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央行发布公告,表示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绿色金融债券。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绿色金融债的公告和中国金融学会绿 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发布的《绿色债券项目支持目录(2015年版)》标志着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正式启动。这是我国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一项重要进展。 “绿色债券市场将为金融机构和绿色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较低成本融资渠道。绿色金融债有助于缓解银行期限错配的问题,提升其中长期绿色信贷的投放能力。与绿色债券相关的信息披露、认证和未来将出现的绿色评级、绿色债券指数等还将有助于提高发债主体的绿色投资理念和环境风险管理的意识。”马骏表示。 绿色金融债券是金融机构法人依法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绿色产业项目并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绿色金融债券的推出,为金融机构通过债券市场筹集资金支持环保、节能、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等绿色产业项目创新了筹资渠道。 公告表示,募集资金只能用于支持绿色产业项目。发行人可按照公告所附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筛选项目,也可参考其他的绿色项目界定标准。 公告还对债券存续期间募集资金管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发行人应按照募集资金使用计划,尽快将资金投放到绿色产业项目上;为确保募集资金流向可追溯,要求发行人开立专门账户或建立台账。 此外还将引入独立的评估或认证机构。鼓励发行人聘请独立机构对所发行的绿色金融债券进行评估或认证;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出具专项审计报告;鼓励专业机构对绿色金融债券支持绿色产业项目发展及其环境效益影响等实施持续跟踪评估。第三方的评估认证意见和专项审计报告,应及时向市场披露。 据悉,下一步央行将引导商业银行建立完善绿色信贷机制。通过再贷款、财政贴息、担保等机制来支持绿色信贷。充分发挥征信系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此外,发挥金融市场支持绿色融资的功能,推动建立绿色企业债市场,发展绿色股票指数与相关产品,创新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投融资机制,发展交易市场。推动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绿色产业基金,鼓励机构投资者投资于绿色金融产品。 ...
12月19日,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在“中国金融稳定与房地产风险”国际论坛上表示,今年利率市场化取得比较大的进展,在央行取消对存贷款与基准利率的浮动区间管理后,在利率市场化的道路上,央行还有两项工作需要做,第一是市场利率的定价机制,第二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黄益平认为,融资难和融资贵是两个方面的两个问题:融到资,价格是便宜的。如果在正规渠道融不到资,到市场上去融,相对比较容易,但是成本非常高。所以,黄益平认为,正规渠道的融资难和非正规渠道的融资贵其实是两个不同的问题,面对不同企业碰到的问题不一样,这影响到未来解决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黄益平称,过去货币政策最常用的两个工具是存款保证金比例和商业银行的基准利率。未来央行要调控利率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流动性影响操作目标,另一种是确定货币政策的利率。“以七天的回购利率作为政策利率,它的好处是央行宣布政策利率就可以,不一定每时每刻跟流通性紧密挂钩。” 同时,黄益平表示要建立利率走廊。利率市场化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推进利率市场化以来,中国央行在发展和完善货币市场的同时进行贷款利率的市场化,促进市场化利率信号的形成,形成比较完善的银行间市场利率体系;同时,跟踪市场利率及时调整贷款利率,进一步扩大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在此基础上,逐步放开对整个贷款利率的管制。最后,推进存款利率的市场化,逐步扩大存款利率的浮动范围。 ...
(文/张天华)时下是p2p发展的第8个年头,从网贷天眼数据看,截止到目前,p2p网贷圈有平台3858家,其中问题平台1310家,目前网贷平台正在以30%左右的速度在加速淘汰,与此同时行业内积累了1400万的存量用户,行业开始从草莽时代过渡到理性增长阶段。与上半年火热的资本潮相比,下半年资本市场相对冷清,一度被业界解读为资本寒冬。烧钱获客的粗暴玩法难以为继,想要持续发展,优质资产端的争夺成为热点。而以真实贸易为背景,以核心企业的信用为保障的供应链金融成为新卖点。10万亿的蓝海市场亟待开启。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目前p2p网贷圈涉足供应链金融的企业有20余家,涉及到的行业主要有大宗商品、房地产、农业、制造业等。涉足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具体包括: 1、p2p平台与核心企业合作,给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做融资。