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检查了一下齿轮箱的机油量、胎压、螺栓和传动链条的松紧。链条有一点松了,我拿出工具箱来,然后把它旋紧,我已经迫不及待地要上路了。” ——罗伯特·M.波西格,《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越来越多女孩加入了机车爱好者的行列。心碎女孩机车俱乐部女骑KIKI正骑着摩托穿过重庆的隧道。/阿准“你的个子没问题,买个趴赛,复古也可以,女娃儿骑着好看。”一家摩托车店的老板热情招呼走进店里的女孩。最近,重庆摩托车销售点吸引了越来越多试驾和选购者,其中不少都是Z世代的青年男女。被唱衰多年的摩托,正迎来一波“文艺复兴”的浪潮。大后方的战略地位让重庆成为中国西部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改革后的兵工厂率先成为本土摩托品牌的代表。30年前,一辆辆嘉陵牌和建设牌摩托,从工厂开上山城的狭窄道路。随后,力帆、宗申、隆鑫等民营企业加入浪潮,重庆“摩帮”名震全国。小汽车的普及和政策的收紧,似乎急着把摩托这个过时的交通工具封印进历史,但重庆人显然不打算就此终结此地关于摩托的传说。夜晚的滨江路上,骑着摩托飞驰而过的新生代“摩帮”,或许会成为这座“魔幻城市”的又一张名片。新生代“摩帮”,或许会成为这座“魔幻城市”的又一张名片。/山城Gai溜子大队闯入摩托江湖2017年冬天,我在重庆嘉滨路的一家地下音乐俱乐部门口见到了阿准。他穿着黑色皮衣从摩托车上下来,黑色的头盔压住束起的长发,身旁的摩托车发出低沉的轰鸣。那时,重庆的机车迷还不多,和阿准经营的这家电音俱乐部相似,摩托不过是重庆的一个“亚文化”爱好。几年前,机车还是一个小众爱好。/阿准然而,亚文化正成为消费品最好的外衣,继嘻哈、街舞和滑板后,各大品牌和厂商又发现了摩托这个新“玩具”。在他们的引导下,年轻人中掀起一股摩托热潮。新玩家蜂拥入场,老玩家也从地下走到地面。再次见面,是2022年初夏,我和阿准约在了音乐俱乐部的隔壁——一家机车俱乐部。近年,一股摩托车文艺复兴潮在全国蠢蠢欲动。2021年,全国摩托车新注册登记数量上涨21.67%,近三年保持快速增长,摩托车产、销量均再次恢复到2000万辆,是2014年以来的最好水平。重庆这座本就有着“摩帮”传统的城市,成了这股摩托文艺复兴潮最集中的地方。我的重庆朋友们纷纷秀出造型各异的机车和彩色的头盔,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上,时髦的男女骑摩托在城市里穿行的视频越来越多。本就有着“摩帮”传统的重庆,成了这股摩托文艺复兴潮最集中的地方。/阿准约定时间到了,久未见面的阿准还是穿着一身黑色皮衣,摩托车发动机的轰鸣一直到我跟前才停下来。他一边取下黑色头盔,一边带着我走进这家名为“RealFrisco MC”的机车俱乐部。一楼的左边放着一辆精美的哈雷摩托车,右边是一个吧台。走上楼梯,房间的中间摆着一张沙发,四周则充斥着关于摩托的电影海报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摩托车杂志。2005年,阿准从重庆前往美国读书,从此迷上了美国的机车文化。后来,他辗转在中国台湾、德国、泰国等地,接触了形形色色的摩托车爱好者。2018年,他和朋友在家乡创办了这家机车俱乐部,供和自己一样的复古摩托车爱好者交流和聚会。如今,这个小小的俱乐部,已从最初的5人,发展为拥有12个成员的小团体。除了这种以友情为锚的紧密联盟,重庆还有许多以活动区域、机车品牌划分的车友会,后者通常人数众多,联系也相对松散。趁着当下的消费热潮,阿准开始售卖国产复古摩托,但在他看来,尽管重庆的玩家多了起来,但距离本土摩托文化的形成仍有很长的路。阿准在泰国曼谷街头骑重庆制造的复古机车。/阿准为什么重庆有几十年的摩托产业史、却没能沉淀出属于自己的机车文化?与其他地区比较,或许能发现一些端倪。阿准递给我一本杂志,是中国台湾的《Free Biker》,发行于2018年2月。“你可以带回去看看,大陆还没有这种类型的杂志。”我翻开这本海峡对岸的杂志,它的内容涵盖机车知识、玩家采访、复古穿搭等方方面面。在台湾,摩托文化的根系深入每一条城镇的街巷。2013年的数据显示,总人口2300多万的台湾拥有超过1500万辆摩托车,平均每个家庭有两台摩托,一半左右的上班族选择用摩托通勤。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种摩托主题赛事和活动应运而生,摩托车改装成为一种潮流。台湾“全民皆摩”的盛况,与大陆一二线城市普遍禁摩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对此,一些摩托车爱好者感到非常遗憾,“世界范围内对摩托车的限制和管理很常见,但直接禁摩的并不太多。”台湾纪录片《不老骑士:欧兜迈环台日记》讲述了17位平均81岁的长者为期13天的骑摩托车环岛壮举。/《不老骑士:欧兜迈环台日记》剧照我们聊到午夜时分,阿准看时间正好,决定载我去一个摩托车爱好者的聚集地。我上次搭乘摩托的记忆还停留在摩的时代。网约车出现之前,摩的解决了重庆不少人的交通出行。彼时,漫天要价和宰客、危险驾驶、脏乱差的车况构成了人们对摩的的初印象。机车爱好者的摩托与之截然不同。靓丽的喷漆,时尚的贴纸,从头到脚的炫酷装备,都在提示人们:玩机车可不省钱。机车发动时巨大的风阻、和速度同频的心跳,也与乘坐摩的灰头土脸的体验形成鲜明对比。在聚贤岩广场,停满了个性十足的摩托车。图为一辆Vespa踏板摩托车。/作者摄我们来到聚贤岩广场,重庆江北嘴CBD公园的一个角落。这是千厮门大桥的灯光掩映下的一块僻静之地,面朝嘉陵江,背靠金融区高耸的玻璃幕墙,地面上停满了各种各样的摩托。此地很少有车辆经过,带有一定坡度的路面和旁边的两个隧道则是摩托玩家绝佳的表演场。恰逢天气凉爽的夏夜,摩托车主、改装达人、车行老板相聚在我的视线内。路边栏杆上坐满了人,自备折叠椅的人在草坪上喝着茶。一辆又一辆摩托从我面前开过,眼前的坡道,变成了车手的T台。几位车手正用摩托做着“翘头”等高难度动作。他们把摩托车前轮高高翘起,在路上滑行了一段距离。其中,25岁的特技车手小瑜告诉我,从十几岁摸到摩托起,他的摩托兴趣就已经暗暗生根。如今,他从事摩托车销售、改装的工作,也为一些企业拍摄宣传片,还希望开一家摩托车驾驶培训中心——和驾校不同,这类学校要收取2000元左右的培训费用,类似于机车爱好者的“继续教育”。看着他用不同的“坐骑”尝试各种花样,我想,他应该是这一夜的明星。在道路两边的草坪和步道上,时髦的青年男女三五成群地聚集着。他们谈论摩托,也分享生活琐事,我似乎听见有人提议筹拍一部纪录片……孤独的骑士像聚贤岩广场这样摩托扎堆的区域,或许代表着重庆新生代“摩帮”江湖气的一面,但所谓“摩托江湖”,其实只是一个笼统的比喻。在重庆,更多摩托爱好者在大部分时间里,都独自享受骑行的乐趣。我在南滨路的一家咖啡厅见到了阿肝。她穿着自己设计的衣服,坐在咖啡厅深处的一角。阿肝大学时从昆明来到重庆,已在这里扎根。作为一名自由职业者,骑着摩托车去咖啡厅干活是她的日常。2015年,阿肝用了一天考下摩托车驾照,然后花900元买下自己的第一辆摩托,那是一辆二手的国产踏板车。到现在,她一共买过4辆摩托,加上改装,大约花费了3万元。在我的印象里,摩托玩家追求速度与激情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但我遇见的几个爱好者都告诉我,对速度的追求并非骑行的首要目的。爱好者赋予骑摩托更广阔的内涵。/《逍遥骑士》剧照他们赋予骑摩托更广阔的内涵,即关于对世间万物的敬畏和了解。在这样的语境下,骑行成为一场双向的探索:向内了解自己,向外了解你的车,你必须清楚自己和车的极限。同样与极限运动相似,肾上腺素飙升固然是直接的快感来源,但更多幽微的乐趣在于对风险的预估和驾驭,而非风险本身。在骑摩托车的7年里,阿肝从不在路上负气竞速,也从未遭遇过交通事故。对她来说,被摩托车烫伤的风险似乎更高——一些复古机车的爱好者为了追求外观,舍弃了排气管的防烫板,若不注意,就会烫伤驾驶者的小腿皮肤。与环境融为一体是阿肝爱上骑行的原因。/阿肝大多数时候,阿肝都是独自骑行,与环境融为一体是她爱上骑行的原因。《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书中曾讨论驾驶摩托车与驾驶汽车的不同:前者是身处在景致之中、和大自然紧密结合;而后者只是个被动的观众,“从车窗向外看风景和看电视差不多”。骑车驶过深夜的南滨路,错落有致的城市景观在眼前徐徐展开,长江的潮声在耳边有规律地响起,伴随着发动机咕噜咕噜的声音——这一刻,人、车和城市共同呼吸。在独自骑行的过程中,摩托爱好者似乎能找到一种“骑士精神”:你拥有随心所欲的自由和对坐骑的掌控感。这样的感觉有时也会在一些汽车驾驶者心中升起,但摩托带来的刺激显然更加强烈。如果切·格瓦拉没有经历那场青年时期的摩托旅行,没有在路过时嗅到底层人民身上散发出的苦难味道,他是否能成为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革命家?如果《罗马假日》里,赫本不是坐着精巧的踏板摩托车出逃,而是钻进盒子一样的汽车里,无法随风飞扬的裙摆是否会让影史失去一个经典镜头?《罗马假日》中,赫本乘坐的Vespa带起一股踏板车风潮。/《罗马假日》剧照不过,无论摩托爱好者如何美化其体验、丰富其内涵,几乎每个年轻的玩家都曾遭到过家人的极力反对。摩托车的安全性,仍然广遭质疑。而主流的反对,令他们更像逆潮流的孤勇者,反而有了自比唐·吉诃德的底气。即使在重庆这样的大城市,流动和跃迁也并非易事,留下来的年轻人几乎遵循着工作、买房、结婚、生子这套固定的模式。面对一目了然的人生路径,孤独的摩托骑士多少有点对抗的意味。手势、暗号与“黑话”与重庆摩托爱好者打交道的这几天,我的生物钟也随他们进入了黑夜模式。对于他们来说,夜晚意味着更空旷的街道、更宽松的监管,以及更多的同道中人。山城起伏的地形和绝不单调的路况,让摩托骑行成为一场别开生面的游戏。山城起伏的地形和绝不单调的路况,让摩托骑行成为一场别开生面的游戏。/阿准跨江大桥连接着穿山隧道,一座又一座高架桥盘桓在雾气中。居民区之间的交错的窄巷,甚至小区多个出口的停车场,都是骑士了然于胸的隐藏路径。在地图导航发达的时代,这些鲜为人知的关卡,是当下少有的、保持着神秘感的存在。在一次午夜骑行中,阿准和朋友阿东一前一后地开车驶向目的地,阿准的车载着我在前面带路,阿东紧随其后。我们闯进一个居民楼的停车场,又从另一个水平面钻了出来。我注意到,在每一个路口前,阿准都会伸手做一些手势为阿东指路,随时留意着后视镜中的队友。由于他戴着手套,指路的样子颇有一些迈克尔·杰克逊跳舞的神韵。团队骑行时,这些手势不仅看着酷,也同样实用。用来指挥的通常是控制离合器的左手,手掌朝下意思是左转,向上90°弯曲手臂并握拳是右转,向下90°弯曲手臂并张开手掌是停车……借助这些手势,摩托骑士可以传达危险信号、帮助队友及时规避风险,专业车队还可以用手势协调每个队员的位置。团队骑行时,手势不仅酷,还很实用。/易车网车队间有通用的手势,陌生的骑士间也有一些不成文的“暗号”。阿肝在路上遇到过几次摩友的暗号。“滴——滴——”两声喇叭,这是有人在向你“say hi”。不需要互相认识,也不需要刻意停车,两声喇叭,或是一个大拇指,或是头盔轻轻一点,彼此心照不宣。阿肝说,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复古机车属于一个十分小众的爱好,志同道合的感觉非常稀缺,因而更令人快乐。“可是我有些后知后觉,每当我想起回应时,对方早已开远了。”说到这儿,阿肝有些懊恼。除了这些生动的肢体语言,网络上摩托爱好者的“黑话”更令人一头雾水。随处可见的“大贸”和“小贸”,分别指的是品牌官方引进销售的进口车,以及通过海关免税配额小批量进口的车。大贸车有3C认证,享受厂家提供的售后和质保服务,往往价格高昂;小贸车数量较少,厂家不提供售后服务,还存在一定的监管期。此外还有“水车”,即不能合法上路的走私车,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听摩托车爱好者聊天时,我反复听到“炸街”这个词。“炸街”通常指约上几个摩友,骑着拆除了消音器的大排量摩托,前往热闹的街头“搞出点动静”,让整条街的目光聚焦于自己——他们并不在意这些目光传达的内容是厌恶还是震惊。