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重抵押是国人做借贷业务的传统思维方式,大家认为最好的风控手段就是抵押。老百姓更是相信房产抵押是非常好的风控手段。因此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做房产抵押的P2P平台。房产抵押P2P平台优点是比较明显的:房产看得见摸得着,且目前房价比较坚挺,大多数老百姓相信,房产抵押是非常好的风控手段,因此做房产抵押P2P平台不仅理解成本较低,更重要的是比较容易获得投资者的信赖。但做房产抵押的P2P平台有哪些不足之处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 P2P平台的房产抵押贷款,风险并不低。P2P平台在此类贷款上,照样有较高的坏账率。 众所周知,银行对房产抵押贷款的认可度极高,如果借款客户信用没问题,房产没问题,在银行获得贷款,是相对较容易的。在银行的房产抵押借款成本,也就是8%-10%左右。另外银行还有消费贷款,有房产的也很容易能申请到,成本也很低。试想哪类客户有房产,不去找成本很低的银行贷款,而是去找P2P平台借款,要承受25%-30%以上的成本。一般有两种情况:房产有瑕疵;借款人有问题。目前小贷公司出现不良贷款最多的,就是房产抵押类贷款。这类贷款,因为有房产抵押,很容易让风控人员放松审核。因此P2P平台的房产抵押贷款,风险并不低,有着较高的坏账率。 第二, P2P平台的房产抵押贷款存在着房产多次抵押的风险。 目前很多平台,允许借款人进行二次抵押。有的甚至允许三次抵押。二次抵押是对已设有抵押权的房产再次设定抵押权,二次房抵同样有效,但需要房屋目前的估计值大于原评估值,只对大于原评估值的部分进行抵押借款,但二抵押无法享受优先受偿权。优先受偿权是法律规定的特定债权人优先于其他债权人甚至优先于其他物权人受偿的权利。无优先受偿权,意味着在出现坏账时,只能眼睁睁看着抵押的房产被别的债权人收走,P2P平台面临极高的风险。 第三, 房产抵押贷款面临着一些法律风险。 P2P平台出现坏账,在抵押的房产处置的时候,里面有不少坑。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大约30-40%的抵押贷款诉讼最终因各种原因(如先刑后民、抵押不过租赁、产权纠纷、弱势群体居住、维稳等)最后无法执行。 比如如果被抵押的房产是借款人的唯一一套住房的,不容易收回房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中明确“对被执行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人民法院可以查封,但不得拍卖、变卖或者抵债”。比如“买卖不破租赁”,在去收房时,居住者拿出一份20年期限的租赁合同。《担保法》规定:“抵押人将已出租的财产抵押的,抵押权实现后,租赁合同在有效期内对抵押的受让人继续有效”。 第四, P2P平台处置房产变现的成本非常高。 司法处置抵押的房地产的,通常总费用约占全部拍卖所得的20%-43%之间,再计算大概一到两年的资金成本,损失很大。事实上,在中国当前的司法环境下,一个违约的房产抵押贷款,从起诉到能拿到房产变现的过程,一般没有一至两年是不可能完成的,而且其中产生的诉讼费、律师费、执行费、拍卖费众多,国家计征的各项税费(司法处置房地产视同房地产销售,税费按二手房买卖交易计征)占比最大,是优先扣除的。简单列举一下处置成本,按50-100万元的案值平均计算一个大概成本: 司法方面:诉讼费约占1%(阶梯计算)、保全费每件5000元、执行费约1%(阶梯计算)、拍卖费约5%以下、评估费约2.5‰(阶梯计算); 税收方面:企业销售住宅与非住宅,需要承担印花税万分之五、营业税及附加5.6%、土地增值税约5%(差别征收)、企业所得税25%;个人销售非住宅的,除个人所得税为20%外,其它与企业销售一致。个人销售住宅的税费约6.6%(差别征收)。不良贷款抵押的房产如果不能直接到购买人的名下,为了保全资产防范出现其它风险,一般抵押权会先将房产落户在自已名下,再行处置变现时,又是一轮税收。 第五, P2P平台网络借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常是多个投资人对一个借款人。这会产生诸多问题。P2P平台网络借贷与一般线下的借款还不一样,通常面临着多个投资人对一个借款人、诉讼主体不清晰、跨地域、中间环节过多、P2P平台倒闭无法举证及执行、诉讼成本过高等诸多难点。 第六, P2P平台的房产抵押贷款,面临着房地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及部分地区市场大跌的风险。 随着经济下行,而房价越涨越高,以及目前一些地方房产供应量巨量增加,房产市场的风险越来越大。如近年鄂尔多斯、温州等地房地产崩盘等。因此, P2P平台的房产抵押贷款,还面临着房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及部分地区市场大跌的风险。 ...