如开鑫贷合作的核心企业开具商业汇票,其上下游的收款人以该汇票作为抵押在开鑫贷平台进行融资。 2、大宗商品服务商自建p2p平台。如金联储。其由大宗商品服务商金银岛出资成立,为其涉足的石油、煤炭、矿石、有色金属等10余产业, 60多万家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3、核心企业出资成立P2P平台。如海融易。由海尔集团出资成立,从平台发布的标的看,其小金链类目标的主要是为海尔集团下游经销商提供融资服务。 4、机构发起成立。如道口贷。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发起,目前主要专注于校友企业的供应链服务。 5、p2p与小贷公司合作。如爱投资。融资方将应收账款权利转让给保理商,保理公司从爱投资平台获得融资,并承担回购业务。原债务人为第一还款源。 国资、银行、上市公司等玩家纷纷布局供应链金融,一方面有利于巩固业务关系,加强合作企业盘活上下游关系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迅速做大平台业务量。且由于有资金流、现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打造的生态闭环相对更有利于让平台甄选优质资产,从而在资产端的争夺中获得集群优势。但是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依然有诸多难点和痛点: 1、实体经济下行,违约率居高不下。现阶段实体经济整体下行,违约率攀升,从最新的财报看,即便是银行,出现的逾期和坏账就达到2%左右,而中小企业,特别是处于供应链链条上的劣势企业更加容易出现逾期和坏账。加之部分平台涉足的一些周期性较强的行业,面临周期性风险更为严峻。 2、供应链融资与自融,风控是难点。一方面平台与机构合作可以迅速拓展业务,但由于各个机构的门槛不一,风控标准各不相同,p2p平台做二次风控难以切实的掌握融资企业的真实情况,给平台的发展带来隐患。另一方面,核心企业、关联企业出资成立p2p平台又难以打破自融的嫌疑。 3、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固然对核心企业的初步筛选,降低了平台的潜在风险,也杜绝了欺诈风险,但是核心企业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一旦核心企业出现重大经营风险,那么整个供应链就会出现系统性风险,且不可逆。 风控是金融的核心,对供应链金融的风控难,业内人士谈了自己的看法: 金联储副总裁徐登华表示:加强风控是核心中的核心。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一定是金融,而不是披了一件互联网金融的外衣就叫互联网金融,它一定是有了创新的技术手段,发现并产生传统金融无法实现的金融产品,而金融的本质又是风控,风险控制能力决定了平台能走多远,风险定价能力则决定了平台能做多大。目前金联储主要通过BAST风控系统,结合大数据、资产质押、供应链控制、企业信息洞察使项目处于多重保障之下。 中瑞财富CEO张巍薇表示:供应链金融的风控核心在于前端。需要凭借对产业理解,针对不同的产业客户,采取不同的金融产品业务模式和风控体系。比如目前中瑞财富针对煤炭供应链,主要是采用应收账款转让的模式,而针对油气供应链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则采用了订单融资的模式。 互联网金融机构依托自身运营数据,建立大数据模型,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在低风险识别成本的作用下完成资产端整合,提供用户粘性,此外通过借助核心企业的掌控能力,将整个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规模化,集群化,形成产业优势,在当下优质资产饥渴成荒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风口上的选择。当然时下实体经济下行,单一固化的操作方式难以抵抗周期性风险,平台需要在模式、产品设计上进行创新,以分散、降低、规避风险。 ...
一、成交量激增,再创新高 2015年是P2P网贷行业成交量快速递增的一年,下半年的成交额增长势头尤其迅猛。根据网贷第三方公布的7-11月的单月月报来看,7月、8月的行业整体成交量分别为825.09亿和974亿,是去年同期的将近4倍;从9月起,行业单月总体成交额开始突破千亿元,9-11月成交量分别为1151.92亿、1196亿和1331.24亿元。其中,在双十一互联网狂欢的带动下,当日P2P行业成交量达到102.6亿元,是行业历史上首次实现单日成交量破百亿。 同时,P2P行业的历史成交额在2015年10月超过了万亿元,11月已达12314.73亿元,从贷款余额来看大部分是2015年的新增成交额。据行业规模及单月成交额数据估算,2015年行业总体成交额在年底很有可能突破1万亿元。 从行业大势上看,随着国家对于互联网金融和P2P网贷的认可和行业的规范发展,P2P网贷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作为一种理财方式而接受。2016年将会迎来更快速的增长和更大的成交额。 二、官方认可,互联网金融监管启幕 2015年还被认为是P2P网贷的监管元年。2014年,银监会曾提出框架性的监管原则和“四条红线”,2015年尽管具体的监管细则并未如预期那样在年底出台,但有关方面仍循序渐进对P2P网贷开展了更为实质性的监管,同时国家政策也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表现出了鼓励的姿态。 1月,银监会进行机构调整,将P2P网贷的监管划归新成立的普惠金融部负责。 3月,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互联网金融一词,互联网金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市场普遍对行业抱乐观态度。 