城产业发展导向,工商注册地、税收户管地均在奉贤新城,一年内未出现重大违反法律法规等情形的企业;2.奉贤新城范围内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对奉贤新城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支撑的机构;3.符合奉贤新城产业发展导向,工商注册地、税收户管地均在奉贤新城产业协同区园区,一年内未出现重大违反法律法规等情形的企业。个人条件方面两区几乎一致,分别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职业资格;取得国家三级职业资格(高级工)及以上证书的高技能人才,工种与证书相符,且符合单位主导产业或行业(单位提供证明);最近3年内累计24个月在本市缴纳职工社会保险基数大于等于本市上年度职工社会平均工资2倍等。此外,青浦区入选“青峰”人才计划、市级及以上人才计划或具有相当层次的人才;青浦区经济社会发展紧缺急需或为青浦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其他人才,以及奉贤区入选“滨海贤人”系列优秀人才计划的人才,入选市级及以上人才计划或具有相当层次的并纳入区委人才办管理服务的人才,均实行白名单制,不受单位条件以及工作年限、劳动(聘用)合同年限等前置条件的限制。记者注意到,上海两区设定的购房范围分别为青浦新城和奉贤新城,面积分别为91.1平方公里和68.9平方公里,合计为160平方公里。...
曾困在算法系统中的外卖骑手,在极端天气的考验下,又一次来到选择的十字路口。只是这一次,略显被动的局面,是主动造成的。2023年12月中旬,北京市气象台寒潮蓝色预警信号,夜间最低气温低至-15℃,癸卯年冬月的第二场雪,从天而降。雪夜里,把双腿当成了“桨”,划着电动两轮车这艘“小船”低速缓缓向前,达达骑手满哥的派送任务才得以继续。30多公里的路程,几乎有一半是以这样的方式走完的。雪不断覆盖在电瓶车的指示屏上,在行驶途中,他需要一直小心擦拭屏幕,确认电量。晚上11点左右,满哥终于送完最后一单,比往常回家时间,晚了一个多小时。作为达达旗下的一名众包骑手,满哥有权决定自己当天是否“上班”,专送骑手团队中存在的恶劣天气“不可以请假”“订单暴增”等隐形压力,几乎无法对他产生桎梏,因为关闭系统,一切归零。面对恶劣天气,兼职骑手有主动退场的权利,但这个30岁出头的年轻人选择主动迎上去。连续两个雪夜,满哥都奔在送外卖的路上。与风浪越大鱼越贵一个道理,大雪天的收益也令人惊喜。12月13日,满哥在雪夜里送餐3个小时最终收入121元,几乎达到了平常天气的2倍。“老话不都说下雪不冷化雪冷,所以其实下雪那两天体感温度是不冷的,而且刚刚下过雪的路面也没有结冰,车也相对好骑,且我身体也比较强壮,也能更好地控制电动车,于是就出去了。”满哥认为自己能够应付恶劣天气潜在的风险,潜意识里也希望趁着大雪多赚一点。去年9月9日北京下雨那天,他用了8小时,送了33单,到手将近400元。“对于恶劣天气,我只能是又爱又恨。”他说。跑在北京冬夜里的满哥,成为达达众包骑手已将近11个月。和许多人类似,外卖骑手曾是其等待再就业时的中转站,如今则以兼职的形式存在其生活中。外卖骑手,也一度被视为是这个时代的典型“就业蓄水池”。《电商报》在2023年年中发布的一篇报道中指出,包括美团、饿了么、达达、顺丰同城在内,国内骑手数量或已超过千万。但如今,水也有外溢之势,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收入下降。据《三联生活周刊》报道,在前几年高峰时期,有8%左右的外卖骑手能够收入过万元,但是现在能够过万元的骑手占比只有3%左右,满哥等骑手也向《中国企业家》表示,做了骑手后发现单量远没有想象多。