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据大湾区之声报道,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2024至2025财政年度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陈茂波表示,经审慎考虑当前的整体情况后,特区政府决定即日起撤销所有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即由今天起所有住宅物业交易无须再缴付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
很多人这两天说回了老家县城被吓到了,因为印象中老家是很穷的,小地方人均三千嘛。但是注意观察却发现,小地方也有很多百万豪车,再一看当初没出来的同学,过得也都还不错。被同学们叫去吃饭,发现同学里混得最好的那个,可能是自己这辈子连个边都靠不上去的。其实我前年就在说这事,老家一直以来都是当地有势力的回去继续混,那些啥都没的人才会拼了命地考出来。这里就有个问题,到底咋回事,感觉完全跟月薪三千不搭边啊?!其实小地方,也就是除了一二线城市的那些地级市和稍微大一些的县城,泾渭分明地分成了三伙人:第一伙人比较一言难尽。我就说两件事,大家这些年回老家感受到市容的巨大变化了吧?从2008到2018年,很多地方“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担上几十甚至上百亿的地方债务,就是这种效果的代价。这些变化的本质,就是地方自己筹款做项目,或者花中央的转移支付。不过大家想过没,这些项目是谁做的?可能还有小伙伴没反应过来,觉得我是在扯废话,当然是政府在做啊。其实不是,政府一般是作为“发包人”,也就是某个项目通过之后,要交给包工头来做的。这里的“包工头”范围极大,给政府做基建的,盖楼的,绿化改造的,甚至还有打扫卫生的。这些项目有大有小,但是无一例外,随便一个都超过咱们普通人的想象,他们能赚到的钱也不是咱们能想象的。大家注意下,每个地方这些年借钱盖楼,不管欠了多少钱,这些钱并不是消失了,而是实打实进了相关责任人的手里,有的是包工头,有的是买水泥,还有各种挖掘机。这些人赚到之后就得买点厉害玩意,比如东北有个神奇的车,叫“大57”,唯一的特征就是大,跟个卡车似的,两百多万,包工头大哥的座驾。能高速能工地,能装逼能抵债。也就是说,围绕大拆大建,这些年崛起了无数的隐形富豪,平均到每个县市都有几个,他们周围又围着一圈小富豪。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地方看着好像没有任何产业,却有不少有钱人,本质也是转移支付最后并非均匀地落在当地每个人头上,有些人淋得多很多。此外小地方很多店,其实都是一个老板的,连带门面也是他的,极端情况下,一大排都是一家子的。倒也不是说这些业务涉及什么专营业务,只是你去开,搞个小超市可能问题不大,稍微做大点,事情就比较多,你可能压不住。具体有啥事,我也没法说,反正事很多,需要人脉广路子野才能平事。你如果对老家有点了解,就知道那边的人碰上事不报警,一般都是找人。找到人不是跟对方单挑,他可能跟对方说一句,事情就这样算了。这就是“面儿”,在小地方,“面子”就是另一种货币。反正小地方有一大堆不是潜规则的潜规则,很多事看着利润不错,但是等你去做,你会发现根本拿不下,得找人,让人家帮你拿,拿下之后你得给对方分红,这都不算啥秘密了。不知道大家听说过一句话没,好的职位,就跟艾滋病毒一样,只有三种途径,性,母婴和血缘。这句话放在这里倒是很贴切。所以这是小地方的第一层,做大买卖的人。当然了,做大买卖的人还有一些,没法说,我也不说了,大家有生活经验的都懂。一般咱们胡侃国际政治的人喜欢聊“跨国资本”,还有个东西很少有人提,“跨城资本”。也就是小地方那些大生意都是泾渭分明的,你不能随便到别人地盘上去折腾。也有少数是可以的,来头大,好几个地方都能说上话,在哪都有关系,可能好几个地方都有他的产业,这种就厉害得不得了了。咱们知道,那些真正的大佬都是跨国配置资产的,小地方很多有钱豪门也是跨省配置的,比如北方基层豪门的最爱就是北京的房子。一大家子事先在京城找好联系人,坐上大越野“上”北京。到了北京先去那个四季什么吃烤鸭,然后就去买房,看准就下单,不分期不按揭,直接全款拿下。第二天再去逛故宫,给年轻辈买始祖鸟、lululemon和大鹅,主打的就是一个“土潮”。房子买了之后不住、不租、也不卖,就在那里放着,非常淡定,尽显老钱优雅。你们随便找个北京卖豪宅的中介问问,他们都接待过这种,好说话不挑剔。这可能也是为啥这一轮房地产大调整,上海和深圳比较惨,北京稍微好一些的房子稳的一批。因为深圳那些买房的很多是上班族大规模加杠杆买的,收入一降低就要死要活要爆仓,着急卖房抵债。但是京城的豪宅稳如老狗,因为真正的北方县市豪门根本不着急,房子升值他们没必要把钱换出来,换出来也没啥用,跌了更不着急,因为京城有房子是地位的象征,他们等着孙子考到北京做公务员的时候住。我前两天把这些人称为“县城婆罗门”,说不定这个说法会火。那小地方第二层是啥人呢?医师公,还有做中型买卖的人。医师公不多说了,大家都知道。如果你是个普通家庭的孩子,你大学毕业回小地方做医师公其实并不好,因为这个职业属于“大后期”,越往后越爽。刚开始那些年是稍微有压力的,收入不高,奖金什么的随缘,作为新人压力还比较大。但是你如果有一些家底,比如父母就是医师公,你也是,那日子好到能让你北上广的同学羡慕。一毕业家里就给买个二十万的车,从家到单位三百米,依旧要开车去上班。一结婚两家凑套房,如果对象跟你一个单位,父母也是体制内,那日子好得不得了。这也是为啥很多人当上公务员之后月薪三千(当然不可能是三千,但是也不会太高),给人的感觉却是他们过得特别好。这个时候想一下,有没有可能,人家的爹已经在体制内默默服务了几十年呢?人家是有家底的。可能又有小伙伴奇怪了,至于吗?就算父辈在体制内,收入又能有多高?你忽略了积累的力量,咱们不说别的,很多两口子都是教师,退休后一个月工资都一万五了,老人们花不了多少钱,两家都给补贴点,自己再赚一些,说不定真不比你在一线城市月薪两万少。那可是小地方的月薪两万,和一线城市的两万,完全是两码事,这个不多说了,大家都懂。那我为啥在第二个阶层里加了个“中型买卖人”呢?因为小地方还有一种人,比如确实开了个“旺铺”,比如人流量比较大的饭店,比如服务小城市贵妇的美容店,他是能赚到的,凭本事一个月两三万,这种也是大家羡慕的对象,但是他们这些人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将来啥样,说不定过五六年倒闭了。当然了,这种是比较少的,绝大部分商铺只能维持个温饱。所以大家尊重这些人,但是远远不如医师公,因为只有医师公才能跨越牛熊旱涝保收,真正的老有所养,是大家羡慕的对象。剩下的就是大部分人,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月薪三千”,这些人占据了县市小地方的80%甚至90%以上,但是你一般不关注他们。小地方还有个东西叫“聚会” 。每隔一段时间大家就聚聚,这种一般就是一群第二阶层的人,围着一个第一阶层的人。逢年过节,会把从大城市回老家的白领同学也拉过来,一起聊些类似“那个谁谁谁最近离婚了”“那个谁谁谁最近在干啥”“还有那个谁怎么还没结婚”。