7月,央行联合银监会等十部委正式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承认了P2P网络借贷的合法地位,并要求网贷平台明确信息中介定位,为投融资双方提供信息交互、撮合、资信评估等服务,不得提供增信服务,不得非法集资。 8月,最高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划定了年利率24%和36%的民间借贷利率红线。 10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金融企业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鼓励互联网金融依托实体经济规范有序发展。同时,央行行长周小川撰文强调应规范发展P2P借贷平台等互联网金融业态,构建主流业态与新兴业态协调发展的金融体系。 11月,“十三五”规划正式发布,明确提出“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再次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和鼓励。 12月,在互联网金融与网络安全高端论坛上,最高法院表示2016年将通过指导性案例、指导性意见或司法解释等形式,指引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此外,原本一直有消息称2015年底监管细则将公布征求意见稿,但或许是出于对行业创新的宽容和保护,监管细则再次推迟公布。同时,最新的消息显示,P2P监管细则将比预期中略为宽松,将实行负面清单制,而没有传闻中的5000万注册资本门槛。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实行负面清单制是行业在目前发展阶段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是在发展中解决发展问题。 虽然具体的监管规则何时落地尚不得而知,但从监管层的态度来看,几条底线越发清晰明确:P2P平台定位是信息中介,不得开展自融;不得直接或间接归集资金;不得承诺保本保息;等等。总之,既保有足够的行业发展空间,又保障不发生系统性风险,是对有关部门监管智慧的一种考验。 三、好项目稀缺,“资产荒”初现 P2P平台的两端是资产端和资金端,资产端是标的或项目的来源,也就是平台上的借款发起方;资金端是投资资金的来源,也就是平台上的理财投资者。 2015年央行接连降息,股市剧烈动荡,许多投资者把目标转向了P2P网贷,投资成交量持续上涨。一方面是投资人和投资额的增加,而另一方面,质量好的资产项目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投资涌入的速度。市场上频现“钱多,项目少”的尴尬局面。 同时,P2P网贷整个行业的发展同质化,又加剧了优质借贷项目的争夺,使很多平台面临“资产荒”的困境。其中一些平台开始放松标准,把风控不过关的项目勉强上线,使投资人承担的投资风险大大增加。 资产荒将加剧行业的优胜劣汰,获取优质资产的能力将成为P2P平台的核心竞争力,风控能力不过硬、缺乏资产获取渠道的平台,将逐渐被市场所抛弃。 四、小而美,垂直细分领域求突破 所有P2P平台的资金端入口基本一致,都是源自普通用户的投资,但资产端的来源却包罗万象,对应着各种行业、资源和资产类型。由于不同类型的资产包有不同的经营风险和金融风险,也有不同的风险识别技术和风险防范手段,很难有一家金融机构能熟练掌握各个行业、各种类型的资产包所对应的风控能力,因此P2P行业中的企业也依托各自的资源和背景优势,在垂直细分领域纵向开拓,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经营模式。 从债权担保模式上来看,除了传统的抵押标,互联网金融依托大数据手段,在保障形式上有更多玩法,业内也存在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保理等不同项目类型的P2P平台。从资产端入口上来看,由于各行各业都有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给垂直P2P网贷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机会,目前P2P网贷的项目来源相当多元化,医疗、环保、汽车、房地产等行业都有开展业务的细分平台。从融资金额来看,有专做小额授信的平台、也有主要面对百万级以上需求的平台。从地域来看,每个区域都可能存在主要辐射本区域的平台。 2015年P2P行业涌现的以差异化、精细化为思路的平台,大多是在平台熟悉的一个或者是几个产业或领域精耕细作,把控好产业链的运营和风控。 这其中,消费金融领域尤其值得关注。2015年年中,两个月时间内获得批准营业的消费金融公司在10家以上,接近过去几年的数量总和,贷款数额也比以往有较大幅度增长。个人消费金融将金融服务场景(具体来说就是消费贷款)植入到消费场景中,借款资金用途更清晰固定,风控审核也更加标准化,效率更高。目前,消费金融这一垂直领域也出现了更加细分的趋势,面向不同类型的消费产品、面向不同的消费人群,都出现了更细分的消费金融平台。 五、跨平台合作,互联网+金融+产业 互联网金融在2015年发展迅猛,互联网企业、传统金融机构、电商企业、O2O企业、运营商等都希望抓住机遇,享受到互联网金融的红利。 其中,在“互联网+”战略的影响下飞速发展的O2O平台,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更丰富的项目来源。许多O2O平台集中了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商和采购方,由于足够垂直所以业务流程高度一致,金融需求往往也非常相似。在此类O2O平台上的交易场景或支付场景中发掘融资需求,既满足了产业链上企业的资金需求,又可以为P2P平台寻找到优质的资产端入口,丰富项目来源。 这种跨平台的合作,思路其实就是在核心业务交易的基础上设计出金融服务产品,这种模式有利于P2P平台总结出标准化的风控模型,大幅提高风控效率,有效地降低风控成本,并可以借助O2O平台的数据对借款人进行画像和分析,提升风险判断的准确性。 六、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的风控关键 大数据是互联网金融征信及风控体系区别于传统金融征信及风控体系的重要特征。