来去之间,满哥兼职骑手的身份,虽使其与外卖系统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却也令他在无意中适应了系统的规训。他将骑手视为人生的一个过渡阶段,却在“上岸”后也没有完全抽身离开这个行业,而会在某个晚上、周末重新进入“外卖骑手”这个角色,以更灵活的方式,为谋生增加一份可能性。但是,对于那些做全职骑手的人而言,“过渡”有着另外的含义。对于多数外卖骑手来说,送外卖只是自己从事的众多工作中过渡的一部分。据一项调查,未来一年中有70.7%的人愿意继续做外卖骑手;而在未来五年,只有51.7%的人愿意继续做骑手。当这一“过渡性”工作结束后,对于那些离开家乡出来打工的骑手来说,有71.1%的人认为自己未来很有可能(或有可能)回到老家工作,有28.9%的人认为自己不太可能(或完全不可能)返回家乡。有研究机构推测出,越是在社会服务、保障方面得不到充分满足的外卖骑手,越愿意返乡;在遭遇了职业歧视后,对工作所在城市社会融入感越低,越愿意返乡;在工作中感受到的工作压力越大,越愿意返乡。数据来源:《骑手的世界:对新职业群体的社会调查》当地城市居民对骑手的偏见排斥,会让骑手觉得自己被进一步地边缘化、不被重视,进而让他们在与城市里的居民打交道时过于谦逊,甚至表现出讨好的心态。无论如何,城市的道路上永远都有骑手在奔驰,也永远有像满哥这样的骑手主动走进角色,适应角色,而支撑他们快速适应系统,熬过一个又一个高温与雪夜的,或是距离美好生活更近一步的可能性。“漂”在雪夜,多赚几十块像美团这样的外卖平台,营收的主要来源有三个:佣金、在线营销、配送服务。其中,佣金与在线营销,贡献了整体营收的增量。据美团财报,2023年第二季度,佣金收入为189.1亿元(人民币),占整体营收比例为27.8%。佣金的具体收入,一方面取决于“抽成”比例,一方面取决于外卖骑手配送出去的订单量。但“抽成”的上升空间有限,佣金收入的增加就更多地要依赖骑手们的配送订单的增加了。这种模式,决定了外卖平台要想尽各种办法,把骑手的配送能力提升到极端。2023年12月12日22时00分,北京市气象台升级发布暴雪橙色预警信号,12月13日10时至20时为此次降雪过程的最强时段。13日晚上7时许,满哥推着自己的雅迪电动车,冒雪出门送外卖。那个雪夜给这位年轻人带来了更多的订单和更高的配送费,截止到当天晚上9点半,满哥赚了102元,这个数字让他感到惊喜。“高单价”极具诱惑力。第二天,下班后还未出地铁站,满哥就开始抢单。但当天夜里,经过长时间的降雪,道路被覆盖了厚重的积雪,部分路面已结冰,电动车后轮不停地打滑,行至拐弯处多次险些翻车,30多公里的路,满哥大多数时候只能靠双腿滑行前进,直到晚上11点,才送完最后一单。来源:视觉中国但好在也享受到了恶劣天气带来的惊喜回报,“平常一单可能赚个七八块,但那天几乎每单都有溢价,每单能多赚个六七块钱。”满哥算了一笔账,“下雪那两天应该是整个12月赚得最多的两天。”这不是恶劣天气第一次带来“奖励”。2023年9月9日,雨天,单量暴涨,满哥跑了8个小时,最终到手将近400块。某种程度上,雪夜、大雨、刮风等天气所带来的高回报,使得包括满哥在内的兼职骑手开始不再排斥恶劣天气。而除了人本身的欲望外,系统也躲在个体背后,悄悄助力。满哥发现,遇到恶劣天气时,平台或是预期到会有爆单现象,为了鼓励更多骑手多出来跑单,达达也会以短信或电话的形式提前通知骑手,在恶劣天气配送超时平台不会处罚。“遇到大风雨雪等天气时,达达系统都会判定为‘恶劣天气’,此时跑外卖基本每单都有几块钱溢价。”满哥向《中国企业家》杂志介绍道,“且在一些恶劣天气,订单超时平台也不会强硬扣钱,如果扣了,申诉就可以退回来。”也不只有达达。北京下大雪的那几天,在通州跑美团众包的萧萧也接到了不少美团平台打来的电话。