尽管摩托玩家内部对炸街等行为充满争议,但炸街者似乎也并非毫无规矩。在高考前的端午节期间,有人在摩友群里以调侃的方式提醒玩家:“高考在即,请大家最近几天不要炸街……当年我考大学,就是因为在考英语的时候考场外面传来了杜卡迪1199S改全段天蝎排气一万三千转的轰鸣……从此开始了苦逼的打工生涯。”高考前,有人在摩友群提醒大家不要“炸街”。/作者图噪音、头盔、骑行服装、彩色的贴纸,以及各种各样的手势、暗号和黑话,一同组合成强大的身份表达语言,成为摩托玩家的鲜明标签。拿证在一个国产摩托销售点看车时,有人告诉我,只要花900块学一天,就可以拿到摩托车驾照。“我帮你联系,明天就能考。”目前,中国的摩托驾照分为D、E、F三种,D代表普通三轮摩托车,E代表普通二轮摩托车,F代表发动机排量50ml以下的轻便摩托车。由于D照考试内容较简单,且准驾E、F车型,因此考取D照的人最多。在重庆,考摩托车驾照的要求被归纳为一句话:“一天时间,有手有脚就行。”闯入重庆摩托江湖的第四天,我去参加了摩托驾照考试。早上7:30,我到达重庆观音桥商圈附近的驾校门店。虽是大雨天,门店内也坐满了人。驾校老师告诉我,如果愿意加点钱,拿证的时间还可以缩短到半天。“你现在去,中午就能拿证。不是VIP就要到下午4点。”在他劝导下,我选择了半天拿证的VIP班。微信转账1200元学费后,我又花了25元拍登记照。这一切都在门店里进行。随后,驾校的工作人员登记了我的信息,没有给我收据或其他凭证,而是发给我一个定位,让我直接去考场就行了。第二天早上8点37分,我到达了摩托车考场。考场里挤满了人,眼神迷茫的考生很容易被认出,各个驾校的人、安全员、考场工作人员则混作一团,难以分辨他们的身份,只能通过着装和胸前挂的工作牌来猜测。除简单体检外,正式考试包括四个科目,分别是交通法规、场考、路考和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场的墙上挂着收费标准,上面显示科目一考试费50元,科目二80元,科目三90元,一共220元。考试使用的是三轮摩托,在考场旁的训练场排队开了3圈后,我被招呼去考试。难辨身份的工作人员一步步把来自各个驾校的考生安排妥当,几乎不给你思考的空间。但“水分”,存在于各个环节。我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拉去考科目一,并在第二次机会时勉强通过;考科目四时,最后两个多选题决定了我是否能够通过这次考试,或许是看到我犹豫的神情,监考人员走到我身边,看了看我的选项,提示道:“选少了。”而当我将四个选项全都选上时,他又说了句:“选这么多干啥?”接下来是场考和路考。这两个考试在一块场地同时进行,完成考试项目后,安全员会让你举着“合格”或“不合格”的牌子拍照,代表你的考试成绩已录入。在场边排队等待时,我发现身旁的7个人里有6个女性。考生依次上场,只要没人制止,他们下车后就会自己去拿桌上写着“合格”的字牌。没有人这样教,但在场边观摩时,每个上场的考生都是这样做的。事实上,我没有完整地完成单边桥项目,摩托车还在中途熄火过一次,但没有人有任何表示。我下车后,依葫芦画瓢地拿起了“合格”字牌,然后稀里糊涂地通过了。上午11点左右,我考完了所有科目,在现场观看教育视频,等待宣誓拿驾照。这意味着,几天前还对摩托一窍不通的我,即将可以上路了。水分过重的摩托车驾考制度,令资深爱好者颇有微词。此前,多位摩托车爱好者向我提到,与日本等摩托文化和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们的摩托驾照不仅门槛低,分类也相对落后。在日本,摩托驾照不仅分为手动挡、自动挡,还对不同排量的摩托有明确的标准,不同类型的驾照对考生的年龄也有对应的要求。比如,16岁以上就可以考摩托车驾照,但只能驾驶排量为50~125ml的摩托车;等到18岁,就可以考取准驾排量400ml以上摩托车的驾照。在高速公路上带人,需要年满20岁、驾龄超过3年。在一本网络流传的日本摩托车考试教科书中可以看到,日本的摩托车考试路线复杂、要求全面,考试的规范化程度相当高。相比之下,中国的标准已经很难适应当下五花八门的摩托种类。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内驾照考试的极低门槛,对于近年的摩托流行浪潮无疑是有利因素,但落伍的驾照考核也助长了圈内乱象,新手玩家各种“马路杀手”般的行为,加深了大众对摩托的偏见。等待拿证的时候,学员和监考的安全员攀谈起来。安全员说,这一上午,只有两个人没通过场考或路考。“叫你的朋友快来考,等用上红外线可就没这么简单了。”他打起了广告,“最多等到9月,就要用上红外线了,到时候还要涨价。”他继续传达着紧张的信号。我故意和身边的考生讨论起价格:“不报驾校应该只要两三百块吧……”听到这里,安全员脸上流露出暧昧的神色。我想他原本打算回避这个问题,但听到两三百块就能考的说法,他还是忍不住说了句:“你觉得可能吗?”我顺势说:“两三百块可就没这么简单了。”安全员对此不置可否。中午12:15,我带着新到手的摩托驾照走出考场。由于考试过程中不允许使用手机,我无法记录下每个考试环节的确切时间,据我估计,这一上午我与摩托车亲密接触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还是更加平稳的三轮摩托。一个上午,到手摩托车D照。/作者摄“一天时间,有手有脚就行。”嘿,驾校还真没有虚假宣传。欲望与包容重庆主城区的几条滨江路是摩托俱乐部、改装店和销售点的汇集地,其中尤以南滨路最为老牌和密集。从南滨路的繁华的西端往东走,摩托飞驰而过的频率越来越高,因为南滨路的尽头,正是机车销售点和机车配套服务店所在的区域。开在这里的摩飞轮,是重庆为摩托车爱好者提供服务的几家老店之一,从选车到购买配件、从维修保养到驾驶培训,只要是与摩托相关的服务,他们都能提供。在摩飞轮工作的必前从摩托车厂的技术人员转向前端销售,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必前告诉我,这两年来摩飞轮的客人大多是Z时代的年轻人,其中不乏00后。女性摩托玩家的数量正明显上升,尤其是一些受到日本动漫影响的二次元少女。在日本动漫里,摩托车是常见的植入元素。日本动漫里,摩托车是常见的植入元素。/《本田小狼与我》剧照这股风潮,离不开社交媒体的助力。乐于分享的年轻人在抖音、快手、小红书上晒机车靓照,穿着皮衣的帅气女郎或追风少年,为年轻人勾勒出对自我的浪漫想象。从这一点来看,摩托和最近火爆的露营、飞盘等项目并无不同。本土厂商也一早注意到了这点。在过去,国产摩托专注于下沉市场,从城市到农村,从东南亚到非洲,一路靠着价格取胜。然而,随着下沉市场的饱和,这些捞金地渐渐变成了低价竞争的修罗场,直到Z世代杀入消费场,让中高端大排量摩托成为市面新宠。摩托车按大类可分为两轮摩托车和三轮摩托车,目前市面上流行的以两轮为主,又分为街车、跑车、巡航车、旅行车、越野车、踏板车等类型,还有Scrambler、Cafe Racer、Bobber、Chopper等改装风格。这些分类,都是过去低价代步摩托车不会在意的领域。如今的消费者更加在意摩托车的“风格”。/阿准一位摩托销售商告诉我,目前国产的春风、凯越、高金等品牌实力强劲,重庆本土企业也不甘落后,隆鑫旗下的无极、宗申旗下的赛科龙、力帆的KP系列都开始主打价格上万的“玩乐型”摩托。相比以前的几千块钱的代步摩托,这些摩托的单车利润可以达到过去的10倍以上。在摩托爱好者扎堆的App“摩托范”上,人气最高的10款车中有9款都是国产,价位集中在1万~5万元之间。“摩托范”上,人气最高的10款车中有9款都是国产。/摩托范App截图但这并不意味着国产摩托已经崛起,无论业内业外,进口优于国产几乎是摩友圈内的共识。无论是发动机等核心技术,还是构件质量、车身细节,进口车都明显更胜一筹。国产车的优势在于性价比,于是,与进口畅销款外形相似的“逆向研发”产品成为了热门“平替”,比如国产的金城猴子就是借鉴了本田猴子的外形。不少爱好者都选择了“梦车”的国产版本,而终极目标则是哈雷、杜卡迪、本田等经典进口品牌的产品。因此,摩托玩家里的“鄙视链”大概可以归纳为:进口优于国产,剩下基本按价格排序。不过,对于资深爱好者来说,机车热刚刚兴起,“鄙视链”并不明显,圈内大多数人都相当尊重和包容其他摩友,只是看到自己的“梦车”时会流露出羡慕的神情。除了车之外,动辄上千的头盔等装备也是一笔大开销。根据必前的观察,大部分人的第一款车还是会选择国产。他估算了一下,一个新手经历了买车、买装备、培训等流程,入门的花费在2万元左右。尽管摩托车如今被看作“成年人的大玩具”,但在电动车难以应付的山城重庆,它仍然保留了实用性。Vespa(意大利著名踏板摩托车品牌)的经销商钔徒告诉我,摩托填补了小轿车的空缺:它不怕堵车、方便停车、油耗更低,兼具娱乐和实用的属性,不少有车家庭会选择再买一辆摩托作为补充。在一个国产摩托销售点,我遇到一位年长的摩托爱好者,他是这里的销售,正向我介绍这些仿照进口热门款式“逆向研发”出的国产代替品。他说,这么多年过去,自己对车已经免疫了,不会再花钱买,何况自己这个年纪也不好意思骑这样(造型时尚)的车。我问他:“即使很有钱也不会买吗?”他说:“那要买。买杜卡迪(意大利著名摩托品牌)。”包容,同样体现在这个城市对摩托的态度。重庆是内地唯一不禁摩的超大城市,在这里骑摩托车,除了不能上高速,其他不会受到太多限制。7年骑行生涯中,阿肝被交警拦停过两次,一次是因为没戴头盔被罚了50元,另一次是被随机拦停后发现车子脱审,只是接受了口头教育。尽管按规定,交警可以选择扣分等更严厉的处罚,但大部分时候,对摩托车爱好者“从轻发落”,似乎成了一种惯例。不少玩家都承认,重庆的交警对于摩托爱好者的确相当宽容。我猜测,这背后既有对本土产业保护的心态,也有基于摩托车作为重庆重要交通工具这一实际情况的考虑。6月3日,端午假期开始的这一夜,我又来到了聚贤岩广场。零点过后,骑摩托车赶来的人越来越多,凌晨两点还有人陆续过来。“你们是玩摩托的吗?”我向一群坐在栏杆上的年轻人喊话。“不是,我们是送外卖的。”一个男生回答,他的伙伴随即爆发一阵哄笑。重庆的年轻摩托玩家总是坦率、直接而幽默,不管你是谁,他们几乎都有问必答。我被另一边栏杆上“挂着”的年轻人拉到一个有300多人的微信群,群内正聊得热火朝天,一进去就有人提醒我把群名片改成“摩托车型号+昵称”的形式。身边的年轻人有的在刷抖音,有的在摆拍,有的在约人去九街喝饮料。“我4个月的车,跑了8000多公里。”“他那辆车好帅!这些人哪里来的钱哟?”在这一夜的玩家里,我发现不少人来自重庆周边城区。在当地人的观念里,主城九区的800多万人才是土生土长的重庆“城里人”,其他各个周边区县的2000多万人虽然同样来自这个超大号直辖市,但在自我介绍时往往会具体到重庆某区。城市化加速了人口的扩张和融合,但主城九区的土著居民似乎总是带着点优越感——他们喜欢调侃各个周边区县的口音,并强调自己来自重庆主城。对于背井离乡来到主城的人,摩托的爱好提供了一种身份认同,使他们有机会参与这座城市青年文化的塑造。摩托,又一个青年文化潮流的符号。/阿准以一个个玩家聚集地为中心,他们的车轮在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开疆拓土,他们的朋友在沿着滨江路开枝散叶,留下一道道属于自己的车辙……形形色色的摩托和配件,如同一个个符号,构成了这群年轻人的意义世界。聚贤岩广场上,机车玩家坐在栏杆上打量着新的来客,眼神中闪过不屑。环卫大叔习以为常地捡起这群年轻人留下的垃圾。不远处,一辆警车停靠在路边,红蓝色的头灯不停闪烁。路重庆崎岖的山路,为摩托车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场地,摩托产业又成了一代代重庆人的活路。1979年,嘉陵厂制造出中国第一辆民用摩托车CJ50,重庆逐渐成为摩托车产业重镇,一度占据国内市场40%以上的份额。从嘉陵厂、建设厂,到尹明善的力帆、左宗申的宗申、涂建华的隆鑫,上世纪90年代的摩托狂潮为重庆留下了发达的配套产业,也为如今的摩托新浪潮提供了土壤。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各大城市陆续禁摩,重庆摩托产业被巨浪冲进谷底,回想1997年嘉陵摩托组织的那场声势浩大的摩托车巡游,已经如同一场梦。