这时候大家也就知道了,小地方不结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几乎每次都要被拿出来议论一番。倒也不一定关心你,总得找点话题吧。你如果混得一般,进了这种饭局多多少少是有点局促的,你会惊讶地发现他们的日子似乎比你宽裕得多,你的好东西他们都有,而且他们的通勤和加班时间远远没你的长。如果你混得不错,一年大几十万,并且大家也都知道了,大家其实内心深处是羡慕你这样见识过世面的人,这时候就会有开着百万豪车和“大57”的地方土豪跟你联系。这倒不是你太牛以至于大家要巴结你,而是他们那些人的被动技能就是“走动”,谁有资源他们都要打点打点,万一将来用得上。这时候你会惊讶地发现,他怎么会这么有钱,百万座驾往往不止一辆,而且竟然在京城有房产,还有好几个店铺。如果对方跟你开始聊他多不容易,累得跟狗似的,一个项目才几百万,年底还得去要钱,大年三十都在跑,一年四五个项目只要回来三个,你就大概知道他为啥有钱了。如果你们关系再深一些,他会跟你聊他能拿到项目,主要是因为他的某个大哥。这个大哥能力非凡让谁上谁牛逼,他的每次进步都是大哥的提携,大哥才是自己真正的财神。再继续聊,发现他的大哥是他姐夫,或者他爸的弟弟。你这个时候才想起来,自己离家去大城市,不是因为自己厉害,是因为自己太不厉害,实在是没出路,才出来了。不过接下来是一波大洗牌。首先小地方的大项目越来越少,没了大项目,很多包工头大哥也就失去了财源。道理也不复杂,很多地方如果靠自己,下辈子也盖不起来那么多的楼,修不出来那么多的路,主要靠卖地和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接下来这两条财路都不太稳了。当然了,没了大拆大建,不代表彻底没了项目,路得修吧,设施得维护吧,这些都得人来做,还是有一部分人能继续做下去,只是大部分人得出局。此外商场饭店卖场得有吧,做这些买卖的人一般也都过得不错。间接受影响的就是第二阶级,财政宽裕的年头,他们有大量的收入之外的钱,类似什么精神文明奖,今后也没了,收入越来越向工资逼近。当然了,你如果待在大城市,也别想独善其身,这两年的裁员压力真是无差别扫射。这也是我一直说,年轻人如果实在是憋屈到不行,就去大城市,中国的一线相对公平得多。倒也不是说一线没有婆罗门,而是一线的蛋糕太大了,他们吃不下,碎屑掉下来,也能让大家吃得很好。而且很多类型的蛋糕他们不想吃。比如你成立了一个评测工作室,或者动画创意公司,几乎不用担心任何二代跟你抢资源,你只需要跟市场抢就行了。我知道写到这里,很多人又开始说“阶级固化”什么的了。我现在对这个概念有两个看法:过去千年都这样,甚至比这严重得多,可以预测的未来,依旧是这样。哪怕美国那边的县城(美国的县城比咱们的高一级),几个大生意也是被几家子垄断着,政商两界都是那几家子,可以看看《黄石》感受下。此外这个世界是有惯性的,这不仅是牛顿第一定律,更是咱们这个社会最硬的规律之一。想摆脱贫穷比较难,富起来想返贫也没那么容易。这些规律一般不在乎大家的反驳,接受就行了。只能是好好努力,其实每个人都有机会。其次,现在其实也谈不上啥固化,毕竟你不想在老家待着,可以去大城市,也一样有机会快速翻身。而这个操作,别说古代了,哪怕四十年前都是奢望。现在甚至给大家提供了一种选择,你可以选择去大城市卷,也可以选择去小地方躺,这是从来没出现过的盛景。此外,随着大基建的结束,小地方豪门将面临一波明显的萎缩,今后机会越来越集中在那种超级城市群,热血青年往那些热点城市冲就行了,那里是建功立业的地方,除此之外可能也没啥别的好办法。...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表示,该行已暂停其中国客户通过配额渠道投资离岸产品。总部位于伦敦的汇丰在发给路透(Reuters)的一份声明中,以“商业原因”作为暂停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计划新投资的解释。声明没有详细说明。渣打银行此举之际,中国政府正在努力遏制资本外流,因为人民币疲软和经济放缓促使储户将资产转移到海外。QDII计划于2006年首次推出,至今仍是中国投资者最大的境外投资渠道。该计划受国家外汇管理局(SAFE)规定的配额限制。该计划帮助中国的财富和企业客户投资海外基金、债券和其它结构性产品。在渣打上周发布的一份客户报告中(路透社看到了这份报告),该行表示,从上周四开始,将不再接受通过QDII计划出售的离岸注册基金的新认购。“出于商业原因,渣打中国暂停了相关产品的认购,”该行在回应路透社(Reuters)的询问时表示。自2022年底以来,由于中国股市表现落后于主要离岸市场,国内投资者对海外资产的兴趣一直在强劲增长。资本外流随着经济和其它因素促使投资者大批撤离中国,许多人开始将资金转移到包括日本在内的其他市场,这给日经指数(. n225)带来了额外的提振,使其创下历史新高。自去年8月以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市场的措施,包括降低交易成本、放慢首次公开发行(ipo)的步伐,以及优先推出股票型基金。渣打银行此举之际,正值人民币在2024年面临新的贬值压力,市场押注美联储(Federal Reserve)开始降息的时间可能比此前预期的要长,美元的复苏拖累了人民币。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已下跌约1.4%。2015年,当中国股市和汇市波动引发资本外逃时,中国非正式地暂停了QDII。三年后,在中国股市企稳、人民币兑美元大幅升值后,该计划重新启动,开启了新的标签。渣打采取上述举措之际,这家专注于亚洲的银行的首席执行官比尔•温特斯(Bill Winters)上周也谈到了中国的机遇,财富管理被视为主要增长板块,其跨境服务使其相对于国内同行具有优势。当被问及中国政府可能采取的收紧措施对其跨境业务的影响时,他表示:“我认为,对离岸资金流动的限制已经有所加强。”根据外管局的最新数据,自2006年以来,渣打银行获得的QDII总额度为28亿美元,在外资银行中排名第三,仅次于汇丰银行(HSBC)的47.3亿美元和花旗集团(Citigroup)的35亿美元。监管机构和银行尚未披露使用了多少配额。...
近日,一组金融数据上了热搜:4年间,中国家庭往银行账户里约净存超58万亿元。近年来,伴随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转型等方面的变化,以银行人为代表的金融圈不断推陈出新,设计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希望获得市场青睐。这其中有机遇: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指出要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做好五篇大文章。金融机构自身也在积极寻找应对对策,推出特色理财、信贷产品,显现出发展的韧性。这其中有挑战:转型期,要达到创新目标需要时间,但金融人要与时间赛跑。受访专家认为,存款是银行负债的最主要来源,银行的困境在于,在负债端有太多资金进入,但在资产端却不太能以较合理的利率把资金配置出去。为此,在高额存款背景下,金融圈开启“找钱”模式。