“那几天单多人少,时不时就会有人给我打电话,提示我这几天出去钱多。而且系统也出了一个‘专享价’的奖励,比如你在某个时间跑够了10单,平台会额外奖励钱。”在冬雪或极寒天气下,有的平台除了会提高每一单的单价外,还会根据具体的天气情况每单补贴1~2元,并根据骑手的送单量实行阶梯式奖励。在美团平台的专项补贴中,就包含了每笔订单基础配送费中的天气补贴“即时”短期奖励,以及类似跑单奖(送单量超过一定数量)这种的“延时”长期奖励。平台系统的一些方法,会直接触达到消费者。比如,有的平台会在系统里发布一个新功能,在消费者结算付款的时候增加一个“我愿意多等5分钟/10分钟”的按钮,希望消费者这端上可以对骑手释放善意。而系统末端的消费者,也确实这样做了。在大雪天送外卖那两天,因路况原因,满哥的大多数订单都超时了,且其中有不少订单都是药店订单,但无论超时了多久,满哥没有听到任何抱怨,“顾客都很理解我”。萧萧还收到了不少来自商家和顾客的打赏,最多的一次,一单就赚了20多元,大约是平时的4倍。以上种种,注定了骑手对恶劣天气“又爱又恨”,因为高收益的背后,也伴随着更高的风险。满哥曾不止一次看到躺在大雨、积水中的同行。“骑手最怕的应该就是下雨天。一方面是视线不好,看不清路,急刹车后车子也更容易打滑。”满哥坦言,“每次看到躺在地上的他们,我的心里也会咯噔一下。”但并非每位骑手都情愿冒这份险,赚这份钱。相较于满哥这样自由度较高的骑手,专送的骑手更是“风雨无阻”,纵使天气再恶劣,也必须出勤,几乎没有停下的自由。有一些美团专送骑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称,恶劣天气时单子多,骑手基本是不被允许请假的。更有甚者则称“下刀子,也得去跑”。2021年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对保障外卖送餐员正当权益提出全方位要求。《意见》要求不得将“最严算法”作为考核要求,通过“算法取中”等方式,合理确定订单数量、准时率、在线率等考核要素,适当放宽配送时限。2023年的这个冬雪天里,平台系统对《意见》也做出了反馈。系统调整了配送时间和距离范围。比如,从以前的要求30分钟送达调整到45~50分钟;配送距离范围从平常日子的3公里以内,根据极端天气的动态缩短在2公里以内。有的骑手反映,冬雪天里,配送远距离的单子,自然会收入高一点;是否愿意在这种天气里接单甚至跑远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骑手个人选择。但身在系统“设计”之中的骑手,往往没有选择的自由。为了维持以前每天的送单量,骑手往往就要自己给自己增加工作时长。以前每天送40单要用6个小时的时间,在系统设计下要用9个小时。在骑手手机上的“抢单大厅”APP里,以前30~40分钟都没人抢的单子,现在不见踪影,无论什么距离、时间的订单,一上线就“秒没了”。在用餐高峰过后,抢单大厅里几乎都是几小时后的预约单、跑腿单。骑手,失业“中转站”外卖骑手,曾是许多人的“人生中转站”。于满哥而言,亦是。2022年11月,31岁的满哥被裁了,在已过而立之年失去工作后,躺在床上,焦虑与压力紧紧包裹住他。“每天无所事事这种状态不行。”他意识到,“我得劳动起来了,我本身就不是一个喜欢闲着的人,可能干了活儿我才会放松一点。”找到一份工作成了当务之急。很快,在一位相熟的快递员的介绍下,他加入京东快递成为了一名快递员,彼时两个大促节刚过,站点包裹积压成了一座一座小山,急需人手,薪资丰厚。来源:视觉中国于是,满哥每天早晨7点到站点分拣所负责片区的快递,放到快递车上,一趟又一趟,一直干到晚上10点。“特别累。”如今满哥回忆起这份工作,累成了最清晰的感受,“有一天,我忙了很久后用保温杯喝白开水,入口的时候我发现这个白开水特别香、特别甜。