那一年,重庆直辖,尹明善把“重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改名为“力帆集团”;两年后,左宗申成立中国第一支职业化摩托车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能想到,到了2018年,重庆摩托车产量仅为389万辆,只有高峰期的1/3左右。有从业者认为,在过去,重庆本土摩企显得有些不思进取、对市场的变化反应很慢。在最好的年代里,他们一味地挣快钱、打价格战,靠模仿或拼凑出的摩托抢占低端市场,而在核心技术的投入上十分有限。在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18年的国内外摩托车产品质量检测中,国内摩托车的安全行驶里程在1000到2000公里内,超过就会出现质量问题,而日本、印度等国家生产的摩托车的安全行驶里程接近1万公里。或许是出于对摩托车安全性的担忧,国家规定两轮摩托车使用年限为10年,车况好的车辆最多可以延长3年。也就是说,无论你的摩托买成3000元还是30万,13年后一律报废。“13年强制报废”的规定成为悬在玩家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不管如何精心养护,不管车况多新多好,它们的寿命早已注定。在这种前提下,性能优越、价格昂贵的进口摩托更成为了少数人的消遣。说到这些问题,爱好者普遍流露出一些悲观的情绪。摩托产业在重庆这些年,始终没有沉淀出本土的文化。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形,有着最包容的年轻人,却至今没有诞生出一条专业的赛道,甚至没有一个正规的大型赛事。“摩帮”叱咤重庆几十年,本土机车文化尚处于拓荒阶段,野蛮生长的新生代“摩帮”才刚刚起步。春风吹又生,机遇总是在绝境时出现。如今,政府和企业对摩托文化推广和自主研发的投入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加大。数据显示,2020年,重庆出口摩托车333.9万辆,出口货值110.07亿元,出口总额占全国的三分之一;2021年,重庆燃油摩托车出口值146.7亿元,增长37.5%,出口值居全国第一。九龙坡和巴南成为国家授牌的两个摩托车及零部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隆鑫、宗申、航天巴山、建设雅马哈、鑫源等上百家摩托车企业聚集在重庆,每年在重庆举办的中国摩博会渐渐成为业内人士和爱好者的盛会……将《Free Biker》还给阿准之前,我又翻开了这本4年前的杂志。它的最后一页上写着:“这本小到不行的杂志将会在这期画下句点……今后也请继续给予支持,前面迈向网路化的Free Biker on Line!”时代的冲击从来不针对一个地方,一个产业。新生代玩家带来的星星之火尚未成燎原之势,重庆摩托产业会不会再次走上只顾眼前的老路?新能源虎视眈眈,而摩托爱好者还在追求燃油带来的轰鸣,这股逆潮流的机车文化运动,何去何从?对于重庆的摩托产业和玩家,路仍在自己脚下。机车文化,何去何从?/《摩托日记》剧照参考资料[1] 红红火火的台湾“摩托文化”|上海台协[2] 激战!50场新车发布,各大品牌纷纷祭出“大排量”布局中高端|上游新闻[3] 重庆摩托车提档升级驶入“新赛道”|重庆日报[4] 重庆摩托车产业亟待“浴火重生”|重庆日报...
本周的百度集度汽车发布会,本来还开放的直播弹幕,在越来越多的骂声中被默默关掉。“他们觉得反正大众不懂无人驾驶,所以可能也觉得大家没见过车。” 一位激光雷达工程师看着那像是半成品的概念车,以及一看瞬间可戳破的设计细节,几乎是乐不可支。而不少业内人均表示,就是当动画片来看的。多年来,最擅长用技术概念进行自我麻痹的科技大厂,掩盖不掉大众与汽车产业的“群嘲”式袭击。不少人调侃,在极为粗制滥造的VR场景里,只记住了这个希加加这其实不值得大惊小怪。“用新技术的光环与未来承诺,去填补当下的空白”,是企业从互联网学到的惯常套路与伎俩(只是历史上从没搞定过2C市场的百度,这次劣质的太明显了)。这一伎俩不小心蔓延到各行各业,尤以中国尚未成熟的软件技术行业与汽车产业为重灾区。而让我们最感到诡异但又甚觉有趣的,是L4以上自动驾驶创业公司前赴后继的“换皮”入场。不得不说,百度开了一个“好头”。去年6月到11月,短短5个月曝光造车又矢口否认的小马智行,既是中国融资最多的L4自动驾驶企业(估值85亿美元),也曾是“L4造车资本局”的典型忽悠选手。只不过,他们在资金、人员等复杂因素驱使下迅速放弃,再次寻找可行之路,包括老老实实进入了一线车厂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招投标进程周期。当然,妖魔鬼怪仍在内部孵化,idea层出不穷。“造车故事”并非不好,只是发现难度太大。高达百亿人民币的入局门槛,即便有地方政府鼎力支持也难掩一地鸡毛。因此,当我们笃定,大环境下,缺乏落地实践和资金的L4创业公司,不会再重演造车的拙劣故事时,“前”有图森前CEO陈默,在图森美国上市并成功退出后,再次在美国攒局搞氢能源重卡造车项目Hydron,过去几个月已融资超8000万美元。先不论能否成功,我们更担忧的,是这股“热情”再次被抄到国内,照本宣科继续搞钱,但似乎这种趋势愈加明显。“后”有L4自动驾驶企业中一贯高调的AutoX与独树一帜的CEO肖教授,以一份流传甚广的PPT和3年生产销售计划,建立了新的造车话术体系。事实证明,我们错了。错在一直笃信世界没有那么多人傻钱多的人。疯子还是骗子?无论如何,AutoX都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高级别自动驾驶企业之一,这一点必须承认。根据官方,2013~2016年在担任普林斯顿计算机视觉与机器人实验室创始负责人的AutoX CEO 肖建雄,一直在产业内被尊称为“肖教授”,还曾被选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青年科技人才奖项 “35 Under 35”。然而,肖教授的美式高调与夸张宣讲用词,让产业对这家中国自动驾驶企业的评价,逐渐走向令人不安的境地。有人觉得这只是创始人的风格问题,但也不少人说这就是一家满嘴谎言的骗子。譬如,2020年,AutoX曾放出一段“没有司机驾驶的无人车在深圳公开道路行驶视频”,并宣称“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无人驾驶”。但后来,据记者调查,视频里的乘客为“演员”,而这些车也并未拿到牌照。甚至深圳监管部门也公开表示“从未批准”。此外,他们在上海的牌照也曾因过度宣传被停1个月。再譬如,2021年中旬,他们曾推出“高达200万人民币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准备卖给需要组建车队的车厂或政府,被调侃为“堆料王”。这个时候,一提AutoX,产业里都会会心一笑。而这个时间点,无论车厂还是同僚,几乎都在追求低成本交付方案。因此,该举动被一位产业人士形容为“深陷绝望后的奋力一扑腾”。方案里传感器有50个,算力2200Tops……挺卷的还有后来,他们在2022年大肆宣扬打破了“1000辆无人车车队规模”全球纪录,相当于碾压谷歌Waymo和国内百度。然而,无论是从单车成本计算,还是有人向我们提供的现场照片细节来看,这个所谓大规模车队都有很多水分。图片由人在现场拍摄,很明显,这些可不是200万的配置。而且更大的问题,是粘贴感严重当然,技术没错,工程师也没错。但一家企业,以个人英雄主义式的高声呼号与赛博朋克式的剑走偏锋,不仅不再适用于当下的软件市场,也绝不适用于“虽迟但总会挨”的消费级汽车市场。我们从天眼查找到了由肖教授注册的“艾莱克斯汽车科技(保定)有限公司”,诸项信息看起来均很平常。这的确是一家由AutoX创始人肖健雄在2021年6月控股的汽车公司,但并没有显示跟AutoX主体的关系。然而,在这份名为“艾莱克斯汽车”的PPT上,除了用词有些令人震惊,与其说它是一份企业商业计划书,更像是一份面向地方政府的、披着造车皮的无人车宣传书。首先,我们并不清楚计划书里的“全球最大”“中国唯一”等字眼,是否触犯了中国相关广告法规。但这些说法无论是否夸大或违背事实,均动摇不了robotaxi产业目前的不确定性。更不用说Robotaxi迷雾般的市场前景,不然也不会出现企业融资困难,倒戈车企的举动。对于市场潜力的吹捧,相信产业人士、投资机构与一二线城市早已祛魅。而这里的“前景说”,似乎更像是做好了“三线以下城市产业下沉”的准备。当然,以2050年为节点是没有问题的,就看怎么在30年时间里保证资本持续输入。此外,还有自动驾驶产业里常见的“一叶蔽目”戏法(下图),用部分排名证明自己的技术能力。再次强调一下,加州车辆管理局每年发布的《自动驾驶脱离报告》从来都不是一份榜单,它只是一份企业自发上传的加州测试数据。两年前,很多中国企业已经把测试重心放在国内,这个数据的可参考性就更小了;另外很重要一点,截止2022年2月,谷歌 Waymo 的总测试里程数超230万英里,而 AutoX 仅5万英里,这里的数据仅仅是MPI数据。如此种种还有很多。这些用来证明自己自动驾驶能力全国领先、前景巨大的夸张赞美,基本占据整个计划书一半篇幅,但却迟迟不见造车计划细节。即便不是产业人士,大众如今也有了关于L4自动驾驶的基础认知——百度、小马、文远、元戎等无人车企业,似乎都被“这无数个唯一”或多或少冒犯了。事实上,只有在最后几页,我们才看到关于AutoX造车的产品介绍与时间表。但略显诡异的是,除了寓意来自于《道德经》的品牌名——“至简汽车”,我们哪里都没看到字里行间体现出“道德”二字。他们用很多朦胧的字眼来强调自己的汽车智能化能力,对于是否有能力生产一辆完整的车,则显得暧昧不清,也缺乏必要的规划信息。但更让人觉得荒诞的是,这些很科幻的汽车概念图和架构图,似乎均来自于网络下载,并非企业原创设计。我们看出,有部分来自于苹果公司的原创设计。(对于设计师来说,这是否是大忌?)盗图这件事情,很难不让人担忧其造车是否会像某大厂一样,做一些必要的借鉴。太恐怖了但最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是“未见汽车架构与产品设计图,先见型号和参数;未见产品,先拟定了市场销售时间表”。这也许便是科技公司向传统产业发送的致命一击?用“出其不意”来致胜。先卖企业(政府)客户再卖消费用户的市场策略……很具有本土化特色他们的目标市场很奇特——无人驾驶市场。这是指所有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型号?按照至简汽车不同年份的消费者市场目标数据和生产计划,他们想在4年时间里,取得那几家造车新势力成立至少6年才达到的销售目标。翻越完毕后,很明显,这一份PPT比较明显的一个意图。首当其中,是通过地方政策倾斜和招商计划拓展无人车采买业务,但拓展细节几乎没有,用词虚头巴脑。另一个隐性意图,是给地方画饼融资的意图,最终通过“造车”这一新故事继续融资并上市。肉眼可见,“上市”这件事对于目前的自动驾驶企业来说,难度较高。不少企业在奋力拆解架构的同时,也在努力让账面更加好看。况且,上市之后就真的好过吗?而在这家名为艾莱克斯的AutoX子公司的优势里,“上市成功率高”赫然在列。不清楚这个结论如何得出,但很显然,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与技术储备不是必要条件。实际上,这份商业计划书在我们稀里糊涂读完之后,更加迷茫。我们在试图在反思,是不是自己出现了什么问题。沉默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即便一直热切关注中国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但我们也许的确错了,因为的确没有充足的能力叫醒愿意装睡的人。“在打着自动驾驶招牌的某科技公司要造车时,曾有不少投资人劝我也跟进去:‘管他们真的造不造出来车,又跟我们无关,先把这波(先入位置)抢了再说。’” 一位有威望的业内人士向我们回忆2020年的这段对话,现在来看仍然很有借鉴意义。三年过去,国内无数“车展一次游”的造车创业团队,几乎没有给购车韭菜们以“尝鲜”机会就迅速陨落,的确证明了造车可圈地圈钱的“刚性需求”。只能说,让产业荒腔走板的,绝不仅仅是一家企业之力。...