传统金融机构在贷前审核中,审查的主要是借款人过往的贷款记录、征信记录、资金流水等,但这些数据存在“无因性”的问题——借款人以往的贷款用途究竟为何、其还款资金又源于何处,金融机构难以有效掌握。 但互联网金融风控就不一样了。互联网一大特点就是“凡走过必留下痕迹”,所有交易和行为都可能被保留,沉淀为大数据。尤其是,真实交易场景中的数据可以转化为征信数据,有效反映借款人的资金需求和资金流向,可以帮助互联网金融开展更准确的风险判断。 同时,大数据还可以更精准地把握资产端和资金端的用户需求,为P2P平台提供风控决策参考,为理财用户提供投资决策参考。 纵观2015年的P2P网贷行业,不少P2P平台积极开展大数据风控的探索,BAT凭借多年沉积的用户和交易数据优势,强势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目前得益最多的莫过于阿里巴巴——基于电商交易而积累的海量用户信息和消费数据,掌握的商家的经营情况、销售业绩,蚂蚁金服将这些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一方面抓住了商家的经营性融资需求,一方面抓住了个人消费者的消费金融需求,实现了互联网金融的系统循环。 从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征信渠道和征信数据类型都会越扩展越丰富,互联网技术创新和金融大数据应用会深度融合,实现很多过去实现不了的事情。未来,一些技术实力强的P2P网贷平台可能会开发出更精密的数据风控模型,甚至整体转型为专业的征信机构。 七、去担保化,新保障模式的引入 2014年P2P行业“去担保化”的讨论曾经热极一时,2015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22条指出,网贷平台仅为借贷双方提供媒介服务,出借人请求其承担担保责任的,法院不予支持,但如果网贷平台通过网页、广告等明示提供担保的,出借人请求其承担担保责任,法院应予以支持。 这一规定再次强调了P2P平台的中介属性。过往的实践中,部分平台抓住用户重视安全性的心理,通过“兜底”、“垫付”等承诺来吸引投资用户,但这种承诺恰恰增大了平台的潜在经营风险,也违背了平台的根本定位,在2015年,“去担保化”也是P2P网贷行业的一种趋势。 但是这种趋势难免与普通投资人追求安全和保障的心理产生矛盾,为了取得平衡, P2P网贷行业开展了很多探索,最常见的就是与保险公司开展合作,形式包括为投资用户购买个人账号资金安全险、为平台购买类似经营责任险、为项目担保物购买财产险,等等。 2015年,已有阳光保险、大地保险、众安保险、中银保险等多家保险公司开始尝试与网贷平台进行业务合作。 八、优胜劣汰,行业洗牌局面初现 根据网贷第三方的数据显示,2015年11月全国P2P平台累计已达3769家,问题平台达1157家,正常运营平台为2612家,2015年下半年,新增平台数量比从前明显减少,而问题平台的数量和增幅则均已超过往年。这符合市场竞争加剧和监管即将落地的行业背景特征。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资产荒的到来,那些风控实力薄弱、缺乏优质资产来源的平台和那些融资能力不强的平台,逐渐开始被市场淘汰。同时,随着一系列监管思路和政策的公布,市场环境日益规范,运营不合规的平台也在面临监管淘汰。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金融创新模式,P2P网贷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不足、控制风险,才能顺利成长为现有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有一点不能忘记,金融风险是能够“自我实现”的,也就是说本来没有问题的平台,如果遭遇信任危机,用户大量挤兑,反而会由此引发风险。因此,理性看待P2P行业的洗牌局面是非常必要的。 未来,风控成熟、融资能力突出的P2P机构将在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规范下获得更大的合规发展空间,整体行业将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但是,即将出台的监管细则究竟有哪些规定、还有哪些平台将退出市场,2016我们拭目以待。 ...
伴随着行业的高速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套用新概念,假借P2P的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不在少数,成为行业一种现象。 12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创新与风险治理研究中心筹建负责人杨东在“互联网金融保险保障合作模式创新研究项目启动会”上表示,当下伪P2P、伪众筹等打着普惠金融的旗帜造成诸多社会乱象,事实上,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很好,目前的非法集资等并不属于互联网金融范畴。 据记者了解,当下很多号称P2P、众筹的公司打着普惠金融的旗号,披着互联网金融外衣,在前端吸收资金,但其资金流向却并不透明,抑或将资金辗转流入关联公司账户中,进行自融,大搞非法集资。搜易贷COO蒋轩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P2P的本质就是普惠金融和直接融资。真正的P2P平台其资金投向应该是简单、直接、透明的,资金能够直接投入到实体经济的小微企业或个人消费小额分散的项目中,同时,其债权关系必须要明确,有追述权并且是合法合规的。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其就是伪P2P,伪P2P还有一个较大的风险在于项目金额和期限的错配。 团贷网创始人兼CEO唐军认为,区分是否是“伪互联网金融”公司,有一个指标可供参照,即看该公司线下网点是做贷款业务还是理财业务。正规的公司如果有线下网点,一般是为小微企业提供借款服务的;如果一个公司的线下门店到处发传单,拉客户投资理财,那就需要谨慎了。正规平台都应是以贷款为核心,资金的出路是小微企业贷款、汽车贷款、房贷等。 ...