这四年新增存款总额相当于2009年到2019年总和Wind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到2024年1月,住户存款共增加58.24万亿元,其中82%是定期存款,这四年新增存款总额相当于2009年到2019年总和。具体来看,2022年和2023年,住户存款分别增加17.84万亿元和16.67万亿元,是2005年以来增长最多的两年。2009年至今住户存款统计,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制图:南都·湾财社兴业证券研报1月11日发布的《居民存款增加的资产配置启示》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中国居民有7.5万亿元超额存款。以信贷收支表当中的居民存款衡量,2022年11月以来,居民部门超额存款(相对趋势值)明显走高。人们为什么在最近几年热衷于存款?兴业证券认为,居民存款超趋势增长并非是“居民少消费、多储蓄”带来的,更多源自其投资行为的变化。兴业证券测算发现,截至2023年三季度,居民消费下降对超额存款的影响已经由正转负。超额存款的增长主要来自居民部门购房下降和理财少增,分别增加5.7万亿元和4.5万亿元存款。2月22日,“中国人四年存了58.24万亿元”话题冲上热搜。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以“存款”为关键词检索,社交媒体上坐标为不同城市的网友分享着自己的存款攻略,消费者们除了要抢大额存单,也更关心哪家银行存款利率高。2023年以来,全国主要商业银行共有三次存款利率调整。2023年6月,六大国有银行集体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其中三年期和五年定期存款利率均下调15BP(基点),随后多家股份制银行也官宣下调部分期限的存款利率。9月,各大国有行及股份行同步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利率分别下调10BP、20BP、25BP、25BP。12月,国有大行下调存款利率,其中三年期、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25BP。在存款利率下调的背景下,有消费者仍在拼命存钱。2023年6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 58.0%,比上季增加0.1个百分点。黑龙江某地农商银行网点做客户经理的陈杰(化名)向南都·湾财社表示,目前他所在的网点存款余额已超过4亿元,而贷款余额才超过1亿元。高额存款背后,“如何找钱”成为金融机构费尽心思研究的事情。此前南都·湾财社曾报道,2024年“开门红”期间,有中小银行客户经理反映,其贷款指标逐年增加,让他们倍感压力。以陈杰所在的网点为例,2024年整个网点的贷款投放指标在3000万左右,陈杰一个人就要承担1500万贷款量。银行息差收窄,需要优化负债结构银行的困境在哪?“目前,存款是银行负债的最主要来源。随着资管新规等深入实施,同业负债持续压降,存款占比将进一步提高。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近年来中小银行负债成本上升明显。”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分析,过去银行倾向于“多拉存款”,但现在银行存款太多,且客户黏性下降、存款利率下调。“银行的困扰在于,在负债端有太多资金进入,但在资产端却不太能以较合理的利率把资金配置出去,息差收窄也是这种挑战的具体体现。”曾刚说。2月2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23年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季度)》显示,截至2023年末,商业银行重要指标净息差下滑至1.69%,首次跌破1.7%关口。数据显示,2023年四个季度净息差分别是1.74%、1.74%、1.73%和1.69%,已突破了《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中自律机制合意净息差1.8%的临界值。银行要如何破局?有专家预测,2024年存款利率或将继续下降。“在存款以基准利率为定价基准的情况下,下调存款基准利率,可直接降低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负债成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在这样背景下,银行仍将在资金端压降成本,存款利率下降的可能性较大。”董希淼表示。但值得注意的是,贷款利率也在下降,且贷款利率下降快于存款利率。2月22日,中金公司发布报告称,当前银行贷款利率下行明显,尽管存款利率多次调降,而存款成本率在定期化趋势下较为刚性,导致息差明显下滑。对此,中金公司建议,有必要更大幅度的下调存款利率,适度降低银行信贷规模增速的过度追求,更好“盘活存量”,实现量价的均衡。曾刚则认为,目前经济正在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新的产能在培育过程中,但还不能完全替代旧的产能。“经济结构仍在调整过程中,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实体经济可持续的资金需求还有待形成。因此银行拼命放贷款不见得能产生很好的效果,反而有可能导致金融资源的低效配置或者空转。”曾刚建议,在负债端,未来银行要优化负债结构,压缩高成本资金占比,同时要根据市场供求合理对存款定价。在贷款端,要根据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向,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强化重点领域投放,拓展下沉客户等。承压中寻找对策,银行业显韧性在挑战下,也有机遇。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首次提出“金融强国”建设目标。会议指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要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南都·湾财社记者统计梳理多家银行开年会议内容了解,围绕金融的五篇大文章,相关金融机构都有了具体规划,如有国有银行表示,要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把更多资源配置到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银行要推进高效能改革,不断增强数字化动能。股份制银行方面,有银行表示,要找准发展定位,坚持回归本源,推动特色发展,加大科技转型力度,关注社区养老、医疗改革、助残金融服务等特色领域,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另有银行则将聚焦场景金融,打造供应链业务、小微业务、池化融资、财富管理、科技金融五大特色场景优势。