面对P2P借贷产品已有的投资体验问题和越来越高的用户体验需求,平台在探索新模式、寻找新资产的同时,需要意识到只有充足的资金端供给才能支持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为此,行业首先不能忽视现有的体验问题,其次只有不断改进用户体验和产品设计,更好地服务于年轻的互联网理财用户,行业才有立足之本。当前互联网理财主流人群的半数为80后(包括90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理财人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对理财生活化、娱乐化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零壹研究院曾在2014年7~8月份向16家P2P借贷平台发出调查问卷,汇总统计了这些平台投资人的特点,样本量约100万网贷理财用户。 样本统计图表明,在P2P 理财用户中,80、90 后的人群占半,达到53% ;学历方面,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投资人占69% ;年纪越轻的用户越喜欢短期理财产品,越爱体验手动选标的“乐趣”。 80、90 后群体的好奇心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强、可能收入并不高;高学历的人群视野相对开阔、也易于接受新事物。这类人群还具备熟悉并善于网络操作、注重软件体验、讨厌无趣、喜欢网购等显著特点。P2P 理财产品唯有不断进行探索,优化产品设计、提升用户体验,才能不断吸引理财人,我们也站在投资人角度对P2P 借贷产品提出以下建议和期待: 1. 提升用户互动,增强平台与投资人之间的交流,提高用户的信任感和忠诚度。例如在线下开展高管见面会、投资人沙龙、项目实地考察、平台开放日等活动,在线上借助论坛、QQ 群或微信群实现平台与投资人的直接交流、投资人间的理财经验分享等。 2. 提供高频度、延展性服务,将理财与更高频的生活类服务结合,把理财收益直接转化为消费或支付。例如支持投资利息自动缴纳水、电、煤气费,或为公交卡、电话卡充值等。这类服务不但能够提高用户访问平台的频次,而且给产品增添了“感情”和“温度”。 3. 增加产品趣味性,提升投资人参与感,使其借助于互联网的便利性区别于传统理财。如一些平台将收益与投资人数、体育赛事、娱乐节目、金融指数、天气指数、竞猜游戏等挂钩,再如一些平台设置实物标的,投资人最终可在本息与实物之间择一而选作为回报。考虑贴合年轻人心理及社会热点,对理财产品进行趣味化、实用性设计,既提升产品的辨识度,又有利于打通投资与消费的中间环节,给予投融资双方更大的实惠。 4. 提升操作便捷度,尤其是注册、充值、债权管理、回款提醒等环节的交互友好度。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简化注册流程,提供多样化的充值渠道,减少用户在注册、充值过程中的阻力;丰富债权管理功能,使用更为直观和生动的方式呈现收益;采用多渠道、可选择的方式进行回款提醒,如短信、微信、邮件、站内信等。 5. 重视移动端用户体验。首先,在移动端支持完整的注册、充值、提现及投资流程;依据移动端理财用户的使用习惯,优化投资流程,完善债权管理,加强信息披露;最后,善借移动端的各类社交化应用,激发用户的分享和互动欲望。 6. 提升平台与产品的透明度。在平台层面,增加对平台详细背景的披露,例如公司实缴资本金、高管或股东信息、合作机构信息、真实融资信息、运营统计数据等;在产品层面,清楚解释产品背后对接的资产类型,说明资产的逻辑和结构,揭示资产实质与风险;增加对资产细节的披露,如借款人姓名、借款人信用情况、借款目的、还款来源、抵押/ 质押物登记情况、资产转让登记情况等;在风控层面,目前平台普遍采用担保、回购和风险保障金等增信措施,但往往对增信机构的真实状况语焉不详,较少披露担保余额、垫付能力、备付金管理和保障金审计等信息。事实已经证明,平台越透明,投资人(尤其是低风险偏好投资人)的忠诚度和黏性越高,未来平台可在此处着力加强。 7. 提升客服质量,注重客服在投资体验和品牌塑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首先,依据平台流量匹配充分的客户资源,保证响应速度;其次,对客服进行专业知识培训,避免照本宣科、扩大宣传乃至洗脑的情况;最后,提升客服团队在服务过程中的亲近感和趣味性。 8. 重视场景化获客渠道,深入现场授信、资金沉淀、收支错配等场景,贴近用户、挖掘需求。加速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如与租车公司和旅行社合作,实现客户押金与P2P 授信或理财的对接;再如与线上、线下商家合作,实现分期付款或投资收益的多渠道消费等。 9. 强化信息与资金安全。在信息安全方面,首先应采用加密传输协议保障用户信息传输安全,防止信息被监听或拦截;其次,应对密码强度和身份鉴别提出适当较高的要求,谨防密码破解和撞库攻击。在资金安全上,首先应要求用户使用同卡充值和提现,设置支付密码、提现密码防止用户资金丢失;其次,应引入二级资金账户托管体系,为用户的资金安全增加一重保障。 10. 重视合同文本。首先,在投资前就披露合同范本,提醒投资人进行合同本文的阅读,并给予充分的说明和指导;其次,保持合同内容与平台宣传内容的一致性,保证合同内容的完整性,不遗漏任何与用户保障相关的内容;第三,避免重要条文的含糊不清,避免设置复杂规则导致投资人的误解;最后,尽可能提升合同效力,如绝大部分向用户发送纸质合同,或对电子合同附加电子签名、时间戳等真实性、有效性证明。 11. 增强投资人教育。