一款宠用止痛药“加巴喷丁”,在宠物医院的售价是每颗16元,而同样的有效成分,人用药只要4毛钱一颗。在没有集采与医保的宠物世界里,“宠用”成了一种溢价策略。养宠人捉襟见肘的无奈,映衬着一环扣一环的利润空间。给宠物看一次病的平均花费是500元,涉及到手术还要翻十倍。往往同一家药企的产品,人用与狗用都能定出两个相去甚远的价格。当宠物扮演的角色从看家护院变成了家庭成员,主人用自己的消费降级换取宠物的消费升级,就成了过去几年的行业主旋律。和人类一样,当商业与生命挂钩,便意味着巨大的利益,和与之伴随的残酷。被卡脖子的宠物药2021年7月,应防疫要求,一架原定飞往中国的货运机在美国滞留两天。由于超出运输保温时限,40万头份妙三多疫苗全部报废。妙三多是一种猫三联疫苗,而猫三联是贯穿宠物猫一生的项目,用于预防猫瘟、猫鼻支与杯状病毒,需要每年注射。疫情对国际物流的反复影响,致使疫苗在国内大范围缺货。之前,一头份的妙三多价格仅为50~60元。自2011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妙三多一直是市面上唯一获批的进口猫三联疫苗,其生产商硕腾的母公司是国际制药巨头辉瑞。一药难求的妙三多,显影了国内宠物药品市场的通病——高度依赖进口,且由少数巨头把持。中信建设证券统计,国内70%的宠用药供给,都来自进口供应商;宠物疫苗的外资品牌市占率高达90%。大多数宠物药品都来自硕腾、勃林格、默克动保、礼蓝等四家龙头公司。进口宠用药在国内市场横着走,而拿着经销许可证的经销商/代理就如令牌在手,票子不愁。《时代财经》报道,妙三多紧俏之际,代理商趁机抬价,部分地区的小型宠物医院还被要求“配货”——购买其他商品,才能获得妙三多的采购资格。和很多靶向药一样,能够拯救铲屎官钱包的“国产平替”,大多还在实验室里徘徊。医疗的问题往往都是商业的问题,这一点在动物医疗领域体现的更加露骨。国内动保公司一直以鸡、牛、猪等经济动物为主,做的是养殖畜牧的生意。相比之下,宠物是一个非常小的市场。在2016年,宠用药只占国内动物医药市场的8%。另一方面,这个市场的增速在过去几年远远落后于铲屎官的增速。尽管在2019年之后,宠物药品的研发工作才被国内公司逐渐提上日程。上市公司中,普莱柯和生物股份在做猫三联、犬四联疫苗的项目研发,于2020年组建宠物产品事业部;海正药业主推宠物系列驱虫药。但问题是和人用药一样,宠物用药也需要经历大量的临床试验和药物审批,最少也得五年时间。比如第一款国产合法体外驱虫滴剂,直到去年8月才正式上市;另一个有望成为首款国产猫三联的疫苗,在今年2月刚刚被批准做临床试验。进口药卡脖子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但进口宠物药至少贵得有理有据,明码标价,如果去一趟宠物医院,大概就能体会开盲盒的心理状态了。如开盲盒的就医体验去宠物医院看病的感受,类比人就医可总结为:花着私立医院的钱,忍受社区诊所的治疗水平,体验公立医院的服务态度。在大众点评随机点开一家宠物医院的评价页面,一星差评随处可见,比如狗狗走路有点瘸,把血常规、X光、皮肤切片轮流做一遍,光是检查就花了上千元,结果回家一看,原来是脚指甲劈了。大众点评上用户对宠物医院的吐槽豆瓣有位宠物主,猫咪一吃饭就呕吐,四年里做了无数次检查、试过各种药物,都没能查明病因。直到今年,才有医生建议其使用更先进的设备,第一次检测出幽门螺旋杆菌,最后开了200元的“三联药”回家,人用的还只要50元。通常来说,越好的医生、越贵的设备,可能诊断出的疾病越精细。例如肉眼难以分辨的猫藓,在伍德氏灯的照射下,便能轻松确诊。但由于宠物市场在国内新兴不久,宠物医生不仅缺口大、临床经验也不够丰富,设备则是前期投入高,造价从数万元到数百万不等,检查费用自然降不下来。在中国,拥有执业兽医师资格的宠物医生严重不足。宠物医生的培养周期也很漫长,社区宠物医院的医生要培养2-3年,而一个宠物专科医生可能5-8年都未必能培养出来[6]。资深医生的身价水涨船高,行业人力成本也随之抬升。在上海,一家宠物医院每年的流动投入在150-200万之间[6]。由于没有宠物医保局,经营成本自然被均摊进消费者的账单里,无形中抬高了加价率。在上游的海外动保集团赚得不亦乐乎之际,但在中游,全国两万多家宠物医院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医院盈利不足10%。究其原因,除了成本压力巨大的内因,还有行业竞争激烈的外因,简言之,僧多粥少。2015年,资本大举进入宠物医疗赛道,宠物医院的数量迎来爆发式增长,尽管兽医严重紧缺,考虑到不从事复杂手术(如颅腔、胸腔手术)的小型宠物诊所,只要有1名执业兽医师就可营业,这类医院恰恰是国内的主流。然而,近六成的宠物医院每天只能接诊不到10位“患者”[3]。以纽约作为对比,纽约的宠物数量是上海的2.5倍,但上海的宠物医院数量却是纽约的1.95倍[3]。和宠物药品的市场格局截然相反,宠物医院居然也会陷入价格战,99元的绝育,9块9的体检成为了引流的热门项目。低价引流是手段,但重点是后续复购,可有多少病是已知复购的?一只公猫只有两颗蛋,总不能分三次摘除。宠物医院的办法是隐性收费,比如99元的绝育项目,从术前体检麻醉到术后消炎恢复,都要额外收费。迫于盈利压力,宠物医生在救死扶伤之余,还要兼顾营业额与开单率的KPI,活成了文峰的tony老师。宠物医院低价引流的部分项目尽管有宠物主人为爱付费,但宠物医院的治病水平实在亟待提升——有小狗去医院治咳嗽,三天花了2000元不见好,回家改喝神药板蓝根,顷刻痊愈。开不了口的宠物宠物看病比人贵曾经成为话题热搜,而药物靠进口、患者规模小从而均摊成本高、没有集采和医保、宠物医院的加价,这些都是宠物看病贵的影响因素。但宠物医院花大价钱买设备、看病时体检一项接一项,归根结底,是因为宠物不能说话。由于无法通过问诊来了解猫猫狗狗的症状,医生只能靠仪器佐证判断。纪录片《宠物医院》里曾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上海阿姨觉得自家猫咪精神状态不好,赶紧送到宠物医院做各种检查。如果小猫能说话,就能告诉主人,自己只是三文鱼吃多了不消化。而这种决策者和使用者分离的消费特性,正是宠物医疗(乃至整个宠物消费)的溢价来源。这在消费领域常见常新,例如在婴儿产品消费中,作为使用者的婴儿无法表达自己的使用感受和需求,爱子心切的父母只能用价格衡量品质,尤其是听闻过毒奶粉事件的中国父母。从定价来看,国内奶粉比美国、英国、新加坡、日本等发达国家都高出一截,全球第一,国内奶粉龙头公司的毛利率也做到了70%。另一个例子则是把小米参数卖出苹果价格的各类“学习平板电脑”。消费者的开不了口,让“越贵越好”成了决策者心中的黄金准则。小红书上的猫粮和狗粮推荐帖加起来超过百万篇,考察标准细化到配料表和含量,用肉粉而非肉块的不买,蛋白和脂肪含量要控制在合理范围,要纤维素不要植物蛋白……但价格才是最直观的判断标准,400元一公斤的巅峰,就是吊打80元一公斤的皇家。而当走进宠物医院的诊疗室,宠物的叫声越大,养宠人心中的焦虑就被无限放大。纽约AMC医院的每一天,兽医都在应对宠物的疼痛与安抚主人的焦虑中度过,这里随时都可能有受伤的宠物乘坐直升机而来。只是面对数千甚至上万美元的医药费时,并非每个人都有充足的预算,但在宠物生死攸关的时刻,几乎没有主人会拒绝医生的诊疗方案[7]。AMC医院里正在接受治疗的小狗于是,他们贷款、变卖家什,用尽一切办法来争取为宠物治疗,因为AMC高昂的费用,代表着全世界最高的治疗水平。尾声每一位主人在决定养宠的那一刻,都会有一个问题萦绕于心:有一天,我该如何接受它的离去?在宠物交易或领养手续里,最常见的话是“做好陪伴它一生的准备”。在实际的经历中,我们很容易低估需要为这种“不离不弃”支付的成本。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当商业与生命挂钩时,它残酷与无情的一面总会肆无忌惮的暴露。《宠物医院》讲过这样一段故事:一位老人饲养的腊肠犬查出疑似恶性的肝脏肿瘤,但老人家中还有肺癌病人,治疗费用已经压得这个家庭喘不过气。最终,老人只得选择放弃为小狗做手术,那年小狗14岁了。正是生命中这些猝不及防的离别提醒我们,14年的时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长。...