具体来看,银行推出更多样的金融产品,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多元化的财富管理需求。2月2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显示,2023年,理财行业积极布局产品体系建设,丰富创新产品线,持续引导理财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截至2023年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6.80万亿元,全国共有228家银行机构和31家理财公司累计新发理财产品3.11万只,募集资金57.08万亿元。从特色理财产品来看,《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显示,2023年,理财市场累计发行ESG主题理财产品120只,合计募集资金超1100亿元。另外,2023 年末存续“专精特新”、乡村振兴、大湾区等主题理财产品超200只,存续规模超1200亿元。信贷方面,金融机构瞄准时机,推出一些特色信贷产品。2023年,南都·湾财社在“新乡村·大生意”走访活动中发现,广东金融走出赋能粤乡村创新模式。如中国农业银行汕头分行为支持汕头本地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专门针对澄海狮头鹅特色产业量身定制了“狮头鹅贷”。广东英德农村商业银行创新贷款产品,降低了英德红茶产业的金融准入门槛,为实现百亿产业提供了金融捷径。在整体承压的发展环境下,银行业显现出自身的韧性。在2月2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23年四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银行业呈现出总资产平稳增长、金融服务继续增强、信贷资产质量保持平稳、风险抵补能力整体充足、流动性水平合理稳健等特点。数据显示,2023年四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417.3万亿元,同比增长9.9%。另外,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70.9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9.1万亿元,同比增长23.3%。数据还显示,2023年全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2.4万亿元,同比增长3.2%。“2024年对银行业而言,是比较有挑战的一年,当然也有很多机遇。不管怎么样,在周期波动之下,银行应重新校准发展战略,适时调整经营策略,从而始终走在科学、正确的道路之上。对商业银行而言,应积极寻找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抓两头’即拓展小额分散资产、增加客户服务总量,加快不良资产处置,以期穿越周期、稳健发展。”董希淼表示。...
继证监会三令五申规范融券交易后,头部券商出手了!2月26日,中信证券向客户发布通知,公司将严禁向利用融券实施日内回转交易(变相T+0交易)的投资者提供融券。通知指出,根据2024年2月6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两融”融券业务有关情况答记者问》的要求,证券公司应加强对客户交易行为的管理,严禁向利用融券实施日内回转交易(变相T+0交易)的投资者提供融券,请各位投资者知悉并遵守相关规定要求。即使早在2月6日证监会已经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对融券变相T+0进行定性,但中信证券作为头部券商明确下发通知,也引起了市场关注和讨论。券商人士:融券变相T+0由大数据筛选、系统自动判定所谓利用融券实施日内回转交易,指的是投资者在同一交易日内,融券卖出某只股票,又融资买入这只股票,从而变相实现T+0。今年2月6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时指出,“经研究决定,我会对融券业务提出三方面进一步加强监管的措施:一是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以现转融券余额为上限,依法暂停新增证券公司转融券规模,存量逐步了结;二是要求证券公司加强对客户交易行为的管理,严禁向利用融券实施日内回转交易(变相T+0交易)的投资者提供融券;三是持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我会将依法打击利用融券交易实施不当套利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融券业务平稳运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询问了一家头部券商投顾,他表示,他所在的券商一直有此规定,“判定变相T+0,不是由人工判定,是大数据筛选,系统自动判断的”。但他同时也指出,目前监管在制度上对融券变相T+0堵漏,但仍可能有一些方法可做。根据规定,一名客户只能在一家券商开设信用账户,可如果用家人的名字再去另一个券商开户,也可以在A券商进行融券卖出、B券商用家人的名字进行融资买入。两融业务不断“打补丁”,今年以来融券余额下降281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融资融券业务新规实施以来,不断有证券公司对两融业务进行合同修订。如去年12月25日,国金证券在其官网发布关于修订《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融资融券合同》条款的公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业务规则以及融资融券业务需求,对原来的融资融券合同进行了五点修改。 其中有一条是增加如下条款: 甲方(即客户方)承诺在持有上市公司限售股份、战略配售股份,以及持有以大宗交易方式受让的大股东或者特定股东减持股份等有转让限制股份的限制期内,甲方及其关联方不会融券卖出该上市公司股票。 同时,甲方承诺不会利用多个账户发生不正当套利交易。湘财证券、联储证券等也发布了类似修订公告。今年1月9日,广发证券发布有关融资融券业务最新偿还规则通知,表示为加强风险管理,防范两融业务风险,公司决定禁止融资买入证券用于偿还融券负债,即信用账户中现券持仓少于融资合约数量时不允许现券还券。调整自2024年1月15日起生效。1月19日,中信建投证券也在其官网宣布,自1月22日起,公司将禁止投资者通过融资买入的证券偿还融券合约。在两融不断“打补丁”的背景下,融券规模不断下降。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截至2月26日,沪深京三市的融券余额为434.4亿元,其中沪市277.8亿元、深市156.5亿元、京市11.28万元。而在2023年12月29日,沪深京三市的融券余额为716亿元,也就是说,今年以来融券余额下降高达281.6亿元。...