相较以往的公开发言,唐宁在敲钟后接受采访时明显放得更开,回答得更直接,除开场时的一些客套话外,谈了许多互联网金融业的真相和大实话。 这位宜信公司创始人及CEO、宜人贷董事局主席及创始人、华创资本创始人及CEO确实有理由高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丑闻不断,中概股本年度的融资情况也不甚理想,宜人贷却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第一股。 宜人贷并非一家完美的公司,其成绩和需改进的地方都体现在了招股说明书中,接受监管者、投资者和媒体的质询和监督,但这本身就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一大步。《华尔街日报》的文章指出,宜人贷上市将开启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在美国被称为fin-tech company)的上市潮,不远的将来蚂蚁金服、陆金所等机构均有望登陆资本市场。 为借款端线上化而生 唐宁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系,后赴美深造,毕业后于华尔街从事金融、电信、媒体及高科技企业的上市、发债和并购等业务。2006年,唐宁在北京创建了宜信。公司对外公开的愿景是,希望创建一种个人对个人的小额信贷模式。 唐宁回忆说:“那时我们还不知道P2P这个词,后来才知道国外已经有了类似的模式被称为P2P。实话说,刚开始市场并不认可,大家都觉得这个模式怪怪的。他们会问,你们是银行吗?我说不是,他就走了,他也不想了解你到底是什么。也有人善意地提醒,中国的信用体系不健全,很难判定个人的信用,云云。” 2011年,唐宁在纽约与方以涵会面,后者本科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后在哥大获得天文系和电子工程系双硕士学位。当时,她担任美国上市公司IAC/Ask.com 副总裁一职。双方讨论的内容是,能否在宜信公司线下业务的基础上,搭建一个线上平台,不仅能吸引投资者进行小额分散的投资,借款人也能在线申请,系统则基于多方数据源自动决策。当时,国内已有拍拍贷、人人贷等P2P网贷平台,陆金所还未正式上线,已有平台因无力支撑而停止经营。 2012年3月,宜人贷上线。用唐宁的话说,宜人贷是“站在宜信巨人的肩膀上”成立的。他对上证报记者表示:“宜信在线下有业务基础,相关人群的数据、模型等对宜人贷来说是很好的起步基础。一家公司要是一成立就想做网贷,我觉得很难,想想都难。经过几年的发展,宜人贷的独立性增强,不过宜信这边如果有合适的目标客群线索,也会推荐给宜人贷。” 本次IPO发行完成后,宜信仍将是宜人贷的母公司和控股股东,持股85.5%。宜人贷的招股说明书披露,根据双方协议,当宜信公司将线下客户推介给宜人贷时,前者目前将收取借款金额5%的费用。自2016年起的三年时间,这一费率将调整至6%。 唐宁对上证报表示:“这是参考了市场行情的公允定价,并结合内部成本核算后给出的费率,我认为5%到6%的费率是合理的,也经过了会计师的确认。除了获客,催收也是双方一个重要的合作点。当然,帮助归帮助,最终还是要按照市场化的定价去结算。” 客群与风险定价的试错 方以涵于2011年加盟了宜信,负责宜人贷的项目。她回忆说,一开始只有要做网贷这个大方向,但并没有很明确的客群目标,因此尝试了一些不同的人群。初期的产品也相对简单,仅根据客户的银行流水和征信报告来进行信用审核。 从客户的信用等级来看,宜人贷从最优质的客户开始试水。在招股书中,宜人贷将自身的客群分为A、B、C、D四类客户。2013年全年,2.58亿元的成交额皆来源于A类客户;2014年全年平台共撮合了超过22亿元的借款,超过86%来自A类客户,虽开始有了D类客户,但仅占0.3%。 2015年前三个月,来自D类客户的借款急剧上升,占比超过了78%。在D类客户的带动下,宜人贷今年前三季度的交易额超过了62亿元,是2014年全年的接近三倍。 唐宁解释说:“这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某个特定人群的风险水平如何?该如何定价?我们后来发觉,A类客户的定价低了,所以引入了B、C、D类客户的价格。从宜信公司自身的经历看,也在线下服务了大量的D类客户,也为宜人贷在线上为D类客户定价奠定了基础。” 招股说明书披露了四类客户的定价情况,A、B、C、D类客户的APR(年化利率)分别为16.9%、27.4%、33.5%、39.5%。有评论质疑借款人无法承担如此高的成本。 唐宁对此不以为然:“以20%的年化利率为例,借100块本金,每个月还10块,对于借款人而言并非不可接受。再说,相比此前的借贷无门,宜人贷确实解决了这些借款人的金融可得性问题,也是一种进步。普惠金融的实现有一个过程,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首先得解决融资难,如果拿不到钱,成本就是无穷高,还谈什么解决融资贵?” 在这过程中,宜人贷逐渐将目标客群定位在城市白领。方以涵认为,白领们有稳定的收入,在结婚、住房装修时又有消费升级的借款需求,同时又有良好的互联网使用习惯,在网购、查账时沉淀下了相应数据。 