减少夸大性的“安全”宣传,提示P2P 投资产品蕴涵的真实风险;杜绝片面的“收益”对比,标明所对比产品的风险等级;增加针对投资人的风险偏好测试,提醒投资人谨慎决策;向投资人传授正确的理财知识,切忌一味向投资人洗脑,向投资人销售超过其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鼓励投资人查看合同,普及合同相关规范,标记合同要点;等等。 12. 逐步向投资人提供并不断完善风险辨识工具。如对借款项目进行信用评级,公布各等级项目的真实逾期率、坏账率,逐步培育用户的风险自负意识,引导其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选择合适的投资标的,而非完全代替用户进行决策,并以各种兜底措施“引诱”用户放弃自我判断。这样行业才不用花费大量精力讨论“去担保化”和“杠杆率”问题,才能真正发挥P2P 借贷作为直接投融资形态的风险分散和资金节约优势。 总之,活力无限的互联网与谨慎理性的理财结合,诞生了充满创新、风险与未知的P2P 借贷理财,它理应满足年轻互联网用户的需求,呈现出独特的用户体验。经过数年的发展,P2P 理财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并获得初步成功。但整体而言,相关的产品设计仍不成熟,面对新用户、新场景和新问题,P2P 理财产品的设计仍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
近日,名为“日收宝”的网络理财产品被曝“已卷款跑路”,最高被卷金额达160万余元。对此,记者从上海奉贤警方获悉,已接到多名群众报案,正在进行受理工作。 网页已打不开,服务器是美国的 “日收宝”的网站可以以假乱真。 上班族于容(化名)是把钱投入该网络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之一。9月16日,“日收宝”网页无法打开,客服电话也无法接通,当晚,在妻子的一再追问下,他只得坦白自己投进“日收宝”的13.35万元不知所终,这本是他要还房屋贷款的钱。 于容告诉记者,2015年9月,在网上理财的过程中,注意到一个叫“日收宝”的网站(www.rishoubao.com),该网站上的信息显示,“日收宝”是上海美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旗下推出的网络理财产品,上海美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是上海最大的私人股权投资公司之一,上海美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金3000万元整。 他随后查看了包括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银行开户证明等证件,并且从工信部网站上查看到了该理财产品的网站域名备案信息,ICP主体备案信息上明确写着“日收宝”主办单位名称为“上海美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审核通过时间为2015年7月30日。澎湃新闻记者随后查询了日收宝域名,发现该域名是在美国网站(godaddy.com)上注册,且服务器也是美国的。 “16日网站就没有办法打开了。”于容说,当天9点他想打开“日收宝”网站,页面一直显示为加载状态,他突然感到很紧张,“我就立即打了400的客服电话,没打通,微信(日收宝微信)关注也被取消了,到百度贴吧看别人的情况,发现都上不了,于是我在上海美筹公司的招聘信息里找到王姓经理的电话,打过去后,他说是骗子用了他们的证件做的这个网站,‘日收宝’和他们没关系。” 记者随后拨通了王经理的电话,该经理称公司从没有推出过“日收宝”这一网络理财产品,“日收宝”此前在网站上公布的税务登记证、银行开户证明、营业执照等证件都是假的,“基本信息是对的,但是涉及到办证日期、证件号码等信息就是错的。” 他还透露,2015年6月,曾有人冒充公司法人代表“吴继伟”的名字加入公司内部的群组,还用此名字问前台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一系列证件内容,“当时我们法人代表就在公司,所以就直接把这个人移出去了,现在想一下也许就是那个骗子,当时我们没有当一回事,因为我们没有给他这些资料。” 搜狐等网站曾发布其广告 9月21日下午,记者从上海奉贤警方了解到,目前已陆续接到群众报案,正在开展受理工作。 根据受害人所提供的支付信息截图来看,投资者都通过网银汇款给“重庆币付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从而将投资钱款充值到“日收宝”的虚拟账户上。 记者在投资者提供的一份实名统计的名单中发现,个人投入“日收宝”的最高金额达160万元人民币,超过200位投资者钱款不知去向,总共不知去向的投资钱款共计800余万元。 此外,投资者张先生向记者反映,“日收宝”的广告信息最初都来自互联网。“我最早是在搜狐网首页看见广告的,位置是首页靠右的竖条广告,点击广告可直接进入日收宝网站链接。”张先生说,除了搜狐网之外,许多网站都为“日收宝”打了广告。 记者查询百度关于“日收宝”的相关信息发现,东方网于2015年8月曾转载了中国网的一篇《日收宝,让您坐收“渔翁之利”》的文章、齐鲁晚报官方网站发布了一篇名《2015年股市跌宕起伏 日收宝收益逆势上扬》的文章,此外还有“中国发展网”、“上海热线-财经频道”等都曾发布过关于“日收宝”的宣传文章。 “如果不是靠谱的网站都在发布关于日收宝的消息,我也不会更加信以为真。”张先生这样说道。 记者致电搜狐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搜狐方面将全力配合警方关于“日收宝”的调查,目前没有更多可透露的信息。 ...