下一秒才反应过来,我真的太累了。”2023年春节后,满哥重返北京求职,他萌生了做外卖骑手的想法,这个职业足够“灵活”的特点,是最能够满足他一边面试,一边保证收入的需求的。在综合对比了美团、饿了么、达达等平台后,满哥认为“平台之间规则要求,以及收入等差别不大”,于是最终选择了在送京东快递时就接触过的达达。来源:《新就业形态下外卖骑手社会流动特点和影响因素(2021)》送外卖暂时成了盛放生活动力的容器。满哥先斥资4000元买了一台雅迪DT6电瓶车,又花了108块下单了一个保温箱,还打电话给父母,让其尽快将自己送快递时的达达工作服寄过来。2023年2月20日,准备工作陆续完成,满哥成为一名达达快送的骑手。但很快,一些全新的磕磕绊绊也接踵而至。最初是父母的反对,“他们很担心我开始送了外卖后就不好好找工作了。”满哥回忆道,“父母还是觉得在北京应该有份正常的坐班工作。”接着,电瓶车这一生产力工具也掉了链子。全职送了将近一周后,满哥发现自己巨资购买的电瓶车无法负担繁重的外送工作量,每天的电量在4个小时后就会耗尽。无奈,他也只能沿用“老骑手”经验,另花2000元买了辆电动车车架,下载了一个铁塔换电APP,没电了就在街头找换电柜换电瓶。事实上,“买车架+租电瓶”模式,一直是许多全职骑手的最优选择,部分兼职骑手为了节约成本,也会选择“双租”。新骑手那些“老生常谈”的困难,也陆续落在他的身上。送外卖的第二周,在天秀路与农大南路的十字路口,电瓶车刚拐弯,就被交警“拦下”罚了20元,他逆行了。没过一会,拎着一堆物美超市订单的满哥,在中发百旺商城门口又剐蹭了一辆“老头乐”,大爷开口要求赔200元,他讲了下价,最终付了100元了事。想到刚接连发生的两件事,眼泪噼里啪啦砸下来了。“感觉有点心酸。要注意交通安全的道理都懂,但有时为了赶时间只能无奈选择逆行。”满哥回忆起那个瞬间,“其次,刚开始那个时候一天撑死赚个100多块,一下子被扣了120块,感觉一天都白干了,心里很难受。”而身处系统中的他,也渐渐发现了一些不合理之处。刚开始,最常出现的是定位不清晰。特别是在一些不允许外卖车辆进入的高级小区,“走了很多弯路”,拿着快超时的订单在相似的楼宇之间找路,大晚上一个能问路的人没有。后来为避免此种焦虑的情况,不重蹈覆辙,满哥都会行使自己作为兼职骑手的自由权利,在抢单时尽量避开那些容易迷路的小区。但这种权利,有时候也会被系统“硬性没收”。“有时尽管已经关闭了自动派单,但平台依然会自动跳出来一个专享订单,如果拒绝,就会被扣一些‘指数分’,指数分影响系统推送的单量,因此有时候即使不愿意去送也不得不去送。”满哥表示。2023年3月20日,距离失业已有4个月,做骑手已接近1个月。这天,满哥出去跑了一上午也没送几单,休息的间隙,他站在路边越想越郁闷,决定“不干了”,并在当天“火速”卖掉了自己的电瓶车架。几天后,他收到了新工作的offer。逐步适应了新工作后,他又回到了系统中,重新开始骑雅迪兼职送外卖,“当钱以5块、8块这种形式赚到时,我反而更能体会到背后的珍贵”。在“蓄水池”里游走的人曾经,外卖骑手,凭着较低的学历准入门槛、相对自由的工作灵活度,吸引了不少劳动力涌入,也一度被视为这个时代吸纳就业的“蓄水池”。受教育程度分布。来源:《骑手的世界:对新职业群体的社会调查》但如今,这个“蓄水池”快要溢出来了。《电商报》在2023年年中发布的一篇报道中指出,目前美团旗下有着数量最多的骑手,超624万,饿了么平台旗下有300万骑手,达达活跃数量也超过了100万,再加上顺丰同城等配送平台,国内骑手数量或已超过千万。僧多了,粥也就少了。这也是促使满哥“不干了”的导火索。“3月20日那天,我跑了一上午,才赚了不到60元,这个收入让我越想越纳闷儿,而且那个时候前期投资买车的钱也没赚回来,工作也没找到,整个人都有点心灰意冷。”