根据第三方咨询公司艾瑞的报告,中国的消费需求在不断释放,但消费的金融化程度却不足(underfinanced),2014年消费金融余额占GDP的比例仅为24.2%,同期美国为77.5%。艾瑞将这一落差归结于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可得性不足。同时,艾瑞预计2014年到2019年,中国的消费金融市场有望取得19.5%的年复合增长率。 2013年,宜人贷亏损830万美元;2014年,亏损450万美元。2015年,在业务量实现激增后,宜人贷前三季实现盈利约3000万美元。对于这一突然转变,唐宁轻描淡写地描述说:“在前期试错后我们找到了合适的人群,实现了合适的风险定价,营收情况自然就越来越好了。” 互联网并非万能 伴随此次IPO,百度旗下子公司百度香港将以定向增发的方式,认购总价值1000万美元的宜人贷股份。不难推测,除了资本层面的联姻,双方即将具体产品上开展合作。方以涵就表示,百度大厦已经去了好多趟,后续还得继续跑。 互联网公司拥有大数据,就能做好金融吗?唐宁不这么认为。他强调,互联网和金融两种属性有时是矛盾的。互联网讲求快,讲求客户体验,极端地说最好是什么都不问直接放款;而金融却讲求稳妥,要获取客户很多资料,要问很多问题,甚至能把客户问烦了转身离去。互联网金融,就是要将两种属性中和起来。 “一年前,好多互联网公司要做金融,都成了标配,但后来大家发现,不是说有很多数据就能做好风险识别和定价。”唐宁对记者表示,“风险控制、信用管理是门槛非常高的。现阶段,用网购、社交的数据,或许能实现订酒店、租车等轻应用,但要是用来判定6、7万元贷款的风险,远远不够。” 但如果缺了数据,网贷平台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在唐宁看来P2P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是必然的。互联网公司和电商平台有流量、有场景、有数据,但缺风控能力,缺金融产品的研发能力。未来,可以设想的场景是,在装修网站下单时缺钱,宜人贷就在那儿;订制高端旅游时缺钱,宜人贷在那儿。 深化移动端的战略以及更加精细化的风险定价,是宜人贷在IPO后的着力点。在2014年全年和2015年前三季度,通过手机APP撮合成功的业务占比为24.7%和26.5%。宜人贷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将继续执行移动化的战略,让更多业务通过端到端得以实现。 风险定价能力,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竞争力,唐宁认为还需继续深化。目前D类客户的定价已经比较到位,但A、B、C三类客户的定价还较为粗糙。而招股书还透露,在投资者一端也需要更加精准地定价,使得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人能享受不同的收益。 至于行业中一些跑路、违规经营等丑闻,唐宁认为:“这就是欺诈,与互联网金融无关。真正做网络贷款,是慢工出细活的。明确了目标客户群后,会大致构想出风控模型,并试水一些业务,生成风险数据后,再代入并优化模型,再用新模型试水新业务。几番来回,待到有了些眉目,差不多就是两年时间。而我和以涵,是有做一辈子的打算的。” ...
此前媒体报道称,银监会牵头制定的P2P管理办法已成型,在本月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近日,专家再透露P2P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将很快落地。至此,意见稿下发已进入倒计时。 记者获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21日在《互联网+金融=众筹金融》新书发布会暨媒体见面会上透露,P2P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将很快落地,此外,证监会的股权众筹政策也在紧锣密鼓的制定中。 杨东表示,“未来P2P监管细则应按照负面清单的底线监管思维,将P2P平台不许涉足的部分列出来。这样既保证了创新,又保证了消费者的保护。此外,消费者保护应是未来P2P监管的核心。” 杨东认为,国家有关监管部门要对P2P平台进行加强监管,对于涉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平台,监管层要在苗头出现之初及时整顿和规范;加强对平台的平时检查,检查平台是不是存在归集资金搞资金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实施集资诈骗等活动,如果平台开展违法的经营活动,监管部门应该坚决对平台进行公示、取缔。监管部门应设计互联网金融企业准入监管政策,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股东背景,关联公司,实际控制人等加以审核并公示;另外还需要构建有效的合作监管体系,根据互联网金融所涉及领域,建立以监管主体为主,相关金融、信息、商务等部门为辅的监管体系,明确监管分工及合作机制,避免监管重复或漏洞,防止监管套利。 另,据媒体报道称,监管细则将于明年年中落地,设有18个月左右的过渡期。 ...