奇虎360集团此前正式上线了其互联网金融平台"你财富"。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该平台当前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活期宝"定向委投标的投资范围中,8类资产有6类属于属于监管层认定的非标准化资产。 非标资产由于未在银行间市场或交易所市场挂牌,风险一直较高。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员表示,"这个模式下很容易形成资金池,因为这个产品是24小时转入转出,说明公司或者资管计划要做流动性管理。" 然而,在P2P网贷平台中,也有不少非标资产的身影。它们都有哪些风险呢? 1、信贷资产:企业、个人产生的信用贷款。一般无抵押、无担保,且额度较小,风险在于国内征信体系不健全,贷款违约率较高。 2、债权收益权:通过二级市场将优质债权转让给投资人。由于债权收益权的转让并不需要进行转让公示也无相关的登记制度,因此,存在转让方将债权收益权对应的原债权再次转让给其他第三方。若发生任何影响原债权实现的情形,投资人无法直接向原债权的债务人主张权利,仅能依据合同约定向转让方主张权利。 3、承兑汇票:企业以银行(商业)承兑汇票作为抵押,在平台借款。借款人将银行承兑汇票作为质押,风险在于有假票、背书错误、兑付违约等。 4、信托贷款:P2P利用信托通道将资金引入收益率稳定的地方融资项目,或者发行阳光私募基金。风险在于市场利率发生变化、借款人出现信用状况严重恶化或清盘破产等情况。因此,投资者在选择这类产品前要注意三个主体的实力:产品发行银行、信托公司和信托贷款的借款人。 5、应收账款:企业以应收账款作为抵押,在平台借款,此外还涉及保理资产。保理又称托收保付,企业将应收帐款转让给保理公司,并让其负责为企业融资,形成保理资产后收益权再通过P2P平台向投资者募集资金,不过这类业务存在应收帐款真实性、违约及重复抵押三大风险。 ...
资产荒冲击波 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曾一度是中国经济中的难题,中央出台多项政策难以解决。而今股灾过后,从股市移出的资金面临着无处可去的困境。无论是银行理财、信托还是P2P都出现了资产配置荒的局面,市场已经找不到高收益资产了。另一方面,公司债遭到疯抢,一些没有良好基本面的公司债甚至也享受到了国家信用,利率不断创出新低。 对投资者而言,这自然不是什么好事,但是可能会成为新的常态。因为对资金成本极不敏感的楼市和疯牛的股市都已经回归正常,投资者需要接受回报率下降的事实。对于融资方而言,降低融资成本当然是好事,但经济基本面决定了债市的风险并不低,一些违约事件也在不断警示风险,价格和风险并不配对,市场风险需要警惕。 导读 “银行对资产荒的感受明显,靠存量资产支撑难以长久,银行理财成本压力很大,理财收益率还会继续下行。”工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门一位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本报记者 包慧 上海报道 股灾过境,资产荒来袭。此前央行宽松政策助推股市上涨,再加上杠杆资金撬动,A股经历了一波迅速上涨的“疯牛”。随着监管层铁腕去杠杆,A股从疯牛迅速转化为股灾,大量资金从股灾中逃离。 从股市出来之后的大量资金又陷入寻找资产端的困境中,既没有好的债权资产,也没有好的股权资产,进入“资产配置荒”的时代。 平安银行战略部宏观研究中心主任赵建9月22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市场上的“资产荒”只是结构性的和时变的,源于股灾后市场对风险偏好的下降。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各种过剩导致实体经济ROA极低,缺乏好的资产标的。同时,政策方面的原因也不容忽视,如国务院针对地方债的43号文和对银行同业业务的监管政策。 银行理财收益率明显下行 对于资产荒对银行的影响,赵建认为,信用风险的快速上升,导致银行大类资产配置的重构,非信贷资产如非标和流动性头寸占比上升,必然导致银行间资产相对短缺。“资产荒会导致银行理财市场的收益率出现普遍下降,但下降空间不会很大。现在一年非保本理财已经破5%。” 据银率网的统计,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今年以来持续下跌,7月跌破5%收益线后,近期进一步下降到4.66%;而两年前的2013年9月同期,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还有5.1%。2013年6月,更是有银行理财产品最高预期收益率高达7%。 银行理财负债端利率下行速度明显落后于资产端,盈利空间已经很窄。 “银行对资产荒的感受明显,靠存量资产支撑难以长久,银行理财成本压力很大,理财收益率还会继续下行。”工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门一位人士9月22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跌主要受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的收益水平下滑,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端很难找到收益较高的投资标的。 