对于王玉臣来说,律所的案子以2022年4月为分界线。在此之前,这家专注房地产行业的律所接到最多的案子,是由虚假宣传引发的纠纷,10个案子里有1个和烂尾楼相关。但从2022年4月开始,停工及延期交房相关的咨询每天都有,并且越来越多,升到了第一位。每10个案子,就有4个和“烂尾楼”有关。王玉臣今年38岁,是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从业14年,专注房地产领域维权。买到“烂尾楼”的业主来自全国各地,涉及的房地产商有大房企如恒大,也有当地小开发商。电话那头的声音,有的冷静,有的情绪激动,王玉臣发现对方只要谈到开发商“声音都变了”、“恨得咬牙切齿”。还有人说尝试了所有方法,不知道还能做什么。他们拥有着相似的诉求:我要交房,我想要保质保量的交房,我可不可以退房?目前,尚未有官方披露过全国烂尾楼数量。部分原因可能是烂尾楼并没有明确定义,有专家认为停工时长并不是判断楼盘烂尾与否的标准,房地产开发商是否彻底失去建设能力才是。王玉臣将烂尾楼维权,形容成业主和律师一同与时间赛跑。竞争对手不只有卷走预售资金的开发商,还有项目的其他债权人。一旦项目停工,开发商的资金就陷入危险。越往后,能退还给业主的钱越少,甚至业主买的房子也被查封。以下为王玉臣自述。一、“烂尾楼”案子在2022年疯长2022年4月、5月开始,我们所接到的烂尾楼法律咨询就开始增多了。当时我没有特别注意,直到7月,有地方出现停贷,我才突然意识到,我们接到的烂尾楼或延期交房的咨询量、案源量已经猛增了。以前,我们10个案子,也就一个涉及烂尾楼或者延期交房。但现在,40%左右都和这个有关。里面牵涉的开发商,有大房企,比如恒大、碧桂园、融创,也有小的本地开发商。全国各地都有。我是2009年入行的,最开始是给开发商、政府投资平台、施工方做法律顾问。2011年,我从甲方跳到了乙方,之后一直以帮业主维权为主。从我代理的案件上,就能感受到,房地产形势的变化。2014年楼市下行时,我还在上一个律师事务所。印象特别深的是,案子特别少,创收很差。当时两周内走了六七个律师。当然,这可能和律所本身也有关系。2016年后,房价上涨,二手房纠纷暴增。那会儿,每天都有因为卖家涨价而违约的案子。到了2018年,房价慢慢平稳,退房案子变得特别多,主要涉及虚假宣传和质量问题。其实这些问题一直都有,但之前房价暴涨的时候,大家会抢着买房。等交房时发现房价已经比自己买房时高不少,就会忽视或弱化房子本身的问题。坦白说,烂尾楼是整个房地产领域最复杂、麻烦的案子。难在哪?一是钱,现在楼市不太景气,开发商出现资金问题很普遍。二是利益关联方比较多,需要集合很多力量来推进,不只是开发商的力量,还包括政府相关部门、甚至法院的力量。我遇到的所有烂尾楼案子,都有一个共性问题:开发商把预售资金给转移走了。甚至到现在,我都没有遇到过一个开发商,真正达到了预售资金监管的要求。银行扮演的角色,有时候也不光彩,没有封顶就放贷的比比皆是,甚至有些银行,光明正大地在合同里面写,开发商的收款账户不是监管账户。毋庸置疑,法律是在完善。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规定只能对购买主体结构已经封顶住房的个人进行放贷;2010年,住建部强调“商品住房预售资金要全部纳入监管账户,由监管机构负责监管,确保预售资金用于商品住房项目工程建设”。但在具体执行的时候,我觉得还是有欠缺的。为什么?因为违法违规这件事没有成本。二、诉讼不是目的,是手段买到烂尾楼或遭遇延期交房的业主们诉求主要有两类:一是交房,其中一部分人希望能保质保量的交房;第二是退房。在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诉求,比如停贷。常见的法律解决途径包括民事、行政和刑事诉讼,但遇到这类案子,直接去打民事诉讼效果不太好。起诉开发商要求交房,法院并没有办法让开发商在房子没建好的时候交房;起诉退房,如果开发商没钱,即使打赢官司,业主也拿不到钱,万一最后房子建好了,业主还可能钱房两空;除非房价跌得太厉害,业主觉得即使没拿到退款,不交房贷也能止损,否则不建议通过民事诉讼去退房。所以现在,我们用的更多的方法是,寻找开发商的违法违规违约点,来推动烂尾或延期交付的项目复工、交房。任何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在交房之前都会有很多手续,比如立项、拿地、施工、预售、规划验收、竣工备案等,而烂尾项目大概率会存在一些违法违规点。这些并不归法院管,而是归住建、规划或市场监督等部门管。我们会通过申请信息公开的方式,查这些手续及监管的信息,找到违法违规点后,再和相关部门的法律职责靠拢,让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如果信息公开没有成功,或相关部门没有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理,我们会再采取行政诉讼——并不是真的想要这些部门被处罚,而是让他们看到,你的不作为、乱作为也有成本。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法定信息公开申请的回复时间是20个工作日,如果不给,我们可以去起诉一次,一审时限是6个月,二审是3个月。换句话说,为了拿到一条信息,我们可能会等10个月,甚至10个月后,我们都可能还拿不到。所以我们会分批次、不断地进行行政诉讼。一批诉讼提完,等调查到新的违法违规点,我们会提第二批、第三批,一直给各方施加压力,大部分时候都能推动烂尾楼的交房。信息公开做的最好的是北京。2018年后,只要在北京申请信息公开,基本都会给我们。