“不管是系统还是人工给出的方案,都只能作为参考。”最近,经历了十年寒窗的学子们,结束了学生生涯中最重要的阶段性节点——高考。下一步,在金榜题名前,压力来到了志愿填报环节。也正因为一纸志愿定前途,学生家长没有人不重视。需求在短时间内暴增,瞄上其中商业价值的机构和个人也借势而起。少则卖300元一张的志愿卡,还有三五千元的一对一填报志愿咨询,多则提供上万到几万的专家服务。至于这项服务背后的含金量,可以说是极度参差不齐。正规的机构和填报师深耕行业多年,不仅能精准给出报考方案,还能结合学生性格和能力选择专业,甚至连后续考研、留学或者就业的方案都规划好了,妥妥的学业全生涯规划。而有的机构,使用的是一个月甚至三五天速成的填报师,短时间内接收大量学生,在每个学生身上花费的时间不到5分钟,通过智能系统草草给一个方案。甚至于,有的机构为了避免未录取退费的情况,填报师通常选择最稳妥的方案,学生好好的分数沦落到了差学校,机构为了赚钱将莘莘学子的前途弃之不顾。高考填报志愿背后,是时间短、需求集中、几乎没有复购的一锤子买卖,这也给了想赚快钱的机构钻营的机会。毕竟,选学校选专业作为一门专业知识需求量大的学问,很多普通家长难以胜任,很有必要借助工具和咨询。从业者们提醒,面对市面上纷繁复杂的志愿填报辅导机构,学生和家长要把功课做在前面,将借助外力和自己钻研相结合。毕竟,最懂自身特点的还是自己。高考志愿规划,一个方案售价上万家住山西的姗姗,最近在帮参加完高考的弟弟了解填报志愿的信息。她在网上联系到一个机构,对方表示,“山西省咨询价格为4980元,线上沟通后,老师给出建议。最后咱们双方都认可的情况下定表,若没被录取,可以全额退费或明年继续提供服务。”她注意到,在不少短视频平台上有一些博主在讲填报志愿的知识,他们同时也推销志愿卡,以及价格几百到几千元的付费课程。还有一些线下一对一咨询,价格高达上万元。她陷入了选择困难。辅助填报高考志愿,目前市面上有两种主流形式,一种是售卖志愿卡,价格在几百元,输入个人信息后能给出对应的方案;另一种是一对一填报师服务,线下和线上形式均有,收费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优志愿是志愿卡销售领域的代表性公司,其卡片售价360元,背后是一个智能系统,学生购买后通过网站或APP登陆,输入个人高考成绩、城市、偏好等信息后,系统会智能匹配符合该学生的报考院校。优志愿创始人耿忠诚告诉深燃,他们的定位是做数据平台。因为他在2014年创业之初就注意到,填报高考志愿对数据的依赖性比较强,需要每个高校、每个专业的录取数据等,搭建数据平台可以辅助学生和家长提高效率。打磨成型后他们推出了志愿卡对C端销售。很多人是从志愿卡了解到这家公司的,但卡片背后是一个信息平台,“现在有近300万注册用户,C端用户可以免费在平台上看全国3000多所高校,1500多个专业的信息,只有学生最终需要给方案的时候才需要付费,也就是志愿卡的功能,我们现在整体付费转化率有30%多。”优志愿目前服务的客户除了C端学生和家长,还有B端的机构。据耿忠诚介绍,目前有两千多家大大小小的机构采购了他们的系统,B端收费每年在1万-10万元不等。公司整体毛利率在40%左右。与志愿卡相对应的一对一人工服务,已经是一门成熟的生意。代表性机构有蝶变志愿、完美志愿、高考帮、乐学高考志愿等。除了专做高考志愿填报业务的公司,教育和互联网巨头也都入场了。新东方、好未来、精锐教育等老牌教育公司,阿里巴巴旗下夸克、支付宝,以及腾讯教育、百度等也有相关业务。“学师人才志愿填报”创始人兼资深填报师杨帆以前是文化课老师,从2015年开始,每年找他填报志愿的学生不下百人,他自己对高校和专业也常年跟踪,旅行的时候也喜欢每到一个地方就把当地的大学作为重点目的地。2018年,他正式成立公司,全职进入高考志愿填报咨询行业。他们以线下业务为主,目前在北京、河北、辽宁、郑州等地共有5个线下点,每年每个线下网点服务的学生数大约为150人-250人。收费方面,北京收费8000元-12000元,三四线城市在3000元-5000元,艺术类学生比普通考生的咨询费用高2000元左右。单个网点一个毕业季的收入约为上百万,这其中规划师的提成占所收费用的一半。在他看来,这项服务非常刚需。“大多数省份的填报志愿指南里的学校,有专业、分数线,是按顺序排列的,但河北是按照学校首字母排序,没有分数线,很多学生和家长看不懂;还有很多人对专业完全不了解,比如大数据、数字媒体技术等,也有人认为酒店管理这样的专业就是当服务员。”帮学生填报志愿时间一长,杨帆总结出了很多经验:戏剧文学跟汉语言文学,一个是艺术专业,一个是文学专业,有时候这两个专业在一个高校的同一个学院,老师也有很多是共通的。580分的院校,艺术生300多分就能进入,这也是某些专业特长考生曲线救国的方式;兰州大学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分数线在几乎无差异的情况下,如果学新闻专业,不在乎学校,可以优先选择到北京上学,但如果将来要考编制,学校可能要摆在第一位,那就更适合去兰州大学。他认为,规划师就像厨师,普通人学一年也能干,但很多人不愿意去学,入行不难,难的是后续对行业的深耕,填报时的效率和专业程度。杨帆去年帮助210多个学生填报了志愿,包括本科、专科两批次,“我高峰期一天能填50个左右。”看似志愿卡和人工填报服务是直接竞争关系,但耿忠诚强调,二者是协作关系,“我们的信息系统是人工填报服务的上游,我们提供工具,帮助老师去解决基础数据的整理和收集。早期有人猜测这种大数据平台发展起来会让志愿填报规划师失业,事实证明并没有,它帮助咨询老师的工作效率和客单量急剧上升。”规划师一个月速成,临时搭班子,几分钟出方案生意火爆,盯上这门生意的人就多了。深燃联系到某高考规划师培训机构,对方声称零门槛就能学,收费5380元,一个月之内每周四天,每天晚上一节直播课,有53个大的知识点,16次课之后参加考试就能拿到高考志愿填报师初级证书,“这是转化变现非常快的一个行业。”对方声称,学完之后可以自己接单,他们也能给推荐到一些固定合作的机构。“生源不用担忧,我们合作的机构每年都有大量需求。”很难想象,高考志愿填报中最核心的填报师,入行门槛竟然如此低。然而,行业的乱象远不止于此。元宋曾在某高考填报志愿机构工作过一年多,据他透露,如果是高考之前就报名咨询的学生,相对来说还能获得充裕的时间做相应的信息匹配和规划,而且高考前还有一些类似“强基计划”等机会。但在高考成绩出了之后才去咨询的人,大多是被填报师敷衍应付过去的。因为这样的机构,一年可能就只有这三天的生意,需求量大而老师供给不足,而部分机构只想赚快钱,捞一笔就走。这种时候他们的策略通常是,先制造焦虑,向家长渲染填报志愿的重要性,一旦出了问题就无学可上,目的是先把钱收上来。元宋之前所在的机构,2020年高考季几天时间就收入了800多万元,“有几天钱都收不过来,一直收到凌晨。”当时机构的填报师只有五六个人,收了钱却消化不了对应的需求,机构开始临时拉人凑数。“十几个销售业务员都成了咨询师,简单培训一两天就上手了,负责电话销售的客服也去给家长学生填志愿,还是不够,于是又从外面找了一批艺考培训老师,简单指导了一下流程也上岗了,他们不管学生的终身大事,就想着把钱先赚了。”而且,元宋提到,很多“老师”高中都没毕业,但被包装成海外留学、清北毕业生、资深填报师来服务客户。此外,这类型机构通常跟学生签署了不录取便退费的合同,所以为了不产生退费,“很多老师通常都不会给学生选能冲刺一下的学校,因为需要承担风险,他们选的大多是保底的学校。我记得有一个学生的成绩完全可以上一个还不错的公办学校,最后有老师给选了民办学校。”这些老师的专业程度也很受质疑。他介绍,有一个学生强调了不想上宁夏大学,但咨询师把话听错了,记录了想上宁夏大学,还收了不少钱,后面家长来维权,才把钱给退了。填报师通常是跟学生进行简单的沟通后,利用后台系统给出方案,然后在系统方案的基础上挑几个学校给到学生,“全程可能用不了5分钟就把方案出了”。元宋最终离开这个行业,就是觉得行业太乱,而且这门生意门槛不高,不可持续。杨帆也指出,行业的主要问题在于,填报师的专业度参差不齐,而且行业内没有一个评价标准,填报好坏与否,也无法得到验证。此前就有用户在黑猫投诉上提到,“用了志愿卡计算可能的填报学校,按照系统建议填报的六个大学一个都没录取,而系统号称考上概率在70%以上。最终录取我的是我自己填报的保底大学,比我高考分数低了20分的学校。”另一个用户投诉称自己2021年花费1万元找了填报志愿辅导机构,“照他们所说填了一所学校,三个专业,他们保证百分百能录取。我担心有风险,自己又填了四个学校,最后被后面四个学校中的一个录取。按照协议他们应该退费,但对方拒绝退款。”高考填志愿,如何避坑?很多人纠结,高考填志愿,到底有没有必要咨询别人?答案是肯定的。中华教育改进社副理事长蒋永红提到,“要保证学生的分数利用最大化,还要确保选到的学校的声誉、专业,未来的升学、就业等顺畅,中国现在有3000多所高校,很多学校除了985、211、双一流等评价标准之外,还牵扯到地理位置、社会资源等,这些判断不是普通的家长能够轻易做到的。”他认为这样的咨询是有市场、有价值的,但问题在于供给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导致了价格虚高,乱象频出。既然有必要,对大多数首次接触到高考志愿填报咨询行业的学生和家长来说,应该怎么辨别和挑选?杨帆指出,其实几句话就能问出来填报师的水平。“第一,我这个分数以后想在大城市工作怎么办;第二,我将来想读研,是否考研的难度比较大;第三,我想从这个阶段就为将来的出国做打算,该怎么选大学和专业。”他认为,能把这三个问题说得头头是道的老师基本上业务能力是过关的,这其中的关键点在于,不浪费分数帮学生匹配到几个学校本身不难,难的是这个老师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业生涯规划,考察他能否从当下开始就进行准确定位。给出填报方案是第一步,更有价值的是他懂该学校该专业的后续就业、考研或留学方面的前景。另外他提到,选填报师不仅要看从业年限,更要看服务人数。元宋给出的建议是,如果在高考前就咨询这类型机构,相对来说有一点价值,但在出了分到填报志愿的几天时间里,花大价钱也不一定能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到这个时候就没有选择的必要了。”几位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没有必要选择太贵的填报机构,在这个领域,价格和价值之间不见得完全等同。杨帆认为,不管是系统还是人工给出的方案,都只能作为参考,“希望家长们还是要靠自己,要利用好工具,而不是依赖于工具,对自己最了解的还是自己。要客观分析大学和专业,与自身的能力、个性、爱好、不足结合。同时,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等很多基础产业需要大量的顶尖技术性人才,也可以考虑,不要过分迷信热门专业。最后,一定要看清合同中的服务条款。”至于填报高考志愿这门生意,看好和不看好的人都有。元宋认为这项业务只是赚个信息差的钱,门槛太低,家长研究一个月也能搞清楚,季节性强,需求过于集中还没有复购,撑不起一门长期生意。于是他转做了教育培训的其他分支。但也有一些机构,高考季做志愿填报服务,平时做填报师培训业务,淡旺季搭配,生意也做得风声水起。优志愿这样的数据平台,也在将用户的使用生命周期拉长,“现在高一就要选课,所选的三门课的组合和未来上大学选专业也是有关联的,比如想做医生、工程师,或者想学计算机,就要提前关注这些大学和专业的要求,针对性地选课。很多家长就开始提前规划,现在我们平台上有40%的注册用户是高一高二的学生或家长。”未来的高考志愿填报,系统类型的志愿卡和真人的一对一服务仍将是主流。人工智能大数据系统可以标准化、规模化服务用户,随着数据不断完善和样本量增加,也将释放更大的价值。另外杨帆认为,在填报志愿的业务上,填报师的职能应该延伸到学生的学业规划,把生命周期往长再拉一拉,形成一个完整闭环,做整个学业生涯规划指导更有价值。并且,为应对短期集中的需求,“应该让学业生涯咨询常态化,把高考填报志愿咨询变成教育咨询。”*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姗姗、元宋为化名。...