另外降息降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8月CPI上涨至2%,几经降息后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现仅为1.75%,时隔两年“负利率”再次出现。8月26日降准降息后,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应声而落。金牛理财网数据显示,上周(9月12日至9月18日)138家商业银行共新发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1099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57%,环比下降0.05个百分点。 “7月IPO暂停之后,银行理财收益率出现明显下行,理财综合成本已下降近0.30个百分点。”华创证券研报中指出,“相比三季度以来资产收益率的大幅下降,银行理财的负债成本下降非常缓慢。” 理论上资产收益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会倒逼负债成本下降,但实际上银行出于对规模的渴望并不愿意过快降低收益,因此,负债成本的下降滞后于资产收益的下降。 “微观调研显示,理财在非标、永续债、优先股等高收益资产方面也加大了配置力度。这些长久期弱流动性资产的配置有可能成为中长期的风险点。此外,理财也在加杠杆,这为未来的资金面扰动埋下伏笔。”中金公司研报表示,“如果有新的高收益资产出现,那么理财腾挪资产,以及流动性扰动值得关注。” 资产端枯竭使收益率倒挂 不仅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互联网宝宝类产品、P2P网贷等在内的各类理财产品收益都在下滑。 兴业信托证券部相关人士22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还在清理伞形信托,“资产荒对信托的影响肯定有,好的资产难找。而且现在大环境都不明朗,还没有找到新的方向。” 他介绍道,信托产品的收益率也会下滑,过去10%甚至更高的年化收益率很常见,还有政府担保和刚性兑付,现在市场上很难见到10%的产品了,7%左右的年化收益率正在成为信托产品的常态。 余额宝9月21日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已经下滑到3.16%左右,而两年前的“余额宝”年化收益率高达6%。 在银行理财、信托和宝宝类产品收益都下滑的时候,一直以高收益著称的P2P也难以为继。据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2013年7月至今,网贷行业的综合收益率从最高点的26.35%降至2015年8月的12.98%,下跌13.37个百分点,跌幅超过一半。该机构选取283家主要网贷平台数据。 地标金融CEO刘侠风9月22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地标金融目前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4.75%,而去年这个时候是16.2%——18%。刘侠风称,P2P高收益的窗口红利正在式微,“初期P2P公司的品牌知名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企业有让利,给用户收益率会高些。今年以来大环境不景气,劣质债权不敢做,选择债权相对安全,融资端成本也在降低。” 点融网创始人郭宇航9月22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点融网目前的平均收益率为7-9%,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三个百分点。知名度高,注重资产安全的大平台收益率相对更偏保守。” 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旗下互联网金融平台东方汇董事长孙洋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监管趋严,P2P行业即将面临洗牌,资产端的配置能力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 目前的P2P行业,只要在资产端或者资金端一方有自己的优势就能很好地存活。不过,在经济下行期,优质资产难觅,资产端比资金端的优势更为重要。 “投资收益率(资产端)下行的速度远远没有资产下行(负债端)的速度快,这是P2P行业一个奇特的现象。当资产来源逐渐枯竭,而很多产品收益还能保持在10%以上,P2P平台上哪儿去找那么好的资产?”孙洋透露。 他表示,目前有知名的P2P平台找到东方汇合作,主要是来对接资产,“收益倒挂也愿意,目的就是勉强维持现有客户的收益”。 ...