满哥在那天早晨恍过神来,原来那些月入2万、登顶“单王”的行业神话,和自己没半点关系。月收入分布图。来源:《骑手的世界:对新职业群体的社会调查》以兼职的形式跑了将近半年后,满哥也发现了一些单量变化的规律,“达达所派送的订单多来自药店和超市,以及其他平台分过来的餐饮订单,天气暖后,可能大家还是喜欢出去到店里面亲自去采购,所以春夏的单量远少于秋冬的单量,而秋冬的单量则少于恶劣天气。”但过去一年的单量,似乎难满足数量在膨胀的骑手。他和一些骑手交流后发现,晚上出去送3到4个小时外卖,顶多赚六七十元,单量稍多时,可以达到八九十元,但很少触及百元。单量竞争激烈的境况,并非个例。有骑手回忆称,前两年,同样的单价下,跑500单能有4000元的收入,而现在却是3500元左右。美团众包骑手萧萧有点怀念10天前刚刚送外卖的时候,“那个时候,天冷单多,有时候一次就能送个5~6单,但最近这几天,基本都只能一单一单来”。在他经常送餐的那个美食城楼下,经常有闲着的美团骑手聚集聊天,平时会有二三十人,高峰期可能会更多,骑手聊来聊去,总会回到“没单子”这个话题上。考虑到没那么多单可送,萧萧也调整了自己的送餐节奏,现在他将找工作的事情安排在了早上,集中抢下午和晚上这两个时段的订单。不过,好在收益足够慰人。受益于低温天气,在12月,包含周末满哥总共出去送了10天,赚了1000多元。“每次也就是送2~4个小时,但因为单价比较高,所以对于这收入我还是挺满意的。”他表示。除了赶上坏天气外,多出一份力气也能多赚一点。这两天,满哥还抢了一个包含1.28L的酱油、2袋5kg的大米、2袋5kg的小麦粉,总重量约21公斤的订单,这一单就赚20块。在做兼职骑手的几个月里,他也从不躲避这种订单。从上次失业后,来北京工作了将近7年的满哥突然意识到,若断掉可持续性的工资收入,自己手中几乎没有太多额外可供支配的钱,那时候起,“好好赚钱、认真存钱”便成了他人生接下来的目标之一。他曾把第一个目标“10万”写在了小红书的个性签名上,如今,已变为了现实。某种程度上,满哥应该不怕被“挤出池子”,毕竟如今“全职骑手”已成为他人生的“过去式”,而“兼职骑手”的身份则是人生拼图中的一个“可选项”而非“必选项”。但他依然选择留在系统中,依然会主动去抢配送费可能只有5块钱的订单。当被问起从什么时候开始送外卖时,他想起来,在外卖刚刚兴起那几年,饿了么、美团等平台的萌芽时期,自己就曾在大学校园里送过外卖,而另一次就是现在。新年伊始,满哥收到了达达平台发过来的“年度总结”,这一年,他兼职跑了1900单,配送里程4935.8公里,超过全国90.9%的骑手。尽管这个30岁出头的年轻人从没想过,将全部精力投入在外卖骑手这个职业上,但新的一年里,他唯一能确定的是,自己依然会以骑手的身份,跑在北京的马路上。就像朝着美好生活飞驰那样。参考资料:《骑手的世界:对新职业群体的社会调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外卖骑手的困境,不是消费者多等5分钟能解决的》,三联生活周刊《极端天气下,骑手的安全与收入如何平衡?》,工人日报《当外卖骑手决定“不惯着系统”》,解放日报《新就业形态下外卖骑手社会流动特点和影响因素(2021)》,高文珺...
摘要:平台间各取所需,司机师傅们却感到很受伤。“师傅,付好了,您那里收到了多少钱?”近日,记者调查网约车行业抽佣现象,结算车费时与司机手机上的收款界面核对,结果让人大吃一惊——记者通过高德地图下单,系统显示订单被派发给方舟行平台的司机。单程共计11.77公里,用时35分钟,共支付车费40.2元,司机实收金额仅23元。也就是说,4成以上的费用都被平台收取。订单抽成,向来是网约车行业绕不开的话题。驾驶员们一度受困于平台抽成不透明以及比例过高等问题,在相关政府部门的行动下,计价规则逐步明晰,并形成30%这一隐形抽佣上限。