一些互联网机构集合大量的银行理财信息向社会推荐,有的机构还在网站引导客户预存资金进行投资,并声称对接银行理财产品。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方面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经公会了解,此类冒名宣传、销售行为蕴藏较大的风险。 “目前上海地区各家银行均没有与此类机构进行合作,也从未授权此类机构代理销售银行理财产品。”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称。 这类互联网平台一般会采用“红包”、“预存理财金”等营销手段吸引投资人,有的投资人因此“上钩”,觉得在互联网平台购买理财产品比在银行买划算。但事实上,其背后隐患重重。 根据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的了解,第一,这些网站盗用银行产品名称,收益、期限等关键信息均与银行有关产品不一致;部分产品以一元起售,对接的可能是非银行产品,但以银行产品冠名,这些行为严重误导银行业消费者。“他们虽然能以较高收益率吸引投资人,但其实难以长期维系。”公会方面称。 第二,网站声称专款专用,资金进入银行相应账户。据经部分银行排查发现,所谓相应账户,其实只是一般账户,其吸纳资金通过第三方支付划转,不能确定资金真实投向,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 第三,公会方面还提请投资人注意,这些互联网平台可能存在借购买银行理财归集资金,再自行进行分拆投资的行为,通过低起售点降投资“门槛”,导致产品风险与客户承受能力不匹配,这种错配运作模式本身风险又很高。 ...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传统金融业机构渐渐觉醒,互联网巨头也加大投入,行业竞争越发激烈。除了承受来自市场大环境的压力,P2P行业也遭遇“资产荒”和信任危机,P2P行业的转型在业内看来也变得“迫在眉睫”。 P2P平台面临严峻考验 从6月份开始,央行接连进行了几轮的降息、降准,近日,央行再次宣布降准降息,分分钟让负利率时代变成现实。“双降”对P2P行业将产生何种影响?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称,就整体局势来看,虽然短期内收益率水平不会明显下跌,但长期的p2p理财收益或许仍会走低。 某P2P平台CEO对记者坦言:P2P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事实上,近700家平台跑路、资产端来源变少、收益率跌出12%、获客成本飙升,以及投资者对于P2P市场的了解加深,都对P2P平台的发展提出严峻的挑战。 P2P洗牌时刻临近,优胜劣汰法则之下留下的只会是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平台,而投资者所熟知的知名P2P平台已然或正在布局,纷纷开始转向资产管理、资产配置模式。 记者了解到,如今,众多转型中的P2P机构不愿被称为P2P平台,更愿意被称为综合互联网金融平台。而这些平台如何转型,转型后的成果如何,目前都没有明确的模式与成果可以参考。正如P2P行业监管细则呼之不出一样,充满不确定。“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最直接结果就是市场上的钱多了,企业能够得到成本更优的借款渠道;同时,银行间市场资金充裕,今后会支持更多的借款项目,之前被银行排除在外的部分借款项目或被重新吸纳。”有网贷人士向记者表示,显然这种资产局面不是P2P行业所期望的,银行融资重新放款,必然会导致原本通过P2P平台借款的优质借款项目的流失,无疑是在倒逼P2P平台降息以吸引优质借款项目。 行业金字塔格局渐显 数据显示,9月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仅为12.63%,环比8月下降了35个基点。9月多数平台综合收益率介于12%~24%之间,占比高达72.23%;其次为综合收益率在 12%以下的平台,占比为18.48%。 业内人士认为,如今P2P市场在多方资本的参与下,行业金字塔格局已经初具雏形。成立时间早、交易规模大、具有较强品牌知名度的少数大平台已成为网贷行业参考标准,例如银行系陆金所、国资系开鑫贷等背景实力强的平台。另外,人人贷、积木盒子等均获得数轮融资,资本实力强劲。这些平台的转型或成为战略,或早已行动,在当前P2P行业收益持续下行的阶段尤其迫切。 记者获悉,一些老牌的P2P平台正在尝试多种多样的新玩法,试图摆脱“P2P”这一非标产品的业务限制。继代销基金后,最新的玩法是:炒美股。 9月15日,“P2P”一哥陆金所发布全新战略规划,启用新域名lu.com。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表示,定位为平台化的陆金所,最终目标是形成完备的互联网金融生态体系。 10月13日,人人贷也发布全新的理财品牌,开启专属域名WE.COM。并称人人贷将由单一的P2P平台向多元化、全方位的财富管理平台过渡。 11月16日,老牌P2P平台积木盒子发布“智能综合理财平台”的公司新战略,将其业务扩展至固定收益理财、股票、基金、零售信贷等多个领域,其中美股产品最受人关注。“因为公众对P2P的印象太鱼龙混杂了,P2P业务占比正越来越少的积木盒子,也是试图想摆脱P2P的单一名号。”据行业人士分析。 而另一家老牌平台宜信,也在这两年将一边是出款人,一边是出借人的模式,扩展为两条业务线:普惠金融和财富管理。 至于平台纷纷转型的原因,除了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和体验之外,在一位网贷研究者看来,传统的P2P业务太难做了,不赚钱还存在刚兑的风险;此外,业务多元化也有利于提高平台的估值。“找不到好的借款项目、投资者闲置资金大增、P2P行业风险放大促使这些平台纷纷转型。”一家P2P平台人士表示。 转型迫在眉睫 纵观P2P行业的发展,除了整个经济大环境刺激着P2P转型外,P2P在发展期间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成为导致转型的内在刚需。现如今,P2P资产荒已经显现,有的平台缺乏优质的借款项目,投资者资金闲置于账户中;另一方面,众多平台风控不力,跑路倒闭频发。种种迹象表明,P2P需要向大型资产管理金融机构看齐。 事实上,目前不少平台转型的趋势是在做“平台的平台”,换言之就是集合了金融产品供应商以及金融产品,并提供一站式财富管理方案的平台。这种“平台的平台”之所以被众多同行看好,根本上来说是对于账户和端口的争夺。 上述业内人士谈到,随着互联网金融和第三方支付、传统金融机构合作的加深,未来很可能会出现账号整合,即客户也许只有一个账户,但可以对接贷款、股票、债券等所有的金融产品,“得账户者得金融”这一定律可能会体现得更为充分。而这也是网贷平台积极进行转型的重要原因之一,毕竟未来谁能掌握关键账户和端口,谁就能掌握行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对于网贷企业来说,现阶段的发展策略应是"资产为王",如今再逢宽松货币政策出台,传统金融机构和网贷企业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内外夹击下,开发优质资产成了P2P行业的当务之急。”上述网贷人士表示,也就是说,P2P行业未来的竞争将会聚焦在优质资产的争夺上,谁能够开发更多的优质资产,谁才拥有未来。而开发优质资产的前提就降低借款方的融资成本,因此网贷行业降息迫在眉睫。 ...