一直以产品形态展示出来的腾讯互联网金融,终于有了明确的承载主体。9月16日,在腾讯金融合作伙伴高峰论坛上,腾讯集团总裁刘炽平表示,腾讯互联网金融业务将以“连接”为中心,把好的金融机构、金融团队、金融产品和海量的用户连接起来。据此,腾讯成立了“支付基础平台和金融应用线”把互联网金融上升为战略业务。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开始是通讯和社交,之后则进入娱乐和资讯阶段,再后来,人的生活和交易开始与移动互联网紧密相连。随之而来的是金融需求,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演化过程。”刘炽平说。 对于腾讯来说,做互联网金融强调的是“连接与合作”。让专业的金融机构获取良好的经验,然后服务用户。“微众银行定位不是想做一个全业务的银行,更多是希望可以做一个银行的合作平台,希望它可以变成一个可信赖的理财平台,让资产管理者可以在我们的平台上获取优质用户。”刘炽平解释说。 面对“互联网银行资金有限”、“干不了什么大事”等质疑声音,腾讯旗下的微众银行副行长黄黎明在高峰论坛上认为,微众银行就是要与现有的传统银行在业务、方向上有明显差异,这样才能互补合作。“在客户群体、产品服务、渠道和收入、风险控制逻辑上都有明显差别。”黄黎明说。 黄黎明告诉记者,普通银行要靠大中型企业和20%的个人高净值客户来盈利,而微众银行主要覆盖的是80%的大众客户以及很少的企业客户,例如年轻白领、都市蓝领、小微企业等。在产品、服务方面,聚焦少数几款核心产品提供标准化服务,90%的收入来自手续费收入,而不是普通银行赖以生存的利差收入,而且我们只做移动端口。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腾讯尊重金融的本质。”刘炽平表示,腾讯的金融战略仍将以依托社交平台,打造明星产品为导向。 记者获悉,在理财通的基础上,腾讯还将在微信端推出微证券业务。目前腾讯旗下已经有第三方支付、小额贷款,以及征信的准生证。 据证监会的公开信息,高瓴资本和腾讯联合申请设立高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其中高瓴持股51%,腾讯持股49%。 ...
小米金融近期可谓动作频频,继亿元投资老虎证券,以及自身推出活期宝和基金宝两款理财产品后,又推出了战略级的产品小米贷款,目前已经准备面向 200 万客户展开大范围公测。 小米贷款是完全基于信用的现金借贷产品。信用借贷一般分为给钱和给物,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消费金融借贷产品都是给物,信用卡也是给物,即借贷者必须在借贷的当下进行消费,才可以获得贷款。小米贷款选择了给钱,因为直接给钱对借贷者的体验是最好的,同时小米在还款方式上做了很多优化,提供灵活的借款期限,按日计息,并允许到期还本,而不是等额本息。 应用场景方面小米列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是针对刚毕业的大学生,租房子可能需要先付一个首期和押金,这个时候他可能需要一笔短期借款周转,第二个是人们网购的时候,一般会用信用卡或者存款不多的借记卡,可能偶尔就出现额度不够或者现金没有了的情况,这个时候可能用***转款很麻烦,可能 U 盾没带在身边,就可以使用小米贷款,顺利的完成购物。 目前小米贷款的核心征信系统已经基本完成,具备向 3000 万人服务的能力,预计年底会增加客户至 500 万。目前小米贷款只面向小米手机用户开放,客户借款的额度绝大部分在一至十万之间,最高额度可达 100 万。 最值得一提的是小米金融的征信系统。这个系统通过综合分析用户的所有日常行为,来判定用户的信用情况。在客户的授权下,小米金融通过小米手机来获取客户日常数据并进行分析。小米提取的基础数据指标达 400 到 500 个,通过综合计算而得到的衍生指标超过 10 万个。这些指标包括用户的年龄、消费、运动、阅读、手机开屏数据和核心应用的使用等等。 举个例子,小米通过手机获得客户跑步的数据,而一个每天跑步的人通常是比较自律的,这个征信系统就会调高这个客户的信用得分,小米也会收集客户的阅读数据,甚至会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来区别打分。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综合判断,最终给客户评定一个信用得分,作为贷款的依据。 这样做的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很难造假。单一、明确的条件是容易造假的,例如骗子很容易就能模仿一个银行的存款单,但是众多的、长时间的、基于统计的模糊指标,造假几乎是不可能。骗子很难拿着小米手机天天去跑步,或者天天在淘宝上购物,这个造假的成本就太高了。而对于一个正常的客户,他不用刻意的为了贷款去满足银行的各种要求,只要如实生活就可以了,系统会给他一个公正的信用评分,当然前提是小米的这套系统做的足够完善的话。甚至根据客户的不同信用等级,他获得的利率都是差异化的,这样好人就不必被坏人拖累,作为风险补偿付出更多的利息。 小米金融一直在向我们强调数据的安全性。