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网约车订单收取总费用远超订单金额的30%,有的甚至被抽取近一半。是谁在“顶风作案”?“阴阳账单”频现在一次地推中,曹师傅被推销人员安利了一个新的App“单多多助手”。根据推销人员介绍,该App集纳了几个出行平台,网约车驾驶员可选择入驻的某公司进行注册,不但可以新增接单渠道,还可获得各种优惠。“多个渠道接单能多赚点钱。”抱着这一想法,他便下载该App,在上面注册成为“900出行”的签约司机,随后通过“单多多助手”开始接单。还没等体验到所谓的“优惠价”,一次与乘客闲聊中,曹师傅发现,平台抽佣比例极高,且金额与乘客实付对不上:1月5日22时多,他在平台接到一个从虹桥火车站去往北蔡中学的“大单”,全程36.86公里。到达目的地后,他随口打听了乘客支付的订单价才觉不对。“乘客实付140.13元,但在平台的司机端显示乘客实付116.92元,扣完佣金到手只有86.79元,抽成比例高达38%!中间这20多元去哪儿了?”△曹师傅拍摄的乘客支付界面。△曹师傅的收款界面。曹师傅赶忙跟乘客核对账单详情,这才看到乘客是通过携程选择的“接送机服务”,而自己的接单界面,根本没有显示来源。“平台通常会提示订单来源的,比如高德,会有‘高德渠道’的提示,或者显示企业订单,可那一单什么都没有。”据此,他怀疑,订单可能遭遇了“转卖”。△这一订单并未显示来源。为了弄清该笔订单的流转详情,曹师傅第二天就拨打了900出行的客服热线,可对方却迟迟没能给出回应。“客服说记录下来了,会调查核实,就没了动静。”在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和各大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网约车司机吐槽此类“阴阳账单”现象。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网约车分会会长顾大松晒出的账单截图显示,一位乘客打车,订单结束实付98.11元。但蹊跷的是,同一段行程,司机端却显示乘客付费为71.46元,司机实收52.17元。中间凭空消失了26.65元,超过司机实收的一半。△顾大松晒出的账单截图。仔细看司机的订单页面,发现这个订单系第三方订单:也就是说,乘客所下单平台并非司机接单平台。乘客下单平台接到订单后,将订单转卖。司机所在平台所接订单已经是二手订单,甚至有可能是三手订单。转卖订单的平台收取费用为26.65元,承运平台抽佣为19.29元,最后司机实收仅为乘客支付金额的53%。平台之间的新型合作2022年,交通运输部开展“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企业抽成‘阳光行动’”,主要平台公司按照要求做好公开计价规则、合理设定抽成比例上限并公开。当时,各大公司公布的抽成比例上限多在18%至30%之间。这之后,30%也成为业内抽佣的隐形“红线”。然而,记者的调查以及多名网约车司机的亲身体验,都指向了一个事实:不少网约车订单正经历层层“倒卖”,导致抽成费用大幅超过30%这个数值。据记者调查了解,当前网约车平台存在三种发展模式——纯自营出行平台、自营+聚合出行平台,以及纯聚合出行平台。且近年来,聚合模式所占比重持续攀升。它最早由高德打车在21017年首创,随后哈啰接入嘀嗒出行,并与首汽约车开展网约车业务合作。2019年,美团打车上线聚合模式后,滴滴出行以及高德地图等导航平台也推出聚合模式。2022年,华为聚合打车平台Petal出行上线,微信也开始内测腾讯出行。2023年,美团网约车业务调整,放弃自营打车,全面转向聚合模式。