有些地方会刁难人,比如把一个特别大的图纸压缩成非常小。还有地方对包括资金监管、纾困资金在内的信息讳莫如深。在河北多地、郑州、南昌等地,我们都遇到过相关部门以涉密或信息不存在为由不把信息给我们的情况。最夸张的是河北沧州市任丘孔雀城·铂宫的案子,我们想申请项目资金监管方案的公开。一审法庭上,尽管住建局提供的证据里就写着“资金监管方案予以公开”“复印件附后”,但他们举证时仍然表示不存在方案,和证据完全矛盾,最终一审还是驳回了我们的诉求。此外,在一些地方,我们基本的诉讼权利都被剥夺了,根本进入不到立案的程序,但不给立案就很难起到特别有效的监督作用。之前我们在中部地区某省会城市接了一个案子,去法院起诉,但一直拖,最终也没有立案成功。我们把代理费都退了,现在也基本不接那个地方的案子。不过,诉讼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并不是为了打官司而打官司,最重要是找到谈判的筹码,所以我们有一个原则是边打边谈,最后有些案子也就和解了。三、保密协议、防搭便车和AA制烂尾房集体维权的案子,业主们不签保密协议我们是不接的。保密包括两方面,首先维权过程中的内部信息要保密,不能让其他业主知道。如果我们发现了一个违法点,扩散给所有业主,大家都知道这件事,给开发商的压力还会大吗?其次,维权结果也要保密。开发商给你退房、赔钱了,他愿意给所有人这个待遇吗?另外,维权费用一定要AA制。AA制其实不是法律问题,但它对维权影响真的很大。因为人在花钱和不花钱的情况下,积极性是不一样的。我们接过一个河北邯郸的案子,有业主真的很困难,其中一位业主偷偷替别人把律师代理费给交了。结果在我们提到银行违规放贷、要给开发商增加压力的时候,被垫钱的一个业主代表退出了,他没有付出成本,别人给他一点好处,他就会放弃,你说这多影响大家。推动烂尾楼交房的维权,我们还有一个大前提:宁缺毋滥。不是什么人都适合做战友。不能为了人多而拉人,和开发商有利益关联的,平时比较事儿、喜欢在群里和业主代表干架的,还有一些想要用极端方式解决的,就都要注意。业主代表也很关键,一个有组织能力、能够正向引导大家的业主代表,很多时候不次于法律层面的推动。我们并不建议业主贸然停贷。更好的做法是去找银行的违法违规点。找到之后,再通过法律手段来给银行施加压力,逼着银行和大家坐在一起谈,达成协议之后再去停贷。我们也不推荐业主去自救。自救的问题有很多,第一,开发商在整个过程隐身了;第二,业主积极性不同,有业主是不愿意自己掏钱的;第三,自救过程中如果出现了质量问题,后续开发商会推卸责任,说不是自己干的;第四,开发商可能还欠施工方的钱;第五,实际自救需要花的钱可能比预估的多,开始说需要500万,后面变成1000万是很正常的事,坑太多。四、一场漫长的战役买到烂尾楼,给业主带来的影响,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拿不到房,还要背着高额的房贷,会极大降低一个家庭的生活品质。多少人是掏空家里6个钱包买的?我们还碰到过身患重病的老人,买药都在精打细算,房子烂尾了要继续还银行贷款。烂尾楼对家庭关系也会产生影响。有夫妻两人买到烂尾楼后吵架、闹离婚的。也有人为了孩子买学区房,房子烂尾后,孩子不能享受更好的教育或是父母不能陪在孩子身边读书。河北任丘的孔雀城铂宫项目就是这样。很多业主生活、工作在周边乡镇、农村,之所以在这买房,就是看中了小区对应的教育资源。房子交不了后,家长们想让孩子继续在城里上学,但又因为高昂的生活成本和需要继续在乡镇工作,没法在城里陪孩子上学,只能将孩子交给全托。才七八岁的孩子,正是需要安全感的时候,就和爸爸妈妈分开了。有业主上次和我聊的时候都哭了,为人父母,万一孩子有个头痛发烧,托管哪能有父母照顾得好呢?还有本来用来养老的房子,业主到去世都没能住进去。位于海南的一个项目,不少是老人买给自己或是子女买给父母,用来养老的。最早一批房子应该在2019年交付,但现在有些楼栋只建设了框架就停工了,有些甚至完全没有建设。有业主说,自己的妈妈之前拖着病重的身体来看了一眼还没建成的楼,现在已经走了。到了维权阶段,业主要面对的就不只有金钱上的成本,还有精力和时间,还要应对很多阻力。很多人在找律师之前,已经基本穷尽能做的所有事,甚至因为行为不当被拘留。还有一些地方,在我们提了违法违规之后,银行和开发商就找到业主老家村子里的村书记、七大姑八大姨,以及他们本人,进行威逼利诱,试图让他们放弃维权。2022年7月保交楼政策发布之后,纳入保交范围的烂尾楼解决的确容易了一些。保交楼项目一般设有专班(保证交付楼盘的专项工作小组),沟通更加顺畅。以前我们被动沟通,通过法律行为给相关部门施压,让对方来找我们,现在我们会给专班寄送谈判邀请函或求助函,告诉他我们接了多少个业主,询问有哪些需要我们做的。当地领导也会相对更重视一些,他们会对开发商的每一笔款项盯得更紧,也会承诺如果开发商没有按时打钱自己会催。相比之下,没有被纳入保交楼的项目,很多时候沟通还是很困难,相关部门对开发商的督促力度更小。打个比方,如果我们要提5个违法查处能推动保交楼的复工,对于非保交楼项目,可能提上10个都很难推动。不过,即使被纳入保交范围,我接手的大部分案子进度仍然很缓慢。工地上十几、二十几个人施工都很正常。并且,保交楼不一定就能保质保量地交,比如青岛融创的一个项目,业主发现存在大量钢筋裸露、墙体和地面有大量裂缝等质量问题。很多案子从接手,到推动交房、结案,用时都超过一年。用时最长的不好说。有两个2019年接手的案子,一个开发商申请破产重整成功了,但最终什么时候交房,还不知道。还有一个购房合同解除成功,但至今还没收到退款,只能不断督促法院,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方法。这注定是一场漫长的战役。...