所有的数据在收集的时候都需要获得客户的授权,而在内部处理的时候都是脱敏的,每个客户的身份信息会单独存放,在处理的过程中系统会重新进行编码,一般的工作人员也无法接触到客户身份信息。未来小米金融的蓝图中,和个人金融相关的都可能会做。个人金融最重要的就是对客户的评估,而这恰恰是小米的长项。 在金融借贷中,欺诈风险是最大的风险。传统的金融机构借贷是基于客户财务情况的,其实无法真实判断客户的还款意愿。而小米的这一套体系,如果真的可以辨别出那些不愿意还款的坏人,将大大降低借款的风险,从而为好人提供更低廉的借款,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效率,这对于全社会来说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从这点看,小米金融负责人王安全说,小米的这套系统也许是有希望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也是所言非虚,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昨日,研究机构零壹财经发布《社交借贷行业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表示,社交借贷理论上拥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对比线下熟人借贷并无显著优势,仍然需要在平台层面增强风控。 《报告》同时指出,社交金融主要指依托于互联网社交圈或借助互联网关系渠道进行的风险管理或投融资行为,如果引入社交关系能够有效降低金融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风险或提升交易效率,则社交金融的逻辑可以成立。据了解,典型的社交金融行业有,众筹(产品众筹、股权众筹、公益众筹等)、社交证券投资、互助保险和社交借贷(也称熟人借贷)。而所谓社交借贷主要就是朋友间借贷搬到网络上,简而言之就是以借款人实名、出借人匿名的单向匿名借贷模式,使借款人能够快速获得借款。 对于社交借贷未来的趋势,零壹财经相关分析师认为,社交借贷适合采用高频、小额的借贷模式,出路在于消费金融和创新性支付工具(例如同事付、好友付、同学付等)的结合。在后端,将基于生人的P2P借贷技术与社交网络相结合;在前端,将社交支付工具与消费金融相结合,以较低成本实质性提升熟人之间借贷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是社交借贷最有前景的发展方向。 ...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上出现了大批从事在线小额短期信贷业务的产品,如手机贷、大学生U贷,我来贷。以手机贷为例,手机贷是一款专业从事在线小额短期信贷的手机移动应用App,其借款期限最短7天,最长30天,贷款金额在1000-5000元之间不等,所有程序包括借款人信用资质审核、放款、还款完全在线完成。 手机贷的借款协议中清楚表明了手机贷作为丙方为出借人和借款人提供信息服务,是一家P2P网贷平台,由于手机贷并没有开放投资人端,所以手机贷属于半闭合式P2P平台。不久前手机贷还获得了顶级风投机构红杉资本(中国)的注资,据说沈南鹏看到这个融资的企划书时当即就决定投资,不签任何对赌协议,并形象地把手机贷比喻成中国版的“Payday Loan”。 毫无疑问,以手机贷为代表的在线小额短期信贷产品的借款期限和借款金额非常适合按月获得报酬的白领一族,为资金短缺的“上班族”打造了一款称心如意的借贷产品,因此广受欢迎。然而,这种快速小额短期的信贷产品的缺点也很明显。第一、手续繁琐,同样以手机贷为例,借款人需要提交身份信息、工作信息、联系人信息、通过芝麻信用认证、互联网身份信息、信用卡信息、财力证明信息、住址信息等等;其次,根据目前数据显示在手机贷上每借1000元1天的成本为3元,这3元包括身份验证费、平台服务费、手机验证费、***验证费、信息发布费、客户端使用费,电话客户服务费、平台运营费等费用,若将其全部计为利息,手机贷的年利率为108%,很明显这与其他P2P平台的借贷成本比起来要高的多。 7月中旬,银监会联合十部委联合发布的《指导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名P2P网贷属于民间借贷范畴,受合同法,民法通则和最高院的相关规定保护,企业在遵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可以从事与参与P2P网贷。基于此项法律规定,一种公司内部的借贷模式也获得了法律的承认并且有企业已经开始实施了:具有充裕资金的公司以员工每月的工资作为担保向员工发放一笔期限在一个月之内的不超过工资额度的贷款。具体来说就是,公司为其员工提供一笔不超过工资额度的贷款,期限为1-30天,还款日为发薪当日,双方约定利息,还款当日员工以公司从员工工资里边扣除借款金额本金和利息的方式偿还贷款。这样的借贷模式不仅同样在借款期限和借款金额上很适合白领,而且其恰好弥补了在线小额短期信贷产品存在的缺点,可谓是它们的克星。 从法律上讲,7月的《互金指导意见》明确了P2P网络借贷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直接借贷,个体既指自然人也指法人。