“98元三人餐让你吃到饱”“9.9元全国门店通用,买到就是赚到”“原价179元的三人餐现在只要79元”……在短视频平台上,类似的团购套餐总能轻松吸引大量用户下单,但由此引发的投诉也屡见报端。最近,河北石家庄的张先生就遭遇了这样的烦心事。张先生是某家粤菜馆的常客,他在刷短视频时看到了这家粤菜馆的99元团购套餐,立即购买并前往消费。但上菜之后发现,相比他以往吃过的同样菜品,此次分量明显少了。经询问,服务员承认团购套餐上的都是小份菜。然而,短视频平台推销团购套餐券时并没有明示是小份菜。在近日的采访中,有不少消费者向记者反映,在消费过程中,一些商家不认可在短视频平台上购买的团购套餐,拒绝提供服务;有的商家提供的服务和菜品与宣传严重不符。此外,消费者投诉还存在周期长、维权难等问题。用户购买团购套餐 商家拒绝提供服务今年4月底,浙江宁波的厉先生从某短视频平台上购买了一家连锁餐厅的128元团购套餐。进店消费时,他明确告知服务员自己购买的是某短视频平台团购套餐,但上菜时发现菜品与宣传不符。服务员说,该短视频平台的套餐券不能用,让他去另一个平台购买价格略高些的套餐券。待厉先生把自己收藏的该店铺的宣传视频打开后,服务员才承认店里确实参与了该短视频平台团购活动,但因为没有验券的设备,所以目前不能使用。见厉先生不接受该解释,该餐厅的老板出面说,平台上链接了该套餐没有通知他,他和店员也没沟通好。对此,厉先生颇为生气。他认为,如果不能使用团购券,服务员应该进店时直接向消费者说明,而不是上菜之后又让自己去其他平台重新下单。厉先生投诉了该餐厅和上述短视频平台,餐厅回复可以补偿一份两人套餐,平台客服回复赔付10元餐券。近日,江苏苏州的林先生也遇到了购买团购套餐后无法消费的情况。他在某短视频平台看到一连锁快餐店“全国通用9.9元团购套餐”,购买后来到附近一家连锁快餐店使用,结果工作人员拒绝接待。针对林先生反映的情况,记者也购买了该团购套餐。在使用规则里,记者看到一行字,显示“由于字数限制,不适用门店不一一列出”。之后,记者前往线下店铺询问,店员回复可以使用团购券,只是实际提供的套餐食品和视频宣传中的不一样。店员解释称,“具体提供什么样的套餐是店里定的,不要看那个短视频”。对此,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按电子商务法相关规定,用户在直播或者短视频平台购买了团购券,用户看到的短视频宣传内容可以视作商家的承诺,商家需要按照承诺来兑现。消费者下单后意味着合同成立,商家应该按照订单标准来执行,否则属于违约行为。在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朱杰看来,主播发布视频宣传实际不存在的商品或者服务也可视作一种虚假广告。广告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诚信经营是商家的法定责任,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是电子商务经营者核心的法定义务。”朱杰认为,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未尽到法定义务的,不仅面临民事赔偿责任,还将面临行政处罚。电子商务法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知道平台内经营者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平台内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平台商家相互推诿 消费维权难周期长记者了解到,在现实中,如果遭遇团购套餐消费纠纷,维权之路往往很艰难。前不久,河北保定的王先生在某短视频平台上买了两张138元的某KTV“欢唱四人餐”的团购券。主播在短视频中称,原价532元的套餐,使用团购券只需要276元。几天后,王先生召集朋友在该KTV聚会。结果到了KTV后,却被告知该团购券不能使用,KTV与上述短视频平台根本没有合作。王先生气愤不已,感觉自己被欺骗了,于是在12315小程序里投诉并举报该团购商品欺诈消费者,且商家拒绝提供服务。随后,短视频平台客服回复已处罚商家,并称王先生按套餐原价532元消费后,可以给其报销200元。对此,王先生没有接受。投诉还在进行,但王先生发现该款团购商品仍在某短视频平台继续销售,并没有立即下架。“直到投诉过了10多天,该商品的链接才下架。”王先生说。其后,短视频平台客服告诉王先生,其购买的团购券是上海某广告公司在平台做的活动,发生的问题应由上海的服务商承担,服务商可以补偿其30元。王先生表示不认同这样的解决方案,于是继续投诉。他认为,自己是在短视频平台购买的团购券,线下商家不承认该团购券,平台得对此负责,而不是把主要责任推给服务运营商。之后,短视频平台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服务商赔偿30元、平台补偿20元餐券,但王先生还是无法接受。于是,王先生开始了第三次投诉,投诉内容是短视频平台欺诈消费者,目前还在受理中。对此,北京市京鼎律师事务所主任张星水说,消费者之所以选择团购平台的商品或服务,既是对商户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本身感兴趣,也是出于对平台的信任。出现上述问题,商家、平台以及提供视频宣传和购买链接的团购主播都应当承担责任。张星水认为,商家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及受到行政处罚。平台对商家给予的信息有审查的义务,应该发布真实的信息,更应做到对某些重要信息的标注,比如消费是否有限制等。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网上交易的商品或者服务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应当对通过平台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者及其发布的商品和服务信息建立检查监控制度。“除了商家、主播要负责,平台也需承担一定责任,如主体登记、信息审查等。电子商务法还规定,平台需将短视频、链接、交易记录等保存3年,且不能删除视频差评、订单差评等。”朱巍说。畅通评价投诉体系 倡导诚信经营理念过去一年,“短视频团购套餐”引发的纠纷不断,某第三方投诉平台上的相关投诉已上千条。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规制这类团购乱象?对此,朱杰认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随着国家对于网络空间的法治手段不断加强,网络空间的参与者根据不同的身份,均负有不可推卸的法定责任。诚信经营是营造电子商务清朗空间的核心价值,结合行政监管的处罚手段是维护清朗空间的定海神针。朱巍建议,平台需要鼓励消费者进行评论和评分,并且不删除差评,畅通消费者评价体系,通过完善的评价体系来对商家的不良行为进行监督,让实际服务体验差的商家难以在这一体系里站住脚,当然平台也要谨慎防范同行之间的恶意评论中伤商家。同时,商家要谨慎选择代理商以及推广宣传人员,宣传内容也要与实际服务相符,不能为了成为所谓的“网红店”而盲目跟风,只找“网红”来推广,却不提升自身的菜品和服务质量,最终收获的只能是差评。此外,消费者要擦亮眼睛,谨慎选择,对于评价较差的商家不再光顾;提升鉴别能力,不一味相信“网红滤镜”。消费者服务体验差,可以给差评,或是通过12315投诉,也可以去法院起诉。消费者在进行投诉时,一定要注意保存当时宣传的图片视频、订单套餐截图等相关证据。张星水认为,平台对商家给予的信息有审查的义务,应当对经营者及其发布的商品和服务信息建立检查监督制度。在法律层面上应该加强相关制度规范,在注册资本金、从业人员资质、交易保证金等方面对团购设定限制,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布鲁塞尔的监管机构达成一项期待已久的协议,该协议将迫使苹果等公司为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使用通用充电器。”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盟委员会当地时间7日决定,将要求所有智能手机最早在2024年秋季开始全部配备USB Type-C充电接口,以减少浪费。虽然这一新规没有点名任何企业,但全球消费者都了解,目前主流智能手机品牌中仅有苹果公司的iPhone采用其研发的Lightning充电接口,欧盟这一决定将主要影响苹果公司及其上下游产业链,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位于中国。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称,欧盟委员会达成一致,要求为手机、平板电脑、相机等一系列电子设备配置相同的Type-C充电接口。预计新规将于2024年秋天开始实施,而欧盟也将成为全球首个统一手机充电接口的地区。欧盟表示,统一充电接口后,将帮助消费者每年节省约2.5亿欧元的费用。几乎所有报道都提到,苹果公司将是受这一改变影响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商,其生产的iPhone仍在使用Lightning充电接口,而包括华为、三星、小米等其他主流品牌的新品手机几乎都已使用Type-C接口。欧盟的一份报告显示,2019年销售的新手机中,配备Lightning充电接口的iPhone占比约18%,使用Type-C的占比约44%,另有38%的手机使用较旧的USB Micro-B接口。独立ICT评论员孙永杰1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事实上,苹果笔记本MacBook和部分iPad已经采用Type-C接口,更改iPhone的接口从技术上讲不存在问题,但这种改变对于其营收和利润或多或少会带来影响。同时,欧盟新规也会影响苹果上下游的供应链企业。孙永杰提到,苹果的Lightning数据线等配件很多都在中国生产,这些制造商的业务或将需要进行调整。根据市场研究公司HNY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全球用于消费电子产品的移动充电线主要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越南和美国制造。在该报告列出的主要生产商中,绿联、鹏元晟、品胜、安克等企业均位于中国大陆。以近期在A股申请上市的绿联为例,根据其招股书,2021年,该公司包括数据线在内的充电类产品销售收入达7.88亿元人民币。《环球时报》记者10日向绿联发送了采访邮件,询问欧盟新规对该企业有何影响,但截至记者发稿,尚未收到回复。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报告,2021年,苹果在欧洲智能手机市场的市场占有率达26%,仅次于三星。在法国巴黎居住多年的华人徐先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当地最常见的品牌就是苹果和三星,华人、留学生和部分当地人会选择华为、小米、OPPO等中国品牌的手机。“虽然受欢迎,但大家经常吐槽iPhone的一个问题就是充电线贵且脆弱”,据徐先生透露,苹果Lightning数据线价格普遍在10欧元以上,而其他手机使用的Type-C数据线多数只卖6.99欧元或7.99欧元。“第三方厂商生产苹果数据线较贵一定程度是由于需要通过苹果Mfi的认证,而这笔认证和检测费用收入也是苹果不愿放弃Lightning接口的原因之一”,孙永杰分析称,欧盟的新规基本已成定局,苹果也不可能放弃欧洲这样大的市场,大概率会做出改变。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是否会跟随欧盟统一手机充电接口,孙永杰表示还需要观察。《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今年年初,全国政协委员、网易CEO丁磊曾在一份提案中提倡大力推进充电接口技术融合,有利于降低电子垃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工信部在对该提案的回复中表示,当前智能终端市场形成以USB-C(即USB Type-C)接口为主,多种接口及充电技术并存的格局。用户更换设备后,原有充电器、数据线大多闲置,造成巨大浪费。下一步,将继续推进相关国家标准制定,促进充电接口及技术融合统一,提高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率。...