(原标题:中国法拍房市场继续升温 1月份挂拍房源超10万套)中国1月份法拍市场挂拍各类法拍房源10.04万套,法拍房市场热度继续升温。据中指云APP星期五(2月23日)消息,中指研究院法拍数据库监测显示,2024年1月,全国法拍市场挂拍各类法拍房源10.04万套,同比增加48.2%。其中,成交约1.27万套,同比增加18.3%,整体成交率12.63%。相比2023年1月挂拍的6.77万套、成交1.07万套,今年法拍挂拍量、成交量均有提升。中国房地产市场低迷,抵押贷款拖欠率上升。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法拍房挂拍总量达到79.6万套,创下新高。从去年挂拍物业类型来看,住宅、商业为法拍房主流,二者合计占总拍卖套数超过77%。法拍房的主要来源是借贷后无力偿还的企业、个人,也包括司法没收的房产。相关阅读:中国2023年拍挂近80万套法拍房 创历史新高...
据财新报道,“债圈隐形大佬”余雷2月16日晚意外身故,80后的余雷今年刚满40岁。余雷离世的消息此前已经在债券行业开始流传。对于死因,有消息称是跳楼自尽,也有说法是自缢。余雷出生于1984年,本硕都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曾在国泰君安期货工作多年,2018年左右进入中原期货,担任资管部投资经理。看似身份平平无奇,但正是在中原期货,余雷在外大干“私活”,以期货公司为通道,一头通过中间人对接城投平台,一头对接资金方,通过各种机构,分销到全国各地。从而构建了一个庞大而隐秘的结构化发债大网,累计涉及机构130多家,大部分都是做通道、代销、分仓等。余雷通过这个网络,累计发行城投资管产品300亿,仅2022年就发了将近200多个城投结构化产品。余雷个人也积累了十多亿财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结构化发债都处于灰色地带。很多与当地城投公司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中介公司,都在从事这一行业。“只要有关系,能搞定城投公司,就能干。”随着2022年,城投反腐深入,开始清查发债中介,余雷的大网开始浮出水面。余雷接“私活”被曝光后,河南有关部门开始调查其城投发债腐败线索,2023年4月,余雷被河南当地纪检部门带走。资管大佬、和合首创实控人林强是余雷主要的代销渠道,去年9月,林强也被曝失联。余雷一事对中原期货打击也不小,原董事长谢雪竹也辞职下课。去年12月,余雷被取保候审,出来后发现原来赚得的数亿财富已经被合伙人“卷走”,并腾挪到境外。...
2月24日上午,厦门农商行1600万股股权拍卖结束。京东拍卖平台信息显示,该股权的起拍价为3245.76万元,仅为评估价的6成多,吸引围观者达12067人,并10人设置提醒。但从结果来看,却没有一位意向投资者报名出价,最终以流拍收尾。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今年开年不久,各大拍卖场便频繁出现中小银行大额股权。据不完全统计,包括阿里拍卖及京东拍卖平台在内,年内已有至少30余家银行有千万级以上的大额股权遭拍卖,并且结果也多是以流拍告终。业内专家告诉财联社记者,银行股权投资偏向于长期价值型投资。近年银行净息差不断被压缩,同时业绩持续承压,市场对银行估值以及未来盈利的预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未来随着经济持续复苏,银行通过降低存款利率缓解息差压力,银行业绩有望得到改善,银行股权将随之重新受到战略投资者的关注。股权问题成“顽疾”, 厦门农商行大额股权频现拍卖场据了解,此次拍卖的厦门农商行这1600万股股权已是第二次拍卖,起拍价在一拍流拍价的基础上打了九折。在前次拍卖中,该笔股权起拍价为3606.4万股,较评估价5152万元打七折,同样因无人出价而流拍。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厦门农商行股权频繁现身拍卖场,其中不乏上亿级大额股权。如2022年2月份,中融新大集团持有的厦门农商行1.76亿股股权以9.72亿元起拍价进行拍卖;2023年7月份,厦门宏信伟业所持厦门农商行5264.58万股、3925万股股权分别以1.59亿元、1.19亿元的起拍价。但从结果来看,上述大额股权拍卖除了吸引一众围观以外,均未能寻到任何意向投资者。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农商行股权问题由来已久,长期以来该行多位大股东存在高比例股权质押和冻结情况,而这也最终成为了其折戟IPO的“拦路虎”。据了解,早在2018年6月份,证监会在对《厦门农商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馈意见》中就明确强大该行股东所持股份存在质押和冻结的问题。但在IPO排队超四年后,厦门农商行还是于2022年2月份主动撤回了其A股上市申请。彼时厦门农商行表示,这次主动调整上市计划,正是基于股权优化目的,意在利用调整期着力梳理并优化股权,为下一步稳健发展和再次申请上市筑牢基础。不过从2022年年报来看,厦门农商行前十大股东中仍有3名股东存在股权质押及冻结的情况。其中第五大股东中融新大集团持股4.72%、第七大股东厦门宏信伟业持股2.47%、第九大股东厦门誉联集团持股1.61%均被全部冻结。“多位大股东高比例质押可能会造成公司股权出现变动,频繁有大额股权被拍卖也会对公司声誉、业务开展,以及上市进程等方面造成一定影响,这也是意向投资人是否决定接盘股权会考虑的问题。”在业内分析人士看来,该行股权频繁拍卖且无人问津的原因主要在于其长期以来的股权问题,同时其近年经营业绩以及盈利情况也是影响投资人判断的重要因素。年内中小银行大额股权频遇冷实际上,今年开年不久,各大拍卖场便频繁出现中小银行大额股权。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阿里拍卖及京东拍卖平台在内,今年以来已有至少30余家银行有千万级以上的大额股权遭拍卖,而结果也多是以流拍告终。“整体上,银行股权投资偏向于长期价值型投资。