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截至2023年10月31日,全国共有334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而在2020年10月,这一数字是207家。随着聚合模式逐步跑通,各流量平台都看到了变现模式,纷纷开始做流量(订单)的分发。流量平台将订单分发到一众中小平台,中小平台再匹配订单给到具体的承运司机,分发过程中就会产生一定的费用,也就是订单的“转卖费”。具有获取订单能力的流量平台,可以收取一定的转卖费,有时甚至会高于实际承运平台的抽佣。由于不少中小平台接入了资质不足的人车,且往往采用低价打法谋生存,大平台一边可以通过分发订单使用小平台的运力,留住更多用户,同时不用承担不合规导致的营运风险。因此,不光是纯聚合出行平台,拥有自营运力的平台,也乐意成为聚合模式的“玩家”之一。于是,在大小平台的新型合作关系之下,一边是订单转卖费,一边是承运平台抽佣,叠加之后形成了超过30%的总抽成费用。建议对订单抽成总量限制平台“雁过拔毛”,司机师傅们则感到很受伤。“订单倒卖、低价单这些情况,让开网约车挣钱越来越难。刚来上海的时候,跑一公里可以挣3元钱,现在越来越不行,一公里也就跑1.5至2元。”王师傅五年前来到上海开网约车,眼看着收入下滑,计划明年就回成都老家。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平台为了吸引客源发放的优惠券,最终也都转嫁到了司机身上。刘师傅是“曹操出行”的签约司机,不久前,一个距离40公里左右的订单,抽成后他只收到73.89元。“均下来每公里1.8元,但平台显示抽成比例只有21.6%。我一问乘客,才知道他领了优惠券,这种低价订单越来越多,岂不是意味着平台的折扣最终还是让司机来承担?”△刘师傅的收款界面。入行一年多的吴师傅对此也颇有微词,“这也是平台在抽成比例上耍心机的一个做法。原本20元的订单,按照行业红线给司机14元,但平台给乘客发放5元优惠券,给司机11元,按照实付金额算,抽成比例降至26.7%,看上去抽成比例降低了,实际上平台强行让司机承担了成本。”对此,顾大松很是担忧:司机会否因为层层订单转卖,所得收入微薄,甚至可能低于预期,只能靠更多熬时间、拼身体来维持其基本收入?这种订单转卖现象,是不是网约车行业越来越“卷”的重要原因,会不会带来一连串的安全隐患?有司机称:在网约车运力饱和、运价降低等综合影响下,同样的流水收入,以前只需要10个小时,现在则需要14至15个小时,许多司机选择每天出车更长时间,通过熬时间来弥补价差。在这样的工作强度下,不时就会传来有司机“倒下”的消息。不同于快递、外卖等行业,网约车行业所在的客运交通行业,具有公共服务属性。客运安全最关键的是驾驶员,而驾驶员没有稳定的收入,没有足够的职业尊严和社会保障,安全就缺少了坚实的支撑。针对订单倒卖后总抽成过高的现象,有业内人士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及时关注、加强监管,对平台抽成比例加以规范。不论订单被“转卖”几次,各平台抽取的服务费用总和不得超过车费的30%,或由主管部门制定上限,确保手握方向盘的驾驶员获取合理比例的收入,真正体现多劳多得。同时,优化监管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对出租车、网络车驾驶员总体负担进行监管,切实维护行业秩序,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香港经济在疫情防控措施解除后表现未如理想,越来越多港人希望恢复“一签多行”政策,吸引深圳居民南下消费,激活香港经济。图为食客2023年12月20日在香港庙街夜市摊位找美食。