8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1条规定: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为生产、经营需要订立的民间借贷合同,除存在合同法第52条,本规定地14条规定的情形之外,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应该予以支持。企业法人投资参与p2p平台,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企业是投资人,借款人也是企业,根据新的司法解释,只有因生产经营需要而产生的借贷合同才是有效的;第二、企业作为投资人,借款人是自然人,只要企业借贷行为不构成非法集资,向公众发放贷款等违法行为,一般认定为有效。在公司内部,企业拿自己充裕的资金直接借钱给自己的员工,只要利息不超过民间借贷的最高限制,双方平等自愿,这种行为显然不构成违法行为。 从员工角度来讲,如果有借贷刚性需求的员工在手机贷等互联网商业平台贷款不仅手续繁琐,而且利率极高(手机贷例子已经举过)。如果通过企业内部借贷,不仅手续简单,因为作为员工其基本信息早已经被全面的记录,跟自己的企业借贷时只需填写申请表和借贷合同就行了,不需要什么征信报告,什么家庭住址,什么工作证明,什么紧急联系人等等,而且公司收取的利息远远低于市场上商业贷款的利息,俗话说:省下的就是赚到的,员工可以依靠这种方式获得更多的实惠。 从公司的角度来讲,将充裕的钱借给自己的员工,不仅可以缓解员工的资金压力,与员工建立更深厚的情感,而且将获得的利息转为公司福利或者转为开源节流的一种方法,对于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和竞争力都是有巨大帮助的。对于那些有小额短期借贷刚需的员工来说,与其去别的昂贵的平台借钱,还不如找自己公司借一笔“便宜”的钱,公司不仅挣得了一笔高于银行存款活期的利息,而且还关爱了自己的员工和帮其省了一笔利息费用。 从风险的角度来讲,发工资给员工是公司每月必然要履行的义务。员工只要不离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公司每月都“欠”员工一笔钱。公司借给员工的钱和应收利息的总和不超过每月应发工资的总和,而还款期限为发薪当日,还款方式为从工资扣除,因此企业相当于以员工工资作为担保而发放的一笔贷款,企业基本上不承担任何信用风险。企业将借款金额控制在一个月等额工资之内和借款期限约定在下个月发薪日,即使有申请过借款的员工提出离职,根据劳动法其需要一个月之后才能正式离职,因此同样不用担心收不回贷款。 企业内部借贷已经在广州等多家中小企开始实行,其模式不仅具有目前市面上在线小额短期借贷产品的功能,而且还能更省力、省时间、省钱,企业和员工获得了双赢。企业内部借贷的最大优势在于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信息非常透明,同时企业具有发放工资的义务,员工的工资成为了此项借贷产品的“抵押物”,同时扣除工资被约定为还款方式,因而整个借贷的信用风险极小。但是企业内部借贷也不是适合所有企业,当有的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工资的发放严重依赖现金流,公司不可能拿出足够低成本的钱去借给员工,同时员工借贷的目的如果不是周转短期资金的不足,而是借新还旧,那么在线小额短期借贷产品依旧会是他们的选择之一。 ...
年化收益9%到12%,在央行持续降息、降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路下滑的情况下,哪来这么高的收益?昨日,市民张先生看着一张互联网金融企业发放的理财产品广告,发出这样的疑问。 省城各个银行中,国有大型银行的理财收益基本都在4%,一些股份制银行略高一些,也只在5%左右。张先生拿到一张互联网金融企业发放的理财产品广告后,不禁大吃一惊。“按广告上说的年化收益,最低有9%,这是银行理财产品的2倍多呀。”看到身边有人看到广告后跃跃欲试,张先生问道:“互联网本事再大,也不可能太"逆天"了吧?” 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咨询时,得到的答案是,互联网投资平台减少了中间成本,加上众多的新生平台为了争夺市场“砸钱”提供补贴,所以收益比银行理财产品高出一大截。 高收益蕴含高风险。刘宇彤告诉记者,她购买了一家北京互联网金融公司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超过10%。“赚钱的梦,还没有开始做呢,麻烦事就来了。”她说,很快就在网上看到,有一些这家公司的投资者质疑对方在进行传销和非法集资。“真真假假,搞不清楚,心里七上八下的。”刘宇彤忍受不了这种煎熬,赶紧赎回。 对于比传统理财产品高出不少的收益,市民心态比较矛盾,一方面希望得到较好的投资回报,一方面担忧背后隐藏的风险。一些理财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建议,投资者最好选择有大型企业法人为理财产品提供本息担保的产品,提高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