9月21日下午,北京金融街,数百名在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兑付危机中蒙受经济损失的投资者,在中国证监会门口请愿。 图由现场民众提供 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泛亚)被正式立案。 12月22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有关情况的通报》。通报称,经前期大量调查,判明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在经营活动中涉嫌违法犯罪问题,公安机关已依法立案侦查。 此前据财新记者了解,在12月初,泛亚可能将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正式立案。(见《财新周刊》“集资骗局大爆发”) 据财新记者了解,10月中旬,泛亚案由云南省人民政府负总责,包括对是否涉嫌非法集资行为的定性、交易所的清理整顿和风险处置都由云南省政府负责。11月下旬,云南成立泛亚的风险处置领导小组,由省长陈豪担任组长。 在10月还露过面的泛亚实际控制人单九良,近期则确认失联。意马国际(00585.HK)于12月17日发布公告称,最近未能与主席兼执行董事单九良取得联系。12月17日,财新记者拨打单九良电话时,发现已关机。 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成立于2011年2月16日,注册资本1亿元,法定代表人王清民,总经理郭枫。2012年末,单九良先后提议其妻张子诺任泛亚副经理、董事、副总裁,同时兼品牌战略中心总经理、总裁办主任等职。业内将泛亚称为“夫妻店”。 今年4月以来,泛亚兑付危机持续发酵,涉及全国几乎所有省份,共牵涉22万户投资者、430亿元资金。在昆明、上海等地,泛亚的投资者聚集维权。9月21日下午1点,百余投资者聚集到位于北京市金融街的中国证监会楼下。 当时,云南公安机关并未对泛亚交易所进行立案,证监会方面则表示,他们只有督办的权力,会尽力督促云南相关部门解决投资者的问题。国务院于2012年7月发文,要求全国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由证监会牵头,云南一直未被验收。 12月12日,《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在山西省太原市演讲遭遇部分投资者的围攻,现场极为混乱。宋鸿兵西装后背被扯裂,并被迫手写道歉书。 12月13日晚间,宋鸿兵通过个人新浪微博发表声明,称已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并称所签写的文件是被胁迫签写的,投资者在泛亚公司的损失与其本人没有关系。宋鸿兵表示,他曾经通过第三方渠道受到泛亚的邀请,进行了经济形势分析讲座,不了解公司的管理层人员、公司的组织架构及其投资模式。 据财新记者了解,除云南外,新疆、甘肃、山西、天津、上海亦为“重灾区”,还牵涉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多家银行。据财新记者了解,多家银行都是从总行层面与泛亚签了合作协议,明面上约定是三方存管,但实际上,银行私下都进行违规销售。 有监管人士向财新记者坦言,他们曾对泛亚进行风险提示,要求银行全部清理、不得销售,但有投资者无法接受这一行为,要求继续购买。“投资者赚钱赚习惯了。” 此外,当地政府的大力保护,也给泛亚做了背书。云南省金融办主任刘光溪曾公开表示,“泛亚直接为国家纳税3.6亿元,为国家间接纳税6.7亿,总计近11亿,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支持泛亚。” “泛亚是云南批准的,到外地募集资金说自己合法合规,外地投资者购买后,资金回云南,云南省就很高兴,一直保护。”一位资深监管人士总结。泛亚并非孤例。据财新记者了解,全国还有1000多家类似的地方交易所,均面临清理整顿的问题。 “泛亚的逻辑很明显。借国家信用中饱私囊,地方政府、企业甚至银行都获利不菲,最后是投资者甚至财政埋单。关于泛亚的风险提示,也只是监管方想免责,没有从制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一位监管人士对财新记者指出 ...