如今,爱彼迎退出并引发本土玩家开启“房源”大战,给民宿行业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新一轮变革和洗牌或在酝酿中。“这是我入行以来经历的最大的变动之一。”木鸟民宿CEO黄越向钛媒体APP感叹。今年5月,全球民宿巨头Airbnb(爱彼迎)突然宣布正式关闭中国大陆业务。一石激起千层浪,国内民宿平台开启了房源“抢夺战”,纷纷为爱彼迎房东开通专项上线、审核通道之外,还推出了不同的扶持计划。“以其在业内外以及投资圈的影响力,如此果断地退出,还是给行业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黄越表示,虽然爱彼迎走了,但是用户需求仍在,市场将重新分配;原爱彼迎房源也将在新的平台上线,供应链也会得到再分配。“所谓不破不立,对于民宿房东来说,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大隐于世集团副总聂一品告诉钛媒体APP,随着爱彼迎退出,原有的平衡打破之后,一定会有新的景象,这无疑是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硝烟四起却也活力四射,民宿行业内循环会更加强劲。以农家乐为雏形,随着共享经济模式的出现、以及由此带来的资本热潮,民宿在过去十多年里发展迅速,但疫情以来大受冲击,增长态势急转直下,留下来的平台玩家仍在努力讲好故事、新故事。而面对疫情、市场等多重考验,谁将率先掌握持续发展的“密码”?行业格局又会发生什么变化?房源争夺,赢家未知自2017年正式开启中国本土化进程的5年时间里,据市场研究公司AirDNA的数据,爱彼迎已在中国境内积累房源数量约50余万套。自从其宣布暂停中国境内游业务,国内民宿平台开始抢夺其离开后留下的房源。在5月24日消息公布当天,国内多家民宿平台就争先恐后地公布了相应措施。途家宣布开通“绿色审核通道”,并将推出“一键上线”等服务;美团则将成立专属房东服务团队、开展新房东助力计划等5项举措;小猪亦推出房东专属绿色服务通道、新房东入驻扶持等系列计划;木鸟还祭出“微店免佣”等服务政策。时隔近半个月,竞争再次升级。截至6月3日,美团民宿、小猪/飞猪、途家民宿已分别与爱彼迎达成合作,加入其房东/房源迁移计划,并为符合条件的迁移房东/房源推出了多项补贴权益。最终选择权还是交到了房东手里。“几个头部,能上都上吧。”在钛媒体App对3位民宿人的采访中,他们不约而同道。背后是最直观的流量逻辑,即平台更大、用户认知度更高,对房东就越有吸引力。其中一位坐标贵州的民宿主理人也侧面提及对服务的倾向,“沟通顺畅”“房客和房东可以相互评价、相互约束”;另一位来自云南的房东则希望平台更“人性化”。至于多平台运营,早已成为民宿房东们的共识。锦上云宿主理人陈卓直言,在线平台之于他们来说就是推广渠道,不存在选择问题,“能上的肯定都上,途径越多越好”。黄越也向钛媒体App透露,行业内部其实已基本达成了一些“公约”。比如,各个平台针对房源上架,包括前期审核、培训沟通等程序都是免费的,只有产生订单才会收取10%的佣金;房东在各平台上线时,通常也会保持价格一致。“经过此次爱彼迎的突然退出,房东将更加意识到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特别是那些创业者,未来都会选择多平台上线,分散风险的同时,也多了一个获客渠道。”不过,选择哪个平台作为经营的主阵地,考虑仍各不相同。在树蛙部落创始人付丛伟看来,在线平台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销售渠道,更大的价值在赋于产品更多的可能性。因此,他倾向于结合自己经营的民宿类型,选择能够“共创”的平台。“就本次迁移来看,飞猪和小猪民宿针对精品民宿支持,参与超级品牌日、618、双11等大型营销活动的扶持点,会更吸引我们。”截至目前,虽然部分平台已公布了迁移比例或数量,但究竟多少是“绝对新增量”,即从未在本平台上线过的房源,尚无从知晓。且最终能否留住这些“增量”,还需要看后期的运营维护。谁是最大的赢家,仍不可知。资本由热转冷,玩家专注造血回望中国民宿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狂热到冷静的过程。2012年前后,借鉴Airbnb的商业模式,一批创业者将民宿产业引入国内,创立了爱日租、途家、木鸟、蚂蚁短租、小猪短租、游天下、住百家等诸多平台,“很快形成了200多玩家的行业规模”。但供应端和需求侧却很“贫瘠”。据黄越回忆,彼时,供应端仅有千套左右房源,且质量较差,大多在医院、学校周边,以短租房、自住房的形式存在。在需求侧,消费者对于“短租”“民宿”的认知还很低,“在百度词条竞价排名中,位列第一也只有100多的点击量”。用户教育和市场培育成为头等大事,不少玩家选择动员身边的家人、朋友、同事完成部分原始房源积累。时任途家员工的唐挺对钛媒体App说,途家曾鼓励内部员工自主经营民宿,并推出相关扶持政策,即启动期给予补贴资金5000元,经营满一年且每月达到5个订单以上可再获得补贴5000元。“有不少同事入场并做得非常好。”后大量资本涌入共享经济风口,各民宿平台开始大规模烧钱圈地。“竞争最激烈的时候获客成本高达6000元一个用户,而民宿客单价只有600元,平台佣金仅占10%。”而从对外公布的融资额来看,独立平台已累计投入约103亿元。独立民宿平台融资一览市场随之水涨船高,并于2016年至2019年进入井喷式发展期,移动大数据监测平台Trustdata数据显示,这四年,中国在线民宿房源数量从59.2万增长至134.1万,民宿在线成交额从43.2亿元猛增至209.4亿元。期间,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之中国旅游民宿标准化文件出台,行业进行了多轮洗牌。从2013年爱日租倒闭、2015年游天下悄然离开,到2016年蚂蚁划归途家、2018年住百家被摘牌并宣布解散……平台玩家基本形成了途家、小猪、木鸟、美团等较为明显的头部阵营格局。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整个民宿行业再次陷入震荡,黄越形容这段时间的状态为“热点不热”。一方面,受到冲击,中国在线短租用户和在线民宿市场交易规模双双下滑,随着经济复苏而旅游需求发生变化,恢复情况又出现参差,因此始终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另一方面,疫情让烧钱获客的形式难以为继,泡沫散尽,资本回归理性,由“热”转“冷”。这无疑为时下市场格局的改变增加了砝码。在唐挺看来,民宿行业也已经慢慢回归商业本质,玩家开始把更多注意力放在造血上。特别是疫情以来,各玩家除了从营销、产品角度展开“花式自救”,还进行了一些重大的战略调整:眼看上市遥遥无期,小猪抱团飞猪;途家叫停自营业务,从“重投入”转向“轻投入”。如今,爱彼迎退出并引发本土玩家开启“房源”大战,给民宿行业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新一轮变革和洗牌或在酝酿中。搭车“乡村和露营经济”,寻求突围在此背景下,民宿选手们将如何面向未来?“行业已逐步走向成熟,未来一定离不开创新二字。”黄越观察到,木鸟平台上广受追捧的民宿大多是设计师出身的创业者的项目,比如滑梯民宿、婚纱民宿等。同时,中国旅游人群正在过渡到00后群体,他们是非常具有创意的一代,并表现出与80后、90后不同的审美和兴趣。“因此,以创新性思维,开发更多高性价比的特色民宿,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才是民宿发展的关键。”唐挺也认可民宿的个性化,称“单体网红民宿仍具有投资价值”。不过,他也指出,要保证稳定的客流、持续的收益,需要对民宿的位置、集群管理的可能性等进行考量。飞猪民宿运营负责人雷筱倩甚至提出了“民宿即目的地”的概念。他对钛媒体APP表示,在刚需型观光旅游之外,体验驱动的休闲度假日益成为主流,强调差异化体验和独特文化的民宿因此迎来了需求的春天,特别是在本地游、周边游场景下,优质的民宿天然就是目的地。同时,他们都看好乡村民宿的发展。黄越发现,虽然木鸟平台上乡村民宿的占比并不大,但其疫情后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城市民宿。雷筱倩也表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为乡村旅游产业的提质增效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乡村民宿也从中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露营成为了资本和市场的宠儿,随之出现了一些诸如“露营火了,民宿凉了”等论调。那么,露营究竟会对民宿行业产生多大影响?在黄越看来,中国的露营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营地少、装备差、相关技能也没有完全养成,只是受疫情影响,露营确实正在崛起。“我反而认为这是个机会。”他表示,露营的用户和民宿的受众是高度重合的。因此,这两种业态互相之间会有导流和促进的作用。“对平台型玩家而言,增加了一个供给链条。”聂一品也持相似看法,称露营对民宿的冲击目前为止还不大,两者更像是一个互补关系,也可以相互依赖,整合成更丰富的生活方式。“市场的种种变化在提醒着大家,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多元化的产品、后疫情时代消费决策的演变等是需要高度关注的,这也是消费者为从业者准备的一份考卷。”他强调,关于未来,还有很多未知,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民宿发展会更加精细化、竞争会更加激烈,“持久战的号角即将吹响”!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价值型基础设施!价值型智能链!价值型驱动!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价值型项目/应用等等的进步和发展。独角兽!权威财经门户/主流门户/价值平台!价值型综合体!财经贝EHZ简介系列:https://www.cjz.vip/278335561.html中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hz.pdf英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nehz.pdf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开启,开盘即百倍!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平台:https://h.cjz.vip财经贝EHZ客服:QQ:369997928 Telegram:@ehzvip邮箱:ehz@cjz.vip...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曾为“明天系”实际控制人的肖建华最快将于本月在上海受审。(欧新社档案照)知情人士透露,失联多年的“明天系”原实控人肖建华最快将于本月在上海受审。今年50岁的肖建华是在中国出生的加拿大人,他在2017年1月从香港一家酒店被带回大陆,随后被关押隔离。肖建华是中国金融资本集团“明天系”的实际控制人,业务横跨银行、保险和投资基金等领域。根据公开信息,“明天系”至少掌管了九家上市公司,持股的金融机构多达44家,其中银行17家、保险九家、证券八家、信托四家、基金三家、期货两家、金融租赁一家。“明天系”旗下九家公司2020年7月被中证监及银保监接管,其中包括四家保险公司、两家信托公司和三家证券公司,这些公司总市值达数千亿美元。明天系集团当时称,公司正与中国政府进行协商,对企业集团进行重组。《华尔街日报》报道称,肖建华被突然带回大陆,据信是与2015年中国股市被操控进而暴跌有关。自那之后,中国政府就开始针对一些高知名度的中国商人开展反腐运动,而肖建华就是其中一个目标。...