(法新社)香港去年解除疫情防控措施后,访港旅客人数一直未能恢复至疫前水平,当地舆论提出恢复深圳居民“一签多行”措施,吸引深圳居民南下消费,激活香港经济。“一签多行”,是指可在有效期内多次使用的签证;相反则为只可使用一次的单次签证,又称“一签一行”。“一签多行”持证人可以一次申请获多次边境出入权,较“一签一行”签证方便。2009年起,深圳户籍居民可以办理“一签多行”签证前往香港旅游。但之后因为水货客影响香港社会等问题,中国大陆在2015年停止有关政策,改为签发“一周一行”签注。在香港从事餐饮生意的黄国权(56岁)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表示,身边一些做游客生意的旅行社、餐厅和商店行家,皆反映由于游客人数和消费力不足等原因,陷入生意不景气的困境。黄国权以餐饮行业为例说,去年陆港全面开关后,来港游客少,再加上香港股市表现不理想,许多港人消费意欲低,导致餐饮行业的生意欠佳,其中以走中档路线的餐厅的影响最大。他表示,希望中国大陆政府重推“一签多行”政策,“以前有深圳顾客专门来香港,到我的餐厅吃饭,然后当天晚上回深圳。若有多些内地人来香港,肯定对我们的生意有帮助。”过去一年,香港经济在疫情防控措施解除后表现未如理想,越来越多港人希望恢复“一签多行”政策。香港百货、商业雇员总会上月28日至本月5日透过网上问卷访问392名会员。结果发现,分别有28.1%及41.3%受访者表示非常支持及支持复办深圳户籍居民“一签多行”。调查也显示,有60.8%受访者认为复办“一签多行”能扶助香港零售业,并有65.8%人支持将措施扩大至大湾区其他地区。香港百货、商业雇员总会副理事长锺博文周四(1月11日)出席电视台节目时指出,如果能够重推“一签多行”,旅客多了,对香港零售业有帮助。香港《明报》1月初报道,香港特首李家超去年底上京述职期间,曾向中央提出三招放宽自由行旅客来港,包括增加自由行城巿、恢复“一签多行”,以及提高访港大陆旅客的免税额,希望藉此提振香港的内部消费。香港立法会议员田北辰周三(1月10日)透露,香港与大陆正商讨在农历新年前重推“一签多行”,现阶段主要研究深圳的开放范围,即是否仅开放予深圳户籍居民,或是深圳居住的人口。他估计下一步会再检视情况,考虑是否扩大“一签多行”至其他大湾区城市。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末当地户籍人口580万人,常住人口达1766万人。田北辰相信,“一签多行”可让即日来回旅游更普遍,抵消港人北上消费对香港经济的影响。不过,香港《信报》周四引述知情者表示,大陆方面对香港的要求并非照单全收,皆因目前大陆消费气氛同样欠佳,倘若一下子“放得太快”,大批人涌港玩乐,对当地经济将产生副作用;大陆政府深知近期深圳享尽港人北上消费红利,出于道义及公平原则,才愿意重启深圳户籍居民“一签多行”。至于政策会否扩至深圳常住居民乃至整个大湾区,就要视乎港府的影响力多大。事实上,香港社会对复办“一签多行”的效果也有存疑。锺博文认为,复办“一签多行”和扩大适用城市,可以增加访港旅客人数,但大陆零售形式已转变,多了网购、直播带货等,加上价格、体验等因素影响,“一签多行”所带动的经济效果或不如以前。他指出,港府及香港企业需要思考如何在旅游体验、社区特色、产品质素上提供差异化,以重新吸引旅客访港。邻近深圳的香港北区区议员高维基则认为,近年水货客减少,如果重推“一签多行”,相信水货客问题不会再重现,但会出现交通配套不足问题。高维基表示,目前大陆旅客访港已导致新界上水交通在繁忙时间挤塞,旅客增加可能影响交通。他建议当局提供足够配套,顾及交通承载力,避免旅客过多,影响居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