投资人关注公司过去经营业绩及发展前景、股权质押情况、股权市场流动性等,进而为其合理定价。”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财联社记者,中小银行股权拍卖频繁遇冷的原因有多方面,如目前银行股权交易市场深广度不够、交易不够活跃;投资交易门槛高,股权定价不够合理;投资者对部分中小银行经营前景担忧等等。而部分中小银行股权拍卖受到追捧,主要是与公司股权结构清晰、定价合理,投资者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前景,以及与当时整个市场情绪或风险偏好有关等。从厦门农商行来看,除股权问题外,近年来该行业绩极速下滑,同时资产质量也在不断承压。年报显示,2020年至2022年,该行营业收入分别为33.5亿元、27.83亿元、26.5亿元,同期归属净利润为8.29亿元、7.01亿元、1.16亿元。与此同时,该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94%、1.39%、2.06%,拨备覆盖率为259.07%、192.59%、154.93%。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该行资产总额1341.54亿元,负债总额1229.13亿元;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7.95亿元,归属净利润1.47亿元。在甬兴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郑嘉伟看来,近年来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被压缩,银行普遍业绩也在逐步承压,市场对银行估值以及未来盈利的预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是中小银行股权拍卖频繁流拍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股权结构逐渐去民营化,监管对银行股东资质的要求愈加严格,部分有意向的投资人难以达到资质门槛,也是导致银行股权普遍流拍的一方面原因。展望未来,郑嘉伟认为,随着经济持续复苏,银行通过降低存款利率缓解息差压力,银行业绩有望得到改善。同时中小银行通过主动转型,做好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未来股权也将随之被地方政府及国资委等战略投资者重新关注到,股权投资积极性也会进一步的提升。...
四名消息人士称,华南城(1668.HK)的一群海外债权人将对负债累累的开发商华南城最大的国有股东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欠款。这将是受危机打击的房地产行业首次出现此类案件。两名债券持有人消息人士称,华南城本月早些时候未能偿还2月9日到期的1125万美元债券的本金,债权人认为华南城在价值13亿美元的离岸债务上出现违约。上述四位消息人士说,这群债权人组成了一个所谓的特别小组,正准备向香港一家法院起诉国有的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Shenzhen SEZ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group Co.)。该集团拥有深圳经济特区29%的股份。深圳经济特区、华南城和代表特别债权人的柯克兰律师事务所(Kirkland & Ellis)均未回应路透的置评请求。知情人士称,诉讼将使用keepwell条款提起,该条款是中国南方城的国有股东向其美元债券提供的。如果提起诉讼,这将是自2021年房地产行业陷入危机以来,首次针对国有房地产开发商提起诉讼,要求收回根据keepwell条款欠债权人的款项。律师们表示,keepwell条款虽然不是直接担保,但却是一种信用增强机制,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发行离岸债券时一直使用这种机制。Latham & Watkins律师事务所在去年7月发布的一份客户报告中称,根据一份典型的keepwell契约,母公司承诺确保其离岸发行人部门保持偿付能力,并拥有足够的流动性以履行支付义务。这起诉讼将是海外债权人在香港法院针对中国开发商提起的几起诉讼中的又一起,这些债权人几乎都是在未能履行还款义务后寻求清算的。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违约的中国开发商在其债券发行中有keepwell条款。上述四位消息人士表示,华南城的keepwell条款在房地产行业是罕见的。KEEPWELL条款总部位于深圳的中国南方城是一家综合物流和贸易中心开发商,在2022年面临财务压力时,它是首批获得政府支持的房地产公司之一。当时,由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控制的深圳经济特区购买了该开发商29%的股份,并为其五批美元债券提供了keepwell条款。一位要求匿名的债券持有人表示:“像我这样的人是因为keepwell条款才参与进来的。”他补充称,该条款的引入和一家国有企业的存在,为这笔交易提供了信心。华南城在获得债券持有人同意的情况下,成功将原定于2022年和2023年到期的五美元债券延期至2024年。然而,从那以后,开发商的财务状况并没有改善。12月,华南城再次提出延期付款,但未能获得足够的支持。在2月9日的一份声明中,开发商表示,本月将无法赎回和支付利息。该公司还表示,其销售额低于预期,现金流仅足以维持日常运营。一位消息人士表示,华南城的海外债权人也在考虑在香港提起诉讼,要求清算华南城。“债权人很乐意与华南城就双方同意的重组进行对话,但也会感谢国有企业为这一进程做出贡献,”律师事务所Ashurst合伙人Lance Jiang表示。该律师事务所代表该开发商的部分债券持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