美国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进行的一项小型临床试验发现,14名接受实验性免疫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全部康复。所有这些受试者均患有带有罕见突变(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局部晚期直肠癌。研究人员称,这是癌症治疗史上第一次发生这种情况。研究结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患者接受了葛兰素史克公司研制的一种免疫治疗药物dostarlimab的治疗。研究人员说,每位患者的癌症都神奇地消失了,体检、内窥镜检查、PET扫描或MRI扫描都无法检测到癌症。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该药物每剂成本约为11000美元(约合人民币73615元)。每3周给患者服用一次,持续6个月。研究人员说,人体的免疫细胞包含一种称为“检查点”的保护措施,以防止它们攻击正常细胞。但是癌细胞可以影响这种保护并关闭免疫细胞,从而使肿瘤得以隐藏生长。此次这种新方法是一种免疫疗法,通过阻断癌细胞“不要吃我”信号,使免疫系统能够消除它们。该治疗方法针对的是DNA修复系统不起作用的直肠癌亚型。当修复系统不起作用时,蛋白质中会产生更多错误,免疫系统会识别这些错误并杀死癌细胞。经过实验结束后6个月至25个月的随访,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都没有癌症复发的迹象,无需再进行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标准治疗。该研究的另一个惊喜是,没有一个患者出现严重的副作用。研究人员表示,结果令人惊讶,临床试验中的所有患者都对药物有反应,几乎是闻所未闻的。他们为这种单独使用免疫疗法靶向特定肿瘤的方法创造了一个术语“免疫消融”,意味着使用“免疫疗法代替手术、化疗和放疗来消除癌症”。研究人员称,直肠癌手术和放疗对生育能力、性健康、肠道和膀胱功能有永久性的影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巨大。随着年轻人直肠癌发病率的上升,新方法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研究人员一致认为,这项试验现在需要在更大的研究中重复进行,并指出该小型研究只关注肿瘤中具有罕见遗传特征的患者。但他们说,在100%的受试患者中看到完全缓解,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早期信号。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价值型基础设施!价值型智能链!价值型驱动!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价值型项目/应用等等的进步和发展。独角兽!权威财经门户/主流门户/价值平台!价值型综合体!财经贝EHZ简介系列:https://www.cjz.vip/278335561.html中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hz.pdf英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nehz.pdf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开启,开盘即百倍!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平台:https://h.cjz.vip财经贝EHZ客服:QQ:369997928 Telegram:@ehzvip邮箱:ehz@cjz.vip...
在上海嘉陵路的仓库,20元一箱的元气森林乳茶已滞留一个多月了,即使价格已缩水至原价109元的五分之一,仍鲜人问津。这批货的主人是张维,四个月前他刚刚进入“临期市场”,临期,顾名思义快要过期的商品,在这个市场里,20元一箱的品牌气泡水 (原价75、临期终端价50)、20元一箱的牛奶(原价七八十、临期终端价五六十)实属寻常,某些幸运时刻一箱5元的牛奶、一元一瓶的可乐也可捡到。张维本以为疫情后甩出的这批便宜货能让他赚个盆满钵满,但现在只能守着客流稀少的仓库一根接一根的抽黄鹤楼。相较于发愁的张维,多数老玩家对上海复工后的情况早有预判。这些人自称“倒爷”,常年游走于各地的食品饮料批发市场和仓库,寻觅那些快要告别市场的产品,在价格的缝隙里掘金。入行三年的临期也狗(自媒体KOL)告诉虎嗅,“虽然价格便宜,但区域限制严重、物流成本翻倍,想卖也卖不出去。”据他说,以前正常从广东到上海运一车13米的高栏大约要六七千块,现在涨到一两万也难以进去。此外,货品也由于区域限制难以流通,以前一些食品可以发全国,但现在只能在当地降价处理。但是,对于张维这样的“新手倒爷”来说,囤上海这批临期货,已是他入行短短四个月以来“精准跳入”的第三个坑了。不过尽管损失频频,张维在临期市场掘金的热情仍然没被浇灭。在踏入这一行前 ,张维曾有一家经营了两年的社区超市,但随着线上社区团购以极低的价格疯狂内卷,张维的社区超市愈发冷清被迫关闭。但当看到临期食品饮料“大跳水”的价格后,他觉得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如张维所想的人还有很多,这些白菜价的商品承载着他们制造“抢购”和轻松发财的幻想,不仅如此,资本和大玩家也开始聚拢在这一赛道。据称,2021年是中国折扣超市的爆发元年,不完全数据统计,单是2021年就共有6个折扣超市品牌拿下融资,融资额最高达数亿元人民币。此外,永辉超市、家家悦、人人乐等传统商超品牌也相继入局折扣店业态,俨然把折扣超市当作业绩下滑后的新出路。不过,在一些“老倒爷”眼里,最近上海疫情前后临期市场的表现,更预示着这个行业已进入2.0版本。临期圈的人都意识到,只有好价格是远远不够的,即使上海疫情甩出那么多便宜货,像张维这样的新手仍因没有销路而马失前蹄。“线下折扣超市已越来越难做,我认为目前最好的方式是快手直播和自媒体,只有这样,才能筛选更精准的流量。”临期也狗告诉虎嗅。而摆在临期圈中人眼前的,是破圈路上的更多难题。掉进临期圈的坑相较于普通快消品市场,临期市场更为敏感和难以把握。产品的价格就像股价一样跳动,滞留的每一分秒都能折损成确切的数字。“卖临期食品是需要爆发力的。”临期也狗说,这个月进的牛奶若当月卖不出去,下个月就进入保本阶段,下下个月就开始赔钱,临期食品都是按剩余保质期的月份来评估价值的。这种情况下,速度成了决定生死的命脉,但近两年的疫情经常会突然拖慢进度。即便这时候临期食品饮料的价格会进一步下探,但往往也因物流的停滞“白瞎了价格”,而当物流好转时,价格也已开始回调。不少临期商家被疫情拖过期了产品,也拖断了现金流。除把握速度之外,在临期这一行,是否能找到“硬通货”也是关键。(所谓“硬通货”,就是即使快要过期折价仍然畅销的货品)普遍的拿货渠道有三种,折扣仓、电商仓和经销商。原来畅销的产品在临期圈里还是“抢手货”。但大品牌和网红产品的货是很难拿到的,这些货物的流通都在相对封闭的圈层。“一般大公司大品牌的尾货有专人处理,不太会流向公允市场,只通过个人关系留出来。”临期也狗说。“硬通货”难寻是不少刚入圈的小白踩的第一个坑。某些招加盟商的临期仓库和超市往往以品牌货和网红货作为卖点,在宣传视频里频频出现某品牌的汽水、薯片、牛奶等,但当小白们上缴加盟费或去现场仓库看时,往往见不到这些“硬通货”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从未听过的杂牌产品。不过顾客往往并不买快要过期的杂牌产品的帐。张维当时想入行,正是因为看到比平时便宜好几倍的牛奶、可乐货源,但实际考察时,却不见其踪影。“临期仓库品类一般不会太多。”临期也狗告诉虎嗅,甩货方往往是单一且大量,比如某大型超市下架的产品,一个单品可能就在七八万箱左右,且品牌方为可控,不会零散卖给无数收货方,必须一次性处理掉。这对收货方的资金链就有很高要求,再加上这类货都是短保产品,没有丰富的销售渠道也不敢贸然接下,所以大部分老板如果仓库里有1600个sku,临期食品可能只占100个,比例非常之小。没有门路的小白自然难寻“好货”。当然,即使找到品牌尾货,品类也尤为关键。多位从业人士告诉虎嗅,牛奶和面包往往是最好引流的产品,降价零食并不如想象般好卖,很多人并不在乎零食便宜了几毛。但“最香”的牛奶货品往往面临更为严格的区域管理。曾任某乳业公司高管的雷鸿告诉虎嗅,由于牛奶市场饱和,每个区域经销商分到的羹基本是恒定的,随便窜货会很快反映到区域经销商的销售数字上,牛奶行业经销商的利益矛盾往往更为明显。品牌为保障自己经销商队伍稳定,管控往往更严格,比如每罐国产奶粉的桶内都会打上追踪码,既可溯源又防止“擦码”。不少临期圈玩家都曾“栽倒”在牛奶控货中。临期也狗就向虎嗅分享了一段经历,其2021年卖临期牛奶时,曾让上海某公司扣30万货款。起因就源于此前其一销售曾不顾规定将牛奶窜货。当时销售将上海公司的一批牛奶卖向银川,但这批货本来只能在安徽本地售卖。由于牛奶行业严格的管控系统,这批奶刚落地银川就被当地经销商发现。上海公司当时没有声张,再次以便宜价格钓临期也狗手下销售上钩,但当拉货时钱和货就被同时扣下,当作之前窜货行为的惩罚。不仅如此,另一位临期玩家董林也向虎嗅描述了一段“被钓鱼”的经历。其称临期行业也有专门的“钓鱼人”,为了帮助经销商查处窜货,一旦举报,往往能得到几千块的奖励。但多位圈内人告诉虎嗅,牛奶厂商的一些机制恰恰在变相激发窜货。为了刺激经销商拿货,往往会有各种补贴(比如一定比例的营销补贴),拿货越多补贴越多也意味着这批牛奶整体成本下降,但该区域的需求量往往消化不了这批多进的牛奶,为此只有销往其他区域,而且往往能以更低的成本。由此可见,对于临期圈玩家而言,即便挖到可能的爆品,也许还有更深的水在等待。归根究底,这些矛盾源自于品牌方、经销商对快过期产品的态度,除了对窜货管控严之外,有的品牌也不愿大量低价产品在市面流通影响形象。资深的倒爷们也往往在灰色地带略行几步。遭遇破圈难题对于新手而言,刚入行时往往都要淌这几个坑,但当过了“新手村”这一关,就要真正进入对日常经营的考验环节了。此时,如何破圈、拓展客源就成了最大挑战。在一些老玩家眼里,传统的线下折扣超市和社区团购愈发艰难,主要就来自流量的挑战。很多折扣超市只能服务方圆几公里的顾客群,且一旦没有吸引人的折扣商品,流量很快就会下降。这对商家品类的把控能力要求很高,折扣品和正常品的占比、品牌和杂牌的占比、流量款和盈利款的占比,都需要精心的谋划。如果没有客拉客和吸引顾客长期复购的能力,线下折扣超市在线上购物的冲击下,很容易走向门可罗雀。一些社区团购的老团长,也面临流量的考验。宝妈张丰是有着两年经验的老团长,这段时间她发现团购人数越来越少,而且兜兜转转还是邻里社区的这批顾客。为了破圈,她也曾试过在其他社区门口摆摊导流量等方法,但实操起来却难点重重,首先只有很少社区允许门口摆摊这种行为,此外当其以临期牛奶吸引客户之后,又面临让他们复购的难题。“相比那些烧钱的社区团购,我们毫无优势。”张丰说。临期也狗也告诉虎嗅,社区团购就是一种庞大的窜货模式。比如超市里60快钱一箱的金典牛奶,有的平台45快就能买到,而且是新鲜的日期。这部分成本是进货方自己补贴的,供货的经销商也承担很大风险。但虽然很多社区团购这两年疯狂内卷也损失惨重,但他们的崛起还是倾轧了不少实体折扣店,现如今许多折扣商已不敢囤货,因为就连折扣批发商的价格,相较于社区团购也没有优势。不少老玩家在寻找新的出路。临期也狗等一批人走上了自媒体博主和线上直播的道路。“相对于线下模式而言,自媒体和直播能筛选更精准的流量。”临期也狗说。他告诉虎嗅,这个市场本就小众,且许多超市店主天然对折扣商品有所抵触,他们的客源此前曾面临固化的风险。但现如今,短视频和线上直播的方式已帮助他们破了圈且有了自己的私域流量。当然,在探索线上直播的过程中,他们也走了不少弯路,比如抖音直播这条路因平台限制无法走通,又比如找到合适的平台后又因为疫情下物流的不可控而频出意外。“抖音已邀请了很多大品牌方入驻,在没有品牌方授权的前提下,我们是没有线上销售的权利的,此外抖音的价格保护也很严格,若经销商设置3快钱,即使有品牌授权,也不能破价售卖。”临期也狗说。折戟抖音之后,由于快手限制并不多,他们渐渐在快手直播上淌出了一条路。临期也狗的一场快手直播一般可卖五万到十万,快手直播和短视频引流也成为他主要的收入来源。不过,对于临期市场来说,这种玩法还并不普遍,临期也狗告诉虎嗅,走这条道路的“倒爷”目前还不到十分之一。但随着资本的进入和消费能力的下探,临期市场也愈发受到关注并出现炒作的苗头,不过,随着市场的快速饱和,临期食品的价格也会飙升,就丧失了原有的利润空间。对于这个有天花板的小众市场而言,也许并不是一件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